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785 第七百八十五章:死缠烂打
- 786 第七百八十六章: 远东探险队
- 787 第七百八十七章:拥抱土尔扈特部
- 788 第七百八十八章:在里海边建国
- 789 第七百八十九章:平定辽东
- 790 第七百九十章:占领雅库次克
- 791 第七百九十一章:献礼
- 792 第七百九十二章:有粮自安
- 793 第七百九十三章:设局
- 794 第七百九十四章:佳期如梦
- 795 第七百九十五章:居安思危
- 796 第七百九十六章:宁武关
- 797 第七百九十七章: 红歹是毙命
- 798 第七百九十八章: 毒杀多尔衮
- 799 第七百九十九章: 建奴打倭寇
- 800 第八百章: 论功行赏
- 801 第八百零一章:诡异
- 802 第八百零二章:封官许愿
- 803 第八百零三章:大厦将倾
- 804 第八百零四章:天子殉国
- 805 第八百零五章:李代桃僵
- 806 第八百零六章:杀出重围
- 807 第八百零七章:迎接新的曙光
- 808 第八百零八章:志愿者
- 809 第八百零九章: 螳螂捕蝉
- 810 第八百一十章:归顺或者毁灭
- 811 第八百一十一章:巾帼英雄
- 812 第八百一十二章:厉害了,……
- 813 第八百一十三章:疑窦重重
- 814 第八百一十四章:玉碎宫倾
- 815 第八百一十五章:闯贼进京
- 816 第八百一十六章:丧心病狂
- 817 第八百一十七章:穷凶极恶
- 818 第八百一十八章:干掉刘宗敏部
- 819 第八百一十九章:贼兵崩溃
- 820 第八百二十章:插翅难逃
- 821 第八百二十一章: 活捉刘宗敏
- 822 第八百二十二章: 政治阴谋
- 823 第八百二十三章:北上
- 824 第八百二十四章:心口如一
- 825 第八百二十五章:几家欢喜几家愁
- 826 第八百二十六章:新大明帝国
- 827 第八百二十七章:劝进、摊牌
- 828 第八百二十八章: 忠臣不事二主
- 829 第八百二十九章:人心向背
- 830 第八百三十章:眼光冰冷
- 831 第八百三十一章:劫后重逢
- 832 第八百三十二章:情义无价
- 833 第八百三十三章:将心比心
- 834 第八百三十四章:崇祯的心在颤抖
- 835 第八百三十五章:对抗还是加入?
- 836 第八百三十六章:通缉李自成
- 837 第八百三十七章:炮击京城
- 838 第八百三十八章:聚歼闯贼
- 839 第八百三十九章:时机成熟
- 840 第八百四十章:永无止境
- 841 第八百四十一章:大明中兴大帝
- 842 第八百四十二章:日不落的辉煌
- 843 第八百四十三章: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 844 第八百四十四章:牝鸡司晨
- 845 第八百四十五章:围而不攻
- 846 第八百四十六章: 发动总攻
- 847 第八百四十七章: “大顺”朝的丧钟
- 848 第八百四十八章:不光彩
- 849 第八百四十九章:崇祯痛殴李自成
- 850 第八百五十章:空照秦淮
- 851 第八百五十一章:千刀万剐
- 852 第八百五十二章:倭寇要倒霉了
- 853 第八百五十三章:剐了闯贼过年
- 854 第八百五十四章:宁武郡王
- 855 第八百五十五章:打垮“战斗民族”
- 856 第八百五十六章:九月十八日
- 857 第八百五十七章:没有了江户城
- 858 第八百五十八章:【(大结局)新书《明末汉之魂》已经上传】 日不落帝国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七百九十五章:居安思危
第七百九十五章:居安思危
如今又有“南明”政府投资的一个企业即将上市,这个股份制企业名称是“动力机车”,主要产品是使用在热动力军舰上的蒸汽机以及配套产品,马上还会量产蒸汽机火车头。
年底,整个“新杭州”都在津津乐道刚刚完成实验室测试的新产品蒸汽机火车头,还有与之配套的铁路,人人对即将上市的“动力机车”股票感兴趣,申请购买的资金高达数千万块银币。
许多大明官宦购买了大量“南明”上市公司的股票,他们也是投资人之一,年底各大上市公司的业绩发布会公布,得到了高额分红的投资人都在弹冠相庆。
“南明”资本市场经过十几年发展,一套还算严格的监管法规已经颁布,在金融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股票交易不允许加任何杠杆,投资人有多少钱只能买对应市值的多少股票。
“南明”金融从业者也从无到有,而且逐渐壮大,相对应的学科已经有三所大学开设,培养专业金融人才已经开始。
由于“南明”杜绝文盲,老百姓大多数能写会算,许多人都懂得了理财,最起码他们会把积蓄存进大钱庄生息。
来“新杭州”参加婚礼的大明达官贵人年底比较忙,他们不仅仅参加许多业绩发布会,还要打听最近有什么好的投资项目,他们听说了即将推出的“动力机车”马上加入到了申购大军。
还有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不久的将来,会有一支叫做“华夏铁路”的股票发售,据说有了铁路,走陆路不仅仅可以日夜兼程,还如同乘坐邮轮般舒适,速度要比四轮马车快双倍以上。
“南明”的好东西层出不穷,可以投资的机会太多了,大明投资人都爱上了这个王道乐土,许多人纷纷转变了置办田亩的土财主作风。
南王早就承诺,“南明”、大明不分彼此,来自大明的投资人跟“南明”子民享受同等待遇,他们交上保证金申购新股也能够保证按照统一比例配给。
张焉皇后见大家在“新杭州”或逍遥度日或忙着自己的生意绝口不提归期只好自己来做恶人,她跟周皇后和皇子朱慈炯商议是不是把归期定下来。
他们正在谈论之时,坤兴公主来见礼,蜜月期刚刚过去不久,小萝莉脸上荡漾着幸福感。
周皇后见女儿过得滋润,心里自然无比欢喜,想不到文韬武略的南王还是一个会疼人的主,她看着容光焕发的女儿道:“娖儿,多陪着你家王爷要紧,别有事没事就过来这边,我们这里一切安好,现在正商量着准备回去呢。”
张皇后道:“这些日子叨扰,‘南明’礼数周到,我们觉得很舒心,可是这里纵有千般好毕竟不是自己的家呀!近几日我们准备回去了。”
坤兴走上前牵着张焉的手道:“王爷就猜到母后要急着回去,特意让我来劝大家不必如此,眼看着要过年呢,总不能让这许多人在海上过新年呀!”
张焉算算日子道:“是啊,本宫倒是没想到马上过年了,这里每日都如同夏季,本宫一点点都没有觉得要过年了。”
周皇后道:“是啊,怪不得‘南明’粮食充足,这里每个月都有收成,确实是个好地方。”
张焉道:“本宫瞧见了许许多多水稻田,这里好像都在种稻子,没有人种麦子呢。”
周皇后是苏州人,知道水稻产量比麦子高多了,道:“嫂皇后,‘南明’每年运去大明许多稻米就是得益于这里水源充足,稻米产量高啊!”
张焉感叹道:“民以食为天,‘南明’粮食产量如此之高当然国富民安,娖儿真是嫁来了一个好地方。”
女人果然容易歪楼,谈归期谈着谈着变成了谈论农业。
坤兴笑盈盈瞧着母后,也不插话,最后还是张焉笑着跟周后和坤兴商量道:“要不咱们这许多人再叨扰半个月,过了正月初五再回家如何?”
坤兴道:“这里的新年也是热闹非凡,习俗跟大明别无二致,据说正月十五的花灯如繁星般,母后,你们不用着急回去,王爷要求我一定要挽留大家过了三月份再回家。”
周皇后道:“住到三月份才回家?这时间也太长了不妥,客去主人安,娖儿你还是转告南王,我们年后就走吧!”
坤兴道:“母后有所不知,大家习惯了这里的气候,如果贸然回去,此时京师正是隆冬,冷热交替太突然有可能导致许多身体单薄之人生病,要是出现时疫就麻烦了。”
这个问题确实是个大问题,大家又开始议论起来。
女婿热情挽留,考虑得周到,此时回大明正是数九寒冬,大家在“新杭州”感觉如同盛夏,有可能不能适应冰火两重天,闹出疫病确实不得了。
再加上大明送亲团所有人的日子都过得舒心,多盘桓一些时日人人乐见其成,最后周皇后、张焉皇后欣然同意一直住到三月份再做打算。
见母亲和张皇后都答应留下来过春节并且一直住到三月份,坤兴无比高兴,马上把这个好消息回禀夫君。
大明宾客暂时不走才在计划之中,才会起到效果,黄胜大量救人的目的才能够达到。
现在一切准备就绪,黄胜只剩下耐心等待崇祯十七年来临,千军万马都准备好了,建立日不落帝国只争朝夕。
“南明”领地外松内紧,扩军计划正在执行之中,许多一级乡勇成为辅兵,诸多辅兵转正成为一名光荣的“战神”正兵。
虽然“南明”经济水平日新月异,但是青少年从军的热情丝毫不受影响,为国征战为了荣誉而战的思想深入人心,当然学校的政治思想教育不可忽略。
眼界开阔的汉人青少年都懂得居安思危,也明白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要使得汉民族成为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强者,唯有自强不息。
为了国家、名族而战,也为了封妻荫子封侯拜将而战是每一个志存高远的汉族青少年的追求,国家又要吹响战斗的号角,“南明”军民都积极响应。
年底,整个“新杭州”都在津津乐道刚刚完成实验室测试的新产品蒸汽机火车头,还有与之配套的铁路,人人对即将上市的“动力机车”股票感兴趣,申请购买的资金高达数千万块银币。
许多大明官宦购买了大量“南明”上市公司的股票,他们也是投资人之一,年底各大上市公司的业绩发布会公布,得到了高额分红的投资人都在弹冠相庆。
“南明”资本市场经过十几年发展,一套还算严格的监管法规已经颁布,在金融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股票交易不允许加任何杠杆,投资人有多少钱只能买对应市值的多少股票。
“南明”金融从业者也从无到有,而且逐渐壮大,相对应的学科已经有三所大学开设,培养专业金融人才已经开始。
由于“南明”杜绝文盲,老百姓大多数能写会算,许多人都懂得了理财,最起码他们会把积蓄存进大钱庄生息。
来“新杭州”参加婚礼的大明达官贵人年底比较忙,他们不仅仅参加许多业绩发布会,还要打听最近有什么好的投资项目,他们听说了即将推出的“动力机车”马上加入到了申购大军。
还有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不久的将来,会有一支叫做“华夏铁路”的股票发售,据说有了铁路,走陆路不仅仅可以日夜兼程,还如同乘坐邮轮般舒适,速度要比四轮马车快双倍以上。
“南明”的好东西层出不穷,可以投资的机会太多了,大明投资人都爱上了这个王道乐土,许多人纷纷转变了置办田亩的土财主作风。
南王早就承诺,“南明”、大明不分彼此,来自大明的投资人跟“南明”子民享受同等待遇,他们交上保证金申购新股也能够保证按照统一比例配给。
张焉皇后见大家在“新杭州”或逍遥度日或忙着自己的生意绝口不提归期只好自己来做恶人,她跟周皇后和皇子朱慈炯商议是不是把归期定下来。
他们正在谈论之时,坤兴公主来见礼,蜜月期刚刚过去不久,小萝莉脸上荡漾着幸福感。
周皇后见女儿过得滋润,心里自然无比欢喜,想不到文韬武略的南王还是一个会疼人的主,她看着容光焕发的女儿道:“娖儿,多陪着你家王爷要紧,别有事没事就过来这边,我们这里一切安好,现在正商量着准备回去呢。”
张皇后道:“这些日子叨扰,‘南明’礼数周到,我们觉得很舒心,可是这里纵有千般好毕竟不是自己的家呀!近几日我们准备回去了。”
坤兴走上前牵着张焉的手道:“王爷就猜到母后要急着回去,特意让我来劝大家不必如此,眼看着要过年呢,总不能让这许多人在海上过新年呀!”
张焉算算日子道:“是啊,本宫倒是没想到马上过年了,这里每日都如同夏季,本宫一点点都没有觉得要过年了。”
周皇后道:“是啊,怪不得‘南明’粮食充足,这里每个月都有收成,确实是个好地方。”
张焉道:“本宫瞧见了许许多多水稻田,这里好像都在种稻子,没有人种麦子呢。”
周皇后是苏州人,知道水稻产量比麦子高多了,道:“嫂皇后,‘南明’每年运去大明许多稻米就是得益于这里水源充足,稻米产量高啊!”
张焉感叹道:“民以食为天,‘南明’粮食产量如此之高当然国富民安,娖儿真是嫁来了一个好地方。”
女人果然容易歪楼,谈归期谈着谈着变成了谈论农业。
坤兴笑盈盈瞧着母后,也不插话,最后还是张焉笑着跟周后和坤兴商量道:“要不咱们这许多人再叨扰半个月,过了正月初五再回家如何?”
坤兴道:“这里的新年也是热闹非凡,习俗跟大明别无二致,据说正月十五的花灯如繁星般,母后,你们不用着急回去,王爷要求我一定要挽留大家过了三月份再回家。”
周皇后道:“住到三月份才回家?这时间也太长了不妥,客去主人安,娖儿你还是转告南王,我们年后就走吧!”
坤兴道:“母后有所不知,大家习惯了这里的气候,如果贸然回去,此时京师正是隆冬,冷热交替太突然有可能导致许多身体单薄之人生病,要是出现时疫就麻烦了。”
这个问题确实是个大问题,大家又开始议论起来。
女婿热情挽留,考虑得周到,此时回大明正是数九寒冬,大家在“新杭州”感觉如同盛夏,有可能不能适应冰火两重天,闹出疫病确实不得了。
再加上大明送亲团所有人的日子都过得舒心,多盘桓一些时日人人乐见其成,最后周皇后、张焉皇后欣然同意一直住到三月份再做打算。
见母亲和张皇后都答应留下来过春节并且一直住到三月份,坤兴无比高兴,马上把这个好消息回禀夫君。
大明宾客暂时不走才在计划之中,才会起到效果,黄胜大量救人的目的才能够达到。
现在一切准备就绪,黄胜只剩下耐心等待崇祯十七年来临,千军万马都准备好了,建立日不落帝国只争朝夕。
“南明”领地外松内紧,扩军计划正在执行之中,许多一级乡勇成为辅兵,诸多辅兵转正成为一名光荣的“战神”正兵。
虽然“南明”经济水平日新月异,但是青少年从军的热情丝毫不受影响,为国征战为了荣誉而战的思想深入人心,当然学校的政治思想教育不可忽略。
眼界开阔的汉人青少年都懂得居安思危,也明白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要使得汉民族成为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强者,唯有自强不息。
为了国家、名族而战,也为了封妻荫子封侯拜将而战是每一个志存高远的汉族青少年的追求,国家又要吹响战斗的号角,“南明”军民都积极响应。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