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73 第七十九章 王伯当的箭
- 174 第八十章 王世充大败
- 175 第八十一章 裴仁基抵达洛阳
- 176 第八十二章 王世充的隐忧
- 177 第八十三章 洛阳之乱(一)
- 178 第八十四章 洛阳之乱(二)
- 179 第八十五章 洛阳之乱(三)
- 180 第八十六章 火烧紫微宫
- 181 第八十七章 秘密联合
- 182 第八十八章 援军到
- 183 第八十九章 来护儿的水军
- 184 第九十章 给秦琼的建议
- 185 第九十一章 比试
- 186 第九十二章 挑战万斤巨石
- 187 第九十三章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
- 188 第九十四章 扶桑二三事
- 189 第九十五章 刘文静的连环计
- 190 第九十六章 裴矩脱身
- 191 第九十七章 兄弟阋墙
- 192 第九十八章 元吉败亡
- 193 第九十九章 建德称臣
- 194 第一百章 宇文来犯
- 195 第一百零一章 河东局势
- 196 第一百零二章 上山下山
- 197 第一百零三章 马市
- 198 第一百零四章 买马?买人?
- 199 第一百零五章 高蕊
- 200 第一百零六章 骊山行
- 201 第一百零七章 灞陵桥偶遇
- 202 第一百零八章 梦回长安
- 203 第一百零九章 墨羽
- 204 第一百一十章 墨羽(下)
- 205 第一百一十一章 蜀变
- 206 第一百一十二章 后局
- 207 第一百一十三章 倭国使者
- 208 第一百一十四章 准备
- 209 第一百一十五章 杂事
- 210 第一百一十六章 离京
- 211 第一百一十七章 塞外的风(一)
- 212 第一百一十八章 塞外的风(二)
- 213 第一百一十九章 塞外的风(三)
- 214 第一百二十章 塞外的风(四)
- 215 第一百二十三章 烽火连三月
- 216 第一百二十四章 不经打
- 217 第一百二十五章 竹斯国
- 218 第一百二十六章 太少了
- 219 第一百二十七章 抢劫
- 220 第一百二十八章 战
- 221 第一百二十九章 (误解)
- 222 第一百三十章 误解(二)
- 223 第一百三十一章 误解(三)
- 224 第一百三十二章 夜袭
- 225 第一百三十三章 兵临斜风谷
- 226 第一百三十四章 进入谷中
- 227 第一百三十五章 进入谷中(二)
- 228 大结局+完本感言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八十九章 来护儿的水军
第八十九章 来护儿的水军
“先生,百济那边这一段时间倒是没有什么大的动静,但是我们的防备还是不能松懈,你看我们接下来应该做些什么?”
济州岛上,秦琼找到了刘志,他的人马登岛已经过了两个多月了,此时已经开春,济州岛上有一座火山,所以温度比较高,岛上的气温并不算是很寒冷。
刘志此时正在济州城外的难民营里面,这里集中的都是从中原地带过来的难民,隋军用船只将他们从山东河北一带接了过来,安置在岛上,这个冬天都在给他们搭建房子开垦土地,以便来年开春了之后好播种。
“秦将军,我真有事情要找你,根据我的线报,江都那边派出了一支船队,正在朝着山东方向搜索过来。”
秦琼心中一动,连忙问道:“江都那边是在怀疑我们消失的这件事情吗?”
刘志点了点头,说道:“恐怕真是如此,一支三万余人的大军凭空个消失,怎么说都不可能不引起朝廷的重视,他们派出军队过来找我们也是不奇怪了,但是这一次来的人可不是等闲之辈,他是来护儿!”
“来护儿?怎么是他?”
来护儿是隋灭陈之战的关键性人物,也是杨广麾下第一水军大将,曾跟随杨广两度出征高句丽,虽然没有取得胜利,但是他在水军方面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来护儿的船队规模不大,但是此人曾经进入过高句丽浿水,甚至还率军进入了平壤城内,所以他对高句丽北部的航道比较了解,但是我们眼下在百济的南边,就算是来护儿率军过来,他也不太可能会找到这里来,不过我们这一段时间却不能继续朝山东和河北一带派遣船队了,这样的话很容易被来护儿跟踪从而找到我们的位置。”
刘志不想济州岛被来护儿的水军发现,这里是他们进攻百济和半岛的重要据点,如果被来护儿他们找到的话,那么秦琼他们就会有些难办,他们的身份依旧是隋军,来护儿如果要求他们跟着他返回扬州的话,秦琼就算是不想答应,那也得考率军中其他将士的想法。
“这个是自然的,不过,刘先生,我们躲过了这一次,江都那边还不会不会继续派人来找我们?”
刘志摇了摇头,说道:“不会了,江都很快就要自身难保了,我得到消息,李密和王世充在洛阳一带激战正酣,西边的李世民也虎视眈眈,洛阳就快要失守了,到时候江都就成了孤地,杨广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他把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将领都派了出去,却留下了几个怀有狼子野心的权臣在身边,虞世基、宇文述、宇文化及这些人早已经联合在了一起,江都很快就要变天咯!”
秦琼吃了一惊,连忙问道:“先生的意思是说,宇文家想要篡位?”
刘志没有回答,看了他一眼,问道:“秦将军,如果大隋没了,你会效忠谁?”
这是一个好问题,以致于秦琼此前从来没有想过,几年前他还只是山东地界上的一个小捕快,那个时候显然是效忠于朝廷的,后来因为灾害连年,加上各地的义军汹涌而起,他这才进入到了张须陀的军中,在张须陀的麾下他逐渐的成长了起来,成为了一名不大不小的将领,张须陀就是这支部队的首领,也是他的效忠对象,而张须陀死后,山东的局势是秦琼他一手收拾的,因此他也被隋炀帝敕封,这个时候他效忠的对象就变成了隋炀帝了。
但是如果大隋没了,那他效忠对象会是谁呢?他还从来没有想过!
刘志见他陷入了沉思,这个问题他确实是要好好的想一想了,于是对他说道:“我去下面看一看新移民的安置情况了,秦将军你慢慢思考吧,什么时候想通了,什么时候给我一个回答,我需要知道你的想法!”
济州岛的面积不小,不过之前的耽罗国实在是太不堪了,国王腐朽贪财,百姓麻木不仁,加上人口总数实在是太少了,因此全岛显得十分的荒凉,就连国王王宫所在的地方也根本就不是一座城市,顶多算是一座城堡,连中原最小的县城都比不上。
在得到了足够多的人口之后,刘志也对这些人做出了安排,岛上的存粮还有一些,可以支持他们支撑到明年,但是他们不能一直只靠吃存粮,必须要自己开恳,自己种地,这样才能够给保证粮食的共计。
在农耕时代,历朝历代都十分的重视农业,农业是一国的立国之本,即便是到了二十一世纪,农业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依旧十分的重要,因为粮食环节一旦出了问题的话,那么一个国家的崩溃时非常的迅速的,古代中国的王朝延续不到三百年,就是因为在王朝传承的过程之中出现了大规模的土地兼并,使得底层的农民失去了土地,自耕农失去了土地,国家的税收就会减少,而中央政府没有了钱,就只会增加收税的程度,这又会反过来促使更多的自耕农交不起地租从而失去自己的土地,最后大量的土地都到了大地主大财阀的手中,而他们也成了帝国的最大危害,因为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就是国家的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引爆。
耽罗国并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主要的原因是这里的人口太少,而且百姓们还可以出海捕鱼,即便是遇到了灾年,被饿死的可能性也不太大,不过现在情况已经有了变化,在大量的移民来到岛上之后,光靠原有的土地和捕鱼来养活大家显然是不太可能的。
济州岛的土地面积不小,适合开坑的土地很多,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努力,现在全岛上已经开垦出来了两大块耕地,一块在西方,一块在南方,这里都是降雨最丰富的地方,而且这里的地势也比较平坦。
至于地势为什么会比较平坦,刘志推测这种事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的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除许多石质山地外,大部分为厚层黄土覆盖,经流水长期强烈侵蚀,逐渐形成千沟万壑、地形支离破碎的特殊地质,根据后世的研究发现,黄图高原的黄土厚度高达180米,其形成在八百万年以前,由于地球的运动而导致地质的变化,使得原本的平原地带不断的上升,最后形成了黄土高原这种地貌。
去过黄土高原的人都知道,由于地势较高,加上植被覆盖不密集,所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非常的眼中,没到起风的时候都是风沙弥漫,这里面的砂,并不是砂石,而是黄土细小的颗粒。
这些黄土会随着冬天的西北风,逐渐的向东向南吹过,这些黄沙大部分都落到了中国华北一带的地方,这也就是后世说的沙尘暴,早在元朝时期,有气象记录以来,北京就开始出现跟后世一样的沙尘暴了,不过华北地区也有,并不是只有北京有。
这些黄沙不仅被吹到华北,还漂洋过海,吹到了日本列岛,有史学家研究说,日本诸岛本来是不适合耕种的,因为土地实在是太贫瘠,日本群岛多半都是火山喷发之后形成的土地,这样的土地多是火山岩形成的,是不太适合种地的,因为表面凹凸不平,加上太过于坚硬,要经过多年的风化之后才有稀薄的土壤供给植物生根。
而从中国黄土高原吹过来的这些黄土,则经年累月,逐渐的在日本列岛上面累积起来,渐渐形成了一大片适合耕种的土地了,于是日本人这才发展起来了。
而济州岛的地理位置相较于日本列岛来说更加靠近中国大陆,岛上也有火山,也主要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所以日本列岛的情况在这里也会出现,岛上南边和西边是土壤最肥沃的地方,这些地方的地势也更加平坦一些,所以开垦起来比较容易。
岛上此时除了秦琼带来的三万隋军,加上原本耽罗国的一万百姓之外,还有后续陆陆续续从山东河北一带接过来的难民,他们的人数已经达到了六七万人了,差不多有一万户人口左右,在隋朝实行的是均田制,规定一户人家中成年男丁每人受露田80亩,种植五谷,再受永业田20亩;妇人每人受露田40亩,不给永业田;奴婢受田同如常人。永业田不须归还,露田在耕田者死后要归还国家。
这样的话,岛上的这六万人口至少需要四百万亩土地,不过这个面积已经超过了济州岛的总面积了,所以显然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刘志给秦琼制定的虽然依旧是均田制,却跟隋制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分给每户的田地大大减少了,一名成年男子分给十亩永业地,二十亩露田,女子减半,至于十五岁以下和六十岁以上的人口,无论男女都不分配田地,这样一算,加上岛上的原住民的话,总共需要一百万亩土地,岛上原有的耕地太少,所以基本上都需要开垦,而这样一来就会错过入冬之前的小麦播种期,进而会影响到来年的收成,致使只能种植一次水稻。
不过刘志却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他带来了大量的玉米种子,而玉米这种农作物不仅易于储存,而且产量还不错,至少比现在的小麦要高得多,一亩地产量超过四百斤是没有问题的,要知道在后世,使用转基因的玉米加上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玉米的产量高达900公斤每亩,即便是刘志带过来的不是杂交玉米,而是传统的本地玉米,它们的产量也很不错。
玉米通常在开春之后种植,到七月底就可以收割了,这样的话还可以根据条件抢种一轮晚稻,就算是种不上晚稻,刘志手中还有红薯和土豆这些好东西,这东西的周期短,产量高,在家里挖一个地窖就能够储存了,所以粮食的问题很好解决,现在关键的就是要有足够多的田地。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此时大部分的房屋和村庄已经基本上完工了,而因为建设村庄和新的城市,所以砍伐的大片树林此时正好被用来开荒,不过因为前一段时间大家都主要忙着去砍树和搭房子了,所以到目前为止总共开垦出来的土地面积只有不到三十万亩,这个数字距离刘志心中所需要的数字还有很大的距离,而他们必须在接下来的两个月的时间之内将剩下的七十万亩土地开垦出来,不然的话等到开春之后,他们的土地数量不够,接下来的粮食产量就有可能跟不上他们日益增加的人口数量了。
·········
“我们还有多少给养?”
在渤海一带搜寻了二十多天之后,来护儿的船队已经彻底失去了找到那支消失的隋军的希望了,冬天的渤海可不是很好受的,虽然不会受到风暴的袭击,但是渤海到了冬天可是会结冰的,这使得他们的活动必须小心翼翼,只能白天航行,夜里根本不敢动,不仅要小心明面上的冰层冰山,也要担心那些浮动的冰山,它们对船队而言一样的致命。
来护儿一行人从江都出发之后,顺着长江进入到了东海,此时的东海包括后世的黄海和东海,他们一路向北航行,半个多月之后便来到了山东附近,不过在山东这边他们搜索了一个多月,却没有丝毫的收获,一直三万多人的大军如果想要凭空个消失,那是不可能的,只能是以某种方式离开了山东而已,而陆路上已经证实了没有他们的踪迹,所以他们肯定是出海了,不过大海这么大,他们到哪里去了却没有人知道。
来护儿带着船队将山东沿海地带的大小岛屿搜了一遍,并没有发现什么东西,虽然在鸟岛发现了大军驻扎过的痕迹,但是他们去的时候岛上的军队早已经消失了,而单凭这些痕迹他们根本就无法判断这岛上的军队是不是隋军,此时窦建德的军队还驻扎在山东,他们也不可能靠岸向当地人求证。
PS:电脑有点问题,这一章发了一遍,好像没法出去,我再试一次,如果重复了的话我明天再修改!(未完待续。)
济州岛上,秦琼找到了刘志,他的人马登岛已经过了两个多月了,此时已经开春,济州岛上有一座火山,所以温度比较高,岛上的气温并不算是很寒冷。
刘志此时正在济州城外的难民营里面,这里集中的都是从中原地带过来的难民,隋军用船只将他们从山东河北一带接了过来,安置在岛上,这个冬天都在给他们搭建房子开垦土地,以便来年开春了之后好播种。
“秦将军,我真有事情要找你,根据我的线报,江都那边派出了一支船队,正在朝着山东方向搜索过来。”
秦琼心中一动,连忙问道:“江都那边是在怀疑我们消失的这件事情吗?”
刘志点了点头,说道:“恐怕真是如此,一支三万余人的大军凭空个消失,怎么说都不可能不引起朝廷的重视,他们派出军队过来找我们也是不奇怪了,但是这一次来的人可不是等闲之辈,他是来护儿!”
“来护儿?怎么是他?”
来护儿是隋灭陈之战的关键性人物,也是杨广麾下第一水军大将,曾跟随杨广两度出征高句丽,虽然没有取得胜利,但是他在水军方面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来护儿的船队规模不大,但是此人曾经进入过高句丽浿水,甚至还率军进入了平壤城内,所以他对高句丽北部的航道比较了解,但是我们眼下在百济的南边,就算是来护儿率军过来,他也不太可能会找到这里来,不过我们这一段时间却不能继续朝山东和河北一带派遣船队了,这样的话很容易被来护儿跟踪从而找到我们的位置。”
刘志不想济州岛被来护儿的水军发现,这里是他们进攻百济和半岛的重要据点,如果被来护儿他们找到的话,那么秦琼他们就会有些难办,他们的身份依旧是隋军,来护儿如果要求他们跟着他返回扬州的话,秦琼就算是不想答应,那也得考率军中其他将士的想法。
“这个是自然的,不过,刘先生,我们躲过了这一次,江都那边还不会不会继续派人来找我们?”
刘志摇了摇头,说道:“不会了,江都很快就要自身难保了,我得到消息,李密和王世充在洛阳一带激战正酣,西边的李世民也虎视眈眈,洛阳就快要失守了,到时候江都就成了孤地,杨广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他把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将领都派了出去,却留下了几个怀有狼子野心的权臣在身边,虞世基、宇文述、宇文化及这些人早已经联合在了一起,江都很快就要变天咯!”
秦琼吃了一惊,连忙问道:“先生的意思是说,宇文家想要篡位?”
刘志没有回答,看了他一眼,问道:“秦将军,如果大隋没了,你会效忠谁?”
这是一个好问题,以致于秦琼此前从来没有想过,几年前他还只是山东地界上的一个小捕快,那个时候显然是效忠于朝廷的,后来因为灾害连年,加上各地的义军汹涌而起,他这才进入到了张须陀的军中,在张须陀的麾下他逐渐的成长了起来,成为了一名不大不小的将领,张须陀就是这支部队的首领,也是他的效忠对象,而张须陀死后,山东的局势是秦琼他一手收拾的,因此他也被隋炀帝敕封,这个时候他效忠的对象就变成了隋炀帝了。
但是如果大隋没了,那他效忠对象会是谁呢?他还从来没有想过!
刘志见他陷入了沉思,这个问题他确实是要好好的想一想了,于是对他说道:“我去下面看一看新移民的安置情况了,秦将军你慢慢思考吧,什么时候想通了,什么时候给我一个回答,我需要知道你的想法!”
济州岛的面积不小,不过之前的耽罗国实在是太不堪了,国王腐朽贪财,百姓麻木不仁,加上人口总数实在是太少了,因此全岛显得十分的荒凉,就连国王王宫所在的地方也根本就不是一座城市,顶多算是一座城堡,连中原最小的县城都比不上。
在得到了足够多的人口之后,刘志也对这些人做出了安排,岛上的存粮还有一些,可以支持他们支撑到明年,但是他们不能一直只靠吃存粮,必须要自己开恳,自己种地,这样才能够给保证粮食的共计。
在农耕时代,历朝历代都十分的重视农业,农业是一国的立国之本,即便是到了二十一世纪,农业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依旧十分的重要,因为粮食环节一旦出了问题的话,那么一个国家的崩溃时非常的迅速的,古代中国的王朝延续不到三百年,就是因为在王朝传承的过程之中出现了大规模的土地兼并,使得底层的农民失去了土地,自耕农失去了土地,国家的税收就会减少,而中央政府没有了钱,就只会增加收税的程度,这又会反过来促使更多的自耕农交不起地租从而失去自己的土地,最后大量的土地都到了大地主大财阀的手中,而他们也成了帝国的最大危害,因为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就是国家的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引爆。
耽罗国并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主要的原因是这里的人口太少,而且百姓们还可以出海捕鱼,即便是遇到了灾年,被饿死的可能性也不太大,不过现在情况已经有了变化,在大量的移民来到岛上之后,光靠原有的土地和捕鱼来养活大家显然是不太可能的。
济州岛的土地面积不小,适合开坑的土地很多,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努力,现在全岛上已经开垦出来了两大块耕地,一块在西方,一块在南方,这里都是降雨最丰富的地方,而且这里的地势也比较平坦。
至于地势为什么会比较平坦,刘志推测这种事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的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除许多石质山地外,大部分为厚层黄土覆盖,经流水长期强烈侵蚀,逐渐形成千沟万壑、地形支离破碎的特殊地质,根据后世的研究发现,黄图高原的黄土厚度高达180米,其形成在八百万年以前,由于地球的运动而导致地质的变化,使得原本的平原地带不断的上升,最后形成了黄土高原这种地貌。
去过黄土高原的人都知道,由于地势较高,加上植被覆盖不密集,所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非常的眼中,没到起风的时候都是风沙弥漫,这里面的砂,并不是砂石,而是黄土细小的颗粒。
这些黄土会随着冬天的西北风,逐渐的向东向南吹过,这些黄沙大部分都落到了中国华北一带的地方,这也就是后世说的沙尘暴,早在元朝时期,有气象记录以来,北京就开始出现跟后世一样的沙尘暴了,不过华北地区也有,并不是只有北京有。
这些黄沙不仅被吹到华北,还漂洋过海,吹到了日本列岛,有史学家研究说,日本诸岛本来是不适合耕种的,因为土地实在是太贫瘠,日本群岛多半都是火山喷发之后形成的土地,这样的土地多是火山岩形成的,是不太适合种地的,因为表面凹凸不平,加上太过于坚硬,要经过多年的风化之后才有稀薄的土壤供给植物生根。
而从中国黄土高原吹过来的这些黄土,则经年累月,逐渐的在日本列岛上面累积起来,渐渐形成了一大片适合耕种的土地了,于是日本人这才发展起来了。
而济州岛的地理位置相较于日本列岛来说更加靠近中国大陆,岛上也有火山,也主要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所以日本列岛的情况在这里也会出现,岛上南边和西边是土壤最肥沃的地方,这些地方的地势也更加平坦一些,所以开垦起来比较容易。
岛上此时除了秦琼带来的三万隋军,加上原本耽罗国的一万百姓之外,还有后续陆陆续续从山东河北一带接过来的难民,他们的人数已经达到了六七万人了,差不多有一万户人口左右,在隋朝实行的是均田制,规定一户人家中成年男丁每人受露田80亩,种植五谷,再受永业田20亩;妇人每人受露田40亩,不给永业田;奴婢受田同如常人。永业田不须归还,露田在耕田者死后要归还国家。
这样的话,岛上的这六万人口至少需要四百万亩土地,不过这个面积已经超过了济州岛的总面积了,所以显然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刘志给秦琼制定的虽然依旧是均田制,却跟隋制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分给每户的田地大大减少了,一名成年男子分给十亩永业地,二十亩露田,女子减半,至于十五岁以下和六十岁以上的人口,无论男女都不分配田地,这样一算,加上岛上的原住民的话,总共需要一百万亩土地,岛上原有的耕地太少,所以基本上都需要开垦,而这样一来就会错过入冬之前的小麦播种期,进而会影响到来年的收成,致使只能种植一次水稻。
不过刘志却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他带来了大量的玉米种子,而玉米这种农作物不仅易于储存,而且产量还不错,至少比现在的小麦要高得多,一亩地产量超过四百斤是没有问题的,要知道在后世,使用转基因的玉米加上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玉米的产量高达900公斤每亩,即便是刘志带过来的不是杂交玉米,而是传统的本地玉米,它们的产量也很不错。
玉米通常在开春之后种植,到七月底就可以收割了,这样的话还可以根据条件抢种一轮晚稻,就算是种不上晚稻,刘志手中还有红薯和土豆这些好东西,这东西的周期短,产量高,在家里挖一个地窖就能够储存了,所以粮食的问题很好解决,现在关键的就是要有足够多的田地。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此时大部分的房屋和村庄已经基本上完工了,而因为建设村庄和新的城市,所以砍伐的大片树林此时正好被用来开荒,不过因为前一段时间大家都主要忙着去砍树和搭房子了,所以到目前为止总共开垦出来的土地面积只有不到三十万亩,这个数字距离刘志心中所需要的数字还有很大的距离,而他们必须在接下来的两个月的时间之内将剩下的七十万亩土地开垦出来,不然的话等到开春之后,他们的土地数量不够,接下来的粮食产量就有可能跟不上他们日益增加的人口数量了。
·········
“我们还有多少给养?”
在渤海一带搜寻了二十多天之后,来护儿的船队已经彻底失去了找到那支消失的隋军的希望了,冬天的渤海可不是很好受的,虽然不会受到风暴的袭击,但是渤海到了冬天可是会结冰的,这使得他们的活动必须小心翼翼,只能白天航行,夜里根本不敢动,不仅要小心明面上的冰层冰山,也要担心那些浮动的冰山,它们对船队而言一样的致命。
来护儿一行人从江都出发之后,顺着长江进入到了东海,此时的东海包括后世的黄海和东海,他们一路向北航行,半个多月之后便来到了山东附近,不过在山东这边他们搜索了一个多月,却没有丝毫的收获,一直三万多人的大军如果想要凭空个消失,那是不可能的,只能是以某种方式离开了山东而已,而陆路上已经证实了没有他们的踪迹,所以他们肯定是出海了,不过大海这么大,他们到哪里去了却没有人知道。
来护儿带着船队将山东沿海地带的大小岛屿搜了一遍,并没有发现什么东西,虽然在鸟岛发现了大军驻扎过的痕迹,但是他们去的时候岛上的军队早已经消失了,而单凭这些痕迹他们根本就无法判断这岛上的军队是不是隋军,此时窦建德的军队还驻扎在山东,他们也不可能靠岸向当地人求证。
PS:电脑有点问题,这一章发了一遍,好像没法出去,我再试一次,如果重复了的话我明天再修改!(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