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053 七百八十五、恐惧蔓延(中)
- 1054 七百八十六、恐惧蔓延(下)
- 1055 七百八十七、北进的道路
- 1056 七百八十八、谋事在人
- 1057 七百八十九、捷报进京
- 1058 七百九十、宁远
- 1059 七百九十一、指日可待的草原一统
- 1060 七百九十二、隐患+辽王出山
- 1061 七百九十三,完颜宗弼的战术
- 1062 七百九十四、海军踪迹
- 1063 七百九十五、攻入辽阳
- 1064 七百九十六、反击开始
- 1065 七百九十七、出手了
- 1066 七百九十八、兵锋所向
- 1067 七百九十九、毕竟老夫也不是什么坏人
- 1068 八百、大金难道要完?
- 1069 八百零一、撤军圣旨
- 1070 八百零二、该站队了
- 1071 八百零三、立牌坊也省了吧
- 1072 八百零四、辽东落幕
- 1073 八百零五、礼仪和尊重
- 1074 八百零六、会面+可怕
- 1075 八百零七、谈判
- 1076 八百零八、就是馋她身子
- 1077 八百零九、金军不经打?
- 1078 八百一十、谁能做皇后+战后善后
- 1079 八百一十一、工具人+战后布局
- 1080 八百一十二、胜利的喜悦
- 1081 八百一十三、家里的女人+女人的心思
- 1082 八百一十四、开导
- 1083 八百一十五、理想主义者
- 1084 八百一十六、思念+论功
- 1085 八百一十七、何煦回归+夏国的打算
- 1086 八百一十八、微妙气氛+凯旋
- 1087 八百一十九、内院起火+小傲娇
- 1088 八百二十、往后的战略
- 1089 八百二十一、腊月初+明州大族的对策
- 1090 八百二十二、冬日的大河之上
- 1091 八百二十三、皇帝的支持
- 1092 八百二十四、改元+王府的孩子们
- 1093 八百二十五、占城稻+夏国战略误判
- 1094 八百二十六、大年初三+给夏国人投的烟幕弹
- 1095 八百二十七、封赏+时间决定胜负
- 1096 八百二十八、又一次大婚+耶律大石的心思
- 1097 八百二十九、对策+蜀中吴家
- 1098 八百 三十、东面+西面
- 1099 八百三十一、草原的欢庆+按部就班的蒙古
- 1100 八百三十二、抵达蜀中+漂亮话和心里话
- 1101 八百三十三、铜钱危机+参林手段
- 1102 八百三十三、他们来了+夏国的调度
- 1103 八百三十四、保护参林+李星洲的好办法
- 1104 八百三十五、回京+新炮舰计划
- 1105 八百五十四、两派一见+对夏战争往事
- 1106 八百五十五、战略+蒙古的进攻
- 1107 八百五十六、攻破
- 1108 八百五十七、血战+围城
- 1109 八百五十八、救还是不救?
- 1110 八百五十八、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1111 八百五十九、定国策
- 1112 八百六十、彰武元年的大事
- 1113 八百六十一、两种方案
- 1114 八百六十二、缓兵之计
- 1115 八百六十三、定下方案
- 1116 八百六十四、窝阔台的机会
- 1117 八百六十五、水到渠成
- 1118 八百六十六、彰武出兵
- 1119 八百六十七、嵬名令公
- 1120 八百六十八、诱敌深入
- 1121 八百六十九、艰难无比的围歼战
- 1122 八百七十、西线胜利
- 1123 八百七十一、来得太快的兵临城下
- 1124 八百七十二、平夏
- 1125 八百七十三、登基
- 1126 八百七十四、五大兵团
- 1127 八百七十五、昭德元年
- 1128 八百七十六、还看今朝
隐藏
显示工具栏
七百九十五、攻入辽阳
七百九十五、攻入辽阳
辽东南面沿海,分布大大小小诸多渔村,许多百姓世代打渔为生,日子过得并不容易。
渔猎不像农耕,农耕即便运气不好会撞上大小天灾,可也算少数情况,而渔猎确实真的靠运气过活,靠老天赏饭吃。
沿海岸一路向东,顺口无疑是最重要的一处港口,其最南端接入海口的位置,加之周边水域安全,少暗礁,成为海商最喜欢的登陆口。
也正因如此,顺口喧闹繁华,大笑船只挤满港口,看起来却萧索落寞。
去年,景国与金国开战之后,商旅来往受到限制,景国商人不敢北上做生意,顺口很快便萧索没落了......
没了从景国渡海而来的商旅,才一年多,许多人就被逼到流离失所或没了活路。
曾经繁华热闹的渡口也迅速没落。
......
顺口人对景国的态度是暧昧的。
这个时代没有后世那么强烈的家国观念和民族主义概念。
原因很简单,除去中国(中原地区王国),周边势力变化实在太快,走马灯似的来来去去,政权更迭说不定一两代人就会有变。
而人们熟知的中华民族的概念也是清末才被提出来的,所以此时大多数人都没什么归属感,反而是中原汉人归属感更强一些。
其次便是国家之上还有天下的概念,就像三国时期的吴国,蜀国许多人提出过投降论调,却没有太多惩罚,有的人甚至还升官了,主要是因为人们有一个凌驾于国家之上的概念,“天下”。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这个每年冬天都有大量人口死亡的时代,特别是苦寒的辽东,许多底层人民饭都吃不饱,生存尚且难求,那还谈什么家国大义。
所以顺口百姓对景国的态度是微妙的,一方面这个繁茂的港口里,景国来的商旅总是有钱的,有着各种他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商品。
景国人大多都是大款,只要和景国人搞好关系,那便能混口饭吃,当地人对景国也是心向往之。
另一方面,身为金国子民,他们与景国又是仇敌,特别是去年两国开战之后。
所以当听到景国大军气势汹汹,一路北上攻城拔寨的消息传到东面,加之赋税不断加重,年轻人都被迫拉去打仗,很多家庭妻离子散,分崩离析之后......
辽东,特别是辽东南部沿海地区,局势变得非常微妙。
有些人还在坚持,认为自己是金国的子民,试图说服自己不断加重的赋税和征丁是身为金国子民应尽的义务。
而有些人则早对景国朝廷恨之入骨,期盼回到当初的生活,恨不得景军打过来。
不过此时还能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至少在没有外力介入之下是如此,即便平日好友,街坊邻居之间平时谈起来意见不合,顶多也就是争个脸红脖子粗。
当然也有少数因为景国商旅不来而被逼入绝路胆子又大的人揭竿而起,不过人数不多,响应不大,很快被当地官府缉拿,当着众人的面砍了脑袋,集市口血流成河。
这下也吓住了很多有心思的人,不得不慎重。
于是顺口这个往日繁华的港口城市,萧索中又多了几分压抑。
......
七月二十日,早晨的太阳已经完全升起,穿过稀薄晨雾洒向渡口。
远处哨塔上,哨兵打着哈欠换岗,时不时有狗叫鸡鸣,晒得皮肤黝黑的精瘦汉子们正往渡口赶去,准备出海。
自从去年开始,景国的大小商船不再停靠此地,当地许多靠给景国人当水手赚生活的年轻人,与景国做生意赚钱的商人,提供商旅住宿的客栈酒楼纷纷都失去生计。
很多人被逼无奈,要么走了,要么只得出海打渔,面勉强填饱肚子。
正当人们缓缓解开绳索,准备出海时,有人惊呼:“那是什么!”
有人不理会,有人木讷抬头,但慢慢的,越来越多人都看到了。
向南看去,海天交接遥远尽头,一条白色的线分割天空与大海,正在不断放大。
慢慢的,人们终于看清了那是什么,船帆!
大量的船帆在海天之间连成一片,几乎盖住一片海面,正快速向着这边靠近,所有人都紧张起来。
“哪来的船?”
“......”
随着距离越来越近,很快有人看清了,高呼道:“景国的船!景国的船!”顺口有经常和景国人打交道,识汉字的人还是有的。
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迅速蔓延,整个顺口镇瞬间炸了锅!
那么多景国的船,铺天盖地,肯定是景国水军!
整个小镇乱成一锅粥,许多人慌不择路往北跑,也有胆大的准备留下。
哨岗上的哨兵不断敲钟,敲了一回儿没什么反应自己也跑了,当地乡兵都尉草草组织人手,但大量兵力已经陆陆续续往西面调了,手上根本没多少人。
最终零零散散凑齐一百多人站在渡口准备迎敌,结果一抬头,庞大的舰队几乎遮蔽整个海面,如一座庞大高山缓缓驶来,好几个胆小的直接被吓得坐在浅滩海水中。
都尉咬咬牙,说了一句:“这还大打个屁,各自逃命去吧!”自己先跑路了。
都尉都跑了,剩下的人也纷纷不要命的丢盔卸甲往北逃。
半个时辰后,景国的大船停在距海岸一里外的地方,同时放下小船,大量新军士兵端着04式步枪搭乘小船登上浅滩滩头并且建立阵地掩护后续登陆。
这套战术他们已经演练过无数次,可冲上滩头之后却没有遇到什么抵抗。
留下的人也都纷纷跪地投降,没有反抗的意思,甚至有会说汉话的人提出可以作为大军向导,为景军带路。
狄至当机立断,下令与参林兵分两路。
参林率领舰队和两个团沿着海岸北上,狄至率领大部新军从陆地北上,水陆并进,一路攻取沿海各个要地,随后直指辽阳!
参林没有异议,立即执行。
狄至也率领大军从顺口登陆,在当地人带领下开始一路北上,昼夜不停直取辽阳!
兵贵神速,一定要在金人没反应过来之前发起有效攻势。
狄至沿路几乎没有逗留,沿途关卡岗哨因为当地人的提醒加上新军火力优势,很快被拔除。
经过连天行军,中间有几场小战斗之后,到七月二十三日清晨,狄至大军已经悄悄摸入辽阳境内。
而另外一边,海上的参林占着舰队的强大火力,将沿海城镇一一拿下,一路将猝不及防的复州、辰州轰开城门,然后派少量兵力占据。
这些地方的兵力都被大量抽调补充到辽西,城防空虚,加之从海上直接轰开城门的作战方式守军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一脸懵逼转态下就告破了。
.......
道七月二十五日晚,狄至大军已经看到辽阳城,激动之余他没有冒进,二十按兵不动。1
晚上作战对新军不利。
第二天一早,景军突然奔袭靠近,对辽阳城发起猛烈攻击。
城中守军和官吏当时就目瞪口呆,满脸写满问好,吓得肝胆俱裂,哪来的景军!
狄至神兵天降的偷袭效果十分明显,而且辽阳的兵力也极度空虚,这个金国和辽国的东京,曾经女真人的龙兴之地,守军居然少得可伶,加起来可能不到千人。
大量的士兵都调到辽西围堵李星洲去了。
战斗从早上开始,很快新军就用火药包炸开城门攻入城中,一路杀到城主府,接管城防,接管府库,擒获辽阳官员。
整个过程只用一上午!攻下辽阳之后才到中午饭点,出奇的顺利,因为本来就没什么兵力......
渔猎不像农耕,农耕即便运气不好会撞上大小天灾,可也算少数情况,而渔猎确实真的靠运气过活,靠老天赏饭吃。
沿海岸一路向东,顺口无疑是最重要的一处港口,其最南端接入海口的位置,加之周边水域安全,少暗礁,成为海商最喜欢的登陆口。
也正因如此,顺口喧闹繁华,大笑船只挤满港口,看起来却萧索落寞。
去年,景国与金国开战之后,商旅来往受到限制,景国商人不敢北上做生意,顺口很快便萧索没落了......
没了从景国渡海而来的商旅,才一年多,许多人就被逼到流离失所或没了活路。
曾经繁华热闹的渡口也迅速没落。
......
顺口人对景国的态度是暧昧的。
这个时代没有后世那么强烈的家国观念和民族主义概念。
原因很简单,除去中国(中原地区王国),周边势力变化实在太快,走马灯似的来来去去,政权更迭说不定一两代人就会有变。
而人们熟知的中华民族的概念也是清末才被提出来的,所以此时大多数人都没什么归属感,反而是中原汉人归属感更强一些。
其次便是国家之上还有天下的概念,就像三国时期的吴国,蜀国许多人提出过投降论调,却没有太多惩罚,有的人甚至还升官了,主要是因为人们有一个凌驾于国家之上的概念,“天下”。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这个每年冬天都有大量人口死亡的时代,特别是苦寒的辽东,许多底层人民饭都吃不饱,生存尚且难求,那还谈什么家国大义。
所以顺口百姓对景国的态度是微妙的,一方面这个繁茂的港口里,景国来的商旅总是有钱的,有着各种他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商品。
景国人大多都是大款,只要和景国人搞好关系,那便能混口饭吃,当地人对景国也是心向往之。
另一方面,身为金国子民,他们与景国又是仇敌,特别是去年两国开战之后。
所以当听到景国大军气势汹汹,一路北上攻城拔寨的消息传到东面,加之赋税不断加重,年轻人都被迫拉去打仗,很多家庭妻离子散,分崩离析之后......
辽东,特别是辽东南部沿海地区,局势变得非常微妙。
有些人还在坚持,认为自己是金国的子民,试图说服自己不断加重的赋税和征丁是身为金国子民应尽的义务。
而有些人则早对景国朝廷恨之入骨,期盼回到当初的生活,恨不得景军打过来。
不过此时还能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至少在没有外力介入之下是如此,即便平日好友,街坊邻居之间平时谈起来意见不合,顶多也就是争个脸红脖子粗。
当然也有少数因为景国商旅不来而被逼入绝路胆子又大的人揭竿而起,不过人数不多,响应不大,很快被当地官府缉拿,当着众人的面砍了脑袋,集市口血流成河。
这下也吓住了很多有心思的人,不得不慎重。
于是顺口这个往日繁华的港口城市,萧索中又多了几分压抑。
......
七月二十日,早晨的太阳已经完全升起,穿过稀薄晨雾洒向渡口。
远处哨塔上,哨兵打着哈欠换岗,时不时有狗叫鸡鸣,晒得皮肤黝黑的精瘦汉子们正往渡口赶去,准备出海。
自从去年开始,景国的大小商船不再停靠此地,当地许多靠给景国人当水手赚生活的年轻人,与景国做生意赚钱的商人,提供商旅住宿的客栈酒楼纷纷都失去生计。
很多人被逼无奈,要么走了,要么只得出海打渔,面勉强填饱肚子。
正当人们缓缓解开绳索,准备出海时,有人惊呼:“那是什么!”
有人不理会,有人木讷抬头,但慢慢的,越来越多人都看到了。
向南看去,海天交接遥远尽头,一条白色的线分割天空与大海,正在不断放大。
慢慢的,人们终于看清了那是什么,船帆!
大量的船帆在海天之间连成一片,几乎盖住一片海面,正快速向着这边靠近,所有人都紧张起来。
“哪来的船?”
“......”
随着距离越来越近,很快有人看清了,高呼道:“景国的船!景国的船!”顺口有经常和景国人打交道,识汉字的人还是有的。
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迅速蔓延,整个顺口镇瞬间炸了锅!
那么多景国的船,铺天盖地,肯定是景国水军!
整个小镇乱成一锅粥,许多人慌不择路往北跑,也有胆大的准备留下。
哨岗上的哨兵不断敲钟,敲了一回儿没什么反应自己也跑了,当地乡兵都尉草草组织人手,但大量兵力已经陆陆续续往西面调了,手上根本没多少人。
最终零零散散凑齐一百多人站在渡口准备迎敌,结果一抬头,庞大的舰队几乎遮蔽整个海面,如一座庞大高山缓缓驶来,好几个胆小的直接被吓得坐在浅滩海水中。
都尉咬咬牙,说了一句:“这还大打个屁,各自逃命去吧!”自己先跑路了。
都尉都跑了,剩下的人也纷纷不要命的丢盔卸甲往北逃。
半个时辰后,景国的大船停在距海岸一里外的地方,同时放下小船,大量新军士兵端着04式步枪搭乘小船登上浅滩滩头并且建立阵地掩护后续登陆。
这套战术他们已经演练过无数次,可冲上滩头之后却没有遇到什么抵抗。
留下的人也都纷纷跪地投降,没有反抗的意思,甚至有会说汉话的人提出可以作为大军向导,为景军带路。
狄至当机立断,下令与参林兵分两路。
参林率领舰队和两个团沿着海岸北上,狄至率领大部新军从陆地北上,水陆并进,一路攻取沿海各个要地,随后直指辽阳!
参林没有异议,立即执行。
狄至也率领大军从顺口登陆,在当地人带领下开始一路北上,昼夜不停直取辽阳!
兵贵神速,一定要在金人没反应过来之前发起有效攻势。
狄至沿路几乎没有逗留,沿途关卡岗哨因为当地人的提醒加上新军火力优势,很快被拔除。
经过连天行军,中间有几场小战斗之后,到七月二十三日清晨,狄至大军已经悄悄摸入辽阳境内。
而另外一边,海上的参林占着舰队的强大火力,将沿海城镇一一拿下,一路将猝不及防的复州、辰州轰开城门,然后派少量兵力占据。
这些地方的兵力都被大量抽调补充到辽西,城防空虚,加之从海上直接轰开城门的作战方式守军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一脸懵逼转态下就告破了。
.......
道七月二十五日晚,狄至大军已经看到辽阳城,激动之余他没有冒进,二十按兵不动。1
晚上作战对新军不利。
第二天一早,景军突然奔袭靠近,对辽阳城发起猛烈攻击。
城中守军和官吏当时就目瞪口呆,满脸写满问好,吓得肝胆俱裂,哪来的景军!
狄至神兵天降的偷袭效果十分明显,而且辽阳的兵力也极度空虚,这个金国和辽国的东京,曾经女真人的龙兴之地,守军居然少得可伶,加起来可能不到千人。
大量的士兵都调到辽西围堵李星洲去了。
战斗从早上开始,很快新军就用火药包炸开城门攻入城中,一路杀到城主府,接管城防,接管府库,擒获辽阳官员。
整个过程只用一上午!攻下辽阳之后才到中午饭点,出奇的顺利,因为本来就没什么兵力......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