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57 第456章 大司马
- 458 第457章 埋葬过去
- 459 第458章 霍氏孤儿
- 460 第459章 太子太傅
- 461 第460章 吾爱吾师
- 462 第461章 西园八校
- 463 第462章 提封万里积跬步
- 464 第463章 浑天
- 465 第464章 是圆不是方
- 466 第465章 阿贺
- 467 第466章 也许这就是人生吧
- 468 第467章 昏
- 469 第468章 结大汉之欢心
- 470 第469章 攻守易形了
- 471 第470章 战忽
- 472 第471章 不教胡马度阴山
- 473 第472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474 第473章 炼金术士刘更生
- 475 第474章 基建
- 476 第475章 此子断不可留
- 477 第476章 汉匈一家
- 478 第477章 大规模杀伤性
- 479 第478章 胡无百年之运
- 480 第479章 天下谁人不识君
- 481 第480章 持节云中
- 482 第481章 谁寄锦书来
- 483 第482章 胡无人
- 484 第483章 绝幕
- 485 第484章 逃避虽可耻但有用
- 486 第485章 曲线救匈奴
- 487 第486章 再封狼居胥
- 488 第487章 骆驼礨峞垂玄熊
- 489 第488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
- 490 第489章 甲光向日金鳞开
- 491 第490章 矛盾
- 492 第491章 铁在烧
- 493 第492章 汉家多英杰
- 494 第493章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495 第494章 洪流
- 496 第495章 旌旗十万斩阎罗
- 497 第496章 过河卒
- 498 第497章 破阵子
- 499 第498章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500 第499章 愿斩单于首!
- 501 第500章 壮士凯歌归
- 502 第501章 食尽鸟投林
- 503 第502章 二柄
- 504 第503章 郊迎
- 505 第504章 头悬北阙
- 506 第505章 骠骑
- 507 第506章 侠客行
- 508 第507章 洗足
- 509 第508章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510 第509章 天亮了(第八卷完)
- 511 第510章 五年后
- 512 第511章 南海使君今北海
- 513 第512章 汉罗
- 514 第513章 我的前半生
- 515 第514章 皇帝轮流做
- 516 第515章 但这一切值得吗?
- 517 第516章 正统
- 518 第517章 历史使命
- 519 第518章 我方刘更生请求出战
- 520 第519章 百花齐放
- 521 第520章 权变
- 522 第521章 标准答案
- 523 第522章 相互伤害啊
- 524 第523章 圣人
- 525 第524章 什么,我大秦亡了?
- 526 第525章 小心地滑
- 527 第526章 老子
- 528 第527章 等价交换
- 529 第528章 大吉大利
- 530 第529章 五星出东方
- 531 第530章 太白
- 532 第531章 萝卜
- 533 第532章 遗言
- 534 第533章 姑父
- 535 第534章 万里长征人未还
- 536 第535章 故乡
- 537 第536章 西出阳关
- 538 第537章 淘玉热
- 539 第538章 假虞灭虢
- 540 第539章 希腊人
- 541 第540章 纵横
- 542 第541章 这谁顶得住啊
- 543 第542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544 第543章 最遥远的亚历山大里亚
- 545 第544章 撒马尔罕的金桃
- 546 第545章 副王
- 547 第546章 楚主
- 548 第547章 打印
- 549 第548章 虽远必诛(第九卷完)
- 550 第549章 身毒都护府
- 551 第550章 武功爵(换回第三人称了)
- 552 第551章 金轮法王
- 553 第552章 海军马鹿
- 554 第553章 太师进京
- 555 第554章 女王
- 556 第555章 荷鲁斯之眼
- 557 第556章 不装了
- 558 第557章 胖虎
- 559 第558章 十年了,十年!
- 560 第559章 让学者和驴子走中间
- 561 第560章 埃及艳后
- 562 第561章 一个纯粹的人
- 563 第562章 交易
- 564 第563章 文明
- 565 第564章 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
- 566 第565章 宙斯之雷霆
- 567 第566章 为往圣继绝学
- 568 第567章 大秦摄政
- 569 第568章 凯撒
- 570 第569章 天将雄师
- 571 第570章 时代变了
- 572 第571章 还我军团!
- 573 第572章 征服者的终点
- 574 第573章 千百年后谁又会记得谁?
- 575 第574章 请君暂上麒麟阁
- 576 第575章 汉阙(大结局)
- 577 完本感言与答疑解惑
- 578 番外1:阿贺
- 579 新书,来了!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466章 也许这就是人生吧
第466章 也许这就是人生吧
张敞在刘贺居所的院子里看了一圈,又问了专门负责的官吏,看看有无克扣情况,至少从账面上看,还不错,每个月都有不少粮食、柴草、蔬菜、食盐、豆豉、炊具食具和席蓐等,保证刘贺家人奴婢起居。
蜀郡西部都尉道:“还特供给故昌邑王每日食肉五十斤,酒二石,可比仆的吃食好多了。”
刘贺却暗暗撇了撇嘴,看上去是很多,但对刘贺来说,十几个妻妾,二十来个孩子,加起来都快一个屯了,五十斤肉哪够?而他这六年来喝酒也越来越多,没办法,心中抑郁啊,回想过去昌邑纵马驰车多么痛快,甚至曾一登绝顶成为皇帝,可现在却成了一介囚徒,每天除了睡妻妾生孩子,竟没别的事可做了。
他又吃了没文化的亏,虽然家里摆了些孔子屏风和五经论语之类,但书这种东西,除非刘德刘更生那种爱书如命之人,一般人都是买了做装饰落灰而不看,刘贺没本事作诗赋排解心中苦闷,可不只能借酒消愁。
虽然近来天子给他加了百万奉养钱,那一天也才三千钱,糊弄傻子呢!
起码得一千万才够吧!
昔日含着金钥匙出身,坐拥大汉最富庶的封国之一,从来没操心过这些事的昌邑王,现在居然要为柴米油盐、每日吃穿而烦恼了——虽然和普通庶民的烦恼还不太一样。
若西安侯任弘在,或会感慨一句:“也许这就是人生吧。”
六年囚禁生涯,刘贺学聪明了不少,明着不敢抱怨,只暗戳戳谈几句,还让妻妾穿得破破烂烂来见,一群孩子也脏兮兮的,以此暗示张敞他处境不好,最后又盛情邀请张敞留下吃饭。
“今日送来了五十斤羊肉,这蜀地黑山羊远不如关中羊,但撒些韭末,多加些花椒,也别有一番风味,医者说,蜀地湿润,当多食茱萸与椒祛湿。”
将羊肉切成薄片,直接在铜锅里跟素菜一起煮,这是刘贺最喜欢的吃法。不是西安侯家那种可以自家人坐成一圈聚食的“涮锅”,而是一人食的小火锅,为青铜三足器,上端肚大口小,下端连接着炭盘,上下之间不连通,可以边加热边吃。
虽然条件有限,但刘贺对口腹之欲的要求依然很高。
只是这饭若张敞吃了,那事就大了,他笑着婉拒,刘贺脸上不免有些落寞,六年了,他家再没有一个客人留饭。
等张敞又与刘贺聊了一阵后告辞而出,才问方才旁听的蜀郡西部都尉:“都尉,你如何看故昌邑王之言?”
西部都尉沉着脸道:“故昌邑王问天子,是在旁敲侧击,有觊觎之心,巴不得天子有恙!”
“问西安侯,是心存恨意,暗藏诅咒。”
“至于最后问太后,是期盼天下有变时,借着太皇太后的诏令,翻身复辟啊!”
哦,那他邀请本郡守吃饭,是不是也打算用几斤黑山羊肉收买二千石,让我帮他逃跑呢?
张敞默然不言,事到如今,刘贺真是连呼吸都是错的,要是他不问今上安好,恐怕又会被说成目无天子。
仔细想想也对,大汉上一位废帝,便是“后少帝”刘弘,在周勃、陈平诛杀诸吕后,孝文入继皇位,而宗室刘兴居为了寻求立功,与太仆汝阴侯夏侯婴入宫,直称后少帝非刘氏不当立,将其逐出宫外,当夜后少帝及其兄弟几人就被诛杀。
事后刘兴居也因此混了一份诛吕之功,封济北王。
结合先前有人状告刘贺行巫蛊诅咒之事,和当年一样,看来蜀郡想踩着刘贺上位的人,真多啊。
但不包括张敞,他回到严道馆舍中后,便立刻开始将今日见闻写成奏疏,如实记述,没有用“春秋笔法”给刘贺下绊子。
书罢,让家生子亲信和郡守长史星夜送去长安,但天子收到奏疏后会如何,他也说不准。
“一般帝王对待废帝,纵不似孝文那般直接默许戮杀,最好的待遇,想必也是一盏毒酒。”
“今上,又会如何处置刘贺呢?”
……
刘询收到张敞的上封密奏,已是十二月下旬。
“臣敞本始六年十一月视事,故昌邑王居严道邛崃山邮亭……”
他看这奏疏的时候,不像批阅公务时那般正襟危坐,在案几前一跪个把时辰,而是脱了鞋履,靠在榻上,像在读远方的趣闻。
“臣敞与坐语中庭,阅妻子奴婢。臣敞欲动观其意,即以恶鸟感之,曰:‘闻昌邑多枭。’故王应曰:‘然。前贺西至济阳,常闻枭声,然至长安,千里殊无枭。”
而等到了蜀郡严道,天上飞的就不是猫头鹰,而是高原上过来的秃鹫了。
“臣笑言:君欲复闻枭声乎?”
然后刘贺的反应就比较有意思了,竟直接下拜跪言:“想!臣日夜想念昌邑。”
狐死必首丘,思乡是人之常情,更何况严道的居住条件还称不上好,而后张敞又试探:“长安难道不比昌邑更好?”
刘贺连忙摆手说不想长安,满是惊恐畏惧。
刘询看完后颔首:“果然如西安侯所言,故昌邑王如孩童心性,毫无心机。”
若是刘贺来一句蜀中乐不思昌邑,那还值得忌惮。
而张敞对刘贺的评价也差不多:“察故王衣服言语跪起,清狂不惠,其天资喜由乱亡,终不见仁义。”
看完张敞的奏疏后,刘询笑道:“贺不足忌。”
他与刘贺素未谋面,当初废帝继位大典,刘询因为身份的缘故未受邀请,在他入伍前往朔方郡做粮吏时,遭遇了一场大火,烧死了同行的许嘉,事后霍光说那是“贺党”的人烧的,刘询最初信了,可后来才慢慢觉得……
“这世上,真有‘贺党’么?”
恐怕是没了,听张敞说,蜀郡严道那边,上到西部都尉,下到普通斗食,都巴不得告刘贺一状置他于死地来谋富贵。
撇去这件事,再看刘贺,刘询无奈地发现,这就是一个和他一样,自继位起,就被霍光压制的可怜人罢了,只是他韬光养晦扛了过来,刘贺试图反抗,但才智欠缺了点,被霍光一巴掌拍下了皇位。
“面对大将军时如芒刺背的感觉,废帝当初也有吧?”刘询不由同病相怜。
然而并没有,在继位大典时,阿贺只觉得自己无比高大威武,比霍光这小矮子不知强多少。
所以该如何处置自己的“前任”?是像孝文皇帝那样,默许人杀死他以绝后患,比如让一群严道山外的羌虏入寇,袭击了废帝居所,从刘贺到他的十多个妻妾,二十几个孩子无一幸免,如此永绝后患——卫氏外戚的曾外孙残杀李氏外戚的外孙,不是理所应当的么?
还是派人送去一份“牛酒”,像对付楚王那样,让刘贺自杀了事,事后假惺惺追封一番,让他的妻儿回到昌邑生活?
这些念头在刘询心里一一闪过,但最后都被他否决了。
“朕是巫蛊后遗留的孤儿。”
“但朕此生所愿,不在于复仇,冤冤相报。”
刘询不希望将孝武晚年那一套朝堂残杀倾轧照搬到本朝,他更希望做的,绝非揪着过去的恩怨睚眦必报,而在于了结恩怨。
他和任弘在长乐西阙下一笑泯恩仇,君臣互信,最终完诺,了结了任安对卫太子的欺骗与作壁上观之怨。
韩增擒拿霍禹,站到了刘询这一方,则结束了卫太子杀其父韩说的大仇。
让祖辈父辈的仇恨纠葛一一化解,刘询和大汉,才能甩掉那些历史包袱,继续向前走。
“刘贺。”
刘询轻声道:“卫、李两家的恩怨,便在你我身上做个了结罢!”
“朕非但不会杀刘贺,还要封他为侯!”
……
刘询决定了,他要改善刘贺的处境,让他和那些被豢养的宗室王子侯一样,下半生无忧无虑!以此来博得一个仁德之名。
当然,这件事尚是天子心中之秘,无人能知。
刘询只在次日,与入宫来上疏,提议来年在北方大炼钢铁的西安侯提及。西安侯在废帝时虽远征在外,但他早在迎刘贺时就与之结仇,最放得心。
“原来陛下以张子高为蜀郡守,还让他去探望了故昌邑王。”
听皇帝忽然提起废帝,任弘先是一愣。
刘贺,这个名字,虽才六年,却已经太久太久没人提起过了,固然是个傻子干了傻事,但毕竟关系天子法统和霍光的身后名,一般人都会讳莫如深——你不提我不提,过个几十年,新一代的普通人,恐怕都不知道孝昭和今上中间,还有这活宝了。
眼下刘询复提,任弘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想法竟是……
“若是霍禹、山、云这三傻反叛时是阿贺在位。”
“那两边定不会一边倒几个时辰就分出胜负,而是棋逢对手,势均力敌,定能杀个天昏地暗,荡气回肠……”
若刘询知道任弘心中所想,恐怕就会明白,这个面上一本正经的大司马卫将军何止是轻佻,简直是大逆不道!
但刘询不知道,还颇为信任地问任弘:“卿以为,若朕欲封刘贺为侯,安置在何处最为妥当?”
……
PS:第二章在0点前。这几天彩蛋章也发不了,不然还想传一下海昏侯墓的“火锅”图片。
蜀郡西部都尉道:“还特供给故昌邑王每日食肉五十斤,酒二石,可比仆的吃食好多了。”
刘贺却暗暗撇了撇嘴,看上去是很多,但对刘贺来说,十几个妻妾,二十来个孩子,加起来都快一个屯了,五十斤肉哪够?而他这六年来喝酒也越来越多,没办法,心中抑郁啊,回想过去昌邑纵马驰车多么痛快,甚至曾一登绝顶成为皇帝,可现在却成了一介囚徒,每天除了睡妻妾生孩子,竟没别的事可做了。
他又吃了没文化的亏,虽然家里摆了些孔子屏风和五经论语之类,但书这种东西,除非刘德刘更生那种爱书如命之人,一般人都是买了做装饰落灰而不看,刘贺没本事作诗赋排解心中苦闷,可不只能借酒消愁。
虽然近来天子给他加了百万奉养钱,那一天也才三千钱,糊弄傻子呢!
起码得一千万才够吧!
昔日含着金钥匙出身,坐拥大汉最富庶的封国之一,从来没操心过这些事的昌邑王,现在居然要为柴米油盐、每日吃穿而烦恼了——虽然和普通庶民的烦恼还不太一样。
若西安侯任弘在,或会感慨一句:“也许这就是人生吧。”
六年囚禁生涯,刘贺学聪明了不少,明着不敢抱怨,只暗戳戳谈几句,还让妻妾穿得破破烂烂来见,一群孩子也脏兮兮的,以此暗示张敞他处境不好,最后又盛情邀请张敞留下吃饭。
“今日送来了五十斤羊肉,这蜀地黑山羊远不如关中羊,但撒些韭末,多加些花椒,也别有一番风味,医者说,蜀地湿润,当多食茱萸与椒祛湿。”
将羊肉切成薄片,直接在铜锅里跟素菜一起煮,这是刘贺最喜欢的吃法。不是西安侯家那种可以自家人坐成一圈聚食的“涮锅”,而是一人食的小火锅,为青铜三足器,上端肚大口小,下端连接着炭盘,上下之间不连通,可以边加热边吃。
虽然条件有限,但刘贺对口腹之欲的要求依然很高。
只是这饭若张敞吃了,那事就大了,他笑着婉拒,刘贺脸上不免有些落寞,六年了,他家再没有一个客人留饭。
等张敞又与刘贺聊了一阵后告辞而出,才问方才旁听的蜀郡西部都尉:“都尉,你如何看故昌邑王之言?”
西部都尉沉着脸道:“故昌邑王问天子,是在旁敲侧击,有觊觎之心,巴不得天子有恙!”
“问西安侯,是心存恨意,暗藏诅咒。”
“至于最后问太后,是期盼天下有变时,借着太皇太后的诏令,翻身复辟啊!”
哦,那他邀请本郡守吃饭,是不是也打算用几斤黑山羊肉收买二千石,让我帮他逃跑呢?
张敞默然不言,事到如今,刘贺真是连呼吸都是错的,要是他不问今上安好,恐怕又会被说成目无天子。
仔细想想也对,大汉上一位废帝,便是“后少帝”刘弘,在周勃、陈平诛杀诸吕后,孝文入继皇位,而宗室刘兴居为了寻求立功,与太仆汝阴侯夏侯婴入宫,直称后少帝非刘氏不当立,将其逐出宫外,当夜后少帝及其兄弟几人就被诛杀。
事后刘兴居也因此混了一份诛吕之功,封济北王。
结合先前有人状告刘贺行巫蛊诅咒之事,和当年一样,看来蜀郡想踩着刘贺上位的人,真多啊。
但不包括张敞,他回到严道馆舍中后,便立刻开始将今日见闻写成奏疏,如实记述,没有用“春秋笔法”给刘贺下绊子。
书罢,让家生子亲信和郡守长史星夜送去长安,但天子收到奏疏后会如何,他也说不准。
“一般帝王对待废帝,纵不似孝文那般直接默许戮杀,最好的待遇,想必也是一盏毒酒。”
“今上,又会如何处置刘贺呢?”
……
刘询收到张敞的上封密奏,已是十二月下旬。
“臣敞本始六年十一月视事,故昌邑王居严道邛崃山邮亭……”
他看这奏疏的时候,不像批阅公务时那般正襟危坐,在案几前一跪个把时辰,而是脱了鞋履,靠在榻上,像在读远方的趣闻。
“臣敞与坐语中庭,阅妻子奴婢。臣敞欲动观其意,即以恶鸟感之,曰:‘闻昌邑多枭。’故王应曰:‘然。前贺西至济阳,常闻枭声,然至长安,千里殊无枭。”
而等到了蜀郡严道,天上飞的就不是猫头鹰,而是高原上过来的秃鹫了。
“臣笑言:君欲复闻枭声乎?”
然后刘贺的反应就比较有意思了,竟直接下拜跪言:“想!臣日夜想念昌邑。”
狐死必首丘,思乡是人之常情,更何况严道的居住条件还称不上好,而后张敞又试探:“长安难道不比昌邑更好?”
刘贺连忙摆手说不想长安,满是惊恐畏惧。
刘询看完后颔首:“果然如西安侯所言,故昌邑王如孩童心性,毫无心机。”
若是刘贺来一句蜀中乐不思昌邑,那还值得忌惮。
而张敞对刘贺的评价也差不多:“察故王衣服言语跪起,清狂不惠,其天资喜由乱亡,终不见仁义。”
看完张敞的奏疏后,刘询笑道:“贺不足忌。”
他与刘贺素未谋面,当初废帝继位大典,刘询因为身份的缘故未受邀请,在他入伍前往朔方郡做粮吏时,遭遇了一场大火,烧死了同行的许嘉,事后霍光说那是“贺党”的人烧的,刘询最初信了,可后来才慢慢觉得……
“这世上,真有‘贺党’么?”
恐怕是没了,听张敞说,蜀郡严道那边,上到西部都尉,下到普通斗食,都巴不得告刘贺一状置他于死地来谋富贵。
撇去这件事,再看刘贺,刘询无奈地发现,这就是一个和他一样,自继位起,就被霍光压制的可怜人罢了,只是他韬光养晦扛了过来,刘贺试图反抗,但才智欠缺了点,被霍光一巴掌拍下了皇位。
“面对大将军时如芒刺背的感觉,废帝当初也有吧?”刘询不由同病相怜。
然而并没有,在继位大典时,阿贺只觉得自己无比高大威武,比霍光这小矮子不知强多少。
所以该如何处置自己的“前任”?是像孝文皇帝那样,默许人杀死他以绝后患,比如让一群严道山外的羌虏入寇,袭击了废帝居所,从刘贺到他的十多个妻妾,二十几个孩子无一幸免,如此永绝后患——卫氏外戚的曾外孙残杀李氏外戚的外孙,不是理所应当的么?
还是派人送去一份“牛酒”,像对付楚王那样,让刘贺自杀了事,事后假惺惺追封一番,让他的妻儿回到昌邑生活?
这些念头在刘询心里一一闪过,但最后都被他否决了。
“朕是巫蛊后遗留的孤儿。”
“但朕此生所愿,不在于复仇,冤冤相报。”
刘询不希望将孝武晚年那一套朝堂残杀倾轧照搬到本朝,他更希望做的,绝非揪着过去的恩怨睚眦必报,而在于了结恩怨。
他和任弘在长乐西阙下一笑泯恩仇,君臣互信,最终完诺,了结了任安对卫太子的欺骗与作壁上观之怨。
韩增擒拿霍禹,站到了刘询这一方,则结束了卫太子杀其父韩说的大仇。
让祖辈父辈的仇恨纠葛一一化解,刘询和大汉,才能甩掉那些历史包袱,继续向前走。
“刘贺。”
刘询轻声道:“卫、李两家的恩怨,便在你我身上做个了结罢!”
“朕非但不会杀刘贺,还要封他为侯!”
……
刘询决定了,他要改善刘贺的处境,让他和那些被豢养的宗室王子侯一样,下半生无忧无虑!以此来博得一个仁德之名。
当然,这件事尚是天子心中之秘,无人能知。
刘询只在次日,与入宫来上疏,提议来年在北方大炼钢铁的西安侯提及。西安侯在废帝时虽远征在外,但他早在迎刘贺时就与之结仇,最放得心。
“原来陛下以张子高为蜀郡守,还让他去探望了故昌邑王。”
听皇帝忽然提起废帝,任弘先是一愣。
刘贺,这个名字,虽才六年,却已经太久太久没人提起过了,固然是个傻子干了傻事,但毕竟关系天子法统和霍光的身后名,一般人都会讳莫如深——你不提我不提,过个几十年,新一代的普通人,恐怕都不知道孝昭和今上中间,还有这活宝了。
眼下刘询复提,任弘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想法竟是……
“若是霍禹、山、云这三傻反叛时是阿贺在位。”
“那两边定不会一边倒几个时辰就分出胜负,而是棋逢对手,势均力敌,定能杀个天昏地暗,荡气回肠……”
若刘询知道任弘心中所想,恐怕就会明白,这个面上一本正经的大司马卫将军何止是轻佻,简直是大逆不道!
但刘询不知道,还颇为信任地问任弘:“卿以为,若朕欲封刘贺为侯,安置在何处最为妥当?”
……
PS:第二章在0点前。这几天彩蛋章也发不了,不然还想传一下海昏侯墓的“火锅”图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