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前言
- 2 第一章 大禹降世
- 3 第二章 雏凤初展翅
- 4 第三章 黄帝大战蚩尤
- 5 第四章 鲧奉诏治水
- 6 第五章 砍柴遇仙师
- 7 第六章 女娲造人 仓颉造字
- 8 第七章 开山神斧
- 9 第八章 初登华山访后土
- 10 第九章 后土讲 盘古开天地
- 11 第十章 鲧盗天帝息壤 拦水筑坝
- 12 第十一章 牛刀小试 初露头角
- 13 第十二章 登太行 临王屋 识八卦
- 14 第十三章 伏羲赐量天尺
- 15 第十四章 洛河女神赠洛书
- 16 第十五章 夜宿桐柏遇妖精
- 17 第十六章 淮河奇妖巫支祁
- 18 第十七章 盘瓠的来历
- 19 第十八章 盘瓠杀敌立功
- 20 第十九章 盘瓠帝女结良缘
- 21 第二十章 天马与天虫
- 22 第二十一章 蚕神 马头娘娘
- 23 第二十二章 云梦深处遇神仙
- 24 第二十三章 大禹夜游月宫
- 25 第二十四章 后羿射九日
- 26 第二十五章 嫦娥奔月
- 27 第二十六章 东南天柱寻天书
- 28 第二十七章 天书《金简玉篆》
- 29 第二十八章 巫支祁 抢走天书
- 30 第二十九章 登昆仑山 朝见西王母
- 31 第三十章 西王母赐 《召神符箓》
- 32 第三十一章 鲧治水败绩 被杀于羽山
- 33 第三十二章 大禹入朝见舜 纵论治水
- 34 第三十三章 大禹受命治水
- 35 第三十四章 尧母怀尧十四月
- 36 第三十五章 陶唐尧 北斩猰貐
- 37 第三十六章 唐尧西灭九婴
- 38 第三十七章 唐尧南屠巴蛇
- 39 第三十八章 唐尧东剿大风
- 40 第三十九章 帝尧践位 天下归心
- 41 第四十章 后稷出生遭三弃
- 42 第四十一章 长脸马嘴大法官 皋陶
- 43 第四十二章 简狄吞燕卵而怀契
- 44 第四十三章 舜在苦难中长大
- 45 第四十四章 舜耕于畎亩
- 46 第四十五章 修仓 浚井 断肠红
- 47 第四十六章 英才出少年
- 48 第四十七章 涂娇天上来
- 49 第四十八章 地下钻出一个神农仔
- 50 第四十九章 河伯献河
- 51 第五十章 黄河九曲一万八百里
- 52 第五十一章 治水黄河第一战
- 53 第五十二章 东海之滨斗夔牛
- 54 第五十三章 天将大战黑鲛龙
- 55 第五十四章 大禹再战黑鲛龙
- 56 第五十五章 大禹召见山神 海神
- 57 第五十六章 洋洋大东海 包容万物
- 58 第五十七章 应龙助大禹
- 59 第五十八章 黄河洪水归东海
- 60 第五十九章 徒骇河畔 沐肿作怪
- 61 第六十章 沐肿受戒化蚯蚓
- 62 第六十一章 治水九河 罔象作乱
- 63 第六十二章 罔象落海变海豚
- 64 第六十三章 泰山绝顶 黄帝传神功
- 65 第六十四章 五少年跨虎蹬泰山
- 66 第六十五章 风神大会
- 67 第六十六章 五老神仙共铸 定海神针
- 68 第六十七章 巫支祁 大会十洞妖王
- 69 第六十八章 大禹一战巫支祁
- 70 第六十九章 定海神针 惊鬼神
- 71 第七十章 铁铸夔牛 镇海眼
- 72 第七十一章 大禹二战巫支祁
- 73 第七十二章 巫支祁劫走涂娇
- 74 第七十三章 九尾白狐说媒
- 75 第七十四章 大禹联姻涂山国
- 76 第七十五章 辛壬癸甲
- 77 第七十六章 大禹三战巫支祁
- 78 第七十七章 深井锁鱼妖
- 79 第七十八章 玄龟负泥封印山川
- 80 第七十九章 一过家门而不入
- 81 第八十章 马陵谷 大禹中瘴气
- 82 第八十一章 牵来孤岛筑长堤
- 83 第八十二章 治水沂蒙山
- 84 第八十三章 沂水河畔 大禹中瘴
- 85 第八十四章 泗水之滨 除泗肥
- 86 第八十五章 治水涂山 二过家门而不入
- 87 第八十六章 登桐柏山 祭炎帝陵
- 88 第八十七章 大禹封于夏地
- 89 第八十八章 禹化黄熊 开轘辕
- 90 第八十九章 洢水河畔斩化蛇
- 91 第九十章 神斧劈伊阙 龙门除恶龙
- 92 第九十一章 三门峡边 梳妆台
- 93 第九十二章 三门峡之神门险
- 94 第九十三章 三门峡之 鬼门窄
- 95 第九十四章 三门峡之 人门之上百丈崖
- 96 第九十五章 黄河之 中流砥柱
- 97 第九十六章 再登华山 览黄河
- 98 第九十七章 巨灵咆哮 擗华山
- 99 第九十八章 祭风陵 风后传阵
- 100 第九十九章 鲤鱼跳龙门
- 101 第一百章 开山神斧 开龙门
- 102 第一百零一章 大禹 应龙 凿壶口
- 103 第一百零二章 西行治水 斩相柳
- 104 第一百零三章 治水炼石滩 积石成山
- 105 第一百零四章 导水鸿沟 夸父追日
- 106 第一百零五章 三过家门而不入
- 107 第一百零六章 神女授天书 巫峡斗恶龙
- 108 第一百零七章 劈巴山治蜀水涂山国认亲
- 109 第一百零八章 洪水退尽 治水成功
- 110 第一百零九章 治水功臣 封官加爵
- 111 第一百一十章 大禹划九州
- 112 第一百一十一章 帝舜禅位 南巡苍梧
- 113 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舜升仙 帝女泪染斑竹
- 114 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禹即天子位 西王母来贺
- 115 第一百一十四章 会稽山诸侯大会怒斩防风氏
- 116 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禹征三苗 代天行道
- 117 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苗纵毒 将计就计
- 118 第一百一十七章 三擒三纵 为服其心
- 119 第一百一十八章 杜康造酒 君臣共醉
- 120 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禹铸九鼎 华夏永传承
- 121 第一百二十章 大禹巡海外 藏书于名山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八章 初登华山访后土
第八章 初登华山访后土
自从华夏子老师走了以后,大禹还是每日读书练武。只是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像是缺少了点什么东西,总是提不起精神来。
谁知,福不双至,不单行。半年以后,母亲忽然病倒了,大禹每天煎汤、熬药,伺候在母亲的床前。也托人给父亲捎去了信。
女嬉在生大禹的时候,因为是坼背而生。所以留下了病根。身体日渐虚弱。
一日,母亲把大禹叫到床前,嘱咐到:“禹儿,我的这个病看来是好不了啦。我死之后,你要去找你的爹爹。你爹爹年过半百,岁数也大了。整天在外面奔波治水,历尽了辛苦,也没有一个人来照顾他。他的脾气又不好,又不听别人的劝告,使我放心不下。我死以后,你去帮助你爹爹,早日治服洪水。治完洪水,再回到我的坟前,告诉我一声,我就放心了。”母亲说完了这句话就与世长辞了。
大禹跪在母亲床前,放声大哭。直哭得天昏地暗。玄弓和黄戈二人极力相劝,许久许久,大禹方才收住哭声,准备料理后事。
大禹虽然颇有主见,但是家中出现了这么大的变故,也不禁使年轻的心里生茫然。幸亏有玄弓、黄戈二人帮助,才算妥帖的料理了母亲的丧事。
又等了多日也不见爹爹处回信。于是大禹便决定,按照母亲生前的嘱咐,去治水的水次寻找父亲,帮助父亲治水。玄弓、黄戈二人也遵照老师临别前的吩咐,要跟随大禹一起去帮助崇伯治水。
大禹来到母亲的坟前磕了几个响头,哭了一回。站起身来,大步踏上了东去寻父之路。玄弓、黄戈紧紧跟随在大禹的身后。
大禹走出家门,就像一只飞出笼子的小鸟。感到蓝天是那么地高远,大地是那么地宽阔。看到什么都感到新奇。张大了嘴巴呼吸新鲜的空气,张开臂膀要拥抱山川。时而奔跑,时而跳跃,时而呼喊。一会儿喝一口清洌的山泉水,一会儿折一枝绽放的木棉花。一派少年人的纯真天性。
三个人边走边玩,一边欣赏着沿途风光。往南边看,是横亘东西的太白山,巍峨高耸,苍翠葱笼,朵朵白云飘浮在山腰,山上青松翠柏,绿树掩映,山尖上白雪皑皑,发出耀眼的光辉。往北面看,是清清的渭河之水,自西向东蜿蜒流过。中间是广袤的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富庶安宁,风光无限,美不胜收。
这一天三个人来到了华山脚下。大禹忽然想起了华夏子老师的话,让自己到华山寻找后土先生。今日正巧来到华山,岂能放过。
黄戈指着前面的山峰说道:“这就是少华山了。过了少华山前边就是太华山。太华山也叫华山,是五岳中的西岳。华山的主峰在南峰,叫落雁峰,其次还有北峰云台峰,西峰莲花峰,东峰仙掌峰和中峰玉女峰。华山以险、陡著称,以奇拔峻秀冠于天下,故有奇险天下第一峰的美誉。”
大禹听得心驰神往,恨不能一步登上华山,寻到后土先生。第二天,他们来到了华山脚下,向山下的人家打听后土先生的住处,可是没有人知道。大禹说道:“咱们还是上山吧,说不定后土老师住在山上呢。咱们一边爬山,一边打听吧,来一个两不耽误。怎么样”?玄弓黄戈二人齐声说好。于是三个人便一齐寻路登山。
三个人从华山西麓幽雅的玉泉院出发,沿着清冽的山溪而上,经过五里关,莎萝坪,毛女洞,到达回心石,黄戈说道:“听人说,这里叫做‘回心石’,据说,胆小的人爬到了到了这里,就再也不敢往上爬了,只得回心转意折返回去了。从这里再往上爬就是险径‘千尺嶂’和‘百尺崖’了。自古‘华山一条路’,指的就是这里了。”
大禹顺着黄戈的手指向上看去,果然见山路狭窄,也可以说是根本就没有路,只是一条裂谷。这里只可容一人攀行,如果不小心,一失足便成千古恨。真是奇险无比。
大禹自从练成黄帝混元功之后,武功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之境。登高山如走泥丸,涉大川如履平地。玄弓、黄戈二人的武功虽然不如大禹,但是也已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所以华山的奇拔险峻,在他们的脚下不过就是小菜一碟。
三个人一口气登上了华山主峰落雁峰。放眼四望,华山诸峰尽在脚下。清清的渭河像一条银链,自西向东从眼前流过,黄河自北向南,一路从黄土高原上汹涌澎湃地一泻千里,流到华山脚下汇合了渭河以后,在风陵渡拐了一个大弯。然后又滚滚向东流去。
大禹等三人一边登山一边只顾贪看景色,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下来。玄弓问道:“大禹,我们怎么办?是留在山上过夜呢?还是贪黑走下山去呢?”大禹是小孩子天性,喜欢冒险,喜欢挑战,于是说道:“在山上过夜枯燥无味,不如我们贪黑走下山去,那有多刺激。“玄弓、黄戈二人齐声应道:“听大禹的,那我们就贪黑下山。”
俗话说道:上山容易下山难。这华山本来就奇险无比,以奇险天下第一峰闻名于世。白天尚且不好攀爬,这黑夜里下山,更是可想而知了。虽然三个人都有武功在身,又年轻体健,身手矫健,然而,想要安安稳稳地下到山下并非易事。
他们从东坡下山。走着走着,天便全黑了下来。昼伏夜出的动物也开始出来觅食了,从前面传来了几声“咕,咕,咕”的叫声,从后边又传来了几声“呱、呱、呱”的叫声,几只夜行的小兽眨动着发出绿光的眼睛,注视着三个人,过一儿又转身逃去,不一会又来了另一群。
到了后半夜,什么叫声都出来了,有虎哮声,有狼嚎声,也有野兽互相嘶咬的声音,一惊一咤,叫人听了毛骨悚然。
下到半山腰时,玄弓一脚踩在了松动的山岩上,“扑通”一声便从悬崖边跌落了下去。黄戈手疾,一把拉住了玄弓的手腕,巨大的惯性使黄戈也站立不稳,眼看二人就要一起跌下山崖。这时大禹飞身抢上,一把抓住了黄戈的肩膀。谁知,这一下,三个人的重量都加在了大禹的脚下,大禹脚下的山岩也松动了,轰隆一声,一大块山岩掉到山谷下面去了,上面的三个人也随着一起掉了下去。
大禹一时失去了重心,头朝下,脚朝上地向下跌去,但是,抓住黄戈肩膀的那只手却一直紧紧地抓着,黄戈也紧紧的抓着玄弓,三个人连成一串,像猴子捞月亮,一起一样往下落去。而且越落越快,只听得耳边呼呼风声。
大禹知道,在这命悬一线的时刻更需要冷静,于是,在飞快的下落过程中,努力地瞪大了眼睛,搜寻着岩壁上一切可以抓到的东西。有一次抓到了一块突出的岩石,可是那块岩石承受不住三个人的重量,“咔嚓”一声,又断了。但是,只是这一下三个人下坠的势头便立刻减缓了许多。
又下跌了一程,大禹忽然瞄见了下边的山岩上长出一棵胳膊粗细的松树,看准了,待跌到了眼前时,一伸手便抓住了树干。当时便止住了跌势,把三个人挂在了半空。
这时天已放亮。大禹稳了稳心神,向四周扫视了一眼,看见已经快到谷底了,身旁已经不再是悬崖,而是陡峭的山坡,这才放下心来。把黄戈和玄弓都提了上来。三个人手抓着松树,身体靠在山坡上,喘了一口气,才慢慢地贴着陡峭的山岩,滑到了谷底。
天快要亮的时候,他们下到了谷底。忽然迎面窜出来一群野狼。大约有十几只,这群野狼一夜没有找到吃的东西,正饿得发慌,忽然发现眼前来了三个猎物。立刻张牙舞爪地把三个人围在了中间,一只只呲着白森森的狼牙,作势扑上。大禹等三人正愁一路上平淡乏味,这回来了几个不速之客,正中下怀,立时来了精神。狼不主动出击,他们也不主动出手,想多跟它们玩一会儿,所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依然不疾不徐地走着。狼群的包围圈也随着他们一起向前移动着。
终于有一只大狼忍耐不住了。“嗖”的一声从后面窜了上来,三个人并不回头,待大狼就要扑到身上的一瞬间,大禹反身一脚,把这头大狼踢飞出去十丈多远,那头大狼一声哀嚎,从空中摔到了地上,直摔得五脏倶裂,当场毙命。可是狼群并没因此而退缩,反而跟得更紧了。
这时又有一只黄色的饿狼冲了上来,直奔玄弓而来,待它扑到了眼前,玄弓转身一把抓住了它天灵盖上的长毛,抡起来转了一个圈,朝远处甩了出去,半天才听见“扑通”一声跌落下来,摔得脑浆迸裂。狼群吓得稍稍往后退了退,但是到底不甘心,不一会儿又围了上来。
待它们再一次窜上来时,三个人一齐出手,掌拍、拳打、脚踢、一眨眼的功夫,把剩下的几只饿狼也全都打发掉了。三个人这才尽兴。黄戈劈下来几只狼腿,准备天亮以后当作早饭,烤熟了吃。三个人说说笑笑,下到了一处平地。
玄弓和黄戈找来了干柴,茅草,打火点着。把狼腿架到火上,烧烤起来,不一会儿狼腿就被烤得滋滋冒油,散发出了阵阵香味。折腾了一夜,没吃没喝,三个人早就饿了。不等狼肉熟透,就一人抓起一只狼腿大吃起来,觉得这狼肉十分好吃。吃完狼肉,又用手捧起山泉水喝了个够。
吃饱喝足,三个人正要起身寻路去探访后土老师,猛听得林中一声虎啸,紧接着卷过来一股腥风,刮得树叶飞扬,紧跟着从山岗上跳出一只斑斓猛虎,朝三个人猛扑了过来。三个人一见,大喜。刚刚打死了一群恶狼,美美的吃了一顿狼肉。眼下又来了一只猛虎,看来今天中午又有虎肉吃了。
那猛虎先朝玄弓扑了过去,到了跟前,玄弓向旁边一闪身,躲过了猛虎。那猛虎扑了一个空,扭回头来又窜向了黄戈。
黄戈见猛虎扑向了自己,急忙将身一侧,随即飞起一脚,正踢在老虎的后跨上。老虎负痛,“嗷”的一声吼叫,转而暴怒。返回身来又扑向了大禹。
大禹不慌不忙,只见那老虎一个纵越,从空中纵到了大禹的头顶上,这时候大禹以左脚做轴,一转身,转到了老虎的身后,双手一伸便抓住了老虎的两只后腿。只见大禹抡起老虎来,依旧还是以左脚做轴,一连转了三圈,双手一扬,便将老虎远远地甩了出去。那老虎一头便撞在了山岩上,蹬了几下腿便一命呜呼了。
玄弓走过去,取出了匕首,三下两下便将一张虎皮扒了下来,留给大禹做铺盖。
三个人到山溪边洗净了手,这才寻路下山,继续寻找后土先生。
谁知,福不双至,不单行。半年以后,母亲忽然病倒了,大禹每天煎汤、熬药,伺候在母亲的床前。也托人给父亲捎去了信。
女嬉在生大禹的时候,因为是坼背而生。所以留下了病根。身体日渐虚弱。
一日,母亲把大禹叫到床前,嘱咐到:“禹儿,我的这个病看来是好不了啦。我死之后,你要去找你的爹爹。你爹爹年过半百,岁数也大了。整天在外面奔波治水,历尽了辛苦,也没有一个人来照顾他。他的脾气又不好,又不听别人的劝告,使我放心不下。我死以后,你去帮助你爹爹,早日治服洪水。治完洪水,再回到我的坟前,告诉我一声,我就放心了。”母亲说完了这句话就与世长辞了。
大禹跪在母亲床前,放声大哭。直哭得天昏地暗。玄弓和黄戈二人极力相劝,许久许久,大禹方才收住哭声,准备料理后事。
大禹虽然颇有主见,但是家中出现了这么大的变故,也不禁使年轻的心里生茫然。幸亏有玄弓、黄戈二人帮助,才算妥帖的料理了母亲的丧事。
又等了多日也不见爹爹处回信。于是大禹便决定,按照母亲生前的嘱咐,去治水的水次寻找父亲,帮助父亲治水。玄弓、黄戈二人也遵照老师临别前的吩咐,要跟随大禹一起去帮助崇伯治水。
大禹来到母亲的坟前磕了几个响头,哭了一回。站起身来,大步踏上了东去寻父之路。玄弓、黄戈紧紧跟随在大禹的身后。
大禹走出家门,就像一只飞出笼子的小鸟。感到蓝天是那么地高远,大地是那么地宽阔。看到什么都感到新奇。张大了嘴巴呼吸新鲜的空气,张开臂膀要拥抱山川。时而奔跑,时而跳跃,时而呼喊。一会儿喝一口清洌的山泉水,一会儿折一枝绽放的木棉花。一派少年人的纯真天性。
三个人边走边玩,一边欣赏着沿途风光。往南边看,是横亘东西的太白山,巍峨高耸,苍翠葱笼,朵朵白云飘浮在山腰,山上青松翠柏,绿树掩映,山尖上白雪皑皑,发出耀眼的光辉。往北面看,是清清的渭河之水,自西向东蜿蜒流过。中间是广袤的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富庶安宁,风光无限,美不胜收。
这一天三个人来到了华山脚下。大禹忽然想起了华夏子老师的话,让自己到华山寻找后土先生。今日正巧来到华山,岂能放过。
黄戈指着前面的山峰说道:“这就是少华山了。过了少华山前边就是太华山。太华山也叫华山,是五岳中的西岳。华山的主峰在南峰,叫落雁峰,其次还有北峰云台峰,西峰莲花峰,东峰仙掌峰和中峰玉女峰。华山以险、陡著称,以奇拔峻秀冠于天下,故有奇险天下第一峰的美誉。”
大禹听得心驰神往,恨不能一步登上华山,寻到后土先生。第二天,他们来到了华山脚下,向山下的人家打听后土先生的住处,可是没有人知道。大禹说道:“咱们还是上山吧,说不定后土老师住在山上呢。咱们一边爬山,一边打听吧,来一个两不耽误。怎么样”?玄弓黄戈二人齐声说好。于是三个人便一齐寻路登山。
三个人从华山西麓幽雅的玉泉院出发,沿着清冽的山溪而上,经过五里关,莎萝坪,毛女洞,到达回心石,黄戈说道:“听人说,这里叫做‘回心石’,据说,胆小的人爬到了到了这里,就再也不敢往上爬了,只得回心转意折返回去了。从这里再往上爬就是险径‘千尺嶂’和‘百尺崖’了。自古‘华山一条路’,指的就是这里了。”
大禹顺着黄戈的手指向上看去,果然见山路狭窄,也可以说是根本就没有路,只是一条裂谷。这里只可容一人攀行,如果不小心,一失足便成千古恨。真是奇险无比。
大禹自从练成黄帝混元功之后,武功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之境。登高山如走泥丸,涉大川如履平地。玄弓、黄戈二人的武功虽然不如大禹,但是也已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所以华山的奇拔险峻,在他们的脚下不过就是小菜一碟。
三个人一口气登上了华山主峰落雁峰。放眼四望,华山诸峰尽在脚下。清清的渭河像一条银链,自西向东从眼前流过,黄河自北向南,一路从黄土高原上汹涌澎湃地一泻千里,流到华山脚下汇合了渭河以后,在风陵渡拐了一个大弯。然后又滚滚向东流去。
大禹等三人一边登山一边只顾贪看景色,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下来。玄弓问道:“大禹,我们怎么办?是留在山上过夜呢?还是贪黑走下山去呢?”大禹是小孩子天性,喜欢冒险,喜欢挑战,于是说道:“在山上过夜枯燥无味,不如我们贪黑走下山去,那有多刺激。“玄弓、黄戈二人齐声应道:“听大禹的,那我们就贪黑下山。”
俗话说道:上山容易下山难。这华山本来就奇险无比,以奇险天下第一峰闻名于世。白天尚且不好攀爬,这黑夜里下山,更是可想而知了。虽然三个人都有武功在身,又年轻体健,身手矫健,然而,想要安安稳稳地下到山下并非易事。
他们从东坡下山。走着走着,天便全黑了下来。昼伏夜出的动物也开始出来觅食了,从前面传来了几声“咕,咕,咕”的叫声,从后边又传来了几声“呱、呱、呱”的叫声,几只夜行的小兽眨动着发出绿光的眼睛,注视着三个人,过一儿又转身逃去,不一会又来了另一群。
到了后半夜,什么叫声都出来了,有虎哮声,有狼嚎声,也有野兽互相嘶咬的声音,一惊一咤,叫人听了毛骨悚然。
下到半山腰时,玄弓一脚踩在了松动的山岩上,“扑通”一声便从悬崖边跌落了下去。黄戈手疾,一把拉住了玄弓的手腕,巨大的惯性使黄戈也站立不稳,眼看二人就要一起跌下山崖。这时大禹飞身抢上,一把抓住了黄戈的肩膀。谁知,这一下,三个人的重量都加在了大禹的脚下,大禹脚下的山岩也松动了,轰隆一声,一大块山岩掉到山谷下面去了,上面的三个人也随着一起掉了下去。
大禹一时失去了重心,头朝下,脚朝上地向下跌去,但是,抓住黄戈肩膀的那只手却一直紧紧地抓着,黄戈也紧紧的抓着玄弓,三个人连成一串,像猴子捞月亮,一起一样往下落去。而且越落越快,只听得耳边呼呼风声。
大禹知道,在这命悬一线的时刻更需要冷静,于是,在飞快的下落过程中,努力地瞪大了眼睛,搜寻着岩壁上一切可以抓到的东西。有一次抓到了一块突出的岩石,可是那块岩石承受不住三个人的重量,“咔嚓”一声,又断了。但是,只是这一下三个人下坠的势头便立刻减缓了许多。
又下跌了一程,大禹忽然瞄见了下边的山岩上长出一棵胳膊粗细的松树,看准了,待跌到了眼前时,一伸手便抓住了树干。当时便止住了跌势,把三个人挂在了半空。
这时天已放亮。大禹稳了稳心神,向四周扫视了一眼,看见已经快到谷底了,身旁已经不再是悬崖,而是陡峭的山坡,这才放下心来。把黄戈和玄弓都提了上来。三个人手抓着松树,身体靠在山坡上,喘了一口气,才慢慢地贴着陡峭的山岩,滑到了谷底。
天快要亮的时候,他们下到了谷底。忽然迎面窜出来一群野狼。大约有十几只,这群野狼一夜没有找到吃的东西,正饿得发慌,忽然发现眼前来了三个猎物。立刻张牙舞爪地把三个人围在了中间,一只只呲着白森森的狼牙,作势扑上。大禹等三人正愁一路上平淡乏味,这回来了几个不速之客,正中下怀,立时来了精神。狼不主动出击,他们也不主动出手,想多跟它们玩一会儿,所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依然不疾不徐地走着。狼群的包围圈也随着他们一起向前移动着。
终于有一只大狼忍耐不住了。“嗖”的一声从后面窜了上来,三个人并不回头,待大狼就要扑到身上的一瞬间,大禹反身一脚,把这头大狼踢飞出去十丈多远,那头大狼一声哀嚎,从空中摔到了地上,直摔得五脏倶裂,当场毙命。可是狼群并没因此而退缩,反而跟得更紧了。
这时又有一只黄色的饿狼冲了上来,直奔玄弓而来,待它扑到了眼前,玄弓转身一把抓住了它天灵盖上的长毛,抡起来转了一个圈,朝远处甩了出去,半天才听见“扑通”一声跌落下来,摔得脑浆迸裂。狼群吓得稍稍往后退了退,但是到底不甘心,不一会儿又围了上来。
待它们再一次窜上来时,三个人一齐出手,掌拍、拳打、脚踢、一眨眼的功夫,把剩下的几只饿狼也全都打发掉了。三个人这才尽兴。黄戈劈下来几只狼腿,准备天亮以后当作早饭,烤熟了吃。三个人说说笑笑,下到了一处平地。
玄弓和黄戈找来了干柴,茅草,打火点着。把狼腿架到火上,烧烤起来,不一会儿狼腿就被烤得滋滋冒油,散发出了阵阵香味。折腾了一夜,没吃没喝,三个人早就饿了。不等狼肉熟透,就一人抓起一只狼腿大吃起来,觉得这狼肉十分好吃。吃完狼肉,又用手捧起山泉水喝了个够。
吃饱喝足,三个人正要起身寻路去探访后土老师,猛听得林中一声虎啸,紧接着卷过来一股腥风,刮得树叶飞扬,紧跟着从山岗上跳出一只斑斓猛虎,朝三个人猛扑了过来。三个人一见,大喜。刚刚打死了一群恶狼,美美的吃了一顿狼肉。眼下又来了一只猛虎,看来今天中午又有虎肉吃了。
那猛虎先朝玄弓扑了过去,到了跟前,玄弓向旁边一闪身,躲过了猛虎。那猛虎扑了一个空,扭回头来又窜向了黄戈。
黄戈见猛虎扑向了自己,急忙将身一侧,随即飞起一脚,正踢在老虎的后跨上。老虎负痛,“嗷”的一声吼叫,转而暴怒。返回身来又扑向了大禹。
大禹不慌不忙,只见那老虎一个纵越,从空中纵到了大禹的头顶上,这时候大禹以左脚做轴,一转身,转到了老虎的身后,双手一伸便抓住了老虎的两只后腿。只见大禹抡起老虎来,依旧还是以左脚做轴,一连转了三圈,双手一扬,便将老虎远远地甩了出去。那老虎一头便撞在了山岩上,蹬了几下腿便一命呜呼了。
玄弓走过去,取出了匕首,三下两下便将一张虎皮扒了下来,留给大禹做铺盖。
三个人到山溪边洗净了手,这才寻路下山,继续寻找后土先生。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