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923 第九百二十二章 万里银妆雪
- 924 第九百二十三章 红颜不负卿
- 925 第九百二十四章 白马踏霜行
- 926 第九百二十五章 谁知兴亡事
- 927 第九百二十六章 星火传说知
- 928 第九百二十七章 云涌风起时
- 929 第九百二十八章 兵戈若相向
- 930 第九百二十九章 千杀方称王
- 931 第九百三十章 一箭风云破
- 932 第九百三十二章 含元殿生波
- 933 第九百三十二章 谁家旧山河
- 934 第九百三十三章 帝心未可说
- 935 第九百三十四章 丹心昭日月
- 936 第九百三十五章 人间当无缺
- 937 第九百三十六章 浮云一别后
- 938 第九百三十七章 悲欢半壶收
- 939 第九百三十八章 英雄须烈酒
- 940 第九百三十九章 山河空念远
- 941 第九百四十章 千秋百代功
- 942 第九百四十一章 西洲红妆影
- 943 第九百四十二章 天涯明月心
- 944 第九百四十三章 君当担大任
- 945 第九百四十四章 远征人当归
- 946 第九百四十五章 名将已迟暮
- 947 第九百四十六章 雨打风吹去
- 948 第九百四十七章 英雄断肠处
- 949 第九百四十八章 风雨长安路
- 950 第九百四十九章 不共戴天仇
- 951 第九百五十章 大乱夤夜生
- 952 第九百五十一章 热血落冰河
- 953 第九百五十二章 生死别离多
- 954 第九百五十三章 人心难预测
- 955 第九百五十四章 风起将夜破
- 956 第九百五十五章 长安琉璃火
- 957 第九百五十六章 未央起干戈
- 958 第九百五十七章 铁血火光烙
- 959 第九百五十八章 陈兵朱雀门
- 960 第九百五十九章 一诺重千钧
- 961 第九百六十章 刀甲血痕深
- 962 第九百六十一章 生杀何须问
- 963 第九百六十二章 终南山中虎
- 964 第九百六十三章 神箭无敌处
- 965 第九百六十四章 一刀分赢输
- 966 第九百六十五章 生杀我做主
- 967 第九百六十六章 铁血刀不负
- 968 第九百六十七章 烈烈战未央
- 969 第九百六十八章 烽火岁月长
- 970 第九百六十九章 贼势何嚣张
- 971 第九百七十章 热血染秋霜
- 972 第九百七十一章 落叶更苍凉
- 973 第九百七十二章 宵小当尽诛
- 974 第九百七十三章 立马斜阳处
- 975 第九百七十四章 弹指一盘输
- 976 第九百七十五章 大道是沧桑
- 977 第九百七十六章 人间情意长
- 978 第九百七十七章 烈骨可流芳
- 979 第九百七十八章 糖蜜甜如霜
- 980 第九百七十九章 红颜英雄泪
- 981 第九百八十章 聊因美人归
- 982 第九百八十一章 滔滔东逝水
- 983 第九百八十二章 十年又轮回
- 984 第九百八十三章 王霸何为贵
- 985 第九百八十四章 风卷流云追
- 986 第九百八十五章 百代刻丰碑
- 987 第九百八十六章 沧海珠有泪
- 988 第九百八十七章 龙船渡弱水
- 989 第九百八十八章 皎皎明月心
- 990 第九百八十九章 秋水绕芳魂
- 991 第九百九十章 大汉雄风起
- 992 第九百九十一章 铁骨柔情兮
- 993 第九百九十二章 天下何为贵
- 994 第九百九十三章 星火传日月
- 995 第九百九十四章 少年多热血
- 996 第九百九十五章 华夏传承者
- 997 第九百九十六章 拔剑为正义
- 998 第九百九十七章 长安英雄志
- 999 第九百九十八章 东海有归期
- 1000 第九百九十九章 当年烟波里
- 1001 第一千章 自是有情痴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九百三十二章 谁家旧山河
第九百三十二章 谁家旧山河
谁也没有想到,含元殿上的朝会开始不久,气氛就变得有些紧张起来。
一直以来君臣之间的和谐关系,几乎已经很久没有在朝堂上发生什么变故了。然而今天,当牵涉到皇室内部的利益时,有些掩藏的矛盾,终于会不可避免的爆发。
其实,认真说起来,也怨不得这些宗室老臣们会集体站出来说话。因为他们忽然感觉到了一种沉重的危机感。
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自从高祖皇帝之后,皇族后裔的繁衍并不旺盛。尤其再加上诸侯王叛乱所导致的诛杀灭族,逐渐除国。以及后来因为各种不同原因而造成了许多宗室王族的凋零和覆灭。时至今日,曾经庞大无比的刘皇汉室,竟然在继承方面有出现危机的迹象。
文、景两位皇帝的后裔就不必说了,所剩寥寥无几。而且因为推恩令的实行,没有任何一位王族再拥有强大的势力。在宗室老臣们看来,这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也有弊。皇族子弟和诸侯们虽然已经形不成对未央宫的威胁,但是天下一旦有事,未央宫中的皇帝陛下也就缺少了真正有力地支持。
而这一点,正是宗室老臣们所一直以来担忧的地方。只是他们为了维护皇帝权威,并没有就这个问题公开说过什么。
但是今天,他们却不得不站了出来,为燕王和广陵王脱罪辩护。先皇武帝所留下的血脉,也就是他的五个儿子,除了当今天子之外,那两个早早夭亡,死在权力绞杀的路上。如果燕王和广陵王再因此而死,那么就算是皇帝刘琚再有宽厚仁德之心,也必定会落下一个残暴的名声。毕竟,无论怎么说,四个兄弟都间接或者直接因他而死,史书记载,后人评说,将会对他们这一代君臣在处理这件事上的态度,善恶难定。
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在这些宗室老臣们的内心深处,他们还有其他的忧虑。当今天子至今没有子嗣,根据宫中流传出来的消息,很可能是皇帝本人身体的原因。这将对大汉王朝的皇位继承造成巨大的隐患和不确定性。
谁也不愿意看到繁荣文明的大汉王朝,在将来会因为皇位继承问题,而出现动乱,甚至是烽烟四起,干戈寥落,把大好的局面毁于一旦。
而燕王和广陵王作为先皇武帝留下的血脉,完全可以当做最后的依靠。如果万一事不可为,在将来真得会出现他们所担心的那种局面,那么至少还有这两位血脉纯正的皇族可以选择,来继承延续大汉王朝的江山社稷。
当然,这样的心思,大家可以心照不宣,但没有人会提前说出来。
十几位宗室老臣,以现任管理王族事务的大宗正为首,也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他们的坚决态度,令含元殿上的气氛更加凝重。
皇帝刘琚默不作声,看着他们的言辞逐渐激烈,他暗自叹了口气。这些人内中的心思,他都知道得一清二楚。而且他相信,朝堂上的这些大臣们,也都心知肚明。用无
声的眼神扫过四周时,却令他有些失望。因为大多数人都低垂着头,没有想要出来帮皇帝说话的意思。
察觉到皇帝脸上的失望,司马相如与东方朔交换了一个眼神。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朝廷大臣选择明哲保身的谨慎态度,却是情有可原。因为像这种牵涉到皇族内部根本的事宜,方方面面关系复杂,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解决的。如果没有那种能力帮忙,还不如缄口不言,免得惹祸上身。
别人可以不说话,而他们两个人,作为最重要的辅政大臣,却是义不容辞,必须要表明自己意见的。
“西方大陆与长安相隔万里,情况瞬息万变。出征的将士们最需要的就是一个安定团结的局面。也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够去开拓土地,安抚人心,为西征大计的顺利完成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两位王爷的作为,实在是倒行逆施,令人齿寒。若不严惩,怎么对得起因为这件事而伤亡的将士们?若不严惩,又如何能够宣扬大汉帝国的公平正义,以怀威服远呢!”
司马相如站起身来,面对着十几双严肃的目光,他当面而立,眼中有淡淡的光芒。如果这是另一个战场,他将为君王和国家利益抱病而战,绝不妥协。
只不过,他话音刚落,就马上遭到了攻击。别看这些宗室老臣们都是年近半百的糟老头子,可是因为平日里养尊处优惯了,脾气却倔得很,看到有人公开出来反驳他们的话。想要掺和皇家内部事宜,这哪里能够忍受?
一时间唇枪舌剑,都把目标对准了司马相如。对于皇帝他们不敢言辞不逊,可是对其他人,那就不用客气了。就算是御史大夫的身份,却也不放在他们眼里。
见司马相如遭到围攻,东方朔也不得不挺身而出替他抵挡火力。只是要和这些老家伙们讲道理,却是很难占上风。而其他人在这种形势下,也只能怀着各种情绪默默地观看,不知道接下来应该怎么办才最合适。
“诸卿先不要争了。两位皇兄的过错,在从玉门关而来的军情急报中已经说的很清楚。朕……。”
皇帝开口说话。不过他的意思还没有说完,马上就又被宗室老臣们打断了。
“陛下,如果只凭着这些转述的消息,就要定燕王和广陵王的罪。恐怕难以服众!”
“军情急报,急如星火,都是玉门关大将军府传来的最新消息。这其中难道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吗?哼!”
这些老家伙们胡搅蛮缠良久,就连东方朔心中也有了几分气恼。他不禁冷冷的哼了一声,转过身去,不想再理睬他们。
“卫将军……难道就不会出错吗?你难道敢保证,这些军报上就没有增删或者夸大之词?”
能够担任大宗正的人,都不是一般的老资格。这位应该被当今天子称呼为皇祖叔的人,言辞之犀利,令人暗自心惊。他这句话中的意思,已经隐含着对皇帝背后的卫氏一族极大的不信任。
事情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简单的讨论燕王和广陵王的事了。这些宗室老臣们的矛头隐隐地指向了皇帝。长期以来关乎利益而引起的矛盾,也终于到了逐渐显露的时候。许多人都在心中暗自吃惊,不知道今天的事会怎样收场。
皇帝的心中隐隐作痛。庞大的宗室内部,势力错综复杂,各种矛盾由来已久。只不过,由于帝国强盛发展而给皇帝带来的威望,再加上有让各方势力都深深忌惮的元召坐镇长安,令这些矛盾都潜藏起来,没有人敢轻易触发。
然而今天,已经嗅觉到异常气息的这些人和他们背后所代表的势力,终于开始了试探。这是一个危险的预兆,很可能有人要借着燕王和广陵王的因子,来挑战皇帝陛下的权威。
果然,心照不宣之下,另一个老资格的宗室老臣马上跳了出来。他随后说出来的话,看似是为君王忧心,实则却是发起了“战斗的号角”!
“臣等身为宗室遗老,也都是高祖皇帝传下来的血脉。对于家国大事,负有义不容辞的监督义务。所作所为,绝无私心,一切都是为了江山社稷着想。此天日可鉴也!陛下虽然春秋鼎盛,但至今尚无子嗣,臣等每念及至此,无不夙夜难安寝食不宁啊……所以臣等才请求,对于皇族血脉,宜视以宽大,绝不可斤斤计较于小节,此为万全之策也!老臣等一片忠心在此,万望陛下能够择善而从,胸怀宽广,莫负先祖遗泽啊……。”
说到最后,竟然哽咽有声,哭泣拜倒在阶前。而其他十几个人,也随着拜倒请命。霎时之间,一片社稷老臣耿介忠正的景象,似乎不容辩驳。
即便是再没有政治觉悟性的大臣,此刻也已经明白,这些宗室老臣们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了。毫无疑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场阴谋,或者说是一场展露锋芒的逼宫。
没有人知道这是预谋已久的策划,还是临时起意偶然发动的。但当这些话说出口,就已经把皇帝陛下逼到了墙角。他将会隐忍不发?还是绝地反击?
所有含元殿上的人,都在心中迅速的权衡利弊,以便于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因为他们都已经预感到,也许很快就将会有一场关乎许多人命运的抉择发生在眼前。没有人可以逃避,选对了的,必将会与繁荣昌盛的大汉王朝同在。选错了的,身死族灭,一切归于尘埃。
面对挑衅,皇帝刘琚缓缓的站起身来。从一开始他就没有想妥协。今天,他将为自己心中的执着和帝王的荣耀而战。
“好吧。既然如此……朕不会令你们失望的。朕将在今天的含元殿上决定两件事。”
他苍白的面容中带着一位帝王该有的高傲,目光令人不敢直视。平静的看向一边时,他停顿片刻,继续说道。
“而在此之前,朕需要一个真正的勇敢者……谁堪大任?”
一直以来君臣之间的和谐关系,几乎已经很久没有在朝堂上发生什么变故了。然而今天,当牵涉到皇室内部的利益时,有些掩藏的矛盾,终于会不可避免的爆发。
其实,认真说起来,也怨不得这些宗室老臣们会集体站出来说话。因为他们忽然感觉到了一种沉重的危机感。
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自从高祖皇帝之后,皇族后裔的繁衍并不旺盛。尤其再加上诸侯王叛乱所导致的诛杀灭族,逐渐除国。以及后来因为各种不同原因而造成了许多宗室王族的凋零和覆灭。时至今日,曾经庞大无比的刘皇汉室,竟然在继承方面有出现危机的迹象。
文、景两位皇帝的后裔就不必说了,所剩寥寥无几。而且因为推恩令的实行,没有任何一位王族再拥有强大的势力。在宗室老臣们看来,这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也有弊。皇族子弟和诸侯们虽然已经形不成对未央宫的威胁,但是天下一旦有事,未央宫中的皇帝陛下也就缺少了真正有力地支持。
而这一点,正是宗室老臣们所一直以来担忧的地方。只是他们为了维护皇帝权威,并没有就这个问题公开说过什么。
但是今天,他们却不得不站了出来,为燕王和广陵王脱罪辩护。先皇武帝所留下的血脉,也就是他的五个儿子,除了当今天子之外,那两个早早夭亡,死在权力绞杀的路上。如果燕王和广陵王再因此而死,那么就算是皇帝刘琚再有宽厚仁德之心,也必定会落下一个残暴的名声。毕竟,无论怎么说,四个兄弟都间接或者直接因他而死,史书记载,后人评说,将会对他们这一代君臣在处理这件事上的态度,善恶难定。
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在这些宗室老臣们的内心深处,他们还有其他的忧虑。当今天子至今没有子嗣,根据宫中流传出来的消息,很可能是皇帝本人身体的原因。这将对大汉王朝的皇位继承造成巨大的隐患和不确定性。
谁也不愿意看到繁荣文明的大汉王朝,在将来会因为皇位继承问题,而出现动乱,甚至是烽烟四起,干戈寥落,把大好的局面毁于一旦。
而燕王和广陵王作为先皇武帝留下的血脉,完全可以当做最后的依靠。如果万一事不可为,在将来真得会出现他们所担心的那种局面,那么至少还有这两位血脉纯正的皇族可以选择,来继承延续大汉王朝的江山社稷。
当然,这样的心思,大家可以心照不宣,但没有人会提前说出来。
十几位宗室老臣,以现任管理王族事务的大宗正为首,也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他们的坚决态度,令含元殿上的气氛更加凝重。
皇帝刘琚默不作声,看着他们的言辞逐渐激烈,他暗自叹了口气。这些人内中的心思,他都知道得一清二楚。而且他相信,朝堂上的这些大臣们,也都心知肚明。用无
声的眼神扫过四周时,却令他有些失望。因为大多数人都低垂着头,没有想要出来帮皇帝说话的意思。
察觉到皇帝脸上的失望,司马相如与东方朔交换了一个眼神。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朝廷大臣选择明哲保身的谨慎态度,却是情有可原。因为像这种牵涉到皇族内部根本的事宜,方方面面关系复杂,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解决的。如果没有那种能力帮忙,还不如缄口不言,免得惹祸上身。
别人可以不说话,而他们两个人,作为最重要的辅政大臣,却是义不容辞,必须要表明自己意见的。
“西方大陆与长安相隔万里,情况瞬息万变。出征的将士们最需要的就是一个安定团结的局面。也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够去开拓土地,安抚人心,为西征大计的顺利完成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两位王爷的作为,实在是倒行逆施,令人齿寒。若不严惩,怎么对得起因为这件事而伤亡的将士们?若不严惩,又如何能够宣扬大汉帝国的公平正义,以怀威服远呢!”
司马相如站起身来,面对着十几双严肃的目光,他当面而立,眼中有淡淡的光芒。如果这是另一个战场,他将为君王和国家利益抱病而战,绝不妥协。
只不过,他话音刚落,就马上遭到了攻击。别看这些宗室老臣们都是年近半百的糟老头子,可是因为平日里养尊处优惯了,脾气却倔得很,看到有人公开出来反驳他们的话。想要掺和皇家内部事宜,这哪里能够忍受?
一时间唇枪舌剑,都把目标对准了司马相如。对于皇帝他们不敢言辞不逊,可是对其他人,那就不用客气了。就算是御史大夫的身份,却也不放在他们眼里。
见司马相如遭到围攻,东方朔也不得不挺身而出替他抵挡火力。只是要和这些老家伙们讲道理,却是很难占上风。而其他人在这种形势下,也只能怀着各种情绪默默地观看,不知道接下来应该怎么办才最合适。
“诸卿先不要争了。两位皇兄的过错,在从玉门关而来的军情急报中已经说的很清楚。朕……。”
皇帝开口说话。不过他的意思还没有说完,马上就又被宗室老臣们打断了。
“陛下,如果只凭着这些转述的消息,就要定燕王和广陵王的罪。恐怕难以服众!”
“军情急报,急如星火,都是玉门关大将军府传来的最新消息。这其中难道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吗?哼!”
这些老家伙们胡搅蛮缠良久,就连东方朔心中也有了几分气恼。他不禁冷冷的哼了一声,转过身去,不想再理睬他们。
“卫将军……难道就不会出错吗?你难道敢保证,这些军报上就没有增删或者夸大之词?”
能够担任大宗正的人,都不是一般的老资格。这位应该被当今天子称呼为皇祖叔的人,言辞之犀利,令人暗自心惊。他这句话中的意思,已经隐含着对皇帝背后的卫氏一族极大的不信任。
事情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简单的讨论燕王和广陵王的事了。这些宗室老臣们的矛头隐隐地指向了皇帝。长期以来关乎利益而引起的矛盾,也终于到了逐渐显露的时候。许多人都在心中暗自吃惊,不知道今天的事会怎样收场。
皇帝的心中隐隐作痛。庞大的宗室内部,势力错综复杂,各种矛盾由来已久。只不过,由于帝国强盛发展而给皇帝带来的威望,再加上有让各方势力都深深忌惮的元召坐镇长安,令这些矛盾都潜藏起来,没有人敢轻易触发。
然而今天,已经嗅觉到异常气息的这些人和他们背后所代表的势力,终于开始了试探。这是一个危险的预兆,很可能有人要借着燕王和广陵王的因子,来挑战皇帝陛下的权威。
果然,心照不宣之下,另一个老资格的宗室老臣马上跳了出来。他随后说出来的话,看似是为君王忧心,实则却是发起了“战斗的号角”!
“臣等身为宗室遗老,也都是高祖皇帝传下来的血脉。对于家国大事,负有义不容辞的监督义务。所作所为,绝无私心,一切都是为了江山社稷着想。此天日可鉴也!陛下虽然春秋鼎盛,但至今尚无子嗣,臣等每念及至此,无不夙夜难安寝食不宁啊……所以臣等才请求,对于皇族血脉,宜视以宽大,绝不可斤斤计较于小节,此为万全之策也!老臣等一片忠心在此,万望陛下能够择善而从,胸怀宽广,莫负先祖遗泽啊……。”
说到最后,竟然哽咽有声,哭泣拜倒在阶前。而其他十几个人,也随着拜倒请命。霎时之间,一片社稷老臣耿介忠正的景象,似乎不容辩驳。
即便是再没有政治觉悟性的大臣,此刻也已经明白,这些宗室老臣们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了。毫无疑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场阴谋,或者说是一场展露锋芒的逼宫。
没有人知道这是预谋已久的策划,还是临时起意偶然发动的。但当这些话说出口,就已经把皇帝陛下逼到了墙角。他将会隐忍不发?还是绝地反击?
所有含元殿上的人,都在心中迅速的权衡利弊,以便于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因为他们都已经预感到,也许很快就将会有一场关乎许多人命运的抉择发生在眼前。没有人可以逃避,选对了的,必将会与繁荣昌盛的大汉王朝同在。选错了的,身死族灭,一切归于尘埃。
面对挑衅,皇帝刘琚缓缓的站起身来。从一开始他就没有想妥协。今天,他将为自己心中的执着和帝王的荣耀而战。
“好吧。既然如此……朕不会令你们失望的。朕将在今天的含元殿上决定两件事。”
他苍白的面容中带着一位帝王该有的高傲,目光令人不敢直视。平静的看向一边时,他停顿片刻,继续说道。
“而在此之前,朕需要一个真正的勇敢者……谁堪大任?”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