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735 第七百三十五章:坤兴公主
- 736 第七百三十六章:蹬鼻子上脸
- 737 第七百三十七章:英明神武的王
- 738 第七百三十八章:挥师北伐
- 739 第七百三十九章:集结兵马
- 740 第七百四十章:争鼎
- 741 第七百四十一章:贼兵漫山遍野
- 742 第七百四十二章:挂马头卖人肉
- 743 第七百四十三章:掩护军民撤退
- 744 第七百四十四章:直把杭州作汴州
- 745 第七百四十五章:洪承畴被俘
- 746 第七百四十六章:节义千秋
- 747 第七百四十七章:入口劫掠
- 748 第七百四十八章:建奴厌战
- 749 第七百四十九章:汉奸出使
- 750 第七百五十章:一飞冲天
- 751 第七百五十一章:监督机制
- 752 第七百五十二章:特种作战
- 753 第七百五十三章:倒戈
- 754 第七百五十四章:队伍不好带了
- 755 第七百五十五章:抓捕汉奸
- 756 第七百五十六章:游斗汉奸
- 757 第七百五十七章:尊帝号
- 758 第七百五十八章:不能分裂国家
- 759 第七百五十九章:那是耀眼的红
- 760 第七百六十章: 鞑子屠建奴
- 761 第七百六十一章: 横扫漠南
- 762 第七百六十二章: 往北拓土
- 763 第七百六十三章: 鱼皮鞑子
- 764 第七百六十四章:收编生女真
- 765 第七百六十五章:信赖崇祯人品
- 766 第七百六十六章: 改变崇祯宿命
- 767 第七百六十七章:印度洋海盗猖獗
- 768 第七百六十八章:军火贸易
- 769 第七百六十九章:不赶时间
- 770 第七百七十章:拿下北海道
- 771 第七百七十一章: 立足中美洲
- 772 第七百七十二章: 巴拿马值得拥有
- 773 第七百七十三章:江阴抗清三公
- 774 第七百七十四章:陈圆圆
- 775 第七百七十五章:四方布置
- 776 第七百七十六章:夺取旅顺口
- 777 第七百七十七章:辽东门户
- 778 第七百七十八章:封锁鸭绿江
- 779 第七百七十九章: 风水轮流转
- 780 第七百八十章:澳洲殖民
- 781 第七百八十一章:祖家反水
- 782 第七百八十二章:正蓝旗归降
- 783 第七百八十三章:建奴要跑
- 784 第七百八十四章: 穷追猛打
- 785 第七百八十五章:死缠烂打
- 786 第七百八十六章: 远东探险队
- 787 第七百八十七章:拥抱土尔扈特部
- 788 第七百八十八章:在里海边建国
- 789 第七百八十九章:平定辽东
- 790 第七百九十章:占领雅库次克
- 791 第七百九十一章:献礼
- 792 第七百九十二章:有粮自安
- 793 第七百九十三章:设局
- 794 第七百九十四章:佳期如梦
- 795 第七百九十五章:居安思危
- 796 第七百九十六章:宁武关
- 797 第七百九十七章: 红歹是毙命
- 798 第七百九十八章: 毒杀多尔衮
- 799 第七百九十九章: 建奴打倭寇
- 800 第八百章: 论功行赏
- 801 第八百零一章:诡异
- 802 第八百零二章:封官许愿
- 803 第八百零三章:大厦将倾
- 804 第八百零四章:天子殉国
- 805 第八百零五章:李代桃僵
- 806 第八百零六章:杀出重围
- 807 第八百零七章:迎接新的曙光
- 808 第八百零八章:志愿者
- 809 第八百零九章: 螳螂捕蝉
- 810 第八百一十章:归顺或者毁灭
- 811 第八百一十一章:巾帼英雄
- 812 第八百一十二章:厉害了,……
- 813 第八百一十三章:疑窦重重
- 814 第八百一十四章:玉碎宫倾
- 815 第八百一十五章:闯贼进京
- 816 第八百一十六章:丧心病狂
- 817 第八百一十七章:穷凶极恶
- 818 第八百一十八章:干掉刘宗敏部
- 819 第八百一十九章:贼兵崩溃
- 820 第八百二十章:插翅难逃
- 821 第八百二十一章: 活捉刘宗敏
- 822 第八百二十二章: 政治阴谋
- 823 第八百二十三章:北上
- 824 第八百二十四章:心口如一
- 825 第八百二十五章:几家欢喜几家愁
- 826 第八百二十六章:新大明帝国
- 827 第八百二十七章:劝进、摊牌
- 828 第八百二十八章: 忠臣不事二主
- 829 第八百二十九章:人心向背
- 830 第八百三十章:眼光冰冷
- 831 第八百三十一章:劫后重逢
- 832 第八百三十二章:情义无价
- 833 第八百三十三章:将心比心
- 834 第八百三十四章:崇祯的心在颤抖
- 835 第八百三十五章:对抗还是加入?
- 836 第八百三十六章:通缉李自成
- 837 第八百三十七章:炮击京城
- 838 第八百三十八章:聚歼闯贼
- 839 第八百三十九章:时机成熟
- 840 第八百四十章:永无止境
- 841 第八百四十一章:大明中兴大帝
- 842 第八百四十二章:日不落的辉煌
- 843 第八百四十三章: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 844 第八百四十四章:牝鸡司晨
- 845 第八百四十五章:围而不攻
- 846 第八百四十六章: 发动总攻
- 847 第八百四十七章: “大顺”朝的丧钟
- 848 第八百四十八章:不光彩
- 849 第八百四十九章:崇祯痛殴李自成
- 850 第八百五十章:空照秦淮
- 851 第八百五十一章:千刀万剐
- 852 第八百五十二章:倭寇要倒霉了
- 853 第八百五十三章:剐了闯贼过年
- 854 第八百五十四章:宁武郡王
- 855 第八百五十五章:打垮“战斗民族”
- 856 第八百五十六章:九月十八日
- 857 第八百五十七章:没有了江户城
- 858 第八百五十八章:【(大结局)新书《明末汉之魂》已经上传】 日不落帝国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七百四十五章:洪承畴被俘
第七百四十五章:洪承畴被俘
黄胜闻报梁廷栋和吴襄求见,直接安排他们来内书房相见。
两人见到黄胜直抒己见,他们认为大明内外交困,此次“南明”出兵不能白忙,大明拿不出钱粮供应军需,南王完全可以要求以信地作为抵押,为何不乘机取两广、云南?
黄胜胸中所谋乃是日不落帝国,哪里会纠缠边边角角。此时乘人之危以租借的名义拿下两广是存在这个可能性,但是会在汉人心里留下什么印象?
黄胜道:“本王答应出兵不设前提,当然是以诚待人,消息传出,大明子民士大夫会如何看待?如果本王乘人之危觊觎大明信地,天下人又该如何评说?”
原来南王是不想坏了名声,老谋深算的梁廷栋深以为然,本来想提议南王称帝的心思只能暂时放一放。
擅长做生意的吴襄不以为然,他认为“南明”实力如此,犯不着瞻前顾后,能进一步绝不应该迈半步。
梁廷栋道:“殿下所虑甚为周详,仁义之师信义之王得到天下人拥戴水到渠成,善!”
吴襄道:“殿下莫要错失良机,一旦建奴被灭,大明少了辽东边患,假以时日国力定然恢复,那时就不可能舍弃信地,殿下要取而代之就要大费周折。”
黄胜道:“无妨,大明子民能够安居乐业亦是本王所愿,‘南明’从此和大明和睦相处未尝不可,‘南明’需要拓土依旧可以海外攻伐。”
梁廷栋道:“殿下宅心仁厚乃我辈英主,老臣得主如斯幸甚至哉。”
吴襄着急了道:“殿下还需三思,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两个大国如何和睦相处?况且哪有强国为臣弱国为君的道理?连区区几十万人口偏居辽东的建奴都敢面南称帝,殿下难道不想更进一步?”
“吴爱卿莫要思虑太多,该来的总会有,只要‘南明’国富民强拥有强军百万,普天之下谁是对手。”
梁廷栋道:“然也,老臣历经三朝,从来没有见到过如‘南明’这般气象,‘南明’有殿下只会强者恒强,大明积重难返,官绅百姓早晚会投奔殿下。”
吴襄见黄胜不肯乘机讹诈大明也就作罢,他话锋一转道:“殿下既然愿意和大明和睦相处,那么联姻这样利国利民之事当然乐见其成,臣斗胆保媒请殿下同意迎娶大明坤兴公主。”
这下子黄胜脸红了,公主才是一个初中生年纪,自己单在大明已经三十多岁,比老丈人崇祯还大两三岁,有些老牛吃嫩草的味道。
梁廷栋接茬道:“殿下,老臣这一次出使‘南明’就是想要结此良缘,只要殿下恩准,老臣会把此事办得妥帖。”
“这,不太好吧,本王毕竟比她父亲还要年长。”黄胜现代人的想法还在,有些迟疑。
吴襄笑了,道:“殿下身强力壮,才三十出头,哪个豆蔻年华的女子不爱嫁,据说坤兴公主得知即将嫁与南王的消息,欢喜得紧呢。”
梁廷栋也劝道:“殿下无需顾虑,民间尚有年逾花甲之人迎娶十三岁少女,殿下贵为一国之君哪里会有微词。”
黄胜不好意思和楚儿谈这件事,干脆不管了,道:“这,本王家事乃是王后做主。”
两个人精一下子明白了,笑嘻嘻道:“如此,臣就不打扰陛下,臣告退。”
两人第二天就求见楚儿,结果当然没有意外,楚儿出面张罗,安排阮诞出使大明提亲。
黄胜很不适应封建帝王的福利,每一次见到结发妻子都觉得亏欠了她,谁知楚儿根本没有什么不良反应,更加温柔体贴。
最后黄胜才得知楚儿只有一个顾虑,大明嫡出公主应该是下嫁南王,按理说应该成为王后才名正言顺,她什么都可以让,但是王后的身份放不下。
黄胜旁敲侧击套出妻子的心思,当场信誓旦旦表态,爱妻楚儿今天是王后明日会成为皇后,纵有佳丽千万,夫君只宠皇后一人。
明明知道男人喜欢骗女人,但是女人就是喜欢听男人说骗话,楚儿果然又心花怒放了。
再添王妃之事无需黄胜操心,王后会妥善处理家事。
黄胜要做的事情是出兵辽东,并且要做到完全占领那里,把建奴彻底消灭。
崇祯十五年二月,困守孤城的洪承畴闻报城外清军大营火起喊杀声阵阵,应该是朝廷援军赶来正在厮杀。
虽然难判真伪,洪承畴还是宁可信其有,他即刻组织人马出城夜袭,这其实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死马当做活马医罢了。
被困松山小城数月,洪承畴早就受够了,想着跟清军拼死一战,死在战场上算作得到了解脱。
这当然是清军诱敌之计,结果很不好,以逸待劳的清军轻飘飘留下了出城明军的一大半人马,洪军历经死战簇拥着主将洪承畴退回了松山城。
松山一直被围困,已经长达半年之久,城中粮食殆尽军心浮动,松山副将夏承德不甘心替大明做炮灰,他派遣心腹偷偷出城叩请归降清军。
这小子铁了心归降,居然愿意拿儿子夏舒做人质换取红歹是的信任。
三月,清军和夏承德约定时间里应外合,双方混战一夜松山城陷落,洪承畴、邱民仰等被俘。
接下来明军驻守的塔山、杏山两座城池也相继落入清军之手,明军的锦宁防线,只剩下宁远、锦州遥遥相望,卫星城全部陷落。
大战告一段落,洪承畴束手就擒,红歹是终于松了一口气,虽然伤亡大于预期,战果小于设想,但是能够消灭一大半明国强军也不算劳而无功。
洪承畴刚刚被俘之时也想慷慨就义,他绝食数日,拒不肯降。
红歹是派所有能动用的人前去劝降,均被大骂而回,八小仍不放弃,他并非是欣赏洪承畴的才华,而是要千金市骨,毕竟以前投降之人在大明官职属于无足轻重。
能够劝降如洪承畴这样的大明封疆大吏,以后来归附之人会络绎不绝。
红歹是特命最受宠信的第一汉奸吏部尚书范文程再次劝降,要范文程判断洪承畴是否果有宁死不屈的决心。
两人见到黄胜直抒己见,他们认为大明内外交困,此次“南明”出兵不能白忙,大明拿不出钱粮供应军需,南王完全可以要求以信地作为抵押,为何不乘机取两广、云南?
黄胜胸中所谋乃是日不落帝国,哪里会纠缠边边角角。此时乘人之危以租借的名义拿下两广是存在这个可能性,但是会在汉人心里留下什么印象?
黄胜道:“本王答应出兵不设前提,当然是以诚待人,消息传出,大明子民士大夫会如何看待?如果本王乘人之危觊觎大明信地,天下人又该如何评说?”
原来南王是不想坏了名声,老谋深算的梁廷栋深以为然,本来想提议南王称帝的心思只能暂时放一放。
擅长做生意的吴襄不以为然,他认为“南明”实力如此,犯不着瞻前顾后,能进一步绝不应该迈半步。
梁廷栋道:“殿下所虑甚为周详,仁义之师信义之王得到天下人拥戴水到渠成,善!”
吴襄道:“殿下莫要错失良机,一旦建奴被灭,大明少了辽东边患,假以时日国力定然恢复,那时就不可能舍弃信地,殿下要取而代之就要大费周折。”
黄胜道:“无妨,大明子民能够安居乐业亦是本王所愿,‘南明’从此和大明和睦相处未尝不可,‘南明’需要拓土依旧可以海外攻伐。”
梁廷栋道:“殿下宅心仁厚乃我辈英主,老臣得主如斯幸甚至哉。”
吴襄着急了道:“殿下还需三思,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两个大国如何和睦相处?况且哪有强国为臣弱国为君的道理?连区区几十万人口偏居辽东的建奴都敢面南称帝,殿下难道不想更进一步?”
“吴爱卿莫要思虑太多,该来的总会有,只要‘南明’国富民强拥有强军百万,普天之下谁是对手。”
梁廷栋道:“然也,老臣历经三朝,从来没有见到过如‘南明’这般气象,‘南明’有殿下只会强者恒强,大明积重难返,官绅百姓早晚会投奔殿下。”
吴襄见黄胜不肯乘机讹诈大明也就作罢,他话锋一转道:“殿下既然愿意和大明和睦相处,那么联姻这样利国利民之事当然乐见其成,臣斗胆保媒请殿下同意迎娶大明坤兴公主。”
这下子黄胜脸红了,公主才是一个初中生年纪,自己单在大明已经三十多岁,比老丈人崇祯还大两三岁,有些老牛吃嫩草的味道。
梁廷栋接茬道:“殿下,老臣这一次出使‘南明’就是想要结此良缘,只要殿下恩准,老臣会把此事办得妥帖。”
“这,不太好吧,本王毕竟比她父亲还要年长。”黄胜现代人的想法还在,有些迟疑。
吴襄笑了,道:“殿下身强力壮,才三十出头,哪个豆蔻年华的女子不爱嫁,据说坤兴公主得知即将嫁与南王的消息,欢喜得紧呢。”
梁廷栋也劝道:“殿下无需顾虑,民间尚有年逾花甲之人迎娶十三岁少女,殿下贵为一国之君哪里会有微词。”
黄胜不好意思和楚儿谈这件事,干脆不管了,道:“这,本王家事乃是王后做主。”
两个人精一下子明白了,笑嘻嘻道:“如此,臣就不打扰陛下,臣告退。”
两人第二天就求见楚儿,结果当然没有意外,楚儿出面张罗,安排阮诞出使大明提亲。
黄胜很不适应封建帝王的福利,每一次见到结发妻子都觉得亏欠了她,谁知楚儿根本没有什么不良反应,更加温柔体贴。
最后黄胜才得知楚儿只有一个顾虑,大明嫡出公主应该是下嫁南王,按理说应该成为王后才名正言顺,她什么都可以让,但是王后的身份放不下。
黄胜旁敲侧击套出妻子的心思,当场信誓旦旦表态,爱妻楚儿今天是王后明日会成为皇后,纵有佳丽千万,夫君只宠皇后一人。
明明知道男人喜欢骗女人,但是女人就是喜欢听男人说骗话,楚儿果然又心花怒放了。
再添王妃之事无需黄胜操心,王后会妥善处理家事。
黄胜要做的事情是出兵辽东,并且要做到完全占领那里,把建奴彻底消灭。
崇祯十五年二月,困守孤城的洪承畴闻报城外清军大营火起喊杀声阵阵,应该是朝廷援军赶来正在厮杀。
虽然难判真伪,洪承畴还是宁可信其有,他即刻组织人马出城夜袭,这其实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死马当做活马医罢了。
被困松山小城数月,洪承畴早就受够了,想着跟清军拼死一战,死在战场上算作得到了解脱。
这当然是清军诱敌之计,结果很不好,以逸待劳的清军轻飘飘留下了出城明军的一大半人马,洪军历经死战簇拥着主将洪承畴退回了松山城。
松山一直被围困,已经长达半年之久,城中粮食殆尽军心浮动,松山副将夏承德不甘心替大明做炮灰,他派遣心腹偷偷出城叩请归降清军。
这小子铁了心归降,居然愿意拿儿子夏舒做人质换取红歹是的信任。
三月,清军和夏承德约定时间里应外合,双方混战一夜松山城陷落,洪承畴、邱民仰等被俘。
接下来明军驻守的塔山、杏山两座城池也相继落入清军之手,明军的锦宁防线,只剩下宁远、锦州遥遥相望,卫星城全部陷落。
大战告一段落,洪承畴束手就擒,红歹是终于松了一口气,虽然伤亡大于预期,战果小于设想,但是能够消灭一大半明国强军也不算劳而无功。
洪承畴刚刚被俘之时也想慷慨就义,他绝食数日,拒不肯降。
红歹是派所有能动用的人前去劝降,均被大骂而回,八小仍不放弃,他并非是欣赏洪承畴的才华,而是要千金市骨,毕竟以前投降之人在大明官职属于无足轻重。
能够劝降如洪承畴这样的大明封疆大吏,以后来归附之人会络绎不绝。
红歹是特命最受宠信的第一汉奸吏部尚书范文程再次劝降,要范文程判断洪承畴是否果有宁死不屈的决心。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