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924 第九百二十三章 红颜不负卿
- 925 第九百二十四章 白马踏霜行
- 926 第九百二十五章 谁知兴亡事
- 927 第九百二十六章 星火传说知
- 928 第九百二十七章 云涌风起时
- 929 第九百二十八章 兵戈若相向
- 930 第九百二十九章 千杀方称王
- 931 第九百三十章 一箭风云破
- 932 第九百三十二章 含元殿生波
- 933 第九百三十二章 谁家旧山河
- 934 第九百三十三章 帝心未可说
- 935 第九百三十四章 丹心昭日月
- 936 第九百三十五章 人间当无缺
- 937 第九百三十六章 浮云一别后
- 938 第九百三十七章 悲欢半壶收
- 939 第九百三十八章 英雄须烈酒
- 940 第九百三十九章 山河空念远
- 941 第九百四十章 千秋百代功
- 942 第九百四十一章 西洲红妆影
- 943 第九百四十二章 天涯明月心
- 944 第九百四十三章 君当担大任
- 945 第九百四十四章 远征人当归
- 946 第九百四十五章 名将已迟暮
- 947 第九百四十六章 雨打风吹去
- 948 第九百四十七章 英雄断肠处
- 949 第九百四十八章 风雨长安路
- 950 第九百四十九章 不共戴天仇
- 951 第九百五十章 大乱夤夜生
- 952 第九百五十一章 热血落冰河
- 953 第九百五十二章 生死别离多
- 954 第九百五十三章 人心难预测
- 955 第九百五十四章 风起将夜破
- 956 第九百五十五章 长安琉璃火
- 957 第九百五十六章 未央起干戈
- 958 第九百五十七章 铁血火光烙
- 959 第九百五十八章 陈兵朱雀门
- 960 第九百五十九章 一诺重千钧
- 961 第九百六十章 刀甲血痕深
- 962 第九百六十一章 生杀何须问
- 963 第九百六十二章 终南山中虎
- 964 第九百六十三章 神箭无敌处
- 965 第九百六十四章 一刀分赢输
- 966 第九百六十五章 生杀我做主
- 967 第九百六十六章 铁血刀不负
- 968 第九百六十七章 烈烈战未央
- 969 第九百六十八章 烽火岁月长
- 970 第九百六十九章 贼势何嚣张
- 971 第九百七十章 热血染秋霜
- 972 第九百七十一章 落叶更苍凉
- 973 第九百七十二章 宵小当尽诛
- 974 第九百七十三章 立马斜阳处
- 975 第九百七十四章 弹指一盘输
- 976 第九百七十五章 大道是沧桑
- 977 第九百七十六章 人间情意长
- 978 第九百七十七章 烈骨可流芳
- 979 第九百七十八章 糖蜜甜如霜
- 980 第九百七十九章 红颜英雄泪
- 981 第九百八十章 聊因美人归
- 982 第九百八十一章 滔滔东逝水
- 983 第九百八十二章 十年又轮回
- 984 第九百八十三章 王霸何为贵
- 985 第九百八十四章 风卷流云追
- 986 第九百八十五章 百代刻丰碑
- 987 第九百八十六章 沧海珠有泪
- 988 第九百八十七章 龙船渡弱水
- 989 第九百八十八章 皎皎明月心
- 990 第九百八十九章 秋水绕芳魂
- 991 第九百九十章 大汉雄风起
- 992 第九百九十一章 铁骨柔情兮
- 993 第九百九十二章 天下何为贵
- 994 第九百九十三章 星火传日月
- 995 第九百九十四章 少年多热血
- 996 第九百九十五章 华夏传承者
- 997 第九百九十六章 拔剑为正义
- 998 第九百九十七章 长安英雄志
- 999 第九百九十八章 东海有归期
- 1000 第九百九十九章 当年烟波里
- 1001 第一千章 自是有情痴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九百三十三章 帝心未可说
第九百三十三章 帝心未可说
平静的时光里,未央宫残雪还未曾化尽,含元殿中阳光照进来,并不觉得冷。司隶校尉终军抬起头来,看到了皇帝在自己身上停留片刻的那一瞥目光。
司隶校尉职责重大,品级却并不高。他当初因功封侯,少年成名。然而这么多年来,为了恪守本职,却一直并没有再做出什么太惊人的业绩来。
不过,终军并不曾后悔什么。因为和功名荣耀比起来,他内心深处更清楚,自己所处的这个位置是多么重要。
位于未央宫朱雀门西侧的大汉司隶校尉府,在长安所有府衙中,毫不起眼儿,只是一处普通建筑。但就是这里,伴随着大汉王朝的繁荣发展,已经成为赫赫威严所在。所有上下官吏郡县臣僚,提到司隶校尉府时,无不谨言慎行,心中惴惴,唯恐有什么过错,成为被整治的目标。
这些年来,在繁华盛世之下,长安朝堂和天下郡县之所以能够保持吏治清明,廉而公平,使天下百姓安居乐业恪守本分,与司隶校尉府所做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而这其中的主导者终军,更是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人生不过百年,转眼即逝匆匆。当初意气风发的少年,不知不觉间,已经成长为真正的栋梁之才。那双锐利无比的目光,历经世事的曲折,也逐渐变得圆润内涵。他不会再轻易的澎湃热血,更加珍惜自己的身体,因为他知道,既以此身许国,便不得轻易的辜负。
不过今天,察觉到皇帝目光中隐藏的期盼之意时,他没有丝毫的犹豫,振衣而起,慨然离开自己的座位,来到了九龙金阶之下。躬身而拜,气吐诺然。
“臣终军在此,愿为陛下驱驰,虽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
含元殿上下所有的目光都会聚过来。没有人不认识这个少年成名的重要人物。他当年的壮举豪言,早已经成为天下无数有志少年激励自己的座右铭。当一个人活成了传奇,那么他将要肩负的使命,必定万众瞩目。
东方朔和司马相如互相对视一眼,暗自点头。如果说今日含元殿上皇帝陛下面临的是一场被围攻,那么想要破局,就必须有一把锋利无比的剑。而放眼他们的阵营,这个任务,除了终军,不做第二人想。
皇帝刘琚的脸上掠过一丝欣慰。终军果然没有辜负他的期望,挺身而出了。一直以来他都有一种奇怪的信任感,只要是元召举荐或者是引用的人,他们在关键的时候,绝对都是可堪大用。而事实证明,他的这种信任感,从来没有失望过。
而一干宗室老臣们却都横眉冷目的看过来。不管是东方朔,司马相如,还是眼前的终军,这些人都是皇帝的衷心拥护者。而他们做事更是恪守严格,从来不徇私,在从前的时候,和他们这些皇族中人为了利益的纠葛,没少发生过摩擦。而今天为了维护皇帝权威,站出来作对的果然还是这些人。
十几个宗室老臣站在一起,冷冷的看着。他们虽然尚不清楚皇帝到底想要干什么,但心中都已经打定了主意,无论如何,今
天都必须要把燕王和广陵王保护下来。这是他们的底线,更是为了维护将来利益而做出的提前预防。
然而,他们却没有预料到,心底深处压抑着无限悲伤的皇帝,他早已经做出了今生唯一一次最为执着的选择。
“终卿,朕想派出朝廷特使,代表朕西出玉门关,去往西方大陆,全权处理那边的一应事宜……卿可担此重任?”
含元殿上一片安静,皇帝的话都听得清清楚楚。许多人的心中不由得暗自吃惊。毫无疑问,皇帝对于这件事已经做出了自己的评断。他既然要派最铁面无私的司隶校尉终军去处理这件事,后果可想而知。
“臣,愿领旨!”
终军没有丝毫的犹豫,慷慨应命。为了大汉帝国的千秋大业,虽明知道关山万里此去艰难,他也百折不回心如磐石。这既是他的历史使命,更是他不可推卸的责任。
不过,他话音刚落,还没有等到皇帝进一步的授权,就马上被人冷笑着打断了。
“终军!你有何德何能?敢如此狂妄自大。如此关乎重大之事,是你有能力去处理的吗?哼!不要说是你一个区区的司隶校尉。就是东方朔、司马相如甚至元召……他们也不敢说有能力去处理的圆满!元召就在西征军中,他为什么不敢对二王怎么样?这背后的关系,难道你们还不明白吗?恐怕就连他,也不敢对先帝之子逼迫太甚,如果一旦因此而发生什么不可言说之事,那么后果怎么样,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带着威胁意味的话,格外刺耳。很明显,目标虽然是对准终军,但其中的指桑骂槐之意,却谁都听得出来。
听到宗室老臣们提及到了元召,许多人不由得心中一震。也正是让他们感到疑惑不解的地方。按理说,以元召的巨大威望,由他在军中坐镇,燕王和广陵王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有这么大的胆子,作出形同叛逆之事。联想到前些日子听到的隐约传闻,虽然大部分都是推测,并没有实际的根据。但每个人心底的沉重,已经不言而喻。
终军的心里也并不平静。不过在这样的场合下,他暂时压下了各种情绪。听到来自宗室老臣们的挑衅,他剑眉轻扬,轻蔑的看着对方的气势汹汹,淡淡回应道。
“论才论德,终某不敢比拟先贤。但唯有一颗忠君爱国之心,耿耿不曲,日月可鉴!在我眼底,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大汉律例,堂堂煌煌,在此之下,绝无例外!”
“竖子!好大的口气啊……你若敢承接此命西去,一旦先帝之子因你而损伤。你和你的家族身后事如何,难道不怕吗?”
“哈哈哈……你们在担心终某的性命吗?那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们,希望你们这些老朽之辈好好听着。”
面对着赤裸裸的威胁,终军不再隐藏自己的锋芒。他脸上浮现出睥睨之色,昂首挺胸大声说道。
“很久以前,我曾经听说过一句话。相信你们在座的诸位也都听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自从当年
听闻,便一直牢记于心,不敢或忘。生在天地间,所为者何?不过是秉承本心,行大道,为大义,如此而已。”
含元殿上回响着他的慷慨之音。许多人低下头,心中饱含愧意。皇帝也不禁为之动容。他回头望了一眼侍立的白衣侍卫。对方会意,伸手递过天子佩剑,刘琚放在案上,用手指轻轻抚摸剑柄上的龙首图案,心意更是无比坚决。
“我终军以少年白身直入朝堂,执掌司隶校尉府,至今已经数年。蒙受君王深恩,共享帝国荣耀。既领受君命之日,就已经忘却此身生死,又何须顾虑身后之事呢?!”
“好!朕果然没有看错你。”
皇帝刘琚双手抚剑站起身来,大声赞叹着。同时摆了摆手,制止了那些吹胡子瞪眼睛的老家伙继续纠缠。他直接走到金阶下,面对面盯着终军的眼睛,目光中充满了信任。
“终卿,朕亲授你此剑,假天子节鉞,即日起出长安,去往西方大陆……无论何人,论罪与罚,当以大汉律例为依据,卿以此剑,可便宜行事!”
代表着无上权力的天子龙首剑,不过三尺,却重若千钧。终军拜倒在地,双手举过头顶接下。
“臣一定不负使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辅助西征大计按原计划顺利完成……望陛下保重身体,静候佳音。陛下万岁!大汉万岁!”
君臣相对,感慨良多。皇帝刘琚微微叹了口气,伸手递过一封密封的信件。低声说道。
“有些情况……都在这上面了。二王的事只是其一。朕希望你去之后,不惜任何代价,也要查知他的生死……。”
终军心神大震。就算是他定力非常,捧剑的手也不禁有些颤抖起来。他当然知道皇帝口中的“他”是谁。难道事情真的已经严重到如此地步了吗?!
“皇帝陛下,难道你真的要一意孤行,置燕王和广陵王于死地吗?”
宗室老臣们终于忍耐不住,他们厉声喝问,不再顾及君臣之间的分寸。
“没有人要置他们于死地。朕说过,大汉律例是衡量一切的准绳……是有罪还是没有罪,一切自有准则。”
皇帝转身回到自己的座位。他扫视了一眼,随后又继续说道。
“朕还有一件事要宣布。皇后在中宫,一直以来非常喜欢长公主之子。朕准其所请,皇太后也已经同意,从即日起,长公主之子元丰,入皇后膝下,由其悉心教导,德育麟才……。”
天子出口,一言九鼎。满殿闻之者,皆大惊!
没有人是傻子,这样的决定究竟意味着什么,已经再明显不过了。
“岂有此理!陛下这是要把高祖皇帝传下的江山私相授受吗?臣等虽死,势难从命!”
宗室老臣和一大部分利益相关者,无不惊怒。含元殿争执气氛,进入白热化。
司隶校尉职责重大,品级却并不高。他当初因功封侯,少年成名。然而这么多年来,为了恪守本职,却一直并没有再做出什么太惊人的业绩来。
不过,终军并不曾后悔什么。因为和功名荣耀比起来,他内心深处更清楚,自己所处的这个位置是多么重要。
位于未央宫朱雀门西侧的大汉司隶校尉府,在长安所有府衙中,毫不起眼儿,只是一处普通建筑。但就是这里,伴随着大汉王朝的繁荣发展,已经成为赫赫威严所在。所有上下官吏郡县臣僚,提到司隶校尉府时,无不谨言慎行,心中惴惴,唯恐有什么过错,成为被整治的目标。
这些年来,在繁华盛世之下,长安朝堂和天下郡县之所以能够保持吏治清明,廉而公平,使天下百姓安居乐业恪守本分,与司隶校尉府所做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而这其中的主导者终军,更是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人生不过百年,转眼即逝匆匆。当初意气风发的少年,不知不觉间,已经成长为真正的栋梁之才。那双锐利无比的目光,历经世事的曲折,也逐渐变得圆润内涵。他不会再轻易的澎湃热血,更加珍惜自己的身体,因为他知道,既以此身许国,便不得轻易的辜负。
不过今天,察觉到皇帝目光中隐藏的期盼之意时,他没有丝毫的犹豫,振衣而起,慨然离开自己的座位,来到了九龙金阶之下。躬身而拜,气吐诺然。
“臣终军在此,愿为陛下驱驰,虽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
含元殿上下所有的目光都会聚过来。没有人不认识这个少年成名的重要人物。他当年的壮举豪言,早已经成为天下无数有志少年激励自己的座右铭。当一个人活成了传奇,那么他将要肩负的使命,必定万众瞩目。
东方朔和司马相如互相对视一眼,暗自点头。如果说今日含元殿上皇帝陛下面临的是一场被围攻,那么想要破局,就必须有一把锋利无比的剑。而放眼他们的阵营,这个任务,除了终军,不做第二人想。
皇帝刘琚的脸上掠过一丝欣慰。终军果然没有辜负他的期望,挺身而出了。一直以来他都有一种奇怪的信任感,只要是元召举荐或者是引用的人,他们在关键的时候,绝对都是可堪大用。而事实证明,他的这种信任感,从来没有失望过。
而一干宗室老臣们却都横眉冷目的看过来。不管是东方朔,司马相如,还是眼前的终军,这些人都是皇帝的衷心拥护者。而他们做事更是恪守严格,从来不徇私,在从前的时候,和他们这些皇族中人为了利益的纠葛,没少发生过摩擦。而今天为了维护皇帝权威,站出来作对的果然还是这些人。
十几个宗室老臣站在一起,冷冷的看着。他们虽然尚不清楚皇帝到底想要干什么,但心中都已经打定了主意,无论如何,今
天都必须要把燕王和广陵王保护下来。这是他们的底线,更是为了维护将来利益而做出的提前预防。
然而,他们却没有预料到,心底深处压抑着无限悲伤的皇帝,他早已经做出了今生唯一一次最为执着的选择。
“终卿,朕想派出朝廷特使,代表朕西出玉门关,去往西方大陆,全权处理那边的一应事宜……卿可担此重任?”
含元殿上一片安静,皇帝的话都听得清清楚楚。许多人的心中不由得暗自吃惊。毫无疑问,皇帝对于这件事已经做出了自己的评断。他既然要派最铁面无私的司隶校尉终军去处理这件事,后果可想而知。
“臣,愿领旨!”
终军没有丝毫的犹豫,慷慨应命。为了大汉帝国的千秋大业,虽明知道关山万里此去艰难,他也百折不回心如磐石。这既是他的历史使命,更是他不可推卸的责任。
不过,他话音刚落,还没有等到皇帝进一步的授权,就马上被人冷笑着打断了。
“终军!你有何德何能?敢如此狂妄自大。如此关乎重大之事,是你有能力去处理的吗?哼!不要说是你一个区区的司隶校尉。就是东方朔、司马相如甚至元召……他们也不敢说有能力去处理的圆满!元召就在西征军中,他为什么不敢对二王怎么样?这背后的关系,难道你们还不明白吗?恐怕就连他,也不敢对先帝之子逼迫太甚,如果一旦因此而发生什么不可言说之事,那么后果怎么样,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带着威胁意味的话,格外刺耳。很明显,目标虽然是对准终军,但其中的指桑骂槐之意,却谁都听得出来。
听到宗室老臣们提及到了元召,许多人不由得心中一震。也正是让他们感到疑惑不解的地方。按理说,以元召的巨大威望,由他在军中坐镇,燕王和广陵王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有这么大的胆子,作出形同叛逆之事。联想到前些日子听到的隐约传闻,虽然大部分都是推测,并没有实际的根据。但每个人心底的沉重,已经不言而喻。
终军的心里也并不平静。不过在这样的场合下,他暂时压下了各种情绪。听到来自宗室老臣们的挑衅,他剑眉轻扬,轻蔑的看着对方的气势汹汹,淡淡回应道。
“论才论德,终某不敢比拟先贤。但唯有一颗忠君爱国之心,耿耿不曲,日月可鉴!在我眼底,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大汉律例,堂堂煌煌,在此之下,绝无例外!”
“竖子!好大的口气啊……你若敢承接此命西去,一旦先帝之子因你而损伤。你和你的家族身后事如何,难道不怕吗?”
“哈哈哈……你们在担心终某的性命吗?那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们,希望你们这些老朽之辈好好听着。”
面对着赤裸裸的威胁,终军不再隐藏自己的锋芒。他脸上浮现出睥睨之色,昂首挺胸大声说道。
“很久以前,我曾经听说过一句话。相信你们在座的诸位也都听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自从当年
听闻,便一直牢记于心,不敢或忘。生在天地间,所为者何?不过是秉承本心,行大道,为大义,如此而已。”
含元殿上回响着他的慷慨之音。许多人低下头,心中饱含愧意。皇帝也不禁为之动容。他回头望了一眼侍立的白衣侍卫。对方会意,伸手递过天子佩剑,刘琚放在案上,用手指轻轻抚摸剑柄上的龙首图案,心意更是无比坚决。
“我终军以少年白身直入朝堂,执掌司隶校尉府,至今已经数年。蒙受君王深恩,共享帝国荣耀。既领受君命之日,就已经忘却此身生死,又何须顾虑身后之事呢?!”
“好!朕果然没有看错你。”
皇帝刘琚双手抚剑站起身来,大声赞叹着。同时摆了摆手,制止了那些吹胡子瞪眼睛的老家伙继续纠缠。他直接走到金阶下,面对面盯着终军的眼睛,目光中充满了信任。
“终卿,朕亲授你此剑,假天子节鉞,即日起出长安,去往西方大陆……无论何人,论罪与罚,当以大汉律例为依据,卿以此剑,可便宜行事!”
代表着无上权力的天子龙首剑,不过三尺,却重若千钧。终军拜倒在地,双手举过头顶接下。
“臣一定不负使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辅助西征大计按原计划顺利完成……望陛下保重身体,静候佳音。陛下万岁!大汉万岁!”
君臣相对,感慨良多。皇帝刘琚微微叹了口气,伸手递过一封密封的信件。低声说道。
“有些情况……都在这上面了。二王的事只是其一。朕希望你去之后,不惜任何代价,也要查知他的生死……。”
终军心神大震。就算是他定力非常,捧剑的手也不禁有些颤抖起来。他当然知道皇帝口中的“他”是谁。难道事情真的已经严重到如此地步了吗?!
“皇帝陛下,难道你真的要一意孤行,置燕王和广陵王于死地吗?”
宗室老臣们终于忍耐不住,他们厉声喝问,不再顾及君臣之间的分寸。
“没有人要置他们于死地。朕说过,大汉律例是衡量一切的准绳……是有罪还是没有罪,一切自有准则。”
皇帝转身回到自己的座位。他扫视了一眼,随后又继续说道。
“朕还有一件事要宣布。皇后在中宫,一直以来非常喜欢长公主之子。朕准其所请,皇太后也已经同意,从即日起,长公主之子元丰,入皇后膝下,由其悉心教导,德育麟才……。”
天子出口,一言九鼎。满殿闻之者,皆大惊!
没有人是傻子,这样的决定究竟意味着什么,已经再明显不过了。
“岂有此理!陛下这是要把高祖皇帝传下的江山私相授受吗?臣等虽死,势难从命!”
宗室老臣和一大部分利益相关者,无不惊怒。含元殿争执气氛,进入白热化。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