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7 第二十六章 东南天柱寻天书
- 28 第二十七章 天书《金简玉篆》
- 29 第二十八章 巫支祁 抢走天书
- 30 第二十九章 登昆仑山 朝见西王母
- 31 第三十章 西王母赐 《召神符箓》
- 32 第三十一章 鲧治水败绩 被杀于羽山
- 33 第三十二章 大禹入朝见舜 纵论治水
- 34 第三十三章 大禹受命治水
- 35 第三十四章 尧母怀尧十四月
- 36 第三十五章 陶唐尧 北斩猰貐
- 37 第三十六章 唐尧西灭九婴
- 38 第三十七章 唐尧南屠巴蛇
- 39 第三十八章 唐尧东剿大风
- 40 第三十九章 帝尧践位 天下归心
- 41 第四十章 后稷出生遭三弃
- 42 第四十一章 长脸马嘴大法官 皋陶
- 43 第四十二章 简狄吞燕卵而怀契
- 44 第四十三章 舜在苦难中长大
- 45 第四十四章 舜耕于畎亩
- 46 第四十五章 修仓 浚井 断肠红
- 47 第四十六章 英才出少年
- 48 第四十七章 涂娇天上来
- 49 第四十八章 地下钻出一个神农仔
- 50 第四十九章 河伯献河
- 51 第五十章 黄河九曲一万八百里
- 52 第五十一章 治水黄河第一战
- 53 第五十二章 东海之滨斗夔牛
- 54 第五十三章 天将大战黑鲛龙
- 55 第五十四章 大禹再战黑鲛龙
- 56 第五十五章 大禹召见山神 海神
- 57 第五十六章 洋洋大东海 包容万物
- 58 第五十七章 应龙助大禹
- 59 第五十八章 黄河洪水归东海
- 60 第五十九章 徒骇河畔 沐肿作怪
- 61 第六十章 沐肿受戒化蚯蚓
- 62 第六十一章 治水九河 罔象作乱
- 63 第六十二章 罔象落海变海豚
- 64 第六十三章 泰山绝顶 黄帝传神功
- 65 第六十四章 五少年跨虎蹬泰山
- 66 第六十五章 风神大会
- 67 第六十六章 五老神仙共铸 定海神针
- 68 第六十七章 巫支祁 大会十洞妖王
- 69 第六十八章 大禹一战巫支祁
- 70 第六十九章 定海神针 惊鬼神
- 71 第七十章 铁铸夔牛 镇海眼
- 72 第七十一章 大禹二战巫支祁
- 73 第七十二章 巫支祁劫走涂娇
- 74 第七十三章 九尾白狐说媒
- 75 第七十四章 大禹联姻涂山国
- 76 第七十五章 辛壬癸甲
- 77 第七十六章 大禹三战巫支祁
- 78 第七十七章 深井锁鱼妖
- 79 第七十八章 玄龟负泥封印山川
- 80 第七十九章 一过家门而不入
- 81 第八十章 马陵谷 大禹中瘴气
- 82 第八十一章 牵来孤岛筑长堤
- 83 第八十二章 治水沂蒙山
- 84 第八十三章 沂水河畔 大禹中瘴
- 85 第八十四章 泗水之滨 除泗肥
- 86 第八十五章 治水涂山 二过家门而不入
- 87 第八十六章 登桐柏山 祭炎帝陵
- 88 第八十七章 大禹封于夏地
- 89 第八十八章 禹化黄熊 开轘辕
- 90 第八十九章 洢水河畔斩化蛇
- 91 第九十章 神斧劈伊阙 龙门除恶龙
- 92 第九十一章 三门峡边 梳妆台
- 93 第九十二章 三门峡之神门险
- 94 第九十三章 三门峡之 鬼门窄
- 95 第九十四章 三门峡之 人门之上百丈崖
- 96 第九十五章 黄河之 中流砥柱
- 97 第九十六章 再登华山 览黄河
- 98 第九十七章 巨灵咆哮 擗华山
- 99 第九十八章 祭风陵 风后传阵
- 100 第九十九章 鲤鱼跳龙门
- 101 第一百章 开山神斧 开龙门
- 102 第一百零一章 大禹 应龙 凿壶口
- 103 第一百零二章 西行治水 斩相柳
- 104 第一百零三章 治水炼石滩 积石成山
- 105 第一百零四章 导水鸿沟 夸父追日
- 106 第一百零五章 三过家门而不入
- 107 第一百零六章 神女授天书 巫峡斗恶龙
- 108 第一百零七章 劈巴山治蜀水涂山国认亲
- 109 第一百零八章 洪水退尽 治水成功
- 110 第一百零九章 治水功臣 封官加爵
- 111 第一百一十章 大禹划九州
- 112 第一百一十一章 帝舜禅位 南巡苍梧
- 113 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舜升仙 帝女泪染斑竹
- 114 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禹即天子位 西王母来贺
- 115 第一百一十四章 会稽山诸侯大会怒斩防风氏
- 116 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禹征三苗 代天行道
- 117 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苗纵毒 将计就计
- 118 第一百一十七章 三擒三纵 为服其心
- 119 第一百一十八章 杜康造酒 君臣共醉
- 120 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禹铸九鼎 华夏永传承
- 121 第一百二十章 大禹巡海外 藏书于名山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三十六章 唐尧西灭九婴
第三十六章 唐尧西灭九婴
陶唐尧带着五百将士到北方少咸之山斩杀了猰貐,替朝北方的诸侯和北方人民除去了一害,立了大功。
刚刚回到了封地还没喘过一口气来,就立刻又接到了朝庭的命令。命令陶唐尧去南方的洞庭之野去屠灭巴蛇。
陶唐侯尧二话不说,接到朝庭的命令,立即便着手做准备。
可是,要制服巴蛇,必须要用雄黄。因为雄黄是克制蛇类的不二法宝,可是天下并不是哪里都出雄黄,只有武都的西方山才出产雄黄。要到武都西方山,又必须经过成纪,这个成纪又正是“九婴”的剿穴。
这“九婴”并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九个妖仙的统称。
当年,身为三皇之首的人文始祖伏羲氏,曾在成纪(今天的甘肃天水)筑成八卦台。在八卦台上置了一块巨大的青石板,伏羲就在这块石板上划成了八卦。
伏羲本身就是一个圣人,他划的八卦也有灵性。年深日久,日精月华,那八卦之中的两个不安分的坎卦和离卦就幻化成了妖仙。因为坎卦为中男,离卦为中女,一共有九画。所以他们幻化出来的九个妖仙,也是半大的儿童的模样。形体尚未长大,心智也尚未开启,懵懵懂懂。所以人们给他们取名叫做九婴。
在盛世的时候,这九婴就成了祥瑞。可是到了衰世的时候,他们就成了妖精。
现在帝挚执政,软弱无能。“三凶”把持朝政,民怨沸腾,朝政衰败。所以他们就趁乱成了妖精,在西方作起乱来了。
那个坎卦的形状是四个短划,一个长划,一共有五划。坎为中男,为水,而色玄。所以是五个男孩的模样,一色都穿黑衣而善于用水。
那个离卦的形状是二个短划,二个长划,一共有四划。离为中女,为火,而赤色。所以是四个女孩的模样,都穿红衣而善于用火。
这九婴,本是九个失管的少年,年纪尚且幼小,心智尚未开启。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美,神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全凭着身怀异能,便以为天下无敌。到处任意胡为,我行我素,搅得西方天下大乱,百姓不得安宁。
这九个少年,一共五男四女。整日里风风火火的四处闯荡。于是便引来了许多浮浪少年,追随着他们,要拜他们为师,充当他们的爪牙。人马越聚越多,坏事也越干越大,以致打败了朝廷派来的官兵,惹怒了天下百姓。
陶唐侯尧正要向朝庭请示报告,要先到西方山去取雄黄,路过成纪时候,捎带剿灭九婴,一石二鸟。谁知朝庭却下了第二道命令,命令陶唐候尧先去西方成纪剿灭九婴,然后再到南方去除巴蛇,这一下正合了陶唐候尧的心意。
原来,三凶之中的孔壬。他的封地在西方,先前孔壬曾派二千兵将,去打通去往西方封地的道路。结果,在成纪的地方遇到了九婴。
孔壬带来的兵将不知底细,双方刚列好了阵势,就见那九婴的队伍里,领头的四个女孩一齐走上前来,每个人的手里都拿着一面红旗。四个女孩同时摇动手里的红旗,霎时间,凭空窜出来无数的火舌,一起向朝廷的军阵上烧到。立刻将朝廷的兵将淹没在火海里。士兵们赶紧倒在地上打滚,弄灭了身上的火。
谁知,那九婴队伍里的五个男孩又走了上来,每个人的手里都举着一面黑旗,五个人同时摇动手中的黑旗,霎时间,凭空倾泻下来滔天的洪水,将那些没被大火烧死的士兵,全都淹没在了洪水里了。
将朝廷派来的兵将打得大败,死伤大半,只有少人马逃回帝都。
为此朝野震动,有人以此事弹劾孔壬。孔壬很被动。一方面是为了给朝野一个交待,另一方面也是想要借机会除掉陶唐候尧。于是孔壬怂恿帝挚,令命陶唐侯尧去征讨九婴。盘算着如果陶唐候尧侥幸得胜,剿灭了九婴,那么就堵住众人的嘴。同时也给自己的封地打开了通道。如果陶唐候尧失败,就把一切责任都推到了他的身上。让他在天下人面前露丑,因此他的威信也会扫地。如果被九婴淹死,烧死就更好了。
陶唐候尧接到朝庭命令,立即率领将士一千人,直奔西方的成纪。这一行有二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剿灭九婴,第二个目的是取到雄黄。
沿路又有许多西方的诸侯,一方面因为受不了九婴的气,另一个方面也是想要与陶唐侯尧交朋友,所以也带兵前来助战。
这一日陶唐候尧的队伍来到了成纪地方,有哨兵前来报告,说九婴已经率领大队人马栏住了前方的去路。于是陶唐侯尧命令士兵列成阵式,以逸待劳,等待九婴找上门来。
果然过了不一会儿,就看见九婴的人马列队而来,一队黑衣男兵,排着坎卦的阵形,有五个男孩带领,一队红衣女兵,排着离卦的阵形,由四个女孩带领,目中无人的大摇大摆而来。
陶唐候尧知道,九婴只会用水淹,用火烧,没有别的本领。如果不知道九婴的底细和来历,他们的威力无比,虽然有千军万马也敌不住他们水淹、火烧的灭顶之灾。可是如果知道了九婴的底细和来历,只要当众叫破了他们的来历,九婴便不攻自破了。
待九婴的队伍走近,列成阵势。陶唐候尧站在阵前,向空中祭起了一面“太极八卦旗”,上前高声喝道:“陶唐侯尧在此,坎、离二小鬼,还不速速归位,更待何时。”
说也奇怪,今天九婴来到阵前,心里就有一点发虚。一听到尧的高声喝叫,早已六神无主。再一看“太极八卦旗”迎风飘扬,更是魂飞破散,连作法的口诀都忘记了。一个个转身就跑。谁知刚一迈步,“嗖嗖、嗖嗖”的一霎时间就被太极八卦旗都给吸了上去。陶唐候尧吩咐道:“只杀几个领头的,其余的放下刀枪,一概免死。”
陶唐候尧的将士冲上前去,刀砍、箭射,三下五除二便将九婴队伍里几个顽抗到底头目剿除了。剩下的九婴士兵纷纷投降。
陶唐候尧收起了“太极八卦旗”,点着了火,将“太极八卦旗”一把火烧掉了。九婴的魂魄飘飘荡荡又回到了八卦台上。从此再也不能兴妖作怪了。
这一仗打得干净利落,还不到一个时辰便结束战斗,大获全胜,有如神助。把前来助战的西方诸侯都惊呆了,以为尧是神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自此,西方的诸侯都归心于陶唐候尧了。
刚刚回到了封地还没喘过一口气来,就立刻又接到了朝庭的命令。命令陶唐尧去南方的洞庭之野去屠灭巴蛇。
陶唐侯尧二话不说,接到朝庭的命令,立即便着手做准备。
可是,要制服巴蛇,必须要用雄黄。因为雄黄是克制蛇类的不二法宝,可是天下并不是哪里都出雄黄,只有武都的西方山才出产雄黄。要到武都西方山,又必须经过成纪,这个成纪又正是“九婴”的剿穴。
这“九婴”并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九个妖仙的统称。
当年,身为三皇之首的人文始祖伏羲氏,曾在成纪(今天的甘肃天水)筑成八卦台。在八卦台上置了一块巨大的青石板,伏羲就在这块石板上划成了八卦。
伏羲本身就是一个圣人,他划的八卦也有灵性。年深日久,日精月华,那八卦之中的两个不安分的坎卦和离卦就幻化成了妖仙。因为坎卦为中男,离卦为中女,一共有九画。所以他们幻化出来的九个妖仙,也是半大的儿童的模样。形体尚未长大,心智也尚未开启,懵懵懂懂。所以人们给他们取名叫做九婴。
在盛世的时候,这九婴就成了祥瑞。可是到了衰世的时候,他们就成了妖精。
现在帝挚执政,软弱无能。“三凶”把持朝政,民怨沸腾,朝政衰败。所以他们就趁乱成了妖精,在西方作起乱来了。
那个坎卦的形状是四个短划,一个长划,一共有五划。坎为中男,为水,而色玄。所以是五个男孩的模样,一色都穿黑衣而善于用水。
那个离卦的形状是二个短划,二个长划,一共有四划。离为中女,为火,而赤色。所以是四个女孩的模样,都穿红衣而善于用火。
这九婴,本是九个失管的少年,年纪尚且幼小,心智尚未开启。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美,神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全凭着身怀异能,便以为天下无敌。到处任意胡为,我行我素,搅得西方天下大乱,百姓不得安宁。
这九个少年,一共五男四女。整日里风风火火的四处闯荡。于是便引来了许多浮浪少年,追随着他们,要拜他们为师,充当他们的爪牙。人马越聚越多,坏事也越干越大,以致打败了朝廷派来的官兵,惹怒了天下百姓。
陶唐侯尧正要向朝庭请示报告,要先到西方山去取雄黄,路过成纪时候,捎带剿灭九婴,一石二鸟。谁知朝庭却下了第二道命令,命令陶唐候尧先去西方成纪剿灭九婴,然后再到南方去除巴蛇,这一下正合了陶唐候尧的心意。
原来,三凶之中的孔壬。他的封地在西方,先前孔壬曾派二千兵将,去打通去往西方封地的道路。结果,在成纪的地方遇到了九婴。
孔壬带来的兵将不知底细,双方刚列好了阵势,就见那九婴的队伍里,领头的四个女孩一齐走上前来,每个人的手里都拿着一面红旗。四个女孩同时摇动手里的红旗,霎时间,凭空窜出来无数的火舌,一起向朝廷的军阵上烧到。立刻将朝廷的兵将淹没在火海里。士兵们赶紧倒在地上打滚,弄灭了身上的火。
谁知,那九婴队伍里的五个男孩又走了上来,每个人的手里都举着一面黑旗,五个人同时摇动手中的黑旗,霎时间,凭空倾泻下来滔天的洪水,将那些没被大火烧死的士兵,全都淹没在了洪水里了。
将朝廷派来的兵将打得大败,死伤大半,只有少人马逃回帝都。
为此朝野震动,有人以此事弹劾孔壬。孔壬很被动。一方面是为了给朝野一个交待,另一方面也是想要借机会除掉陶唐候尧。于是孔壬怂恿帝挚,令命陶唐侯尧去征讨九婴。盘算着如果陶唐候尧侥幸得胜,剿灭了九婴,那么就堵住众人的嘴。同时也给自己的封地打开了通道。如果陶唐候尧失败,就把一切责任都推到了他的身上。让他在天下人面前露丑,因此他的威信也会扫地。如果被九婴淹死,烧死就更好了。
陶唐候尧接到朝庭命令,立即率领将士一千人,直奔西方的成纪。这一行有二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剿灭九婴,第二个目的是取到雄黄。
沿路又有许多西方的诸侯,一方面因为受不了九婴的气,另一个方面也是想要与陶唐侯尧交朋友,所以也带兵前来助战。
这一日陶唐候尧的队伍来到了成纪地方,有哨兵前来报告,说九婴已经率领大队人马栏住了前方的去路。于是陶唐侯尧命令士兵列成阵式,以逸待劳,等待九婴找上门来。
果然过了不一会儿,就看见九婴的人马列队而来,一队黑衣男兵,排着坎卦的阵形,有五个男孩带领,一队红衣女兵,排着离卦的阵形,由四个女孩带领,目中无人的大摇大摆而来。
陶唐候尧知道,九婴只会用水淹,用火烧,没有别的本领。如果不知道九婴的底细和来历,他们的威力无比,虽然有千军万马也敌不住他们水淹、火烧的灭顶之灾。可是如果知道了九婴的底细和来历,只要当众叫破了他们的来历,九婴便不攻自破了。
待九婴的队伍走近,列成阵势。陶唐候尧站在阵前,向空中祭起了一面“太极八卦旗”,上前高声喝道:“陶唐侯尧在此,坎、离二小鬼,还不速速归位,更待何时。”
说也奇怪,今天九婴来到阵前,心里就有一点发虚。一听到尧的高声喝叫,早已六神无主。再一看“太极八卦旗”迎风飘扬,更是魂飞破散,连作法的口诀都忘记了。一个个转身就跑。谁知刚一迈步,“嗖嗖、嗖嗖”的一霎时间就被太极八卦旗都给吸了上去。陶唐候尧吩咐道:“只杀几个领头的,其余的放下刀枪,一概免死。”
陶唐候尧的将士冲上前去,刀砍、箭射,三下五除二便将九婴队伍里几个顽抗到底头目剿除了。剩下的九婴士兵纷纷投降。
陶唐候尧收起了“太极八卦旗”,点着了火,将“太极八卦旗”一把火烧掉了。九婴的魂魄飘飘荡荡又回到了八卦台上。从此再也不能兴妖作怪了。
这一仗打得干净利落,还不到一个时辰便结束战斗,大获全胜,有如神助。把前来助战的西方诸侯都惊呆了,以为尧是神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自此,西方的诸侯都归心于陶唐候尧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