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31 131.第131章 金陵金梦 46、道观认亲
- 132 132.第132章 金陵金梦 47、不堪回首
- 133 133.第133章 金陵金梦 48、声东击西
- 134 134.第134章 金陵金梦 49、八条戒律
- 135 135.第135章 金陵金梦 50、紧急转移
- 136 136.第136章 金陵金梦 51、怒斩监军
- 137 137.第137章 金陵金梦 52、移花接木
- 138 138.第138章 金陵金梦 53、钟山悲歌
- 139 139.第139章 金陵金梦 54、旷世奇书
- 140 140.第140章 金陵金梦 55、弃暗投明
- 141 141.第141章 金陵金梦 56、沈府提亲
- 142 142.第142章 金陵金梦 57、杨记钱庄
- 143 143.第143章 金陵金梦 58、不见圭角
- 144 144.第144章 金陵金梦 59、暗战序曲
- 145 145.第145章 金陵金梦 60、谋篇布局
- 146 146.第146章 金陵金梦 61、全体撤兵
- 147 147.第147章 金陵金梦 62、文字冤狱
- 148 148.第148章 金陵金梦 63、弄巧成拙
- 149 149.第149章 金陵金梦 64、三堂会审
- 150 150.第150章 金陵金梦 65、惺惺相惜
- 151 151.第151章 金陵金梦 66、暗箭难防
- 152 152.第152章 金陵金梦 67、冥冥之中
- 153 153.第153章 金陵金梦 68、老成谋国
- 154 154.第154章 金陵金梦 69、集体沦陷
- 155 155.第155章 金陵金梦 70、机缘巧遇
- 156 156.第156章 金陵金梦 71、扬子风云
- 157 157.第157章 金陵金梦 72、峰回路转
- 158 158.第158章 金陵金梦 73、海清河晏
- 159 159.第159章 暗战 1、大闹武科场
- 160 160.第160章 暗战 2、他乡遇故知
- 161 161.第161章 暗战 3、往事不如烟
- 162 162.第162章 暗战 4、巧遇有玄机
- 163 163.第163章 暗战 5、茫茫天涯路
- 164 164.第164章 暗战 6、神秘的旅途
- 165 165.第165章 暗战 7、京都计中计
- 166 166.第166章 暗战 8、孤身陷魔窟
- 167 167.第167章 暗战 9、夜雨风满楼
- 168 168.第168章 暗战 10、英灵异乡愁
- 169 169.第169章 暗战 11、烽火连天日
- 170 170.第170章 暗战 12、歹念亦未休
- 171 171.第171章 暗战 13、好事又多磨
- 172 172.第172章 暗战 14、作孽不可活
- 173 173.第173章 暗战 15、骨肉亲情在
- 174 174.第174章 暗战 16、枭雄着了魔
- 175 175.第175章 暗战 17、欲静风不止
- 176 176.第176章 暗战 18、随缘达共识
- 177 177.第177章 暗战 19、强忍心头恨
- 178 178.第178章 暗战 20、寻梦正当时
- 179 179.第179章 暗战 21、乱世急催促
- 180 180.第180章 暗战 22、落魄似风烛
- 181 181.第181章 暗战 23、贪心惹灾祸
- 182 182.第182章 暗战 24、悔过便是福
- 183 183.第183章 暗战 25、扑朔又迷离
- 184 184.第184章 暗战 26、借刀杀人急
- 185 185.第185章 暗战 27、春秋明大义
- 186 186.第186章 暗战 28、沧桑莫再提
- 187 187.第187章 暗战 29、弄巧或成拙
- 188 188.第188章 暗战 30、机缘巧遇多
- 189 189.第189章 暗战 31、亡羊再补牢
- 190 190.第190章 暗战 32、闲愁成蹉跎
- 191 191.第191章 暗战 33、女中伟丈夫
- 192 192.第192章 暗战 34、洒泪踏征途
- 193 193.第193章 暗战 35、旌鼓扬军威
- 194 194.第194章 暗战 36、游子思归宿
- 195 195.第195章 暗战 37、暗定三重记
- 196 196.第196章 暗战 38、一语破天机
- 197 197.第197章 暗战 39、各怀心腹事
- 198 198.第198章 暗战 40、携手御强敌
- 199 199.第199章 暗战 41、节外又生枝
- 200 200.第200章 暗战 42、无信不知耻
- 201 201.第201章 暗战 43、人不如天算
- 202 202.第202章 暗战 44、千虑有一失
- 203 203.第203章 暗战 45、何去欲何从
- 204 204.第204章 暗战 46、疑云渐亦明
- 205 205.第205章 暗战 47、巧施反间计
- 206 206.第206章 暗战 48、润物细无声
- 207 207.第207章 暗战 49、情义最无价
- 208 208.第208章 暗战 50、四海何为家
- 209 209.第209章 暗战 51、穷则善其身
- 210 210.第210章 暗战 52、达兼济天下
- 211 211.第211章 暗战 53、天衣无缝隙
- 212 212.第212章 暗战 54、闲来论天理
- 213 213.第213章 暗战 55、踏上不归路
- 214 214.第214章 暗战 56、风云犹再起
- 215 215.第215章 暗战 57、子系中山狼
- 216 216.第216章 暗战 58、得志便猖狂
- 217 217.第217章 暗战 59、见棺才落泪
- 218 218.第218章 暗战 60、从此莫嚣张
- 219 219.第219章 暗战 61、揭开谜中谜
- 220 220.第220章 暗战 62、相煎急又急
- 221 221.第221章 暗战 63、布下迷魂阵
- 222 222.第222章 暗战 64、轻笔点破题
- 223 223.第223章 暗战 65、悲喜话姻缘
- 224 224.第224章 暗战 66、峰回路又转
- 225 225.第225章 暗战 67、李代桃僵计
- 226 226.第226章 暗战 68、铤而再走险
- 227 227.第227章 暗战 69、对手渐入戏
- 228 228.第228章 暗战 70、悍然动杀机
- 229 229.第229章 暗战 71、招招显手段
- 230 230.第230章 暗战 72、步步皆妙棋
- 231 231.第231章 暗战 73、九九重阳日
- 232 232.第232章 暗战 74、揭秘尚未迟
- 233 233.第233章 暗战 75、功成安天下
- 234 234.第234章 暗战 76、英魂泉下知
- 235 235.第235章 海上丝路 1、山重水复
- 236 236.第236章 海上丝路 2、出奇划策
- 237 237.第237章 海上丝路 3、再续前缘
- 238 238.第238章 海上丝路 4、所托非人
- 239 239.第239章 海上丝路 5、失而复得
- 240 240.第240章 海上丝路 6、将计就计
- 241 241.第241章 海上丝路 7、前尘云烟
- 242 242.第242章 海上丝路 8、欺行霸市
- 243 243.第243章 海上丝路 9、力挽狂澜
- 244 244.第244章 海上丝路 10、贸易谈判
- 245 245.第245章 海上丝路 11、夜探虎穴
- 246 246.第246章 海上丝路 12、机智脱险
- 247 247.第247章 海上丝路 13、欲擒故纵
- 248 248.第248章 海上丝路 14、话不投机
- 249 249.第249章 海上丝路 15、引票之祸
- 250 250.第250章 海上丝路 16、大话西游
- 251 251.第251章 海上丝路 17、威武不屈
- 252 252.第252章 海上丝路 18、降妖捉怪
- 253 253.第253章 海上丝路 19、变幻莫测
- 254 254.第254章 海上丝路 20、人质危机
- 255 255.第255章 海上丝路 21、茅塞顿开
- 256 256.第256章 海上丝路 22、机关算尽
- 257 257.第257章 海上丝路 23、割发代首
- 258 258.第258章 海上丝路 24、走马上任
- 259 259.第259章 海上丝路 25、不期而遇
- 260 260.第260章 海上丝路 26、沈府风波
- 261 261.第261章 海上丝路 27、招摇撞骗
- 262 262.第262章 海上丝路 28、重返金陵
- 263 263.第263章 海上丝路 29、丧心病狂
- 264 264.第264章 海上丝路 30、书院之论
- 265 265.第265章 海上丝路 31、扬帆起航
- 266 266.第266章 海上丝路 32、马尼拉城
- 267 267.第267章 海上丝路 33、尊贵嘉宾
- 268 268.第268章 海上丝路 34、瞒天过海
- 269 269.第269章 海上丝路 35、兄弟情深
- 270 270.第270章 海上丝路 36、战略部署
- 271 271.第271章 海上丝路 37、单刀直入
- 272 272.第272章 海上丝路 38、迷雾重重
- 273 273.第273章 海上丝路 39、疑邻盗斧
- 274 274.第274章 海上丝路 40、引蛇出洞
- 275 275.第275章 海上丝路 41、飞鸽传书
- 276 276.第276章 海上丝路 42、斗智斗勇
- 277 277.第277章 海上丝路 43、暗下毒手
- 278 278.第278章 海上丝路 44、军营暴动
- 279 279.第279章 海上丝路 45、拯救苍生
- 280 280.第280章 海上丝路 46、化解危机
- 281 281.第281章 海上丝路 47、握手言和
- 282 282.第282章 海上丝路 48、国宝再现
- 283 283.第283章 海上丝路 49、兵戈无用
- 284 284.第284章 海上丝路 50、新仇旧恨
- 285 285.第285章 海上丝路 51、藏宝之谜
- 286 286.第286章 海上丝路 52、趁火打劫
- 287 287.第287章 海上丝路 53、妖术邪法
- 288 288.第288章 海上丝路 54、海上寻宝
- 289 289.第289章 海上丝路 55、得道多助
- 290 290.第290章 海上丝路 56、黄雀伺蝉
- 291 291.第291章 海上丝路 57、棋高一着
- 292 292.第292章 海上丝路 58、意外变局
- 293 293.第293章 海上丝路 59、以逸待劳
- 294 294.第294章 海上丝路 60、再树权威
- 295 295.第295章 海上丝路 61、上屋抽梯
- 296 296.第296章 海上丝路 62、诡诈奸猾
- 297 297.第297章 海上丝路 63、骇人听闻
- 298 298.第298章 海上丝路 64、九大护法
- 299 299.第299章 海上丝路 65、危急关头
- 300 300.第300章 海上丝路 66、风云际会
- 301 301.第301章 海上丝路 67、惊天奇案
- 302 302.第302章 海上丝路 68、百密一疏
- 303 303.第303章 海上丝路 69、调虎离山
- 304 304.第304章 海上丝路 70、罪魁祸首
- 305 305.第305章 海上丝路 71、暗藏深意
- 306 306.第306章 海上丝路 72、脱离虎口
- 307 307.第307章 海上丝路 73、巧作安排
- 308 308.第308章 海上丝路 74、坐而论道
- 309 309.第309章 海上丝路 75、丝路之歌
- 310 310.第310章 海盗传奇 1、殷地安
- 311 311.第311章 海盗传奇 2、水晶骨
- 312 312.第312章 海盗传奇 3、连环案
- 313 313.第313章 海盗传奇 4、争夺战
- 314 314.第314章 海盗传奇 5、忆往事
- 315 315.第315章 海盗传奇 6、谈条件
- 316 316.第316章 海盗传奇 7、天狼星
- 317 317.第317章 海盗传奇 8、幽灵船
- 318 318.第318章 海盗传奇 9、救公主
- 319 319.第319章 海盗传奇 10、收门徒
- 320 320.第320章 海盗传奇 11、听秘闻
- 321 321.第321章 海盗传奇 12、遇怪物
- 322 322.第322章 海盗传奇 13、吸血鬼
- 323 323.第323章 海盗传奇 14、路西法
- 324 324.第324章 海盗传奇 15、洪真人
- 325 325.第325章 海盗传奇 16、奥塞亚
- 326 326.第326章 海盗传奇 17、不畏死
- 327 327.第327章 海盗传奇 18、人则敬
- 328 328.第328章 海盗传奇 19、断肠泪
- 329 329.第329章 海盗传奇 20、父子情
- 330 330.第330章 海盗传奇 21、人之初
- 331 331.第331章 海盗传奇 22、性本善
- 332 332.第332章 海盗传奇 23、逢乱世
- 333 333.第333章 海盗传奇 24、梦难圆
隐藏
显示工具栏
141.第141章 金陵金梦 56、沈府提亲
141.第141章 金陵金梦 56、沈府提亲
春暖花开,万象更新,兴记钱庄已经筹备好了现银,用于当年的生丝采购。
兴记钱庄掌柜庞尚鹏,嘉靖三十一年进士出身,嘉靖四十年出任浙江巡按,深知民间疾苦,在任期间,积极打击缙绅豪强﹐检举劣绅纵容子弟家奴仗势欺人﹑鱼肉百姓,针对当地赋役名目繁多﹑负担不公﹑实物和劳役的征发之弊﹐总结出了“里甲均平法”,并演变出“行十段锦法”﹐最终,推出了著名的“一条鞭法”,自然得罪了很多的官僚。
嘉靖四十四年,庞尚鹏调往京城任大理寺右丞,没过几天,就转任右佥都御史﹐主理九边屯盐事务,他提出了一套整顿盐法的变革措施﹐希望疏通盐引﹑禁制私贩,导致户部督理盐政的御史极度不满,联合宦官集团,借口他在浙江任上验收宫币不合格﹐招致病床上的嘉靖皇帝震怒,将他削职为民。
就这样,知天命之年的庞尚鹏来到金陵,凭着他在官商两界的人脉、和他那卓越的理财能力,办起了这家独一无二的兴记钱庄,并亲自出任掌柜。
每年春夏之交的丝织采办,是江南织造局和应天巡抚衙门的头等大事,由应天巡抚衙门自主筹集资金,负责采购朝廷及宫廷所需的丝绸、布匹;上缴给宫廷时,由派驻在南京的江南织造局验收,最终报给二十四衙门之首的司礼监大太监,再往下拨款。
蔡志忠在应天巡抚的任上,正是因丝织采办方面,有严重的贪墨行为,离任后被查出了问题,因此,海瑞深知官府采购之弊。
因巡抚衙门的财力有限,按照以往的惯例,只能把采购指标层层往下压,导致官商勾结、强行压低收购价格、并以次充好,蔡德忠在任不足五年,压在桑农、织户手中的白条,竟高达近千万两白银之巨。
海瑞履任应天巡抚,下车伊始,便和兴记钱庄的庞尚鹏商议,由巡抚衙门提供担保,钱庄为民间商人贷款,衙门的官差只负责监督,在不超出朝廷拨款的范围内,按市场价格用现银采购,交给巡抚衙门,再由江南织造局统一验收,这样一来,就断了很多仕绅官商的财路。
这项变革措施,杜绝了对桑农织户的层层盘剥;又能通过钱庄,盘活民间闲散资金,也减轻衙门在赋税方面的压力,更能保证收购的质量。因此,应天府治下十府一州的老百姓,对这项革新措施多有期待,希望在银价不断贬值的条件下,今年能有个好的收成。
海瑞的变革方案上报给了内阁,得到了朝廷的首肯,却让司礼监大太监黄锦等人恨得咬牙切齿。
因海瑞无欲则刚,从内心来讲,这个连皇帝都敢弹劾的“愣头青”,让黄锦颇为忌讳,他本指望,在不与海瑞直接发生冲突的情况下,通过黄炳文制造机会,把他赶出应天府,无奈他这不争气的干儿子连连失手,眼看着清明将至,依然拿海瑞和庞尚鹏没有任何办法。
尽管司礼监大太监黄锦权势熏天、掌管东西二厂,但他十分清楚,登基不足一年的隆庆皇帝,身体状况堪忧,小太子身边太监冯保,在皇后娘娘的支持下,对司礼监之职位虎视眈眈,紫禁城内暗流汹涌。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当年隆庆帝当太子时,尚且给权臣严嵩父子行贿,手中若是没钱,那真是寸步难行,因此,对黄锦来讲,决不能错过今年丝织采办的发财机会!
于是,黄锦把干儿子黄炳文找来,二人认真密谋了一番,制订了一套行动计划,首先找一家豪门出面,支撑起南京的兴隆钱庄,与兴记钱庄相抗衡,寻找一切机会打击庞尚鹏,彻底搞垮兴记钱庄;同时,不惜任何手段,继续抓捕玄德真人、陈元化、汤景和吴襄等人,抢回关押在应天巡抚衙门的两个“倭寇”,把他们控制在手,制造完整的证据链,弹劾海瑞纵容不法之徒勾结倭寇、祸乱江南沿海。
如果这些行动还不奏效,就暗中联合应天十府一州的官商仕绅,集体联名上疏弹劾海瑞,总之,不把他赶出金陵誓不罢休。
为此,黄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以继续调查严世蕃运往海外的巨额财产为借口,派黄炳文南下金陵,上报给了朝廷,得到隆庆皇帝的批复。
这次下江南,东厂给黄炳文派了十多个番役,同时他还带了一位豪门出身的杨公子,准备以他的名义,把兴隆钱庄接下来,因此,他这回既没住在三条巷,也不敢轻易去翠花楼,而是与这位杨公子一起,悄悄住进了朝天宫外的“杨记钱庄”,通过黄锦的介绍,与江南织造局的刘公公建立了联系。
番役又称番子,其实就是东厂专司侦探、缉捕和刑讯的差役,虽说他们个个身手不凡,在南京却是人生地不熟,黄炳文暗中把泼皮无赖召集起来帮忙。
在黄炳文离开南京的这段时间,巡抚衙门开始调查沈琦的案子,仍在到处寻找铁牛,所以他一直躲躲藏藏,不敢轻易露面。
由于铁牛把他妹妹月儿之死,赖在了汤景和吴襄的身上,暗中指使手下的泼皮无赖,天天叫嚷着找他们二人报仇,从惊蛰至春分的这半个月,汤景躲在家中不敢轻易出门,天天盼着吴襄来信,希望能把吴莲手中的巨款骗出来。
之所以迟迟没用兴记钱庄的借款,汤景就是在等这笔钱,因为当时购置这座大宅院时,吴襄放了他的鸽子,本来就欠他的,若是能把这笔钱弄到手,他不仅想开织坊、还想办钱庄,可这该死的吴襄就没个准信,反而每次托人带话时,都在问汤景有没有去帮他提亲。
眼下清明将至,汤景也十分着急,如果织坊再不开张,就会错过丝绸采办的季节;同时,也担心沈家小姐许给了别人,将来落得吴襄的埋怨,因此,汤景决定豁出去了,先到沈府去帮吴襄提亲。
这一日,汤景备好了彩礼,在朱辉和宋河的陪同下,一行人来到了三条巷,沈老员外听说后,亲率全家老小迎出了府门。
沈老员外自然知道汤家的背景,一见汤景,便迎上前来深施一礼,撅着白胡须讲道:“罪人沈某诚惶诚恐、拜见汤大官人,襄武东瓯王之后莅临寒舍,真是令寒舍蓬荜生辉……”
汤景急忙笑着答道:“沈老员外,不用客气,我是给你道喜来啦!”
自沈琦投案自首以来,虽说巡抚衙门并没有找沈家的麻烦,但沈老员外再也没睡过一个安稳觉,说不定哪天官府就得来抄家,沈氏一门又得充军发配、甚至可能满门操斩,天天提心吊胆的,连上吊的心都有。
发现汤景带着一份不薄的礼物,沈老员外不知是何缘故,急忙命家丁接过礼盒,显得手足无措,憋了半天才问道:“请问汤大官人这是为何?真是折杀老朽了,快请各位到寒舍一叙。”
进到了沈家大院,汤景叹道:“沈家大院彷如人间仙境,果然名不虚传,俺那宅子与此地相比,呵呵,真是差得太远了!我看,只有那白鹭洲东园或许能与之比肩。”
沈家的花厅早已预备好了各式的果盘,等客人全部落座,仆人献上了香茗,汤景也不客套,品了口茶,咂了咂滋味,直截了当地讲道:
“老员外,先给你道第一喜,听说你家大公子犯了事,俺这动用了祖上老王爷所有的人脉,舍下了这张老脸,到衙门找海大人求情,呵呵,还好!海大人给了俺一个面子,不追究你们沈家啦。”
沈老员外眼睛越瞪越大,头一晕差点栽倒,被左右两边的丫鬟扶着,哆哆嗦嗦地到了汤景的面前,哭着跪倒在了地,讲道:“汤大官人真是俺沈家的救命恩人,那都是犬子沈琦一时糊涂,上了坏人的当,老朽可是知道,就他那点胆量,怎敢勾结海盗……”
“好了、好了。”汤景打断了他的话,继续讲道:“海大人乃是包拯在世、狄仁杰重生,世间少有的青天大老爷,你就烧高香吧,再给你道第二喜……”
沈老员外本以为这第二喜,是要释放他的儿子,赶紧跪下磕头,喜极而泣,揉着眼角的泪花,呜咽着讲道:“给汤大官人添麻烦了、给海大人也添麻烦了,等琦儿回来,我这还有家法处置……”
“沈琦暂时还回不来,这得等海大人抓到牛道士,让他和沈琦当面对质,才能确定你儿子是否有罪。”汤景讲道。
沈老员外纳闷地问道:“那、那么,这喜从何来?”
汤景心想,这老东西一定是老糊涂了,你也不想想,没事我给你送什么礼?
沈老夫人看出了问题,满金陵城的人都知道,汤景离家的那几年,徐鲲霸占了他的夫人何氏,如今徐鲲不知去向,官府不但没有处置汤景,他反而在新任巡抚海瑞面前受宠,想必是他要休掉何氏,到沈府提亲来了。
想到这儿,沈老夫人动了心,若是能攀上这样的高枝,今后何愁沈家的后生不能出仕为官?
等丫鬟把老头搀扶到太师椅上,这时,沈老夫人微微一笑,起身道了个万福,讲道:“汤相公,老身有个老生的女儿,她昨晚做了个梦,说是被月老拿着红绳,把她给牵走了,半夜三更哭哭啼啼的,老身便去安慰了她,今日一早儿,又遇见喜鹊盈门,怪不得最近以来,老身这左眼不跳右眼跳,哎呀,原来竟然是这件喜事,襄武东瓯王府的汤相公,亲临寒舍提亲来了!”
老夫人倒是没直接说,这汤相公到底是给谁来提亲,但汤景听罢,却是心头一震,莫道是他们以为我是给自己提亲来了?于是,他突然灵机一动,就准备应承下来……
此前,蔡德忠当应天巡抚的时候,沈家小姐和巡抚的小舅子吴襄订过亲,汤景现在居住的宅子,也是吴襄为了迎娶沈家小姐而建的,在蔡德忠调离后,吴襄害怕海瑞找他的麻烦,把宅子卖给了汤景,而沈家听说蔡德忠被弹劾,赶紧和吴襄退了亲,如今,弄得高不成低不就。
沈家真是太有钱了,若是能娶了沈家的小姐,就算让她做妾,恐怕这老两口也不敢不答应,更何况,早就听说过沈家小姐、沈月瑛那真是风华绝代、沉鱼落雁、羞花闭月、风姿卓越、倾城倾国……
汤景把能想到的好词,全都在脑海中过了一遍,恨不得独占花魁,此刻,他脸红脖子粗讲道:“嘿嘿、请老员外、老夫人放心,进府之后,小胥定然不会慢待月瑛小姐。”
“看来小女就是有住那座大宅子的命,恭喜……”
当沈老夫人正想说“恭喜姑爷”时,朱辉实在看不下去了,赶紧躬身施礼,讲道:“且慢!请老员外、老夫人听我一言。”
“这位公子,有话请讲。”沈老员外赶忙答道。
“我家叔叔是来给俺的大舅哥吴公子、吴襄提亲来了。”
沈老员外一听,顿时晕了过去……
“这位小哥真会寻开心,吴公子把那座大宅子卖给了汤相公,他、他、他……”沈老夫人简直不敢不信,摇着头连声喊了好几个他,接下来想说,他吴襄根本就不配,突然灵光一闪,觉得其中必有蹊跷。
于是,她赶忙把想说的话咽了回去,上上下下打量着朱辉,好像刚才听说吴襄是其大舅哥,仿佛记得这吴襄只有一个妹妹,已经嫁给了前应天巡抚蔡德忠,却又见这个少年身着飞鱼锦衣、腰挎绣春刀,应该是个锦衣卫总旗官,莫道是蔡德忠死后,吴襄的妹妹改嫁给他了?
这时,朱辉觉得有必要敲打、敲打这老两口,扫了一眼这金碧辉煌的花厅,感慨地讲道:“沈家果然是富可敌国,怪不得黄炳文会看上了你们沈家。”
提起了黄炳文,沈老员外和老夫人顿时脸色突变,同时瘫倒在了太师椅上,变得手脚无措。
朱辉上前躬身施礼,讲道:“二位老人家,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请相信我,吴公子早已洗心革面、悔过自新,如今在栖霞山中悬梁刺股,准备参加来年的乡试。”
汤景本来就是给吴襄提亲来了,刚才听了老太太的那些话,一念之差,还就动了心,要真是纳了沈家小姐为妾,不说别的,光这嫁妆就少不了,将来有了藏着聚宝盆的沈家做后盾,何苦还要通过吴襄,惦记人家吴莲的那点钱?
想到这儿,汤景恶狠狠地瞪了朱辉一眼,心中骂道:你小子真他娘的就是我的克星!
“请问这位公子怎么称呼?”沈老员外问道。
于是,朱辉掏出了锦衣卫的腰牌,到二位老人的近前,躬身施礼,答道:“在下朱辉,锦衣卫北镇抚司总旗,请二老不必紧张,相信沈琦一案,海大人一定会秉公办理,在下也会协助海大人,重新调查那几起案子,到时候,还请二老能给予配合,多谢啦!”
朱辉说罢,又深鞠一躬,坐回到座位上。
沈老员外张口结舌,没想到沈琦结识了黄炳文,把自家的院子,白给他们住了好几个月,不但没给沈家带来任何好处,还惹出这天大的麻烦,便摇着头唉声叹气。
这时,沈老夫人发现汤景满脸尴尬,变得脸红脖子粗,似乎不敢反驳他身边的这个少年,她打量着这个年纪轻轻的总旗官,居然纳了犯官的家眷为妾,来头肯定不小,心中暗想:莫非这朱姓少年,是哪位王爷府里的少主?
想到此处,沈老夫人问道:“请问朱公子,我们这支沈氏是有原罪的,家族之中的后生,就算高中进士,也不能出仕为官,既然吴公子正在发愤图强、力求上进,难道不怕被我们拖累了?或者公子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帮一帮你这位大舅哥?”
朱辉明白,她的弦外之意是在试探自己,当然,自己也知道吴襄是什么货色,便微微一笑,答道:“据我所知,就算吴公子进士及第,也不见得愿意出仕为官。”
沈老员外伸着头,瞪圆了眼睛,不解地问道:“这、这又是为何?”
“呵呵,我这位大舅哥心比天高,他更希望在书法和文章方面,将来青史留名。”
汤景适时接过了话茬,讲道:“既然今日是给吴公子来提亲,看在俺汤景的面子上,请二老就应承下来吧,吴公子才华横溢,正在撰写一本旷世奇书,改日让吴公子带上大作请二老雅赏。”
沈老员外认真地点了点头,捋着花白的胡须微微一笑:“老朽不敢说自己的眼光有多好,若不是贱内嫌弃人家不务正业,当初又何必退婚?”
沈老夫人白了老头儿一眼,正经地讲道:“老身也早就说过,莫道少年穷,不管吴公子以前如何,单看那一手蝇头小楷,咱金陵城又有谁能比?”
这时,汤景强忍着坏笑,点头赞道:“吴公子那部旷世奇书,写了个西门大官人,那真是千古传奇,必流芳后世。请老员外千万记住,让沈氏一门的公子、少爷们,好好研读吴公子的大作,学一学那书中的西门大官人。”
“那是当然、那是当然!请汤大官人放心,佳婿的大作,沈氏一门全都得认真拜读、拜读……”
兴记钱庄掌柜庞尚鹏,嘉靖三十一年进士出身,嘉靖四十年出任浙江巡按,深知民间疾苦,在任期间,积极打击缙绅豪强﹐检举劣绅纵容子弟家奴仗势欺人﹑鱼肉百姓,针对当地赋役名目繁多﹑负担不公﹑实物和劳役的征发之弊﹐总结出了“里甲均平法”,并演变出“行十段锦法”﹐最终,推出了著名的“一条鞭法”,自然得罪了很多的官僚。
嘉靖四十四年,庞尚鹏调往京城任大理寺右丞,没过几天,就转任右佥都御史﹐主理九边屯盐事务,他提出了一套整顿盐法的变革措施﹐希望疏通盐引﹑禁制私贩,导致户部督理盐政的御史极度不满,联合宦官集团,借口他在浙江任上验收宫币不合格﹐招致病床上的嘉靖皇帝震怒,将他削职为民。
就这样,知天命之年的庞尚鹏来到金陵,凭着他在官商两界的人脉、和他那卓越的理财能力,办起了这家独一无二的兴记钱庄,并亲自出任掌柜。
每年春夏之交的丝织采办,是江南织造局和应天巡抚衙门的头等大事,由应天巡抚衙门自主筹集资金,负责采购朝廷及宫廷所需的丝绸、布匹;上缴给宫廷时,由派驻在南京的江南织造局验收,最终报给二十四衙门之首的司礼监大太监,再往下拨款。
蔡志忠在应天巡抚的任上,正是因丝织采办方面,有严重的贪墨行为,离任后被查出了问题,因此,海瑞深知官府采购之弊。
因巡抚衙门的财力有限,按照以往的惯例,只能把采购指标层层往下压,导致官商勾结、强行压低收购价格、并以次充好,蔡德忠在任不足五年,压在桑农、织户手中的白条,竟高达近千万两白银之巨。
海瑞履任应天巡抚,下车伊始,便和兴记钱庄的庞尚鹏商议,由巡抚衙门提供担保,钱庄为民间商人贷款,衙门的官差只负责监督,在不超出朝廷拨款的范围内,按市场价格用现银采购,交给巡抚衙门,再由江南织造局统一验收,这样一来,就断了很多仕绅官商的财路。
这项变革措施,杜绝了对桑农织户的层层盘剥;又能通过钱庄,盘活民间闲散资金,也减轻衙门在赋税方面的压力,更能保证收购的质量。因此,应天府治下十府一州的老百姓,对这项革新措施多有期待,希望在银价不断贬值的条件下,今年能有个好的收成。
海瑞的变革方案上报给了内阁,得到了朝廷的首肯,却让司礼监大太监黄锦等人恨得咬牙切齿。
因海瑞无欲则刚,从内心来讲,这个连皇帝都敢弹劾的“愣头青”,让黄锦颇为忌讳,他本指望,在不与海瑞直接发生冲突的情况下,通过黄炳文制造机会,把他赶出应天府,无奈他这不争气的干儿子连连失手,眼看着清明将至,依然拿海瑞和庞尚鹏没有任何办法。
尽管司礼监大太监黄锦权势熏天、掌管东西二厂,但他十分清楚,登基不足一年的隆庆皇帝,身体状况堪忧,小太子身边太监冯保,在皇后娘娘的支持下,对司礼监之职位虎视眈眈,紫禁城内暗流汹涌。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当年隆庆帝当太子时,尚且给权臣严嵩父子行贿,手中若是没钱,那真是寸步难行,因此,对黄锦来讲,决不能错过今年丝织采办的发财机会!
于是,黄锦把干儿子黄炳文找来,二人认真密谋了一番,制订了一套行动计划,首先找一家豪门出面,支撑起南京的兴隆钱庄,与兴记钱庄相抗衡,寻找一切机会打击庞尚鹏,彻底搞垮兴记钱庄;同时,不惜任何手段,继续抓捕玄德真人、陈元化、汤景和吴襄等人,抢回关押在应天巡抚衙门的两个“倭寇”,把他们控制在手,制造完整的证据链,弹劾海瑞纵容不法之徒勾结倭寇、祸乱江南沿海。
如果这些行动还不奏效,就暗中联合应天十府一州的官商仕绅,集体联名上疏弹劾海瑞,总之,不把他赶出金陵誓不罢休。
为此,黄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以继续调查严世蕃运往海外的巨额财产为借口,派黄炳文南下金陵,上报给了朝廷,得到隆庆皇帝的批复。
这次下江南,东厂给黄炳文派了十多个番役,同时他还带了一位豪门出身的杨公子,准备以他的名义,把兴隆钱庄接下来,因此,他这回既没住在三条巷,也不敢轻易去翠花楼,而是与这位杨公子一起,悄悄住进了朝天宫外的“杨记钱庄”,通过黄锦的介绍,与江南织造局的刘公公建立了联系。
番役又称番子,其实就是东厂专司侦探、缉捕和刑讯的差役,虽说他们个个身手不凡,在南京却是人生地不熟,黄炳文暗中把泼皮无赖召集起来帮忙。
在黄炳文离开南京的这段时间,巡抚衙门开始调查沈琦的案子,仍在到处寻找铁牛,所以他一直躲躲藏藏,不敢轻易露面。
由于铁牛把他妹妹月儿之死,赖在了汤景和吴襄的身上,暗中指使手下的泼皮无赖,天天叫嚷着找他们二人报仇,从惊蛰至春分的这半个月,汤景躲在家中不敢轻易出门,天天盼着吴襄来信,希望能把吴莲手中的巨款骗出来。
之所以迟迟没用兴记钱庄的借款,汤景就是在等这笔钱,因为当时购置这座大宅院时,吴襄放了他的鸽子,本来就欠他的,若是能把这笔钱弄到手,他不仅想开织坊、还想办钱庄,可这该死的吴襄就没个准信,反而每次托人带话时,都在问汤景有没有去帮他提亲。
眼下清明将至,汤景也十分着急,如果织坊再不开张,就会错过丝绸采办的季节;同时,也担心沈家小姐许给了别人,将来落得吴襄的埋怨,因此,汤景决定豁出去了,先到沈府去帮吴襄提亲。
这一日,汤景备好了彩礼,在朱辉和宋河的陪同下,一行人来到了三条巷,沈老员外听说后,亲率全家老小迎出了府门。
沈老员外自然知道汤家的背景,一见汤景,便迎上前来深施一礼,撅着白胡须讲道:“罪人沈某诚惶诚恐、拜见汤大官人,襄武东瓯王之后莅临寒舍,真是令寒舍蓬荜生辉……”
汤景急忙笑着答道:“沈老员外,不用客气,我是给你道喜来啦!”
自沈琦投案自首以来,虽说巡抚衙门并没有找沈家的麻烦,但沈老员外再也没睡过一个安稳觉,说不定哪天官府就得来抄家,沈氏一门又得充军发配、甚至可能满门操斩,天天提心吊胆的,连上吊的心都有。
发现汤景带着一份不薄的礼物,沈老员外不知是何缘故,急忙命家丁接过礼盒,显得手足无措,憋了半天才问道:“请问汤大官人这是为何?真是折杀老朽了,快请各位到寒舍一叙。”
进到了沈家大院,汤景叹道:“沈家大院彷如人间仙境,果然名不虚传,俺那宅子与此地相比,呵呵,真是差得太远了!我看,只有那白鹭洲东园或许能与之比肩。”
沈家的花厅早已预备好了各式的果盘,等客人全部落座,仆人献上了香茗,汤景也不客套,品了口茶,咂了咂滋味,直截了当地讲道:
“老员外,先给你道第一喜,听说你家大公子犯了事,俺这动用了祖上老王爷所有的人脉,舍下了这张老脸,到衙门找海大人求情,呵呵,还好!海大人给了俺一个面子,不追究你们沈家啦。”
沈老员外眼睛越瞪越大,头一晕差点栽倒,被左右两边的丫鬟扶着,哆哆嗦嗦地到了汤景的面前,哭着跪倒在了地,讲道:“汤大官人真是俺沈家的救命恩人,那都是犬子沈琦一时糊涂,上了坏人的当,老朽可是知道,就他那点胆量,怎敢勾结海盗……”
“好了、好了。”汤景打断了他的话,继续讲道:“海大人乃是包拯在世、狄仁杰重生,世间少有的青天大老爷,你就烧高香吧,再给你道第二喜……”
沈老员外本以为这第二喜,是要释放他的儿子,赶紧跪下磕头,喜极而泣,揉着眼角的泪花,呜咽着讲道:“给汤大官人添麻烦了、给海大人也添麻烦了,等琦儿回来,我这还有家法处置……”
“沈琦暂时还回不来,这得等海大人抓到牛道士,让他和沈琦当面对质,才能确定你儿子是否有罪。”汤景讲道。
沈老员外纳闷地问道:“那、那么,这喜从何来?”
汤景心想,这老东西一定是老糊涂了,你也不想想,没事我给你送什么礼?
沈老夫人看出了问题,满金陵城的人都知道,汤景离家的那几年,徐鲲霸占了他的夫人何氏,如今徐鲲不知去向,官府不但没有处置汤景,他反而在新任巡抚海瑞面前受宠,想必是他要休掉何氏,到沈府提亲来了。
想到这儿,沈老夫人动了心,若是能攀上这样的高枝,今后何愁沈家的后生不能出仕为官?
等丫鬟把老头搀扶到太师椅上,这时,沈老夫人微微一笑,起身道了个万福,讲道:“汤相公,老身有个老生的女儿,她昨晚做了个梦,说是被月老拿着红绳,把她给牵走了,半夜三更哭哭啼啼的,老身便去安慰了她,今日一早儿,又遇见喜鹊盈门,怪不得最近以来,老身这左眼不跳右眼跳,哎呀,原来竟然是这件喜事,襄武东瓯王府的汤相公,亲临寒舍提亲来了!”
老夫人倒是没直接说,这汤相公到底是给谁来提亲,但汤景听罢,却是心头一震,莫道是他们以为我是给自己提亲来了?于是,他突然灵机一动,就准备应承下来……
此前,蔡德忠当应天巡抚的时候,沈家小姐和巡抚的小舅子吴襄订过亲,汤景现在居住的宅子,也是吴襄为了迎娶沈家小姐而建的,在蔡德忠调离后,吴襄害怕海瑞找他的麻烦,把宅子卖给了汤景,而沈家听说蔡德忠被弹劾,赶紧和吴襄退了亲,如今,弄得高不成低不就。
沈家真是太有钱了,若是能娶了沈家的小姐,就算让她做妾,恐怕这老两口也不敢不答应,更何况,早就听说过沈家小姐、沈月瑛那真是风华绝代、沉鱼落雁、羞花闭月、风姿卓越、倾城倾国……
汤景把能想到的好词,全都在脑海中过了一遍,恨不得独占花魁,此刻,他脸红脖子粗讲道:“嘿嘿、请老员外、老夫人放心,进府之后,小胥定然不会慢待月瑛小姐。”
“看来小女就是有住那座大宅子的命,恭喜……”
当沈老夫人正想说“恭喜姑爷”时,朱辉实在看不下去了,赶紧躬身施礼,讲道:“且慢!请老员外、老夫人听我一言。”
“这位公子,有话请讲。”沈老员外赶忙答道。
“我家叔叔是来给俺的大舅哥吴公子、吴襄提亲来了。”
沈老员外一听,顿时晕了过去……
“这位小哥真会寻开心,吴公子把那座大宅子卖给了汤相公,他、他、他……”沈老夫人简直不敢不信,摇着头连声喊了好几个他,接下来想说,他吴襄根本就不配,突然灵光一闪,觉得其中必有蹊跷。
于是,她赶忙把想说的话咽了回去,上上下下打量着朱辉,好像刚才听说吴襄是其大舅哥,仿佛记得这吴襄只有一个妹妹,已经嫁给了前应天巡抚蔡德忠,却又见这个少年身着飞鱼锦衣、腰挎绣春刀,应该是个锦衣卫总旗官,莫道是蔡德忠死后,吴襄的妹妹改嫁给他了?
这时,朱辉觉得有必要敲打、敲打这老两口,扫了一眼这金碧辉煌的花厅,感慨地讲道:“沈家果然是富可敌国,怪不得黄炳文会看上了你们沈家。”
提起了黄炳文,沈老员外和老夫人顿时脸色突变,同时瘫倒在了太师椅上,变得手脚无措。
朱辉上前躬身施礼,讲道:“二位老人家,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请相信我,吴公子早已洗心革面、悔过自新,如今在栖霞山中悬梁刺股,准备参加来年的乡试。”
汤景本来就是给吴襄提亲来了,刚才听了老太太的那些话,一念之差,还就动了心,要真是纳了沈家小姐为妾,不说别的,光这嫁妆就少不了,将来有了藏着聚宝盆的沈家做后盾,何苦还要通过吴襄,惦记人家吴莲的那点钱?
想到这儿,汤景恶狠狠地瞪了朱辉一眼,心中骂道:你小子真他娘的就是我的克星!
“请问这位公子怎么称呼?”沈老员外问道。
于是,朱辉掏出了锦衣卫的腰牌,到二位老人的近前,躬身施礼,答道:“在下朱辉,锦衣卫北镇抚司总旗,请二老不必紧张,相信沈琦一案,海大人一定会秉公办理,在下也会协助海大人,重新调查那几起案子,到时候,还请二老能给予配合,多谢啦!”
朱辉说罢,又深鞠一躬,坐回到座位上。
沈老员外张口结舌,没想到沈琦结识了黄炳文,把自家的院子,白给他们住了好几个月,不但没给沈家带来任何好处,还惹出这天大的麻烦,便摇着头唉声叹气。
这时,沈老夫人发现汤景满脸尴尬,变得脸红脖子粗,似乎不敢反驳他身边的这个少年,她打量着这个年纪轻轻的总旗官,居然纳了犯官的家眷为妾,来头肯定不小,心中暗想:莫非这朱姓少年,是哪位王爷府里的少主?
想到此处,沈老夫人问道:“请问朱公子,我们这支沈氏是有原罪的,家族之中的后生,就算高中进士,也不能出仕为官,既然吴公子正在发愤图强、力求上进,难道不怕被我们拖累了?或者公子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帮一帮你这位大舅哥?”
朱辉明白,她的弦外之意是在试探自己,当然,自己也知道吴襄是什么货色,便微微一笑,答道:“据我所知,就算吴公子进士及第,也不见得愿意出仕为官。”
沈老员外伸着头,瞪圆了眼睛,不解地问道:“这、这又是为何?”
“呵呵,我这位大舅哥心比天高,他更希望在书法和文章方面,将来青史留名。”
汤景适时接过了话茬,讲道:“既然今日是给吴公子来提亲,看在俺汤景的面子上,请二老就应承下来吧,吴公子才华横溢,正在撰写一本旷世奇书,改日让吴公子带上大作请二老雅赏。”
沈老员外认真地点了点头,捋着花白的胡须微微一笑:“老朽不敢说自己的眼光有多好,若不是贱内嫌弃人家不务正业,当初又何必退婚?”
沈老夫人白了老头儿一眼,正经地讲道:“老身也早就说过,莫道少年穷,不管吴公子以前如何,单看那一手蝇头小楷,咱金陵城又有谁能比?”
这时,汤景强忍着坏笑,点头赞道:“吴公子那部旷世奇书,写了个西门大官人,那真是千古传奇,必流芳后世。请老员外千万记住,让沈氏一门的公子、少爷们,好好研读吴公子的大作,学一学那书中的西门大官人。”
“那是当然、那是当然!请汤大官人放心,佳婿的大作,沈氏一门全都得认真拜读、拜读……”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