目录
- 794 第七百九十四章:佳期如梦
- 795 第七百九十五章:居安思危
- 796 第七百九十六章:宁武关
- 797 第七百九十七章: 红歹是毙命
- 798 第七百九十八章: 毒杀多尔衮
- 799 第七百九十九章: 建奴打倭寇
- 800 第八百章: 论功行赏
- 801 第八百零一章:诡异
- 802 第八百零二章:封官许愿
- 803 第八百零三章:大厦将倾
- 804 第八百零四章:天子殉国
- 805 第八百零五章:李代桃僵
- 806 第八百零六章:杀出重围
- 807 第八百零七章:迎接新的曙光
- 808 第八百零八章:志愿者
- 809 第八百零九章: 螳螂捕蝉
- 810 第八百一十章:归顺或者毁灭
- 811 第八百一十一章:巾帼英雄
- 812 第八百一十二章:厉害了,……
- 813 第八百一十三章:疑窦重重
- 814 第八百一十四章:玉碎宫倾
- 815 第八百一十五章:闯贼进京
- 816 第八百一十六章:丧心病狂
- 817 第八百一十七章:穷凶极恶
- 818 第八百一十八章:干掉刘宗敏部
- 819 第八百一十九章:贼兵崩溃
- 820 第八百二十章:插翅难逃
- 821 第八百二十一章: 活捉刘宗敏
- 822 第八百二十二章: 政治阴谋
- 823 第八百二十三章:北上
- 824 第八百二十四章:心口如一
- 825 第八百二十五章:几家欢喜几家愁
- 826 第八百二十六章:新大明帝国
- 827 第八百二十七章:劝进、摊牌
- 828 第八百二十八章: 忠臣不事二主
- 829 第八百二十九章:人心向背
- 830 第八百三十章:眼光冰冷
- 831 第八百三十一章:劫后重逢
- 832 第八百三十二章:情义无价
- 833 第八百三十三章:将心比心
- 834 第八百三十四章:崇祯的心在颤抖
- 835 第八百三十五章:对抗还是加入?
- 836 第八百三十六章:通缉李自成
- 837 第八百三十七章:炮击京城
- 838 第八百三十八章:聚歼闯贼
- 839 第八百三十九章:时机成熟
- 840 第八百四十章:永无止境
- 841 第八百四十一章:大明中兴大帝
- 842 第八百四十二章:日不落的辉煌
- 843 第八百四十三章: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 844 第八百四十四章:牝鸡司晨
- 845 第八百四十五章:围而不攻
- 846 第八百四十六章: 发动总攻
- 847 第八百四十七章: “大顺”朝的丧钟
- 848 第八百四十八章:不光彩
- 849 第八百四十九章:崇祯痛殴李自成
- 850 第八百五十章:空照秦淮
- 851 第八百五十一章:千刀万剐
- 852 第八百五十二章:倭寇要倒霉了
- 853 第八百五十三章:剐了闯贼过年
- 854 第八百五十四章:宁武郡王
- 855 第八百五十五章:打垮“战斗民族”
- 856 第八百五十六章:九月十八日
- 857 第八百五十七章:没有了江户城
- 858 第八百五十八章:【(大结局)新书《明末汉之魂》已经上传】 日不落帝国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八百零四章:天子殉国
第八百零四章:天子殉国
张之极带上一千多人马往东而去,他的三百家丁和京营两千人马都在承天门外等着。
准备突围的二十几位文官也应该有些能打的家丁追随主人,不指望他们成为战斗力,只要他们保护好自家老爷不给突围部队添麻烦就善莫大焉。
预备突围的人马汇合后应该不会少于四千,这些人都是不肯投降主动作战,装备和战斗力都没有问题,专攻一点形成突破保卫太子杀出京城应该有机会。
张之极已经想好了,不顾伤亡也不理会任何掉队的文官,只要太子能够活着出城,搭上自己和所有人的性命也在所不惜。
太子抹着泪一步三回头走了,马蹄击打着石质路面发出脆响,同时如同敲击着末代皇帝孤寂的心,独自一人的崇祯瞧着渐行渐远的人流一时间怅然若失。
就在这时一个人跌跌撞撞又跑了回来,定睛一看原来是厂督王承恩,见到皇上,王承恩泣不成声,跪下道:“陛下,奴婢不忍心抛下陛下去逃生,就让奴婢陪着陛下吧!”
王承恩已经萌生死志,他把自己的千里驹送给了一位川妹子内军教习,自己跑回皇帝身边准备尽忠报国。
崇祯顿时泪如雨下,他用颤抖的双手扶起王承恩哽咽道:“王伴伴何苦来哉,南王颇为看重与你,你如果逃去‘南明’自然会有好的去处……”
王承恩大哭道:“奴婢虽然残疾,可是奴婢懂得节义千秋,奴婢愿意舍身取义,奴婢要让那些文武大臣看看,咱阉人也不让须眉。”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只是想不到在最后时刻还尽忠职守不离大明末代皇帝左右的乃是一位太监。
一路抢掠而来的闯贼人马围困京城之时已经没有几天存粮,如果不尽快拿下京师所有人都要饿肚子。
闯贼头目也知道鼓舞士气,他们向麾下喽啰广而告之京城的富庶和繁华,没多久,贼兵都知道京师有超过百万石的存粮,京城还有皇帝内库,据说里面全都是金银财宝,鸡蛋大的夜明珠就有好几担。
京师里香喷喷、白嫩嫩、身穿绫罗绸缎的官家小姐何其多也,运气好抢到公主也大有可能啊!
贼兵为了抢金银财宝、睡美人这个共同目的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他们无视城头箭雨纷纷,有盾牌就举起盾牌,没有就两人合力举起门板,还有些贼兵举着锅盖。
他们呐喊着叫嚣:“舍得一身剐,去把大明皇帝拉下马。”
成千上万贼兵和裹挟的老百姓怪叫着冲锋果然及具震撼力,看着城外如潮涌般的人流,许多明军失去了坚守的信心。
此时城内也是喊杀声此起披伏,守军内部谣言满天飞,有人说广渠门被攻破了也有人说西直门失守了。
最后的结果当然是明军崩溃了,至于闯贼究竟率先突破了哪里,一直到百年之后都是一个迷。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京师怎一个乱字得了,大明军民失去了组织到处乱撞,贼兵其实也是一团混战,将找不着兵,兵不知将令乃是司空见惯。
太多贼兵打着打着就蹿进了大户人家去抢劫寻找美女去了,贼兵将领也不是好鸟,抢金银财宝夺美人怎么肯落于人后?
繁华的京师在这甲申年如同人间地狱,即便有了黄胜搅局“甲申国难”带来的破坏力还是惊人的。
崇祯送走了太子,其他妻儿又远在“南明”,他已经了无牵挂,扔掉了一直拿在手里的三眼铳,携王承恩入内苑,登上万岁山之寿皇亭。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深夜,月朗星稀,连续奔跑的皇帝显得疲惫不堪,他此时万念俱灰,他不想跑了更加不想被俘受辱,他留下了遗书决定以死殉国。
“朕自登极十七年,内地三陷,逆贼直偪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故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
唉!崇祯始终认为是诸臣误国,好像他这个大明掌舵人是个受害者。其实不然,他有十七年的时间,漫长的十七年啊!足以影响一代人。
可惜崇祯有性格缺陷,他偏听偏信没有政治智慧是短板,过于急躁又导致他经常决策失误。
此时再谈论功过是非已经没有意义,殚精竭虑的崇祯毅然选择以死殉国,他太累了,马上就可以把一切放下了。
历史上这个倔强的汉人王朝在此刻终结。成功骏烈,卓乎盛矣,幅员之广,远迈汉唐的大明王朝落下了帷幕。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汉人的最后一个朝代——大明值得敬仰!
王承恩知道皇上的性格,他没有劝阻,决定陪着陛下一起殉国,他用白绫在寿皇亭的梁上悬了两个扣,带着哭腔跪伏白绫之下道:“陛下,奴婢伺候您上路。”
崇祯满怀深情地看了看远处,这是他最后一眼看万里江山,可惜映入眼帘的是多处火光冲天,听在耳里的是阵阵嚎哭之声……
他长叹一声后没有再发一言,踏上王承恩的背让白绫套住脖子然后一蹬腿,王承恩跌倒在地放声大哭……
“救驾、快快救驾……”几十个人影忽然从树后、草丛里窜了出来大声叫嚷道。
一个大汉手起刀落斩断了白绫,一个高个子一把就托住了即将倒下的崇祯皇帝。
这当然是一直密切监视崇祯的‘南明’特种兵在紧要关头适时出现,救驾行动正式开始。
刘国正大声道:“目标成功解救,他还活着,所有人火速撤退。”
这时又有两位大汉来到王承恩身边道:“王公公,请您不要惊慌,我们奉命前来救驾,您赶紧跟随我们下山。”
刚才王承恩的举动人人都看在眼里,特种兵们对这个最后时刻还不离不弃陪着皇帝的大太监发自内心尊敬,连敬语都用上了。
两人不由分说架起王承恩飞快地奔跑起来,事发突然王承恩有些懵逼,他浑浑噩噩迈动双腿,也不问缘由只顾竭力奔跑,因为他发现皇上也同样被两人架着跑在前面。
准备突围的二十几位文官也应该有些能打的家丁追随主人,不指望他们成为战斗力,只要他们保护好自家老爷不给突围部队添麻烦就善莫大焉。
预备突围的人马汇合后应该不会少于四千,这些人都是不肯投降主动作战,装备和战斗力都没有问题,专攻一点形成突破保卫太子杀出京城应该有机会。
张之极已经想好了,不顾伤亡也不理会任何掉队的文官,只要太子能够活着出城,搭上自己和所有人的性命也在所不惜。
太子抹着泪一步三回头走了,马蹄击打着石质路面发出脆响,同时如同敲击着末代皇帝孤寂的心,独自一人的崇祯瞧着渐行渐远的人流一时间怅然若失。
就在这时一个人跌跌撞撞又跑了回来,定睛一看原来是厂督王承恩,见到皇上,王承恩泣不成声,跪下道:“陛下,奴婢不忍心抛下陛下去逃生,就让奴婢陪着陛下吧!”
王承恩已经萌生死志,他把自己的千里驹送给了一位川妹子内军教习,自己跑回皇帝身边准备尽忠报国。
崇祯顿时泪如雨下,他用颤抖的双手扶起王承恩哽咽道:“王伴伴何苦来哉,南王颇为看重与你,你如果逃去‘南明’自然会有好的去处……”
王承恩大哭道:“奴婢虽然残疾,可是奴婢懂得节义千秋,奴婢愿意舍身取义,奴婢要让那些文武大臣看看,咱阉人也不让须眉。”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只是想不到在最后时刻还尽忠职守不离大明末代皇帝左右的乃是一位太监。
一路抢掠而来的闯贼人马围困京城之时已经没有几天存粮,如果不尽快拿下京师所有人都要饿肚子。
闯贼头目也知道鼓舞士气,他们向麾下喽啰广而告之京城的富庶和繁华,没多久,贼兵都知道京师有超过百万石的存粮,京城还有皇帝内库,据说里面全都是金银财宝,鸡蛋大的夜明珠就有好几担。
京师里香喷喷、白嫩嫩、身穿绫罗绸缎的官家小姐何其多也,运气好抢到公主也大有可能啊!
贼兵为了抢金银财宝、睡美人这个共同目的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他们无视城头箭雨纷纷,有盾牌就举起盾牌,没有就两人合力举起门板,还有些贼兵举着锅盖。
他们呐喊着叫嚣:“舍得一身剐,去把大明皇帝拉下马。”
成千上万贼兵和裹挟的老百姓怪叫着冲锋果然及具震撼力,看着城外如潮涌般的人流,许多明军失去了坚守的信心。
此时城内也是喊杀声此起披伏,守军内部谣言满天飞,有人说广渠门被攻破了也有人说西直门失守了。
最后的结果当然是明军崩溃了,至于闯贼究竟率先突破了哪里,一直到百年之后都是一个迷。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京师怎一个乱字得了,大明军民失去了组织到处乱撞,贼兵其实也是一团混战,将找不着兵,兵不知将令乃是司空见惯。
太多贼兵打着打着就蹿进了大户人家去抢劫寻找美女去了,贼兵将领也不是好鸟,抢金银财宝夺美人怎么肯落于人后?
繁华的京师在这甲申年如同人间地狱,即便有了黄胜搅局“甲申国难”带来的破坏力还是惊人的。
崇祯送走了太子,其他妻儿又远在“南明”,他已经了无牵挂,扔掉了一直拿在手里的三眼铳,携王承恩入内苑,登上万岁山之寿皇亭。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深夜,月朗星稀,连续奔跑的皇帝显得疲惫不堪,他此时万念俱灰,他不想跑了更加不想被俘受辱,他留下了遗书决定以死殉国。
“朕自登极十七年,内地三陷,逆贼直偪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故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
唉!崇祯始终认为是诸臣误国,好像他这个大明掌舵人是个受害者。其实不然,他有十七年的时间,漫长的十七年啊!足以影响一代人。
可惜崇祯有性格缺陷,他偏听偏信没有政治智慧是短板,过于急躁又导致他经常决策失误。
此时再谈论功过是非已经没有意义,殚精竭虑的崇祯毅然选择以死殉国,他太累了,马上就可以把一切放下了。
历史上这个倔强的汉人王朝在此刻终结。成功骏烈,卓乎盛矣,幅员之广,远迈汉唐的大明王朝落下了帷幕。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汉人的最后一个朝代——大明值得敬仰!
王承恩知道皇上的性格,他没有劝阻,决定陪着陛下一起殉国,他用白绫在寿皇亭的梁上悬了两个扣,带着哭腔跪伏白绫之下道:“陛下,奴婢伺候您上路。”
崇祯满怀深情地看了看远处,这是他最后一眼看万里江山,可惜映入眼帘的是多处火光冲天,听在耳里的是阵阵嚎哭之声……
他长叹一声后没有再发一言,踏上王承恩的背让白绫套住脖子然后一蹬腿,王承恩跌倒在地放声大哭……
“救驾、快快救驾……”几十个人影忽然从树后、草丛里窜了出来大声叫嚷道。
一个大汉手起刀落斩断了白绫,一个高个子一把就托住了即将倒下的崇祯皇帝。
这当然是一直密切监视崇祯的‘南明’特种兵在紧要关头适时出现,救驾行动正式开始。
刘国正大声道:“目标成功解救,他还活着,所有人火速撤退。”
这时又有两位大汉来到王承恩身边道:“王公公,请您不要惊慌,我们奉命前来救驾,您赶紧跟随我们下山。”
刚才王承恩的举动人人都看在眼里,特种兵们对这个最后时刻还不离不弃陪着皇帝的大太监发自内心尊敬,连敬语都用上了。
两人不由分说架起王承恩飞快地奔跑起来,事发突然王承恩有些懵逼,他浑浑噩噩迈动双腿,也不问缘由只顾竭力奔跑,因为他发现皇上也同样被两人架着跑在前面。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