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67 第七十三章 耽罗国
- 168 第七十四章 登上济州岛
- 169 第七十五章 占领济州岛
- 170 第七十六章 不为人知的秘密
- 171 第七十七章 洛阳大战(一)
- 172 第七十八章 洛阳大战(二)
- 173 第七十九章 王伯当的箭
- 174 第八十章 王世充大败
- 175 第八十一章 裴仁基抵达洛阳
- 176 第八十二章 王世充的隐忧
- 177 第八十三章 洛阳之乱(一)
- 178 第八十四章 洛阳之乱(二)
- 179 第八十五章 洛阳之乱(三)
- 180 第八十六章 火烧紫微宫
- 181 第八十七章 秘密联合
- 182 第八十八章 援军到
- 183 第八十九章 来护儿的水军
- 184 第九十章 给秦琼的建议
- 185 第九十一章 比试
- 186 第九十二章 挑战万斤巨石
- 187 第九十三章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
- 188 第九十四章 扶桑二三事
- 189 第九十五章 刘文静的连环计
- 190 第九十六章 裴矩脱身
- 191 第九十七章 兄弟阋墙
- 192 第九十八章 元吉败亡
- 193 第九十九章 建德称臣
- 194 第一百章 宇文来犯
- 195 第一百零一章 河东局势
- 196 第一百零二章 上山下山
- 197 第一百零三章 马市
- 198 第一百零四章 买马?买人?
- 199 第一百零五章 高蕊
- 200 第一百零六章 骊山行
- 201 第一百零七章 灞陵桥偶遇
- 202 第一百零八章 梦回长安
- 203 第一百零九章 墨羽
- 204 第一百一十章 墨羽(下)
- 205 第一百一十一章 蜀变
- 206 第一百一十二章 后局
- 207 第一百一十三章 倭国使者
- 208 第一百一十四章 准备
- 209 第一百一十五章 杂事
- 210 第一百一十六章 离京
- 211 第一百一十七章 塞外的风(一)
- 212 第一百一十八章 塞外的风(二)
- 213 第一百一十九章 塞外的风(三)
- 214 第一百二十章 塞外的风(四)
- 215 第一百二十三章 烽火连三月
- 216 第一百二十四章 不经打
- 217 第一百二十五章 竹斯国
- 218 第一百二十六章 太少了
- 219 第一百二十七章 抢劫
- 220 第一百二十八章 战
- 221 第一百二十九章 (误解)
- 222 第一百三十章 误解(二)
- 223 第一百三十一章 误解(三)
- 224 第一百三十二章 夜袭
- 225 第一百三十三章 兵临斜风谷
- 226 第一百三十四章 进入谷中
- 227 第一百三十五章 进入谷中(二)
- 228 大结局+完本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八十三章 洛阳之乱(一)
第八十三章 洛阳之乱(一)
很快,洛阳方面派来了越王的使者,使者告诉王世充,说朝廷的援军到了,带来了圣上的旨意,要他感到东都去面圣。
所谓面圣,其实是一个幌子,王世充在接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刻起,就知道了这是对方部下的一个骗局,只是对方用的是阳谋,利用皇帝的旨意召见他,他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不然的话他就会背负一个抗旨不足的骂名,那样的话他手底下的这七万大军会怎么样他不知道,但是洛阳方面肯定借机切断他的粮道,不给他提供粮食,粮食问题眼下是王世充最最头疼的问题,杨侗虽然对他很宽宥,但是洛阳城里面也没有多少粮食,所以王世充就算是想要更多的粮食,他也根本就得不到,而一旦粮道被切断的话,那他的七万大军就会树倒猢狲散,没人会跟着一个让士兵饿肚子的将军的,更何况他们还都是杨广的精锐部队,王世充对他们的控制力还不强。
这个怎么办?这一定是裴仁基出的鬼主意,要召自己进京,然后趁机将自己软禁起来,夺走自己手中的军权,这要是在大业初年,没有军权那也没什么,和平年代不打仗很正常,搞什么都能养活自己,但是眼下是乱世,乱世是群雄并举的年代,要是他王世充手中没有了军队的话,那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一时间,摆在王世充面前的就只有三条路了,一条是主动交出兵权,进京服罪,第二条是带着军队起义,成为一方割据势力,第三条是投降李密,成为李密的部将。
这三条之中,第一条和第三条都不可取,就算是杨侗宽宥,但是裴仁基却是个老狐狸,所以他必定不会放过自己,等到自己手中没有了军队,那就连没有了爪子的老虎都不如,只能任人宰割了。
第三条也不可取,他跟李密鏖战多时,双方接下了滔天的仇恨,互相之间极为敌视,他的手下沾染了太多瓦岗军的鲜血,所以就算是带兵前去投奔,李密也不会放过他,虽然不会立即杀了他,但是第一件事情也是解除他的兵权,然后将他软禁起来,等到大家都不再将注意力放在他的身上的时候再杀了他。
如此说来,对于王世充而言,他就只能选择第二条路了。
可是举兵起义简单,但是如何生存下去就很难了,眼下他的东边是李密的魏军,北边是河北窦建德的夏军,西边是洛阳朝廷,南边是江都朝廷,他无处可去,眼下中原正在闹饥荒,到处都没有粮食,人口逃亡的也十分厉害,他要是离开了隋军,天下虽大,但却根本就没有他的立足之地了。
不过,王世充却并不是那么容易认输的人,既然你不仁,那就别怪我不义了!
他一边跟自己在洛阳城中的眼线段达取得联系,一边告诉了杨侗的使者,告诉他自己马上就会返回洛阳,并且承诺不带一兵一卒。
这让使者感到十分的满意,心满意足的去了。
打发了杨侗的使者之后,王世充迅速调兵遣将,让军队准备三天的粮食,却并没有准备拔营的举动,他知道裴仁基肯定在自己的大军身边安插了不少的眼线,因此如果自己这边的调兵动作太大了的话,那裴仁基一定是会有所警觉的。
当使者带回来了王世充的回信的时候,杨侗表现的十分高兴,他没有想到王世充会这么轻易的就答应下来,同时他的心中也有些疑惑,王世充既然答应的这么爽快,那至少证明他心中并没有多少防备,难道他真的跟裴仁基所说的那样有不轨之心吗?
相比之下,裴仁基则有些不安,王世充表现的实在是太反常了,以他的城府,他不应该猜不到自己的意图,他这样做肯定是有原因的,于是他便叮嘱守城的隋军,要他们密切注意城中的动向,不要让王世充有偷袭的机会。
不过最危险的敌人,往往不是明面上的敌人,而是暗地里面的敌人。
当天夜里,王世充便带着两万骑兵火速返回洛阳,裴仁基的斥候虽然第一时间发现了这个情况,但是他们却遭到了王世充安排的斥候大军的追杀,被驱散到了偏离洛阳城的方向,无法返回洛阳去报信,而他们一整天给裴仁基发送的情报都是王世充没有异动,这让裴仁基根本就没有准备,虽然他白天已经叮嘱了守军士兵要随时注意警戒,但是他却不知道,守卫南城的段达,却早已经暗中投靠到了王世充的麾下了。
三更时分,南城传来了大片火光,黑夜中王世充的两万骑兵毫无阻挡,直接冲进了城门大开的洛阳城内,王世充的目标非常的明确,擒贼先擒王,射人先射马,他分出三队兵马,王世恽带领一万五千骑兵去夺取皇城,段达带领一万人马前去攻打东城,而他自己,则带着五千骑兵去进攻裴仁基在城内的住处,不让裴仁基和城内的军队汇合。
王世充的大军进城之后,城内一片混乱,裴仁基在睡梦之中被惊醒了,他带着将军府的几百名士兵想要赶去四处城门指挥军队进行抵抗,半路上遇到段达的军队,被杀的大败,裴仁基知道此事他已经不可能抵达城门处了,而且见到皇城方向传出一片吵闹的喧嚣声,加上那边的火光冲天,他担心越王杨侗出事,因此急急忙忙的带着剩下的士兵朝着皇城的方向赶去,一路上他陆陆续续收拢了一千多名士兵,这让裴仁基心中稍稍安定了一些,不过眼下的局势未明,他虽然知道是王世充带兵杀了回来,但是却不知道王世充带了多少军队回来,此时进攻皇城的军队有多少。
守卫皇城的是一万羽林军,这支军队并不算是特别精锐的部队,大部分都是贵族子弟,很少上过战场,他们普遍都却少经验,尤其是这种夜战的经验,所以裴仁基担心这支羽林军会抵挡不住,保护不了越王的安全。(未完待续。)
所谓面圣,其实是一个幌子,王世充在接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刻起,就知道了这是对方部下的一个骗局,只是对方用的是阳谋,利用皇帝的旨意召见他,他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不然的话他就会背负一个抗旨不足的骂名,那样的话他手底下的这七万大军会怎么样他不知道,但是洛阳方面肯定借机切断他的粮道,不给他提供粮食,粮食问题眼下是王世充最最头疼的问题,杨侗虽然对他很宽宥,但是洛阳城里面也没有多少粮食,所以王世充就算是想要更多的粮食,他也根本就得不到,而一旦粮道被切断的话,那他的七万大军就会树倒猢狲散,没人会跟着一个让士兵饿肚子的将军的,更何况他们还都是杨广的精锐部队,王世充对他们的控制力还不强。
这个怎么办?这一定是裴仁基出的鬼主意,要召自己进京,然后趁机将自己软禁起来,夺走自己手中的军权,这要是在大业初年,没有军权那也没什么,和平年代不打仗很正常,搞什么都能养活自己,但是眼下是乱世,乱世是群雄并举的年代,要是他王世充手中没有了军队的话,那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一时间,摆在王世充面前的就只有三条路了,一条是主动交出兵权,进京服罪,第二条是带着军队起义,成为一方割据势力,第三条是投降李密,成为李密的部将。
这三条之中,第一条和第三条都不可取,就算是杨侗宽宥,但是裴仁基却是个老狐狸,所以他必定不会放过自己,等到自己手中没有了军队,那就连没有了爪子的老虎都不如,只能任人宰割了。
第三条也不可取,他跟李密鏖战多时,双方接下了滔天的仇恨,互相之间极为敌视,他的手下沾染了太多瓦岗军的鲜血,所以就算是带兵前去投奔,李密也不会放过他,虽然不会立即杀了他,但是第一件事情也是解除他的兵权,然后将他软禁起来,等到大家都不再将注意力放在他的身上的时候再杀了他。
如此说来,对于王世充而言,他就只能选择第二条路了。
可是举兵起义简单,但是如何生存下去就很难了,眼下他的东边是李密的魏军,北边是河北窦建德的夏军,西边是洛阳朝廷,南边是江都朝廷,他无处可去,眼下中原正在闹饥荒,到处都没有粮食,人口逃亡的也十分厉害,他要是离开了隋军,天下虽大,但却根本就没有他的立足之地了。
不过,王世充却并不是那么容易认输的人,既然你不仁,那就别怪我不义了!
他一边跟自己在洛阳城中的眼线段达取得联系,一边告诉了杨侗的使者,告诉他自己马上就会返回洛阳,并且承诺不带一兵一卒。
这让使者感到十分的满意,心满意足的去了。
打发了杨侗的使者之后,王世充迅速调兵遣将,让军队准备三天的粮食,却并没有准备拔营的举动,他知道裴仁基肯定在自己的大军身边安插了不少的眼线,因此如果自己这边的调兵动作太大了的话,那裴仁基一定是会有所警觉的。
当使者带回来了王世充的回信的时候,杨侗表现的十分高兴,他没有想到王世充会这么轻易的就答应下来,同时他的心中也有些疑惑,王世充既然答应的这么爽快,那至少证明他心中并没有多少防备,难道他真的跟裴仁基所说的那样有不轨之心吗?
相比之下,裴仁基则有些不安,王世充表现的实在是太反常了,以他的城府,他不应该猜不到自己的意图,他这样做肯定是有原因的,于是他便叮嘱守城的隋军,要他们密切注意城中的动向,不要让王世充有偷袭的机会。
不过最危险的敌人,往往不是明面上的敌人,而是暗地里面的敌人。
当天夜里,王世充便带着两万骑兵火速返回洛阳,裴仁基的斥候虽然第一时间发现了这个情况,但是他们却遭到了王世充安排的斥候大军的追杀,被驱散到了偏离洛阳城的方向,无法返回洛阳去报信,而他们一整天给裴仁基发送的情报都是王世充没有异动,这让裴仁基根本就没有准备,虽然他白天已经叮嘱了守军士兵要随时注意警戒,但是他却不知道,守卫南城的段达,却早已经暗中投靠到了王世充的麾下了。
三更时分,南城传来了大片火光,黑夜中王世充的两万骑兵毫无阻挡,直接冲进了城门大开的洛阳城内,王世充的目标非常的明确,擒贼先擒王,射人先射马,他分出三队兵马,王世恽带领一万五千骑兵去夺取皇城,段达带领一万人马前去攻打东城,而他自己,则带着五千骑兵去进攻裴仁基在城内的住处,不让裴仁基和城内的军队汇合。
王世充的大军进城之后,城内一片混乱,裴仁基在睡梦之中被惊醒了,他带着将军府的几百名士兵想要赶去四处城门指挥军队进行抵抗,半路上遇到段达的军队,被杀的大败,裴仁基知道此事他已经不可能抵达城门处了,而且见到皇城方向传出一片吵闹的喧嚣声,加上那边的火光冲天,他担心越王杨侗出事,因此急急忙忙的带着剩下的士兵朝着皇城的方向赶去,一路上他陆陆续续收拢了一千多名士兵,这让裴仁基心中稍稍安定了一些,不过眼下的局势未明,他虽然知道是王世充带兵杀了回来,但是却不知道王世充带了多少军队回来,此时进攻皇城的军队有多少。
守卫皇城的是一万羽林军,这支军队并不算是特别精锐的部队,大部分都是贵族子弟,很少上过战场,他们普遍都却少经验,尤其是这种夜战的经验,所以裴仁基担心这支羽林军会抵挡不住,保护不了越王的安全。(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