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020 八百六十一、两种方案
- 1021 七百一十八、宁海堡
- 1022 八百六十二、缓兵之计
- 1023 七百一十九、李星洲的机会!
- 1024 八百六十三、定下方案
- 1025 七百二十、乌林晃的野心
- 1026 八百六十四、窝阔台的机会
- 1027 七百二十一、敲定战术
- 1028 八百六十五、水到渠成
- 1029 七百二十二,西线捷报
- 1030 八百六十六、彰武出兵
- 1031 七百二十三、鞑靼马
- 1032 八百六十七、嵬名令公
- 1033 七百二十四、准备诈骗
- 1034 八百六十八、诱敌深入
- 1035 七百二十五、大炮显威(上)
- 1036 八百六十九、艰难无比的围歼战
- 1037 八百七十、西线胜利
- 1038 八百七十一、来得太快的兵临城下
- 1039 八百七十二、平夏
- 1040 八百七十三、登基
- 1041 八百七十四、五大兵团
- 1042 八百七十五、昭德元年
- 1043 八百七十六、还看今朝
- 1044 二百七十六、大炮显威(下)
- 1045 七百七十七、(777......)艰难
- 1046 七百七十八、刘季的战术
- 1047 七百七十九、炮击开始
- 1048 七百八十、决定胜负的时刻
- 1049 七百八十一、意志的比拼
- 1050 七百八十二、难熬的夜
- 1051 七百八十三、悲壮
- 1052 七百八十四、恐惧蔓延(上)
- 1053 七百八十五、恐惧蔓延(中)
- 1054 七百八十六、恐惧蔓延(下)
- 1055 七百八十七、北进的道路
- 1056 七百八十八、谋事在人
- 1057 七百八十九、捷报进京
- 1058 七百九十、宁远
- 1059 七百九十一、指日可待的草原一统
- 1060 七百九十二、隐患+辽王出山
- 1061 七百九十三,完颜宗弼的战术
- 1062 七百九十四、海军踪迹
- 1063 七百九十五、攻入辽阳
- 1064 七百九十六、反击开始
- 1065 七百九十七、出手了
- 1066 七百九十八、兵锋所向
- 1067 七百九十九、毕竟老夫也不是什么坏人
- 1068 八百、大金难道要完?
- 1069 八百零一、撤军圣旨
- 1070 八百零二、该站队了
- 1071 八百零三、立牌坊也省了吧
- 1072 八百零四、辽东落幕
- 1073 八百零五、礼仪和尊重
- 1074 八百零六、会面+可怕
- 1075 八百零七、谈判
- 1076 八百零八、就是馋她身子
- 1077 八百零九、金军不经打?
- 1078 八百一十、谁能做皇后+战后善后
- 1079 八百一十一、工具人+战后布局
- 1080 八百一十二、胜利的喜悦
- 1081 八百一十三、家里的女人+女人的心思
- 1082 八百一十四、开导
- 1083 八百一十五、理想主义者
- 1084 八百一十六、思念+论功
- 1085 八百一十七、何煦回归+夏国的打算
- 1086 八百一十八、微妙气氛+凯旋
- 1087 八百一十九、内院起火+小傲娇
- 1088 八百二十、往后的战略
- 1089 八百二十一、腊月初+明州大族的对策
- 1090 八百二十二、冬日的大河之上
- 1091 八百二十三、皇帝的支持
- 1092 八百二十四、改元+王府的孩子们
- 1093 八百二十五、占城稻+夏国战略误判
- 1094 八百二十六、大年初三+给夏国人投的烟幕弹
- 1095 八百二十七、封赏+时间决定胜负
- 1096 八百二十八、又一次大婚+耶律大石的心思
- 1097 八百二十九、对策+蜀中吴家
- 1098 八百 三十、东面+西面
- 1099 八百三十一、草原的欢庆+按部就班的蒙古
- 1100 八百三十二、抵达蜀中+漂亮话和心里话
- 1101 八百三十三、铜钱危机+参林手段
- 1102 八百三十三、他们来了+夏国的调度
- 1103 八百三十四、保护参林+李星洲的好办法
- 1104 八百三十五、回京+新炮舰计划
- 1105 八百五十四、两派一见+对夏战争往事
- 1106 八百五十五、战略+蒙古的进攻
- 1107 八百五十六、攻破
- 1108 八百五十七、血战+围城
- 1109 八百五十八、救还是不救?
- 1110 八百五十八、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1111 八百五十九、定国策
- 1112 八百六十、彰武元年的大事
- 1113 八百六十一、两种方案
- 1114 八百六十二、缓兵之计
- 1115 八百六十三、定下方案
- 1116 八百六十四、窝阔台的机会
- 1117 八百六十五、水到渠成
- 1118 八百六十六、彰武出兵
- 1119 八百六十七、嵬名令公
- 1120 八百六十八、诱敌深入
- 1121 八百六十九、艰难无比的围歼战
- 1122 八百七十、西线胜利
- 1123 八百七十一、来得太快的兵临城下
- 1124 八百七十二、平夏
- 1125 八百七十三、登基
- 1126 八百七十四、五大兵团
- 1127 八百七十五、昭德元年
- 1128 八百七十六、还看今朝
隐藏
显示工具栏
八百六十六、彰武出兵
八百六十六、彰武出兵
彰武元年很快过去,这一年注定不会有什么太大风浪为后人铭记。
不过在看不见的内部,这一年却是承前启后,事关重大的一年。
李星洲的新政终于在南方推行,有一就会有二,万事开头难,只要有了这个开头,往后就会简单。
其二就是权力的交接也已开始,皇上已经开始让他批阅奏折,主理朝政。
权力过度最怕不顺滑,如果不顺滑很容易生出祸乱,导致朝局动荡。
年后,年节气息未过,朝廷恢复办事,李星洲也逐渐接过朝政。
到正月十五上元节后,皇上干脆下诏,他身体不适,年纪大了,没有那么多精力主持朝局,于是下令皇太孙监国,主持朝中大事。
同时东宫空出,归皇太孙使用。
李星洲也在东宫安置了几个婢女和侍从,有时如果事务繁忙,就暂宿东宫。
事情一旦成了惯例,就很容易会定下来,慢慢的大家都习以为常。
彰武二年,李星洲除了处往常国家事务,只干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到河边监督新战舰制造。
而北方也传来好消息,在杨洪昭运作之下蒙古人被迫解围一个月。
杨洪昭趁机接走上京城中的景国官员,运走上京所有金银财货,同时卖给他们两千把遂发枪和许多火药,弹丸,帮助他们训练士兵。
还特意阴绰绰的交待,这支新训练出来的军队只能由齐王蒲察翼带领,更是瞬间坐实蒲察翼是他们的人,让本就已经在风口浪尖的蒲察翼百口莫辩。
不过凭借火枪队,蒙古人第二次南下时,上京城暂时守住了,双方从二月一直僵持到四月初后。
蒙古人放弃围城,开始攻掠周边地界,金国西部几乎被抢掠一空。
倒是在金国东部遇到完颜宗弼部的抵抗,双方大战一场,各有损伤,蒙古人只好退回草原,择机再南下。
不过小股部队袭扰侵掠一直没有停歇。
杨洪昭为此还在奏表中说,他觉得蒙古人如果成为敌人会很难对付,他们的作战风格是能打则聚而歼之,不能打就分散兵力袭扰,伺机袭击,能成则穷追猛打,不成就接着马力撤退。
而且蒙古人几乎人人有马,最精锐的骑兵甚至一人两匹马,三匹马的程度。
如此激敏灵动,会让他们极难对付,很难有聚而歼之的机会,一旦他们警觉起来,下定决心不交战,光是逃跑也能让南方各国的大军束手无策。
深入草原追击则需要承担极大风险。
不过杨洪昭在奏折中也提出如果要与蒙古开战,他的建议。
很简单,只有四个字,如“卫青故事”。
李星洲顿时明白杨洪昭的主意了。
卫青的赫赫战功很多人都知道,但卫青对付匈奴的办法人们很少会提,但战争就是残酷的。
卫青即便能深入大漠,战略眼光卓著,可在辽阔的草原上打歼灭战是不现实的,何况匈奴多骑兵,围歼很难。
但是,卫青明白自己的优势,只要正面作战,汉军骑兵完全可以击败匈奴。
匈奴士兵可以跑,但他们的部族,他们的聚落,他们的家人跑不了。
于是卫青每次直接攻击匈奴人聚落,将男女老少,马和牛羊统统掠回汉朝境内,带不走的东西全焚毁,带不走的人全杀死,还把牲畜的尸体丢入水源。
说白了就是坚壁清野,连续进攻。
战术上坚壁清野,战略上不要想着毕其功于一役,而是连续,不间断进攻。
李星洲很佩服杨洪昭的眼光,回书嘉奖了他。
而夏国方面,已经察觉到景国意图,加上之前的忽悠,将左厢朝顺军,右厢神武军两大主力军团不断往南移动。
北方,哲别的大军放弃袭扰攻击夏国边境,开始北归。
北面威胁解除后,北方军团开始向着唐隆镇附近靠拢。
为避免当初唐隆镇被突袭的惨剧,李星洲和枢密院大臣们商议后,决定让府州防御使折惟忠,太原知府,三交军事指挥使杨业增兵唐隆镇,巩固防御。
唐隆镇作为渡过黄河的桥头堡,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不可有失。
........
就这样,大家在边境各有动作,整体却相安无事。
一直到彰武二年七月,又一年秋收时节,王府已经造好六艘蒸汽轮船交付新军,命名一年号为“彰武”级。
命名依旧从天罡中选取。
这已经是非常高的效率,毕竟李星洲预期最高十二艘,最低八艘,如今才过七个与,已完成六艘,八艘的保底肯定是没问题的。
同时七月起,让西北方各路,各州县开始为大军筹措粮草,修缮道路。
.......
到彰武三年四月,道路修缮完毕,大军粮草具备,彰武级炮舰已建造十四艘交付部队。
黄河融冰,水道畅通,皇上昭告天下,两年前夏国扣押中国上使,与金国私通,截留景国商队,犯上作乱,不尊宗主,不敬天子,着实可恶。
朝臣纷纷上表,要求讨伐夏国,以让天下心服。
大理、高丽、金国等国使者也上书陈列夏国不是,要求景国为他们做主。
于是皇上龙颜大怒,将夏国丑恶陈述一番,随后宣布应朝臣百姓和天下各国邀请,景国将出兵伐无道夏国。
李星洲大手一挥,早就磨刀霍霍的军队挥师北伐。
加刘季为西面行营都部署,安抚大使,总领新军步军三个师,神武军右厢,准许其调度秦风路、永兴路、京西南路、利州路、成都府路、潼川路兵马人员。
从东京出发,经过西京洛阳,穿过潼关,进入关中平原,随后北上,攻击夏国南线。
加枢密副使狄至为北面行营都部署,西北招讨使,总领新军海军两个师,神武军左厢,准许其调度淮南东路、淮南西路、京西南路、京西北路、京东东路、京东西路各路兵马人员,沿黄河出发,过郑州、从河中府沿绛州、慈州、石州北上,直插敌人腹地,攻击阴山下的要地兀刺海城及其周边。
皇太孙李星洲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率新军陆军三个师,岭捷军左厢,总领河北东路、河北西路、河东路、云中路、燕山路各路兵马,从河东出师西进。
战端一开,全国上下都忙碌起来。
景国此次大军总计十八万,云集西北,天下震动,夏国一面备战一面接连上表称冤,但丝毫没有动摇景国出兵的决心。
到三月中旬,夏国也明白此战不可避免了.......
不过在看不见的内部,这一年却是承前启后,事关重大的一年。
李星洲的新政终于在南方推行,有一就会有二,万事开头难,只要有了这个开头,往后就会简单。
其二就是权力的交接也已开始,皇上已经开始让他批阅奏折,主理朝政。
权力过度最怕不顺滑,如果不顺滑很容易生出祸乱,导致朝局动荡。
年后,年节气息未过,朝廷恢复办事,李星洲也逐渐接过朝政。
到正月十五上元节后,皇上干脆下诏,他身体不适,年纪大了,没有那么多精力主持朝局,于是下令皇太孙监国,主持朝中大事。
同时东宫空出,归皇太孙使用。
李星洲也在东宫安置了几个婢女和侍从,有时如果事务繁忙,就暂宿东宫。
事情一旦成了惯例,就很容易会定下来,慢慢的大家都习以为常。
彰武二年,李星洲除了处往常国家事务,只干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到河边监督新战舰制造。
而北方也传来好消息,在杨洪昭运作之下蒙古人被迫解围一个月。
杨洪昭趁机接走上京城中的景国官员,运走上京所有金银财货,同时卖给他们两千把遂发枪和许多火药,弹丸,帮助他们训练士兵。
还特意阴绰绰的交待,这支新训练出来的军队只能由齐王蒲察翼带领,更是瞬间坐实蒲察翼是他们的人,让本就已经在风口浪尖的蒲察翼百口莫辩。
不过凭借火枪队,蒙古人第二次南下时,上京城暂时守住了,双方从二月一直僵持到四月初后。
蒙古人放弃围城,开始攻掠周边地界,金国西部几乎被抢掠一空。
倒是在金国东部遇到完颜宗弼部的抵抗,双方大战一场,各有损伤,蒙古人只好退回草原,择机再南下。
不过小股部队袭扰侵掠一直没有停歇。
杨洪昭为此还在奏表中说,他觉得蒙古人如果成为敌人会很难对付,他们的作战风格是能打则聚而歼之,不能打就分散兵力袭扰,伺机袭击,能成则穷追猛打,不成就接着马力撤退。
而且蒙古人几乎人人有马,最精锐的骑兵甚至一人两匹马,三匹马的程度。
如此激敏灵动,会让他们极难对付,很难有聚而歼之的机会,一旦他们警觉起来,下定决心不交战,光是逃跑也能让南方各国的大军束手无策。
深入草原追击则需要承担极大风险。
不过杨洪昭在奏折中也提出如果要与蒙古开战,他的建议。
很简单,只有四个字,如“卫青故事”。
李星洲顿时明白杨洪昭的主意了。
卫青的赫赫战功很多人都知道,但卫青对付匈奴的办法人们很少会提,但战争就是残酷的。
卫青即便能深入大漠,战略眼光卓著,可在辽阔的草原上打歼灭战是不现实的,何况匈奴多骑兵,围歼很难。
但是,卫青明白自己的优势,只要正面作战,汉军骑兵完全可以击败匈奴。
匈奴士兵可以跑,但他们的部族,他们的聚落,他们的家人跑不了。
于是卫青每次直接攻击匈奴人聚落,将男女老少,马和牛羊统统掠回汉朝境内,带不走的东西全焚毁,带不走的人全杀死,还把牲畜的尸体丢入水源。
说白了就是坚壁清野,连续进攻。
战术上坚壁清野,战略上不要想着毕其功于一役,而是连续,不间断进攻。
李星洲很佩服杨洪昭的眼光,回书嘉奖了他。
而夏国方面,已经察觉到景国意图,加上之前的忽悠,将左厢朝顺军,右厢神武军两大主力军团不断往南移动。
北方,哲别的大军放弃袭扰攻击夏国边境,开始北归。
北面威胁解除后,北方军团开始向着唐隆镇附近靠拢。
为避免当初唐隆镇被突袭的惨剧,李星洲和枢密院大臣们商议后,决定让府州防御使折惟忠,太原知府,三交军事指挥使杨业增兵唐隆镇,巩固防御。
唐隆镇作为渡过黄河的桥头堡,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不可有失。
........
就这样,大家在边境各有动作,整体却相安无事。
一直到彰武二年七月,又一年秋收时节,王府已经造好六艘蒸汽轮船交付新军,命名一年号为“彰武”级。
命名依旧从天罡中选取。
这已经是非常高的效率,毕竟李星洲预期最高十二艘,最低八艘,如今才过七个与,已完成六艘,八艘的保底肯定是没问题的。
同时七月起,让西北方各路,各州县开始为大军筹措粮草,修缮道路。
.......
到彰武三年四月,道路修缮完毕,大军粮草具备,彰武级炮舰已建造十四艘交付部队。
黄河融冰,水道畅通,皇上昭告天下,两年前夏国扣押中国上使,与金国私通,截留景国商队,犯上作乱,不尊宗主,不敬天子,着实可恶。
朝臣纷纷上表,要求讨伐夏国,以让天下心服。
大理、高丽、金国等国使者也上书陈列夏国不是,要求景国为他们做主。
于是皇上龙颜大怒,将夏国丑恶陈述一番,随后宣布应朝臣百姓和天下各国邀请,景国将出兵伐无道夏国。
李星洲大手一挥,早就磨刀霍霍的军队挥师北伐。
加刘季为西面行营都部署,安抚大使,总领新军步军三个师,神武军右厢,准许其调度秦风路、永兴路、京西南路、利州路、成都府路、潼川路兵马人员。
从东京出发,经过西京洛阳,穿过潼关,进入关中平原,随后北上,攻击夏国南线。
加枢密副使狄至为北面行营都部署,西北招讨使,总领新军海军两个师,神武军左厢,准许其调度淮南东路、淮南西路、京西南路、京西北路、京东东路、京东西路各路兵马人员,沿黄河出发,过郑州、从河中府沿绛州、慈州、石州北上,直插敌人腹地,攻击阴山下的要地兀刺海城及其周边。
皇太孙李星洲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率新军陆军三个师,岭捷军左厢,总领河北东路、河北西路、河东路、云中路、燕山路各路兵马,从河东出师西进。
战端一开,全国上下都忙碌起来。
景国此次大军总计十八万,云集西北,天下震动,夏国一面备战一面接连上表称冤,但丝毫没有动摇景国出兵的决心。
到三月中旬,夏国也明白此战不可避免了.......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