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926 第九百二十五章 谁知兴亡事
- 927 第九百二十六章 星火传说知
- 928 第九百二十七章 云涌风起时
- 929 第九百二十八章 兵戈若相向
- 930 第九百二十九章 千杀方称王
- 931 第九百三十章 一箭风云破
- 932 第九百三十二章 含元殿生波
- 933 第九百三十二章 谁家旧山河
- 934 第九百三十三章 帝心未可说
- 935 第九百三十四章 丹心昭日月
- 936 第九百三十五章 人间当无缺
- 937 第九百三十六章 浮云一别后
- 938 第九百三十七章 悲欢半壶收
- 939 第九百三十八章 英雄须烈酒
- 940 第九百三十九章 山河空念远
- 941 第九百四十章 千秋百代功
- 942 第九百四十一章 西洲红妆影
- 943 第九百四十二章 天涯明月心
- 944 第九百四十三章 君当担大任
- 945 第九百四十四章 远征人当归
- 946 第九百四十五章 名将已迟暮
- 947 第九百四十六章 雨打风吹去
- 948 第九百四十七章 英雄断肠处
- 949 第九百四十八章 风雨长安路
- 950 第九百四十九章 不共戴天仇
- 951 第九百五十章 大乱夤夜生
- 952 第九百五十一章 热血落冰河
- 953 第九百五十二章 生死别离多
- 954 第九百五十三章 人心难预测
- 955 第九百五十四章 风起将夜破
- 956 第九百五十五章 长安琉璃火
- 957 第九百五十六章 未央起干戈
- 958 第九百五十七章 铁血火光烙
- 959 第九百五十八章 陈兵朱雀门
- 960 第九百五十九章 一诺重千钧
- 961 第九百六十章 刀甲血痕深
- 962 第九百六十一章 生杀何须问
- 963 第九百六十二章 终南山中虎
- 964 第九百六十三章 神箭无敌处
- 965 第九百六十四章 一刀分赢输
- 966 第九百六十五章 生杀我做主
- 967 第九百六十六章 铁血刀不负
- 968 第九百六十七章 烈烈战未央
- 969 第九百六十八章 烽火岁月长
- 970 第九百六十九章 贼势何嚣张
- 971 第九百七十章 热血染秋霜
- 972 第九百七十一章 落叶更苍凉
- 973 第九百七十二章 宵小当尽诛
- 974 第九百七十三章 立马斜阳处
- 975 第九百七十四章 弹指一盘输
- 976 第九百七十五章 大道是沧桑
- 977 第九百七十六章 人间情意长
- 978 第九百七十七章 烈骨可流芳
- 979 第九百七十八章 糖蜜甜如霜
- 980 第九百七十九章 红颜英雄泪
- 981 第九百八十章 聊因美人归
- 982 第九百八十一章 滔滔东逝水
- 983 第九百八十二章 十年又轮回
- 984 第九百八十三章 王霸何为贵
- 985 第九百八十四章 风卷流云追
- 986 第九百八十五章 百代刻丰碑
- 987 第九百八十六章 沧海珠有泪
- 988 第九百八十七章 龙船渡弱水
- 989 第九百八十八章 皎皎明月心
- 990 第九百八十九章 秋水绕芳魂
- 991 第九百九十章 大汉雄风起
- 992 第九百九十一章 铁骨柔情兮
- 993 第九百九十二章 天下何为贵
- 994 第九百九十三章 星火传日月
- 995 第九百九十四章 少年多热血
- 996 第九百九十五章 华夏传承者
- 997 第九百九十六章 拔剑为正义
- 998 第九百九十七章 长安英雄志
- 999 第九百九十八章 东海有归期
- 1000 第九百九十九章 当年烟波里
- 1001 第一千章 自是有情痴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九百三十五章 人间当无缺
第九百三十五章 人间当无缺
在许多皇室子弟宏大的梦想中,除了帝王之位外,掌握天下权柄,开创无上荣耀,无疑是最值得向往的事。
大汉王朝开国百余年来,这样的野心勃勃之辈,不可胜数。从汉朝初年跟随高祖皇帝征战天下的那一辈开始,阴谋与叛乱,伴随着这个王朝的发展,就从来没有断绝过。
其实,在天下许多有识之士的认知中,不管是对于高祖皇帝和高后那个时代的腥风血雨,还是后来的七国叛乱,诸侯征战。大部分人都从来没有认为这是皇帝的过错而引起的。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颗野望的种子。如果有合适的土壤,就会迅速的生根发芽,蓬勃成长,直至蟒蛇吞日,妄想无边……那些因此而陨灭的诸侯王权,其中并不缺乏惊才绝艳之辈,他们既然逃不开这生死循环的规律,时至今日,轮到燕王和广陵王,又怎么能够例外呢?
两万雄兵在手,盘踞王城掌握先机,放眼四顾,波斯人已经彻底灭亡的辽阔西方大陆上,谁还有能力能够抗拒他们的意志呢?
散布在各处的部族民众,在他们眼里,都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就不足为虑。燕王和广陵王没有时间更没有耐心去做那些长远的安抚,他们的长刀和铁蹄,将会让这些野蛮落后的民族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铁血和屈服。
而实际上,他们的先期战略非常有效。在这个世界上,弱者屈从于强者,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长刀所向,滚滚烟尘中,无数的部族民众不得不低下他们的头颅,重新回到他们命运轮回的轨道。
这本来是一个完美的计划。只要以武力把这些土著民族都驯服,让他们所有人都心甘情愿地尊奉王令。所谓“人心所向”,这就是最大的凭仗。那么就算是汉军大营中有人想要节外生枝的搞事情,在已经占据大义名份的前提下,燕王和广陵王都充满了信心。他们有把握以此而责之,相信大多数汉军将士都绝不敢轻举妄动,更不敢与他们刀兵相向。
这是他们占据王城之后打好的如意算盘。并且为此已经做好了下一步开展的计划。当然,在心腹幕僚们的提醒下,他们也做好了另外的准备。汉军大营中当然有桀骜不驯的家伙,比如,以李陵为首的那几个人。如果一旦他们纠集人马,来王城这边对抗的话,燕王和广陵王并不介意杀鸡儆猴,以铁血手段让他们知道厉害。
而事实证明,果然不出所料。汉军大营还是对王城的行动迅速做出了反应。数万大军兵临城下,以一种敌对的态度,对昔日共同并肩作战的同袍举起了刀和箭。
城头上的燕王和广陵王先惊后喜。因为他们很快就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只要把为首的李陵当场诛杀,必定可以震慑全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别看这数万大军在城下虎视眈眈,相信在看到李陵被以厉害手段绝杀之后,他们马上就会龟缩回汉军大营,在长安的消息没有到来之前,再也不敢轻易的出动。
自负勇力的广陵王,认
为在这么短的距离内以九臂连环弩突袭李陵,对方绝对没有生还的可能。所以,他才义无反顾地启动了这个大杀器,想要一劳永逸的解决掉麻烦。从而为下一步的大规模行动铺平道路。
只不过,人算不如天算。老天爷非常喜欢在人最狂妄的时候开个玩笑。他似乎从来就不愿意看到太顺利的成功。在这一点儿上,有时候倒是不分好人坏人,十分公平。
那一天,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在辽阔无垠的苍穹下,万军阵前肃穆无声。许多大汉男儿都在马背上热血沸腾。不知道是谁首先举起了长刀,忘乎所以地高喊了一声。
“元公……万胜!”
随后,万军呐喊,整齐划一。狂热的心情,随着目光的注视,不再顾忌什么,都在这一刻得到了完全的释放。
“元公万胜!万胜!万胜……!”
震天的喊声,惊落了珞珈山峰上的积雪,也激荡起断刀河水的波澜。只有在过去这些年里跟随着那个身影身经百战过的人,才能够真正理解这简单几个字中所饱含的巨大激情。
原来,不知不觉间,这个名满天下的传奇人物,在军中已经有了神一样的地位。他不用去发号施令,只要站在那里,目光所望,就是战斗的号角和冲锋的方向。
燕王和广陵王呆呆站在倒塌的箭楼烟尘中,他们非常希望看到的只是幻象。眼前的波斯王城城墙很高。不过,他们却恨不得再高上百丈、千丈……那样也许才会安全些吧!
只是很可惜,王城的城墙不会自己长高,他们看到的也并不是幻象。透过烟尘和距离的阻隔,他们和城头上的其他人一样,都清清楚楚的听到了风中传来的那句话。
“打开城门吧。”
城头落下简单五个字,听在两万多守城将士耳中,却如遭雷击。有人不觉扔掉了手中的刀,随后是一排一排的将士把刀锋朝内,插在了自己的脚下。
这样的情形看起来似乎有些荒谬,然而却是真实的发生了。战士手中的刀,本来是他们荣耀的象征。即便在战场上身负重伤血染征袍,也没有人会随便抛下。但此时此刻,他们却心甘情愿的为一个人收刀,并垂首为礼,即便将会接受惩罚,也没有人升起一丝的抗拒之心。
燕王和广陵王以及追随他们的心腹幕僚们,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幕,不禁脸色苍白,心若死灰。燕王目不转睛的看着城下立马的那个身影,他怀着一种说不出来的心情喃喃自语道。
“原来……他还活着!我等大错铸成,悔之不及……有元召在,一切休矣!”
而广陵王则脸色铁青,他目光中流露出决绝之意,望城下扫视一眼,咬牙切齿的说了一句。
“王兄,事到如今,莫若拼死一搏!也许还会有一线生机……。”
燕王却并没有再说话,他只是苦笑着用手指了指四周,示意广陵王自己好好看看。而在许多人看白痴一样的目光中,广陵王也终于发现了城头上的不同寻
常。
“你们……你们这些人要干什么?赶快拿起手中的刀,只要守住王城,就算真的是元召来了,他也不敢对我们怎么样!”
“殿下,我们还是投降吧。元公有令……将士们不得不从。”
有将军垂手作答,而其他大多数将士都默然无语,显然也是同样的态度。
“你们这些懦夫!王兄……我们已经走到这一步,他不会轻易饶恕我们的!元召的手段,想想他是怎么对待江都王、琅琊王他们那些人的吧!硬扛到底,也许还有活路。如果就此开城投降,恐怕凶多吉少,命不久矣!”
广陵王有些疯狂的大喊起来。然而,根本就没有人再听从他的指挥。在元召面前,不要说是这两万多守城将士,就是整个大汉军中,也没有人敢于公开抗命。
立马在斜阳下的元召,只不过等了几个呼吸之间的功夫,波斯王城厚重的城门就打开了。他就像走进自家的庭院一样,随意的抖了抖马的缰绳,直入王城而去。
身后数万大军阵前,担任斥候的江生深深吸了口气,极力的压抑下剧烈的心跳。是他在第一时间探知到二王的反叛行为,所以才不惜冒着风雪严寒去寻找元召的踪迹。因为他知道,整个西征军中,只有元召安然无恙,才能稳定大局,把任何的危险不测都消弭于无形。
而事实上果然如此。元召随口发出的指令,虽然风轻云淡,却是如山河之重。就连这座巍峨雄阔的王城,也经受不住它的重量,驯服的打开了城门。
“二王别来无恙?”
心中充满畏惧和恨意的这两位王爷,在自己曾经掌握的王城中,终于再次见到了大汉西征军统帅、汉国公元召。而对方与他们打招呼时,脸上的笑容,似乎并没有多少的改变。
“事到如今,却是不必再多说……要杀要剐,还不就取决于你一言而决!呵呵,我们倒想无恙,可是还能够无恙的起来吗?”
广陵王用怨毒的目光盯着元召,他始终是不甘心自己的失败。言辞之中似乎还抱着一丝侥幸。
“广陵王爷,你这样说其实并不准确。在这件事情上,不管你是大汉王朝的王爷,还是普通的军中将士,我都没有权力决定生死。你们所做的任何事,都将会以大汉律例为准绳,功与过,罪与罚,到时候自然会分得清清楚楚。”
“如此说起来,我和广陵王不会这么快就死喽?”
燕王的眉头动了动,他的心底深处升起一缕希望。却见元召点了点头,似乎并不以为然的说道。
“两位王爷的将来,不是谁可以随便决定的。如果我所料不错的话,相信不久之后,皇帝陛下派出的特使就将会到来了……到时候,一切听凭陛下裁决吧。”
做出明确回答的元召,不再理会他们。山河万里,千头万绪,还有许多更重要的事,在等待着他。
大汉王朝开国百余年来,这样的野心勃勃之辈,不可胜数。从汉朝初年跟随高祖皇帝征战天下的那一辈开始,阴谋与叛乱,伴随着这个王朝的发展,就从来没有断绝过。
其实,在天下许多有识之士的认知中,不管是对于高祖皇帝和高后那个时代的腥风血雨,还是后来的七国叛乱,诸侯征战。大部分人都从来没有认为这是皇帝的过错而引起的。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颗野望的种子。如果有合适的土壤,就会迅速的生根发芽,蓬勃成长,直至蟒蛇吞日,妄想无边……那些因此而陨灭的诸侯王权,其中并不缺乏惊才绝艳之辈,他们既然逃不开这生死循环的规律,时至今日,轮到燕王和广陵王,又怎么能够例外呢?
两万雄兵在手,盘踞王城掌握先机,放眼四顾,波斯人已经彻底灭亡的辽阔西方大陆上,谁还有能力能够抗拒他们的意志呢?
散布在各处的部族民众,在他们眼里,都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就不足为虑。燕王和广陵王没有时间更没有耐心去做那些长远的安抚,他们的长刀和铁蹄,将会让这些野蛮落后的民族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铁血和屈服。
而实际上,他们的先期战略非常有效。在这个世界上,弱者屈从于强者,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长刀所向,滚滚烟尘中,无数的部族民众不得不低下他们的头颅,重新回到他们命运轮回的轨道。
这本来是一个完美的计划。只要以武力把这些土著民族都驯服,让他们所有人都心甘情愿地尊奉王令。所谓“人心所向”,这就是最大的凭仗。那么就算是汉军大营中有人想要节外生枝的搞事情,在已经占据大义名份的前提下,燕王和广陵王都充满了信心。他们有把握以此而责之,相信大多数汉军将士都绝不敢轻举妄动,更不敢与他们刀兵相向。
这是他们占据王城之后打好的如意算盘。并且为此已经做好了下一步开展的计划。当然,在心腹幕僚们的提醒下,他们也做好了另外的准备。汉军大营中当然有桀骜不驯的家伙,比如,以李陵为首的那几个人。如果一旦他们纠集人马,来王城这边对抗的话,燕王和广陵王并不介意杀鸡儆猴,以铁血手段让他们知道厉害。
而事实证明,果然不出所料。汉军大营还是对王城的行动迅速做出了反应。数万大军兵临城下,以一种敌对的态度,对昔日共同并肩作战的同袍举起了刀和箭。
城头上的燕王和广陵王先惊后喜。因为他们很快就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只要把为首的李陵当场诛杀,必定可以震慑全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别看这数万大军在城下虎视眈眈,相信在看到李陵被以厉害手段绝杀之后,他们马上就会龟缩回汉军大营,在长安的消息没有到来之前,再也不敢轻易的出动。
自负勇力的广陵王,认
为在这么短的距离内以九臂连环弩突袭李陵,对方绝对没有生还的可能。所以,他才义无反顾地启动了这个大杀器,想要一劳永逸的解决掉麻烦。从而为下一步的大规模行动铺平道路。
只不过,人算不如天算。老天爷非常喜欢在人最狂妄的时候开个玩笑。他似乎从来就不愿意看到太顺利的成功。在这一点儿上,有时候倒是不分好人坏人,十分公平。
那一天,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在辽阔无垠的苍穹下,万军阵前肃穆无声。许多大汉男儿都在马背上热血沸腾。不知道是谁首先举起了长刀,忘乎所以地高喊了一声。
“元公……万胜!”
随后,万军呐喊,整齐划一。狂热的心情,随着目光的注视,不再顾忌什么,都在这一刻得到了完全的释放。
“元公万胜!万胜!万胜……!”
震天的喊声,惊落了珞珈山峰上的积雪,也激荡起断刀河水的波澜。只有在过去这些年里跟随着那个身影身经百战过的人,才能够真正理解这简单几个字中所饱含的巨大激情。
原来,不知不觉间,这个名满天下的传奇人物,在军中已经有了神一样的地位。他不用去发号施令,只要站在那里,目光所望,就是战斗的号角和冲锋的方向。
燕王和广陵王呆呆站在倒塌的箭楼烟尘中,他们非常希望看到的只是幻象。眼前的波斯王城城墙很高。不过,他们却恨不得再高上百丈、千丈……那样也许才会安全些吧!
只是很可惜,王城的城墙不会自己长高,他们看到的也并不是幻象。透过烟尘和距离的阻隔,他们和城头上的其他人一样,都清清楚楚的听到了风中传来的那句话。
“打开城门吧。”
城头落下简单五个字,听在两万多守城将士耳中,却如遭雷击。有人不觉扔掉了手中的刀,随后是一排一排的将士把刀锋朝内,插在了自己的脚下。
这样的情形看起来似乎有些荒谬,然而却是真实的发生了。战士手中的刀,本来是他们荣耀的象征。即便在战场上身负重伤血染征袍,也没有人会随便抛下。但此时此刻,他们却心甘情愿的为一个人收刀,并垂首为礼,即便将会接受惩罚,也没有人升起一丝的抗拒之心。
燕王和广陵王以及追随他们的心腹幕僚们,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幕,不禁脸色苍白,心若死灰。燕王目不转睛的看着城下立马的那个身影,他怀着一种说不出来的心情喃喃自语道。
“原来……他还活着!我等大错铸成,悔之不及……有元召在,一切休矣!”
而广陵王则脸色铁青,他目光中流露出决绝之意,望城下扫视一眼,咬牙切齿的说了一句。
“王兄,事到如今,莫若拼死一搏!也许还会有一线生机……。”
燕王却并没有再说话,他只是苦笑着用手指了指四周,示意广陵王自己好好看看。而在许多人看白痴一样的目光中,广陵王也终于发现了城头上的不同寻
常。
“你们……你们这些人要干什么?赶快拿起手中的刀,只要守住王城,就算真的是元召来了,他也不敢对我们怎么样!”
“殿下,我们还是投降吧。元公有令……将士们不得不从。”
有将军垂手作答,而其他大多数将士都默然无语,显然也是同样的态度。
“你们这些懦夫!王兄……我们已经走到这一步,他不会轻易饶恕我们的!元召的手段,想想他是怎么对待江都王、琅琊王他们那些人的吧!硬扛到底,也许还有活路。如果就此开城投降,恐怕凶多吉少,命不久矣!”
广陵王有些疯狂的大喊起来。然而,根本就没有人再听从他的指挥。在元召面前,不要说是这两万多守城将士,就是整个大汉军中,也没有人敢于公开抗命。
立马在斜阳下的元召,只不过等了几个呼吸之间的功夫,波斯王城厚重的城门就打开了。他就像走进自家的庭院一样,随意的抖了抖马的缰绳,直入王城而去。
身后数万大军阵前,担任斥候的江生深深吸了口气,极力的压抑下剧烈的心跳。是他在第一时间探知到二王的反叛行为,所以才不惜冒着风雪严寒去寻找元召的踪迹。因为他知道,整个西征军中,只有元召安然无恙,才能稳定大局,把任何的危险不测都消弭于无形。
而事实上果然如此。元召随口发出的指令,虽然风轻云淡,却是如山河之重。就连这座巍峨雄阔的王城,也经受不住它的重量,驯服的打开了城门。
“二王别来无恙?”
心中充满畏惧和恨意的这两位王爷,在自己曾经掌握的王城中,终于再次见到了大汉西征军统帅、汉国公元召。而对方与他们打招呼时,脸上的笑容,似乎并没有多少的改变。
“事到如今,却是不必再多说……要杀要剐,还不就取决于你一言而决!呵呵,我们倒想无恙,可是还能够无恙的起来吗?”
广陵王用怨毒的目光盯着元召,他始终是不甘心自己的失败。言辞之中似乎还抱着一丝侥幸。
“广陵王爷,你这样说其实并不准确。在这件事情上,不管你是大汉王朝的王爷,还是普通的军中将士,我都没有权力决定生死。你们所做的任何事,都将会以大汉律例为准绳,功与过,罪与罚,到时候自然会分得清清楚楚。”
“如此说起来,我和广陵王不会这么快就死喽?”
燕王的眉头动了动,他的心底深处升起一缕希望。却见元召点了点头,似乎并不以为然的说道。
“两位王爷的将来,不是谁可以随便决定的。如果我所料不错的话,相信不久之后,皇帝陛下派出的特使就将会到来了……到时候,一切听凭陛下裁决吧。”
做出明确回答的元召,不再理会他们。山河万里,千头万绪,还有许多更重要的事,在等待着他。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