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797 第七百九十七章: 红歹是毙命
- 798 第七百九十八章: 毒杀多尔衮
- 799 第七百九十九章: 建奴打倭寇
- 800 第八百章: 论功行赏
- 801 第八百零一章:诡异
- 802 第八百零二章:封官许愿
- 803 第八百零三章:大厦将倾
- 804 第八百零四章:天子殉国
- 805 第八百零五章:李代桃僵
- 806 第八百零六章:杀出重围
- 807 第八百零七章:迎接新的曙光
- 808 第八百零八章:志愿者
- 809 第八百零九章: 螳螂捕蝉
- 810 第八百一十章:归顺或者毁灭
- 811 第八百一十一章:巾帼英雄
- 812 第八百一十二章:厉害了,……
- 813 第八百一十三章:疑窦重重
- 814 第八百一十四章:玉碎宫倾
- 815 第八百一十五章:闯贼进京
- 816 第八百一十六章:丧心病狂
- 817 第八百一十七章:穷凶极恶
- 818 第八百一十八章:干掉刘宗敏部
- 819 第八百一十九章:贼兵崩溃
- 820 第八百二十章:插翅难逃
- 821 第八百二十一章: 活捉刘宗敏
- 822 第八百二十二章: 政治阴谋
- 823 第八百二十三章:北上
- 824 第八百二十四章:心口如一
- 825 第八百二十五章:几家欢喜几家愁
- 826 第八百二十六章:新大明帝国
- 827 第八百二十七章:劝进、摊牌
- 828 第八百二十八章: 忠臣不事二主
- 829 第八百二十九章:人心向背
- 830 第八百三十章:眼光冰冷
- 831 第八百三十一章:劫后重逢
- 832 第八百三十二章:情义无价
- 833 第八百三十三章:将心比心
- 834 第八百三十四章:崇祯的心在颤抖
- 835 第八百三十五章:对抗还是加入?
- 836 第八百三十六章:通缉李自成
- 837 第八百三十七章:炮击京城
- 838 第八百三十八章:聚歼闯贼
- 839 第八百三十九章:时机成熟
- 840 第八百四十章:永无止境
- 841 第八百四十一章:大明中兴大帝
- 842 第八百四十二章:日不落的辉煌
- 843 第八百四十三章: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 844 第八百四十四章:牝鸡司晨
- 845 第八百四十五章:围而不攻
- 846 第八百四十六章: 发动总攻
- 847 第八百四十七章: “大顺”朝的丧钟
- 848 第八百四十八章:不光彩
- 849 第八百四十九章:崇祯痛殴李自成
- 850 第八百五十章:空照秦淮
- 851 第八百五十一章:千刀万剐
- 852 第八百五十二章:倭寇要倒霉了
- 853 第八百五十三章:剐了闯贼过年
- 854 第八百五十四章:宁武郡王
- 855 第八百五十五章:打垮“战斗民族”
- 856 第八百五十六章:九月十八日
- 857 第八百五十七章:没有了江户城
- 858 第八百五十八章:【(大结局)新书《明末汉之魂》已经上传】 日不落帝国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八百零七章:迎接新的曙光
第八百零七章:迎接新的曙光
出了京城当然如龙入海,马跃带领亲兵营精锐骑兵两千人早已等候多时。
见到了接应的人马,刘国正更加放心了,他大笑着拍了拍前来见礼的马跃肩膀。
此刻亲兵营兵将都知道是来接应营救大明皇帝的特种兵,他们人人与有荣焉腰杆挺得笔直,见到了主将和大明皇帝也没有人下马,单手敬以军礼。
一路上崇祯都是一声不吭,他警惕地打量四周,发现救下他的这一彪人马一个个身手矫捷,杀人时悄无声息。为首之人似曾相识。
从紫禁城跑到东直门,崇祯终于领教了什么叫做战斗力,一路上斩杀的贼兵有大几百人,而这一彪人马几乎没有出现伤亡。
哪里来的强军?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战神”人马?崇祯太好奇。当他骑着战马通过满地贼兵尸体的东直门时,知道自己有可能捡回一条命。
这时发现城外还有如此多的骑兵接应,瞧着这些人马的精气神就和明军不可同日而语,他从容了许多,也不介意这些兵将不下马接驾,对他们挥手致意。
这时已经了解情况的王承恩打马上前禀告皇上,他道:“陛下,是南王派遣心腹大将刘国正、黎喜汉两位爵爷前来救驾,所带之兵都是千里挑一强中选强的高手。”
已经死了一回的崇祯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死亡那一刻的痛苦,他总是觉得脖子下面还有勒得透不过气来的难受,惊魂未定的皇帝也不知道还有没有勇气再自杀一回。
但是现在的皇帝自由呼吸着凌晨的空气,只觉得这种感觉前所未有,还是活着好啊!
崇祯看了看愿意陪着他赴死殉国的王承恩,听了他的回禀,想起自己还是信王之时,黄胜就曾经断言,王承恩乃是忠肝义胆之人,值得信赖。
怪不得小二十年时间,黄胜一飞冲天,“南明”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兵近百万辖民数千万的泱泱大国,南王真的有独到之处,最起码他能够识人、用人啊!
普天之下哪里还有如此强军?崇祯智商值不低,他早就断定这些人马应该是南王麾下。
只是他不知道已经自成体系封藩建国的南王为什么布置人马救他与危难时刻,南王既然有这样的布置,为何不早一些出手阻断闯贼大军攻取京城。
崇祯虽然能力不足,但并不表示他智商值有问题,十几年的帝王生涯,他作为上位者考虑事情立足点和常人大不相同。
很明显流寇攻打大明京师,“南明”采取置身事外的态度,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无可厚非,南王为自己国家的利益考虑无可指责。
可是南王为什么要布置人马救驾,他的目的又是什么?这里有些令人费解,按理说,自己死了岂不是更加有利于南王?
已经死了一回的崇祯看开了许多也沉稳不少,再也不是那个只听东林党忽悠就逼死了魏忠贤的懵懂少年。
多大事啊?还有比国破家亡自己玉碎还要大的事情吗?既来之则安之吧。
瞧着劫后余生的王承恩眉飞色舞讲述南王救驾之功,
崇祯脸色平静点头道:“南王忠义朕铭记于心,以后朕的大明会跟‘南明’平等交往,朕支持南王面南称帝,以后两国永结秦晋之好。”
遭逢变故果然最能够给人启发,也能够快速让人成长,崇祯居然主动提出支持黄胜称帝,而且言下之意是大明、“南明”两个帝国平起平坐不分大小。
王承恩见陛下终于想通了无比欢喜,道:“南王成就帝业乃是众望所归,陛下英明,待陛下从头收拾山河后,大明与‘南明’携手并肩气吞万里不是梦想。”
王承恩还是把未来想得太美好,已经被残酷的现实教育过多次的崇祯已经成熟了,他当然知道实力决定成败,大明众叛亲离,还有实力跟“南明”并肩而立吗?
这时刘国正来到崇祯面前抱拳行礼道:“‘南明’亲兵营主将一等汉威侯刘国正见过陛下,此处不能久留,待到我们到达天津卫时再从长计议。”
崇祯道:“刘将军辛苦了,此去天津卫还有几百里,贼兵到处都是,刘将军还需小心为上。”
刘国正道:“陛下放心,我们已经成功出城,接应的骑兵都是南王殿下身边精锐亲随,忠诚度和战斗力都无与伦比,区区贼兵拦下我们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
刘国正的话语斩钉截铁充满了自信,让崇祯和王承恩安心不少。
崇祯道:“如此甚好,朕既然随军自然听从将军号令。”
刘国正道:“不知陛下是否需要稍息片刻?如果陛下还吃得消,我们马上往天津进发。”
崇祯瞧了瞧周围龙精虎猛的“南明”骑兵,不愿意失了大明天子的气度,挺直身子大声道:“朕身体硬朗不在意鞍马劳顿,刘将军即刻出发吧!”
“南明”骑士簇拥着崇祯踏上了京津高速大马路,清脆的马蹄声响打破了寂静的黎明,穷途末路的大明皇帝将要迎接新的曙光……
大明京城内已经二百余年没有遭遇战火,如今哭喊声、笑骂声、冷兵器撞击声、火铳声交织成了一片。
王恭厂新区“王恭厂大医院”灯火通明,里面不时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嚎,不断有人抬着或者架着流血的伤者来这里救命。
吴有性、方以智、胡建亚真的是道德高尚之人,在医科大学兼职教授带的学生也都以他们为榜样,一百几十人的医疗团队在京师防控瘟疫治病救人已经一年多。
大明京畿在崇祯十五年爆发的疫情让胡建亚、吴有性等等“南明”大医师寝食难安,还好“南明”政府给予大力支持,不仅仅提供药品,还提供资金让他们就地招募大量郎中以弥补人手不足的困难。
这个时代中医只能采取强身固本增强老百姓抵抗力来对抗瘟疫,吴有性几人用的几个药方都具备科学性,白虎汤、泻火方和吴有性的原创“达原饮”都起到了不错的防治效果。
由于宣传到位,京师和京郊老百姓都自觉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大家都知道隔离治疗传染源,死亡病例尸体要用生石灰做消毒处理后深埋。
对病例排泄物呕吐物也要进行消毒处理,切断传播途径,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不吃生冷食物,不喝生水。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京师疫情遏制,这将要救活多少汉人?可是还没等吴有性、胡建亚等等大医师喘口气,比瘟疫更加可怕的兵灾又来了。
见到了接应的人马,刘国正更加放心了,他大笑着拍了拍前来见礼的马跃肩膀。
此刻亲兵营兵将都知道是来接应营救大明皇帝的特种兵,他们人人与有荣焉腰杆挺得笔直,见到了主将和大明皇帝也没有人下马,单手敬以军礼。
一路上崇祯都是一声不吭,他警惕地打量四周,发现救下他的这一彪人马一个个身手矫捷,杀人时悄无声息。为首之人似曾相识。
从紫禁城跑到东直门,崇祯终于领教了什么叫做战斗力,一路上斩杀的贼兵有大几百人,而这一彪人马几乎没有出现伤亡。
哪里来的强军?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战神”人马?崇祯太好奇。当他骑着战马通过满地贼兵尸体的东直门时,知道自己有可能捡回一条命。
这时发现城外还有如此多的骑兵接应,瞧着这些人马的精气神就和明军不可同日而语,他从容了许多,也不介意这些兵将不下马接驾,对他们挥手致意。
这时已经了解情况的王承恩打马上前禀告皇上,他道:“陛下,是南王派遣心腹大将刘国正、黎喜汉两位爵爷前来救驾,所带之兵都是千里挑一强中选强的高手。”
已经死了一回的崇祯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死亡那一刻的痛苦,他总是觉得脖子下面还有勒得透不过气来的难受,惊魂未定的皇帝也不知道还有没有勇气再自杀一回。
但是现在的皇帝自由呼吸着凌晨的空气,只觉得这种感觉前所未有,还是活着好啊!
崇祯看了看愿意陪着他赴死殉国的王承恩,听了他的回禀,想起自己还是信王之时,黄胜就曾经断言,王承恩乃是忠肝义胆之人,值得信赖。
怪不得小二十年时间,黄胜一飞冲天,“南明”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兵近百万辖民数千万的泱泱大国,南王真的有独到之处,最起码他能够识人、用人啊!
普天之下哪里还有如此强军?崇祯智商值不低,他早就断定这些人马应该是南王麾下。
只是他不知道已经自成体系封藩建国的南王为什么布置人马救他与危难时刻,南王既然有这样的布置,为何不早一些出手阻断闯贼大军攻取京城。
崇祯虽然能力不足,但并不表示他智商值有问题,十几年的帝王生涯,他作为上位者考虑事情立足点和常人大不相同。
很明显流寇攻打大明京师,“南明”采取置身事外的态度,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无可厚非,南王为自己国家的利益考虑无可指责。
可是南王为什么要布置人马救驾,他的目的又是什么?这里有些令人费解,按理说,自己死了岂不是更加有利于南王?
已经死了一回的崇祯看开了许多也沉稳不少,再也不是那个只听东林党忽悠就逼死了魏忠贤的懵懂少年。
多大事啊?还有比国破家亡自己玉碎还要大的事情吗?既来之则安之吧。
瞧着劫后余生的王承恩眉飞色舞讲述南王救驾之功,
崇祯脸色平静点头道:“南王忠义朕铭记于心,以后朕的大明会跟‘南明’平等交往,朕支持南王面南称帝,以后两国永结秦晋之好。”
遭逢变故果然最能够给人启发,也能够快速让人成长,崇祯居然主动提出支持黄胜称帝,而且言下之意是大明、“南明”两个帝国平起平坐不分大小。
王承恩见陛下终于想通了无比欢喜,道:“南王成就帝业乃是众望所归,陛下英明,待陛下从头收拾山河后,大明与‘南明’携手并肩气吞万里不是梦想。”
王承恩还是把未来想得太美好,已经被残酷的现实教育过多次的崇祯已经成熟了,他当然知道实力决定成败,大明众叛亲离,还有实力跟“南明”并肩而立吗?
这时刘国正来到崇祯面前抱拳行礼道:“‘南明’亲兵营主将一等汉威侯刘国正见过陛下,此处不能久留,待到我们到达天津卫时再从长计议。”
崇祯道:“刘将军辛苦了,此去天津卫还有几百里,贼兵到处都是,刘将军还需小心为上。”
刘国正道:“陛下放心,我们已经成功出城,接应的骑兵都是南王殿下身边精锐亲随,忠诚度和战斗力都无与伦比,区区贼兵拦下我们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
刘国正的话语斩钉截铁充满了自信,让崇祯和王承恩安心不少。
崇祯道:“如此甚好,朕既然随军自然听从将军号令。”
刘国正道:“不知陛下是否需要稍息片刻?如果陛下还吃得消,我们马上往天津进发。”
崇祯瞧了瞧周围龙精虎猛的“南明”骑兵,不愿意失了大明天子的气度,挺直身子大声道:“朕身体硬朗不在意鞍马劳顿,刘将军即刻出发吧!”
“南明”骑士簇拥着崇祯踏上了京津高速大马路,清脆的马蹄声响打破了寂静的黎明,穷途末路的大明皇帝将要迎接新的曙光……
大明京城内已经二百余年没有遭遇战火,如今哭喊声、笑骂声、冷兵器撞击声、火铳声交织成了一片。
王恭厂新区“王恭厂大医院”灯火通明,里面不时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嚎,不断有人抬着或者架着流血的伤者来这里救命。
吴有性、方以智、胡建亚真的是道德高尚之人,在医科大学兼职教授带的学生也都以他们为榜样,一百几十人的医疗团队在京师防控瘟疫治病救人已经一年多。
大明京畿在崇祯十五年爆发的疫情让胡建亚、吴有性等等“南明”大医师寝食难安,还好“南明”政府给予大力支持,不仅仅提供药品,还提供资金让他们就地招募大量郎中以弥补人手不足的困难。
这个时代中医只能采取强身固本增强老百姓抵抗力来对抗瘟疫,吴有性几人用的几个药方都具备科学性,白虎汤、泻火方和吴有性的原创“达原饮”都起到了不错的防治效果。
由于宣传到位,京师和京郊老百姓都自觉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大家都知道隔离治疗传染源,死亡病例尸体要用生石灰做消毒处理后深埋。
对病例排泄物呕吐物也要进行消毒处理,切断传播途径,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不吃生冷食物,不喝生水。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京师疫情遏制,这将要救活多少汉人?可是还没等吴有性、胡建亚等等大医师喘口气,比瘟疫更加可怕的兵灾又来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