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003 七百零九,离战争越来越近
- 1004 八百五十四、两派一见+对夏战争往事
- 1005 七百一十、霸州
- 1006 八百五十五、战略+蒙古的进攻
- 1007 七百一十一、应对
- 1008 八百五十六、攻破
- 1009 七百一十二、铁浮屠、大炮
- 1010 八百五十七、血战+围城
- 1011 七百一十三、谨慎
- 1012 八百五十八、救还是不救?
- 1013 七百一十四、机会
- 1014 八百五十八、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1015 七百一十五、固立川
- 1016 八百五十九、定国策
- 1017 七百一十六、现实与梦想
- 1018 八百六十、彰武元年的大事
- 1019 七百一十七、不懂的伟大情怀
- 1020 八百六十一、两种方案
- 1021 七百一十八、宁海堡
- 1022 八百六十二、缓兵之计
- 1023 七百一十九、李星洲的机会!
- 1024 八百六十三、定下方案
- 1025 七百二十、乌林晃的野心
- 1026 八百六十四、窝阔台的机会
- 1027 七百二十一、敲定战术
- 1028 八百六十五、水到渠成
- 1029 七百二十二,西线捷报
- 1030 八百六十六、彰武出兵
- 1031 七百二十三、鞑靼马
- 1032 八百六十七、嵬名令公
- 1033 七百二十四、准备诈骗
- 1034 八百六十八、诱敌深入
- 1035 七百二十五、大炮显威(上)
- 1036 八百六十九、艰难无比的围歼战
- 1037 八百七十、西线胜利
- 1038 八百七十一、来得太快的兵临城下
- 1039 八百七十二、平夏
- 1040 八百七十三、登基
- 1041 八百七十四、五大兵团
- 1042 八百七十五、昭德元年
- 1043 八百七十六、还看今朝
- 1044 二百七十六、大炮显威(下)
- 1045 七百七十七、(777......)艰难
- 1046 七百七十八、刘季的战术
- 1047 七百七十九、炮击开始
- 1048 七百八十、决定胜负的时刻
- 1049 七百八十一、意志的比拼
- 1050 七百八十二、难熬的夜
- 1051 七百八十三、悲壮
- 1052 七百八十四、恐惧蔓延(上)
- 1053 七百八十五、恐惧蔓延(中)
- 1054 七百八十六、恐惧蔓延(下)
- 1055 七百八十七、北进的道路
- 1056 七百八十八、谋事在人
- 1057 七百八十九、捷报进京
- 1058 七百九十、宁远
- 1059 七百九十一、指日可待的草原一统
- 1060 七百九十二、隐患+辽王出山
- 1061 七百九十三,完颜宗弼的战术
- 1062 七百九十四、海军踪迹
- 1063 七百九十五、攻入辽阳
- 1064 七百九十六、反击开始
- 1065 七百九十七、出手了
- 1066 七百九十八、兵锋所向
- 1067 七百九十九、毕竟老夫也不是什么坏人
- 1068 八百、大金难道要完?
- 1069 八百零一、撤军圣旨
- 1070 八百零二、该站队了
- 1071 八百零三、立牌坊也省了吧
- 1072 八百零四、辽东落幕
- 1073 八百零五、礼仪和尊重
- 1074 八百零六、会面+可怕
- 1075 八百零七、谈判
- 1076 八百零八、就是馋她身子
- 1077 八百零九、金军不经打?
- 1078 八百一十、谁能做皇后+战后善后
- 1079 八百一十一、工具人+战后布局
- 1080 八百一十二、胜利的喜悦
- 1081 八百一十三、家里的女人+女人的心思
- 1082 八百一十四、开导
- 1083 八百一十五、理想主义者
- 1084 八百一十六、思念+论功
- 1085 八百一十七、何煦回归+夏国的打算
- 1086 八百一十八、微妙气氛+凯旋
- 1087 八百一十九、内院起火+小傲娇
- 1088 八百二十、往后的战略
- 1089 八百二十一、腊月初+明州大族的对策
- 1090 八百二十二、冬日的大河之上
- 1091 八百二十三、皇帝的支持
- 1092 八百二十四、改元+王府的孩子们
- 1093 八百二十五、占城稻+夏国战略误判
- 1094 八百二十六、大年初三+给夏国人投的烟幕弹
- 1095 八百二十七、封赏+时间决定胜负
- 1096 八百二十八、又一次大婚+耶律大石的心思
- 1097 八百二十九、对策+蜀中吴家
- 1098 八百 三十、东面+西面
- 1099 八百三十一、草原的欢庆+按部就班的蒙古
- 1100 八百三十二、抵达蜀中+漂亮话和心里话
- 1101 八百三十三、铜钱危机+参林手段
- 1102 八百三十三、他们来了+夏国的调度
- 1103 八百三十四、保护参林+李星洲的好办法
- 1104 八百三十五、回京+新炮舰计划
- 1105 八百五十四、两派一见+对夏战争往事
- 1106 八百五十五、战略+蒙古的进攻
- 1107 八百五十六、攻破
- 1108 八百五十七、血战+围城
- 1109 八百五十八、救还是不救?
- 1110 八百五十八、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1111 八百五十九、定国策
- 1112 八百六十、彰武元年的大事
- 1113 八百六十一、两种方案
- 1114 八百六十二、缓兵之计
- 1115 八百六十三、定下方案
- 1116 八百六十四、窝阔台的机会
- 1117 八百六十五、水到渠成
- 1118 八百六十六、彰武出兵
- 1119 八百六十七、嵬名令公
- 1120 八百六十八、诱敌深入
- 1121 八百六十九、艰难无比的围歼战
- 1122 八百七十、西线胜利
- 1123 八百七十一、来得太快的兵临城下
- 1124 八百七十二、平夏
- 1125 八百七十三、登基
- 1126 八百七十四、五大兵团
- 1127 八百七十五、昭德元年
- 1128 八百七十六、还看今朝
隐藏
显示工具栏
七百一十四、机会
七百一十四、机会
等待后军的时间里,魏朝仁向他讲述了最近山海关的情况。
根据燕山府斥候的探查,金人也不是傻子,他们吃了一次大炮的亏之后,开始着手加强山海关城防。
首要就是加固城门,不仅加了好几层木板,还加了铁条,铁皮用于加固。
金人也看出来了,山海关被称为天下第一关,两丈左右宽的城墙城头都能过马车,大炮轰城墙肯定是轰不开的,但城门就难说,所以重点加固城门。
“有机会我要亲自去看看。”李星洲道,金人并不知道他们换了新枪炮,而且有了开花炮弹。
“殿下,让斥候去就行,你亲自去太过冒险。”魏朝仁阻止,“不可意气用事啊.......”他小心的说。
李星洲笑道:“哈哈,魏大人不用担心,这不是意气用事,我要去看看山海关城墙的构造。”
“构造?”魏朝仁有些不解。
李星洲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然后道:“不错,我听探子说山海关城墙高四丈,宽两丈,这么坚固的城墙用以前的炮是毫无机会的。”
两丈厚的城墙,大约就是六米多,这种厚度用实心弹顶多留个坑。
上次他们打辽国时用大炮破城都是挑着城门打,辽人从没见过大炮,不知道如何防范,木质的门顶不住炮弹,稀里糊涂就被攻破了。
这次金人吸取教训,重点加固木质城门,想必就是为防止炮击。
如果就像燕山府斥候回报的那样,金人用铁皮,铁条层层加固城门的话,即便新军的炮也很难从城门破开。
但是,这并不代表完全没有希望,因为新军中有开花炮弹。
这是新炮,新装备,新战术,金人并不了解,如果操作利用得好,所不定能取得出其不意的胜利。
就更他们当初对辽作战一样,并不是辽军不会防守,而是被打了个出其不意。
.......
在燕山府休息两天之后,一身的疲惫和奔波之苦终于缓解下来,此时后军也到了燕山府,开始扎营。
军队大营设在燕山府外,连绵几十里,往后这里就是大军的后方,前军大营距离山海关只有几天的路程。
虽然还有点远,不过他们不能再进,因为在这扎营,还能防范金人直接从上京出兵,从西北门居庸关方向进攻后方的可能。
燕山府是要道,各个关口在这交汇,大军大营扎在这能全局上控制各个隘口,再往前就会有被金人抄后路的危险。
.......
第二天,李星洲急匆匆让人喂饱眉雪,又带了三十军中好手的亲兵,准备亲自穿过大营,去北面看看山海关。
人还没走,就收到杨文广快马加鞭的信。
信中他说太原府的兵马和折家的人马已经合兵一处,进入大同府地界,在外围和金国小股游骑交过手,斩首四十三人,击溃金军外围游骑,已经包围大同府。
送出信封时他们在等城内义军领袖辛先生的信号,一旦有消息,会立马攻城。
看完杨文广的信,李星洲内心其实是紧张的。
历史上百战百胜,西打党项,北击契丹的折家军被大宋皇帝的梦幻怂逼操作给玩死,没有正经的和金国精锐交手的机会。
他们谁能赢心底没数.....
不过李星洲是看好折家军的,因为他们生在在那样的环境,血性,狼性是天生地长的,或许他们并不想,可别无选择,于是塑造了悍勇的折家军。
但此时他们的战果并不能让他放心下来,斩首四十多人,还只是外围游骑,说白了就是金国大同府的边戍部队。
这个年代的戍边部队可不是后世那样比较职业化的军人,可以说大多都是民兵,一边参与家中生产劳动,一边顺带戍边。
击溃这样的部队全然不值得骄傲,杨文广大概是无功可报,于是便把这小功给报了上来。
.......
另外王府也送来密信,告知在半月前,新军海军已经出发,是悄悄走的。
大船趁夜色出发,后面的运输船补给船则伪装成商船,分好几批出发,在整个京城也没引起多大波澜。
这正是他想要,看完之后心情也舒畅起来,打辽东跨海作战是最容易的,这也是吸取唐朝的经验,如果硬是从陆地打,狭长的辽西走廊卡住咽喉要道,而且地势狭窄,大军难以展开,难度非常大。
但辽东有延绵的海岸线,能登陆的地方比较多,而且从海上走能绕开辽西走廊上山海关,宁远,锦州这三处金城汤池。
接下来就是赌了!
李星洲明白自己该做什么,尽量给金国压力,而且越大越好,逼迫他们不断把军队南调,越多的军队往南调动,狄至和参林的海军越有机会。
如果他能想办法拿下山海关这个“天下第一雄关”,想必金国的压力必定是空前的,哪怕后面还有宁远、锦州,金国也会紧张的集结大量部队在辽西走廊阻击他。
让敌人的战略重心彻底南移,如果能达到那种效果,他做梦都会笑醒。
......
下午,李星洲带着亲兵低调出了城,魏朝仁也跟了过来,严申、魏雨白、刘季、杨洪昭等人则在军中大营安排扎营的事。
他再三嘱咐几人,大营不能马虎,因为按照后世的资料显示,金军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全天候战斗,在与辽国的战斗中,金军多次夜袭,战果丰硕。
如今金军也有可能故技重施,越过山海关夜袭他们,这是金军的拿手好活了。
所以营寨要坚固,必须二十四小时有人值守。
.......
出了燕山府,穿过中军大营,他们一路向北,快马加鞭。
不过路还很远,他们快马也要走两三天左右。
一路上驿站密布,每走十几里就有一处,供给马料和清水,提供军马,毕竟这些地方已经是前线,任何消息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十万火急送到后方。
这也给他们提供了方便,不然这条路可能要走更长时间。
终于奔波三天后,三十几人的队伍到达平州。
平州在燕山城和山海关之间,也是重镇,不过平州只是小城,是个四通八达的重镇,而不像燕山城那样扼在要地上。
平州是个小城,不到燕山府十分之一大,但守军足足有五千多,或者说整个平州城,军队比平民还要多,因为这里再往北,不过一个多时辰的脚程就是山海关!
前线中的前线,到了平州也就可以说到了山海关,平州守将固立川听说魏朝仁和他的到来,连忙前来迎接。
李星洲向他说明说想近距离看山海关的事,固立川为难许久,随后提出让他挑选集结精锐骑兵,装作守军巡查可以抵近去看。
因为去年那场大战打了之后,金国和景国已经彻底撕破脸皮,进入战争状态,如果贸然靠近,山海关守军肯定会还击,只带三十多人就去靠近山海关城墙太过危险。
李星洲从善如流,因为守将说得确实有理,等一天就等一天吧,精锐集结需要一天时间,他们第二天才能去。
他心中其实很紧张,因为能不能出其不意就看明天的实地考察了。
六米厚的城墙,普通情况下炮肯定是轰不开的,不过他并不死心,李星洲知道,古代城墙为了对付一些重型攻城器械,比如投石车,床弩之类的;也为了节省人力,会对城墙做夯土处理,既两侧是坚固的石墙,里面夯土。
这样的城墙冲击类的攻城器械是无可奈何的,比如投石机,比如实心炮弹,即便砸开砸裂外面的石墙,里面厚厚的夯土能极大减缓冲击。
在冷兵器时代,那几乎是无解的城墙。
但是.......
新军有开花弹!
如果山海关城墙真的是内部是土筑,外用砖砌的结构,那就是机会!
根据燕山府斥候的探查,金人也不是傻子,他们吃了一次大炮的亏之后,开始着手加强山海关城防。
首要就是加固城门,不仅加了好几层木板,还加了铁条,铁皮用于加固。
金人也看出来了,山海关被称为天下第一关,两丈左右宽的城墙城头都能过马车,大炮轰城墙肯定是轰不开的,但城门就难说,所以重点加固城门。
“有机会我要亲自去看看。”李星洲道,金人并不知道他们换了新枪炮,而且有了开花炮弹。
“殿下,让斥候去就行,你亲自去太过冒险。”魏朝仁阻止,“不可意气用事啊.......”他小心的说。
李星洲笑道:“哈哈,魏大人不用担心,这不是意气用事,我要去看看山海关城墙的构造。”
“构造?”魏朝仁有些不解。
李星洲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然后道:“不错,我听探子说山海关城墙高四丈,宽两丈,这么坚固的城墙用以前的炮是毫无机会的。”
两丈厚的城墙,大约就是六米多,这种厚度用实心弹顶多留个坑。
上次他们打辽国时用大炮破城都是挑着城门打,辽人从没见过大炮,不知道如何防范,木质的门顶不住炮弹,稀里糊涂就被攻破了。
这次金人吸取教训,重点加固木质城门,想必就是为防止炮击。
如果就像燕山府斥候回报的那样,金人用铁皮,铁条层层加固城门的话,即便新军的炮也很难从城门破开。
但是,这并不代表完全没有希望,因为新军中有开花炮弹。
这是新炮,新装备,新战术,金人并不了解,如果操作利用得好,所不定能取得出其不意的胜利。
就更他们当初对辽作战一样,并不是辽军不会防守,而是被打了个出其不意。
.......
在燕山府休息两天之后,一身的疲惫和奔波之苦终于缓解下来,此时后军也到了燕山府,开始扎营。
军队大营设在燕山府外,连绵几十里,往后这里就是大军的后方,前军大营距离山海关只有几天的路程。
虽然还有点远,不过他们不能再进,因为在这扎营,还能防范金人直接从上京出兵,从西北门居庸关方向进攻后方的可能。
燕山府是要道,各个关口在这交汇,大军大营扎在这能全局上控制各个隘口,再往前就会有被金人抄后路的危险。
.......
第二天,李星洲急匆匆让人喂饱眉雪,又带了三十军中好手的亲兵,准备亲自穿过大营,去北面看看山海关。
人还没走,就收到杨文广快马加鞭的信。
信中他说太原府的兵马和折家的人马已经合兵一处,进入大同府地界,在外围和金国小股游骑交过手,斩首四十三人,击溃金军外围游骑,已经包围大同府。
送出信封时他们在等城内义军领袖辛先生的信号,一旦有消息,会立马攻城。
看完杨文广的信,李星洲内心其实是紧张的。
历史上百战百胜,西打党项,北击契丹的折家军被大宋皇帝的梦幻怂逼操作给玩死,没有正经的和金国精锐交手的机会。
他们谁能赢心底没数.....
不过李星洲是看好折家军的,因为他们生在在那样的环境,血性,狼性是天生地长的,或许他们并不想,可别无选择,于是塑造了悍勇的折家军。
但此时他们的战果并不能让他放心下来,斩首四十多人,还只是外围游骑,说白了就是金国大同府的边戍部队。
这个年代的戍边部队可不是后世那样比较职业化的军人,可以说大多都是民兵,一边参与家中生产劳动,一边顺带戍边。
击溃这样的部队全然不值得骄傲,杨文广大概是无功可报,于是便把这小功给报了上来。
.......
另外王府也送来密信,告知在半月前,新军海军已经出发,是悄悄走的。
大船趁夜色出发,后面的运输船补给船则伪装成商船,分好几批出发,在整个京城也没引起多大波澜。
这正是他想要,看完之后心情也舒畅起来,打辽东跨海作战是最容易的,这也是吸取唐朝的经验,如果硬是从陆地打,狭长的辽西走廊卡住咽喉要道,而且地势狭窄,大军难以展开,难度非常大。
但辽东有延绵的海岸线,能登陆的地方比较多,而且从海上走能绕开辽西走廊上山海关,宁远,锦州这三处金城汤池。
接下来就是赌了!
李星洲明白自己该做什么,尽量给金国压力,而且越大越好,逼迫他们不断把军队南调,越多的军队往南调动,狄至和参林的海军越有机会。
如果他能想办法拿下山海关这个“天下第一雄关”,想必金国的压力必定是空前的,哪怕后面还有宁远、锦州,金国也会紧张的集结大量部队在辽西走廊阻击他。
让敌人的战略重心彻底南移,如果能达到那种效果,他做梦都会笑醒。
......
下午,李星洲带着亲兵低调出了城,魏朝仁也跟了过来,严申、魏雨白、刘季、杨洪昭等人则在军中大营安排扎营的事。
他再三嘱咐几人,大营不能马虎,因为按照后世的资料显示,金军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全天候战斗,在与辽国的战斗中,金军多次夜袭,战果丰硕。
如今金军也有可能故技重施,越过山海关夜袭他们,这是金军的拿手好活了。
所以营寨要坚固,必须二十四小时有人值守。
.......
出了燕山府,穿过中军大营,他们一路向北,快马加鞭。
不过路还很远,他们快马也要走两三天左右。
一路上驿站密布,每走十几里就有一处,供给马料和清水,提供军马,毕竟这些地方已经是前线,任何消息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十万火急送到后方。
这也给他们提供了方便,不然这条路可能要走更长时间。
终于奔波三天后,三十几人的队伍到达平州。
平州在燕山城和山海关之间,也是重镇,不过平州只是小城,是个四通八达的重镇,而不像燕山城那样扼在要地上。
平州是个小城,不到燕山府十分之一大,但守军足足有五千多,或者说整个平州城,军队比平民还要多,因为这里再往北,不过一个多时辰的脚程就是山海关!
前线中的前线,到了平州也就可以说到了山海关,平州守将固立川听说魏朝仁和他的到来,连忙前来迎接。
李星洲向他说明说想近距离看山海关的事,固立川为难许久,随后提出让他挑选集结精锐骑兵,装作守军巡查可以抵近去看。
因为去年那场大战打了之后,金国和景国已经彻底撕破脸皮,进入战争状态,如果贸然靠近,山海关守军肯定会还击,只带三十多人就去靠近山海关城墙太过危险。
李星洲从善如流,因为守将说得确实有理,等一天就等一天吧,精锐集结需要一天时间,他们第二天才能去。
他心中其实很紧张,因为能不能出其不意就看明天的实地考察了。
六米厚的城墙,普通情况下炮肯定是轰不开的,不过他并不死心,李星洲知道,古代城墙为了对付一些重型攻城器械,比如投石车,床弩之类的;也为了节省人力,会对城墙做夯土处理,既两侧是坚固的石墙,里面夯土。
这样的城墙冲击类的攻城器械是无可奈何的,比如投石机,比如实心炮弹,即便砸开砸裂外面的石墙,里面厚厚的夯土能极大减缓冲击。
在冷兵器时代,那几乎是无解的城墙。
但是.......
新军有开花弹!
如果山海关城墙真的是内部是土筑,外用砖砌的结构,那就是机会!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