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84 第八十三章 董卓死,献帝逃(求推荐,求收藏)
- 85 第八十四章 出兵洛阳
- 86 第八十五章 孟津渡
- 87 第八十六章 许褚VS曹洪
- 88 第八十七章 号令天下
- 89 第八十八章 收缴兵权
- 90 第八十九章 步步紧逼
- 91 第九十章 请君入瓮
- 92 第九十一章 李傕死
- 93 第九十二章 席卷天下(一)
- 94 第九十三章 席卷天下(二)
- 95 第一章 我回来了
- 96 第二章 父亲的秘密
- 97 第三章 穿越隋唐
- 98 第四章 莲花魂咒
- 99 第五章 紫阳真人
- 100 第六章 进入太原
- 101 第七章 古都洛阳
- 102 第八章 特殊之人
- 103 第九章 李密三策
- 104 第十章 越王杨侗
- 105 第十一章 劫营
- 106 第十二章 冲车立功
- 107 第十三章 琅琊榜
- 108 第十四章 李渊躺枪了
- 109 第十五章 琅琊阁开张了
- 110 第十六章 西秦之王
- 111 第十七章 下套
- 112 第十八章 李渊起兵
- 113 第十九章 决战潼关
- 114 第二十章 无人能挡的李元霸
- 115 第二十一章 燎燃之火
- 116 第二十二章 突厥南下
- 117 第二十三章 琅琊烽火榜
- 118 第二十四章 又送人又送武器
- 119 第二十五章 床弩显威
- 120 第二十六章 铁车阵
- 121 第二十七章 援军到
- 122 第二十八章 首功
- 123 第二十九章 银城决战(一)
- 124 第三十章 银城决战(二)
- 125 第三十一章 银城决战(三)
- 126 第三十二章 南朝三百七十年,多少楼台烟雨中
- 127 第三十三章 江淮杜伏威
- 128 第三十四章 盐城被围(补更)
- 129 第三十五章 李密的谋划
- 130 第三十六章 帮还是不帮
- 131 第三十七章 兵败荥阳
- 132 第三十八章 天下粮仓兴洛仓
- 133 第三十九章 李氏兄弟
- 134 第四十章 暗流涌动
- 135 第四十一章 炀帝欲东去
- 136 第四十二章 诸侯怀鬼胎
- 137 第四十三章 养猪种菜
- 138 第四十四章 问题少年
- 139 第四十五章 琅琊山下的村庄
- 140 第四十六章 裴氏父子
- 141 第四十七章 元庆首战
- 142 第四十八章 义军对策
- 143 第四十九章 裴元庆VS熊阔海
- 144 第五十章 车轮战(一)
- 145 第五十一章 车轮战(二)(求首订!)
- 146 第五十二章 练剑?
- 147 第五十三章 问计琅琊阁
- 148 第五十四章 奇袭扬州
- 149 第五十五章 扬州鏖战
- 150 第五十六章 送信给宇文成都
- 151 第五十七章 辅公祏的安排
- 152 第五十八章 安排退路
- 153 第五十九章 攻城战(上)
- 154 第六十章 攻城战(下)
- 155 第六十一章 援军到来
- 156 第六十二章 完了
- 157 第六十三章 天下五分
- 158 第六十四章 抵达淡水
- 159 第六十五章 建立码头
- 160 第六十六章 寻找原住民
- 161 第六十七章 拜访
- 162 第六十八章 和土著做生意
- 163 第六十九章 孤军
- 164 第七十章 五支隋军
- 165 第七十一章 如何脱身
- 166 第七十二章 上中下三策
- 167 第七十三章 耽罗国
- 168 第七十四章 登上济州岛
- 169 第七十五章 占领济州岛
- 170 第七十六章 不为人知的秘密
- 171 第七十七章 洛阳大战(一)
- 172 第七十八章 洛阳大战(二)
- 173 第七十九章 王伯当的箭
- 174 第八十章 王世充大败
- 175 第八十一章 裴仁基抵达洛阳
- 176 第八十二章 王世充的隐忧
- 177 第八十三章 洛阳之乱(一)
- 178 第八十四章 洛阳之乱(二)
- 179 第八十五章 洛阳之乱(三)
- 180 第八十六章 火烧紫微宫
- 181 第八十七章 秘密联合
- 182 第八十八章 援军到
- 183 第八十九章 来护儿的水军
- 184 第九十章 给秦琼的建议
- 185 第九十一章 比试
- 186 第九十二章 挑战万斤巨石
- 187 第九十三章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
- 188 第九十四章 扶桑二三事
- 189 第九十五章 刘文静的连环计
- 190 第九十六章 裴矩脱身
- 191 第九十七章 兄弟阋墙
- 192 第九十八章 元吉败亡
- 193 第九十九章 建德称臣
- 194 第一百章 宇文来犯
- 195 第一百零一章 河东局势
- 196 第一百零二章 上山下山
- 197 第一百零三章 马市
- 198 第一百零四章 买马?买人?
- 199 第一百零五章 高蕊
- 200 第一百零六章 骊山行
- 201 第一百零七章 灞陵桥偶遇
- 202 第一百零八章 梦回长安
- 203 第一百零九章 墨羽
- 204 第一百一十章 墨羽(下)
- 205 第一百一十一章 蜀变
- 206 第一百一十二章 后局
- 207 第一百一十三章 倭国使者
- 208 第一百一十四章 准备
- 209 第一百一十五章 杂事
- 210 第一百一十六章 离京
- 211 第一百一十七章 塞外的风(一)
- 212 第一百一十八章 塞外的风(二)
- 213 第一百一十九章 塞外的风(三)
- 214 第一百二十章 塞外的风(四)
- 215 第一百二十三章 烽火连三月
- 216 第一百二十四章 不经打
- 217 第一百二十五章 竹斯国
- 218 第一百二十六章 太少了
- 219 第一百二十七章 抢劫
- 220 第一百二十八章 战
- 221 第一百二十九章 (误解)
- 222 第一百三十章 误解(二)
- 223 第一百三十一章 误解(三)
- 224 第一百三十二章 夜袭
- 225 第一百三十三章 兵临斜风谷
- 226 第一百三十四章 进入谷中
- 227 第一百三十五章 进入谷中(二)
- 228 大结局+完本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九十三章 席卷天下(二)
第九十三章 席卷天下(二)
吕布阵斩颜良,朝廷大军拿下清河府,而在另一个方面,曹操率军攻下了魏郡,河北名将张郃被夏侯渊夏侯惇两兄弟战败,袁绍大军损失惨重,不得不向北撤到了巨鹿郡。≧
而在东边,刘备三兄弟也带军杀进了袁绍的老巢——渤海郡,袁军大将高览被赵云的百鸟朝凤枪刺于马下,渤海郡也随即失守。
一时间,朝廷大军分兵多路,到处开花,将冀州军打的找不着北,很快,赵国、河间、安平等地也相继被刘志大军拿下,而公孙瓒的大军在北面正在和张燕的黑山军交战的时候,却突然被许褚的三万骑兵从背后袭击,一下子就被冲散了阵型,要不是白马义从拼死保护,他本人说不定早已成为许褚刀下的一具尸体了。
不过这一战也将公孙瓒的五万大军打的十不存一,公孙瓒带着仅剩的几千军队匆匆忙忙的逃回了幽州去了。
而许褚大军和张燕的黑山军也随即南下,夺取了整个常山,并且从西边向巨鹿进军。
袁绍此时已经失去了希望,但是却依旧困守在邺城(注:邺城此时不存在),企图做最后的抵抗。
六十万朝廷大军将邺城围了个水泄不通,曹操麾下有一谋士,名叫刘晔,此人善于谋略,也精通器具,因此被任命为督造司,专门为大军建造攻城器具。
刘志学着官渡大战之中曹操的做法,在邺城的南边和东边修建了两个高台,然后在上面布置了很多大型的投石机,日夜不停的朝邺城之中投掷石块,守军士兵被打怕了,在城墙上巡逻的时候都不敢直着腰走路,而援军的士气也下降的非常厉害,谁都知道邺城肯定是守不住的。
而刘志等了三天的时间,给了袁绍最后的机会让他出来投降,但是袁绍却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死守到底,那既然如此,刘志也没有再进行尝试了,既然袁绍执意送死,那就遂了他的心意好了。
刘志一声令下,近六十万大军从四面八方开始对邺城进行猛烈攻击,无数投石车和弓箭手将大块大块的石头和密密麻麻的弓箭送进了城内,袁军死伤惨重,仅仅半天的时间,邺城就失守了,守城大将文丑死战不降,被第一个杀上城墙的典韦杀死,而从魏郡讨回来的张郃随即率军投降,打开了城门,袁绍自己带着妻儿老小投河自杀了,冀州也迅平定了下来。
冀州平定之后,刘志下令让许褚和曹军合兵一处,继续北上,进攻幽州的公孙瓒,公孙瓒此时兵力不足,在稍微抵挡之后便兵败身亡,而白马义从也从此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北方的局势稳定了之后,益州方面也传来了好消息,昏聩的刘焉在马腾的十万铁骑的进攻之下,不到一个月就被全部歼灭,刘焉病死在了益州城,刘焉的几个儿子也按照刘志之前的交代全部处死了,这一主要的目的就是威慑荆州的刘表。
刘表见到刘焉的下场之后,连忙向朝廷上书,陈明自己的罪状,并且主动认罪,请求罢免自己的荆州州牧的官职,希望能告老还乡。
刘表看起来还算是识时务,所以刘志也就批准了他的请求,让他回到了山阳的老家,如此一来,天下有全部恢复了大汉的统治了。
而刘志也知人善用,让曹操为车骑将军,刘备为辅国将军,陶谦为中书令,程昱为御史大夫、荀彧为大汉太尉······
而随后的三年时间,大汉逐渐废除了各地的州牧制度,将军权收了回来,这样的话就能避免类似于之前的军阀割据的局面了。
新生的大汉朝在一帮文臣武将的治理之下,又重新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王朝,而此时的罗马帝国还在为不断西迁的日耳曼人烦心不已。
转眼间三年的时间过去了,刘志此时已经准备好了再度启程了,他跟众人交代好了事情,说是自己想要向东出海,出去游历一番,也许还会回来,也许不会回来了,因此便和众人一一道别,乘船沿着黄河顺流而下,抵达了东海。
在这三年的时间里面,刘志经过很长的时间的研究之后,终于弄清楚了这一罗盘的使用方法了,不过为了避免再次出现类似于上一次那样一穿越就遇到一个吊睛白额猛虎,所以刘志这一次有了充足的准备,他根据之前从龚都手中获得的太平要术,学习了一些占卜之法,也跟着郭嘉学习了夜观天象,还跟关羽学了一手刀法,跟着吕布学了一身硬功夫,如今虽不说是天下一流的武将,但是在有武器的情况下,打死一头老虎也不算是难事。
而他在走之前,特意的带上了一副弩箭和一柄宝剑以作防身之用,这副弓箭是大汉营造司马钧亲手打造的,不仅威力巨大,而且射程也比一般的弓弩要远得多,上弦的时候也不用费很大的劲,因此很适合携带防身。
而这柄宝剑则是刘志从曹操的手中要过来的,名叫青釭剑,这柄宝剑也不知道是啥材料锻造而成的,反正是削铁如泥,威力不凡,而且也不是很重,刘志掂量了一下,估计也就只有六七斤重,这可比一般的青铜剑和铁剑要轻得多。
曹操还有另外一把剑,名叫倚天剑,倚天剑是他的佩剑,所以刘志也没有开口索要,有了这把青釭剑和一把弩箭就已经足够了。
他一路上顺流而下,不到半月便从青州的出海口来到了东海,而在船舱里面,刘志也拿出了罗盘,将三根指针调好了位置,然后将那根小针竖起来,只见一道白光闪过,船上的船员们都感觉十分的惊讶,不知道生了什么事情,于是都纷纷跑进船舱,却现刚刚还在船舱里面饮酒读书的丞相刘志,此时已经不知去哪里了,船员们大为惊讶,纷纷纳头便拜,将他当成了羽化升仙的天神,而不久之后,大汉丞相得道升天的消息也迅传遍了整个大汉四境,汉献帝甚至专门为刘志修建了一座丞相庙,以纪念这位挽救大汉于水火危亡之际的名相。
而在东边,刘备三兄弟也带军杀进了袁绍的老巢——渤海郡,袁军大将高览被赵云的百鸟朝凤枪刺于马下,渤海郡也随即失守。
一时间,朝廷大军分兵多路,到处开花,将冀州军打的找不着北,很快,赵国、河间、安平等地也相继被刘志大军拿下,而公孙瓒的大军在北面正在和张燕的黑山军交战的时候,却突然被许褚的三万骑兵从背后袭击,一下子就被冲散了阵型,要不是白马义从拼死保护,他本人说不定早已成为许褚刀下的一具尸体了。
不过这一战也将公孙瓒的五万大军打的十不存一,公孙瓒带着仅剩的几千军队匆匆忙忙的逃回了幽州去了。
而许褚大军和张燕的黑山军也随即南下,夺取了整个常山,并且从西边向巨鹿进军。
袁绍此时已经失去了希望,但是却依旧困守在邺城(注:邺城此时不存在),企图做最后的抵抗。
六十万朝廷大军将邺城围了个水泄不通,曹操麾下有一谋士,名叫刘晔,此人善于谋略,也精通器具,因此被任命为督造司,专门为大军建造攻城器具。
刘志学着官渡大战之中曹操的做法,在邺城的南边和东边修建了两个高台,然后在上面布置了很多大型的投石机,日夜不停的朝邺城之中投掷石块,守军士兵被打怕了,在城墙上巡逻的时候都不敢直着腰走路,而援军的士气也下降的非常厉害,谁都知道邺城肯定是守不住的。
而刘志等了三天的时间,给了袁绍最后的机会让他出来投降,但是袁绍却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死守到底,那既然如此,刘志也没有再进行尝试了,既然袁绍执意送死,那就遂了他的心意好了。
刘志一声令下,近六十万大军从四面八方开始对邺城进行猛烈攻击,无数投石车和弓箭手将大块大块的石头和密密麻麻的弓箭送进了城内,袁军死伤惨重,仅仅半天的时间,邺城就失守了,守城大将文丑死战不降,被第一个杀上城墙的典韦杀死,而从魏郡讨回来的张郃随即率军投降,打开了城门,袁绍自己带着妻儿老小投河自杀了,冀州也迅平定了下来。
冀州平定之后,刘志下令让许褚和曹军合兵一处,继续北上,进攻幽州的公孙瓒,公孙瓒此时兵力不足,在稍微抵挡之后便兵败身亡,而白马义从也从此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北方的局势稳定了之后,益州方面也传来了好消息,昏聩的刘焉在马腾的十万铁骑的进攻之下,不到一个月就被全部歼灭,刘焉病死在了益州城,刘焉的几个儿子也按照刘志之前的交代全部处死了,这一主要的目的就是威慑荆州的刘表。
刘表见到刘焉的下场之后,连忙向朝廷上书,陈明自己的罪状,并且主动认罪,请求罢免自己的荆州州牧的官职,希望能告老还乡。
刘表看起来还算是识时务,所以刘志也就批准了他的请求,让他回到了山阳的老家,如此一来,天下有全部恢复了大汉的统治了。
而刘志也知人善用,让曹操为车骑将军,刘备为辅国将军,陶谦为中书令,程昱为御史大夫、荀彧为大汉太尉······
而随后的三年时间,大汉逐渐废除了各地的州牧制度,将军权收了回来,这样的话就能避免类似于之前的军阀割据的局面了。
新生的大汉朝在一帮文臣武将的治理之下,又重新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王朝,而此时的罗马帝国还在为不断西迁的日耳曼人烦心不已。
转眼间三年的时间过去了,刘志此时已经准备好了再度启程了,他跟众人交代好了事情,说是自己想要向东出海,出去游历一番,也许还会回来,也许不会回来了,因此便和众人一一道别,乘船沿着黄河顺流而下,抵达了东海。
在这三年的时间里面,刘志经过很长的时间的研究之后,终于弄清楚了这一罗盘的使用方法了,不过为了避免再次出现类似于上一次那样一穿越就遇到一个吊睛白额猛虎,所以刘志这一次有了充足的准备,他根据之前从龚都手中获得的太平要术,学习了一些占卜之法,也跟着郭嘉学习了夜观天象,还跟关羽学了一手刀法,跟着吕布学了一身硬功夫,如今虽不说是天下一流的武将,但是在有武器的情况下,打死一头老虎也不算是难事。
而他在走之前,特意的带上了一副弩箭和一柄宝剑以作防身之用,这副弓箭是大汉营造司马钧亲手打造的,不仅威力巨大,而且射程也比一般的弓弩要远得多,上弦的时候也不用费很大的劲,因此很适合携带防身。
而这柄宝剑则是刘志从曹操的手中要过来的,名叫青釭剑,这柄宝剑也不知道是啥材料锻造而成的,反正是削铁如泥,威力不凡,而且也不是很重,刘志掂量了一下,估计也就只有六七斤重,这可比一般的青铜剑和铁剑要轻得多。
曹操还有另外一把剑,名叫倚天剑,倚天剑是他的佩剑,所以刘志也没有开口索要,有了这把青釭剑和一把弩箭就已经足够了。
他一路上顺流而下,不到半月便从青州的出海口来到了东海,而在船舱里面,刘志也拿出了罗盘,将三根指针调好了位置,然后将那根小针竖起来,只见一道白光闪过,船上的船员们都感觉十分的惊讶,不知道生了什么事情,于是都纷纷跑进船舱,却现刚刚还在船舱里面饮酒读书的丞相刘志,此时已经不知去哪里了,船员们大为惊讶,纷纷纳头便拜,将他当成了羽化升仙的天神,而不久之后,大汉丞相得道升天的消息也迅传遍了整个大汉四境,汉献帝甚至专门为刘志修建了一座丞相庙,以纪念这位挽救大汉于水火危亡之际的名相。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