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733 第七百三十三章:反常即为妖
- 734 第七百三十四章:言者无罪
- 735 第七百三十五章:坤兴公主
- 736 第七百三十六章:蹬鼻子上脸
- 737 第七百三十七章:英明神武的王
- 738 第七百三十八章:挥师北伐
- 739 第七百三十九章:集结兵马
- 740 第七百四十章:争鼎
- 741 第七百四十一章:贼兵漫山遍野
- 742 第七百四十二章:挂马头卖人肉
- 743 第七百四十三章:掩护军民撤退
- 744 第七百四十四章:直把杭州作汴州
- 745 第七百四十五章:洪承畴被俘
- 746 第七百四十六章:节义千秋
- 747 第七百四十七章:入口劫掠
- 748 第七百四十八章:建奴厌战
- 749 第七百四十九章:汉奸出使
- 750 第七百五十章:一飞冲天
- 751 第七百五十一章:监督机制
- 752 第七百五十二章:特种作战
- 753 第七百五十三章:倒戈
- 754 第七百五十四章:队伍不好带了
- 755 第七百五十五章:抓捕汉奸
- 756 第七百五十六章:游斗汉奸
- 757 第七百五十七章:尊帝号
- 758 第七百五十八章:不能分裂国家
- 759 第七百五十九章:那是耀眼的红
- 760 第七百六十章: 鞑子屠建奴
- 761 第七百六十一章: 横扫漠南
- 762 第七百六十二章: 往北拓土
- 763 第七百六十三章: 鱼皮鞑子
- 764 第七百六十四章:收编生女真
- 765 第七百六十五章:信赖崇祯人品
- 766 第七百六十六章: 改变崇祯宿命
- 767 第七百六十七章:印度洋海盗猖獗
- 768 第七百六十八章:军火贸易
- 769 第七百六十九章:不赶时间
- 770 第七百七十章:拿下北海道
- 771 第七百七十一章: 立足中美洲
- 772 第七百七十二章: 巴拿马值得拥有
- 773 第七百七十三章:江阴抗清三公
- 774 第七百七十四章:陈圆圆
- 775 第七百七十五章:四方布置
- 776 第七百七十六章:夺取旅顺口
- 777 第七百七十七章:辽东门户
- 778 第七百七十八章:封锁鸭绿江
- 779 第七百七十九章: 风水轮流转
- 780 第七百八十章:澳洲殖民
- 781 第七百八十一章:祖家反水
- 782 第七百八十二章:正蓝旗归降
- 783 第七百八十三章:建奴要跑
- 784 第七百八十四章: 穷追猛打
- 785 第七百八十五章:死缠烂打
- 786 第七百八十六章: 远东探险队
- 787 第七百八十七章:拥抱土尔扈特部
- 788 第七百八十八章:在里海边建国
- 789 第七百八十九章:平定辽东
- 790 第七百九十章:占领雅库次克
- 791 第七百九十一章:献礼
- 792 第七百九十二章:有粮自安
- 793 第七百九十三章:设局
- 794 第七百九十四章:佳期如梦
- 795 第七百九十五章:居安思危
- 796 第七百九十六章:宁武关
- 797 第七百九十七章: 红歹是毙命
- 798 第七百九十八章: 毒杀多尔衮
- 799 第七百九十九章: 建奴打倭寇
- 800 第八百章: 论功行赏
- 801 第八百零一章:诡异
- 802 第八百零二章:封官许愿
- 803 第八百零三章:大厦将倾
- 804 第八百零四章:天子殉国
- 805 第八百零五章:李代桃僵
- 806 第八百零六章:杀出重围
- 807 第八百零七章:迎接新的曙光
- 808 第八百零八章:志愿者
- 809 第八百零九章: 螳螂捕蝉
- 810 第八百一十章:归顺或者毁灭
- 811 第八百一十一章:巾帼英雄
- 812 第八百一十二章:厉害了,……
- 813 第八百一十三章:疑窦重重
- 814 第八百一十四章:玉碎宫倾
- 815 第八百一十五章:闯贼进京
- 816 第八百一十六章:丧心病狂
- 817 第八百一十七章:穷凶极恶
- 818 第八百一十八章:干掉刘宗敏部
- 819 第八百一十九章:贼兵崩溃
- 820 第八百二十章:插翅难逃
- 821 第八百二十一章: 活捉刘宗敏
- 822 第八百二十二章: 政治阴谋
- 823 第八百二十三章:北上
- 824 第八百二十四章:心口如一
- 825 第八百二十五章:几家欢喜几家愁
- 826 第八百二十六章:新大明帝国
- 827 第八百二十七章:劝进、摊牌
- 828 第八百二十八章: 忠臣不事二主
- 829 第八百二十九章:人心向背
- 830 第八百三十章:眼光冰冷
- 831 第八百三十一章:劫后重逢
- 832 第八百三十二章:情义无价
- 833 第八百三十三章:将心比心
- 834 第八百三十四章:崇祯的心在颤抖
- 835 第八百三十五章:对抗还是加入?
- 836 第八百三十六章:通缉李自成
- 837 第八百三十七章:炮击京城
- 838 第八百三十八章:聚歼闯贼
- 839 第八百三十九章:时机成熟
- 840 第八百四十章:永无止境
- 841 第八百四十一章:大明中兴大帝
- 842 第八百四十二章:日不落的辉煌
- 843 第八百四十三章: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 844 第八百四十四章:牝鸡司晨
- 845 第八百四十五章:围而不攻
- 846 第八百四十六章: 发动总攻
- 847 第八百四十七章: “大顺”朝的丧钟
- 848 第八百四十八章:不光彩
- 849 第八百四十九章:崇祯痛殴李自成
- 850 第八百五十章:空照秦淮
- 851 第八百五十一章:千刀万剐
- 852 第八百五十二章:倭寇要倒霉了
- 853 第八百五十三章:剐了闯贼过年
- 854 第八百五十四章:宁武郡王
- 855 第八百五十五章:打垮“战斗民族”
- 856 第八百五十六章:九月十八日
- 857 第八百五十七章:没有了江户城
- 858 第八百五十八章:【(大结局)新书《明末汉之魂》已经上传】 日不落帝国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七百四十三章:掩护军民撤退
第七百四十三章:掩护军民撤退
左守权再次来中原腹地的主要任务还是竭尽所能往沿海、沿江转移汉人。
即便他们中大多数人不愿意渡海南下,也要让更多人能够摆脱成为炮灰的宿命活下来。
左守权成功劝得李中正弃守开封南下后又去了南阳府,狠滑头的南阳知府回乡丁忧去了,现在是同知高智勇主事。
高家知道河南灾害连年流寇不绝,担心二公子的安危,把家里的心腹家丁都派来保护高智勇。
高第的家丁装备好武力值都不低,高家和黄家的关系太好了,三百余家丁都是精挑细选经过“战神”教官培训。
高家这些年参与海运和海贸当然不差钱,给足钱粮配齐“南明”生产的装备,因此这三百多人的质量不亚于“战神”骑兵。
高智勇这十几年做事兢兢业业,他痛恨建奴憎恶流寇,多次在河南跟流寇较量。
他亲眼见到觉华岛被建奴攻破后一万余军民遭受屠戮的惨状,从那以后他就暗下决心永远不能放下武器任敌人宰割。
以高智勇的素质和家世更加不可能投降闯贼,势必跟他们血战到底。
驻守南阳的总兵官猛如虎也不是贪生怕死之辈,得到代理知府高智勇、唐王朱聿镆的钱粮支持带领麾下坚守城池,南阳也是大明藩王封地,是唐王藩邸所在,城池不小也很牢固。
在开封吃瘪的李独眼要在南阳城找回场子,可惜坚守南阳城的文官武将和各级官吏齐心协力守城,闯贼没有机会得手。
李独眼当机立断绕开此城劫掠,果然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连下内乡、镇平、新野、泌阳、禹州等州县,队伍又膨胀了一倍余。
高智勇得到家丁队探报,知道贼兵越打越多越打越强,人马众多达到恐怖的三五十万,心里真不是滋味。
可是朝廷援军迟迟不至,自己又守土有责,贼兵卷土重来之时,南阳城恐怕再也难保。
就在这时,老朋友左守权来了,他劝高智勇、猛如虎、唐王弃守南阳城带领军民和李中正汇合共同守卫汉口。
当然他们给朝廷的奏折也是去光州驻扎。高家是“战神”系铁杆,高智勇早就对“南明”心向往之,带领军民撤退到汉口能够得到“战神”庇护他立刻欣然同意。
高智勇的奏疏写得冠冕堂皇,把他们的弃城而逃包装成了去光州和主力合兵一处形成拳头,免得分散防守被贼兵一一击破。
河南藩王在流寇破城时都是首当其冲,十有八九死于非命,现任唐王见南阳军民撤走哪里敢留在此地,赶紧收拾家当跟着跑路。
崇祯十五年的朝廷早就没有了威严,地方军阀大多数阳奉阴违,而且出现了一个怪现象,朝廷封赏已经不是按照军功、战果来衡量。
各路将领之中,只要麾下人多势众,哪怕根本不为朝廷出力,每一次的封赏都很优厚。
要是哪一位将军带领人马跟流寇血战导致损兵折将,麾下没有几个人了,这位将军十有八九会被朝廷追责甚至砍头。
猛如虎、虎大威、陈永福等等总兵官麾下将士的粮饷基本上是将领自己想办法,兵部要调哪一路人马作战,不派人送来足够打动他们的开拔银,这些已经趋于军阀化的将领根本不予理睬。
是这些将军人品太差吗?这需要一分为二看待问题。
朝廷寡恩不管将士们的死活,拥兵自重的将领日子过得滋润,为国效力的傻帽难以为继还会身首异处,没有人是傻子,好人也慢慢的学坏了。
还好历史上的贼将军左良玉被黄胜算计了,要是有这个祸害在,他带着几十万比贼兵还要坏的官军吃朝廷、吃流寇、吃老百姓、吃大户,不知会有多少汉人枉死。
几位总兵官和统兵文官一致上书要求集中使用兵力,兵部哪里有什么拒绝的理由?
其实兵部大员们也知道不同意然并卵,下面的武夫根本不听调遣,给兵部通报一声算是给足了朝廷面子,朝廷不能给脸不要脸,于是干脆顺水推舟。
南阳军民大多数知道贼兵势大,南阳朝不保夕,他们不是不想逃,而是实在不知道往哪里逃才安全,与其到处乱窜还不如凭借坚城固守。
现在有了明确目的地,还听到“战神”宣传队广而告之,知道即将退守的汉口新城是南王修建的屯粮城,牢固度堪比京师城墙,里面粮草充足,而且背靠大江随时可以上船逃之夭夭。
南阳府和周边幸存老百姓立刻行动起来,猛如虎、高智勇的家丁队和赶来帮忙的张修身骑兵不是护送老百姓南下,而是主动出击闯贼部。
大有大的难处,李独眼的几十万贼兵、流民安营扎寨连绵十几里,人喊马嘶外加孩子哭,乱糟糟不成样子。
被几千骑兵突然袭击立刻乱成一锅粥,几十万人打顺风仗气势惊人,败逃起来也很吓人。
贼兵、流民狼奔豕突了几天,李独眼才利用老营马队遏制住了溃散颓势,等他回过神来重新布置完毕准备围歼这路胆大妄为的明军之时,发现敌人早就跑远了。
由被明军主动攻击仓促乱奔几十里,到重新收拢人马排兵布阵选择有利地形准备反击,时间过去了大半个月,闯贼得到探报,南阳府的军民逃跑了。
打惯了仗的李自成明白了明军意图,知道对手是以攻代守虚晃一枪掩护军民撤退。
跟随的几千是司空见惯的明军骑兵不足为奇,但是打头阵的是已经成为李独眼梦魇的骑兵,他们虽然没有高举“战神”大旗,但是化成灰李自成也认识。
尘封的记忆在心头涌现,虽然那些威风凛凛的骑士貌似不多仅仅几百人而已,可是那冷酷的面甲,李自成至今还记忆犹新,在子午谷的恶战还经常让李自成从噩梦中惊醒吓出一身冷汗。
就是那样的骑兵把他和高闯王的队伍打得溃不成军,高闯王时运不济被截下了,他运气不错在混乱中浑浑噩噩跑了出来身边只剩下十八骑。
即便他们中大多数人不愿意渡海南下,也要让更多人能够摆脱成为炮灰的宿命活下来。
左守权成功劝得李中正弃守开封南下后又去了南阳府,狠滑头的南阳知府回乡丁忧去了,现在是同知高智勇主事。
高家知道河南灾害连年流寇不绝,担心二公子的安危,把家里的心腹家丁都派来保护高智勇。
高第的家丁装备好武力值都不低,高家和黄家的关系太好了,三百余家丁都是精挑细选经过“战神”教官培训。
高家这些年参与海运和海贸当然不差钱,给足钱粮配齐“南明”生产的装备,因此这三百多人的质量不亚于“战神”骑兵。
高智勇这十几年做事兢兢业业,他痛恨建奴憎恶流寇,多次在河南跟流寇较量。
他亲眼见到觉华岛被建奴攻破后一万余军民遭受屠戮的惨状,从那以后他就暗下决心永远不能放下武器任敌人宰割。
以高智勇的素质和家世更加不可能投降闯贼,势必跟他们血战到底。
驻守南阳的总兵官猛如虎也不是贪生怕死之辈,得到代理知府高智勇、唐王朱聿镆的钱粮支持带领麾下坚守城池,南阳也是大明藩王封地,是唐王藩邸所在,城池不小也很牢固。
在开封吃瘪的李独眼要在南阳城找回场子,可惜坚守南阳城的文官武将和各级官吏齐心协力守城,闯贼没有机会得手。
李独眼当机立断绕开此城劫掠,果然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连下内乡、镇平、新野、泌阳、禹州等州县,队伍又膨胀了一倍余。
高智勇得到家丁队探报,知道贼兵越打越多越打越强,人马众多达到恐怖的三五十万,心里真不是滋味。
可是朝廷援军迟迟不至,自己又守土有责,贼兵卷土重来之时,南阳城恐怕再也难保。
就在这时,老朋友左守权来了,他劝高智勇、猛如虎、唐王弃守南阳城带领军民和李中正汇合共同守卫汉口。
当然他们给朝廷的奏折也是去光州驻扎。高家是“战神”系铁杆,高智勇早就对“南明”心向往之,带领军民撤退到汉口能够得到“战神”庇护他立刻欣然同意。
高智勇的奏疏写得冠冕堂皇,把他们的弃城而逃包装成了去光州和主力合兵一处形成拳头,免得分散防守被贼兵一一击破。
河南藩王在流寇破城时都是首当其冲,十有八九死于非命,现任唐王见南阳军民撤走哪里敢留在此地,赶紧收拾家当跟着跑路。
崇祯十五年的朝廷早就没有了威严,地方军阀大多数阳奉阴违,而且出现了一个怪现象,朝廷封赏已经不是按照军功、战果来衡量。
各路将领之中,只要麾下人多势众,哪怕根本不为朝廷出力,每一次的封赏都很优厚。
要是哪一位将军带领人马跟流寇血战导致损兵折将,麾下没有几个人了,这位将军十有八九会被朝廷追责甚至砍头。
猛如虎、虎大威、陈永福等等总兵官麾下将士的粮饷基本上是将领自己想办法,兵部要调哪一路人马作战,不派人送来足够打动他们的开拔银,这些已经趋于军阀化的将领根本不予理睬。
是这些将军人品太差吗?这需要一分为二看待问题。
朝廷寡恩不管将士们的死活,拥兵自重的将领日子过得滋润,为国效力的傻帽难以为继还会身首异处,没有人是傻子,好人也慢慢的学坏了。
还好历史上的贼将军左良玉被黄胜算计了,要是有这个祸害在,他带着几十万比贼兵还要坏的官军吃朝廷、吃流寇、吃老百姓、吃大户,不知会有多少汉人枉死。
几位总兵官和统兵文官一致上书要求集中使用兵力,兵部哪里有什么拒绝的理由?
其实兵部大员们也知道不同意然并卵,下面的武夫根本不听调遣,给兵部通报一声算是给足了朝廷面子,朝廷不能给脸不要脸,于是干脆顺水推舟。
南阳军民大多数知道贼兵势大,南阳朝不保夕,他们不是不想逃,而是实在不知道往哪里逃才安全,与其到处乱窜还不如凭借坚城固守。
现在有了明确目的地,还听到“战神”宣传队广而告之,知道即将退守的汉口新城是南王修建的屯粮城,牢固度堪比京师城墙,里面粮草充足,而且背靠大江随时可以上船逃之夭夭。
南阳府和周边幸存老百姓立刻行动起来,猛如虎、高智勇的家丁队和赶来帮忙的张修身骑兵不是护送老百姓南下,而是主动出击闯贼部。
大有大的难处,李独眼的几十万贼兵、流民安营扎寨连绵十几里,人喊马嘶外加孩子哭,乱糟糟不成样子。
被几千骑兵突然袭击立刻乱成一锅粥,几十万人打顺风仗气势惊人,败逃起来也很吓人。
贼兵、流民狼奔豕突了几天,李独眼才利用老营马队遏制住了溃散颓势,等他回过神来重新布置完毕准备围歼这路胆大妄为的明军之时,发现敌人早就跑远了。
由被明军主动攻击仓促乱奔几十里,到重新收拢人马排兵布阵选择有利地形准备反击,时间过去了大半个月,闯贼得到探报,南阳府的军民逃跑了。
打惯了仗的李自成明白了明军意图,知道对手是以攻代守虚晃一枪掩护军民撤退。
跟随的几千是司空见惯的明军骑兵不足为奇,但是打头阵的是已经成为李独眼梦魇的骑兵,他们虽然没有高举“战神”大旗,但是化成灰李自成也认识。
尘封的记忆在心头涌现,虽然那些威风凛凛的骑士貌似不多仅仅几百人而已,可是那冷酷的面甲,李自成至今还记忆犹新,在子午谷的恶战还经常让李自成从噩梦中惊醒吓出一身冷汗。
就是那样的骑兵把他和高闯王的队伍打得溃不成军,高闯王时运不济被截下了,他运气不错在混乱中浑浑噩噩跑了出来身边只剩下十八骑。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