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046 七百七十八、刘季的战术
- 1047 七百七十九、炮击开始
- 1048 七百八十、决定胜负的时刻
- 1049 七百八十一、意志的比拼
- 1050 七百八十二、难熬的夜
- 1051 七百八十三、悲壮
- 1052 七百八十四、恐惧蔓延(上)
- 1053 七百八十五、恐惧蔓延(中)
- 1054 七百八十六、恐惧蔓延(下)
- 1055 七百八十七、北进的道路
- 1056 七百八十八、谋事在人
- 1057 七百八十九、捷报进京
- 1058 七百九十、宁远
- 1059 七百九十一、指日可待的草原一统
- 1060 七百九十二、隐患+辽王出山
- 1061 七百九十三,完颜宗弼的战术
- 1062 七百九十四、海军踪迹
- 1063 七百九十五、攻入辽阳
- 1064 七百九十六、反击开始
- 1065 七百九十七、出手了
- 1066 七百九十八、兵锋所向
- 1067 七百九十九、毕竟老夫也不是什么坏人
- 1068 八百、大金难道要完?
- 1069 八百零一、撤军圣旨
- 1070 八百零二、该站队了
- 1071 八百零三、立牌坊也省了吧
- 1072 八百零四、辽东落幕
- 1073 八百零五、礼仪和尊重
- 1074 八百零六、会面+可怕
- 1075 八百零七、谈判
- 1076 八百零八、就是馋她身子
- 1077 八百零九、金军不经打?
- 1078 八百一十、谁能做皇后+战后善后
- 1079 八百一十一、工具人+战后布局
- 1080 八百一十二、胜利的喜悦
- 1081 八百一十三、家里的女人+女人的心思
- 1082 八百一十四、开导
- 1083 八百一十五、理想主义者
- 1084 八百一十六、思念+论功
- 1085 八百一十七、何煦回归+夏国的打算
- 1086 八百一十八、微妙气氛+凯旋
- 1087 八百一十九、内院起火+小傲娇
- 1088 八百二十、往后的战略
- 1089 八百二十一、腊月初+明州大族的对策
- 1090 八百二十二、冬日的大河之上
- 1091 八百二十三、皇帝的支持
- 1092 八百二十四、改元+王府的孩子们
- 1093 八百二十五、占城稻+夏国战略误判
- 1094 八百二十六、大年初三+给夏国人投的烟幕弹
- 1095 八百二十七、封赏+时间决定胜负
- 1096 八百二十八、又一次大婚+耶律大石的心思
- 1097 八百二十九、对策+蜀中吴家
- 1098 八百 三十、东面+西面
- 1099 八百三十一、草原的欢庆+按部就班的蒙古
- 1100 八百三十二、抵达蜀中+漂亮话和心里话
- 1101 八百三十三、铜钱危机+参林手段
- 1102 八百三十三、他们来了+夏国的调度
- 1103 八百三十四、保护参林+李星洲的好办法
- 1104 八百三十五、回京+新炮舰计划
- 1105 八百五十四、两派一见+对夏战争往事
- 1106 八百五十五、战略+蒙古的进攻
- 1107 八百五十六、攻破
- 1108 八百五十七、血战+围城
- 1109 八百五十八、救还是不救?
- 1110 八百五十八、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1111 八百五十九、定国策
- 1112 八百六十、彰武元年的大事
- 1113 八百六十一、两种方案
- 1114 八百六十二、缓兵之计
- 1115 八百六十三、定下方案
- 1116 八百六十四、窝阔台的机会
- 1117 八百六十五、水到渠成
- 1118 八百六十六、彰武出兵
- 1119 八百六十七、嵬名令公
- 1120 八百六十八、诱敌深入
- 1121 八百六十九、艰难无比的围歼战
- 1122 八百七十、西线胜利
- 1123 八百七十一、来得太快的兵临城下
- 1124 八百七十二、平夏
- 1125 八百七十三、登基
- 1126 八百七十四、五大兵团
- 1127 八百七十五、昭德元年
- 1128 八百七十六、还看今朝
隐藏
显示工具栏
七百八十八、谋事在人
七百八十八、谋事在人
蒙古人使者的到来出乎意料,其实就连真假也难以辨别,语言不通交流困难,千里迢迢他也不可能打个电话去问铁木真是真是假。
不过对方礼节到位,衣着华贵,带的可汗信物也精致珍贵,看起来不像有假。
经过一天的漫长交流,众人也终于搞清楚鞑靼人派出使者的来意,他们为一笔交易而来。
交易很简单,蒙古人想要五百具全甲,加两千强弩,一万弩箭,作为交换他们保证在今年之内,从阴山一带出兵袭击金国上京,为景军牵制金国。
.......
中军大帐中,李星洲不断来回踱步,虽然没有任何证据,但直接和经验都在提醒他蒙古人不可信,历史上也有太多教训。
可另一方面,他十分渴望这样的援助,如果蒙古人能在阴山方向牵制金国,那么之前因为他心慈手软而导致的失利也可以弥补。
金国会陷入三面作战的转态,到时他将有更多赢面。
心中不断做着斗争,李星洲一时拿捏不定,蒙古人要的五百具全甲,两千张强弩也不便宜,特别是全甲。
他们说的全甲就是景国禁军的全套铁扎甲,武装到牙齿,普通弓弩刀剑不惧,禁军只有精锐中的精锐才能装备,每一套都价值千金,需要工匠至少一年的时间才能打造出来。
这代价可不小,他明白这是一场赌博,这些就是赌资,赌的是蒙古人会不会守约,如果赢了对战事将是极大助力,如果输了也不是血本无归,他赌得起。
可是......这些东西会落入他心底其实最害怕的人手中,铁木真!
如果这些东西给西夏国,他一点不担心,只当寻常交易,可如果是铁木真,那就完全不同了,他自然很犹豫。
“蒙古人........”李星洲默默念道,其实此时人们都叫他们鞑靼人,直到铁木真的大蒙古国威震天下之后,人们才慢慢称呼他们为蒙古人。
而随后,铁木真的儿子,孙子们几代人开创了蒙古国的辉煌,也被称为蒙古黄金时代。
东至日本海,西到维的辽阔土地都被纳入他们的版图,就如倚天屠龙记里赵敏所说的,版图之大,旷古绝今。
不过他们的辉煌来的快,去的也快,真正的黄金时代,大概就是铁木真和他的儿子、孙子这一代。
或者可以说铁木真周围人才辈出,在他死后支撑起蒙古帝国辉煌的大多依旧是跟他南征北战,耳濡目染的儿子、孙子、以及重臣爱将。
李星洲有时都会想,他要是不择手段想方设法不惜代价把铁木真干掉,是不是北方草原就不成威胁了。
随后又将这种想法否决,历史进程中却是总有耀眼的人不断涌现,甚至有时会改变历史进程,但并非只是英雄造时势,更多的还有时势造英雄。
没有铁木真,还会有银木真,金木真呢?
或许他们做不到铁木真的地步,但在内部久经分裂之苦,人民渴望团结安定,外部金国和景国打个不停,给他们喘息机会的大环境下,鞑靼人的崛起几乎是必然的,差别只是能做到什么程度。
想了很多,最终李星洲还是决定赌一把,当断则断,于是当天下午便同意蒙古使者的要求,并且派管后勤的官员去与鞑靼人的使者洽谈交接。
不过命令下去没多久魏雨白就来见他,说鞑靼人不可信。
李星洲点头,随手给她递了一杯热茶,然后道:“我也觉得,就是想试一试,我猜他们可能有三种反应,一种是完全违约,收了东西根本不出兵。
一种是就是随便做做样子,出兵但不会和金国人正面冲突,顶多袭扰。
还有就是真的金国人硬碰硬。”
“殿下觉得他们会出全力?”魏雨白问。
李星洲摇头:“为我们拼命是不可能的,但无动于衷也不合适,他们正和我们做生意,不至于撕破脸皮。
故而很可能是袭扰一下,做做样子吧.......”
“那值得吗?”魏雨白吹了吹,喝下一口热茶。
“袭扰也要看如何袭扰,厉害的人光靠袭扰就能让人焦头烂额,能吸引金人注意力就好。”他说着在心里又想到一个人,哲别,后世被称为蒙古帝国第一大将的人,蒙古的游击战术在他手下发挥到极致并不断完善传承,成为欧亚大陆上诸多国家民族的惊魂噩梦。
他对金国的袭扰就曾让金国损失惨重,焦头烂额,稍一松懈,直接被他反杀入上京国都。
如果铁木真派出哲别那样的人,即便是小兵力的袭扰也绝对能让金国不得不抽调大量兵力往北方去填补。
这样一来,南面战事吃紧要兵,北面防范蒙古人也要增兵,出去征丁之外,金国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陆续把辽东的兵往西调,填充到北面乌沙堡,南面宁远一带。
这是李星洲最想要的结果,因为他还有一个大杀招,就在海上,目标辽东,辽东越空虚,狄至、参林他们得手越大。
所以.......“这值得,无论如何也要尽力,成事在天,谋事在人。”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最能体现孔子天命观的话是李星洲最喜欢的一句,孔子在晚年周游列国没人接受他的观点之后提出的天命观,大概也是安慰自己吧。
很多人都会笑孔子不合时宜,不识时务,他那套仁爱的说辞在春秋乱世是说不通的,想回到周朝的愿望更是天方夜谭。
就连他最亲近的弟子也产生怀疑,于是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奔波。
孔子用天命观来回答这个问题,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应该尽力吧自己能做的做好,能不能成就交给天去决定把。
他只是个人,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对是错,不知道未来的道路将会如何发展,但他坚持自己的理念,也尽了所有的力,这是他唯一能做的了。
后人事后诸葛的站在历史头上,有人嘲笑他,有人崇拜他,有人看不起他,有人尊敬他,越是评头论足,越离开他远离越远。
因为他是一个尽人事,听天命的人,所以他是少数默默努力做事的人,大多数人却沉迷的对着他指手画脚,评头论足。
可最终历史的进程,人类的进步必须要这些做事的人。
尽人事,听天命,把自己能做的所有努力都做好。
不过对方礼节到位,衣着华贵,带的可汗信物也精致珍贵,看起来不像有假。
经过一天的漫长交流,众人也终于搞清楚鞑靼人派出使者的来意,他们为一笔交易而来。
交易很简单,蒙古人想要五百具全甲,加两千强弩,一万弩箭,作为交换他们保证在今年之内,从阴山一带出兵袭击金国上京,为景军牵制金国。
.......
中军大帐中,李星洲不断来回踱步,虽然没有任何证据,但直接和经验都在提醒他蒙古人不可信,历史上也有太多教训。
可另一方面,他十分渴望这样的援助,如果蒙古人能在阴山方向牵制金国,那么之前因为他心慈手软而导致的失利也可以弥补。
金国会陷入三面作战的转态,到时他将有更多赢面。
心中不断做着斗争,李星洲一时拿捏不定,蒙古人要的五百具全甲,两千张强弩也不便宜,特别是全甲。
他们说的全甲就是景国禁军的全套铁扎甲,武装到牙齿,普通弓弩刀剑不惧,禁军只有精锐中的精锐才能装备,每一套都价值千金,需要工匠至少一年的时间才能打造出来。
这代价可不小,他明白这是一场赌博,这些就是赌资,赌的是蒙古人会不会守约,如果赢了对战事将是极大助力,如果输了也不是血本无归,他赌得起。
可是......这些东西会落入他心底其实最害怕的人手中,铁木真!
如果这些东西给西夏国,他一点不担心,只当寻常交易,可如果是铁木真,那就完全不同了,他自然很犹豫。
“蒙古人........”李星洲默默念道,其实此时人们都叫他们鞑靼人,直到铁木真的大蒙古国威震天下之后,人们才慢慢称呼他们为蒙古人。
而随后,铁木真的儿子,孙子们几代人开创了蒙古国的辉煌,也被称为蒙古黄金时代。
东至日本海,西到维的辽阔土地都被纳入他们的版图,就如倚天屠龙记里赵敏所说的,版图之大,旷古绝今。
不过他们的辉煌来的快,去的也快,真正的黄金时代,大概就是铁木真和他的儿子、孙子这一代。
或者可以说铁木真周围人才辈出,在他死后支撑起蒙古帝国辉煌的大多依旧是跟他南征北战,耳濡目染的儿子、孙子、以及重臣爱将。
李星洲有时都会想,他要是不择手段想方设法不惜代价把铁木真干掉,是不是北方草原就不成威胁了。
随后又将这种想法否决,历史进程中却是总有耀眼的人不断涌现,甚至有时会改变历史进程,但并非只是英雄造时势,更多的还有时势造英雄。
没有铁木真,还会有银木真,金木真呢?
或许他们做不到铁木真的地步,但在内部久经分裂之苦,人民渴望团结安定,外部金国和景国打个不停,给他们喘息机会的大环境下,鞑靼人的崛起几乎是必然的,差别只是能做到什么程度。
想了很多,最终李星洲还是决定赌一把,当断则断,于是当天下午便同意蒙古使者的要求,并且派管后勤的官员去与鞑靼人的使者洽谈交接。
不过命令下去没多久魏雨白就来见他,说鞑靼人不可信。
李星洲点头,随手给她递了一杯热茶,然后道:“我也觉得,就是想试一试,我猜他们可能有三种反应,一种是完全违约,收了东西根本不出兵。
一种是就是随便做做样子,出兵但不会和金国人正面冲突,顶多袭扰。
还有就是真的金国人硬碰硬。”
“殿下觉得他们会出全力?”魏雨白问。
李星洲摇头:“为我们拼命是不可能的,但无动于衷也不合适,他们正和我们做生意,不至于撕破脸皮。
故而很可能是袭扰一下,做做样子吧.......”
“那值得吗?”魏雨白吹了吹,喝下一口热茶。
“袭扰也要看如何袭扰,厉害的人光靠袭扰就能让人焦头烂额,能吸引金人注意力就好。”他说着在心里又想到一个人,哲别,后世被称为蒙古帝国第一大将的人,蒙古的游击战术在他手下发挥到极致并不断完善传承,成为欧亚大陆上诸多国家民族的惊魂噩梦。
他对金国的袭扰就曾让金国损失惨重,焦头烂额,稍一松懈,直接被他反杀入上京国都。
如果铁木真派出哲别那样的人,即便是小兵力的袭扰也绝对能让金国不得不抽调大量兵力往北方去填补。
这样一来,南面战事吃紧要兵,北面防范蒙古人也要增兵,出去征丁之外,金国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陆续把辽东的兵往西调,填充到北面乌沙堡,南面宁远一带。
这是李星洲最想要的结果,因为他还有一个大杀招,就在海上,目标辽东,辽东越空虚,狄至、参林他们得手越大。
所以.......“这值得,无论如何也要尽力,成事在天,谋事在人。”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最能体现孔子天命观的话是李星洲最喜欢的一句,孔子在晚年周游列国没人接受他的观点之后提出的天命观,大概也是安慰自己吧。
很多人都会笑孔子不合时宜,不识时务,他那套仁爱的说辞在春秋乱世是说不通的,想回到周朝的愿望更是天方夜谭。
就连他最亲近的弟子也产生怀疑,于是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奔波。
孔子用天命观来回答这个问题,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应该尽力吧自己能做的做好,能不能成就交给天去决定把。
他只是个人,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对是错,不知道未来的道路将会如何发展,但他坚持自己的理念,也尽了所有的力,这是他唯一能做的了。
后人事后诸葛的站在历史头上,有人嘲笑他,有人崇拜他,有人看不起他,有人尊敬他,越是评头论足,越离开他远离越远。
因为他是一个尽人事,听天命的人,所以他是少数默默努力做事的人,大多数人却沉迷的对着他指手画脚,评头论足。
可最终历史的进程,人类的进步必须要这些做事的人。
尽人事,听天命,把自己能做的所有努力都做好。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