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39 第三十八章 唐尧东剿大风
- 40 第三十九章 帝尧践位 天下归心
- 41 第四十章 后稷出生遭三弃
- 42 第四十一章 长脸马嘴大法官 皋陶
- 43 第四十二章 简狄吞燕卵而怀契
- 44 第四十三章 舜在苦难中长大
- 45 第四十四章 舜耕于畎亩
- 46 第四十五章 修仓 浚井 断肠红
- 47 第四十六章 英才出少年
- 48 第四十七章 涂娇天上来
- 49 第四十八章 地下钻出一个神农仔
- 50 第四十九章 河伯献河
- 51 第五十章 黄河九曲一万八百里
- 52 第五十一章 治水黄河第一战
- 53 第五十二章 东海之滨斗夔牛
- 54 第五十三章 天将大战黑鲛龙
- 55 第五十四章 大禹再战黑鲛龙
- 56 第五十五章 大禹召见山神 海神
- 57 第五十六章 洋洋大东海 包容万物
- 58 第五十七章 应龙助大禹
- 59 第五十八章 黄河洪水归东海
- 60 第五十九章 徒骇河畔 沐肿作怪
- 61 第六十章 沐肿受戒化蚯蚓
- 62 第六十一章 治水九河 罔象作乱
- 63 第六十二章 罔象落海变海豚
- 64 第六十三章 泰山绝顶 黄帝传神功
- 65 第六十四章 五少年跨虎蹬泰山
- 66 第六十五章 风神大会
- 67 第六十六章 五老神仙共铸 定海神针
- 68 第六十七章 巫支祁 大会十洞妖王
- 69 第六十八章 大禹一战巫支祁
- 70 第六十九章 定海神针 惊鬼神
- 71 第七十章 铁铸夔牛 镇海眼
- 72 第七十一章 大禹二战巫支祁
- 73 第七十二章 巫支祁劫走涂娇
- 74 第七十三章 九尾白狐说媒
- 75 第七十四章 大禹联姻涂山国
- 76 第七十五章 辛壬癸甲
- 77 第七十六章 大禹三战巫支祁
- 78 第七十七章 深井锁鱼妖
- 79 第七十八章 玄龟负泥封印山川
- 80 第七十九章 一过家门而不入
- 81 第八十章 马陵谷 大禹中瘴气
- 82 第八十一章 牵来孤岛筑长堤
- 83 第八十二章 治水沂蒙山
- 84 第八十三章 沂水河畔 大禹中瘴
- 85 第八十四章 泗水之滨 除泗肥
- 86 第八十五章 治水涂山 二过家门而不入
- 87 第八十六章 登桐柏山 祭炎帝陵
- 88 第八十七章 大禹封于夏地
- 89 第八十八章 禹化黄熊 开轘辕
- 90 第八十九章 洢水河畔斩化蛇
- 91 第九十章 神斧劈伊阙 龙门除恶龙
- 92 第九十一章 三门峡边 梳妆台
- 93 第九十二章 三门峡之神门险
- 94 第九十三章 三门峡之 鬼门窄
- 95 第九十四章 三门峡之 人门之上百丈崖
- 96 第九十五章 黄河之 中流砥柱
- 97 第九十六章 再登华山 览黄河
- 98 第九十七章 巨灵咆哮 擗华山
- 99 第九十八章 祭风陵 风后传阵
- 100 第九十九章 鲤鱼跳龙门
- 101 第一百章 开山神斧 开龙门
- 102 第一百零一章 大禹 应龙 凿壶口
- 103 第一百零二章 西行治水 斩相柳
- 104 第一百零三章 治水炼石滩 积石成山
- 105 第一百零四章 导水鸿沟 夸父追日
- 106 第一百零五章 三过家门而不入
- 107 第一百零六章 神女授天书 巫峡斗恶龙
- 108 第一百零七章 劈巴山治蜀水涂山国认亲
- 109 第一百零八章 洪水退尽 治水成功
- 110 第一百零九章 治水功臣 封官加爵
- 111 第一百一十章 大禹划九州
- 112 第一百一十一章 帝舜禅位 南巡苍梧
- 113 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舜升仙 帝女泪染斑竹
- 114 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禹即天子位 西王母来贺
- 115 第一百一十四章 会稽山诸侯大会怒斩防风氏
- 116 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禹征三苗 代天行道
- 117 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苗纵毒 将计就计
- 118 第一百一十七章 三擒三纵 为服其心
- 119 第一百一十八章 杜康造酒 君臣共醉
- 120 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禹铸九鼎 华夏永传承
- 121 第一百二十章 大禹巡海外 藏书于名山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四十八章 地下钻出一个神农仔
第四十八章 地下钻出一个神农仔
今天大禹格外的忙碌。眼下刚刚安顿下了涂娇,就听到外面又有敲门声。
伯益急忙起身去开门,谁知,开开了门,却不见外面有人。
伯益觉得很诧异,重新关上了房门。可是刚一转过身来,蓦然看见眼前站着一个小孩儿,正在向自己做着鬼脸。
伯益吓了一大跳,张大了嘴半天没缓过神来,结结巴巴的问道:“你,你,你是什么人?刚才是你敲的门吗?”
只见那个小孩嘻嘻一笑,说道:“当然是我敲的门,不是我还能有谁?”一边说着,一边转过身来向大禹走了过来。
这时众人才看清楚。原来这个小孩儿只有三、四岁的样子,浑身没穿衣服,肚皮上只戴着一个绿色的兜兜,后面却光着屁股,斜挎着一只小药葫芦。
这小孩浑身皮肤呈小麦色,长着一张倒陀螺形的圆脸蛋。两道八字眉,一对斗鸡眼。两眼的距离很远。小鼻子小嘴。头上扎着一个“钻天锥”。“钻天锥”上边打着绿丝绦结成的七出结,就像七片翠绿的叶子。“钻天锥”的上头顶着一颗红宝石。小孩长得圆墩墩、胖乎乎,萌萌的,一脸顽皮相,十分讨人喜爱。
小孩童声童气地高声说道:“大禹哥哥,还有我呢,我也要跟你一起去治水。”
伯益走过来嘻笑着说道:“你是谁家的小哥?我们这里不做游戏,我看你还是回家去找别人玩去吧。”
小孩翻了伯益一眼,说道:“我不是来玩的,我找大禹哥哥有正经事。你快让开。”一边说着话,一边把伯益推开。
伯益使了一个“千斤坠”,像钉在了地上一样。那小孩一下没推动。于是一楞,翻着斗鸡眼看了伯益一眼。伯益也双眼上翻,仰起了脖子,看着屋顶。双臂抱在胸前。一只脚掌敲打着地面,一副不屑的样子。
只见那小孩第二次伸出手掌来,摆出了要推开伯益的架势。谁知,就在手掌快要挨着伯益的前胸时,突然掌力一吐,猛地拍向了伯益心口。
伯益一是没加防备,二是也没想到那小孩有这么大的力量,一个趔趄,“蹬”、“蹬”、“蹬”向后退了三、四步才算站稳。那小孩学着伯益刚才说话的神情,口中说道:“小哥,这里不做游戏,你还是回去找别人玩吧。”
伯益被这小孩一掌打得向后退了三、四步,觉得在众人面前丢面子,臊得满脸通红。于是恼羞成怒,一个箭步纵上前来,说道:“小屁孩,想比试比试武功吗?”那小孩小嘴一撇,说道:“好哇,你要做游戏,那小爷就陪你练练。”
大禹也想趁此时看一看那小孩的本事。可是大禹刚才见过伯益的功夫。知道伯益的功夫很说得过去,就是遇到三五个成年的壮汉也不在话下。怕伯益出手重了,误伤了小孩。于是嘱咐道:“伯益,点到为止,不可逞强,不要伤了小兄弟。”还没等伯益答话,那小孩抢先答道:“大禹哥哥放心,我会掌握分寸的,不会伤了他的。”
众人一听,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勾股说道:“那小孩儿,你把大禹哥哥的话听反了,大禹哥哥说的是怕伯益伤着了你。”
伯益平时锦心绣口,反应奇快。这一次却被那小孩抢了风头,于是也不甘示弱。接过话茬说道:“大禹哥哥放心,我只是陪着这个小兄弟做做游戏,怎么会伤着他呢,我会掌握分寸的。”
众人听了又是一阵笑声。
伯益心中暗想,刚才是我没将这小孩儿放在眼里,轻视了他,所以才被他一掌打得倒退了好几步。从现在起,我不再大意,不信就斗不过一个三、四岁的小屁孩儿。
再说那小孩,知道伯益的功夫不弱,也不敢大意。只见他一纵身,窜到了半空,左手伸出,把伯益的眼神往左边一带,右手握拳,来了一个上钩拳,直向伯益的下颌击去。
伯益见那小孩的拳头到了眼前,身子向后一闪。那小孩的钩拳走空,身体便从空中落了下来。就在这当儿,伯益伸出右腿,一个扫蹚腿,向小孩下盘扫去。
那小孩双脚刚要着地,伯益的腿就到了,眼看那小孩势必被扫倒。可是就在这电光石火般的一瞬间,只见那小孩双腿往回一缩,借势来了一个后空翻。向后倒纵出三、五步远,轻轻巧巧地落在了地上,就像一支鹅毛从空中飘落,巧妙地躲过了伯益的这一腿。
众人忍不住都喊了一声“好身法”!
那小孩大大咧咧的说道:“献丑了”。话音刚刚落,紧接着又猱身而上,直奔伯益扑了过去。两个人又斗在了一处。
你出一拳,我出一脚,你出虚着,我便出实着。你拳击上盘,我便腿扫下盘。两个人来来往往,斗了约有十多个回合,不分上下。
突然,那小孩双手握拳,攒足了劲,一齐向伯益的面门打去。伯益双掌一封,接住了那小孩的双拳。紧接着运足了劲力,猛然一吐,将那小孩的双拳推了回去。
这一推,伯益使出了全身的力气。那小孩没防备伯益的这一奇招,巨大的力量立刻通过双拳传到了全身。只见他站立不稳,“噔”“噔”“噔”一连向后退了好几步,便仰面向后倒了下去。
众人都张大了嘴,紧张地看着那个小孩。只见那小孩被伯益的掌力弹了出去,失去了重心,身体向后一仰,便仰面摔倒在了地面上,转眼间便不见了。
大禹等众人看到这里,都倒吸了一口凉气,不知道小孩儿被打到那里去了。
伯益也大吃一惊,以为自己用力过大,伤着了小孩儿。正在懊悔。
谁知,那小孩儿已经从伯益身后的地下钻了出来。伸出右手扯住了伯益的后衣领,向后一拉。右脚随即伸出,绊住伯益的脚后跟。
伯益只觉得自己的脖子被衣服领子勒住,猛力地向后拉去。下意识的想向后挪动脚步,可是双脚被绊住,重心向后。一个站立不住,便向后摔倒。
那小孩儿眼见伯益向后倒下,就在他的后脑勺将要着地的时候,右臂向前一伸,枕在了伯益的头下,又将伯益稳稳地扶了起来。
伯益惊魂未定,回头一看,见那小孩正在向着自己咧嘴笑呢。伯益大惑不解,摸着脑袋。心里在想:“这小孩明明不见了,怎么又会出现在我身后,反而把我摔倒了呢?真是见鬼。”
勾股在一旁看出了门道,抢着说道:“这小孩会土遁法!”
原来,自从这小孩一进门,大禹便看出来。这个小孩绝不是普通百姓人家的小孩。倒像是一个精灵,这时一看,果然不假。
大禹冲着两个小孩儿说道:“两位小兄弟,武功都很高强,都是华夏的奇才,且住吧,过来慢慢说话。”
那小孩对着伯益做了一个“斗鸡眼”,伯益也还给了他一个“咧大嘴”。
大禹冲着那小孩问道:“小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从哪里来的?”
那小孩声音清脆的回答道:“我叫三七仔。是炎帝神农爷爷给我起的名字,他老人家又叫我‘神农仔’,还叫我‘铜皮铁骨’,‘金不换’”。
大禹问道:“你到底有几个名字呀?”那小孩板着手指头数道:“一、二、三、四”。数完了手指头,将四个手指头举了起来回答道:“大禹哥哥,一共四个。”
四员天将、四员凡将、伯益、勾股、九章和涂娇,都被小孩的举止逗得捧腹大笑。
大禹问道:“那你父亲母亲是谁呢?”小神农答道:“我只知道我的妈妈是三七,我叫小三七。我没有父亲,父亲是啥呀?”
众人又是一阵捧腹大笑。
原来,这个小孩果然就是三七精。
那还是炎帝神农的时候。神农遍尝华夏大地上的百草,一日来到了彩云之南,在这里尝到了三七。发现这是一种宝草,具有舒筋、活血、化瘀、通脉的神奇功效。对淤血的可以化瘀,而对于出血的可以止血。于是对这种宝草格外青睐,还另外给他起了两个别名。一个名字是根据它的外观而取的,叫做‘铜皮铁骨’,另一个名字是根据他的功效而取的,叫做‘金不换’。
眼前的一棵小三七才刚刚发芽,嫩绿嫩绿的破土而出,炎地神农对他更加钟爱,用手抚摸着他,说道:“小宝草啊,小宝草,神农爷爷盼望你快快长大。等你长大以后,好为我华夏的老百姓多做贡献。”
谁知,经过炎帝神农抚摸过、祝福过的这颗小三七。经过日精月华和千年的修炼,竟然幻化成了一个娃娃的模样,变成了一个小孩子——浑身小麦色,长着一张倒陀螺型的脸蛋。两道八字眉,一双斗鸡,两只眼睛距离特远。头顶上扎着一个钻天锥,钻天锥上打着绿丝绦结成的七出结。光着屁股,肚子上带着一个绿兜兜,斜背着一个小药葫芦。
大禹这才愰然大悟,这小孩原来是三七仙。要不然怎么会土遁呢?于是问道:“小兄弟,那我叫你那个名字好呢?”
那小孩说道:“你叫我神农仔吧。我喜欢这个名字。”
大禹说道:“好吧,今后我就叫你神农仔。”
神农仔说道:“大禹哥哥,我是神农爷爷的传人,认识所有的草药,还会给人治病。我憎恨洪水,洪水冲毁了我们的家园,使我无家可归。我要跟你去治水,别的事我不会,但是我可以给大家治病,治好了病,多干活,多出力,早日治伏洪水。
除此之外我还会土遁,就是在地底下走路,今后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就请大禹哥哥吩咐。”
大禹说道:“我们这里有天将,有凡将,有参谋,有测量员,有会稽员,有后勤员,就缺少一个能在地底下自由来往的地仙。
今天你来了,就都齐了。那你就给大家表演一下,你在地下行走的绝技吧。”
小神农说道:“那我就献丑了。”
一边说着,把身子一扭就不见了。众人正在四处寻找,接着,就听到外面的敲门声,伯益打开门一看,原来正是神农仔,大家一齐鼓掌叫好。
神农仔大大咧咧地说道:“这点雕虫小技算什么,等来日方长,到时再显身手。”众人又是一阵掌声。
到了吃晚饭的时间,涂娇把饭菜端上来。大家围坐在一起共进晚餐。四位天将和神农仔都不怎么吃饭,神农仔倒是喝了不少水。说道::“好几天没喝水了,我都快要渴死了。”
其余的人都是吃得格外香甜。还一边吃饭,一边说说笑笑。真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十分亲热。
第二天一大早,大禹就带领者四员天将、四员凡将、伯益、勾股、九章、涂娇,还有三七仙神农仔,一行一十四人,来到朝堂前。向大司徒舜辞行。
大司徒舜、大司农稷、士师皋陶和四岳等朝廷的大官都来送行,送行的还有帝都成千上万的老百姓。
大禹一行一十四个人,有大的大,有小的小。有天将,有凡将。有男有女。神农仔和伯益二人走在众人的最前头,意气风发,神气活现。
后面跟着朝庭给大禹拨来五百人马。其中有车有马,拉着粮草,拉着帐蓬,还有治水的工具。
大司徒舜,请大禹乘上四匹拉着的车仗,这是大禹的爵位应当享用的仪仗——天子六乘,诸侯四乘。
一行人马,在朝廷众官员和帝都百姓的欢呼和目送下,沿着汾水向前走去。登上了治水的征程。
伯益急忙起身去开门,谁知,开开了门,却不见外面有人。
伯益觉得很诧异,重新关上了房门。可是刚一转过身来,蓦然看见眼前站着一个小孩儿,正在向自己做着鬼脸。
伯益吓了一大跳,张大了嘴半天没缓过神来,结结巴巴的问道:“你,你,你是什么人?刚才是你敲的门吗?”
只见那个小孩嘻嘻一笑,说道:“当然是我敲的门,不是我还能有谁?”一边说着,一边转过身来向大禹走了过来。
这时众人才看清楚。原来这个小孩儿只有三、四岁的样子,浑身没穿衣服,肚皮上只戴着一个绿色的兜兜,后面却光着屁股,斜挎着一只小药葫芦。
这小孩浑身皮肤呈小麦色,长着一张倒陀螺形的圆脸蛋。两道八字眉,一对斗鸡眼。两眼的距离很远。小鼻子小嘴。头上扎着一个“钻天锥”。“钻天锥”上边打着绿丝绦结成的七出结,就像七片翠绿的叶子。“钻天锥”的上头顶着一颗红宝石。小孩长得圆墩墩、胖乎乎,萌萌的,一脸顽皮相,十分讨人喜爱。
小孩童声童气地高声说道:“大禹哥哥,还有我呢,我也要跟你一起去治水。”
伯益走过来嘻笑着说道:“你是谁家的小哥?我们这里不做游戏,我看你还是回家去找别人玩去吧。”
小孩翻了伯益一眼,说道:“我不是来玩的,我找大禹哥哥有正经事。你快让开。”一边说着话,一边把伯益推开。
伯益使了一个“千斤坠”,像钉在了地上一样。那小孩一下没推动。于是一楞,翻着斗鸡眼看了伯益一眼。伯益也双眼上翻,仰起了脖子,看着屋顶。双臂抱在胸前。一只脚掌敲打着地面,一副不屑的样子。
只见那小孩第二次伸出手掌来,摆出了要推开伯益的架势。谁知,就在手掌快要挨着伯益的前胸时,突然掌力一吐,猛地拍向了伯益心口。
伯益一是没加防备,二是也没想到那小孩有这么大的力量,一个趔趄,“蹬”、“蹬”、“蹬”向后退了三、四步才算站稳。那小孩学着伯益刚才说话的神情,口中说道:“小哥,这里不做游戏,你还是回去找别人玩吧。”
伯益被这小孩一掌打得向后退了三、四步,觉得在众人面前丢面子,臊得满脸通红。于是恼羞成怒,一个箭步纵上前来,说道:“小屁孩,想比试比试武功吗?”那小孩小嘴一撇,说道:“好哇,你要做游戏,那小爷就陪你练练。”
大禹也想趁此时看一看那小孩的本事。可是大禹刚才见过伯益的功夫。知道伯益的功夫很说得过去,就是遇到三五个成年的壮汉也不在话下。怕伯益出手重了,误伤了小孩。于是嘱咐道:“伯益,点到为止,不可逞强,不要伤了小兄弟。”还没等伯益答话,那小孩抢先答道:“大禹哥哥放心,我会掌握分寸的,不会伤了他的。”
众人一听,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勾股说道:“那小孩儿,你把大禹哥哥的话听反了,大禹哥哥说的是怕伯益伤着了你。”
伯益平时锦心绣口,反应奇快。这一次却被那小孩抢了风头,于是也不甘示弱。接过话茬说道:“大禹哥哥放心,我只是陪着这个小兄弟做做游戏,怎么会伤着他呢,我会掌握分寸的。”
众人听了又是一阵笑声。
伯益心中暗想,刚才是我没将这小孩儿放在眼里,轻视了他,所以才被他一掌打得倒退了好几步。从现在起,我不再大意,不信就斗不过一个三、四岁的小屁孩儿。
再说那小孩,知道伯益的功夫不弱,也不敢大意。只见他一纵身,窜到了半空,左手伸出,把伯益的眼神往左边一带,右手握拳,来了一个上钩拳,直向伯益的下颌击去。
伯益见那小孩的拳头到了眼前,身子向后一闪。那小孩的钩拳走空,身体便从空中落了下来。就在这当儿,伯益伸出右腿,一个扫蹚腿,向小孩下盘扫去。
那小孩双脚刚要着地,伯益的腿就到了,眼看那小孩势必被扫倒。可是就在这电光石火般的一瞬间,只见那小孩双腿往回一缩,借势来了一个后空翻。向后倒纵出三、五步远,轻轻巧巧地落在了地上,就像一支鹅毛从空中飘落,巧妙地躲过了伯益的这一腿。
众人忍不住都喊了一声“好身法”!
那小孩大大咧咧的说道:“献丑了”。话音刚刚落,紧接着又猱身而上,直奔伯益扑了过去。两个人又斗在了一处。
你出一拳,我出一脚,你出虚着,我便出实着。你拳击上盘,我便腿扫下盘。两个人来来往往,斗了约有十多个回合,不分上下。
突然,那小孩双手握拳,攒足了劲,一齐向伯益的面门打去。伯益双掌一封,接住了那小孩的双拳。紧接着运足了劲力,猛然一吐,将那小孩的双拳推了回去。
这一推,伯益使出了全身的力气。那小孩没防备伯益的这一奇招,巨大的力量立刻通过双拳传到了全身。只见他站立不稳,“噔”“噔”“噔”一连向后退了好几步,便仰面向后倒了下去。
众人都张大了嘴,紧张地看着那个小孩。只见那小孩被伯益的掌力弹了出去,失去了重心,身体向后一仰,便仰面摔倒在了地面上,转眼间便不见了。
大禹等众人看到这里,都倒吸了一口凉气,不知道小孩儿被打到那里去了。
伯益也大吃一惊,以为自己用力过大,伤着了小孩儿。正在懊悔。
谁知,那小孩儿已经从伯益身后的地下钻了出来。伸出右手扯住了伯益的后衣领,向后一拉。右脚随即伸出,绊住伯益的脚后跟。
伯益只觉得自己的脖子被衣服领子勒住,猛力地向后拉去。下意识的想向后挪动脚步,可是双脚被绊住,重心向后。一个站立不住,便向后摔倒。
那小孩儿眼见伯益向后倒下,就在他的后脑勺将要着地的时候,右臂向前一伸,枕在了伯益的头下,又将伯益稳稳地扶了起来。
伯益惊魂未定,回头一看,见那小孩正在向着自己咧嘴笑呢。伯益大惑不解,摸着脑袋。心里在想:“这小孩明明不见了,怎么又会出现在我身后,反而把我摔倒了呢?真是见鬼。”
勾股在一旁看出了门道,抢着说道:“这小孩会土遁法!”
原来,自从这小孩一进门,大禹便看出来。这个小孩绝不是普通百姓人家的小孩。倒像是一个精灵,这时一看,果然不假。
大禹冲着两个小孩儿说道:“两位小兄弟,武功都很高强,都是华夏的奇才,且住吧,过来慢慢说话。”
那小孩对着伯益做了一个“斗鸡眼”,伯益也还给了他一个“咧大嘴”。
大禹冲着那小孩问道:“小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从哪里来的?”
那小孩声音清脆的回答道:“我叫三七仔。是炎帝神农爷爷给我起的名字,他老人家又叫我‘神农仔’,还叫我‘铜皮铁骨’,‘金不换’”。
大禹问道:“你到底有几个名字呀?”那小孩板着手指头数道:“一、二、三、四”。数完了手指头,将四个手指头举了起来回答道:“大禹哥哥,一共四个。”
四员天将、四员凡将、伯益、勾股、九章和涂娇,都被小孩的举止逗得捧腹大笑。
大禹问道:“那你父亲母亲是谁呢?”小神农答道:“我只知道我的妈妈是三七,我叫小三七。我没有父亲,父亲是啥呀?”
众人又是一阵捧腹大笑。
原来,这个小孩果然就是三七精。
那还是炎帝神农的时候。神农遍尝华夏大地上的百草,一日来到了彩云之南,在这里尝到了三七。发现这是一种宝草,具有舒筋、活血、化瘀、通脉的神奇功效。对淤血的可以化瘀,而对于出血的可以止血。于是对这种宝草格外青睐,还另外给他起了两个别名。一个名字是根据它的外观而取的,叫做‘铜皮铁骨’,另一个名字是根据他的功效而取的,叫做‘金不换’。
眼前的一棵小三七才刚刚发芽,嫩绿嫩绿的破土而出,炎地神农对他更加钟爱,用手抚摸着他,说道:“小宝草啊,小宝草,神农爷爷盼望你快快长大。等你长大以后,好为我华夏的老百姓多做贡献。”
谁知,经过炎帝神农抚摸过、祝福过的这颗小三七。经过日精月华和千年的修炼,竟然幻化成了一个娃娃的模样,变成了一个小孩子——浑身小麦色,长着一张倒陀螺型的脸蛋。两道八字眉,一双斗鸡,两只眼睛距离特远。头顶上扎着一个钻天锥,钻天锥上打着绿丝绦结成的七出结。光着屁股,肚子上带着一个绿兜兜,斜背着一个小药葫芦。
大禹这才愰然大悟,这小孩原来是三七仙。要不然怎么会土遁呢?于是问道:“小兄弟,那我叫你那个名字好呢?”
那小孩说道:“你叫我神农仔吧。我喜欢这个名字。”
大禹说道:“好吧,今后我就叫你神农仔。”
神农仔说道:“大禹哥哥,我是神农爷爷的传人,认识所有的草药,还会给人治病。我憎恨洪水,洪水冲毁了我们的家园,使我无家可归。我要跟你去治水,别的事我不会,但是我可以给大家治病,治好了病,多干活,多出力,早日治伏洪水。
除此之外我还会土遁,就是在地底下走路,今后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就请大禹哥哥吩咐。”
大禹说道:“我们这里有天将,有凡将,有参谋,有测量员,有会稽员,有后勤员,就缺少一个能在地底下自由来往的地仙。
今天你来了,就都齐了。那你就给大家表演一下,你在地下行走的绝技吧。”
小神农说道:“那我就献丑了。”
一边说着,把身子一扭就不见了。众人正在四处寻找,接着,就听到外面的敲门声,伯益打开门一看,原来正是神农仔,大家一齐鼓掌叫好。
神农仔大大咧咧地说道:“这点雕虫小技算什么,等来日方长,到时再显身手。”众人又是一阵掌声。
到了吃晚饭的时间,涂娇把饭菜端上来。大家围坐在一起共进晚餐。四位天将和神农仔都不怎么吃饭,神农仔倒是喝了不少水。说道::“好几天没喝水了,我都快要渴死了。”
其余的人都是吃得格外香甜。还一边吃饭,一边说说笑笑。真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十分亲热。
第二天一大早,大禹就带领者四员天将、四员凡将、伯益、勾股、九章、涂娇,还有三七仙神农仔,一行一十四人,来到朝堂前。向大司徒舜辞行。
大司徒舜、大司农稷、士师皋陶和四岳等朝廷的大官都来送行,送行的还有帝都成千上万的老百姓。
大禹一行一十四个人,有大的大,有小的小。有天将,有凡将。有男有女。神农仔和伯益二人走在众人的最前头,意气风发,神气活现。
后面跟着朝庭给大禹拨来五百人马。其中有车有马,拉着粮草,拉着帐蓬,还有治水的工具。
大司徒舜,请大禹乘上四匹拉着的车仗,这是大禹的爵位应当享用的仪仗——天子六乘,诸侯四乘。
一行人马,在朝廷众官员和帝都百姓的欢呼和目送下,沿着汾水向前走去。登上了治水的征程。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