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983 六百九十九、石墨,金国
- 984 八百二十七、封赏+时间决定胜负
- 985 七百、时光如梭
- 986 八百二十八、又一次大婚+耶律大石的心思
- 987 七百零一、不相信
- 988 八百二十九、对策+蜀中吴家
- 989 七百零二、他是中心
- 990 八百 三十、东面+西面
- 991 七百零三、一切为了战争
- 992 八百三十一、草原的欢庆+按部就班的蒙古
- 993 七百零四、战争机器开动
- 994 八百三十二、抵达蜀中+漂亮话和心里话
- 995 七百零五、背后的刀
- 996 八百三十三、铜钱危机+参林手段
- 997 七百零六、红日
- 998 八百三十三、他们来了+夏国的调度
- 999 七百零七、德公的觉悟
- 1000 八百三十四、保护参林+李星洲的好办法
- 1001 七百零八、出发!
- 1002 八百三十五、回京+新炮舰计划
- 1003 七百零九,离战争越来越近
- 1004 八百五十四、两派一见+对夏战争往事
- 1005 七百一十、霸州
- 1006 八百五十五、战略+蒙古的进攻
- 1007 七百一十一、应对
- 1008 八百五十六、攻破
- 1009 七百一十二、铁浮屠、大炮
- 1010 八百五十七、血战+围城
- 1011 七百一十三、谨慎
- 1012 八百五十八、救还是不救?
- 1013 七百一十四、机会
- 1014 八百五十八、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1015 七百一十五、固立川
- 1016 八百五十九、定国策
- 1017 七百一十六、现实与梦想
- 1018 八百六十、彰武元年的大事
- 1019 七百一十七、不懂的伟大情怀
- 1020 八百六十一、两种方案
- 1021 七百一十八、宁海堡
- 1022 八百六十二、缓兵之计
- 1023 七百一十九、李星洲的机会!
- 1024 八百六十三、定下方案
- 1025 七百二十、乌林晃的野心
- 1026 八百六十四、窝阔台的机会
- 1027 七百二十一、敲定战术
- 1028 八百六十五、水到渠成
- 1029 七百二十二,西线捷报
- 1030 八百六十六、彰武出兵
- 1031 七百二十三、鞑靼马
- 1032 八百六十七、嵬名令公
- 1033 七百二十四、准备诈骗
- 1034 八百六十八、诱敌深入
- 1035 七百二十五、大炮显威(上)
- 1036 八百六十九、艰难无比的围歼战
- 1037 八百七十、西线胜利
- 1038 八百七十一、来得太快的兵临城下
- 1039 八百七十二、平夏
- 1040 八百七十三、登基
- 1041 八百七十四、五大兵团
- 1042 八百七十五、昭德元年
- 1043 八百七十六、还看今朝
- 1044 二百七十六、大炮显威(下)
- 1045 七百七十七、(777......)艰难
- 1046 七百七十八、刘季的战术
- 1047 七百七十九、炮击开始
- 1048 七百八十、决定胜负的时刻
- 1049 七百八十一、意志的比拼
- 1050 七百八十二、难熬的夜
- 1051 七百八十三、悲壮
- 1052 七百八十四、恐惧蔓延(上)
- 1053 七百八十五、恐惧蔓延(中)
- 1054 七百八十六、恐惧蔓延(下)
- 1055 七百八十七、北进的道路
- 1056 七百八十八、谋事在人
- 1057 七百八十九、捷报进京
- 1058 七百九十、宁远
- 1059 七百九十一、指日可待的草原一统
- 1060 七百九十二、隐患+辽王出山
- 1061 七百九十三,完颜宗弼的战术
- 1062 七百九十四、海军踪迹
- 1063 七百九十五、攻入辽阳
- 1064 七百九十六、反击开始
- 1065 七百九十七、出手了
- 1066 七百九十八、兵锋所向
- 1067 七百九十九、毕竟老夫也不是什么坏人
- 1068 八百、大金难道要完?
- 1069 八百零一、撤军圣旨
- 1070 八百零二、该站队了
- 1071 八百零三、立牌坊也省了吧
- 1072 八百零四、辽东落幕
- 1073 八百零五、礼仪和尊重
- 1074 八百零六、会面+可怕
- 1075 八百零七、谈判
- 1076 八百零八、就是馋她身子
- 1077 八百零九、金军不经打?
- 1078 八百一十、谁能做皇后+战后善后
- 1079 八百一十一、工具人+战后布局
- 1080 八百一十二、胜利的喜悦
- 1081 八百一十三、家里的女人+女人的心思
- 1082 八百一十四、开导
- 1083 八百一十五、理想主义者
- 1084 八百一十六、思念+论功
- 1085 八百一十七、何煦回归+夏国的打算
- 1086 八百一十八、微妙气氛+凯旋
- 1087 八百一十九、内院起火+小傲娇
- 1088 八百二十、往后的战略
- 1089 八百二十一、腊月初+明州大族的对策
- 1090 八百二十二、冬日的大河之上
- 1091 八百二十三、皇帝的支持
- 1092 八百二十四、改元+王府的孩子们
- 1093 八百二十五、占城稻+夏国战略误判
- 1094 八百二十六、大年初三+给夏国人投的烟幕弹
- 1095 八百二十七、封赏+时间决定胜负
- 1096 八百二十八、又一次大婚+耶律大石的心思
- 1097 八百二十九、对策+蜀中吴家
- 1098 八百 三十、东面+西面
- 1099 八百三十一、草原的欢庆+按部就班的蒙古
- 1100 八百三十二、抵达蜀中+漂亮话和心里话
- 1101 八百三十三、铜钱危机+参林手段
- 1102 八百三十三、他们来了+夏国的调度
- 1103 八百三十四、保护参林+李星洲的好办法
- 1104 八百三十五、回京+新炮舰计划
- 1105 八百五十四、两派一见+对夏战争往事
- 1106 八百五十五、战略+蒙古的进攻
- 1107 八百五十六、攻破
- 1108 八百五十七、血战+围城
- 1109 八百五十八、救还是不救?
- 1110 八百五十八、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1111 八百五十九、定国策
- 1112 八百六十、彰武元年的大事
- 1113 八百六十一、两种方案
- 1114 八百六十二、缓兵之计
- 1115 八百六十三、定下方案
- 1116 八百六十四、窝阔台的机会
- 1117 八百六十五、水到渠成
- 1118 八百六十六、彰武出兵
- 1119 八百六十七、嵬名令公
- 1120 八百六十八、诱敌深入
- 1121 八百六十九、艰难无比的围歼战
- 1122 八百七十、西线胜利
- 1123 八百七十一、来得太快的兵临城下
- 1124 八百七十二、平夏
- 1125 八百七十三、登基
- 1126 八百七十四、五大兵团
- 1127 八百七十五、昭德元年
- 1128 八百七十六、还看今朝
隐藏
显示工具栏
七百零四、战争机器开动
七百零四、战争机器开动
草长莺飞二月天,各大水道往来船只暴涨,陆地上的路也很繁忙。
大量杀人的玩意正在往北方运输,一些辅兵,杂役已经先大军之前,押送粮草辎重向北走,并在北方地区招募徭役。
这样大规模的举动必然是瞒不住人的,天下人议论纷纷,自然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而且反对声音不在少数,景国已经习惯了太平繁华,突然进入全国性战争状态,很多人都是不服不爽的。
李星洲不管那些,自顾自整兵备战,他这一次大有孤注一掷的嫌疑,而且有很多人虎视眈眈,并不支持此次北伐,所以他只能胜,不能败,如果败了,太多人再等这个机会,等这个借口了。
枢密院也忙得脚不沾地,随着战争临近,大量情报,折子,雪花一样往枢密院飞,每个人天天脚不沾地。
有时候忙得吃饭的时间也没有,这些天来,他有许多时候甚至直接睡在枢密院的衙门里。
李星洲能感觉到自己的焦虑,晚上常常半夜醒来,睡觉也不安稳,诗语为他做了一些药膳安神,但效果并不大。
此时,李星洲才明白自己的极限,明白人与人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根本的差别,他此时是多么渴望自己有天生的浪漫主义情怀,有诗人气质,那样他或许会好过很多。
可惜没有如果,压力丝没有减弱。
道三月何煦再次带着商队北上草原,李星洲派出的两个死士也跟着北上。
何煦计划在新军出发之前带回最后一批马。
但形势又有了些变化,西面阴山道肯定是走不成,以如今景国和金国的关系等于给人送马。
能走的是夏国的路,需要穿过大漠,路很难走,但何煦走过好几次,有经验,最大的问题在于夏国局势的变化。
内战结束,听说夏国又出了个铁血王爷,这样的局势之下,夏国还会不会像年前那样毕恭毕敬又是另外一说。
所以临走前李星洲嘱咐何煦,最后一匹马就量力而行吧,情况不对立即南归。
事情不可能全按他的计划走,但大体不能错,战略不能错,这是李星洲追求的。
这一仗,内部外部的压力都很大。
.........
“皇上,程大人求见。”御花园中,皇后正搀扶皇上走动,福安公公突然进来报道。
皇上皱起眉头:“不见,说朕身体不适。如果他拿编书的事说事,就说让他自己做主。”
福安点头,匆匆出去。
皇后道:“若是编书造册,可不是什么小事,皇上还是见见他吧。”
“哼,他们可不是为什么编书来的,那只是个借口罢了,你不知他们心思,他们是为反对出兵而来的。”皇上脸色不好,“接二连三给朕上书,又说年景不好,又说吉时不对,还有人说占卜挂算得出必败的结果.......”
“这些人,星洲大军出兵在即,他们怎么!”
皇上摇摇头,“他们有些是倔,有些是怕,还有些只是单纯老古董,软骨头,别说和金国开战,光听这话就吓得脚软。
他们过惯了舒服日子,也只想自己那点家底和腰包,这次要是打赢了还好,打输了他们可怎么办。”
“都是些不识大体之人.......”
“他们就从没想过什么大体。”皇帝冷声道:“不过这些人许多都是煊赫大族,很有些话语权,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敢站出来反对。”
“那皇上.......”
皇上道:“还能如何,当然是顶住,而且这件事也只有朕才能顶住。
其实朕也没想过他能走到这一步,好不容易走到了,朕就帮帮他,别被拖了后腿。”
“那孩子......准备走到哪一步呢?”皇后感慨的问。
“不知道,他走的路比列祖列宗要吓人,也是朕不敢想的,不过朕也不必想那么多,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何须去想那些乱七八糟的变化,儿孙自有儿孙福吧,只有朕敢放手,他才能走的舒畅。”
“皇上........”
老皇帝看着远处天空,沉默无言。
........
“王爷,我们什么时候出发。”新军大营,李星洲一身甲胄,被众多士兵围着。
“对啊,都练那么久了,早想对着金人打一发,哈哈哈。”
“外面狗ri的老有人说我们打不赢,劳资到时候打到上京去,看那些狗日的这么说。”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把李星洲围在中间,他笑着时不时回应几句,视察着士兵们的营垒,帐篷里的衣被整整齐齐,所有新军士兵又多了一件装备那就是棉大衣。
一圈走下来,没有任何杂乱的地方,纪律就是战斗力,这样的新军令他很满意。
随后在众人簇拥之下,李星洲见了新炮的演练,因为海军优先,新炮是配备海军之后再配陆军,所以到现在,陆军只有五十门新炮,剩下的都是老旧炮。
等到六月出发前,赵四给他的估计是海军能全换,陆军则换装一半多。
这已经很不错了。
李星洲如今越发频繁的巡视军营,越发频繁的与士兵们交流,战斗的情绪正在慢慢积累。
大河另外一边的禁军大营,杨洪昭也在积极的整顿军纪,频繁备战,越来越多正在休息的禁军士兵被征召。
越来越多的士兵开始向开元北方的大营汇聚。
朝堂上也热火朝天,枢密院、兵部、三司等等纷纷为战争做着准备,同样的各种各样反对这场战争的折子也雪花一样往宫里飘。
好在很多折子皇帝直接看都不看一眼就否了,最离谱的是礼部那群老头,搬出他们占卜的结果在殿上大闹,说此次出兵定会大败,结果被皇上给轰了出去。
李星洲和许多将领都气得牙痒痒,大军出征在即,这些老头搞这么一出,灵不灵不知道,但如此大放厥词说什么必败,扰乱军心是肯定的。
四月底,开元迎来夏初的大雨,大雨过后天空晴朗,街道上弥漫泥土芬芳。
经过皇上批准,枢密院一声令下,各路大军正式开始召集人马,征集徭役,调动粮草辎重!
事情到这一步,那些人再怎么反对也没用了,景国的战争机器正式滚滚运作起来。
大量杀人的玩意正在往北方运输,一些辅兵,杂役已经先大军之前,押送粮草辎重向北走,并在北方地区招募徭役。
这样大规模的举动必然是瞒不住人的,天下人议论纷纷,自然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而且反对声音不在少数,景国已经习惯了太平繁华,突然进入全国性战争状态,很多人都是不服不爽的。
李星洲不管那些,自顾自整兵备战,他这一次大有孤注一掷的嫌疑,而且有很多人虎视眈眈,并不支持此次北伐,所以他只能胜,不能败,如果败了,太多人再等这个机会,等这个借口了。
枢密院也忙得脚不沾地,随着战争临近,大量情报,折子,雪花一样往枢密院飞,每个人天天脚不沾地。
有时候忙得吃饭的时间也没有,这些天来,他有许多时候甚至直接睡在枢密院的衙门里。
李星洲能感觉到自己的焦虑,晚上常常半夜醒来,睡觉也不安稳,诗语为他做了一些药膳安神,但效果并不大。
此时,李星洲才明白自己的极限,明白人与人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根本的差别,他此时是多么渴望自己有天生的浪漫主义情怀,有诗人气质,那样他或许会好过很多。
可惜没有如果,压力丝没有减弱。
道三月何煦再次带着商队北上草原,李星洲派出的两个死士也跟着北上。
何煦计划在新军出发之前带回最后一批马。
但形势又有了些变化,西面阴山道肯定是走不成,以如今景国和金国的关系等于给人送马。
能走的是夏国的路,需要穿过大漠,路很难走,但何煦走过好几次,有经验,最大的问题在于夏国局势的变化。
内战结束,听说夏国又出了个铁血王爷,这样的局势之下,夏国还会不会像年前那样毕恭毕敬又是另外一说。
所以临走前李星洲嘱咐何煦,最后一匹马就量力而行吧,情况不对立即南归。
事情不可能全按他的计划走,但大体不能错,战略不能错,这是李星洲追求的。
这一仗,内部外部的压力都很大。
.........
“皇上,程大人求见。”御花园中,皇后正搀扶皇上走动,福安公公突然进来报道。
皇上皱起眉头:“不见,说朕身体不适。如果他拿编书的事说事,就说让他自己做主。”
福安点头,匆匆出去。
皇后道:“若是编书造册,可不是什么小事,皇上还是见见他吧。”
“哼,他们可不是为什么编书来的,那只是个借口罢了,你不知他们心思,他们是为反对出兵而来的。”皇上脸色不好,“接二连三给朕上书,又说年景不好,又说吉时不对,还有人说占卜挂算得出必败的结果.......”
“这些人,星洲大军出兵在即,他们怎么!”
皇上摇摇头,“他们有些是倔,有些是怕,还有些只是单纯老古董,软骨头,别说和金国开战,光听这话就吓得脚软。
他们过惯了舒服日子,也只想自己那点家底和腰包,这次要是打赢了还好,打输了他们可怎么办。”
“都是些不识大体之人.......”
“他们就从没想过什么大体。”皇帝冷声道:“不过这些人许多都是煊赫大族,很有些话语权,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敢站出来反对。”
“那皇上.......”
皇上道:“还能如何,当然是顶住,而且这件事也只有朕才能顶住。
其实朕也没想过他能走到这一步,好不容易走到了,朕就帮帮他,别被拖了后腿。”
“那孩子......准备走到哪一步呢?”皇后感慨的问。
“不知道,他走的路比列祖列宗要吓人,也是朕不敢想的,不过朕也不必想那么多,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何须去想那些乱七八糟的变化,儿孙自有儿孙福吧,只有朕敢放手,他才能走的舒畅。”
“皇上........”
老皇帝看着远处天空,沉默无言。
........
“王爷,我们什么时候出发。”新军大营,李星洲一身甲胄,被众多士兵围着。
“对啊,都练那么久了,早想对着金人打一发,哈哈哈。”
“外面狗ri的老有人说我们打不赢,劳资到时候打到上京去,看那些狗日的这么说。”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把李星洲围在中间,他笑着时不时回应几句,视察着士兵们的营垒,帐篷里的衣被整整齐齐,所有新军士兵又多了一件装备那就是棉大衣。
一圈走下来,没有任何杂乱的地方,纪律就是战斗力,这样的新军令他很满意。
随后在众人簇拥之下,李星洲见了新炮的演练,因为海军优先,新炮是配备海军之后再配陆军,所以到现在,陆军只有五十门新炮,剩下的都是老旧炮。
等到六月出发前,赵四给他的估计是海军能全换,陆军则换装一半多。
这已经很不错了。
李星洲如今越发频繁的巡视军营,越发频繁的与士兵们交流,战斗的情绪正在慢慢积累。
大河另外一边的禁军大营,杨洪昭也在积极的整顿军纪,频繁备战,越来越多正在休息的禁军士兵被征召。
越来越多的士兵开始向开元北方的大营汇聚。
朝堂上也热火朝天,枢密院、兵部、三司等等纷纷为战争做着准备,同样的各种各样反对这场战争的折子也雪花一样往宫里飘。
好在很多折子皇帝直接看都不看一眼就否了,最离谱的是礼部那群老头,搬出他们占卜的结果在殿上大闹,说此次出兵定会大败,结果被皇上给轰了出去。
李星洲和许多将领都气得牙痒痒,大军出征在即,这些老头搞这么一出,灵不灵不知道,但如此大放厥词说什么必败,扰乱军心是肯定的。
四月底,开元迎来夏初的大雨,大雨过后天空晴朗,街道上弥漫泥土芬芳。
经过皇上批准,枢密院一声令下,各路大军正式开始召集人马,征集徭役,调动粮草辎重!
事情到这一步,那些人再怎么反对也没用了,景国的战争机器正式滚滚运作起来。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