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788 第七百八十八章:在里海边建国
- 789 第七百八十九章:平定辽东
- 790 第七百九十章:占领雅库次克
- 791 第七百九十一章:献礼
- 792 第七百九十二章:有粮自安
- 793 第七百九十三章:设局
- 794 第七百九十四章:佳期如梦
- 795 第七百九十五章:居安思危
- 796 第七百九十六章:宁武关
- 797 第七百九十七章: 红歹是毙命
- 798 第七百九十八章: 毒杀多尔衮
- 799 第七百九十九章: 建奴打倭寇
- 800 第八百章: 论功行赏
- 801 第八百零一章:诡异
- 802 第八百零二章:封官许愿
- 803 第八百零三章:大厦将倾
- 804 第八百零四章:天子殉国
- 805 第八百零五章:李代桃僵
- 806 第八百零六章:杀出重围
- 807 第八百零七章:迎接新的曙光
- 808 第八百零八章:志愿者
- 809 第八百零九章: 螳螂捕蝉
- 810 第八百一十章:归顺或者毁灭
- 811 第八百一十一章:巾帼英雄
- 812 第八百一十二章:厉害了,……
- 813 第八百一十三章:疑窦重重
- 814 第八百一十四章:玉碎宫倾
- 815 第八百一十五章:闯贼进京
- 816 第八百一十六章:丧心病狂
- 817 第八百一十七章:穷凶极恶
- 818 第八百一十八章:干掉刘宗敏部
- 819 第八百一十九章:贼兵崩溃
- 820 第八百二十章:插翅难逃
- 821 第八百二十一章: 活捉刘宗敏
- 822 第八百二十二章: 政治阴谋
- 823 第八百二十三章:北上
- 824 第八百二十四章:心口如一
- 825 第八百二十五章:几家欢喜几家愁
- 826 第八百二十六章:新大明帝国
- 827 第八百二十七章:劝进、摊牌
- 828 第八百二十八章: 忠臣不事二主
- 829 第八百二十九章:人心向背
- 830 第八百三十章:眼光冰冷
- 831 第八百三十一章:劫后重逢
- 832 第八百三十二章:情义无价
- 833 第八百三十三章:将心比心
- 834 第八百三十四章:崇祯的心在颤抖
- 835 第八百三十五章:对抗还是加入?
- 836 第八百三十六章:通缉李自成
- 837 第八百三十七章:炮击京城
- 838 第八百三十八章:聚歼闯贼
- 839 第八百三十九章:时机成熟
- 840 第八百四十章:永无止境
- 841 第八百四十一章:大明中兴大帝
- 842 第八百四十二章:日不落的辉煌
- 843 第八百四十三章: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 844 第八百四十四章:牝鸡司晨
- 845 第八百四十五章:围而不攻
- 846 第八百四十六章: 发动总攻
- 847 第八百四十七章: “大顺”朝的丧钟
- 848 第八百四十八章:不光彩
- 849 第八百四十九章:崇祯痛殴李自成
- 850 第八百五十章:空照秦淮
- 851 第八百五十一章:千刀万剐
- 852 第八百五十二章:倭寇要倒霉了
- 853 第八百五十三章:剐了闯贼过年
- 854 第八百五十四章:宁武郡王
- 855 第八百五十五章:打垮“战斗民族”
- 856 第八百五十六章:九月十八日
- 857 第八百五十七章:没有了江户城
- 858 第八百五十八章:【(大结局)新书《明末汉之魂》已经上传】 日不落帝国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七百九十八章: 毒杀多尔衮
第七百九十八章: 毒杀多尔衮
多尔衮急了,情况紧急,这个娘们面泛潮红不知道在胡思乱想什么?
他伸出手稍微用力捏了一下娜木钟的俏脸,才把神驰千里的她唤回现实。
娜木钟瞧着多尔衮暗自思量,看来这个男人靠不住,如今只能靠自己。
娜木钟满目含春瞧着多尔衮,然后一件件褪下衣衫,瞧着白溜溜的身子多尔衮再次把持不定,一番冲杀后精疲力竭倒在榻上。
体贴的娜木钟下榻去里间亲自端来一杯茶,正觉得嗓子眼冒烟的多尔衮毫不设防,端起茶盏一饮而尽,喝下后顿时感觉腹痛难当,紧接着七窍流血。
多尔衮顿时明白了,看到在一旁依旧笑盈盈瞧着自己的娜木钟嘶声问道:“为什么?这是为什么?能给的我都给你了,你想要我做的我都去做了,你为何如此?”
娜木钟轻轻地叹道:“本宫何等尊贵,如何能舍弃富贵去深山密林逃亡?男人打来打去,本宫司空见惯,谁赢了本宫自会去伺候谁,至于你只能对不起了。其实也怪你树敌太多,你难道不知族人都恨不能食你之肉?”
多尔衮强撑着站起来咬牙切齿道:“贱人,这一切始因还不都是因为你?老子先掐死你再说……”可惜他还没有走出两步就轰然倒下。
这个满清所谓的睿亲王,其实是个十足的蠢货,他曾经在执政期间颁布圈地令导致千万汉民流离失所死于非命,颁布剃发令导致成千上万汉民倒在留发不留头的吼声里……
就这么让多尔衮死在情妇手里有些便宜了这个畜生。
毒杀了奸夫多尔衮后,娜木钟随即释放在软禁中的阿巴泰请他做摄政王总领全局,主要任务是跟“南明”谈判,争取投降后能够保障财产和生命安全。
嚣张跋扈的多尔衮死了,“新京”的满清军事贵族怨气暂时平息一些,再加上局势紧张,如今不是搞清算的时候,大家默认了娜木钟的安排。
阿巴泰是老奴努尔哈赤第七子,是红歹是的哥哥,此时“新京”没有分量足够的军事贵族,老奴的儿子们死的死逃的逃只剩下了阿巴泰和没了卵蛋的多铎。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搬出曾经被“战神”俘虏过的阿巴泰来进行投降谈判也算勉为其难,毕竟他已经适应了在“战神”面前卑躬屈膝。
目前形势紧张,大清国已经没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对抗北伐联军的进攻已经不现实,现如今只能选择和谈。
满清军事贵族虽然鄙夷阿巴泰,但是大清国现在不是需要一个能够带领大家打硬仗的军事家,而是需要一个能够跟北伐联军进行和谈的领头人。
阿巴泰有两次跟“战神”官兵近距离接触的机会,由他来装孙子去跟北伐联军议和乃是最佳人选。
因此当上了摄政王的阿巴泰反而比多尔衮的日子好过许多,没有哪位旗主拔刀相向,“新京”的恐怖气氛也得到了缓解。
阿巴泰当上摄政王没有沾沾自喜,他知道这个头衔没几天就会变成过去式。
他上台后根本没有积极备战,因为他曾经远渡重洋去过“南明”国都“新杭州”,一路上见过太多“南明”城池,见过太多“南明”军民,“战神”的实力他心里有数。
阿巴泰知道哪怕辽东的大清国精锐还在都不足以跟“南明”一战,现如今辽东尽失,精锐人马了无音信,想来凶多吉少。
多尔衮又在八弟死后倒行逆施,搞得天怒人怨,许多八旗子弟死于自相残杀,昔日大清国引以为豪的无敌弓马已经是昨日黄花。
阿巴泰如果不自量力带领八旗子弟死战到底那是送给北伐联军进行大屠杀的理由,为了争取留下族人性命,他选择不抵抗,听天由命。
他首先释放十几位在松山城破坚决不肯投降的大明文武,以表明自己坚决不予北伐联军为敌的态度。
前大明宁前兵备道邱民仰、总兵官王廷臣、副将江翥、姚勋、朱文德等十几人重获自由,他们被建奴待如上宾。
接下来的谈判进展顺利,投降的建奴军事贵族被留下一部分财产和一条命,为数不多的八旗子弟兵一部分去占领倭国,一部分会去美洲对付印第安人。
满清无条件投降,“新京”不战而下,高丽南方诸多城池也传檄而定,崇祯十七年三月北伐联军彻底占领辽东、高丽,消化这些领土正在进行中。
辽东、高丽平定,北伐联军伤亡可以忽略不计,穷困潦倒的鞑子跟着“战神”打仗伤亡小收获大,许多人都发家致富了。
他们不愿意回家放牧,过贫穷而且平淡的小日子,鞑子们还想获得战功得到赏赐,还想能够得到杀人、抢金银财宝、抢女人的机会。
蒙古人如此积极主动要求作战当然不可以寒了他们的心,赞画部颁发命令征用六万蒙古轻骑兵参与消灭倭国的战斗,自愿加入东征大军前往倭国作战的蒙古人都可以报名接受选拔。
加入北伐联军的蒙古骑兵有十五万,“战神”只要六万组建东征联军跨海作战。
由此可见能够留下的比例还不足二比一,鞑子们都在争取获得去祸害倭国的机会,一个个打起精神秀弓马争取获得录用。
为什么鞑子如此热情高涨?因为前期他们被“战神”裹挟来辽东鏖战根本没有军饷,收入只能靠抢劫分成和斩首赏赐。
即便如此,在“战神”管饱肚子提供武器、盔甲的情况下,鞑子都认为替“南明”效力待遇好生活有保障。
但是被选拔成为东征倭国的骑兵战士,鞑子骑兵每个月会获得一块银币的军饷,执行任务期间军饷翻倍,每一个能拿两块银币,这不包括抢劫提成和斩首赏银。
虽然“战神”正兵的待遇超过鞑子双倍,但是并不表示鞑子获得的报酬不优厚,毕竟蒙古大草原跟“南明”收入存在地区差,跟在美国打工挣美元和在国内打工挣人民币有些类似于。
他伸出手稍微用力捏了一下娜木钟的俏脸,才把神驰千里的她唤回现实。
娜木钟瞧着多尔衮暗自思量,看来这个男人靠不住,如今只能靠自己。
娜木钟满目含春瞧着多尔衮,然后一件件褪下衣衫,瞧着白溜溜的身子多尔衮再次把持不定,一番冲杀后精疲力竭倒在榻上。
体贴的娜木钟下榻去里间亲自端来一杯茶,正觉得嗓子眼冒烟的多尔衮毫不设防,端起茶盏一饮而尽,喝下后顿时感觉腹痛难当,紧接着七窍流血。
多尔衮顿时明白了,看到在一旁依旧笑盈盈瞧着自己的娜木钟嘶声问道:“为什么?这是为什么?能给的我都给你了,你想要我做的我都去做了,你为何如此?”
娜木钟轻轻地叹道:“本宫何等尊贵,如何能舍弃富贵去深山密林逃亡?男人打来打去,本宫司空见惯,谁赢了本宫自会去伺候谁,至于你只能对不起了。其实也怪你树敌太多,你难道不知族人都恨不能食你之肉?”
多尔衮强撑着站起来咬牙切齿道:“贱人,这一切始因还不都是因为你?老子先掐死你再说……”可惜他还没有走出两步就轰然倒下。
这个满清所谓的睿亲王,其实是个十足的蠢货,他曾经在执政期间颁布圈地令导致千万汉民流离失所死于非命,颁布剃发令导致成千上万汉民倒在留发不留头的吼声里……
就这么让多尔衮死在情妇手里有些便宜了这个畜生。
毒杀了奸夫多尔衮后,娜木钟随即释放在软禁中的阿巴泰请他做摄政王总领全局,主要任务是跟“南明”谈判,争取投降后能够保障财产和生命安全。
嚣张跋扈的多尔衮死了,“新京”的满清军事贵族怨气暂时平息一些,再加上局势紧张,如今不是搞清算的时候,大家默认了娜木钟的安排。
阿巴泰是老奴努尔哈赤第七子,是红歹是的哥哥,此时“新京”没有分量足够的军事贵族,老奴的儿子们死的死逃的逃只剩下了阿巴泰和没了卵蛋的多铎。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搬出曾经被“战神”俘虏过的阿巴泰来进行投降谈判也算勉为其难,毕竟他已经适应了在“战神”面前卑躬屈膝。
目前形势紧张,大清国已经没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对抗北伐联军的进攻已经不现实,现如今只能选择和谈。
满清军事贵族虽然鄙夷阿巴泰,但是大清国现在不是需要一个能够带领大家打硬仗的军事家,而是需要一个能够跟北伐联军进行和谈的领头人。
阿巴泰有两次跟“战神”官兵近距离接触的机会,由他来装孙子去跟北伐联军议和乃是最佳人选。
因此当上了摄政王的阿巴泰反而比多尔衮的日子好过许多,没有哪位旗主拔刀相向,“新京”的恐怖气氛也得到了缓解。
阿巴泰当上摄政王没有沾沾自喜,他知道这个头衔没几天就会变成过去式。
他上台后根本没有积极备战,因为他曾经远渡重洋去过“南明”国都“新杭州”,一路上见过太多“南明”城池,见过太多“南明”军民,“战神”的实力他心里有数。
阿巴泰知道哪怕辽东的大清国精锐还在都不足以跟“南明”一战,现如今辽东尽失,精锐人马了无音信,想来凶多吉少。
多尔衮又在八弟死后倒行逆施,搞得天怒人怨,许多八旗子弟死于自相残杀,昔日大清国引以为豪的无敌弓马已经是昨日黄花。
阿巴泰如果不自量力带领八旗子弟死战到底那是送给北伐联军进行大屠杀的理由,为了争取留下族人性命,他选择不抵抗,听天由命。
他首先释放十几位在松山城破坚决不肯投降的大明文武,以表明自己坚决不予北伐联军为敌的态度。
前大明宁前兵备道邱民仰、总兵官王廷臣、副将江翥、姚勋、朱文德等十几人重获自由,他们被建奴待如上宾。
接下来的谈判进展顺利,投降的建奴军事贵族被留下一部分财产和一条命,为数不多的八旗子弟兵一部分去占领倭国,一部分会去美洲对付印第安人。
满清无条件投降,“新京”不战而下,高丽南方诸多城池也传檄而定,崇祯十七年三月北伐联军彻底占领辽东、高丽,消化这些领土正在进行中。
辽东、高丽平定,北伐联军伤亡可以忽略不计,穷困潦倒的鞑子跟着“战神”打仗伤亡小收获大,许多人都发家致富了。
他们不愿意回家放牧,过贫穷而且平淡的小日子,鞑子们还想获得战功得到赏赐,还想能够得到杀人、抢金银财宝、抢女人的机会。
蒙古人如此积极主动要求作战当然不可以寒了他们的心,赞画部颁发命令征用六万蒙古轻骑兵参与消灭倭国的战斗,自愿加入东征大军前往倭国作战的蒙古人都可以报名接受选拔。
加入北伐联军的蒙古骑兵有十五万,“战神”只要六万组建东征联军跨海作战。
由此可见能够留下的比例还不足二比一,鞑子们都在争取获得去祸害倭国的机会,一个个打起精神秀弓马争取获得录用。
为什么鞑子如此热情高涨?因为前期他们被“战神”裹挟来辽东鏖战根本没有军饷,收入只能靠抢劫分成和斩首赏赐。
即便如此,在“战神”管饱肚子提供武器、盔甲的情况下,鞑子都认为替“南明”效力待遇好生活有保障。
但是被选拔成为东征倭国的骑兵战士,鞑子骑兵每个月会获得一块银币的军饷,执行任务期间军饷翻倍,每一个能拿两块银币,这不包括抢劫提成和斩首赏银。
虽然“战神”正兵的待遇超过鞑子双倍,但是并不表示鞑子获得的报酬不优厚,毕竟蒙古大草原跟“南明”收入存在地区差,跟在美国打工挣美元和在国内打工挣人民币有些类似于。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