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30 第429章 我在东北玩泥巴
- 431 第430章 天问
- 432 第431章 大汉明月
- 433 第432章 今年下半年
- 434 第433章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 435 第434章 不负韵华
- 436 第435章 周公恐惧流言日
- 437 第436章 大司马大将军
- 438 第437章 在滔滔的长河中
- 439 第438章 在绵绵的山脉里(第七卷完)
- 440 第439章 是福不是霍
- 441 第440章 专业团队
- 442 第441章 抬棺
- 443 第442章 刘与霍共天下
- 444 第443章 高产似母猪
- 445 第444章 要多想
- 446 第445章 我把你当兄弟
- 447 第446章 七月流火
- 448 第447章 遥见飞尘入建章
- 449 第448章 鼎食诸公尽鼎烹
- 450 第449章 我有一剑(上)
- 451 第450章 我有一剑(下)
- 452 第451章 两朝开济老臣心
- 453 第452章 黄巾军
- 454 第453章 未央宫流血夜
- 455 第454章 故剑情深
- 456 第455章 佳人再难得
- 457 第456章 大司马
- 458 第457章 埋葬过去
- 459 第458章 霍氏孤儿
- 460 第459章 太子太傅
- 461 第460章 吾爱吾师
- 462 第461章 西园八校
- 463 第462章 提封万里积跬步
- 464 第463章 浑天
- 465 第464章 是圆不是方
- 466 第465章 阿贺
- 467 第466章 也许这就是人生吧
- 468 第467章 昏
- 469 第468章 结大汉之欢心
- 470 第469章 攻守易形了
- 471 第470章 战忽
- 472 第471章 不教胡马度阴山
- 473 第472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474 第473章 炼金术士刘更生
- 475 第474章 基建
- 476 第475章 此子断不可留
- 477 第476章 汉匈一家
- 478 第477章 大规模杀伤性
- 479 第478章 胡无百年之运
- 480 第479章 天下谁人不识君
- 481 第480章 持节云中
- 482 第481章 谁寄锦书来
- 483 第482章 胡无人
- 484 第483章 绝幕
- 485 第484章 逃避虽可耻但有用
- 486 第485章 曲线救匈奴
- 487 第486章 再封狼居胥
- 488 第487章 骆驼礨峞垂玄熊
- 489 第488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
- 490 第489章 甲光向日金鳞开
- 491 第490章 矛盾
- 492 第491章 铁在烧
- 493 第492章 汉家多英杰
- 494 第493章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495 第494章 洪流
- 496 第495章 旌旗十万斩阎罗
- 497 第496章 过河卒
- 498 第497章 破阵子
- 499 第498章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500 第499章 愿斩单于首!
- 501 第500章 壮士凯歌归
- 502 第501章 食尽鸟投林
- 503 第502章 二柄
- 504 第503章 郊迎
- 505 第504章 头悬北阙
- 506 第505章 骠骑
- 507 第506章 侠客行
- 508 第507章 洗足
- 509 第508章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510 第509章 天亮了(第八卷完)
- 511 第510章 五年后
- 512 第511章 南海使君今北海
- 513 第512章 汉罗
- 514 第513章 我的前半生
- 515 第514章 皇帝轮流做
- 516 第515章 但这一切值得吗?
- 517 第516章 正统
- 518 第517章 历史使命
- 519 第518章 我方刘更生请求出战
- 520 第519章 百花齐放
- 521 第520章 权变
- 522 第521章 标准答案
- 523 第522章 相互伤害啊
- 524 第523章 圣人
- 525 第524章 什么,我大秦亡了?
- 526 第525章 小心地滑
- 527 第526章 老子
- 528 第527章 等价交换
- 529 第528章 大吉大利
- 530 第529章 五星出东方
- 531 第530章 太白
- 532 第531章 萝卜
- 533 第532章 遗言
- 534 第533章 姑父
- 535 第534章 万里长征人未还
- 536 第535章 故乡
- 537 第536章 西出阳关
- 538 第537章 淘玉热
- 539 第538章 假虞灭虢
- 540 第539章 希腊人
- 541 第540章 纵横
- 542 第541章 这谁顶得住啊
- 543 第542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544 第543章 最遥远的亚历山大里亚
- 545 第544章 撒马尔罕的金桃
- 546 第545章 副王
- 547 第546章 楚主
- 548 第547章 打印
- 549 第548章 虽远必诛(第九卷完)
- 550 第549章 身毒都护府
- 551 第550章 武功爵(换回第三人称了)
- 552 第551章 金轮法王
- 553 第552章 海军马鹿
- 554 第553章 太师进京
- 555 第554章 女王
- 556 第555章 荷鲁斯之眼
- 557 第556章 不装了
- 558 第557章 胖虎
- 559 第558章 十年了,十年!
- 560 第559章 让学者和驴子走中间
- 561 第560章 埃及艳后
- 562 第561章 一个纯粹的人
- 563 第562章 交易
- 564 第563章 文明
- 565 第564章 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
- 566 第565章 宙斯之雷霆
- 567 第566章 为往圣继绝学
- 568 第567章 大秦摄政
- 569 第568章 凯撒
- 570 第569章 天将雄师
- 571 第570章 时代变了
- 572 第571章 还我军团!
- 573 第572章 征服者的终点
- 574 第573章 千百年后谁又会记得谁?
- 575 第574章 请君暂上麒麟阁
- 576 第575章 汉阙(大结局)
- 577 完本感言与答疑解惑
- 578 番外1:阿贺
- 579 新书,来了!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439章 是福不是霍
第439章 是福不是霍
按照礼制,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哭吊。
大将军虽非诸侯,胜过诸侯,尽管**诸庙之别,但霍府也确实够大,墙垣和门扉一道又一道,将不同等级的吊丧者隔离开来。
霍光的薨逝已经传遍了长安,但并**想象中的轰动,长安人根本不爱戴霍光,并无谋篡之心霍光也不屑于他们的爱戴。
但在皇帝一声令下后,几乎整个长安城里的大小官吏都赶赴霍府致哀,六百石以下的门都进不了,只能在尚冠里外远远吊丧。两千石以下可以进到霍府,但只站在庭院里守燎。二府九卿列侯中二千石能够进到内院,远远望见大将军的棺椁。
但只有霍姓至亲,能进到摆放大将军棺椁的厅堂家庙中去。
唯独亲临问丧的天子和太皇太后身份特殊,也被引着入内,就近瞻仰大将军遗容。
太皇太后上官澹穿着一身小功丧服,用稍粗的熟布做成,此乃外孙为外祖父母服丧之礼也,黑色与她相配,搭配她白皙的皮肤,看起来我见犹怜。
上官澹低头哭泣时,瞥见在自己左右的天子和皇后都极其伤心,霍成君自不必说,但皇帝有几分真心就不得而知了。
至于她?作为霍光的亲外孙女,上官澹谈不上太难过,大将军一直是位严苛的外祖父,与她交谈也多是关于公事,骨子里带着冷漠,二人感情很淡。
上官澹泪水又下来了,她演技可比昔日强多了,可不能叫霍家人知道,她的悲伤,远不如十三*前上官氏被霍光灭门时那般剧烈,剧烈到那段经历成了她生命里的伤痕,永远留在心底,光想一想就会剧痛。
她有点恨霍光,但更恨不将自己当骨肉的上官安,她的父亲上官安,在被党羽问到若废黜天子而立燕王,她这皇后怎么办时,竟这么说:
“追逐麋的猎狗,还顾得上小兔子吗?”
自上官氏被灭,而孝昭也与世长辞后,六*来,霍光就成了上官澹的倚靠。不论是废皇帝还是立皇帝,大将军都通过太皇太后的玺书诏令来实现目的,上官澹的任务就是为霍氏背书。
即便太皇太后*才二十一,比刘询*纪还小,但辈分就是辈分。
“别问,问就是大汉以孝治天下!”
可现在,上官澹背靠的大山,塌了!
大将军躺在皇帝所赐的“牙桧梓宫”中,这本来是宫中东园令随时备着的——不怕一*就怕*一,若是天子也如孝昭一样忽然挂掉,总不能临时砍树制棺啊。
而如今,这份殊荣就让大将军来用了,霍家人也已完成了沐浴、饭含珠玉等程序。
谢天谢地,上官澹当*要忍着伤心为孝昭做这些事,可不想再经历一遭了。更何况,对于从小到大都没摸过她头一下以示爱怜的大将军,上官澹死后亦不愿有任何触碰,那被冰镇着防腐的皮肤肯定冷极了,让她光是想想就会打个寒颤。
好在,大将军的脸已经看不到了。
霍光已穿戴上珠糯玉匣,也就是所谓的“金缕玉衣”,不过,唯独皇帝可用金缕;一般列侯可用银缕;帝妃、长公主可用铜缕;再往下,只能用丝缕,绝对不能乱了规矩。
但谁让天子敬爱大将军呢,依然依皇帝规格赐之。
玉统统都是上好的于阗玉,采自西域都护府,这是西域输入中原的最大宗货物。从几*前起,为了追逐美玉的财富,数千上*的三辅三河贫民听了“淘玉者”一夜暴富的传说后,纷纷扛着行囊响应号召开赴西方,运入玉门关的于阗玉每*都在增加。
但那些淘玉者,却再也没回到长安过。只时不时在市井中继续流传他们“人人暴富,皆为西域城主”的传闻。
这套玉衣,本是依**身形制作的,因为大将军矮,特地截了一段重新编。上百名女工没日没夜的赶,总算完成。由头罩、上身、袖子、手套、裤筒和鞋六部分组成,覆盖了身上每一寸肌肤。
数以千计的小玉片都需要经过磨光和钻孔,又用十二根细如头发丝的金丝拧成的金缕编缀,周边用红色织物锁边,裤筒处裹以铁条锁边。
真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在上官澹看来,唯独脸部是败笔——大将军脸盖上刻划眼、鼻、嘴形的玉片,露出了一个月牙般的笑,显得有些滑稽。
也让人更加认识到,那个不苟言笑一怒而天子惧的大将军,永远地走了。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上官澹想起了这句话,她恨霍光族了自己全家,但又对他怀有感激,一是让自己继续为后,如今成了太皇太后,此生安乐无忧。
二是大将军不知出于什么目的,说“太后省政,宜知经术”,居然让韦贤做了长信少府,教自己春秋。而上官澹闲暇在宫室,无所事事,读的还不止诗书,也会从石渠阁要来近*流行于长安的太史公书翻一翻,所以记得这个故事。
霍家的靠山已经倒了,而霍氏众人的富贵权势却仍在,自昭帝后,霍禹及霍云皆中郎将,霍山奉车都尉侍中,并领胡越兵,与霍光的姊子任宣一起,掌握北军兵权。
而如今,天子更在大将军死前提拔了霍禹,拜他为“左将军”,进入中朝,地位只在赵充国之下,尚在任弘等人之上,如今霍禹继承了博陆侯之爵。霍山、霍云也过继给了冠军侯,皆封列侯,各领数千户食邑不等。
一门三侯,加上霍光两女婿范明友、邓广汉为东西宫卫尉,任胜掌握羽林卫,金赏为光禄勋宿卫未央,昆弟、诸婿、外孙皆奉朝请,为诸曹大夫,骑都尉、给事中,诸将九卿里也多是霍氏党羽,可谓根据于朝廷。
看似显赫无比,但上官澹却十分忧虑,以上诸人,皆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天子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凭什么?
“就凭大将军的遗泽,就凭我与成君为两宫之主么?”
她是小兔子,是菟丝子,不是一棵参天大树,自己都不确保大风刮来时是否会倒,岂能反过来让霍家人倚靠?
至于霍成君......
她恐怕至今不自知,她是一个鸠占鹊巢之人。
上官澹瞥过去,虽然眼下皇帝还对霍成君极其疼爱,扶着她的肩膀宽慰伤心的皇后,听说皇后还有孕了,可就像她那狠心的父亲上官安所说一样。
“依靠皇后得到尊位的家族,一旦天子意有所移,那即便想做**亦不可能,此百世不变之事也!”
今日大将军葬礼,这些让霍夫人显骄傲无比的恩典,究竟是福,还是祸?
在结束问丧,乘小马车离开霍府时,*纪虽然不大,却已经经历过三次宫廷剧变的太皇太后暗暗叹息道:
“狡兔三窟啊,外祖母与霍禹等人都靠不住,我是时候找新的倚靠了。”
......
与太皇太后细腻的心思不同,霍家其他人,除了霍禹等亲儿子亲女儿沉浸在大将军薨逝的悲伤中外,其余党羽,已经指点着天子所赐的恩赏自得了。
冠阳侯霍云便是其中之一。
霍云站在家庙外,对周围的人夸夸其谈,霍云是有资格自傲的,毕竟他不仅是大将军霍光的侄孙,还是骠骑将军冠军侯霍去病的继孙啊!
天上掉下来的**祖辈和侯位,这真是妙事,霍云丝毫没感觉自己不配,傲然道:“东园秘器,珠襦玉柙,豫以赐之,无不备具,还有天子所赐黄肠刚柏题凑为棺椁。”
除此之外,皇帝还下诏褒奖大将军,要在出殡之日,用天子死后载柩的专用车”辒辌车“来载大将军,前往茂陵。加以黄屋在纛的仪仗,并发材官轻车北军五校士军陈至茂陵,以送其葬。
这是当*霍光兄长冠军侯得到过的待遇,孝武帝对霍去病的死非常悲伤,破例调遣河西五郡的铁甲军,列成阵,沿长安一直排到茂陵东的霍去病墓。
这是卫青都没享受到的待遇啊。
“与骠骑将军等同,这应该就是大将军想要的死后殊荣,真是自有大汉以来,人臣极盛之遇啊!“霍云如此感慨,但旁边却有人并不如此认为。
“不然,满则损啊。“说话的是霍云的舅舅,魏郡富豪李竟,此人乃是魏郡首富,不缺钱帛,所差就只剩下权了。
他将霍云拉到一旁,低声道:“竟虽然懂的不多,却听友人名为张赦者说过不少古事,自古人臣之家,极势者无有善终者,诸如吕氏,尽管封为诸王,但高后崩后,便立刻为人所灭。”
霍云吓了一大跳:“胡说!当今天子可是霍氏之婿!”
“孝文皇帝和朱虚侯刘章,难道就不是吕氏的女婿么?”
李竟继续撺掇道:“就算天子无想法,就怕其他人生出念头来,依我看,县官身边的人,或许便想做今日之周勃、陈平!”
霍云迟疑:“你指的是......”
李竟道:“正是颇受天子信任,又与霍氏有过节的西安侯任弘!”
霍云与霍禹、霍山三人,对任弘确实心存忌惮,一来是陈*旧事的拒婚之辱,二来是大将军临终前,竟冷落了他们三人,反而将任弘唤赖府上,说了好久的话,大有将其当成继承人的意思。
但那任弘颇为无礼,来府上哭了一通后,竟不跪在院子里为大将军守灵,就匆匆忙忙走了。
听说他被天子任命为“右扶风”,被指派去了茂陵,要调三河卒修治大将军墓与祠堂。
让霍云等人不忿的是,大将军的冢祠,什么时候轮到任弘来监造?
而在大将军打压多*后,到头来,还是让此子成了中二千石!长此以往,以天子和任弘的关系,肯定会分走霍氏的权势。
霍云看向李竟:“依你之见,当如何治治此子?”
李竟胆子比霍云想象中更大,竟提议道:“任弘治冢,便有了三河卒三千兵,不可不防,倒不如君侯先下手。待到大将军出殡之日,中二千石治于冢上,大汉天子与文武之臣云集。不如乘着送葬的北军五校士还听命于乐平侯(霍山)等人,在当日乘机以虎符发难,击杀了任弘等辈,挟持天子以令群臣!”
“如此,君家三霍方可操控朝堂,权势一如大将军之时。”
......
而此时此刻,新鲜出炉的“右扶风”西安侯任弘,已骑着他心爱的萝卜,驰骋在前往茂陵的路上。
汉时葬地赏赐也是一种殊荣,对象多为公卿大臣,一般赐赠于郡县之地,极为尊宠者则陪葬于帝陵附近。
如萧何、曹参、周勃等开国元勋,死后得以葬于汉高祖长陵附近,继续闻老刘臭脚。
卫青、霍去病、金日磾等**孝武时重臣,死后也得以葬于茂陵之畔。
外形仿若金字塔的帝陵譬如北辰,居其中而众星拱卫之,仿佛每一位皇帝,都带领着属于他那时代的英杰,守在长安以北的大塬上,永不休憩。
按理说,大将军是独享一个时代的,但谁让他到死都仍自认孝武臣子呢?或许也是想和哥哥霍去病挨着,所以其坟冢**选在孝昭的平陵,而是起冢茂陵旁,只余门阙罘罳还没修筑完毕。
这便是任弘奉命来此的原因,之一。
虽然刘病已许诺他”卫将军“这一职务,但不可能在这节骨眼上任命。且不说早已跟此职脱节的北军,就算是已经衰败已久的南军,刘询也不好迫不急待染指,以免引发霍家惊觉。
若是霍家人狗急跳墙,发动未央郎卫与北军诸校作乱,那乐子可就大了,到时候远水不解近渴,总不能让已经解散多*的西凉军入京勤王讨奸吧?
于是,被点名来负责霍光之冢收尾工程的三河卒——来自河东、河南、河内的三千戍卒,就成了刘询和任弘在京师附近,可能拿到手中,又不引起霍氏警觉的第一支武装。
“长安附近戍卒颇多,然为何不用本地三辅卒而用三河卒来修冢呢?”
这是刘询点给任弘的修冢副手,天子儿时的好友,张家第三子张彭祖的疑问。
任弘露出了笑,指着前方正在高大的茂陵附近,挥舞农具热火朝天干活的三河卒道:
“因为要论穿土修冢之事,三河卒才是专业的!”
......
PS:弄新卷大纲有点久,今天只有一章,明天三更。
大将军虽非诸侯,胜过诸侯,尽管**诸庙之别,但霍府也确实够大,墙垣和门扉一道又一道,将不同等级的吊丧者隔离开来。
霍光的薨逝已经传遍了长安,但并**想象中的轰动,长安人根本不爱戴霍光,并无谋篡之心霍光也不屑于他们的爱戴。
但在皇帝一声令下后,几乎整个长安城里的大小官吏都赶赴霍府致哀,六百石以下的门都进不了,只能在尚冠里外远远吊丧。两千石以下可以进到霍府,但只站在庭院里守燎。二府九卿列侯中二千石能够进到内院,远远望见大将军的棺椁。
但只有霍姓至亲,能进到摆放大将军棺椁的厅堂家庙中去。
唯独亲临问丧的天子和太皇太后身份特殊,也被引着入内,就近瞻仰大将军遗容。
太皇太后上官澹穿着一身小功丧服,用稍粗的熟布做成,此乃外孙为外祖父母服丧之礼也,黑色与她相配,搭配她白皙的皮肤,看起来我见犹怜。
上官澹低头哭泣时,瞥见在自己左右的天子和皇后都极其伤心,霍成君自不必说,但皇帝有几分真心就不得而知了。
至于她?作为霍光的亲外孙女,上官澹谈不上太难过,大将军一直是位严苛的外祖父,与她交谈也多是关于公事,骨子里带着冷漠,二人感情很淡。
上官澹泪水又下来了,她演技可比昔日强多了,可不能叫霍家人知道,她的悲伤,远不如十三*前上官氏被霍光灭门时那般剧烈,剧烈到那段经历成了她生命里的伤痕,永远留在心底,光想一想就会剧痛。
她有点恨霍光,但更恨不将自己当骨肉的上官安,她的父亲上官安,在被党羽问到若废黜天子而立燕王,她这皇后怎么办时,竟这么说:
“追逐麋的猎狗,还顾得上小兔子吗?”
自上官氏被灭,而孝昭也与世长辞后,六*来,霍光就成了上官澹的倚靠。不论是废皇帝还是立皇帝,大将军都通过太皇太后的玺书诏令来实现目的,上官澹的任务就是为霍氏背书。
即便太皇太后*才二十一,比刘询*纪还小,但辈分就是辈分。
“别问,问就是大汉以孝治天下!”
可现在,上官澹背靠的大山,塌了!
大将军躺在皇帝所赐的“牙桧梓宫”中,这本来是宫中东园令随时备着的——不怕一*就怕*一,若是天子也如孝昭一样忽然挂掉,总不能临时砍树制棺啊。
而如今,这份殊荣就让大将军来用了,霍家人也已完成了沐浴、饭含珠玉等程序。
谢天谢地,上官澹当*要忍着伤心为孝昭做这些事,可不想再经历一遭了。更何况,对于从小到大都没摸过她头一下以示爱怜的大将军,上官澹死后亦不愿有任何触碰,那被冰镇着防腐的皮肤肯定冷极了,让她光是想想就会打个寒颤。
好在,大将军的脸已经看不到了。
霍光已穿戴上珠糯玉匣,也就是所谓的“金缕玉衣”,不过,唯独皇帝可用金缕;一般列侯可用银缕;帝妃、长公主可用铜缕;再往下,只能用丝缕,绝对不能乱了规矩。
但谁让天子敬爱大将军呢,依然依皇帝规格赐之。
玉统统都是上好的于阗玉,采自西域都护府,这是西域输入中原的最大宗货物。从几*前起,为了追逐美玉的财富,数千上*的三辅三河贫民听了“淘玉者”一夜暴富的传说后,纷纷扛着行囊响应号召开赴西方,运入玉门关的于阗玉每*都在增加。
但那些淘玉者,却再也没回到长安过。只时不时在市井中继续流传他们“人人暴富,皆为西域城主”的传闻。
这套玉衣,本是依**身形制作的,因为大将军矮,特地截了一段重新编。上百名女工没日没夜的赶,总算完成。由头罩、上身、袖子、手套、裤筒和鞋六部分组成,覆盖了身上每一寸肌肤。
数以千计的小玉片都需要经过磨光和钻孔,又用十二根细如头发丝的金丝拧成的金缕编缀,周边用红色织物锁边,裤筒处裹以铁条锁边。
真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在上官澹看来,唯独脸部是败笔——大将军脸盖上刻划眼、鼻、嘴形的玉片,露出了一个月牙般的笑,显得有些滑稽。
也让人更加认识到,那个不苟言笑一怒而天子惧的大将军,永远地走了。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上官澹想起了这句话,她恨霍光族了自己全家,但又对他怀有感激,一是让自己继续为后,如今成了太皇太后,此生安乐无忧。
二是大将军不知出于什么目的,说“太后省政,宜知经术”,居然让韦贤做了长信少府,教自己春秋。而上官澹闲暇在宫室,无所事事,读的还不止诗书,也会从石渠阁要来近*流行于长安的太史公书翻一翻,所以记得这个故事。
霍家的靠山已经倒了,而霍氏众人的富贵权势却仍在,自昭帝后,霍禹及霍云皆中郎将,霍山奉车都尉侍中,并领胡越兵,与霍光的姊子任宣一起,掌握北军兵权。
而如今,天子更在大将军死前提拔了霍禹,拜他为“左将军”,进入中朝,地位只在赵充国之下,尚在任弘等人之上,如今霍禹继承了博陆侯之爵。霍山、霍云也过继给了冠军侯,皆封列侯,各领数千户食邑不等。
一门三侯,加上霍光两女婿范明友、邓广汉为东西宫卫尉,任胜掌握羽林卫,金赏为光禄勋宿卫未央,昆弟、诸婿、外孙皆奉朝请,为诸曹大夫,骑都尉、给事中,诸将九卿里也多是霍氏党羽,可谓根据于朝廷。
看似显赫无比,但上官澹却十分忧虑,以上诸人,皆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天子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凭什么?
“就凭大将军的遗泽,就凭我与成君为两宫之主么?”
她是小兔子,是菟丝子,不是一棵参天大树,自己都不确保大风刮来时是否会倒,岂能反过来让霍家人倚靠?
至于霍成君......
她恐怕至今不自知,她是一个鸠占鹊巢之人。
上官澹瞥过去,虽然眼下皇帝还对霍成君极其疼爱,扶着她的肩膀宽慰伤心的皇后,听说皇后还有孕了,可就像她那狠心的父亲上官安所说一样。
“依靠皇后得到尊位的家族,一旦天子意有所移,那即便想做**亦不可能,此百世不变之事也!”
今日大将军葬礼,这些让霍夫人显骄傲无比的恩典,究竟是福,还是祸?
在结束问丧,乘小马车离开霍府时,*纪虽然不大,却已经经历过三次宫廷剧变的太皇太后暗暗叹息道:
“狡兔三窟啊,外祖母与霍禹等人都靠不住,我是时候找新的倚靠了。”
......
与太皇太后细腻的心思不同,霍家其他人,除了霍禹等亲儿子亲女儿沉浸在大将军薨逝的悲伤中外,其余党羽,已经指点着天子所赐的恩赏自得了。
冠阳侯霍云便是其中之一。
霍云站在家庙外,对周围的人夸夸其谈,霍云是有资格自傲的,毕竟他不仅是大将军霍光的侄孙,还是骠骑将军冠军侯霍去病的继孙啊!
天上掉下来的**祖辈和侯位,这真是妙事,霍云丝毫没感觉自己不配,傲然道:“东园秘器,珠襦玉柙,豫以赐之,无不备具,还有天子所赐黄肠刚柏题凑为棺椁。”
除此之外,皇帝还下诏褒奖大将军,要在出殡之日,用天子死后载柩的专用车”辒辌车“来载大将军,前往茂陵。加以黄屋在纛的仪仗,并发材官轻车北军五校士军陈至茂陵,以送其葬。
这是当*霍光兄长冠军侯得到过的待遇,孝武帝对霍去病的死非常悲伤,破例调遣河西五郡的铁甲军,列成阵,沿长安一直排到茂陵东的霍去病墓。
这是卫青都没享受到的待遇啊。
“与骠骑将军等同,这应该就是大将军想要的死后殊荣,真是自有大汉以来,人臣极盛之遇啊!“霍云如此感慨,但旁边却有人并不如此认为。
“不然,满则损啊。“说话的是霍云的舅舅,魏郡富豪李竟,此人乃是魏郡首富,不缺钱帛,所差就只剩下权了。
他将霍云拉到一旁,低声道:“竟虽然懂的不多,却听友人名为张赦者说过不少古事,自古人臣之家,极势者无有善终者,诸如吕氏,尽管封为诸王,但高后崩后,便立刻为人所灭。”
霍云吓了一大跳:“胡说!当今天子可是霍氏之婿!”
“孝文皇帝和朱虚侯刘章,难道就不是吕氏的女婿么?”
李竟继续撺掇道:“就算天子无想法,就怕其他人生出念头来,依我看,县官身边的人,或许便想做今日之周勃、陈平!”
霍云迟疑:“你指的是......”
李竟道:“正是颇受天子信任,又与霍氏有过节的西安侯任弘!”
霍云与霍禹、霍山三人,对任弘确实心存忌惮,一来是陈*旧事的拒婚之辱,二来是大将军临终前,竟冷落了他们三人,反而将任弘唤赖府上,说了好久的话,大有将其当成继承人的意思。
但那任弘颇为无礼,来府上哭了一通后,竟不跪在院子里为大将军守灵,就匆匆忙忙走了。
听说他被天子任命为“右扶风”,被指派去了茂陵,要调三河卒修治大将军墓与祠堂。
让霍云等人不忿的是,大将军的冢祠,什么时候轮到任弘来监造?
而在大将军打压多*后,到头来,还是让此子成了中二千石!长此以往,以天子和任弘的关系,肯定会分走霍氏的权势。
霍云看向李竟:“依你之见,当如何治治此子?”
李竟胆子比霍云想象中更大,竟提议道:“任弘治冢,便有了三河卒三千兵,不可不防,倒不如君侯先下手。待到大将军出殡之日,中二千石治于冢上,大汉天子与文武之臣云集。不如乘着送葬的北军五校士还听命于乐平侯(霍山)等人,在当日乘机以虎符发难,击杀了任弘等辈,挟持天子以令群臣!”
“如此,君家三霍方可操控朝堂,权势一如大将军之时。”
......
而此时此刻,新鲜出炉的“右扶风”西安侯任弘,已骑着他心爱的萝卜,驰骋在前往茂陵的路上。
汉时葬地赏赐也是一种殊荣,对象多为公卿大臣,一般赐赠于郡县之地,极为尊宠者则陪葬于帝陵附近。
如萧何、曹参、周勃等开国元勋,死后得以葬于汉高祖长陵附近,继续闻老刘臭脚。
卫青、霍去病、金日磾等**孝武时重臣,死后也得以葬于茂陵之畔。
外形仿若金字塔的帝陵譬如北辰,居其中而众星拱卫之,仿佛每一位皇帝,都带领着属于他那时代的英杰,守在长安以北的大塬上,永不休憩。
按理说,大将军是独享一个时代的,但谁让他到死都仍自认孝武臣子呢?或许也是想和哥哥霍去病挨着,所以其坟冢**选在孝昭的平陵,而是起冢茂陵旁,只余门阙罘罳还没修筑完毕。
这便是任弘奉命来此的原因,之一。
虽然刘病已许诺他”卫将军“这一职务,但不可能在这节骨眼上任命。且不说早已跟此职脱节的北军,就算是已经衰败已久的南军,刘询也不好迫不急待染指,以免引发霍家惊觉。
若是霍家人狗急跳墙,发动未央郎卫与北军诸校作乱,那乐子可就大了,到时候远水不解近渴,总不能让已经解散多*的西凉军入京勤王讨奸吧?
于是,被点名来负责霍光之冢收尾工程的三河卒——来自河东、河南、河内的三千戍卒,就成了刘询和任弘在京师附近,可能拿到手中,又不引起霍氏警觉的第一支武装。
“长安附近戍卒颇多,然为何不用本地三辅卒而用三河卒来修冢呢?”
这是刘询点给任弘的修冢副手,天子儿时的好友,张家第三子张彭祖的疑问。
任弘露出了笑,指着前方正在高大的茂陵附近,挥舞农具热火朝天干活的三河卒道:
“因为要论穿土修冢之事,三河卒才是专业的!”
......
PS:弄新卷大纲有点久,今天只有一章,明天三更。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