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870 第八百六十九章 亮剑屠尽万万千
- 871 第八百七十章 天机难测已注定
- 872 第八百七十一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
- 873 第八百七十二章 杀伐果断笑谈中
- 874 第八百七十三章 烈焰腾空焚甲兵
- 875 第八百七十四章 斩草除根不留情
- 876 第八百七十五章 酒泉归路马不行
- 877 第八百七十六章 洗剑屠龙最英雄
- 878 第八百七十七章 为国何须功与名
- 879 第八百七十八章 天地豪情在我胸
- 880 第八百七十九章 间关百战从头越
- 881 第八百八十章 杀王祭旗春秋诀
- 882 第八百八十一章 功勋盖世当人杰
- 883 第八百八十二章 天命寻常难猜解
- 884 第八百八十三章 千秋大业弹指间
- 885 第八百八十四章 沧海横流若等闲
- 886 第八百八十五章 铁骑飞渡珞珈山
- 887 第八百八十六章 王城之外逆水寒
- 888 第八百八十七章 狂风骤雨浪滔天
- 889 第八百八十八章 王权寂灭转眼间
- 890 第八百八十九章 名将得来非虚名
- 891 第八百九十章 千生百劫此身轻
- 892 第八百九十一章 世间有路通幽冥
- 893 第八百九十二章 绝境开启死与生
- 894 第八百九十三章 大难来时以身当
- 895 第八百九十四章 黑暗侵袭人欲狂
- 896 第八百九十五章 孤城将闭明月光
- 897 第八百九十六章 万里百劫又千伤
- 898 第八百九十七章 长剑为令字铿锵
- 899 第八百九十八章 肝胆相照人无双
- 900 第八百九十九章 从来绝境心彷徨
- 901 第九百章 汉血丹心照汗青
- 902 第九百零一章 横刀渡河悲歌行
- 903 第九百零二章 山河之战慷慨中
- 904 第九百零三章 铁马冰河难入梦
- 905 第九百零四章 金戈万里已随风
- 906 第九百零五章 单骑去长安
- 907 第九百零六章 四面杀声中
- 908 第九百零七章 断刀河水深
- 909 第九百零八章 铁血葬忠魂
- 910 第九百零九章 一刀敌万军
- 911 第九百一十章 魔神是凡人
- 912 第九百一十一章 万里起悲伤
- 913 第九百一十二章 生死若参商
- 914 第九百一十三章 枕上雪断殇
- 915 第九百一十四章 断舍离不忍
- 916 第九百一十五章 莫道不销魂
- 917 第九百一十六章 唯有将军令
- 918 第九百一十七章 铁血不留情
- 919 第九百一十八章 分道扬镳日
- 920 第九百一十九章 雪满长安时
- 921 第九百二十章 社稷江山重
- 922 第九百二十一章 若似云烟轻
- 923 第九百二十二章 万里银妆雪
- 924 第九百二十三章 红颜不负卿
- 925 第九百二十四章 白马踏霜行
- 926 第九百二十五章 谁知兴亡事
- 927 第九百二十六章 星火传说知
- 928 第九百二十七章 云涌风起时
- 929 第九百二十八章 兵戈若相向
- 930 第九百二十九章 千杀方称王
- 931 第九百三十章 一箭风云破
- 932 第九百三十二章 含元殿生波
- 933 第九百三十二章 谁家旧山河
- 934 第九百三十三章 帝心未可说
- 935 第九百三十四章 丹心昭日月
- 936 第九百三十五章 人间当无缺
- 937 第九百三十六章 浮云一别后
- 938 第九百三十七章 悲欢半壶收
- 939 第九百三十八章 英雄须烈酒
- 940 第九百三十九章 山河空念远
- 941 第九百四十章 千秋百代功
- 942 第九百四十一章 西洲红妆影
- 943 第九百四十二章 天涯明月心
- 944 第九百四十三章 君当担大任
- 945 第九百四十四章 远征人当归
- 946 第九百四十五章 名将已迟暮
- 947 第九百四十六章 雨打风吹去
- 948 第九百四十七章 英雄断肠处
- 949 第九百四十八章 风雨长安路
- 950 第九百四十九章 不共戴天仇
- 951 第九百五十章 大乱夤夜生
- 952 第九百五十一章 热血落冰河
- 953 第九百五十二章 生死别离多
- 954 第九百五十三章 人心难预测
- 955 第九百五十四章 风起将夜破
- 956 第九百五十五章 长安琉璃火
- 957 第九百五十六章 未央起干戈
- 958 第九百五十七章 铁血火光烙
- 959 第九百五十八章 陈兵朱雀门
- 960 第九百五十九章 一诺重千钧
- 961 第九百六十章 刀甲血痕深
- 962 第九百六十一章 生杀何须问
- 963 第九百六十二章 终南山中虎
- 964 第九百六十三章 神箭无敌处
- 965 第九百六十四章 一刀分赢输
- 966 第九百六十五章 生杀我做主
- 967 第九百六十六章 铁血刀不负
- 968 第九百六十七章 烈烈战未央
- 969 第九百六十八章 烽火岁月长
- 970 第九百六十九章 贼势何嚣张
- 971 第九百七十章 热血染秋霜
- 972 第九百七十一章 落叶更苍凉
- 973 第九百七十二章 宵小当尽诛
- 974 第九百七十三章 立马斜阳处
- 975 第九百七十四章 弹指一盘输
- 976 第九百七十五章 大道是沧桑
- 977 第九百七十六章 人间情意长
- 978 第九百七十七章 烈骨可流芳
- 979 第九百七十八章 糖蜜甜如霜
- 980 第九百七十九章 红颜英雄泪
- 981 第九百八十章 聊因美人归
- 982 第九百八十一章 滔滔东逝水
- 983 第九百八十二章 十年又轮回
- 984 第九百八十三章 王霸何为贵
- 985 第九百八十四章 风卷流云追
- 986 第九百八十五章 百代刻丰碑
- 987 第九百八十六章 沧海珠有泪
- 988 第九百八十七章 龙船渡弱水
- 989 第九百八十八章 皎皎明月心
- 990 第九百八十九章 秋水绕芳魂
- 991 第九百九十章 大汉雄风起
- 992 第九百九十一章 铁骨柔情兮
- 993 第九百九十二章 天下何为贵
- 994 第九百九十三章 星火传日月
- 995 第九百九十四章 少年多热血
- 996 第九百九十五章 华夏传承者
- 997 第九百九十六章 拔剑为正义
- 998 第九百九十七章 长安英雄志
- 999 第九百九十八章 东海有归期
- 1000 第九百九十九章 当年烟波里
- 1001 第一千章 自是有情痴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八百七十九章 间关百战从头越
第八百七十九章 间关百战从头越
汉军对波斯大军作战全面胜利的消息,终于震动整个天下。大汉疆域之内,一片欢腾。从天子到平民,不管是任何身份的人,在振奋之余,一种骄傲与自豪感油然而生,不可抑制。
当初,西征大军出长安之后不久,朝廷便颁布诏令,对所有臣民详细阐述了西征遥远大陆的意义和巨大作用。而在这份由东方朔亲自起草的重要文件中,深深领会元召意思的这位政治盟友,更是在随后的附件里着重描画了西方大陆辽阔土地上各种丰富资源,以及所蕴藏的巨量财富。
无论是出于怎样的情怀,利益的附加总是最重要的。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绝不是一句空洞的话。
大汉王朝发展到今天,所积累起来的财富是不可估量的。在元召的扶持和鼓励下,资本的萌芽已经渐渐出现。当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摆在面前的时候,许许多多具有深远眼光的人,在第一时间的反应,就是要牢牢的抓住它。
就算是本来还有些犹豫不决的人,当大汉军队以雷霆风暴之势席卷而过,把波斯大军全部消灭的消息传开之后,他们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追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好男儿志在四方”、“世界无极,当以此生渡”、“生命不止,追逐不休”……当不知道出于何人手中的这些蛊惑人心口号遍布在天下郡县的大街小巷,口口相传在每个人嘴里的时候,帝国的四面八方,便开始沸腾起来。
于是,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之内,阳关至玉门关一线,就变成了汹涌而至的人潮海洋。学者,游侠,商贾,地方官吏,以及各种身份特殊的应召来者……他们在出关之前,被登记造册,根据个人意愿分别管理。等到一切有序之后,开始在朝廷派来的有司官员带领下,浩浩荡荡去往酒泉。
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以玉门关为起点,行经西域整个地区,然后再穿越高原和荒漠一直往西,直到西方大陆为终点,这将近万里的行程,就成为了一条最重要的沟通东西方世界大道。它在历史上被称为“黄金之路”。这个名称延续了很久很久……直到它被另一个更加光辉灿烂的名字所取代。
酒泉汉军大本营,这段日子已经做好了全部的准备。战事结束之后的将士们,满怀着巨大的激情,在那条河边整理出了一片宽阔的广场,足以容纳数万人还绰绰有余。
这片曾经流淌鲜血的地方,已经看不到一点儿战争的痕迹。负责这件事的博望侯张骞,亲自领着几万将士把沙丘搬走,把坑洼填埋,又从远处运来干净的黄土,一点儿一点儿的把广场夯实平整。所有人在做这件事的时候,都非常的认真,在烈日之下流着汗水,却没有一个人喊累。
因为他们每个人都知道,这里就是不久之后全部西征大军开始出发的地方。不管是留下的还是要去远征的,此地一别,不知道要几年之后才能见面。同袍情谊,岂不珍惜!
更何况,他们将在这里见证一次激动人心的时刻。据说在西方世界被称为“万王之王”的那个阶下囚,将会在这里被押上断头台,公开处决。这样的场面,无疑是非常罕见的。
“李将军,如果你和死去的将士们英魂未去,泉下有知,希望到时候能够亲自看到一个王者之头被砍落的时刻……。”
带人把整个广场连同那座高台全部完成的西域都护府司马,自己没有喝那一杯庆功酒,而是慢慢的倒在地上,渗进黄土。远山近水,在暮色之中,平添无限哀思。昔日并肩作战的许许多多将士都长眠在了西域的土地上,当这条黄金之路在岁月中灼灼生辉的时候,希望他们能够安然。
而在离这广场不远一侧,那座树立起来的纪念碑,则是元召亲自下令修建的。汉白玉石座,精雕细琢,上面是西域当地的能工巧匠所雕刻出来的大汉骑兵威武形象。那些挥刀昂扬的骑兵,线条粗犷,代表着无畏无惧不屈不挠精神。
十余丈高的巨大碑身采自祁连山。正面碑文是从长安而来的大汉皇帝手书“英魂不朽”四个大字。而背面,就是密密麻麻的牺牲将士名字。自西域都护府将军李敢以下,共计三万六千九百一十八人。他们都是在这次历时将近一年的西域战争中所牺牲的。刻碑立传,当为不朽。
“战争终究是免不了死人的。但我希望,为了国家和民族而牺牲的每一个人,在将来不管过去多久,都会有人记得,有人怀念……他们的英烈事迹,不应该沾染一丝利益尘埃,更不能受到一丁点儿的污蔑……英雄精神的传承,我想,太史令大人应该要负起这个责任。”
这是元召那天亲自看过这座纪念碑之后,郑重其事对司马迁所说的话。大汉太史令只是点了点头,并没有多说其余。身为独立的著史者,不应该受到任何外部意见的干扰。但元召的这个意思,他无法拒绝。也正是因为如此,大汉帝国的史书传承,从始至终都充满了英雄的气息。不管是任何人,只要打开卷册阅读,都能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蓬勃豪迈之气。
时间过得飞快,元召还是估计得太乐观了。他本来以为半个月的时间就足够,然而,等到方方面面都基本准备完毕的时候,不知不觉一个月都过去了。虽然准备工作还有些不够完善的地方,不过,他已经不能再等了。因为最新的战报传来,西方大陆的形势变得有些复杂起来。
“先期登陆的飞蛟军竟然遇到这么大的困境?这样看起来,西方大陆上波斯人的残余势力还是不容忽视啊!”
中军大营之中召开的军事会议上,卫青看完元召递过来的紧急情报,不禁微微皱了皱眉头。他虽然不是很了解飞蛟军的具体实力,但既然这支海上军队是元召亲手建立起来的,想必一定非同小可。而现在手中这张军情上,竟然说波斯帝国的残余贵族们纠集起那片大陆上的许多力量,死灰复燃,随时随地不分日夜的对登陆汉军展开袭击活动,给汉军造成了巨大困扰。为了防备更大伤亡的发生,他们不得已,已经暂时退出大陆,从南支半岛重新登上战船,以防不测。
“呵呵!波斯人是这个世界上最顽强的民族之一。想要让他们彻底屈服,是很难办到的事。他们从小所遵循的信仰,不允许投降,更不允许屈从于别的民族之下。全民皆兵这个词,在那个地方体现的淋漓尽致。当外敌入侵的时候,就算是妇孺儿童,他们也有可能拿起刀枪,在背后发起突然攻击。所以对待他们的方法,我一向就主张不必留情,如果有可能,应当以坚决手段,彻底屠灭这个毒瘤。”
纪念碑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本来就让元召的心情有些沉重。元横波将军亲手写就的战报里虽然没有明确的说明军士的伤亡情况,但既然已经到了被迫退到海面上的地步,损失肯定很严重。所以,他话中所带的厉色,谁都听得出来。
“大军早已准备完毕,将士们整装待发。都在等待着元侯发出的命令已经多时了!”
披甲横剑的公孙戎奴站起身来,厉声表态。其他将军也攘臂大呼,纷纷请战出征。大汉帝国的荣誉都肩负在他们身上,没有人会在这样的时候选择退缩。
元召满意的点了点头。战争的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将士用命。只要大汉的军队能够长久的保持这种开拓锐气,便无往不胜。
“既然如此,你们就回去待命吧!明日吉时,广场誓师,大军正式出征。”
诸将允命,各自拜别回去,传达最高命令,整个军中立刻振奋起来。尤其是已经确定参加西征的将士,更是摩拳擦掌,恨不得马上就出发。
“张司马,所有事宜,可都准备完毕?”
听到元召的询问,总负责这件事的博望侯张骞连忙回答道:“酒泉河边一切就绪,所有从玉门关内而来的人员,包括朝廷使臣,文士学者,豪门商贾以及其他身份者……还有西域诸国的王族贵人们,都在等待着元侯的召唤。”
“好!明日誓师大会,当晓谕天下,让所有人都明白这次大汉帝国出兵征伐的意义。当然,在此之前,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要办……。”
元召回头看了一眼家国的方向,那里有他的血脉相依,有他为之奋斗的所有一切。而今他即将踏上万里征程,间关百战,骇浪惊涛,在以后的许多日子里,他的牵挂,就只能在梦里相依。
等待已久的日子终于到来。万里无云,阳光普照。酒泉河边树立起的纪念碑反射着肃穆的光辉。宽阔的广场上,西方大陆的王者被押上那座高台,他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了即将西行的征服者。
当初,西征大军出长安之后不久,朝廷便颁布诏令,对所有臣民详细阐述了西征遥远大陆的意义和巨大作用。而在这份由东方朔亲自起草的重要文件中,深深领会元召意思的这位政治盟友,更是在随后的附件里着重描画了西方大陆辽阔土地上各种丰富资源,以及所蕴藏的巨量财富。
无论是出于怎样的情怀,利益的附加总是最重要的。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绝不是一句空洞的话。
大汉王朝发展到今天,所积累起来的财富是不可估量的。在元召的扶持和鼓励下,资本的萌芽已经渐渐出现。当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摆在面前的时候,许许多多具有深远眼光的人,在第一时间的反应,就是要牢牢的抓住它。
就算是本来还有些犹豫不决的人,当大汉军队以雷霆风暴之势席卷而过,把波斯大军全部消灭的消息传开之后,他们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追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好男儿志在四方”、“世界无极,当以此生渡”、“生命不止,追逐不休”……当不知道出于何人手中的这些蛊惑人心口号遍布在天下郡县的大街小巷,口口相传在每个人嘴里的时候,帝国的四面八方,便开始沸腾起来。
于是,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之内,阳关至玉门关一线,就变成了汹涌而至的人潮海洋。学者,游侠,商贾,地方官吏,以及各种身份特殊的应召来者……他们在出关之前,被登记造册,根据个人意愿分别管理。等到一切有序之后,开始在朝廷派来的有司官员带领下,浩浩荡荡去往酒泉。
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以玉门关为起点,行经西域整个地区,然后再穿越高原和荒漠一直往西,直到西方大陆为终点,这将近万里的行程,就成为了一条最重要的沟通东西方世界大道。它在历史上被称为“黄金之路”。这个名称延续了很久很久……直到它被另一个更加光辉灿烂的名字所取代。
酒泉汉军大本营,这段日子已经做好了全部的准备。战事结束之后的将士们,满怀着巨大的激情,在那条河边整理出了一片宽阔的广场,足以容纳数万人还绰绰有余。
这片曾经流淌鲜血的地方,已经看不到一点儿战争的痕迹。负责这件事的博望侯张骞,亲自领着几万将士把沙丘搬走,把坑洼填埋,又从远处运来干净的黄土,一点儿一点儿的把广场夯实平整。所有人在做这件事的时候,都非常的认真,在烈日之下流着汗水,却没有一个人喊累。
因为他们每个人都知道,这里就是不久之后全部西征大军开始出发的地方。不管是留下的还是要去远征的,此地一别,不知道要几年之后才能见面。同袍情谊,岂不珍惜!
更何况,他们将在这里见证一次激动人心的时刻。据说在西方世界被称为“万王之王”的那个阶下囚,将会在这里被押上断头台,公开处决。这样的场面,无疑是非常罕见的。
“李将军,如果你和死去的将士们英魂未去,泉下有知,希望到时候能够亲自看到一个王者之头被砍落的时刻……。”
带人把整个广场连同那座高台全部完成的西域都护府司马,自己没有喝那一杯庆功酒,而是慢慢的倒在地上,渗进黄土。远山近水,在暮色之中,平添无限哀思。昔日并肩作战的许许多多将士都长眠在了西域的土地上,当这条黄金之路在岁月中灼灼生辉的时候,希望他们能够安然。
而在离这广场不远一侧,那座树立起来的纪念碑,则是元召亲自下令修建的。汉白玉石座,精雕细琢,上面是西域当地的能工巧匠所雕刻出来的大汉骑兵威武形象。那些挥刀昂扬的骑兵,线条粗犷,代表着无畏无惧不屈不挠精神。
十余丈高的巨大碑身采自祁连山。正面碑文是从长安而来的大汉皇帝手书“英魂不朽”四个大字。而背面,就是密密麻麻的牺牲将士名字。自西域都护府将军李敢以下,共计三万六千九百一十八人。他们都是在这次历时将近一年的西域战争中所牺牲的。刻碑立传,当为不朽。
“战争终究是免不了死人的。但我希望,为了国家和民族而牺牲的每一个人,在将来不管过去多久,都会有人记得,有人怀念……他们的英烈事迹,不应该沾染一丝利益尘埃,更不能受到一丁点儿的污蔑……英雄精神的传承,我想,太史令大人应该要负起这个责任。”
这是元召那天亲自看过这座纪念碑之后,郑重其事对司马迁所说的话。大汉太史令只是点了点头,并没有多说其余。身为独立的著史者,不应该受到任何外部意见的干扰。但元召的这个意思,他无法拒绝。也正是因为如此,大汉帝国的史书传承,从始至终都充满了英雄的气息。不管是任何人,只要打开卷册阅读,都能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蓬勃豪迈之气。
时间过得飞快,元召还是估计得太乐观了。他本来以为半个月的时间就足够,然而,等到方方面面都基本准备完毕的时候,不知不觉一个月都过去了。虽然准备工作还有些不够完善的地方,不过,他已经不能再等了。因为最新的战报传来,西方大陆的形势变得有些复杂起来。
“先期登陆的飞蛟军竟然遇到这么大的困境?这样看起来,西方大陆上波斯人的残余势力还是不容忽视啊!”
中军大营之中召开的军事会议上,卫青看完元召递过来的紧急情报,不禁微微皱了皱眉头。他虽然不是很了解飞蛟军的具体实力,但既然这支海上军队是元召亲手建立起来的,想必一定非同小可。而现在手中这张军情上,竟然说波斯帝国的残余贵族们纠集起那片大陆上的许多力量,死灰复燃,随时随地不分日夜的对登陆汉军展开袭击活动,给汉军造成了巨大困扰。为了防备更大伤亡的发生,他们不得已,已经暂时退出大陆,从南支半岛重新登上战船,以防不测。
“呵呵!波斯人是这个世界上最顽强的民族之一。想要让他们彻底屈服,是很难办到的事。他们从小所遵循的信仰,不允许投降,更不允许屈从于别的民族之下。全民皆兵这个词,在那个地方体现的淋漓尽致。当外敌入侵的时候,就算是妇孺儿童,他们也有可能拿起刀枪,在背后发起突然攻击。所以对待他们的方法,我一向就主张不必留情,如果有可能,应当以坚决手段,彻底屠灭这个毒瘤。”
纪念碑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本来就让元召的心情有些沉重。元横波将军亲手写就的战报里虽然没有明确的说明军士的伤亡情况,但既然已经到了被迫退到海面上的地步,损失肯定很严重。所以,他话中所带的厉色,谁都听得出来。
“大军早已准备完毕,将士们整装待发。都在等待着元侯发出的命令已经多时了!”
披甲横剑的公孙戎奴站起身来,厉声表态。其他将军也攘臂大呼,纷纷请战出征。大汉帝国的荣誉都肩负在他们身上,没有人会在这样的时候选择退缩。
元召满意的点了点头。战争的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将士用命。只要大汉的军队能够长久的保持这种开拓锐气,便无往不胜。
“既然如此,你们就回去待命吧!明日吉时,广场誓师,大军正式出征。”
诸将允命,各自拜别回去,传达最高命令,整个军中立刻振奋起来。尤其是已经确定参加西征的将士,更是摩拳擦掌,恨不得马上就出发。
“张司马,所有事宜,可都准备完毕?”
听到元召的询问,总负责这件事的博望侯张骞连忙回答道:“酒泉河边一切就绪,所有从玉门关内而来的人员,包括朝廷使臣,文士学者,豪门商贾以及其他身份者……还有西域诸国的王族贵人们,都在等待着元侯的召唤。”
“好!明日誓师大会,当晓谕天下,让所有人都明白这次大汉帝国出兵征伐的意义。当然,在此之前,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要办……。”
元召回头看了一眼家国的方向,那里有他的血脉相依,有他为之奋斗的所有一切。而今他即将踏上万里征程,间关百战,骇浪惊涛,在以后的许多日子里,他的牵挂,就只能在梦里相依。
等待已久的日子终于到来。万里无云,阳光普照。酒泉河边树立起的纪念碑反射着肃穆的光辉。宽阔的广场上,西方大陆的王者被押上那座高台,他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了即将西行的征服者。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