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51 151.第151章 :棠棣之华兄弟协力
- 152 152.第152章 :龙戏凤假意对真心
- 153 153.第153章 :折柳送君向西去
- 154 154.第154章 :传军报夜惊丞相府
- 155 155.第155章 :君臣同心共扶危难
- 156 156.第156章 :大丞相只身应困局
- 157 157.第157章 :两世子戏谑蒲津关
- 158 158.第158章 :襄助恩系兆别后事(一)
- 159 159.第159章 :襄助恩系兆别后事(二)
- 160 160.第160章 :蒲津关两强又相遇
- 161 161.第161章 :舜帝庙真假难相辨(一)
- 162 162.第162章 :舜帝庙真假难相辨(二)
- 163 163.第163章 :舜帝庙真假难相辨(三)
- 164 164.第164章 :行台死小关分胜负(一)
- 165 165.第165章 :行台死小关分胜负(二)
- 166 166.第166章 :路难行邺城多风雨(一)
- 167 167.第167章 :路难行邺城多风雨(二)
- 168 168.第168章 :两相逢已是不相识
- 169 169.第169章 :昭台观只身抵暗流
- 170 170.第170章 :铜雀台怅然述心事
- 171 171.第171章 :失意人终偿夙愿归(一)
- 172 172.第172章 :失意人终偿夙愿归(二)
- 173 173.第173章 :公主泣代夫身受过(一)
- 174 174.第174章 :公主泣代夫身受过(二)
- 175 175.第175章 :公主泣代夫身受过(三)
- 176 176.第176章 :治贪渎世子身受杖(一)
- 177 177.第177章 :治贪渎世子身受杖(二)
- 178 178.第178章 :治贪渎世子身受杖(三)
- 179 179.第179章 :治贪渎世子身受杖(四)
- 180 180.第180章 :终不弃夫妇再相逢(一)
- 181 181.第181章 :终不弃夫妇再相逢(二)
- 182 182.第182章 :终不弃夫妇再相逢(三)
- 183 183.第183章 :终不弃夫妇再相逢(四)
- 184 184.第184章 :侯将军猎艳祸上身(一)
- 185 185.第185章 :侯将军猎艳祸上身(二)
- 186 186.第186章 :烽烟起两魏再争端(一)
- 187 187.第187章 :烽烟起两魏再争端(二)
- 188 188.第188章 :东柏堂心腹议密事(一)
- 189 189.第189章 :东柏堂心腹议密事(二)
- 190 190.第190章 :两妇之间游刃有余(一)
- 191 191.第191章 :两妇之间游刃有余(二)
- 192 192.第192章 :逢对手邙山再相遇
- 193 193.第193章 :北邙山古墓遇幻境(一)
- 194 194.第194章 :北邙山古墓遇幻境(二)
- 195 195.第195章 :司徒公游说入潼关(一)
- 196 196.第196章 :司徒公游说入潼关(二)
- 197 197.第197章 :司徒公游说入潼关(三)
- 198 198.第198章 :司徒公游说入潼关(四)
- 199 199.第199章 :司徒公游说入潼关(五)
- 200 200.第200章 :司徒公游说入潼关(六)
- 201 201.第201章 :两强相争必有一失(一)
- 202 202.第202章 :两强相争必有一失(二)
- 203 203.第203章 :两强相争必有一失(三)
- 204 204.第204章 :大将军险中难脱身
- 205 205.第205章 :西魏军望风收河南
- 206 206.第206章 :大丞相凯旋归长安
- 207 207.第207章 :师不功将军还邺城
- 208 208.第208章 :真假难辨挥拳相斗
- 209 209.第209章 :东柏堂相聚议密事(一)
- 210 210.第210章 :东柏堂相聚议密事(二)
- 211 211.第211章 :东柏堂相聚议密事(三)
- 212 212.第212章 :东柏堂相聚议密事(四)
- 213 213.第213章 :东柏堂相聚议密事(五)
- 214 214.第214章 :议外事兄妹谋共识(一)
- 215 215.第215章 :议外事兄妹谋共识(二)
- 216 216.第216章 :梁使南来将军受命(一)
- 217 217.第217章 :梁使南来将军受命(二)
- 218 218.第218章 :梁使南来将军受命(三)
- 219 219.第219章 :琵琶声声入耳难忘
- 220 220.第220章 :心腹人畅谈心腹事
- 221 221.第221章 :辅臣入宫又起波澜(一)
- 222 222.第222章 :辅臣入宫又起波澜(二)
- 223 223.第223章 :司徒公夙夜请出战(一)
- 224 224.第224章 :司徒公夙夜请出战(二)
- 225 225.第225章 :司徒公夙夜请出战(三)
- 226 226.第226章 :司徒公夙夜请出战(四)
- 227 227.第227章 :疑心重重夫妇再别(一)
- 228 228.第228章 :疑心重重夫妇再别(二)
- 229 229.第229章 :争河桥慷慨多悲歌(一)
- 230 230.第230章 :争河桥慷慨多悲歌(二)
- 231 231.第231章 :争河桥慷慨多悲歌(三)
- 232 232.第232章 :争河桥慷慨多悲歌(四)
- 233 233.第233章 :争河桥慷慨多悲歌(五)
- 234 234.第234章 :争河桥慷慨多悲歌(六)
- 235 235.第235章 :争河桥慷慨多悲歌(七)
- 236 236.第236章 :争河桥慷慨多悲歌(八)
- 237 237.第237章 :争河桥慷慨多悲歌(九)
- 238 238.第238章 第八十五:争河桥慷慨多悲歌(十)
- 239 239.第239章 :争河桥慷慨多悲歌(十一)
- 240 240.第240章 :争河桥慷慨多悲歌(十二)
- 241 241.第241章 :争河桥慷慨多悲歌(十三)
- 242 242.第242章 :争河桥慷慨多悲歌(十四)
- 243 243.第243章 :争河桥慷慨多悲歌(十五)
- 244 244.第244章 :争河桥慷慨多悲歌(十六)
- 245 245.第245章 :争河桥慷慨多悲歌(十六)
- 246 246.第246章 :争河桥慷慨多悲歌(十七)
- 247 247.第247章 :罗衣璀璨执手相看(一)
- 248 248.第248章 :罗衣璀璨执手相看(二)
- 249 249.第249章 :落花委地无人惜(一)
- 250 250.第250章 :落花委地无人惜(二)
- 251 251.第251章 :闲花淡淡不争春(一)
- 252 252.第252章 :闲花淡淡不争春(二)
- 253 253.第253章 :簪花鬓影渐依稀(一)
- 254 254.第254章 :簪花鬓影渐依稀(二)
- 255 255.第255章 :琵琶弦上羁绊多(一)
- 256 256.第256章 :琵琶弦上羁绊多(二)
- 257 257.第257章 :皓月云车羽衣摇(一)
- 258 258.第258章 :皓月云车羽衣摇(二)
- 259 259.第259章 :莅建康魏使见梁帝(一)
- 260 260.第260章 :莅建康魏使见梁帝(二)
- 261 261.第261章 :莅建康魏使见梁帝(三)
- 262 262.第262章 :昭台观公主陷危局
- 263 263.第263章 :东柏堂嫡妃见外妇(一)
- 264 264.第264章 :东柏堂嫡妃见外妇(二)
- 265 265.第265章 :黑龙湖故地又重游(一)
- 266 266.第266章 :黑龙湖故地又重游(二)
- 267 267.第267章 :黑龙湖故地又重游(三)
- 268 268.第268章 :情到浓时情转薄
- 269 269.第269章 :云隐深深不解尘俗(一)
- 270 270.第270章 :云隐深深不解尘俗(二)
- 271 271.第271章 :云隐深深不解尘俗(三)
- 272 272.第272章 :一叶知秋天下生变(一)
- 273 273.第273章 :一叶知秋天下生变(二)
- 274 274.第274章 :萧七郎密谋图大业(一)
- 275 275.第275章 :萧七郎密谋图大业(二)
- 276 276.第276章 :萧七郎密谋图大业(三)
- 277 277.第277章 :萧七郎密谋图大业(四)
- 278 278.第278章 :同泰寺魏使见梁帝(一)
- 279 279.第279章 :同泰寺魏使见梁帝(二)
- 280 280.第280章 :同泰寺魏使见梁帝(三)
- 281 281.第281章 :同泰寺魏使见梁帝(四)
- 282 282.第282章 :刘桃枝细解河阴事
- 283 283.第283章 :高子惠醉中拔头筹(一)
- 284 284.第284章 :高子惠醉中拔头筹(二)
- 285 285.第285章 :辞建康世子还国都(一)
- 286 286.第286章 :辞建康世子还国都(二)
- 287 287.第287章 :凤仪殿夜半突生变(一)
- 288 288.第288章 :凤仪殿夜半突生变(二)
- 289 289.第289章 :凤仪殿夜半突生变(三)
- 290 290.第290章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一)
- 291 291.第291章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二)
- 292 292.第292章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三)
- 293 293.第293章 :两相倾趋利避其害(一)
- 294 294.第294章 :两相倾趋利避其害(二)
- 295 295.第295章 :顺水推舟兄妹生隙
- 296 296.第296章 :有心人寻机趁隙入(一)
- 297 297.第297章 :有心人寻机趁隙入(二)
- 298 298.第298章 :风云起夫妇生二心(一)
- 299 299.第299章 :风云起夫妇生二心(二)
- 300 300.第300章 :风云起夫妇生二心(三)
- 301 301.第301章 :朝天子高王归邺城(一)
- 302 302.第302章 :朝天子高王归邺城(二)
- 303 303.第303章 :朝天子高王归邺城(三)
- 304 304.第304章 :朝天子高王归邺城(四)
- 305 305.第305章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
- 306 306.第306章 :花自飘零水自流(二)
- 307 307.第307章 :花自飘零水自流(三)
- 308 308.第308章 :花自飘零水自流(四)
- 309 309.第309章 :花自飘零水自流(五)
- 310 310.第310章 :崔侍郎逢彼之怒(一)
- 311 311.第311章 :崔侍郎逢彼之怒(二)
- 312 312.第312章 :挟旧怨宗室欲雪恨(一)
- 313 313.第313章 :挟旧怨宗室欲雪恨(二)
- 314 314.第314章 :挟旧怨宗室欲雪恨(三)
- 315 315.第315章 :挟旧怨宗室欲雪恨(四)
- 316 316.第316章 :挟旧怨宗室欲雪恨(五)
- 317 317.第317章 :挟旧怨宗室欲雪恨(六)
- 318 318.第318章 :高子惠无心反自羁(一)
- 319 319.第319章 :高子惠无心反自羁(二)
- 320 320.第320章 :高子惠无心反自羁(三)
- 321 321.第321章 :高子惠无心反自羁(四)
- 322 322.第322章 :高子惠无心反自羁(五)
- 323 323.第323章 :高子惠无心反自羁(六)
- 324 324.第324章 :高子惠无心反自羁(七)
- 325 325.第325章 :高子惠无心反自羁(八)
- 326 326.第326章 :高子惠无心反自羁(九)
- 327 327.第327章 :高子惠无心反自羁(十)
- 328 328.第328章 :高子惠无心反自羁(十一)
- 329 329.第329章 :高子惠无心反自羁(十二)
- 330 330.第330章 :高子惠无心反自羁(十三)
- 331 331.第331章 :大魏柔然终结鸳盟(一)
- 332 332.第332章 :大魏柔然终结鸳盟(二)
- 333 333.第333章 :大魏柔然终结鸳盟(三)
- 334 334.第334章 :大魏柔然终结鸳盟(四)
- 335 335.第335章 :大魏柔然终结鸳盟(五)
- 336 336.第336章 :大魏柔然终结鸳盟(六)
- 337 337.第337章 :大魏柔然终结鸳盟(七)
- 338 338.第338章 :大魏柔然终结鸳盟(八)
- 339 339.第339章 :娄夫人屈己顾大局(一)
- 340 340.第340章 :娄夫人屈己顾大局(二)
- 341 341.第341章 :娄夫人屈己顾大局(三)
- 342 342.第342章 :娄夫人屈己顾大局(四)
- 343 343.第343章 :娄夫人屈己顾大局(五)
- 344 344.第344章 :欲将尘缘付旧事(一)
- 345 345.第345章 :欲将尘缘付旧事(二)
- 346 346.第346章 欲将尘缘付旧事(三)
- 347 347.第347章 欲将尘缘付旧事(四)
- 348 348.第348章 欲将尘缘付旧事(五)
- 349 349.第349章 从此仙眷归仙府
- 350 350.第350章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一)
- 351 351.第351章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二)
- 352 352.第352章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三)
- 353 353.第353章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四)
- 354 354.第354章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五)
- 355 355.第355章 柱国分裂(一)
- 356 356.第356章 柱国分裂(二)
- 357 357.第357章 柱国分裂(三)
- 358 358.第358章 柱国分裂(四)
- 359 359.第359章 柱国分裂(五)
- 360 360.第360章 柱国分裂(五)
- 361 361.第361章 盟友生隙
- 362 362.第362章 高相逢危(一)
- 363 363.第363章 高相逢危(二)
- 364 364.第364章 高相逢危(三)
- 365 365.第365章 高相逢危(四)
- 366 366.第366章 假意真心
- 367 367.第367章 母子之缘(一)
- 368 368.第368章 母子之缘(二)
- 369 369.第369章 痛陈利弊(一)
- 370 370.第370章 痛陈利弊(二)
- 371 371.第371章 舞惊四座(一)
- 372 372.第372章 舞惊四座(二)
- 373 373.第373章 舞惊四座(三)
- 374 374.第374章 舞惊四座(四)
- 375 375.第375章 卷帘日永(一)
- 376 376.第376章 卷帘日永(二)
- 377 377.第377章 荥阳之变
- 378 378.第378章 真真假假(一)
- 379 379.第379章 真真假假(二)
- 380 380.第380章 权臣之威(一)
- 381 381.第381章 权臣之威(二)
- 382 382.第382章 权臣之威(三)
- 383 383.第383章 权臣之威(四)
- 384 384.第384章 心思轮转
- 385 385.第385章 挽救危局
- 386 386.第386章 落英缤纷(一)
- 387 387.第387章 落英缤纷(二)
- 388 388.第388章 河南之变
- 389 389.第389章 相臣父子
- 390 390.第390章 怒责崔氏
- 391 391.第391章 权臣秉国(一)
- 392 392.第392章 权臣秉国(二)
- 393 393.第393章 河南乱局
- 394 394.第394章 火烧河桥
- 395 395.第395章 保命匹夫
- 396 396.第396章 夺取虎牢
- 397 397.第397章 攻克潼关
- 398 398.第398章 邙山对峙(一)
- 399 399.第399章 邙山对峙(二)
- 400 400.第400章 擒获叛将
- 401 401.第401章 兵临城下
- 402 402.第402章 再战邙山(一)
- 403 403.第403章 再战邙山(二)
- 404 404.第404章 引兵潼关
- 405 405.第405章 决死之心
- 406 406.第406章 以身为饵
- 407 407.第407章 火烧禁谷
- 408 408.第408章 小关成败(一)
- 409 409.第409章 小关成败(二)
- 410 410.第410章 力挽狂澜(一)
- 411 411.第411章 力挽狂澜(二)
- 412 412.第412章 临终托孤
- 413 413.第413章 收服人心
- 414 414.第414章 烽烟渐熄
- 415 415.第415章 金丸射鸦
- 416 416.第416章 春风得意
- 417 417.第417章 痛快怒斥
- 418 418.第418章 祸事上身
- 419 419.第419章 恨意深种
- 420 420.第420章 尺子夭折
- 421 421.第421章 有意搅局
- 422 422.第422章 黯然销魂
- 423 423.第423章 风声鹤唳
- 424 424.第424章 不期而至
- 425 425.第425章 滴水不漏
- 426 426.第426章 相互试探
- 427 427.第427章 郎心如铁
- 428 428.第428章 心照不宣
- 429 429.第429章 玻璃蒙窗
- 430 430.第430章 兄弟异心
- 431 431.第431章 大傩之仪
- 432 432.第432章 白纻之舞
- 433 433.第433章 天子之赐
- 434 434.第434章 处处为难
- 435 435.第435章 陈兵耀武
- 436 436.第436章 七郎献策(上)
- 437 437.第437章 七郎献策(下)
- 438 438.第438章 互相利用
- 439 439.第439章 设计争宠
- 440 440.第440章 意外相见
- 441 441.第441章 司徒离间
- 442 442.第442章 卿是美人
- 443 443.第443章 突闻噩耗(一)
- 444 444.第444章 突闻噩耗(二)
- 445 445.第445章 四面火起
- 446 446.第446章 君子一舞
- 447 447.第447章 拉拢痴奴
- 448 448.第448章 彻夜难眠
- 449 449.第449章 命悬一线
- 450 450.第450章 各生异心
- 451 451.第451章 心思狠绝
- 452 452.第452章 赤诚相待
- 453 453.第453章 棺椁出城
- 454 454.第454章 祸事在前
- 455 455.第455章 生如朝露
- 456 456.第456章 另结新欢
- 457 457.第457章 金蝉脱壳
- 458 458.第458章 晋位郡王
- 459 459.第459章 豫州待变
- 460 460.第460章 大乱之始
- 461 461.第461章 议立嫡妃
- 462 462.第462章 剥骨离肉
- 463 463.第463章 同床异梦
- 464 464.第464章 剖心以对
- 465 465.第465章 名动天下
- 466 466.第466章 借机发难
- 467 467.第467章 大打出手
- 468 468.第468章 陷入僵局
- 469 469.第469章 侯景叛国
- 470 470.第470章 太子降生
- 471 471.第471章 李氏秘告
- 472 472.第472章 高王暴怒
- 473 473.第473章 暗下功夫
- 474 474.第474章 一剑削首
- 475 475.第475章 亲赴豫州
- 476 476.第476章 痴奴殒命
- 477 477.第477章 祸国愚臣
- 478 478.第478章 情非得已
- 479 479.第479章 鸩杀之毒
- 480 480.第480章 见机而逃
- 481 481.第481章 代饮毒酒
- 482 482.第482章 诱骗侯景
- 483 483.第483章 收复豫州
- 484 484.第484章 恩断情绝
- 485 485.第485章 吴兴太守
- 486 486.第486章 相拥向火
- 487 487.第487章 废立天子
- 488 488.第488章 齐王得女
- 489 489.第489章 议请代魏
- 490 490.第490章 以退为进
- 491 491.第491章 置身事外
- 492 492.第492章 怒责母亲
- 493 493.第493章 金雀高飞(一)
- 494 494.第494章 金雀高飞(二)
- 495 495.第495章 金雀高飞(三)
- 496 496.第496章 金雀高飞(四)
- 497 497.第497章 齐王代魏(上)
- 498 498.第498章 齐王代魏(下)
隐藏
显示工具栏
161.第161章 :舜帝庙真假难相辨(一)
161.第161章 :舜帝庙真假难相辨(一)
高澄反映极快,先是一闪,接着抽出自己的剑出手如闪电,用尽全力迎着那又袭来的白亮的剑锋也砍了过去。
金刃相击,火星四溅,巨响震醒了一切幻象。
两剑相抵,两个人都如梦初醒,一眼看到对方的时候,同时暗自将各自全身之力引于剑锋之上,两口宝剑如两条跃跃欲试的金蛇一样不安份。
“原来是姑父。”高澄面上一点看不出来已经拼尽全力,谈笑自若地笑道,“久不见姑父,甚是想念,思之甚深,正欲前去长安探望,姑父怎么倒先来了?”他心里极喜,没想到宇文泰竟然亲自带兵来攻打蒲坂。
“澄弟,”宇文泰的手握紧了宝剑,全身之力此刻全在右手手腕上,唇角微微上弯,风清云淡得似笑非笑,“吾与弟心意相通。兄不才,关中连年歉收,国力不足,怕王叔失望,不敢去邺城拜见。不想王叔倒惦念我,特意命澄弟来,可是来助我一臂之力?许久不见,王叔安好否?听说澄弟以大将军辅政,庙堂上下莫敢不听命,就是天子也要看澄弟的脸色。”
“看来姑父确实惦念我。我倒听说姑父之威在长安无人能及,皇帝不只要看姑父脸色,就是性命也捏在姑父手里。”高澄笑道。
“澄弟如今已成大将军,怎么还是小孩子一般爱玩笑?长安的庙堂无恩威之说,君臣又何分彼此?就是江湖之间,生民庶众也深受天子敦化之恩,莫不感天子之德。”宇文泰又笑道。
“姑父真是辛苦,瘦了许多。”高澄叹道,“父王就是担心姑父,所以才命我来探望。”高澄也笑道。
“承王叔之恩,黑獭感激涕零,何不回去接王叔来长安小住,让黑獭尽一尽孝心?”宇文泰也极认真地笑道。
两个人身后的陈元康、于谨及军士,全都剑拔弩张,但恰巧陈元康和于谨都是极谨慎的人,谁也没有轻举妄动。
高澄腕上力气不减,低头瞧了一眼,又抬头看着宇文泰笑道,“姑父虽然年长于我,也一样爱开玩笑。利刃相向,别说父王,就是我也不敢再见姑父。”
“误会,误会,让澄弟见笑。”宇文泰极大度地松了腕上力道。
高澄感觉到,也撤了力。
两个人都把剑收了回来。
各自在心里估量,此时双方各带轻骑数百,一个安营于东岸,一个扎塞于西岸,看起来势均力敌,恐难分胜负。而实际上谁都不想此刻就在蒲坂城下仓促一战,这都不是他们想要的。
还是高澄先笑道,“姑父既然来了,不如随我渡河,同去蒲坂城一游,你我把酒言欢,畅叙别后之情。”高澄微笑相视,又颇有意味地反问道,“姑父不会不敢去吧?”不等宇文泰作答,又道,“姑父放心,我与姑父只叙兄弟之情,不言战事,决不危及姑父性命。”
宇文泰正中下怀。微笑道,“澄弟此语太见外,我便把性命全交付澄弟又如何。”宇文泰大笑道,“澄弟有此胸怀,我便命军士先停战三日,这三日之中绝不轻动一兵一卒,我就随澄弟到蒲坂一游。”
陈元康没想到宇文泰居然亲自将兵到蒲坂,但他肯舍身渡河不知道又有什么深意,难保他不会在别处动心思,所以只身来做诱饵。
于谨则心里已经揪紧,没想到主公为了社稷竟然如此以身犯险。若是只身入寇营,万一出了什么意外,就算是潼关大胜窦泰,又有什么意思?
但高澄和宇文泰却仿佛都已经把战事放下,不提战局,真像是久别兄弟一般,两个人已经携手笑谈起来。
不费一兵一卒,大将军就把西魏的大丞相宇文泰带回来了,黄河东岸的东魏军士气一下子高涨起来。
武卫将军侯和,立于自己的营帐外面,远远地看着大将军高澄和西魏大丞相宇文泰两个人谈笑风生地进了中军大帐,后面紧跟着宇文泰同来的西魏车骑将军于谨。大将军身边也簇拥着辅国将军陈元康,黄门侍郎崔季舒以及大将军的心腹重臣吏部郎崔暹。
侯和觉得这场景甚是怪异。若真的是大将军生擒宇文泰,应该是绑缚押解而至,而不是待如上宾。他没看出来大将军面上有杀气,也不知道大将军和这个宇文泰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渊源。既然随行的官吏将佐都在,想必大将军也会命人来传他去中军大帐,他倒可以借此机会好好看看这个宇文泰究竟是什么人。
但是侯和失算了。
过了很久都不见大将军派人来。再一问,中军大帐已经开宴了。侯和心里颇不是滋味,却只是轻描淡写又极为随和地问了军士几句便一个人回自己的军帐中去了。他是濮阳郡公侯景的儿子,在别人眼里,父子相联,他知道何以自处。但他心里不禁有个疑问,大将军为什么要在西征的时候带着他一起来呢?
中军大帐摆开了鸿门宴,宇文泰心里当然也明白这是鸿门宴。他敢跟着高澄渡河,只身入东魏军帐,早就想到这一点,把生死置于一边了。
中军大帐很高大,内置陈设华丽,不像是一般的中军行辕,倒有点像是世家公子的书斋,所有陈列的册卷、玩器十分儒雅有逸致。宇文泰是有心人,于谨是细心人,两个人都看在眼里。
这边高澄高调张扬大肆设宴,陈元康、崔季舒、崔暹和宇文泰、于谨原来都是同殿之臣,并不是陌生人。只是如今分别为两魏之臣,这个时候见面虽不陌生,却有点别扭。
宇文泰和于谨自然谨言慎行。
唯有高澄一个人旁若无人般谈笑风生。
“兄长就只带了数百轻骑来蒲津关吗?”高澄举觞示意宇文泰。战势如同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真说停战相聚,只论兄弟情,不讲战事,实际上也只能是说说而已,不可能是真的。高澄的性格自然是直言相问。
“澄弟见笑。”宇文泰一饮而尽,面色沉郁,“你我兄弟,实不相瞒。弟也知道关中今春颗粒无收,如今关中之民十之死七八,国力已衰,实无可用之兵。王叔又以天时之利,忽然遣弟来兴师问罪,黑獭不敢不来见澄弟。若是澄弟真要大举兴兵,黑獭也只能以命相交了。”
高澄持觞微笑,只不语。
崔季舒看了一眼高澄,以一副不敢置信的表情向宇文泰问道,“依公之所言,关中遭此天灾,可曾卜筮以问天意?”崔季舒虽然白胖如面团,但此时双目瞪圆了一副全然不解的样子,竟甚是懵懂。
崔暹几乎笑出声来。心里对叔父佩服至极,叔父表面上话问得关切,但实际上不就是说西寇是遭天遣吗?一时忍不住也得意忘形,仗着大将军器重,向宇文泰笑道,“宇文使君不须卜筮,也知道天意如何。只是不知道天兵压境之下,我家郎主大将军扼喉以待,公要何以自处?”
陈元康微低着头,反倒沉着不语。
高澄任凭宠臣放肆,仍然看着宇文泰也微笑不语。
宇文泰已是面上微红,低头只管吃东西以掩饰。
反倒是车骑将军于谨,虽然沉着稳重,也实在是忍不住,起身为高澄持觞上寿,看一眼崔季舒和崔暹叔侄,向高澄正色道,“大将军如此放纵臣下,骄兵悍将易为败的道理……”他顿了顿,盯着高澄道,“大将军想必明白这个道理吧?”话虽然说得不客气,但于谨的语气并不激烈,对高澄不卑不亢,又不失仪节。这确实是于谨的性格。
高澄举觞示意于谨,却没说话,一饮而尽,目光锐利盯着垂眸不语的宇文泰,忽然问道,“兄长既然知道天意如此,弟想兄长是明白人,不如就此息兵止戈,随我一同回邺城去见父王可好?兄长也知道父王甚是器重汝,若是日后留在邺城也必然能高官厚禄,我也能和兄长居一处,朝夕相处,不强似兄在长安苦苦支撑危局?还弄得天怒人怨要好?”
崔季舒和崔暹都跃跃欲试,想说什么。但是高澄目光扫了他们一眼,含着明显制止之意。两个人便都讪讪坐了回去。
只有陈元康明白,世子与宇文泰斗法是想从中探知宇文泰的真实情况,不能总是任凭崔季舒和崔暹耀武扬威地在这儿逞口舌之快,反倒打断了宇文泰和于谨要说的话。
宇文泰抬起头看着高澄,总算能神色如常了。刚才崔季舒和崔暹的话他没有直接作答,却足以让他戳心。这时直身而起,正色向高澄道,“大将军相问,吾也就直言不讳了。”
听宇文泰忽然改了称呼,高澄心里一动,表面却不动声色地听他说。
“回邺城朝夕事奉王叔,吾固所愿也,但此时不敢请耳。眼下难处,请大将军体谅。”宇文泰看着高澄,目光并不躲闪,显得甚是诚挚,“黑獭继贺拔公之后入抚关中,只是没想到后来先帝西迁,再往后的事也不能由人,可叹天之命数,黑獭也无能为力。既然现在长安已立新帝,若要此时再请新帝东归回复旧制,只恐周折过费也不能如旧。”
其实高澄也明白宇文泰说的道理,现在这个时候,要说一句命宇文泰息战,与元宝炬一起回邺城为臣,那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他不过是要试试宇文泰这一战究竟用了几分真,而最重要的攻取之处又放在哪里。
便笑道,“兄长太客气了。兄长的难处我自然知道,只是不知道兄长究竟想如何,但请直言,不必迂回。”
陈元康觉得高澄有点太心急了,但他并不当众点破。反倒是崔季舒和崔暹微笑旁观。
于谨听高澄这么问,倒安坐下来,沉默细听。
宇文泰道,“大将军,下官只愿退保陇右旧地,为高王在此镇守便足矣,还望大将军成全。”宇文泰长跪而请道。
高澄先是微笑不语。
中军大帐一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在高澄身上,只等他的一句话。
陈元康忽然一眼瞥见宇文泰一侧而坐的于谨神态平静,他心里顿时觉得有哪里不对。
高澄笑道,“兄长怎么多礼起来了?”说着举觞道,“早就听说兄长胸中似海,酒量深不见底,今日弟倒想见识见识。”说着示意宇文泰同饮。
后面接下来再未谈到战事。东魏的大将军高澄与西魏的大丞相宇文泰以及两魏的几个侍从之臣一直只畅谈别后之情,倒也十分融洽。
这酒宴的时间极长,从日色清明一直到日薄西山,再到夜色深沉。都数不清究竟饮了多少酒。让人不得不咋舌的是,高澄和宇文泰两个人的酒量都深不见底。一直到两个人终于醺醺而醉的时候,其他人早就支持不住了。
陈元康借机更衣出了中军大帐,片刻又命人悄悄进去请大将军出来。
不一会儿功夫果然就看到高澄从中军大帐里走出来。他身后是明亮的帐中灯火,只看到颀长的影子,其他什么都看不清楚。陈元康觉得世子的脚步似乎也微有踉跄,不知道是世子也醉了,还是因为实在是他自己已经喝得晕了。
金刃相击,火星四溅,巨响震醒了一切幻象。
两剑相抵,两个人都如梦初醒,一眼看到对方的时候,同时暗自将各自全身之力引于剑锋之上,两口宝剑如两条跃跃欲试的金蛇一样不安份。
“原来是姑父。”高澄面上一点看不出来已经拼尽全力,谈笑自若地笑道,“久不见姑父,甚是想念,思之甚深,正欲前去长安探望,姑父怎么倒先来了?”他心里极喜,没想到宇文泰竟然亲自带兵来攻打蒲坂。
“澄弟,”宇文泰的手握紧了宝剑,全身之力此刻全在右手手腕上,唇角微微上弯,风清云淡得似笑非笑,“吾与弟心意相通。兄不才,关中连年歉收,国力不足,怕王叔失望,不敢去邺城拜见。不想王叔倒惦念我,特意命澄弟来,可是来助我一臂之力?许久不见,王叔安好否?听说澄弟以大将军辅政,庙堂上下莫敢不听命,就是天子也要看澄弟的脸色。”
“看来姑父确实惦念我。我倒听说姑父之威在长安无人能及,皇帝不只要看姑父脸色,就是性命也捏在姑父手里。”高澄笑道。
“澄弟如今已成大将军,怎么还是小孩子一般爱玩笑?长安的庙堂无恩威之说,君臣又何分彼此?就是江湖之间,生民庶众也深受天子敦化之恩,莫不感天子之德。”宇文泰又笑道。
“姑父真是辛苦,瘦了许多。”高澄叹道,“父王就是担心姑父,所以才命我来探望。”高澄也笑道。
“承王叔之恩,黑獭感激涕零,何不回去接王叔来长安小住,让黑獭尽一尽孝心?”宇文泰也极认真地笑道。
两个人身后的陈元康、于谨及军士,全都剑拔弩张,但恰巧陈元康和于谨都是极谨慎的人,谁也没有轻举妄动。
高澄腕上力气不减,低头瞧了一眼,又抬头看着宇文泰笑道,“姑父虽然年长于我,也一样爱开玩笑。利刃相向,别说父王,就是我也不敢再见姑父。”
“误会,误会,让澄弟见笑。”宇文泰极大度地松了腕上力道。
高澄感觉到,也撤了力。
两个人都把剑收了回来。
各自在心里估量,此时双方各带轻骑数百,一个安营于东岸,一个扎塞于西岸,看起来势均力敌,恐难分胜负。而实际上谁都不想此刻就在蒲坂城下仓促一战,这都不是他们想要的。
还是高澄先笑道,“姑父既然来了,不如随我渡河,同去蒲坂城一游,你我把酒言欢,畅叙别后之情。”高澄微笑相视,又颇有意味地反问道,“姑父不会不敢去吧?”不等宇文泰作答,又道,“姑父放心,我与姑父只叙兄弟之情,不言战事,决不危及姑父性命。”
宇文泰正中下怀。微笑道,“澄弟此语太见外,我便把性命全交付澄弟又如何。”宇文泰大笑道,“澄弟有此胸怀,我便命军士先停战三日,这三日之中绝不轻动一兵一卒,我就随澄弟到蒲坂一游。”
陈元康没想到宇文泰居然亲自将兵到蒲坂,但他肯舍身渡河不知道又有什么深意,难保他不会在别处动心思,所以只身来做诱饵。
于谨则心里已经揪紧,没想到主公为了社稷竟然如此以身犯险。若是只身入寇营,万一出了什么意外,就算是潼关大胜窦泰,又有什么意思?
但高澄和宇文泰却仿佛都已经把战事放下,不提战局,真像是久别兄弟一般,两个人已经携手笑谈起来。
不费一兵一卒,大将军就把西魏的大丞相宇文泰带回来了,黄河东岸的东魏军士气一下子高涨起来。
武卫将军侯和,立于自己的营帐外面,远远地看着大将军高澄和西魏大丞相宇文泰两个人谈笑风生地进了中军大帐,后面紧跟着宇文泰同来的西魏车骑将军于谨。大将军身边也簇拥着辅国将军陈元康,黄门侍郎崔季舒以及大将军的心腹重臣吏部郎崔暹。
侯和觉得这场景甚是怪异。若真的是大将军生擒宇文泰,应该是绑缚押解而至,而不是待如上宾。他没看出来大将军面上有杀气,也不知道大将军和这个宇文泰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渊源。既然随行的官吏将佐都在,想必大将军也会命人来传他去中军大帐,他倒可以借此机会好好看看这个宇文泰究竟是什么人。
但是侯和失算了。
过了很久都不见大将军派人来。再一问,中军大帐已经开宴了。侯和心里颇不是滋味,却只是轻描淡写又极为随和地问了军士几句便一个人回自己的军帐中去了。他是濮阳郡公侯景的儿子,在别人眼里,父子相联,他知道何以自处。但他心里不禁有个疑问,大将军为什么要在西征的时候带着他一起来呢?
中军大帐摆开了鸿门宴,宇文泰心里当然也明白这是鸿门宴。他敢跟着高澄渡河,只身入东魏军帐,早就想到这一点,把生死置于一边了。
中军大帐很高大,内置陈设华丽,不像是一般的中军行辕,倒有点像是世家公子的书斋,所有陈列的册卷、玩器十分儒雅有逸致。宇文泰是有心人,于谨是细心人,两个人都看在眼里。
这边高澄高调张扬大肆设宴,陈元康、崔季舒、崔暹和宇文泰、于谨原来都是同殿之臣,并不是陌生人。只是如今分别为两魏之臣,这个时候见面虽不陌生,却有点别扭。
宇文泰和于谨自然谨言慎行。
唯有高澄一个人旁若无人般谈笑风生。
“兄长就只带了数百轻骑来蒲津关吗?”高澄举觞示意宇文泰。战势如同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真说停战相聚,只论兄弟情,不讲战事,实际上也只能是说说而已,不可能是真的。高澄的性格自然是直言相问。
“澄弟见笑。”宇文泰一饮而尽,面色沉郁,“你我兄弟,实不相瞒。弟也知道关中今春颗粒无收,如今关中之民十之死七八,国力已衰,实无可用之兵。王叔又以天时之利,忽然遣弟来兴师问罪,黑獭不敢不来见澄弟。若是澄弟真要大举兴兵,黑獭也只能以命相交了。”
高澄持觞微笑,只不语。
崔季舒看了一眼高澄,以一副不敢置信的表情向宇文泰问道,“依公之所言,关中遭此天灾,可曾卜筮以问天意?”崔季舒虽然白胖如面团,但此时双目瞪圆了一副全然不解的样子,竟甚是懵懂。
崔暹几乎笑出声来。心里对叔父佩服至极,叔父表面上话问得关切,但实际上不就是说西寇是遭天遣吗?一时忍不住也得意忘形,仗着大将军器重,向宇文泰笑道,“宇文使君不须卜筮,也知道天意如何。只是不知道天兵压境之下,我家郎主大将军扼喉以待,公要何以自处?”
陈元康微低着头,反倒沉着不语。
高澄任凭宠臣放肆,仍然看着宇文泰也微笑不语。
宇文泰已是面上微红,低头只管吃东西以掩饰。
反倒是车骑将军于谨,虽然沉着稳重,也实在是忍不住,起身为高澄持觞上寿,看一眼崔季舒和崔暹叔侄,向高澄正色道,“大将军如此放纵臣下,骄兵悍将易为败的道理……”他顿了顿,盯着高澄道,“大将军想必明白这个道理吧?”话虽然说得不客气,但于谨的语气并不激烈,对高澄不卑不亢,又不失仪节。这确实是于谨的性格。
高澄举觞示意于谨,却没说话,一饮而尽,目光锐利盯着垂眸不语的宇文泰,忽然问道,“兄长既然知道天意如此,弟想兄长是明白人,不如就此息兵止戈,随我一同回邺城去见父王可好?兄长也知道父王甚是器重汝,若是日后留在邺城也必然能高官厚禄,我也能和兄长居一处,朝夕相处,不强似兄在长安苦苦支撑危局?还弄得天怒人怨要好?”
崔季舒和崔暹都跃跃欲试,想说什么。但是高澄目光扫了他们一眼,含着明显制止之意。两个人便都讪讪坐了回去。
只有陈元康明白,世子与宇文泰斗法是想从中探知宇文泰的真实情况,不能总是任凭崔季舒和崔暹耀武扬威地在这儿逞口舌之快,反倒打断了宇文泰和于谨要说的话。
宇文泰抬起头看着高澄,总算能神色如常了。刚才崔季舒和崔暹的话他没有直接作答,却足以让他戳心。这时直身而起,正色向高澄道,“大将军相问,吾也就直言不讳了。”
听宇文泰忽然改了称呼,高澄心里一动,表面却不动声色地听他说。
“回邺城朝夕事奉王叔,吾固所愿也,但此时不敢请耳。眼下难处,请大将军体谅。”宇文泰看着高澄,目光并不躲闪,显得甚是诚挚,“黑獭继贺拔公之后入抚关中,只是没想到后来先帝西迁,再往后的事也不能由人,可叹天之命数,黑獭也无能为力。既然现在长安已立新帝,若要此时再请新帝东归回复旧制,只恐周折过费也不能如旧。”
其实高澄也明白宇文泰说的道理,现在这个时候,要说一句命宇文泰息战,与元宝炬一起回邺城为臣,那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他不过是要试试宇文泰这一战究竟用了几分真,而最重要的攻取之处又放在哪里。
便笑道,“兄长太客气了。兄长的难处我自然知道,只是不知道兄长究竟想如何,但请直言,不必迂回。”
陈元康觉得高澄有点太心急了,但他并不当众点破。反倒是崔季舒和崔暹微笑旁观。
于谨听高澄这么问,倒安坐下来,沉默细听。
宇文泰道,“大将军,下官只愿退保陇右旧地,为高王在此镇守便足矣,还望大将军成全。”宇文泰长跪而请道。
高澄先是微笑不语。
中军大帐一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在高澄身上,只等他的一句话。
陈元康忽然一眼瞥见宇文泰一侧而坐的于谨神态平静,他心里顿时觉得有哪里不对。
高澄笑道,“兄长怎么多礼起来了?”说着举觞道,“早就听说兄长胸中似海,酒量深不见底,今日弟倒想见识见识。”说着示意宇文泰同饮。
后面接下来再未谈到战事。东魏的大将军高澄与西魏的大丞相宇文泰以及两魏的几个侍从之臣一直只畅谈别后之情,倒也十分融洽。
这酒宴的时间极长,从日色清明一直到日薄西山,再到夜色深沉。都数不清究竟饮了多少酒。让人不得不咋舌的是,高澄和宇文泰两个人的酒量都深不见底。一直到两个人终于醺醺而醉的时候,其他人早就支持不住了。
陈元康借机更衣出了中军大帐,片刻又命人悄悄进去请大将军出来。
不一会儿功夫果然就看到高澄从中军大帐里走出来。他身后是明亮的帐中灯火,只看到颀长的影子,其他什么都看不清楚。陈元康觉得世子的脚步似乎也微有踉跄,不知道是世子也醉了,还是因为实在是他自己已经喝得晕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