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12 第411章 豫章故郡
- 413 第412章 江西老表
- 414 第413章 本始五年
- 415 第414章 介子弃觚
- 416 第415章 二进宫
- 417 第416章 我做大你做小
- 418 第417章 不入虎穴
- 419 第418章 汉军不满万
- 420 第419章 逐鹿
- 421 第420章 登临
- 422 第421章 归期
- 423 第422章 父辈的旗帜
- 424 第423章 加大力度
- 425 第424章 入关,入关!
- 426 第425章 匹马入长安
- 427 第426章 与尔万户侯
- 428 第427章 三光日月星
- 429 第428章 公今阔步蹑中朝
- 430 第429章 我在东北玩泥巴
- 431 第430章 天问
- 432 第431章 大汉明月
- 433 第432章 今年下半年
- 434 第433章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 435 第434章 不负韵华
- 436 第435章 周公恐惧流言日
- 437 第436章 大司马大将军
- 438 第437章 在滔滔的长河中
- 439 第438章 在绵绵的山脉里(第七卷完)
- 440 第439章 是福不是霍
- 441 第440章 专业团队
- 442 第441章 抬棺
- 443 第442章 刘与霍共天下
- 444 第443章 高产似母猪
- 445 第444章 要多想
- 446 第445章 我把你当兄弟
- 447 第446章 七月流火
- 448 第447章 遥见飞尘入建章
- 449 第448章 鼎食诸公尽鼎烹
- 450 第449章 我有一剑(上)
- 451 第450章 我有一剑(下)
- 452 第451章 两朝开济老臣心
- 453 第452章 黄巾军
- 454 第453章 未央宫流血夜
- 455 第454章 故剑情深
- 456 第455章 佳人再难得
- 457 第456章 大司马
- 458 第457章 埋葬过去
- 459 第458章 霍氏孤儿
- 460 第459章 太子太傅
- 461 第460章 吾爱吾师
- 462 第461章 西园八校
- 463 第462章 提封万里积跬步
- 464 第463章 浑天
- 465 第464章 是圆不是方
- 466 第465章 阿贺
- 467 第466章 也许这就是人生吧
- 468 第467章 昏
- 469 第468章 结大汉之欢心
- 470 第469章 攻守易形了
- 471 第470章 战忽
- 472 第471章 不教胡马度阴山
- 473 第472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474 第473章 炼金术士刘更生
- 475 第474章 基建
- 476 第475章 此子断不可留
- 477 第476章 汉匈一家
- 478 第477章 大规模杀伤性
- 479 第478章 胡无百年之运
- 480 第479章 天下谁人不识君
- 481 第480章 持节云中
- 482 第481章 谁寄锦书来
- 483 第482章 胡无人
- 484 第483章 绝幕
- 485 第484章 逃避虽可耻但有用
- 486 第485章 曲线救匈奴
- 487 第486章 再封狼居胥
- 488 第487章 骆驼礨峞垂玄熊
- 489 第488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
- 490 第489章 甲光向日金鳞开
- 491 第490章 矛盾
- 492 第491章 铁在烧
- 493 第492章 汉家多英杰
- 494 第493章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495 第494章 洪流
- 496 第495章 旌旗十万斩阎罗
- 497 第496章 过河卒
- 498 第497章 破阵子
- 499 第498章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500 第499章 愿斩单于首!
- 501 第500章 壮士凯歌归
- 502 第501章 食尽鸟投林
- 503 第502章 二柄
- 504 第503章 郊迎
- 505 第504章 头悬北阙
- 506 第505章 骠骑
- 507 第506章 侠客行
- 508 第507章 洗足
- 509 第508章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510 第509章 天亮了(第八卷完)
- 511 第510章 五年后
- 512 第511章 南海使君今北海
- 513 第512章 汉罗
- 514 第513章 我的前半生
- 515 第514章 皇帝轮流做
- 516 第515章 但这一切值得吗?
- 517 第516章 正统
- 518 第517章 历史使命
- 519 第518章 我方刘更生请求出战
- 520 第519章 百花齐放
- 521 第520章 权变
- 522 第521章 标准答案
- 523 第522章 相互伤害啊
- 524 第523章 圣人
- 525 第524章 什么,我大秦亡了?
- 526 第525章 小心地滑
- 527 第526章 老子
- 528 第527章 等价交换
- 529 第528章 大吉大利
- 530 第529章 五星出东方
- 531 第530章 太白
- 532 第531章 萝卜
- 533 第532章 遗言
- 534 第533章 姑父
- 535 第534章 万里长征人未还
- 536 第535章 故乡
- 537 第536章 西出阳关
- 538 第537章 淘玉热
- 539 第538章 假虞灭虢
- 540 第539章 希腊人
- 541 第540章 纵横
- 542 第541章 这谁顶得住啊
- 543 第542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544 第543章 最遥远的亚历山大里亚
- 545 第544章 撒马尔罕的金桃
- 546 第545章 副王
- 547 第546章 楚主
- 548 第547章 打印
- 549 第548章 虽远必诛(第九卷完)
- 550 第549章 身毒都护府
- 551 第550章 武功爵(换回第三人称了)
- 552 第551章 金轮法王
- 553 第552章 海军马鹿
- 554 第553章 太师进京
- 555 第554章 女王
- 556 第555章 荷鲁斯之眼
- 557 第556章 不装了
- 558 第557章 胖虎
- 559 第558章 十年了,十年!
- 560 第559章 让学者和驴子走中间
- 561 第560章 埃及艳后
- 562 第561章 一个纯粹的人
- 563 第562章 交易
- 564 第563章 文明
- 565 第564章 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
- 566 第565章 宙斯之雷霆
- 567 第566章 为往圣继绝学
- 568 第567章 大秦摄政
- 569 第568章 凯撒
- 570 第569章 天将雄师
- 571 第570章 时代变了
- 572 第571章 还我军团!
- 573 第572章 征服者的终点
- 574 第573章 千百年后谁又会记得谁?
- 575 第574章 请君暂上麒麟阁
- 576 第575章 汉阙(大结局)
- 577 完本感言与答疑解惑
- 578 番外1:阿贺
- 579 新书,来了!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421章 归期
第421章 归期
赤谷城早不复五年前被泥靡围攻时破了一角烧得乌黑,又被傅介子带人推倒杀出时的惨相了。在伤痕累累的木城之外,又修了一道土垣,巍峨的汉阙已立于四门,预示着此处已是汉人的天下——据说解忧太后就喜欢抱着小孙儿在上面晒太阳。
而在标志着猎骄靡子孙的狼头旗之外,解忧太后也打了属于她的旗帜,那是一面秦琵琶。
解忧太后推行的政策也如秦琵琶的曲调一般,对臣民轻柔缓和,对敌人凄厉狠辣。任何妄图颠覆现有制度,那些嚷嚷着“将汉女赶出乌孙”的贵族都被定了大逆不道之罪,残酷杀戮,人头挂在四阙上示众,也算照搬了汉家特色。
死刑一般由招募自大汉六郡的“太后卫队”来执行,这是一支雇佣兵,兵源地与任弘昔日引以为傲的西凉铁骑重合,里面更有不少任弘面善的西凉军中老卒,因为他们发现,在赤谷城做募兵赚得确实比当兵多。
这些募兵要向解忧太后立盟书歃血,对着泰一神向太后效忠——他们忠于的不是乌孙,而是解忧的家族。
只要通过了五兵和骑术的考较,就能得到一笔不俗的金帛,外加一片牧场作为封地。自有人为其放牧,甚至还能得到一两个乌孙的寡妇临时搭伙过日子,对方显然也只是想借个种,连年的战争让乌孙男丁大减。
有了这支数百人的卫队撑腰,城内的汉人,哪怕是解忧的奴仆们,也不再唯唯诺诺,笑容变得自信,时代变了,他们才是这儿的主人。
而当年勒令乌孙贵族献上长子作为人质,所建的“长子军”也初成规模。此番随任弘征七河,乌孙人中便多是这些继承了父辈领地的年轻贵族统领,战争结束后每个人都分到了七河地区的大片牧场及帐落人民,在分利上,解忧公主格外大方,领地说赏就赏,绝不逾月。
乌孙昆弥大乐才13岁,已长成了小大人,解忧公主请了儒生教其识字礼仪,闲暇时又受骑射训练,希望幼子能文武双全。
跟在大乐身边一起接受训练的,是上次战争中失去父母的孤儿,这支“乌孙羽林”会是大乐日后统治的基础,但起码六七年内,解忧太后依然会统治乌孙,让这个行国从战争的阴霾中恢复过来。
六月下旬,庆贺收复七河的宴会结束后,汉军皆饱食酒酣,任弘则在结束后与瑶光一起哄女儿睡觉,他们的女儿取了个很伊犁的名字:“昭苏”。
小昭苏的身体不是很好,安静而有些虚弱,这让夫妻俩忧心忡忡,最后商议,婴孩是熬不住长途跋涉的,得由瑶光带着她在乌孙再生活一段时间,顺便照应初成规模的碎叶城。而任弘带着儿子任白回长安,一家人恐怕要暂时分开一段时间了。
瑶光竟变得絮叨起来,开始叮嘱较少带儿子的任弘一些事。
“他个长得极快,两个月要添一次新衣,穿棉、麻常起痱子,非得穿丝绸衣才行。又喜欢不穿足衣满地跑,不知冷暖,长安冬日酷寒,让傅姆盯着些。”
衣食住行说了一大堆,连瑶光都惊奇于自己竟如此啰嗦,也叫任弘有些愧疚,他耽于政务常满西域跑,跟儿子待在一起的时间确实太短了。
解忧也听说,召任弘回朝的制书恐怕很快就要到了,次日在送任弘和汉军士卒出城时,鬓角多了一些银发的解忧太后给任弘交了底。
“吾婿安心归去。”
“霍氏在朝中专权,我早有耳闻,在这时召你回朝,不知其用意,但你放心。”
解忧太后笑道:“大将军可以不重用你,但必须得敬着你、优待你,不止因为你是战功赫赫,天下闻名的安西将军任道远,还因为,你是乌孙太后之婿。”
确实啊,只要解忧在乌孙掌权一天,任弘在大汉便几立于不败之地,任何人对他的不利举动,都会让友邦惊诧,引发国际性事件,乌孙也算是任弘“狡兔三窟”中的第二窟了。
一窟在于他的赫赫之功、军中威名,那第三窟何在?
任弘想了想,只觉得说出来恐会让人觉得大逆不道,但他苦心经营七八年的第三窟,确实就在长安未央宫里,不由莞尔。
“病已啊病已,恕我大逆不道了。”
……
正式召任弘回朝的制书,是八月份到达轮台城的,一同送达的,还有一份分割安西都护府的命令。
设置了四年的“安西都护府”正式结束了其历史使命,重新分为西域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先前被霍光合二而一,是为了方便统辖天山南北力量,抵御匈奴反攻,如今匈奴内乱右地削弱,而西边的乌孙也安定了,安西权势太大,遂一分为二。任弘就这样成了大汉朝史上唯一一位“安西都护”,真是荣幸啊。
而两都护的人选也已定下,北庭以关内侯奚充国为都护,冯奉世为副都护。
而西域以关内侯常惠为都护,校尉郑吉为副都护。
看来,朝廷对于傅介子、任弘时代遗留的西域班子还是信任的,至少没有临时空降一个大将军的“自己人”来搅事。
但任弘估计,霍氏的党羽恐怕也没人看得上这边远之地的“小官”。大将军的子侄、女婿甚至是孙婿们,满打满算一共十多人,人均二千石!
这项任命皆大欢喜,不论是资历功勋,都让人无话可说。
两边皆是一文一武组合,常惠是有大局观的人,任弘建设西域时他没少出谋划策,更与乌孙那边说得上话,郑吉在屯田上确实是一把好手。
而奚充国也能在与康居发生冲突时保持冷静,而非一味主战,加上他精通骑兵,能发挥北庭的优势,冯奉世折冲樽俎,使于诸邦而不辱,也是上佳人选。
任弘在与四人完成交接后,却发现了对这项任命唯一的失落者。
戊己校尉韩敢当喝了酒后与任弘抱怨起来:“君侯,都护也就罢了,为何我连副都护都没轮上?”
“论在西域的资历,与冯奉世相比,明明是我先来的!与郑吉同时随义阳侯出使。”
“而要论爵位功劳,我更不比常、奚低啊!”
他倒不是认为自己上比这四位更合适,只是同僚都升了,唯独自己还是个校尉,不由愤愤。
嫌你是憨憨呗,从是否攻打康居一事上就能看出来,韩敢当想事情还是太直白,都护、副都护孤身域外,若是涉事不慎,容易引发边塞动荡,非得有大局观,能临机判断者方能胜任。
这些话肯定没法安慰到受伤的老韩,任弘只神秘一笑:“你不想想,自己与谁联了姻?”
韩敢当不明就里:“与许家啊,怎么……”
他一下子反应过来,去年就听任弘说了朝中的风波,许婕妤生下了皇长子,封为豫章王,而皇后迟迟无子,不少人甚至来恭喜他,说韩敢当将女儿嫁给许广汉的侄孙,是结了一桩好姻缘。
莫非因为此事,他就被霍氏穿了小鞋?
韩敢当疑惑地看着任弘,但任弘当然不会给他直接答案,只打算送他一场世代富贵,遂拍着韩敢当的肩膀叹息道:“飞龙啊。”
“要多想!”
……
八月底时,任弘已至楼兰,本打算对做了四年道长的黄霸再叮嘱些事,岂料却在这遭遇了他东归的第一难。
“任公!”
在与黄霸话别时,忽然响起了一阵骚动,却是鄯善王尉屠耆纵车而来,他已经听说了任弘要卸任回朝,想都没想就赶赴楼兰,要送任弘一程,此刻只涕泪满面道:
“我有子弟,都护诲之。我有田畴,都护殖之。都护若去,谁其嗣之?小王依都护如兄长,不忍见任公离开西域!”
“然也,小王也依都护如父母,诚不可去。”
说话的却是被任弘所立的车师王军宿,他前去且末国迎亲,也在鄯善,如今随尉屠耆而来。这也是个以亲汉人设自居的小王,又有那个挖井上位的车师国相苏犹指点,很会来事,一张口就让任弘涨了一辈。
岂料这话却让鄯善王尉屠耆一愣,一抬头看向车师王,年纪明明比任都护还大许多,称人父母,要脸么?虽然他自己也比任弘年长。
忽然来了个比自己更会舔的人,让鄯善王感到了莫大的威胁。
他一发狠,站起身来往前扑去,欲抱萝卜的马脚,使任弘不得行!
“任公诚不可弃小王而去……哎哟!”
而在标志着猎骄靡子孙的狼头旗之外,解忧太后也打了属于她的旗帜,那是一面秦琵琶。
解忧太后推行的政策也如秦琵琶的曲调一般,对臣民轻柔缓和,对敌人凄厉狠辣。任何妄图颠覆现有制度,那些嚷嚷着“将汉女赶出乌孙”的贵族都被定了大逆不道之罪,残酷杀戮,人头挂在四阙上示众,也算照搬了汉家特色。
死刑一般由招募自大汉六郡的“太后卫队”来执行,这是一支雇佣兵,兵源地与任弘昔日引以为傲的西凉铁骑重合,里面更有不少任弘面善的西凉军中老卒,因为他们发现,在赤谷城做募兵赚得确实比当兵多。
这些募兵要向解忧太后立盟书歃血,对着泰一神向太后效忠——他们忠于的不是乌孙,而是解忧的家族。
只要通过了五兵和骑术的考较,就能得到一笔不俗的金帛,外加一片牧场作为封地。自有人为其放牧,甚至还能得到一两个乌孙的寡妇临时搭伙过日子,对方显然也只是想借个种,连年的战争让乌孙男丁大减。
有了这支数百人的卫队撑腰,城内的汉人,哪怕是解忧的奴仆们,也不再唯唯诺诺,笑容变得自信,时代变了,他们才是这儿的主人。
而当年勒令乌孙贵族献上长子作为人质,所建的“长子军”也初成规模。此番随任弘征七河,乌孙人中便多是这些继承了父辈领地的年轻贵族统领,战争结束后每个人都分到了七河地区的大片牧场及帐落人民,在分利上,解忧公主格外大方,领地说赏就赏,绝不逾月。
乌孙昆弥大乐才13岁,已长成了小大人,解忧公主请了儒生教其识字礼仪,闲暇时又受骑射训练,希望幼子能文武双全。
跟在大乐身边一起接受训练的,是上次战争中失去父母的孤儿,这支“乌孙羽林”会是大乐日后统治的基础,但起码六七年内,解忧太后依然会统治乌孙,让这个行国从战争的阴霾中恢复过来。
六月下旬,庆贺收复七河的宴会结束后,汉军皆饱食酒酣,任弘则在结束后与瑶光一起哄女儿睡觉,他们的女儿取了个很伊犁的名字:“昭苏”。
小昭苏的身体不是很好,安静而有些虚弱,这让夫妻俩忧心忡忡,最后商议,婴孩是熬不住长途跋涉的,得由瑶光带着她在乌孙再生活一段时间,顺便照应初成规模的碎叶城。而任弘带着儿子任白回长安,一家人恐怕要暂时分开一段时间了。
瑶光竟变得絮叨起来,开始叮嘱较少带儿子的任弘一些事。
“他个长得极快,两个月要添一次新衣,穿棉、麻常起痱子,非得穿丝绸衣才行。又喜欢不穿足衣满地跑,不知冷暖,长安冬日酷寒,让傅姆盯着些。”
衣食住行说了一大堆,连瑶光都惊奇于自己竟如此啰嗦,也叫任弘有些愧疚,他耽于政务常满西域跑,跟儿子待在一起的时间确实太短了。
解忧也听说,召任弘回朝的制书恐怕很快就要到了,次日在送任弘和汉军士卒出城时,鬓角多了一些银发的解忧太后给任弘交了底。
“吾婿安心归去。”
“霍氏在朝中专权,我早有耳闻,在这时召你回朝,不知其用意,但你放心。”
解忧太后笑道:“大将军可以不重用你,但必须得敬着你、优待你,不止因为你是战功赫赫,天下闻名的安西将军任道远,还因为,你是乌孙太后之婿。”
确实啊,只要解忧在乌孙掌权一天,任弘在大汉便几立于不败之地,任何人对他的不利举动,都会让友邦惊诧,引发国际性事件,乌孙也算是任弘“狡兔三窟”中的第二窟了。
一窟在于他的赫赫之功、军中威名,那第三窟何在?
任弘想了想,只觉得说出来恐会让人觉得大逆不道,但他苦心经营七八年的第三窟,确实就在长安未央宫里,不由莞尔。
“病已啊病已,恕我大逆不道了。”
……
正式召任弘回朝的制书,是八月份到达轮台城的,一同送达的,还有一份分割安西都护府的命令。
设置了四年的“安西都护府”正式结束了其历史使命,重新分为西域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先前被霍光合二而一,是为了方便统辖天山南北力量,抵御匈奴反攻,如今匈奴内乱右地削弱,而西边的乌孙也安定了,安西权势太大,遂一分为二。任弘就这样成了大汉朝史上唯一一位“安西都护”,真是荣幸啊。
而两都护的人选也已定下,北庭以关内侯奚充国为都护,冯奉世为副都护。
而西域以关内侯常惠为都护,校尉郑吉为副都护。
看来,朝廷对于傅介子、任弘时代遗留的西域班子还是信任的,至少没有临时空降一个大将军的“自己人”来搅事。
但任弘估计,霍氏的党羽恐怕也没人看得上这边远之地的“小官”。大将军的子侄、女婿甚至是孙婿们,满打满算一共十多人,人均二千石!
这项任命皆大欢喜,不论是资历功勋,都让人无话可说。
两边皆是一文一武组合,常惠是有大局观的人,任弘建设西域时他没少出谋划策,更与乌孙那边说得上话,郑吉在屯田上确实是一把好手。
而奚充国也能在与康居发生冲突时保持冷静,而非一味主战,加上他精通骑兵,能发挥北庭的优势,冯奉世折冲樽俎,使于诸邦而不辱,也是上佳人选。
任弘在与四人完成交接后,却发现了对这项任命唯一的失落者。
戊己校尉韩敢当喝了酒后与任弘抱怨起来:“君侯,都护也就罢了,为何我连副都护都没轮上?”
“论在西域的资历,与冯奉世相比,明明是我先来的!与郑吉同时随义阳侯出使。”
“而要论爵位功劳,我更不比常、奚低啊!”
他倒不是认为自己上比这四位更合适,只是同僚都升了,唯独自己还是个校尉,不由愤愤。
嫌你是憨憨呗,从是否攻打康居一事上就能看出来,韩敢当想事情还是太直白,都护、副都护孤身域外,若是涉事不慎,容易引发边塞动荡,非得有大局观,能临机判断者方能胜任。
这些话肯定没法安慰到受伤的老韩,任弘只神秘一笑:“你不想想,自己与谁联了姻?”
韩敢当不明就里:“与许家啊,怎么……”
他一下子反应过来,去年就听任弘说了朝中的风波,许婕妤生下了皇长子,封为豫章王,而皇后迟迟无子,不少人甚至来恭喜他,说韩敢当将女儿嫁给许广汉的侄孙,是结了一桩好姻缘。
莫非因为此事,他就被霍氏穿了小鞋?
韩敢当疑惑地看着任弘,但任弘当然不会给他直接答案,只打算送他一场世代富贵,遂拍着韩敢当的肩膀叹息道:“飞龙啊。”
“要多想!”
……
八月底时,任弘已至楼兰,本打算对做了四年道长的黄霸再叮嘱些事,岂料却在这遭遇了他东归的第一难。
“任公!”
在与黄霸话别时,忽然响起了一阵骚动,却是鄯善王尉屠耆纵车而来,他已经听说了任弘要卸任回朝,想都没想就赶赴楼兰,要送任弘一程,此刻只涕泪满面道:
“我有子弟,都护诲之。我有田畴,都护殖之。都护若去,谁其嗣之?小王依都护如兄长,不忍见任公离开西域!”
“然也,小王也依都护如父母,诚不可去。”
说话的却是被任弘所立的车师王军宿,他前去且末国迎亲,也在鄯善,如今随尉屠耆而来。这也是个以亲汉人设自居的小王,又有那个挖井上位的车师国相苏犹指点,很会来事,一张口就让任弘涨了一辈。
岂料这话却让鄯善王尉屠耆一愣,一抬头看向车师王,年纪明明比任都护还大许多,称人父母,要脸么?虽然他自己也比任弘年长。
忽然来了个比自己更会舔的人,让鄯善王感到了莫大的威胁。
他一发狠,站起身来往前扑去,欲抱萝卜的马脚,使任弘不得行!
“任公诚不可弃小王而去……哎哟!”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