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830 第八百三十章:眼光冰冷
- 831 第八百三十一章:劫后重逢
- 832 第八百三十二章:情义无价
- 833 第八百三十三章:将心比心
- 834 第八百三十四章:崇祯的心在颤抖
- 835 第八百三十五章:对抗还是加入?
- 836 第八百三十六章:通缉李自成
- 837 第八百三十七章:炮击京城
- 838 第八百三十八章:聚歼闯贼
- 839 第八百三十九章:时机成熟
- 840 第八百四十章:永无止境
- 841 第八百四十一章:大明中兴大帝
- 842 第八百四十二章:日不落的辉煌
- 843 第八百四十三章: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 844 第八百四十四章:牝鸡司晨
- 845 第八百四十五章:围而不攻
- 846 第八百四十六章: 发动总攻
- 847 第八百四十七章: “大顺”朝的丧钟
- 848 第八百四十八章:不光彩
- 849 第八百四十九章:崇祯痛殴李自成
- 850 第八百五十章:空照秦淮
- 851 第八百五十一章:千刀万剐
- 852 第八百五十二章:倭寇要倒霉了
- 853 第八百五十三章:剐了闯贼过年
- 854 第八百五十四章:宁武郡王
- 855 第八百五十五章:打垮“战斗民族”
- 856 第八百五十六章:九月十八日
- 857 第八百五十七章:没有了江户城
- 858 第八百五十八章:【(大结局)新书《明末汉之魂》已经上传】 日不落帝国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八百四十章:永无止境
第八百四十章:永无止境
准备量产的蒸汽机火车头一年前确定了机型,现在已经在试验场累计跑了超过一万里。
经过实践证明,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二十年长足发展,钢铁质量突飞猛进,轨道钢的质量虽然还差强人意,但是完全可以满足蒸汽机动力的火车头拉动几十节载重不超过二十五吨,时速不超过三十公里的铁路需要。
有了钢铁质量的提升,又有质量已经合格的混凝土,理论上建造长江大桥都具备可能性。
但是考虑到风险和造价,现在暂时不挑战这个世纪工程,火车过长江还是采取长江大桥出现前的办法,通过摆渡船来解决。
混凝土沉井技术已经被“南明”工程师掌握并且广泛使用在桥梁施工中,马上他们会接受挑战架起铁路桥梁跨越黄河。
黄河孕育了汉文明,汉人对它又爱又恨。在古代,黄河基本上三十年就会有一次改道,因此才有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一句民间谚语。
这句谚语可知道出了多少辛酸?黄河改道一次会导致多少汉人流离失所,多少良田变成荒滩?
在大明皇朝,大运河乃是国家命脉所在,承担着南北漕运的重任,而这个时代漕运船过黄河费时费力。
因为黄河水位高运河水位低,为缩小它们之间的水位差,不得已采取弯道法,故有“三湾顶一坝”之说。
因此靠近黄河的运河段与黄河之间就变成“之”字形弯道。
不仅如此还要不断征集民夫开凿引河,以人力、畜力牵挽,漕船才能出闸通过黄河。
而修通了“南北直隶”铁路,原来需要一个月至一个半月时间才能够到达的漫漫长路,火车皮运输只需要两天足以,这还不要过多在意老天爷的脸色。
因为铁路运输除非遇上极端天气都可以畅通无阻,而水上漕运不确定性太多,上游涨水、河道冰冻、枯水期等等不确定因素影响行程的例子多不胜数。
黄胜真的迷信要致富先修路,“南北直隶”铁路会以股份制形式出现,在年底前就开始募集资金,这个大工程是自己成为大明皇帝五年计划中的重点工程也是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为了保质保量成功修建这条具备里程碑意义的铁路,整个国家的技术力量都会全力以赴。
资金不用愁,股份制会完美解决这个大问题,毕竟“南明”、大明的银子真的很多,随着资本市场逐渐成熟,各路资金一定会争着购买“大明铁路”这支股票。
在兵荒马乱刚刚过去之时,嗷嗷待哺的老百姓在能够得到钱粮的情况一定不会对工作挑肥拣瘦,此时发动人海战拿下这个大工程事半功倍。
以后会在上百万劳动力中挑选肯干、机灵的人留下,给予高薪,把他们培养成为专业的修路工人、技术人才,这些工种应该在几百年内都不会失业,天下何其大也,修桥铺路永无止境啊!
消灭闯贼后会加大黄河的治理,科学调配水量冲刷河床,增加干流的可通航里程,力争不让它经常改道给国家和老百姓带来危害。
崇祯十七年的气候面临转折点,小冰河时期快过去了,极端天气逐渐减少,天气开始转暖。
有了“南明”政府不遗余力投入大型水利工程,发动老百姓大生产,神州大地又会到处都是勃勃生机。
虽然还没有产出,但是老百姓都已经得到了救济,解决了生存问题的老百姓又得到了帮扶资金用于生产,人人对接下来的日子有了美好的憧憬。
“战神”宣传队一直在不遗余力宣传南王的爱民举措,深有感触的北直隶老百姓也主动歌唱南王,人心向背一目了然,黄胜得天下当皇帝的时机成熟了。
在旅顺口盘桓了半个月,黄胜终于来到了黄家湾岛。
来港口接驾的大明和‘南明’文武有上千人,小坤兴当然要来迎接夫君,她也早早的来到港口等候,身边多了两个大太监——王承恩和曹化淳。
崇祯当然不可能来港口迎接南王,他心如止水,知道应该是图穷匕见的时刻接近了,他告诫妻儿,接下来不管有什么变故,都不可以跟南王反目。
王承恩自告奋勇来港口迎接南王,他其实是想着能够有机会叩求南王不要过于威逼陛下,他想告诉南王,陛下已经萌生退意,只要能够让陛下一大家子体面的过日子,陛下放弃帝位水到渠成。
黄家湾岛的港口人山人海,军民们喜笑颜开,当“华夏王爵”号热动力战列舰徐徐靠港之时,码头上欢呼雷动。
“南王万胜,战神万胜!”的口号声不绝于耳。
紧接着等候多时的军乐队奏乐,宣传队高歌一曲“伟哉大明”,在“大明、大明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来把你敬仰……”的雄浑歌声中,黄胜踏上红地毯铺就的码头。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来迎接的大明文官武将齐刷刷跪倒山呼:“臣恭迎万岁!吾皇万岁!万万岁!”
这当然是吴镶、梁廷栋等等大臣牵头,目的就是造成事实,逼南王黄袍加身。
为什么大明群臣的动作如此统一,他们难道已经统一了思想认识?那些清流铮臣难道都妥协了?
哪有如此容易。以倪元璐、范景文为首的几十位依旧忠于崇祯的大臣又臭又硬,恐怕要他们转变思想有可能真的要等到海枯石烂。
在今天这样的好氛围下,来几十个人高喊反对口号,然后一个个出现在黄胜面前要死要活,肯定会大煞风景。
如何解决这样的麻烦?一杀了之很明显不可取,有违黄胜树立的海纳百川能容天下人的光辉形象。
任何时候官员都是相通的,领导来了让他看到应该看到的,那些晦暗的东西让他们在这敏感时间段消失又有何妨?
于是乎,每当一个镇子上来了领导考察,大街上的乞丐、流着口水的傻子、上访专业户等等,统统被礼貌地请到电影院看电影。
至于电影何时结束?答曰:领导走了就散场。
经过实践证明,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二十年长足发展,钢铁质量突飞猛进,轨道钢的质量虽然还差强人意,但是完全可以满足蒸汽机动力的火车头拉动几十节载重不超过二十五吨,时速不超过三十公里的铁路需要。
有了钢铁质量的提升,又有质量已经合格的混凝土,理论上建造长江大桥都具备可能性。
但是考虑到风险和造价,现在暂时不挑战这个世纪工程,火车过长江还是采取长江大桥出现前的办法,通过摆渡船来解决。
混凝土沉井技术已经被“南明”工程师掌握并且广泛使用在桥梁施工中,马上他们会接受挑战架起铁路桥梁跨越黄河。
黄河孕育了汉文明,汉人对它又爱又恨。在古代,黄河基本上三十年就会有一次改道,因此才有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一句民间谚语。
这句谚语可知道出了多少辛酸?黄河改道一次会导致多少汉人流离失所,多少良田变成荒滩?
在大明皇朝,大运河乃是国家命脉所在,承担着南北漕运的重任,而这个时代漕运船过黄河费时费力。
因为黄河水位高运河水位低,为缩小它们之间的水位差,不得已采取弯道法,故有“三湾顶一坝”之说。
因此靠近黄河的运河段与黄河之间就变成“之”字形弯道。
不仅如此还要不断征集民夫开凿引河,以人力、畜力牵挽,漕船才能出闸通过黄河。
而修通了“南北直隶”铁路,原来需要一个月至一个半月时间才能够到达的漫漫长路,火车皮运输只需要两天足以,这还不要过多在意老天爷的脸色。
因为铁路运输除非遇上极端天气都可以畅通无阻,而水上漕运不确定性太多,上游涨水、河道冰冻、枯水期等等不确定因素影响行程的例子多不胜数。
黄胜真的迷信要致富先修路,“南北直隶”铁路会以股份制形式出现,在年底前就开始募集资金,这个大工程是自己成为大明皇帝五年计划中的重点工程也是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为了保质保量成功修建这条具备里程碑意义的铁路,整个国家的技术力量都会全力以赴。
资金不用愁,股份制会完美解决这个大问题,毕竟“南明”、大明的银子真的很多,随着资本市场逐渐成熟,各路资金一定会争着购买“大明铁路”这支股票。
在兵荒马乱刚刚过去之时,嗷嗷待哺的老百姓在能够得到钱粮的情况一定不会对工作挑肥拣瘦,此时发动人海战拿下这个大工程事半功倍。
以后会在上百万劳动力中挑选肯干、机灵的人留下,给予高薪,把他们培养成为专业的修路工人、技术人才,这些工种应该在几百年内都不会失业,天下何其大也,修桥铺路永无止境啊!
消灭闯贼后会加大黄河的治理,科学调配水量冲刷河床,增加干流的可通航里程,力争不让它经常改道给国家和老百姓带来危害。
崇祯十七年的气候面临转折点,小冰河时期快过去了,极端天气逐渐减少,天气开始转暖。
有了“南明”政府不遗余力投入大型水利工程,发动老百姓大生产,神州大地又会到处都是勃勃生机。
虽然还没有产出,但是老百姓都已经得到了救济,解决了生存问题的老百姓又得到了帮扶资金用于生产,人人对接下来的日子有了美好的憧憬。
“战神”宣传队一直在不遗余力宣传南王的爱民举措,深有感触的北直隶老百姓也主动歌唱南王,人心向背一目了然,黄胜得天下当皇帝的时机成熟了。
在旅顺口盘桓了半个月,黄胜终于来到了黄家湾岛。
来港口接驾的大明和‘南明’文武有上千人,小坤兴当然要来迎接夫君,她也早早的来到港口等候,身边多了两个大太监——王承恩和曹化淳。
崇祯当然不可能来港口迎接南王,他心如止水,知道应该是图穷匕见的时刻接近了,他告诫妻儿,接下来不管有什么变故,都不可以跟南王反目。
王承恩自告奋勇来港口迎接南王,他其实是想着能够有机会叩求南王不要过于威逼陛下,他想告诉南王,陛下已经萌生退意,只要能够让陛下一大家子体面的过日子,陛下放弃帝位水到渠成。
黄家湾岛的港口人山人海,军民们喜笑颜开,当“华夏王爵”号热动力战列舰徐徐靠港之时,码头上欢呼雷动。
“南王万胜,战神万胜!”的口号声不绝于耳。
紧接着等候多时的军乐队奏乐,宣传队高歌一曲“伟哉大明”,在“大明、大明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来把你敬仰……”的雄浑歌声中,黄胜踏上红地毯铺就的码头。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来迎接的大明文官武将齐刷刷跪倒山呼:“臣恭迎万岁!吾皇万岁!万万岁!”
这当然是吴镶、梁廷栋等等大臣牵头,目的就是造成事实,逼南王黄袍加身。
为什么大明群臣的动作如此统一,他们难道已经统一了思想认识?那些清流铮臣难道都妥协了?
哪有如此容易。以倪元璐、范景文为首的几十位依旧忠于崇祯的大臣又臭又硬,恐怕要他们转变思想有可能真的要等到海枯石烂。
在今天这样的好氛围下,来几十个人高喊反对口号,然后一个个出现在黄胜面前要死要活,肯定会大煞风景。
如何解决这样的麻烦?一杀了之很明显不可取,有违黄胜树立的海纳百川能容天下人的光辉形象。
任何时候官员都是相通的,领导来了让他看到应该看到的,那些晦暗的东西让他们在这敏感时间段消失又有何妨?
于是乎,每当一个镇子上来了领导考察,大街上的乞丐、流着口水的傻子、上访专业户等等,统统被礼貌地请到电影院看电影。
至于电影何时结束?答曰:领导走了就散场。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