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94 第493章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495 第494章 洪流
- 496 第495章 旌旗十万斩阎罗
- 497 第496章 过河卒
- 498 第497章 破阵子
- 499 第498章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500 第499章 愿斩单于首!
- 501 第500章 壮士凯歌归
- 502 第501章 食尽鸟投林
- 503 第502章 二柄
- 504 第503章 郊迎
- 505 第504章 头悬北阙
- 506 第505章 骠骑
- 507 第506章 侠客行
- 508 第507章 洗足
- 509 第508章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510 第509章 天亮了(第八卷完)
- 511 第510章 五年后
- 512 第511章 南海使君今北海
- 513 第512章 汉罗
- 514 第513章 我的前半生
- 515 第514章 皇帝轮流做
- 516 第515章 但这一切值得吗?
- 517 第516章 正统
- 518 第517章 历史使命
- 519 第518章 我方刘更生请求出战
- 520 第519章 百花齐放
- 521 第520章 权变
- 522 第521章 标准答案
- 523 第522章 相互伤害啊
- 524 第523章 圣人
- 525 第524章 什么,我大秦亡了?
- 526 第525章 小心地滑
- 527 第526章 老子
- 528 第527章 等价交换
- 529 第528章 大吉大利
- 530 第529章 五星出东方
- 531 第530章 太白
- 532 第531章 萝卜
- 533 第532章 遗言
- 534 第533章 姑父
- 535 第534章 万里长征人未还
- 536 第535章 故乡
- 537 第536章 西出阳关
- 538 第537章 淘玉热
- 539 第538章 假虞灭虢
- 540 第539章 希腊人
- 541 第540章 纵横
- 542 第541章 这谁顶得住啊
- 543 第542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544 第543章 最遥远的亚历山大里亚
- 545 第544章 撒马尔罕的金桃
- 546 第545章 副王
- 547 第546章 楚主
- 548 第547章 打印
- 549 第548章 虽远必诛(第九卷完)
- 550 第549章 身毒都护府
- 551 第550章 武功爵(换回第三人称了)
- 552 第551章 金轮法王
- 553 第552章 海军马鹿
- 554 第553章 太师进京
- 555 第554章 女王
- 556 第555章 荷鲁斯之眼
- 557 第556章 不装了
- 558 第557章 胖虎
- 559 第558章 十年了,十年!
- 560 第559章 让学者和驴子走中间
- 561 第560章 埃及艳后
- 562 第561章 一个纯粹的人
- 563 第562章 交易
- 564 第563章 文明
- 565 第564章 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
- 566 第565章 宙斯之雷霆
- 567 第566章 为往圣继绝学
- 568 第567章 大秦摄政
- 569 第568章 凯撒
- 570 第569章 天将雄师
- 571 第570章 时代变了
- 572 第571章 还我军团!
- 573 第572章 征服者的终点
- 574 第573章 千百年后谁又会记得谁?
- 575 第574章 请君暂上麒麟阁
- 576 第575章 汉阙(大结局)
- 577 完本感言与答疑解惑
- 578 番外1:阿贺
- 579 新书,来了!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503章 郊迎
第503章 郊迎
任弘被人鸽了,被赵充国鸽了。
即便是战胜归来的大将,私自带兵进京也是不行的,更何况他手下已经不是西凉军了。十月初,任弘入塞后回到五原郡休整数日,接到长安诏令后才点了有功将士随自己南下。
可等他十月中抵达汉军出征的大后方西河郡等赵充国时,等来的却是几个校尉,以及赵充国因为年迈身感不适,加上匈奴右地两单于内战,故要暂留朔方观察形势的消息。
“天子也应允此事,故由吾等随西安侯入朝。”
听完韩增长子的话后,任弘心里暗骂:“赵将军莫非是故意要害我?”
此次入朝显然是皇帝为有功将士行振旅之礼,有献俘授馘,饮至大赏等步骤,任弘参加过很多次。
可与过去不同,斩单于,几灭匈奴,这是有汉以来前所未有的大功,而振旅礼也必定规格非凡,甚至可能超过漠北之战后霍去病的荣誉。
放眼朝野,任弘的功勋风头已无人能及,高处不胜寒啊,他巴不得多个人替自己分担。
结果,前些天在朔方分别时,还能亲自纵马上下,一顿能吃三碗饭的赵充国居然鸽了任弘,说不去就不去!
那这场振旅,岂不成任弘独角戏了!
任弘能理解赵充国的心思,老将军在余吾水做了抉择,将前往燕然山寻找单于的路线让给更适合此事的任弘,故与大功擦肩而过。他手下的辛庆忌、苏通国也没赶上决战,最多有个辅助之功,相较于西路军的死战,东路军的灭国斩酋,中路军算是颗粒无收。
按汉制,赵充国这算大军空出,恐怕无法获赏。既然如此,他干嘛还要去长安,充当任弘的陪衬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看小辈后来者居上的滋味可不好受。
即便皇帝出于政治考虑,给赵充国以功勋,对性格正直的老将军而言,这无异于奇耻大辱,是万万不能接受的,索性就不去了。
“始乱终弃,赵将军,你这是始乱终弃,当初是谁说要给我兜底来着,塞外兜得,入塞就不兜了?”
任弘也只能隔着几百里暗暗满眼怨色,和“将军三箭定天山”不同,这次的功名,确实是不好让。
而等他抵达西河郡府,在杜延年那意味深长的恭贺中,得知天子居然要让文武百官对任弘行郊迎之礼,他的头就更大了,立刻对来传诏的杜佗道:
“弘何德何能,能受此重礼!?”
拒绝,当然得拒绝,而且连拒三次,因为这份礼实在是超规格了。
自古君主郊迎臣子,多是为了表现礼贤下士,比如齐桓公曾郊迎管仲而问焉;邹衍到燕国时,燕昭王亲自抱着扫帚为他扫地,怕尘埃落到他身上。
迎有功将领的就几乎没有了,秦朝的王翦破赵残燕灭楚,功劳够大了吧?但当初亲自跑到王翦家请他出山的秦始皇也没郊迎,反而在战争快结束时亲自去了前线——六十万大军交到将军手里,即便秦始皇也不能完全放心。
有汉以来也没有类似的例子,功勋卓著如周亚夫、卫青、霍去病等,都没捞到郊迎——可能是因为他们功劳也没任弘大吧。
纵观古今,任弘只想到了一个例子:周成王开金匮后,执书泣,而出郊迎周公……
然而,“大汉周公”家族在长安城外乱葬宫的坟头草,还没长长呢。
这显然不是刘询出于喜悦昏了头,指不定又是对他的试探——在霍光死后,二人之间的太极时不时就会发生一次,势使之然也。
值得庆幸的是,不是到了跟前忽然才给任弘来这么一出,而是提前通知,还有回旋余地。
任弘直接在西河郡停了下来,坚决婉拒,三次之后,诏令才改了,变成了让使者官吏郊迎,百官于长安城横门大街内,天子则在未央北阙等待。
而诏令语气也变得强硬,反正意思就是:“西安侯若再拒绝,朕就要生气了!”
任弘只能答应,但即便他将往后的历史想了个遍,历朝历代得此待遇的人,年羹尧之类的,基本都没啥好下场,可这是自己非要打的胜仗,含着泪也得受啊,迎接规格太高是僭越捧杀,规格低了又是慢待有功将士,想要把握平衡确实不易。
好在,虽然赵充国不愿再当绿叶,但还有一人能救任弘。
想到这,任弘回过头,看向那个人。
“最后再帮我一次罢!”
……
十月底时,天气渐渐寒冷,而任弘也率众抵达了长安近郊,天上却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赵汉儿骑行在任弘亲自所驾的马车前,过了茂陵后,渭水越来越近,看着熟悉的景致,感慨道:“尤记得元霆元年,也是这季节,吾等救了乌孙,斩先贤掸首级而归。”
一眨眼,八年过去了,当初的小曲长赵汉儿,如今已贵为列侯、属国都尉,更是围歼了匈奴大单于的大功臣,任弘将他的功劳排在军中薄册第一。
任弘自然记得,那一战东边三位将军战果寥寥,田广明更是只带回了令人尴尬的十八枚首级,任弘成了五军之冠,当他经过便门桥时,两岸提前归来的汉军都在朝他高呼“冠军”!
而今日呢?
他们已经不是横向对比的冠军,而是再加上纵向,在大汉一百四十载时间轴里,都挑不出第二位来——好吧淮阴侯那个挂逼不算。
今日天子发属国玄甲军,轻车北军五校士军,阵自长安至便门桥,迎接任弘与远征归来的将士。
嗨,这不就是天子给大将军送葬的配置么?怎么活人也享受上了。
卫士们站在桥侧,亦是雄壮威武,看向任弘的眼神满是钦佩与敬畏,已经到了不敢在他面前轻易发声的程度。
曾经他期盼成为卫霍。
现在,他已是卫霍。
那个被人高呼赞誉,边一时语噎,难忍热泪只能低头整理衣襟以做掩饰的年轻人,如今心境却大不相同,这或许是年轻时朝着一个目标奋斗,与功成名就的区别吧。
而过了便门桥,说好来郊迎的天子使者便能见到身影了,但奇怪的是,所见都是穿黑衣戴进贤冠的文官,等靠近一瞧当前的人,任弘差点笑出声来。
面如田字的魏相、身材修长的萧望之、喜欢玩易的神棍梁丘贺、还有弹冠相庆的贡禹。
哟,这不是朝中众正,从战争开始到结束都在明里暗里反对的儒官博士们么?听说,当单于西遁的消息传来时,这群人再度激动起来,开始弹劾主战派,夸大击灭匈奴的难度:“匈奴风合而云解,就之则亡,击之则散,未可一世而举也!”
如今事实打了脸,还是他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任弘取得大功,天子重礼相迎,故众人除了魏相带着十分职业的微笑外,其他榆木脑袋都神情肃然,满脸的不高兴。
任弘感觉事情变得有趣起来,将那些最反对战争的儒吏打发来郊迎将士们,刘询是真的会玩,也不知是要让这群人更痛恨自己,还是顺便轻辱一下他们?
现在,他们应该明白“竟宁”这个年号的真实含义了罢?也没气死一二人。
有那么一瞬间,任弘都有点享受这场郊迎了,直到抵达长安横门处,看到停在那儿空空如也的天子车舆,奉车都尉史丹持节等待在那,说这是天子诏书所赐,令任弘乘之入城。
梁孝王在七国之乱后进长安,也乘了天子车舆,后来的事就不必再提了……
身后儒吏博士们只等任弘踏上车舆,就痛斥“僭越”,但任弘却拒绝了,朝史丹作揖:“弘不敢受,更何况,弘必须另驱一车入城。”
说着他离了戎车,登上了紧随其后的一辆辎车,辎车上载着一具装饰华丽的棺椁。
“大司马卫将军,这是……”史丹认出来,拉车的那匹骍马,居然是西安侯最心爱的爱马,已经算天下名马的“萝卜”!
任弘抚着棺椁叹息道:“这是燕然将军的衣冠椁和灵柩。”
这是任弘在五原郡为傅介子所制衣冠椁,装着傅介子受伤时所穿甲胄,傅敞已经带着傅介子尸体回北地郡安顿,但任弘仍坚持载着空棺来长安。
他需要傅介子最后帮自己一次。
也想陪着傅介子,走完这条满是荆棘的荣耀之路。
而说起来,萝卜就是傅介子在悬泉置初见后送自己的礼物。
任弘拒称黄屋,史丹不敢擅自做决定,在后续将士抵达时,匆匆进城禀报,不多时便重新出来,说天子允之。
任弘一行人鱼贯而入,横门已经完全敞开,里面是欢乐的海洋,爱看热闹的长安市民,今日将看到他们几代人都碰不上的大事,九市今日都停业了,西安侯他们已经看过很多遍了,可单于首级却是破天荒头一次啊!是不是和传说中那般,是能生吃活人的猛兽,还长着一对骡子耳朵?
百姓们被执金吾拦着,横门大街两侧,是被天子要求来迎的文武百官,从未央宫北阙排起,越靠近横门秩禄越低,但四百石以下的人,甚至都没有资格参加这场横门大街迎任侯的活动。
靠近北阙的位置,已是列侯两千石了,他们在天子要求下,行深揖之礼,那些资格老年纪大的腰疼,还有点不愿意。也有任弘的旧友故交如宗正刘德,则生怕任弘待会志得意满,纵马而过,对百官大礼坦然受之,看都不看一眼,只是点点头而已,那事后恐怕要被说成“无人臣礼”了。
这种高规格的待遇,是殊荣,也是可怕的陷阱,就看当事人怎么踩了。
然而皇帝、百官,以及满城的长安人看到的,却是令人惊愕的一幕。
被天子期盼已久的大司马卫将军来了,却没有骑马,甚至没有乘车,而是步行入长安,一手牵着萝卜的笼头,一人一马拉着一辆载有棺椁的辎车,缓缓朝北阙走来!
天子左右的刘德见状,猜到那是谁人棺椁,不由眼睛一酸,但心里也替任弘喝彩叫好。
“道远,这条路,你走稳了!”
……
PS:昨天的第三章。
即便是战胜归来的大将,私自带兵进京也是不行的,更何况他手下已经不是西凉军了。十月初,任弘入塞后回到五原郡休整数日,接到长安诏令后才点了有功将士随自己南下。
可等他十月中抵达汉军出征的大后方西河郡等赵充国时,等来的却是几个校尉,以及赵充国因为年迈身感不适,加上匈奴右地两单于内战,故要暂留朔方观察形势的消息。
“天子也应允此事,故由吾等随西安侯入朝。”
听完韩增长子的话后,任弘心里暗骂:“赵将军莫非是故意要害我?”
此次入朝显然是皇帝为有功将士行振旅之礼,有献俘授馘,饮至大赏等步骤,任弘参加过很多次。
可与过去不同,斩单于,几灭匈奴,这是有汉以来前所未有的大功,而振旅礼也必定规格非凡,甚至可能超过漠北之战后霍去病的荣誉。
放眼朝野,任弘的功勋风头已无人能及,高处不胜寒啊,他巴不得多个人替自己分担。
结果,前些天在朔方分别时,还能亲自纵马上下,一顿能吃三碗饭的赵充国居然鸽了任弘,说不去就不去!
那这场振旅,岂不成任弘独角戏了!
任弘能理解赵充国的心思,老将军在余吾水做了抉择,将前往燕然山寻找单于的路线让给更适合此事的任弘,故与大功擦肩而过。他手下的辛庆忌、苏通国也没赶上决战,最多有个辅助之功,相较于西路军的死战,东路军的灭国斩酋,中路军算是颗粒无收。
按汉制,赵充国这算大军空出,恐怕无法获赏。既然如此,他干嘛还要去长安,充当任弘的陪衬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看小辈后来者居上的滋味可不好受。
即便皇帝出于政治考虑,给赵充国以功勋,对性格正直的老将军而言,这无异于奇耻大辱,是万万不能接受的,索性就不去了。
“始乱终弃,赵将军,你这是始乱终弃,当初是谁说要给我兜底来着,塞外兜得,入塞就不兜了?”
任弘也只能隔着几百里暗暗满眼怨色,和“将军三箭定天山”不同,这次的功名,确实是不好让。
而等他抵达西河郡府,在杜延年那意味深长的恭贺中,得知天子居然要让文武百官对任弘行郊迎之礼,他的头就更大了,立刻对来传诏的杜佗道:
“弘何德何能,能受此重礼!?”
拒绝,当然得拒绝,而且连拒三次,因为这份礼实在是超规格了。
自古君主郊迎臣子,多是为了表现礼贤下士,比如齐桓公曾郊迎管仲而问焉;邹衍到燕国时,燕昭王亲自抱着扫帚为他扫地,怕尘埃落到他身上。
迎有功将领的就几乎没有了,秦朝的王翦破赵残燕灭楚,功劳够大了吧?但当初亲自跑到王翦家请他出山的秦始皇也没郊迎,反而在战争快结束时亲自去了前线——六十万大军交到将军手里,即便秦始皇也不能完全放心。
有汉以来也没有类似的例子,功勋卓著如周亚夫、卫青、霍去病等,都没捞到郊迎——可能是因为他们功劳也没任弘大吧。
纵观古今,任弘只想到了一个例子:周成王开金匮后,执书泣,而出郊迎周公……
然而,“大汉周公”家族在长安城外乱葬宫的坟头草,还没长长呢。
这显然不是刘询出于喜悦昏了头,指不定又是对他的试探——在霍光死后,二人之间的太极时不时就会发生一次,势使之然也。
值得庆幸的是,不是到了跟前忽然才给任弘来这么一出,而是提前通知,还有回旋余地。
任弘直接在西河郡停了下来,坚决婉拒,三次之后,诏令才改了,变成了让使者官吏郊迎,百官于长安城横门大街内,天子则在未央北阙等待。
而诏令语气也变得强硬,反正意思就是:“西安侯若再拒绝,朕就要生气了!”
任弘只能答应,但即便他将往后的历史想了个遍,历朝历代得此待遇的人,年羹尧之类的,基本都没啥好下场,可这是自己非要打的胜仗,含着泪也得受啊,迎接规格太高是僭越捧杀,规格低了又是慢待有功将士,想要把握平衡确实不易。
好在,虽然赵充国不愿再当绿叶,但还有一人能救任弘。
想到这,任弘回过头,看向那个人。
“最后再帮我一次罢!”
……
十月底时,天气渐渐寒冷,而任弘也率众抵达了长安近郊,天上却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赵汉儿骑行在任弘亲自所驾的马车前,过了茂陵后,渭水越来越近,看着熟悉的景致,感慨道:“尤记得元霆元年,也是这季节,吾等救了乌孙,斩先贤掸首级而归。”
一眨眼,八年过去了,当初的小曲长赵汉儿,如今已贵为列侯、属国都尉,更是围歼了匈奴大单于的大功臣,任弘将他的功劳排在军中薄册第一。
任弘自然记得,那一战东边三位将军战果寥寥,田广明更是只带回了令人尴尬的十八枚首级,任弘成了五军之冠,当他经过便门桥时,两岸提前归来的汉军都在朝他高呼“冠军”!
而今日呢?
他们已经不是横向对比的冠军,而是再加上纵向,在大汉一百四十载时间轴里,都挑不出第二位来——好吧淮阴侯那个挂逼不算。
今日天子发属国玄甲军,轻车北军五校士军,阵自长安至便门桥,迎接任弘与远征归来的将士。
嗨,这不就是天子给大将军送葬的配置么?怎么活人也享受上了。
卫士们站在桥侧,亦是雄壮威武,看向任弘的眼神满是钦佩与敬畏,已经到了不敢在他面前轻易发声的程度。
曾经他期盼成为卫霍。
现在,他已是卫霍。
那个被人高呼赞誉,边一时语噎,难忍热泪只能低头整理衣襟以做掩饰的年轻人,如今心境却大不相同,这或许是年轻时朝着一个目标奋斗,与功成名就的区别吧。
而过了便门桥,说好来郊迎的天子使者便能见到身影了,但奇怪的是,所见都是穿黑衣戴进贤冠的文官,等靠近一瞧当前的人,任弘差点笑出声来。
面如田字的魏相、身材修长的萧望之、喜欢玩易的神棍梁丘贺、还有弹冠相庆的贡禹。
哟,这不是朝中众正,从战争开始到结束都在明里暗里反对的儒官博士们么?听说,当单于西遁的消息传来时,这群人再度激动起来,开始弹劾主战派,夸大击灭匈奴的难度:“匈奴风合而云解,就之则亡,击之则散,未可一世而举也!”
如今事实打了脸,还是他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任弘取得大功,天子重礼相迎,故众人除了魏相带着十分职业的微笑外,其他榆木脑袋都神情肃然,满脸的不高兴。
任弘感觉事情变得有趣起来,将那些最反对战争的儒吏打发来郊迎将士们,刘询是真的会玩,也不知是要让这群人更痛恨自己,还是顺便轻辱一下他们?
现在,他们应该明白“竟宁”这个年号的真实含义了罢?也没气死一二人。
有那么一瞬间,任弘都有点享受这场郊迎了,直到抵达长安横门处,看到停在那儿空空如也的天子车舆,奉车都尉史丹持节等待在那,说这是天子诏书所赐,令任弘乘之入城。
梁孝王在七国之乱后进长安,也乘了天子车舆,后来的事就不必再提了……
身后儒吏博士们只等任弘踏上车舆,就痛斥“僭越”,但任弘却拒绝了,朝史丹作揖:“弘不敢受,更何况,弘必须另驱一车入城。”
说着他离了戎车,登上了紧随其后的一辆辎车,辎车上载着一具装饰华丽的棺椁。
“大司马卫将军,这是……”史丹认出来,拉车的那匹骍马,居然是西安侯最心爱的爱马,已经算天下名马的“萝卜”!
任弘抚着棺椁叹息道:“这是燕然将军的衣冠椁和灵柩。”
这是任弘在五原郡为傅介子所制衣冠椁,装着傅介子受伤时所穿甲胄,傅敞已经带着傅介子尸体回北地郡安顿,但任弘仍坚持载着空棺来长安。
他需要傅介子最后帮自己一次。
也想陪着傅介子,走完这条满是荆棘的荣耀之路。
而说起来,萝卜就是傅介子在悬泉置初见后送自己的礼物。
任弘拒称黄屋,史丹不敢擅自做决定,在后续将士抵达时,匆匆进城禀报,不多时便重新出来,说天子允之。
任弘一行人鱼贯而入,横门已经完全敞开,里面是欢乐的海洋,爱看热闹的长安市民,今日将看到他们几代人都碰不上的大事,九市今日都停业了,西安侯他们已经看过很多遍了,可单于首级却是破天荒头一次啊!是不是和传说中那般,是能生吃活人的猛兽,还长着一对骡子耳朵?
百姓们被执金吾拦着,横门大街两侧,是被天子要求来迎的文武百官,从未央宫北阙排起,越靠近横门秩禄越低,但四百石以下的人,甚至都没有资格参加这场横门大街迎任侯的活动。
靠近北阙的位置,已是列侯两千石了,他们在天子要求下,行深揖之礼,那些资格老年纪大的腰疼,还有点不愿意。也有任弘的旧友故交如宗正刘德,则生怕任弘待会志得意满,纵马而过,对百官大礼坦然受之,看都不看一眼,只是点点头而已,那事后恐怕要被说成“无人臣礼”了。
这种高规格的待遇,是殊荣,也是可怕的陷阱,就看当事人怎么踩了。
然而皇帝、百官,以及满城的长安人看到的,却是令人惊愕的一幕。
被天子期盼已久的大司马卫将军来了,却没有骑马,甚至没有乘车,而是步行入长安,一手牵着萝卜的笼头,一人一马拉着一辆载有棺椁的辎车,缓缓朝北阙走来!
天子左右的刘德见状,猜到那是谁人棺椁,不由眼睛一酸,但心里也替任弘喝彩叫好。
“道远,这条路,你走稳了!”
……
PS:昨天的第三章。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