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804 第八百零四章:天子殉国
- 805 第八百零五章:李代桃僵
- 806 第八百零六章:杀出重围
- 807 第八百零七章:迎接新的曙光
- 808 第八百零八章:志愿者
- 809 第八百零九章: 螳螂捕蝉
- 810 第八百一十章:归顺或者毁灭
- 811 第八百一十一章:巾帼英雄
- 812 第八百一十二章:厉害了,……
- 813 第八百一十三章:疑窦重重
- 814 第八百一十四章:玉碎宫倾
- 815 第八百一十五章:闯贼进京
- 816 第八百一十六章:丧心病狂
- 817 第八百一十七章:穷凶极恶
- 818 第八百一十八章:干掉刘宗敏部
- 819 第八百一十九章:贼兵崩溃
- 820 第八百二十章:插翅难逃
- 821 第八百二十一章: 活捉刘宗敏
- 822 第八百二十二章: 政治阴谋
- 823 第八百二十三章:北上
- 824 第八百二十四章:心口如一
- 825 第八百二十五章:几家欢喜几家愁
- 826 第八百二十六章:新大明帝国
- 827 第八百二十七章:劝进、摊牌
- 828 第八百二十八章: 忠臣不事二主
- 829 第八百二十九章:人心向背
- 830 第八百三十章:眼光冰冷
- 831 第八百三十一章:劫后重逢
- 832 第八百三十二章:情义无价
- 833 第八百三十三章:将心比心
- 834 第八百三十四章:崇祯的心在颤抖
- 835 第八百三十五章:对抗还是加入?
- 836 第八百三十六章:通缉李自成
- 837 第八百三十七章:炮击京城
- 838 第八百三十八章:聚歼闯贼
- 839 第八百三十九章:时机成熟
- 840 第八百四十章:永无止境
- 841 第八百四十一章:大明中兴大帝
- 842 第八百四十二章:日不落的辉煌
- 843 第八百四十三章: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 844 第八百四十四章:牝鸡司晨
- 845 第八百四十五章:围而不攻
- 846 第八百四十六章: 发动总攻
- 847 第八百四十七章: “大顺”朝的丧钟
- 848 第八百四十八章:不光彩
- 849 第八百四十九章:崇祯痛殴李自成
- 850 第八百五十章:空照秦淮
- 851 第八百五十一章:千刀万剐
- 852 第八百五十二章:倭寇要倒霉了
- 853 第八百五十三章:剐了闯贼过年
- 854 第八百五十四章:宁武郡王
- 855 第八百五十五章:打垮“战斗民族”
- 856 第八百五十六章:九月十八日
- 857 第八百五十七章:没有了江户城
- 858 第八百五十八章:【(大结局)新书《明末汉之魂》已经上传】 日不落帝国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八百一十四章:玉碎宫倾
第八百一十四章:玉碎宫倾
坤兴哭道:“王爷,父皇龙驭宾天的消息乃是曾经伺候过父皇的秉笔太监王廉亲眼所见,这哪里会误传,王爷您要为大明做主啊!呜呜呜……”
黄胜大摇其头道:“未必、未必,不要太相信眼见为实,那说不定是个障眼法而已。
王廉是乔装打扮准备逃亡,他就不害怕被人认出?怎么可能、又怎么敢近距离瞧遗体?
所以那两具尸体一定不是你父皇和王承恩,不信你亲自去询问王廉,如果他确实没有近距离见到陛下遗容,那么我就能够判断你父皇应该是金蝉脱壳而去。”
黄胜其实也有些不安,既然王廉曾经伺候过崇祯,那么他是否验看过遗体尤为重要,黄胜的推断是没有这样的可能性,但是推断需要得到证实,让坤兴去盘问王廉马上就会有结论了。
坤兴毕竟年幼,黄胜三两句话就让她疑窦重重,她连忙赶去母后的船上一探究竟。
见到女儿,周皇后更加悲伤哭得话都说不出,张焉也是悲伤过度,整个人都软到在榻上。
见到母亲如此悲伤,坤兴好像忽然长大了,她觉得此时自己一定要坚强,她安慰母亲道:“母后,您莫要急于悲伤,我家王爷认为父皇乃是使用金蝉脱壳之计脱困,贼兵发现的尸体肯定不是真的。”
张焉强打精神道:“娖儿,你莫要安慰你母后了,王廉曾经是先帝身边之人,他亲眼所见哪会看错。”
坤兴笃定道:“我家王爷判断王公公根本没有机会近距离瞧见那两具遗体,他肯定是远远一瞥,从体貌特征和衣着来判断父皇已经归天,不信你们再传王公公来问问便知。”
此番话出口,坤兴也是满心忐忑,她害怕王廉不是如夫君分析的那样,而是真真切切近距离见到了父皇遗体。
人在极度悲伤之中但有一丝期望都会无限期盼,两位皇后都不哭了,让人传王廉来细细盘问。
王廉知道事态严重,极力回忆细枝末节,时隔不久,那一天的一幕幕王廉还魂牵梦绕,他仔细讲了个原原本本。
结果果然如黄胜所料,化妆成一个杂役太监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脸的王廉真的只是远远地瞧了一个大概,就抓紧时间混出京城。
现在定下心来让他确认尸体就是陛下,王廉还真的不敢确定。
但是王廉告诉皇后和坤兴,当时贼兵都在叫嚣,大明皇帝已经在煤山自尽,还有皇上的亲笔遗书为凭,现在有可能天下皆知。
坤兴让王廉退下好好休息,她得到了想知道的细节心里的美好希望油然而生。
不在现场的夫君能够准确判断出王廉没有机会近距离见到那两具遗体,已经通过王廉之口证实了,那么夫君的判断应该不是为了宽慰自己无中生有。
现在确认父皇已死,确实为时过早,总要等来“南明”将领的核实结果才行,坤兴公主心里有了无限期待。
她继续安慰母亲道:“我家王爷麾下能人异士何其多也,至今都没有任何‘南明’将领禀报父皇宾天的噩耗,因此王爷认为贼兵所散发消息的可信度不超过两成,母后你们先不要悲伤,很快王爷会派人证实。”
虽然满心忐忑,但是有了些许期盼,两位皇后都愿意选择相信南王的分析,此时这两个妇道人家已经乱了方寸,当然一切由南王做主。
世道无常,简直是一步天堂一步地狱。出京师半年有余,皇上和太子相送之时的话语还言犹在耳,谁知时过境迁家国已经是梦中。
皇后和皇子们在“新杭州”可谓歌舞升平,日日开怀畅饮,舒舒服服享受了这辈子都没有的欢乐时光,可以把平时在紫禁城舍不得吃的榴莲当饭吃。
眼看着可以高高兴兴回家,许多人都在酝酿着如何跟没有同行的宫人讲述半年来的奇闻异事,在路上就蓦然发现改朝换代了,所有人都变成了前朝遗民,都有家难回了。
闯贼攻破京城,大明玉碎宫倾国破家亡,这简直是晴天霹雳啊!
万一大明皇帝真的殉国了,那么岂不是意味着大明亡国了,她们这两位亡国皇后该何去何从?
摆在面前的问题很现实也很残酷,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贵皇后一夜之间变成亡国无根之飘萍,今后如何生活,还不如随先帝殉国而死呢。
两位皇后暗自打定主意,如果大明皇帝殉国得到证实,周皇后一定选择全节自杀,张皇后当然会如同历史般慷慨殉国。
刘国正为什么迟迟不派人回禀南王秘密任务执行的情况与否?他难道不知道家里望眼欲穿吗?
那是刘国正、黎喜汉、钱猛有了分歧,最后经过协商大家都退一步形成了决议。在不承担弑君骂名的情况下,要造成皇帝以死的事实,先把大明皇帝殉国的消息发酵后再说。
他们一致同意暂时不让崇祯露面,把他和王承恩藏起来保护好,等到尽人皆知大明皇帝已经殉国的消息之时再做打算。
这样的决定乃是自作主张,跟任务布置的救出崇祯皇帝后火速赶去天津卫乘船下海送交南王手中相违背。
从来没有对与执行黄胜的命令打折扣的刘国正心里有些忐忑,他不知道报告如何措辞,故而干脆没有派遣手下汇报情况。
刘国正准备亲自保护崇祯,他留了个心眼不肯单独行动,每一次都拉上黎喜汉陪同,他准备等南王到来之时当面解释一切。
刘国正一行赶到天津卫没有见任何人,立刻乘坐在此等候的一艘战列舰前往黄家湾岛,此时他们已经安排崇祯住进了黄胜在黄家湾岛的私宅内院。
黄家湾岛是最早执行保甲联防的领地,这里秩序井然治安良好,军民忠诚度已经达到狂热的程度,单凭借乡勇的战斗力都不是区区几万贼兵能够觊觎,崇祯安置在此安全有保障。
几天时间,崇祯经历了生死,亲眼瞧见了国破家亡,也见证了诸多文武勋贵是否忠臣。
这时他已经不想死了,他要报恩报仇。
他心底十分感谢给了自己第二次生命的南王,只是不知接下来自己的命运又会如何?
黄胜大摇其头道:“未必、未必,不要太相信眼见为实,那说不定是个障眼法而已。
王廉是乔装打扮准备逃亡,他就不害怕被人认出?怎么可能、又怎么敢近距离瞧遗体?
所以那两具尸体一定不是你父皇和王承恩,不信你亲自去询问王廉,如果他确实没有近距离见到陛下遗容,那么我就能够判断你父皇应该是金蝉脱壳而去。”
黄胜其实也有些不安,既然王廉曾经伺候过崇祯,那么他是否验看过遗体尤为重要,黄胜的推断是没有这样的可能性,但是推断需要得到证实,让坤兴去盘问王廉马上就会有结论了。
坤兴毕竟年幼,黄胜三两句话就让她疑窦重重,她连忙赶去母后的船上一探究竟。
见到女儿,周皇后更加悲伤哭得话都说不出,张焉也是悲伤过度,整个人都软到在榻上。
见到母亲如此悲伤,坤兴好像忽然长大了,她觉得此时自己一定要坚强,她安慰母亲道:“母后,您莫要急于悲伤,我家王爷认为父皇乃是使用金蝉脱壳之计脱困,贼兵发现的尸体肯定不是真的。”
张焉强打精神道:“娖儿,你莫要安慰你母后了,王廉曾经是先帝身边之人,他亲眼所见哪会看错。”
坤兴笃定道:“我家王爷判断王公公根本没有机会近距离瞧见那两具遗体,他肯定是远远一瞥,从体貌特征和衣着来判断父皇已经归天,不信你们再传王公公来问问便知。”
此番话出口,坤兴也是满心忐忑,她害怕王廉不是如夫君分析的那样,而是真真切切近距离见到了父皇遗体。
人在极度悲伤之中但有一丝期望都会无限期盼,两位皇后都不哭了,让人传王廉来细细盘问。
王廉知道事态严重,极力回忆细枝末节,时隔不久,那一天的一幕幕王廉还魂牵梦绕,他仔细讲了个原原本本。
结果果然如黄胜所料,化妆成一个杂役太监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脸的王廉真的只是远远地瞧了一个大概,就抓紧时间混出京城。
现在定下心来让他确认尸体就是陛下,王廉还真的不敢确定。
但是王廉告诉皇后和坤兴,当时贼兵都在叫嚣,大明皇帝已经在煤山自尽,还有皇上的亲笔遗书为凭,现在有可能天下皆知。
坤兴让王廉退下好好休息,她得到了想知道的细节心里的美好希望油然而生。
不在现场的夫君能够准确判断出王廉没有机会近距离见到那两具遗体,已经通过王廉之口证实了,那么夫君的判断应该不是为了宽慰自己无中生有。
现在确认父皇已死,确实为时过早,总要等来“南明”将领的核实结果才行,坤兴公主心里有了无限期待。
她继续安慰母亲道:“我家王爷麾下能人异士何其多也,至今都没有任何‘南明’将领禀报父皇宾天的噩耗,因此王爷认为贼兵所散发消息的可信度不超过两成,母后你们先不要悲伤,很快王爷会派人证实。”
虽然满心忐忑,但是有了些许期盼,两位皇后都愿意选择相信南王的分析,此时这两个妇道人家已经乱了方寸,当然一切由南王做主。
世道无常,简直是一步天堂一步地狱。出京师半年有余,皇上和太子相送之时的话语还言犹在耳,谁知时过境迁家国已经是梦中。
皇后和皇子们在“新杭州”可谓歌舞升平,日日开怀畅饮,舒舒服服享受了这辈子都没有的欢乐时光,可以把平时在紫禁城舍不得吃的榴莲当饭吃。
眼看着可以高高兴兴回家,许多人都在酝酿着如何跟没有同行的宫人讲述半年来的奇闻异事,在路上就蓦然发现改朝换代了,所有人都变成了前朝遗民,都有家难回了。
闯贼攻破京城,大明玉碎宫倾国破家亡,这简直是晴天霹雳啊!
万一大明皇帝真的殉国了,那么岂不是意味着大明亡国了,她们这两位亡国皇后该何去何从?
摆在面前的问题很现实也很残酷,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贵皇后一夜之间变成亡国无根之飘萍,今后如何生活,还不如随先帝殉国而死呢。
两位皇后暗自打定主意,如果大明皇帝殉国得到证实,周皇后一定选择全节自杀,张皇后当然会如同历史般慷慨殉国。
刘国正为什么迟迟不派人回禀南王秘密任务执行的情况与否?他难道不知道家里望眼欲穿吗?
那是刘国正、黎喜汉、钱猛有了分歧,最后经过协商大家都退一步形成了决议。在不承担弑君骂名的情况下,要造成皇帝以死的事实,先把大明皇帝殉国的消息发酵后再说。
他们一致同意暂时不让崇祯露面,把他和王承恩藏起来保护好,等到尽人皆知大明皇帝已经殉国的消息之时再做打算。
这样的决定乃是自作主张,跟任务布置的救出崇祯皇帝后火速赶去天津卫乘船下海送交南王手中相违背。
从来没有对与执行黄胜的命令打折扣的刘国正心里有些忐忑,他不知道报告如何措辞,故而干脆没有派遣手下汇报情况。
刘国正准备亲自保护崇祯,他留了个心眼不肯单独行动,每一次都拉上黎喜汉陪同,他准备等南王到来之时当面解释一切。
刘国正一行赶到天津卫没有见任何人,立刻乘坐在此等候的一艘战列舰前往黄家湾岛,此时他们已经安排崇祯住进了黄胜在黄家湾岛的私宅内院。
黄家湾岛是最早执行保甲联防的领地,这里秩序井然治安良好,军民忠诚度已经达到狂热的程度,单凭借乡勇的战斗力都不是区区几万贼兵能够觊觎,崇祯安置在此安全有保障。
几天时间,崇祯经历了生死,亲眼瞧见了国破家亡,也见证了诸多文武勋贵是否忠臣。
这时他已经不想死了,他要报恩报仇。
他心底十分感谢给了自己第二次生命的南王,只是不知接下来自己的命运又会如何?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