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800 第八百章: 论功行赏
- 801 第八百零一章:诡异
- 802 第八百零二章:封官许愿
- 803 第八百零三章:大厦将倾
- 804 第八百零四章:天子殉国
- 805 第八百零五章:李代桃僵
- 806 第八百零六章:杀出重围
- 807 第八百零七章:迎接新的曙光
- 808 第八百零八章:志愿者
- 809 第八百零九章: 螳螂捕蝉
- 810 第八百一十章:归顺或者毁灭
- 811 第八百一十一章:巾帼英雄
- 812 第八百一十二章:厉害了,……
- 813 第八百一十三章:疑窦重重
- 814 第八百一十四章:玉碎宫倾
- 815 第八百一十五章:闯贼进京
- 816 第八百一十六章:丧心病狂
- 817 第八百一十七章:穷凶极恶
- 818 第八百一十八章:干掉刘宗敏部
- 819 第八百一十九章:贼兵崩溃
- 820 第八百二十章:插翅难逃
- 821 第八百二十一章: 活捉刘宗敏
- 822 第八百二十二章: 政治阴谋
- 823 第八百二十三章:北上
- 824 第八百二十四章:心口如一
- 825 第八百二十五章:几家欢喜几家愁
- 826 第八百二十六章:新大明帝国
- 827 第八百二十七章:劝进、摊牌
- 828 第八百二十八章: 忠臣不事二主
- 829 第八百二十九章:人心向背
- 830 第八百三十章:眼光冰冷
- 831 第八百三十一章:劫后重逢
- 832 第八百三十二章:情义无价
- 833 第八百三十三章:将心比心
- 834 第八百三十四章:崇祯的心在颤抖
- 835 第八百三十五章:对抗还是加入?
- 836 第八百三十六章:通缉李自成
- 837 第八百三十七章:炮击京城
- 838 第八百三十八章:聚歼闯贼
- 839 第八百三十九章:时机成熟
- 840 第八百四十章:永无止境
- 841 第八百四十一章:大明中兴大帝
- 842 第八百四十二章:日不落的辉煌
- 843 第八百四十三章: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 844 第八百四十四章:牝鸡司晨
- 845 第八百四十五章:围而不攻
- 846 第八百四十六章: 发动总攻
- 847 第八百四十七章: “大顺”朝的丧钟
- 848 第八百四十八章:不光彩
- 849 第八百四十九章:崇祯痛殴李自成
- 850 第八百五十章:空照秦淮
- 851 第八百五十一章:千刀万剐
- 852 第八百五十二章:倭寇要倒霉了
- 853 第八百五十三章:剐了闯贼过年
- 854 第八百五十四章:宁武郡王
- 855 第八百五十五章:打垮“战斗民族”
- 856 第八百五十六章:九月十八日
- 857 第八百五十七章:没有了江户城
- 858 第八百五十八章:【(大结局)新书《明末汉之魂》已经上传】 日不落帝国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八百一十章:归顺或者毁灭
第八百一十章:归顺或者毁灭
鲁承祖用兵也是多多益善,他知道不能让明军失去管理,知道军队跟流寇的最大区别在于有没有钱粮供给。
失去政府的明军在得不到钱粮的情况下,毫无疑问大多数人立刻会变成流寇打家劫舍。
当然要把所有的明军收编并且带上一起行军,哪怕山东明军战斗力和装备不行也没关系。
给他们“南明”一级乡勇待遇,作为随军劳力参与挖战壕、修堡垒、阻断贼兵逃路,免得失去组织又有武力值的明军祸害地方。
做这些只需要体力和纪律基本没有危险的工作明军应该能够胜任,保守估计集结四五万明军和地方青壮应该很轻松。
山东方向,鲁承祖、茅元仪的队伍在不断壮大,他们进兵途中打掉了十几支造反武装,足以确保经过的地方恢复社会秩序。
留下一部分“战神”军人带领老百姓生产自救,尽快完成保甲联防体系正在进行中,不久地方上的乡勇武装就能够自保无虞。
鲁承祖、茅元仪统领的山东这一路人马越聚越多,组成部分有少量留在山东发展的“战神”子弟兵,一万余一级乡勇,六千登莱巡抚抚标营人马。
还有四五万大明山东守备军、卫所军、团练军、衙役、捕快,有三四万被围捕的山贼、流寇也被充当杂役跟随大军挑担、推车、喂马。
大军浩浩荡荡来到德州地界时人马已经超过十万,鲁承祖和茅元仪甚至认为凭借这一路人马击溃闯贼打到陕西都不在话下。
成大事、何可纲已经带着许多前大明文武在天津卫等候南王。
他们中有松山战败不肯变节的大明宁前兵备道邱民仰、总兵官王廷臣、副将江翥、姚勋、朱文德等文武,还有松山之战带兵溃逃的总兵官王朴、白广恩、唐通以及他们麾下的诸多将领。
原本洪承畴麾下的诸多文官武将时隔三年在天津卫聚首,一时间感慨良多,特别是以为将要死在建奴手中的邱民仰、王廷臣、江翥等等。
饮水思源,大家都念叨南王恩德,接下来如何报答南王救命之恩邱民仰、王廷臣等等都有了主意。
纳入何可纲指挥的有四五万原大明军人,这一次除留下一大半在辽东、朝鲜驻防外,有两万精兵被选拔渡海来到天津卫。
经过一两年跟“战神”子弟兵并肩作战,这些明军基本被同化,他们也换上了“南明”造,一个个自信心爆棚,打建奴大家都没怂,流寇算什么东西?
这些从辽东战场归来的明军对于即将对决的流寇嗤之以鼻,人人都想斩杀贼兵换赏赐。
天津卫早就执行军事管制,所有人准进不准出,连大明、“南明”文武都不例外,他们在等待南王,在等待南王出兵往西摧枯拉朽,他们根本不知道还会等到大明太子和英国公。
三月份,又有许多大明文武和宦官逃到了天津卫,只要是人大多数都不傻,大明文武在被闯贼截断道路或者干脆被贼兵打散之时都知道一路往东、往海边跑,京津高速大马路的东起点天津卫是第一选择。
当惊魂未定的文武逃到天津卫时,发现自己的选择太对了,这里井井有条,物资储备充足,“战神”军人和大钱庄警卫早就接管了城防,所有的大明官员都心甘情愿服从“南明”将领指挥。
会逃跑的大明文武都不是食古不化之人,见风使舵的本事都不含糊,来到天津卫,大家发现这里已经是“南明”天下,所有的发布号令者都是“南明”文武。
他们马上适应了新形势,不再以大明官位的级别论高低,人人服从“南明”官吏管理。
屡建功勋的成大事已经贵为“南明”三等护国公,他志得意满,为南王再立新功的愿望尤其强烈。
他是正经八百的秀才公出身,有许多年大明最底层吏员的工作经历,他还有几乎过目不忘的惊人记忆力,工作能力出类拔萃,是统一的新大明帝国户部尚书理想人选。
成大事在天津卫展开了游说,许多大明文武向他表态从此归顺“南明”,愿意以成大事马首是瞻,愿意为南王早登大宝尽心尽力。
成大事成功联系了许多大明、“南明”文武,他们要在南王殿下来到之时集体劝进。
实力如此,当今天下唯有南王才是天命所归,也只有南王登基才能平息战乱,才能让老百姓丰衣足食。
成大事倒不是屁股决定脑袋,跟南王相识二十年,亲眼见证了一个强大国家的诞生,为大明子民寻找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带领汉民族走向辉煌是成大事的职责所在。
成大事的进展顺利,来到天津卫的大明文武有超过九成都愿意为“南明”效力,他们表态到时候会联名奏请南王殿下早登大宝,南王如果不同意咱们大明文武会在南王行辕外长跪不起。
大明文武如此急切的支持南王称帝,“南明”文武当然乐见其成,他们也纷纷串联,等殿下到来之时,无论南王是否有意,都要逼他黄袍加身。
三月三日,在“新杭州”作客的大明皇后和皇子终于起程回家,大明官员也恋恋不舍一同踏上归途,这时他们才得知京师危如累卵,陛下已经颁发了勤王令号召各地文官武将带兵入京畿抵挡闯贼。
想不到流寇祸乱如此,大明文武都瞠目结舌,此时巴巴的赶回京师弄不好被包围进去如何是好?
南王在大明的危急时刻不肯袖手旁观,带领十营人马陪大明同皇后同去天津卫,必要之时会登陆跟闯贼血战到底。
心急如焚的两位皇后和几位皇子见南王没有需要他们提出派遣援军的请求就主动带领几万人马陪同他们上路,人人心存感激。
要一起回家的大明文武见有“南明”骄兵悍将同行人人心花怒放。
新婚燕尔的坤新公主得知京师危急吓得多次哭鼻子,还好夫君麾下有精兵强将,还好夫君答应出兵救援大明不设前提,小坤兴才破涕为笑。
黄胜不仅仅亲自提兵赶往天津卫,与此同时在辽东、高丽的军队也立刻往关内调动。
“华夏岛”承担着为征战倭国的东征联军提供后勤保障不抽调住军和乡勇参加中原内战,舟山群岛、海南岛的部队和乡勇不会缺席。
负责在关外追击豪格的祖宽也接到暂停往西北攻击的通知,他由于已经远离边墙,人马已经在贝尔加湖畔,不用回来参与内战。
他指挥一营“战神”骑兵带领索伦人、归顺的正蓝旗建奴和选拔的鞑子一共两万余骑兵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拉网排查,被发现的人类只有两个选择,归顺或者毁灭。
失去政府的明军在得不到钱粮的情况下,毫无疑问大多数人立刻会变成流寇打家劫舍。
当然要把所有的明军收编并且带上一起行军,哪怕山东明军战斗力和装备不行也没关系。
给他们“南明”一级乡勇待遇,作为随军劳力参与挖战壕、修堡垒、阻断贼兵逃路,免得失去组织又有武力值的明军祸害地方。
做这些只需要体力和纪律基本没有危险的工作明军应该能够胜任,保守估计集结四五万明军和地方青壮应该很轻松。
山东方向,鲁承祖、茅元仪的队伍在不断壮大,他们进兵途中打掉了十几支造反武装,足以确保经过的地方恢复社会秩序。
留下一部分“战神”军人带领老百姓生产自救,尽快完成保甲联防体系正在进行中,不久地方上的乡勇武装就能够自保无虞。
鲁承祖、茅元仪统领的山东这一路人马越聚越多,组成部分有少量留在山东发展的“战神”子弟兵,一万余一级乡勇,六千登莱巡抚抚标营人马。
还有四五万大明山东守备军、卫所军、团练军、衙役、捕快,有三四万被围捕的山贼、流寇也被充当杂役跟随大军挑担、推车、喂马。
大军浩浩荡荡来到德州地界时人马已经超过十万,鲁承祖和茅元仪甚至认为凭借这一路人马击溃闯贼打到陕西都不在话下。
成大事、何可纲已经带着许多前大明文武在天津卫等候南王。
他们中有松山战败不肯变节的大明宁前兵备道邱民仰、总兵官王廷臣、副将江翥、姚勋、朱文德等文武,还有松山之战带兵溃逃的总兵官王朴、白广恩、唐通以及他们麾下的诸多将领。
原本洪承畴麾下的诸多文官武将时隔三年在天津卫聚首,一时间感慨良多,特别是以为将要死在建奴手中的邱民仰、王廷臣、江翥等等。
饮水思源,大家都念叨南王恩德,接下来如何报答南王救命之恩邱民仰、王廷臣等等都有了主意。
纳入何可纲指挥的有四五万原大明军人,这一次除留下一大半在辽东、朝鲜驻防外,有两万精兵被选拔渡海来到天津卫。
经过一两年跟“战神”子弟兵并肩作战,这些明军基本被同化,他们也换上了“南明”造,一个个自信心爆棚,打建奴大家都没怂,流寇算什么东西?
这些从辽东战场归来的明军对于即将对决的流寇嗤之以鼻,人人都想斩杀贼兵换赏赐。
天津卫早就执行军事管制,所有人准进不准出,连大明、“南明”文武都不例外,他们在等待南王,在等待南王出兵往西摧枯拉朽,他们根本不知道还会等到大明太子和英国公。
三月份,又有许多大明文武和宦官逃到了天津卫,只要是人大多数都不傻,大明文武在被闯贼截断道路或者干脆被贼兵打散之时都知道一路往东、往海边跑,京津高速大马路的东起点天津卫是第一选择。
当惊魂未定的文武逃到天津卫时,发现自己的选择太对了,这里井井有条,物资储备充足,“战神”军人和大钱庄警卫早就接管了城防,所有的大明官员都心甘情愿服从“南明”将领指挥。
会逃跑的大明文武都不是食古不化之人,见风使舵的本事都不含糊,来到天津卫,大家发现这里已经是“南明”天下,所有的发布号令者都是“南明”文武。
他们马上适应了新形势,不再以大明官位的级别论高低,人人服从“南明”官吏管理。
屡建功勋的成大事已经贵为“南明”三等护国公,他志得意满,为南王再立新功的愿望尤其强烈。
他是正经八百的秀才公出身,有许多年大明最底层吏员的工作经历,他还有几乎过目不忘的惊人记忆力,工作能力出类拔萃,是统一的新大明帝国户部尚书理想人选。
成大事在天津卫展开了游说,许多大明文武向他表态从此归顺“南明”,愿意以成大事马首是瞻,愿意为南王早登大宝尽心尽力。
成大事成功联系了许多大明、“南明”文武,他们要在南王殿下来到之时集体劝进。
实力如此,当今天下唯有南王才是天命所归,也只有南王登基才能平息战乱,才能让老百姓丰衣足食。
成大事倒不是屁股决定脑袋,跟南王相识二十年,亲眼见证了一个强大国家的诞生,为大明子民寻找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带领汉民族走向辉煌是成大事的职责所在。
成大事的进展顺利,来到天津卫的大明文武有超过九成都愿意为“南明”效力,他们表态到时候会联名奏请南王殿下早登大宝,南王如果不同意咱们大明文武会在南王行辕外长跪不起。
大明文武如此急切的支持南王称帝,“南明”文武当然乐见其成,他们也纷纷串联,等殿下到来之时,无论南王是否有意,都要逼他黄袍加身。
三月三日,在“新杭州”作客的大明皇后和皇子终于起程回家,大明官员也恋恋不舍一同踏上归途,这时他们才得知京师危如累卵,陛下已经颁发了勤王令号召各地文官武将带兵入京畿抵挡闯贼。
想不到流寇祸乱如此,大明文武都瞠目结舌,此时巴巴的赶回京师弄不好被包围进去如何是好?
南王在大明的危急时刻不肯袖手旁观,带领十营人马陪大明同皇后同去天津卫,必要之时会登陆跟闯贼血战到底。
心急如焚的两位皇后和几位皇子见南王没有需要他们提出派遣援军的请求就主动带领几万人马陪同他们上路,人人心存感激。
要一起回家的大明文武见有“南明”骄兵悍将同行人人心花怒放。
新婚燕尔的坤新公主得知京师危急吓得多次哭鼻子,还好夫君麾下有精兵强将,还好夫君答应出兵救援大明不设前提,小坤兴才破涕为笑。
黄胜不仅仅亲自提兵赶往天津卫,与此同时在辽东、高丽的军队也立刻往关内调动。
“华夏岛”承担着为征战倭国的东征联军提供后勤保障不抽调住军和乡勇参加中原内战,舟山群岛、海南岛的部队和乡勇不会缺席。
负责在关外追击豪格的祖宽也接到暂停往西北攻击的通知,他由于已经远离边墙,人马已经在贝尔加湖畔,不用回来参与内战。
他指挥一营“战神”骑兵带领索伦人、归顺的正蓝旗建奴和选拔的鞑子一共两万余骑兵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拉网排查,被发现的人类只有两个选择,归顺或者毁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