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7 第十六章 淮河奇妖巫支祁
- 18 第十七章 盘瓠的来历
- 19 第十八章 盘瓠杀敌立功
- 20 第十九章 盘瓠帝女结良缘
- 21 第二十章 天马与天虫
- 22 第二十一章 蚕神 马头娘娘
- 23 第二十二章 云梦深处遇神仙
- 24 第二十三章 大禹夜游月宫
- 25 第二十四章 后羿射九日
- 26 第二十五章 嫦娥奔月
- 27 第二十六章 东南天柱寻天书
- 28 第二十七章 天书《金简玉篆》
- 29 第二十八章 巫支祁 抢走天书
- 30 第二十九章 登昆仑山 朝见西王母
- 31 第三十章 西王母赐 《召神符箓》
- 32 第三十一章 鲧治水败绩 被杀于羽山
- 33 第三十二章 大禹入朝见舜 纵论治水
- 34 第三十三章 大禹受命治水
- 35 第三十四章 尧母怀尧十四月
- 36 第三十五章 陶唐尧 北斩猰貐
- 37 第三十六章 唐尧西灭九婴
- 38 第三十七章 唐尧南屠巴蛇
- 39 第三十八章 唐尧东剿大风
- 40 第三十九章 帝尧践位 天下归心
- 41 第四十章 后稷出生遭三弃
- 42 第四十一章 长脸马嘴大法官 皋陶
- 43 第四十二章 简狄吞燕卵而怀契
- 44 第四十三章 舜在苦难中长大
- 45 第四十四章 舜耕于畎亩
- 46 第四十五章 修仓 浚井 断肠红
- 47 第四十六章 英才出少年
- 48 第四十七章 涂娇天上来
- 49 第四十八章 地下钻出一个神农仔
- 50 第四十九章 河伯献河
- 51 第五十章 黄河九曲一万八百里
- 52 第五十一章 治水黄河第一战
- 53 第五十二章 东海之滨斗夔牛
- 54 第五十三章 天将大战黑鲛龙
- 55 第五十四章 大禹再战黑鲛龙
- 56 第五十五章 大禹召见山神 海神
- 57 第五十六章 洋洋大东海 包容万物
- 58 第五十七章 应龙助大禹
- 59 第五十八章 黄河洪水归东海
- 60 第五十九章 徒骇河畔 沐肿作怪
- 61 第六十章 沐肿受戒化蚯蚓
- 62 第六十一章 治水九河 罔象作乱
- 63 第六十二章 罔象落海变海豚
- 64 第六十三章 泰山绝顶 黄帝传神功
- 65 第六十四章 五少年跨虎蹬泰山
- 66 第六十五章 风神大会
- 67 第六十六章 五老神仙共铸 定海神针
- 68 第六十七章 巫支祁 大会十洞妖王
- 69 第六十八章 大禹一战巫支祁
- 70 第六十九章 定海神针 惊鬼神
- 71 第七十章 铁铸夔牛 镇海眼
- 72 第七十一章 大禹二战巫支祁
- 73 第七十二章 巫支祁劫走涂娇
- 74 第七十三章 九尾白狐说媒
- 75 第七十四章 大禹联姻涂山国
- 76 第七十五章 辛壬癸甲
- 77 第七十六章 大禹三战巫支祁
- 78 第七十七章 深井锁鱼妖
- 79 第七十八章 玄龟负泥封印山川
- 80 第七十九章 一过家门而不入
- 81 第八十章 马陵谷 大禹中瘴气
- 82 第八十一章 牵来孤岛筑长堤
- 83 第八十二章 治水沂蒙山
- 84 第八十三章 沂水河畔 大禹中瘴
- 85 第八十四章 泗水之滨 除泗肥
- 86 第八十五章 治水涂山 二过家门而不入
- 87 第八十六章 登桐柏山 祭炎帝陵
- 88 第八十七章 大禹封于夏地
- 89 第八十八章 禹化黄熊 开轘辕
- 90 第八十九章 洢水河畔斩化蛇
- 91 第九十章 神斧劈伊阙 龙门除恶龙
- 92 第九十一章 三门峡边 梳妆台
- 93 第九十二章 三门峡之神门险
- 94 第九十三章 三门峡之 鬼门窄
- 95 第九十四章 三门峡之 人门之上百丈崖
- 96 第九十五章 黄河之 中流砥柱
- 97 第九十六章 再登华山 览黄河
- 98 第九十七章 巨灵咆哮 擗华山
- 99 第九十八章 祭风陵 风后传阵
- 100 第九十九章 鲤鱼跳龙门
- 101 第一百章 开山神斧 开龙门
- 102 第一百零一章 大禹 应龙 凿壶口
- 103 第一百零二章 西行治水 斩相柳
- 104 第一百零三章 治水炼石滩 积石成山
- 105 第一百零四章 导水鸿沟 夸父追日
- 106 第一百零五章 三过家门而不入
- 107 第一百零六章 神女授天书 巫峡斗恶龙
- 108 第一百零七章 劈巴山治蜀水涂山国认亲
- 109 第一百零八章 洪水退尽 治水成功
- 110 第一百零九章 治水功臣 封官加爵
- 111 第一百一十章 大禹划九州
- 112 第一百一十一章 帝舜禅位 南巡苍梧
- 113 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舜升仙 帝女泪染斑竹
- 114 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禹即天子位 西王母来贺
- 115 第一百一十四章 会稽山诸侯大会怒斩防风氏
- 116 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禹征三苗 代天行道
- 117 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苗纵毒 将计就计
- 118 第一百一十七章 三擒三纵 为服其心
- 119 第一百一十八章 杜康造酒 君臣共醉
- 120 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禹铸九鼎 华夏永传承
- 121 第一百二十章 大禹巡海外 藏书于名山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二十六章 东南天柱寻天书
第二十六章 东南天柱寻天书
第二天早晨,太阳又从云梦泽里升起,金色的阳光照在湖心岛上,大禹等三个人醒来,各自先用湖水洗了一把脸,只觉得神情清爽无比。
大禹想起昨天夜里游月宫的事,也不知道是作梦还是真事,想起了自己曾经在月宫里拾起一片桂花树叶,揣在怀里留作纪念。于是伸手到怀里一摸,果真掏出来一片桂花树叶。又想起曾经饮了嫦娥姐姐赠给的“轻身茶”。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想要验证一下。
于是运起黄帝混元功,吸一口气,使出一招“登云纵”。尽力向上一纵。只觉得就像腾云架雾一样,身体径直向空中射去,把大禹自己都吓了一跳。
这一纵像火箭钻天一样,足有二十多仞高。一直升到不能再升高了,大禹方才收势缓缓落回地面。这才相信自己昨天夜里登上月宫见到嫦娥都是真事
这一纵,直把玄弓,黄戈二人看得张大了嘴,半天合不拢。心里想道:“怎么大禹的在湖心岛上住了一夜,轻功就有了这么大的进展呢?立时高出了一大截。”他们二人哪里知道,昨天夜里,正在他们熟睡的时候,大禹已经到月宫里游历了一回。
三个人在湖心岛上摘了一些不知名的野果当早饭。一尝,鲜美异常,独具风味,与别处吃过的野果大不相同。于是他们又多摘了一些带到船上,留着路上吃。
吃完早饭,大禹三人又登上了独木舟。玄弓、黄戈二人撑着船。离开了云梦泽湖心岛,继续向东南方向撑去。
云梦泽,水连长江,南接洞庭湖。船又行了四,五日,方才到了长江。这一段正是长江的中游,江水清澈,水流平稳,江面开阔。小船进入长江水道之后,顺流而下,随着江水漂流,再也用不着人来撑船了。
长江的南岸为洞庭湖平原,长江的北岸为江汉平原。这里沃野千里,河湖港汊众多,是华夏大地上最富庶的鱼米之乡。
自从小船进入长江水道以来,天气晴好,风平浪静,蓝天白云,三个人饱览了沿途美丽的风光。这一日来到了湖口。湖口,乃是彭蠡湖(现在叫鄱阳湖)连接长江的水口。彭蠡湖向来号称是候鸟的天堂。
长江从源头到巫峡,为上游,从巫峡到湖口为中游,自湖口往下,便是下游。
长江自湖口起,水流更加平缓,江面开阔,江南水乡更是人间天堂。河流成网,湖泊遍地。就像银线上串起一颗颗珍珠,再结成一张大鱼网,罩在了江南大地上一样。
船在长江中又行了几日,前面到了一处很大渡口。向当地人一打听,说是从这里登岸就可以直奔东南天柱山。于是三个人把船栓在岸边一棵大树上,弃舟登岸,一边走一边问路,朝着东南天柱走去。
东南天柱,群峰兀立,危崖罗列,怪石嵯峨。流泉飞瀑遍布其间,奇松秀竹,绿树红花遍布山谷。雾潮云海瞬息万变,苍茫无际。集雄、奇、灵、秀于一山。
大禹带着玄弓、黄戈二人,跋涉了三日,终于来到了东南天柱的脚下。三人望着这方圆百里的大山,一片茫然,毫无头绪,不知道这《金简玉篆》天书究竟藏在大山的什么地方。
三个人正在踌躇时,黄戈指着山坳里露出的房舍说道:”那里有人家居住,我们不妨前去打听一下。“大禹大喜,说道:“有人家就好办了,俗话说,要知山中事,须问山里人。我们就去问一问山里人。”
三个人来到房前,院门敞开着,黄戈上前高声问道:“家里有人吗?”话音刚落,从屋中走出来一位花白胡子的老人,柱着一根藤杖,来到门前。说道:“年轻人都进山打猎去了,你们找谁呀?”
黄戈说道:“我们是中原来的,为了治服洪水,遵照高人指点,来到这东南天柱山,寻找《金简玉篆》天书。我们初来乍到,对这东南天柱山一点也不了解,特向老伯打听这大山的详情,还请老伯不吝赐教。”
那花白胡子老人听大禹如此说,对大禹很有好感,说道:“年轻人有礼貌。那我就尽我所知,知道多少说多少。”
于是说道:“我也曾经听老辈人说过,在这东南天柱山上藏有天书,可是谁也不知道藏在什么地方。也许藏在山峰顶上,也许藏在山洞里,也许藏在石缝间。谁也没有见过。我们山里的老百姓,每日种田、打猎、砍柴。对天书的事一点也不知道,也不关心,就是把天书送给我们,我们也不认识字。”
大禹说道:“那就请老伯给我们讲一讲这东南天柱山的形势吧。”
玄弓扶着花白胡子老人坐到了一块大石头上,大家围坐在对面。老人捋了捋花白胡须,指着天柱山说道:“我生在这大山里,长在这大山里,在山脚下种田,在山里头打猎,对这东南天柱山再熟悉不过了。这东南天柱山,顶天立地,万山拱卫,孤立擎天,实实在在是东南方的擎天柱。
这东南天柱山,大小共有四十二座山峰,十八座岭,十七处山崖,二十五处山洞,另外还有十三井,十六岩,七关,八池和五十三块怪石。
主峰叫天柱峰。因为陡如层塔,形状酷似一颗巨形竹笋,所以百姓们也管它叫“笋子尖”。笋子尖光滑陡峭,顶天立地无法攀登。
峰下还有毒蛇,巨蟒,狼豺虎豹,杀人藤,妖魔树等等,种种阻拦,不止一样”
听完花白胡子老人讲东南天柱山的形势,大禹对这座大山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但是究竟怎么样去寻找天书,仍然是一片茫然。
大禹对玄弓、黄戈二人说道:“咱们先到“笋子尖”上去找一找,如果找不到,那我们见峰就登,见洞就钻,逢崖就攀,拉开大网,一处不拉,只要我们心诚,就不信就找不到天书。”
三个人告别了花白胡子老人。一路披荆斩棘,斩毒蛇,杀巨蟒,来到了东南天柱的山根下。
仰头看那“笋子尖”,足有百丈之高,真像一颗雨后破土而出的大竹笋,上顶天,下立地,圆润光滑,连一点立脚着力的地方也没有,如果不是怀有绝顶的轻身功夫,别想攀上一步。
就连小时候外号叫”猴登“的玄弓,也只能望山兴叹。大禹心想,倘若不是在月宫里服食了“轻身丹”,自己也绝难攀上。
玄弓问大禹道:“公子,怎么办?”大禹说道:“你们二人在下面等我,我先上去看看再说。黄戈问道:“公子有把握吗?”大禹说道:“先让我试试再说。”
大禹紧了紧蔴鞋,勒了勒腰带,掖好了衣角。深吸一口气,运起了黄帝混元功。一个登云步,腾身而起,一步就纵起十丈多高。目光四下一扫,看见崖壁上有一个小石窝,恰好能踏进半个脚掌。于是迅速地将右脚掌踏了进去。借上了劲,接着又纵起了第二步,又是十多丈高。瞅准了崖壁突起的一块石棱落下了左脚。
再陡峭的山峰,也不是直立的,或大或小总有一点坡度,也总有凸凸凹凹的起伏之处。这天柱笋子尖也是一样。
这一次大禹看准了笋子边上突出的一块石头,左脚落上,再一借力,右脚早已纵起。如此这样,每次纵起之后,总能找到一个落脚点,借力后再次纵起,一连纵跃了十几二十次,终于登上了“笋子尖”。
大禹登上峰顶,站稳脚步,低头看那“笋子尖”的顶上,是一块约两步宽三步长的一块平台,青色的岩石,平整如砥,没有缝儿,也没有洞,上面草木不生,连一颗小石子儿都没有,更不用说天书了。
大禹蹲在地上,仔细地察看,青石上没有缝隙,也没有痕迹。大禹又在上面来回走了几趟,也不见蛛丝马迹。又用开山神斧的斧柄对着青石敲了几下,回声清脆实在,说明青石下面没有空洞。大禹不觉失望。
玄弓、黄戈二人在下面仰着头高声问道:”看见天书没有?“大禹回答道:“顶上什么东西也没有。”
大禹在上面又仔细查看了一阵,还是一无所获,无奈,只得下峰来。
大禹来到峰下,把“笋子尖”上的情形对玄弓、黄戈二人说了一遍。二人听后,也都垂头丧气。大禹说道:“老师让我们到这东南天柱寻找天书《金简玉篆》。说天书《金简玉篆》就在这东南天柱山,老师的话是绝对不会有错,只是我们还没找到而已。只要我们仔细寻找,就一定能找到。从今天起,我们就吃住在这山上,拉网式地搜寻,总会找得到。”
于是大禹带着玄弓、黄戈二人,从第一座山峰上找起,见洞就钻,见崖就攀,见石头就翻,渴了就喝一口山泉水,摘个野果子吃,饿了就打个獐狍野兔烤了吃。到了天黑,就找一个山洞,钻进去就睡。
天天如此,搜遍四十二座山峰的七关,八井,十六岩,十七崖,十八岭,二十五洞,五十三块怪石,翻遍了东南天柱山的每一块石头。用了七七四十九天时间,一无所获。
三个人默默无语,坐在一个大崖壁下发愁,心里别提是什么滋味了。
正在这时,只见一位神仙脚踏祥云,从天而降,缓缓落在了大禹的对面。大禹看那神仙,长着一张鹅蛋脸,两道新月眉,一双丹凤眼,齿白唇红,面带善良,神态慈祥,举止端庄,白色绢帕罩头,白色衣裳曳(ye)地。辨不出来是男是女。
大禹等三人见是一位神仙,立刻来了精神,慌忙站起来,躬身行礼。猜想一定是又有哪位神仙前来相助自己了。
那位神仙问道:“前面可是大禹吗?遇到难事了么?怎么垂头丧气的?”
大禹答道:“我就是大禹,请问尊神是哪一位?”那神仙答道:“我是天上的观世音者大神。今天从这里路过,看见你等坐在石头上发愁,所以现身。”
大禹听后大喜,说道:“原来但您就是天上的观世音者大神?!我们可遇到救星了。”于是就把华夏子老师让他们到东南天柱山,寻找天书《金简玉篆》的事说了一遍。接着又说道:“可是我们寻找了七七四十九天,翻遍了东南天柱山的四十二峰,二十五洞,五十三怪石的每一块石头,天书还是无影无踪。我们正在犯愁,不知下一步该怎么办,正巧大神降临,请求大神一定要帮帮我们。”
观世音者大神听大禹如此一说,伸出手来掐指一算。说道:“难怪你们寻不到天书,这是上天有意在考验你的意志,磨炼你的性情,现在还不到天书出现的时候,你还要在这黄帝崖下沐浴斋戒七日,等到第七天的半夜子时时分,再去登东南天柱山的主峰‘笋子尖’,到那时,天书才会出现,你也自然能找到天书了。”
大禹说道:“我已经登上过东南天柱山的‘笋子尖’可是那上面什么也没有。”观世音者大神说道:“天书不是每天都会出现的,只有在一定的时刻才会出现,过了这个时刻又会隐藏起来。你去的时候不是天书出现的时刻,所以你找不到,就是到了天书出现的时刻,天柱下边也还会有怪兽守护。到时你必须战胜怪兽才能登上峰顶。如果错过了时刻,天书又会消失。”
大禹又问道:“哪里是黄帝崖呢?“观世音者大神指着大禹身后的崖壁说道:“这里就是黄帝崖。”
大禹说道:“多谢观世音者大神的指点,使我如拨开去雾而见青天,若不然,我就是找一辈子,也找不到天书啊。”
观世音者大神嘱咐大禹说道:“大禹,找到天书以后,你要立即阅读。还要边读边思考,把天书读熟,读透,记到心里去。那样的话,即使今后天书丢了,可是你记到心里去的知识却丢不了。天下百姓正等你去治水呢,祝你治水早日成功。我还有事,就此别过。”说罢,驾祥云上天去了。
大禹送走观世音者大神,回到黄帝崖下沐浴斋戒。玄弓、黄戈二人,每日到山上采来野果子给大禹当饭,到山泉边汲来泉水给大禹解渴,小心地侍候着大禹斋戒。
大禹想起昨天夜里游月宫的事,也不知道是作梦还是真事,想起了自己曾经在月宫里拾起一片桂花树叶,揣在怀里留作纪念。于是伸手到怀里一摸,果真掏出来一片桂花树叶。又想起曾经饮了嫦娥姐姐赠给的“轻身茶”。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想要验证一下。
于是运起黄帝混元功,吸一口气,使出一招“登云纵”。尽力向上一纵。只觉得就像腾云架雾一样,身体径直向空中射去,把大禹自己都吓了一跳。
这一纵像火箭钻天一样,足有二十多仞高。一直升到不能再升高了,大禹方才收势缓缓落回地面。这才相信自己昨天夜里登上月宫见到嫦娥都是真事
这一纵,直把玄弓,黄戈二人看得张大了嘴,半天合不拢。心里想道:“怎么大禹的在湖心岛上住了一夜,轻功就有了这么大的进展呢?立时高出了一大截。”他们二人哪里知道,昨天夜里,正在他们熟睡的时候,大禹已经到月宫里游历了一回。
三个人在湖心岛上摘了一些不知名的野果当早饭。一尝,鲜美异常,独具风味,与别处吃过的野果大不相同。于是他们又多摘了一些带到船上,留着路上吃。
吃完早饭,大禹三人又登上了独木舟。玄弓、黄戈二人撑着船。离开了云梦泽湖心岛,继续向东南方向撑去。
云梦泽,水连长江,南接洞庭湖。船又行了四,五日,方才到了长江。这一段正是长江的中游,江水清澈,水流平稳,江面开阔。小船进入长江水道之后,顺流而下,随着江水漂流,再也用不着人来撑船了。
长江的南岸为洞庭湖平原,长江的北岸为江汉平原。这里沃野千里,河湖港汊众多,是华夏大地上最富庶的鱼米之乡。
自从小船进入长江水道以来,天气晴好,风平浪静,蓝天白云,三个人饱览了沿途美丽的风光。这一日来到了湖口。湖口,乃是彭蠡湖(现在叫鄱阳湖)连接长江的水口。彭蠡湖向来号称是候鸟的天堂。
长江从源头到巫峡,为上游,从巫峡到湖口为中游,自湖口往下,便是下游。
长江自湖口起,水流更加平缓,江面开阔,江南水乡更是人间天堂。河流成网,湖泊遍地。就像银线上串起一颗颗珍珠,再结成一张大鱼网,罩在了江南大地上一样。
船在长江中又行了几日,前面到了一处很大渡口。向当地人一打听,说是从这里登岸就可以直奔东南天柱山。于是三个人把船栓在岸边一棵大树上,弃舟登岸,一边走一边问路,朝着东南天柱走去。
东南天柱,群峰兀立,危崖罗列,怪石嵯峨。流泉飞瀑遍布其间,奇松秀竹,绿树红花遍布山谷。雾潮云海瞬息万变,苍茫无际。集雄、奇、灵、秀于一山。
大禹带着玄弓、黄戈二人,跋涉了三日,终于来到了东南天柱的脚下。三人望着这方圆百里的大山,一片茫然,毫无头绪,不知道这《金简玉篆》天书究竟藏在大山的什么地方。
三个人正在踌躇时,黄戈指着山坳里露出的房舍说道:”那里有人家居住,我们不妨前去打听一下。“大禹大喜,说道:“有人家就好办了,俗话说,要知山中事,须问山里人。我们就去问一问山里人。”
三个人来到房前,院门敞开着,黄戈上前高声问道:“家里有人吗?”话音刚落,从屋中走出来一位花白胡子的老人,柱着一根藤杖,来到门前。说道:“年轻人都进山打猎去了,你们找谁呀?”
黄戈说道:“我们是中原来的,为了治服洪水,遵照高人指点,来到这东南天柱山,寻找《金简玉篆》天书。我们初来乍到,对这东南天柱山一点也不了解,特向老伯打听这大山的详情,还请老伯不吝赐教。”
那花白胡子老人听大禹如此说,对大禹很有好感,说道:“年轻人有礼貌。那我就尽我所知,知道多少说多少。”
于是说道:“我也曾经听老辈人说过,在这东南天柱山上藏有天书,可是谁也不知道藏在什么地方。也许藏在山峰顶上,也许藏在山洞里,也许藏在石缝间。谁也没有见过。我们山里的老百姓,每日种田、打猎、砍柴。对天书的事一点也不知道,也不关心,就是把天书送给我们,我们也不认识字。”
大禹说道:“那就请老伯给我们讲一讲这东南天柱山的形势吧。”
玄弓扶着花白胡子老人坐到了一块大石头上,大家围坐在对面。老人捋了捋花白胡须,指着天柱山说道:“我生在这大山里,长在这大山里,在山脚下种田,在山里头打猎,对这东南天柱山再熟悉不过了。这东南天柱山,顶天立地,万山拱卫,孤立擎天,实实在在是东南方的擎天柱。
这东南天柱山,大小共有四十二座山峰,十八座岭,十七处山崖,二十五处山洞,另外还有十三井,十六岩,七关,八池和五十三块怪石。
主峰叫天柱峰。因为陡如层塔,形状酷似一颗巨形竹笋,所以百姓们也管它叫“笋子尖”。笋子尖光滑陡峭,顶天立地无法攀登。
峰下还有毒蛇,巨蟒,狼豺虎豹,杀人藤,妖魔树等等,种种阻拦,不止一样”
听完花白胡子老人讲东南天柱山的形势,大禹对这座大山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但是究竟怎么样去寻找天书,仍然是一片茫然。
大禹对玄弓、黄戈二人说道:“咱们先到“笋子尖”上去找一找,如果找不到,那我们见峰就登,见洞就钻,逢崖就攀,拉开大网,一处不拉,只要我们心诚,就不信就找不到天书。”
三个人告别了花白胡子老人。一路披荆斩棘,斩毒蛇,杀巨蟒,来到了东南天柱的山根下。
仰头看那“笋子尖”,足有百丈之高,真像一颗雨后破土而出的大竹笋,上顶天,下立地,圆润光滑,连一点立脚着力的地方也没有,如果不是怀有绝顶的轻身功夫,别想攀上一步。
就连小时候外号叫”猴登“的玄弓,也只能望山兴叹。大禹心想,倘若不是在月宫里服食了“轻身丹”,自己也绝难攀上。
玄弓问大禹道:“公子,怎么办?”大禹说道:“你们二人在下面等我,我先上去看看再说。黄戈问道:“公子有把握吗?”大禹说道:“先让我试试再说。”
大禹紧了紧蔴鞋,勒了勒腰带,掖好了衣角。深吸一口气,运起了黄帝混元功。一个登云步,腾身而起,一步就纵起十丈多高。目光四下一扫,看见崖壁上有一个小石窝,恰好能踏进半个脚掌。于是迅速地将右脚掌踏了进去。借上了劲,接着又纵起了第二步,又是十多丈高。瞅准了崖壁突起的一块石棱落下了左脚。
再陡峭的山峰,也不是直立的,或大或小总有一点坡度,也总有凸凸凹凹的起伏之处。这天柱笋子尖也是一样。
这一次大禹看准了笋子边上突出的一块石头,左脚落上,再一借力,右脚早已纵起。如此这样,每次纵起之后,总能找到一个落脚点,借力后再次纵起,一连纵跃了十几二十次,终于登上了“笋子尖”。
大禹登上峰顶,站稳脚步,低头看那“笋子尖”的顶上,是一块约两步宽三步长的一块平台,青色的岩石,平整如砥,没有缝儿,也没有洞,上面草木不生,连一颗小石子儿都没有,更不用说天书了。
大禹蹲在地上,仔细地察看,青石上没有缝隙,也没有痕迹。大禹又在上面来回走了几趟,也不见蛛丝马迹。又用开山神斧的斧柄对着青石敲了几下,回声清脆实在,说明青石下面没有空洞。大禹不觉失望。
玄弓、黄戈二人在下面仰着头高声问道:”看见天书没有?“大禹回答道:“顶上什么东西也没有。”
大禹在上面又仔细查看了一阵,还是一无所获,无奈,只得下峰来。
大禹来到峰下,把“笋子尖”上的情形对玄弓、黄戈二人说了一遍。二人听后,也都垂头丧气。大禹说道:“老师让我们到这东南天柱寻找天书《金简玉篆》。说天书《金简玉篆》就在这东南天柱山,老师的话是绝对不会有错,只是我们还没找到而已。只要我们仔细寻找,就一定能找到。从今天起,我们就吃住在这山上,拉网式地搜寻,总会找得到。”
于是大禹带着玄弓、黄戈二人,从第一座山峰上找起,见洞就钻,见崖就攀,见石头就翻,渴了就喝一口山泉水,摘个野果子吃,饿了就打个獐狍野兔烤了吃。到了天黑,就找一个山洞,钻进去就睡。
天天如此,搜遍四十二座山峰的七关,八井,十六岩,十七崖,十八岭,二十五洞,五十三块怪石,翻遍了东南天柱山的每一块石头。用了七七四十九天时间,一无所获。
三个人默默无语,坐在一个大崖壁下发愁,心里别提是什么滋味了。
正在这时,只见一位神仙脚踏祥云,从天而降,缓缓落在了大禹的对面。大禹看那神仙,长着一张鹅蛋脸,两道新月眉,一双丹凤眼,齿白唇红,面带善良,神态慈祥,举止端庄,白色绢帕罩头,白色衣裳曳(ye)地。辨不出来是男是女。
大禹等三人见是一位神仙,立刻来了精神,慌忙站起来,躬身行礼。猜想一定是又有哪位神仙前来相助自己了。
那位神仙问道:“前面可是大禹吗?遇到难事了么?怎么垂头丧气的?”
大禹答道:“我就是大禹,请问尊神是哪一位?”那神仙答道:“我是天上的观世音者大神。今天从这里路过,看见你等坐在石头上发愁,所以现身。”
大禹听后大喜,说道:“原来但您就是天上的观世音者大神?!我们可遇到救星了。”于是就把华夏子老师让他们到东南天柱山,寻找天书《金简玉篆》的事说了一遍。接着又说道:“可是我们寻找了七七四十九天,翻遍了东南天柱山的四十二峰,二十五洞,五十三怪石的每一块石头,天书还是无影无踪。我们正在犯愁,不知下一步该怎么办,正巧大神降临,请求大神一定要帮帮我们。”
观世音者大神听大禹如此一说,伸出手来掐指一算。说道:“难怪你们寻不到天书,这是上天有意在考验你的意志,磨炼你的性情,现在还不到天书出现的时候,你还要在这黄帝崖下沐浴斋戒七日,等到第七天的半夜子时时分,再去登东南天柱山的主峰‘笋子尖’,到那时,天书才会出现,你也自然能找到天书了。”
大禹说道:“我已经登上过东南天柱山的‘笋子尖’可是那上面什么也没有。”观世音者大神说道:“天书不是每天都会出现的,只有在一定的时刻才会出现,过了这个时刻又会隐藏起来。你去的时候不是天书出现的时刻,所以你找不到,就是到了天书出现的时刻,天柱下边也还会有怪兽守护。到时你必须战胜怪兽才能登上峰顶。如果错过了时刻,天书又会消失。”
大禹又问道:“哪里是黄帝崖呢?“观世音者大神指着大禹身后的崖壁说道:“这里就是黄帝崖。”
大禹说道:“多谢观世音者大神的指点,使我如拨开去雾而见青天,若不然,我就是找一辈子,也找不到天书啊。”
观世音者大神嘱咐大禹说道:“大禹,找到天书以后,你要立即阅读。还要边读边思考,把天书读熟,读透,记到心里去。那样的话,即使今后天书丢了,可是你记到心里去的知识却丢不了。天下百姓正等你去治水呢,祝你治水早日成功。我还有事,就此别过。”说罢,驾祥云上天去了。
大禹送走观世音者大神,回到黄帝崖下沐浴斋戒。玄弓、黄戈二人,每日到山上采来野果子给大禹当饭,到山泉边汲来泉水给大禹解渴,小心地侍候着大禹斋戒。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