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488 第487章 战争
- 489 第488章 报复(求支持)
- 490 第499章 中华非华(求支持)
- 491 第500章 黑血(上)
- 492 第501章 黑血(中)
- 493 第502章 黑血(下)
- 494 第503章 命运
- 495 第504章 天变(求支持)
- 496 第505章 外交风云(求支持)
- 497 第506章 指向(求支持)
- 498 第507章 驻屯
- 499 第508章 大洋彼岸(求支持)
- 500 第509章 帝国初嘀(求支持)
- 501 第510章 向东(求支持)
- 502 第511章 海之东(上)
- 503 第512章 海之东(下)
- 504 第513章 大洋上(求支持)
- 505 第514章 珍珠(上)
- 506 第515章 珍珠(下)
- 507 第516章 咽喉
- 508 第517章 美利坚风云
- 509 第518章 在南方(求支持)
- 510 第519章 华盛顿(求支持)
- 511 第520章 选择(求支持)
- 512 第521章 巴拿马(求支持)
- 513 第522章 帝国
- 514 第523章 伦敦(求支持)
- 515 第524章 走向战争的道路(求支持)
- 516 第525章 尊严
- 517 第526章 选择
- 518 第527章 礼物(第二更)
- 519 第528章 同盟(第一更)
- 520 第529章 谈判(第二更)
- 521 第530章 铁血宏图
- 522 第531章 铁血宏图(第二更)
- 523 第532章 太贵(第一更)
- 524 第533章 目的(第二更)
- 525 第534章 科隆
- 526 第535章 绝不退让(第二更)
- 527 第536章 一触即发(第一更)
- 528 第537章 科隆海战(上)
- 529 第538章 科隆海战(中)
- 530 第539章 科隆海战(下一)
- 531 第540章 科隆海战(下二)
- 532 第541章 尾声(第二更)
- 533 第542章 不列颠迎接挑战
- 534 第543章 中国将要挑战
- 535 第544章 生存或者毁灭
- 536 第545章 安西(第一更)
- 537 第546章 动员(第二更)
- 538 第547章 造物
- 539 第548章 大西洋上
- 540 第549章 遭遇
- 541 第550章 潜伏
- 542 第551章 东方
- 543 第552章
- 544 第553章 法兰西的选择
- 545 第554章 决断
- 546 第556章 合作
- 547 第555章 南澳
- 548 第557章
- 549 第558章 战地
- 550 第559章 决定
- 551 第560章 商人
- 552 第561章 商业利益
- 553 第562章 归宿
- 554 第563章 游说
- 555 第564章 印度
- 556 第565章 目的所在
- 557 第566章
- 558 第567章 军人职责
- 559 第568章 黎民
- 560 第569章 变化
- 561 第570章 目标,新大陆
- 562 第571章 新大陆的迎接
- 563 第572章 伦敦忧
- 564 第573章 法兰西的野望
- 565 第574章 帝国之间
- 566 第575章 勾结
- 567 第576章 皇帝的日常
- 568 第577章 新兵
- 569 第578章 本性
- 570 第579章 存在
- 571 第580章 不列颠
- 572 第581章 强硬
- 573 第582章 潜伏者
- 574 第583章 火种
- 575 第584章 世界大战的回报
- 576 第585章 新殖民地
- 577 第586章 合作者
- 578 第587章 共和军
- 579 第588章 觉醒的力量
- 580 第589章 燃烧的都柏林
- 581 第590章 爱尔兰的眼泪
- 582 第591章 迷雾
- 583 第592章 战斗
- 584 第593章 忠臣
- 585 第594章 国族
- 586 第595章 人心
- 587 第596章 父子
- 588 第597章 君臣
- 589 第598章 浮想
- 590 第599章 命运
- 591 第600章
- 592 第601章 黎民(求支持)
- 593 第602章 北平(求月票)
- 594 第603章 天津(求月票)
- 595 第604章 新技术(求月票)
- 596 第605章 新时代(求月票)
- 597 第606章 面向未来(第一更)
- 598 第607章 时代开端(第二更)
- 599 第608章 时代(第一更)
- 600 第609章 老兵(第二更)
- 601 第610章 企业未来
- 602 第611章 家人(第一更)
- 603 第612章 私心(第二更)
- 604 第613章 所为何(第一章)
- 605 第614章 帝国擎柱(第二更)
- 606 第615章 机器(第一更)
- 607 第616章 解放者(第二更)
- 608 第617章 都柏林(第一更)
- 609 第618章 胜利的希望(第二更)
- 610 第619章 夜色(第一更)
- 611 第620章 工程师的战争(第二更)
- 612 第621章 预备
- 613 第623章 绞肉机(第一更)
- 614 第624章 屠场(第二更)
- 615 第625章 尸山血海
- 616 第626章 绝望与希望
- 617 第627章 新丁
- 618 第628章 商人
- 619 第629章 商人之用
- 620 第630章 商人的眼光
- 621 第631章 干杯!
- 622 第632章 棋手与棋子
- 623 第633章 潜入
- 624 第634章 时代之门
- 625 第635章 决断
- 626 第366章
- 627 第367章 毛骨悚然
- 628 第638章 祈祷(求支持)
- 629 第639章 感叹
- 630 第640章 胜利者
- 631 第641章 不列颠
- 632 第642章 德意志
- 633 第643章 未来
- 634 第644章 携手
- 635 第645章 分工(求支持)
- 636 第646章 皇帝的野心
- 637 第647章 天朝
- 638 第648章 江户
- 639 第649章 日本的未来
- 640 第650章 合邦(第二更)
- 641 第651章 私相授受(第一更)
- 642 第652章 咸水埠(第二更)
- 643 第653章 公司的决定(第一更)
- 644 第654章 洛基山(第二更)
- 645 第655章 大草原(第一更)
- 646 第656章 外交(第二更)
- 647 第657章 保证未来(第一更)
- 648 第658章 商人(第二更)
- 649 第659章 密探(第一更)
- 650 第660章 习惯(第二更)
- 651 第661章 战争迷雾(第一更)
- 652 第662章 龙洋的魅力
- 653 第663章 裙角(第一更)
- 654 第664章 张伯伦的浮想(第二更)
- 655 第665章 试探(第一更)
- 656 第666章 毒气(第二更)
- 657 第667章 奇与正
- 658 第668章 过湖
- 659 第669章 本能(第一更)
- 660 第670章 对不起(第二更)
- 661 第671章 催命符(第一更)
- 662 第672章 终局(第二更)
- 663 第673章 结束
- 664 第674章 美利坚的阴谋
- 665 第675章 法裔加拿大人
- 666 第676章 大后方
- 667 第677章 葛底斯堡
- 668 第678章 夜话
- 669 第679章 师徒两人
- 670 第680章 父与子
- 671 第681章 开启未来
- 672 第682章 为了未来
- 673 第683章 远征船队
- 674 第684章 我跟你说……
- 675 第685章 英国的意愿
- 676 第686章 碎片
- 677 第687章 英国的目的
- 678 第688章 帝国时代(新书发布,求推荐、求收藏)
- 679 第689章 从女王到女皇(新书发布,求支持!)
- 680 第690章 区别(为新书求推荐、求支持)
- 681 第691章 南方(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682 第692章 西部(为新书求推荐)
- 683 第693章 总统(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684 第694章 和平(为新书求收藏)
- 685 第695章 人道主义危机(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686 第696章 分舰队(为新收求推荐、求收藏)
- 687 第697章 大国的责任(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688 第698章 拦截(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689 第699章 炮口下(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690 第700章 林肯的决定(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691 第701章 野蛮人谢尔曼(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692 第702章 彼得斯堡(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693 第705章 五岔口(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694 第706章 盛宴(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695 第707章 格兰特的决定()
- 696 第708章 灾难(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697 第709章 美国不哭(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698 第710章 灾难性的后果(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699 第711章 美利坚落日(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700 第712章 海上(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701 第713章 太子之择(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702 第714章 江户之夜(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703 第715章 最后的谈判(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704 第716章 父与子(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705 第717章 未来的忧虑(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706 第718章 君主的妻子(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707 第719章 飞船(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708 第720章 百年后(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709 第721章 二代(新书已经发布,求推荐、求收藏)
- 710 第722章 喜当爹(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711 第723章 这样的生活(全书完)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507章 驻屯
第507章 驻屯
让那些西洋人见鬼去吧!
从开宏元年直到现在,于中国人来说,每一个人都在这么说的话。让那些洋鬼子见鬼去吧!
在很大程度上,这就是一种民心,这就是一种民意。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那些西洋人在华的一种直接的回应!
而对于身为皇帝的朱宜锋而言,早就已经厌倦了西洋人的那种虚与委蛇的交往。当然,现在他之所以可以说出这么一句,让西洋人见鬼去吧!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于实力!
国家实力的上升,使得他可以说出这么一句话。
可以毫无顾忌地向西洋人发起挑战。
短短的三年,改变了很多,三年前中国的钢铁产量只有不到二十万吨,而现在随着迁安钢铁公司以及南京中央钢铁公司等多家钢铁公司的建立,中国的钢铁产量在开宏三年突破了200万吨的大关,相比于同期英国尽管仍有差距,但是钢产量却是英国的两倍以上。
廉价的钢铁使得中国可以建造钢甲舰,而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盐税以及田赋的整理,中国的税收在开宏三年突破了4.5亿元,接近1亿英镑的财政收入,使得中国可以将财政收入的30%,也就是1.5亿元,用于陆海军的建设,海军之所以在开宏二年提出历时五年的建造10艘战斗舰、10艘装甲巡洋舰以及多达125艘辅助性舰只的庞大的扩充计划,其原因正是在于充沛的财政支持。
也正因如此,相比于三年之前的沉默,现在朱宜锋愿意用一种积极的进取性的心态,去迎接来自西洋人的挑战。
在国与国交往之中,实力是决定国家能否迎接挑战的根本。而殖民地的悍卫需要军人,需要数以万计的军人去悍卫!
八月二十,早晨七点,驻扎于淮阴的第六师,接到到了调动令,限令在十日内完成整装,调往非洲。
作为第六师的排长,李存新若无其事地出发了。尽管家中的老父尚在病中。他一面祈祷年老的父亲能身体健康,一面与父亲告别。九月初一,母亲和弟弟来与他告别,他们在淮阴的一间旅馆楼上相见。母亲很冷静,弟弟也显得非常冷静。
面对即将远调至非洲的长子,母亲说。
“新儿,这是一次出征,你身受朝廷提点之恩,是报效朝廷、报效陛下的机会。你高高兴兴地去吧!如果不幸死在那里的话,是李家的荣耀!因为我有三个儿子,我们家没有那么多土地,你去了非洲,不但可以获得土地,还能够让李家的血脉在那里延续,这是朝廷对李家的恩典。”
接着,她送给我一把刻有文字的匕首。
“成功成仁!”
这是军校毕业后,皇帝陛下赐剑上的刻字。而现在,母亲却送给他这么一柄匕首,无疑是在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母亲的话和匕首上的字,让李存新终于再也没有了任何顾忌,远赴非洲,对于军人而言,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将远离本土数万里,甚至意味着九死一生,毕竟那里有很多特有的疾病
“到时候,大弟还要靠你,有了你在那里,将来大弟可以在那里获得更多的土地……”
面对母亲的叮嘱,在这一瞬间,李存新甚至在心中坚定地发誓——如果有必要的话,他将会欣然赴死!不仅仅只是为了国家,同样也是为了自己,为了李家的将来,只有如此,李家才能够摆脱贫困,成为富人!李家的命运将会因为自己而得到改变!
最后,母子三人在一起照了一张照片——花费了李存新两块钱,这是他们母子第一张,也很有可能是最后一张合影!
但是在九月初一,部队开拔的时候,曾经大义凌然让他报效陛下的母亲却是哭了,作为母亲她自然希望自己的儿子在身边,而不是前往万里之外的非洲,从此之后,母子两人甚至再也不能见到了,即便是相见,也不过只是从照片上看到一眼儿子。
“娘,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孩儿不孝,从此之后不能再尽孝于膝下,您老保重身体!”
在最后给母亲叩了三个头之后,已经泪流满面的李存新只觉得的毫无留恋与遗憾了。
“我的儿,我的儿……”
将儿子抱在怀中,原本看似坚强的母亲同样也是一副泪流满面的模样,但凡还有一点希望,她不可能愿意看到儿子远赴万里之外,可是她没有选择,因为他的儿子是军人!
“最忠勇的士兵,不是上等兵,不是一等兵,只是指作为帝国的军人在赴死之时毫不犹豫地勇敢战死的士兵!”
在军中接受的第一次教育时的话语,再一次在李存新的脑海中浮想着,他希望自己成为这种忠诚勇敢的士兵。
傍晚七点,第六师的一万两千多名官兵们从营地出发了。
和任何一次开拔一样,队伍是在充满爱国热忱的民众的呼应中出发的,前来送行的不仅有官兵的眷属还有很多市民。
数以万计的民众们拥挤着,在一片欢呼声中送他们离开。在民众中发现了熟人的士兵一一与众人惜别。
李存新一面沉浸在沉重的对国家的赤胆忠心中,一面咬紧牙关朝前行进。对于身为军人的他来说,他早已明白了这一切,早已义无反顾,所以,无论出现什么样的事态,都不会觉得吃惊。可以冷静地等着它们的到来。
因此,对这种民众集会、欢呼、沸腾的热情,李存新都做到了泰然处之,冷静沉着地观望着,只报以温和的微笑。从列车的所有窗口伸出来的头和手,从月台的护栏伸出的像森林般密集的脑袋、胸脯、手臂,像波浪一样起伏。他们的手像是不断的摇晃着。
“呜——”
一声汽笛如箭一般划过天空,机车吐着白烟轰隆轰隆地响了起来。列车开动了。群众的叫喊声更加响彻夜空。
“万岁!万岁!”
只有这一句话。
此时这单调的出征词,变成了一首伟大的交响曲,一张感情激越的乐谱。
远赴非洲,悍卫相当于本土面积的殖民地,这是军人的天然职责!
在这种前所未有的激荡之中列车驶出了站台,把人们激昂的“万岁”欢呼声丢在了后边。
沿途,无论是凌晨一点还是两点,人们总是络绎不绝,点燃红红的充满赤诚的篝火,等着列车通过的那短暂的瞬间。他们在铁路旁边点燃篝火,为的是向他们的战士送去欢腾的激励。
这是在乡军人会联系发动的送行典礼。
成对这种激荡的场面,每一个军人都暗自在心中默默的许下誓言——他们将会不惜生命作为代价,保护关系到帝国亿万国民命脉、将来的殖民地,绝不容西洋人染指帝国海外殖民地!
并向那些民众献上了他们无言的敬礼。
在扬州的码头上,数十艘蒸汽帆船,泊满了整个江面,而在码头上到处是军马、士兵和物资。
数以千计的军马是由大起重机从空中吊上来的。而李存新和战友们乘坐的船是新建的一千五百吨级的轮船——“远望号”。
船员们告诉这些士兵们,这艘无帆的蒸汽船连这次在内是第二次出海,上一次首航时去了太平洋新几内亚殖民地,军马和行李的装船任务结束后,李存新所在第一营从船舷的梯子上了船。
在码头上,还有数千名来自在乡军人会以及学校里的少年,他们发出一声声呼喊声,鼓励着军人报国,在这一阵阵报国声中,“远望号”静静地做完了启航前的工作。
静静地望着这情景。李存新没有任何感动和兴奋,因为他有超越感动的力量。
轮船拉响了汽笛,朝着长江口驶去!
这是九月初三下午。
一天后,轮船驶进了大海,海上微风习习,凉爽宜人。李存新登上船尾的甲板,吸着香烟,眺望着即将远去的大陆。
再见吧!
本土!
再见吧!
我决不会让你失望的!
令人怡然爽快的海风吹拂着脸颊,李存新既无悲哀,也感觉不到乡愁。他并不感到这条船在奔向数万里之外,倒像是在一个让人心旷神怡的夜晚进行一次愉快的旅行。
轮船在夕阳的映照下前行进,在军舰的甲板上一个上等兵唱了一首《再见吧!妈妈》。
“……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
在螺旋桨的伴奏下,他的歌声让人感到哀婉感伤,第一次远征的心情在所有人的心中弥漫着……
第二天,清晨醒来之后,李存新和战友们一样,又一次登上甲板,洗过脸后抽了支烟,海上晨风沁人心脾。此时太阳还没升起来,“远望号”在薄薄的晨曦中朝着非洲奔驰着。
随着地平线泛白、染红,大小岛屿开始在视野里出现了,那是浙江沿海的岛屿。船行驶了一阵。
就这样,军舰又一次航行几天之后。右方又看见了陆地。
士兵们众口叫喊:
“是香港!是香港!”
“那边是香港!”
战士们面对着香港,每一个人的心情都显得极为沉重,那片土地曾经属于中国,但是却被英国占领了,满清的无能,使得一块国土被西洋人占据着。
这不仅仅只是国耻!对于军人而言,同样也是耻辱!
“等着吧!等着吧!有一天我们一定会收复香港!”
每一个军人都在内心中发出这声祈盼!
这是军人的誓言!
一种事关军人荣誉的誓言!
依照远征的惯例,在船队即将离开本土的时候,最后一个航行是在距离海南岛,这个帝国本土最南端的地方数公里外经过。
在即将远离帝国本土的时候,所有的军人都站在甲板上,默默的注视着国土,他们知道,这很有可能是他们最后一次注视国土。
眺望着海南岛那隐约可见的陆地,李存新一面沉浸在对亲人的回忆之中,心里充满离别的感伤。
虽说不能再
是的,军人同样是有情感的!有着对亲人的回顾!
终于,在海南岛于视线中流逝之后,“远望号”不便停地在努力奔向非洲!奔向那远遥远的希望之地!
舰队最后一次补充煤炭是在沙捞越的古晋,这片殖民地是几年前,帝国花费100万英镑从一位英国冒险家的手中购买的土地。
殖民地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希望!尤其是对于国内的下层民众来说,他们可以在这里获得土地,获得财富,可以在这里改变他们的命运。
但是海外的殖民地需要军人去捍卫!
而在军人前往殖民地的道路上,军人需要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磨难。官兵们的舱室在甲板下,又矮又窄。这里不是屋子,它只有一个个个高达数层的床位,每一层都是由多达五层床位组成。士兵们只能挤睡一张宽2尺,长六尺的地方,再加上一些装备,甚至连转身都困难,
这是移民船!
是最低等的移民船中的环境——流放船的环境!
众人挤在一起,喘息、污浊刺鼻的体臭、飞在污物上的无数苍蝇、散发着汗臭的味道,这种令人厌倦的单调生活搞得人筋疲力尽,舱内的闷热使得士兵们光着身子瞪着大眼,贪婪地读着从报纸杂志上剪下的纸片。
战士们在暑热、无聊和不洁中痛苦的挣扎着,但是每一个人都在忍耐着。
九月二十六日,经过二十三天的航行之后船到达了帝国殖民——肯尼亚总督区的西扬州港——实际上,这根本就不是一个港口,而是一个简易港。不过这里在未来将会成为东非最大的港口之一——位东南沿海的蒙巴萨岛上,有铁路桥与海堤和大陆相连。当然这只是未来的规划。
多达三十多艘军用船停泊在海面上,海水极为清澈。
这下终于到达了非洲。
非洲!非洲!
这是官兵们憧憬已久的新希望所在!
任何一只调往非洲的部队,最终将会成为非洲的一部分——他们将会在这里退役,成为这里的农场主——根据殖民地驻军授田法,即便是一等兵,也将会获得超过200亩授田!
而这也意味着他们将会成为殖民地的一部分,再也不会回到帝国本土!
在未来的几年中,陆军部将会给他们的妻子或者未婚妻一张船票。如果他们的家人没有为他们定下一门亲事,那么殖民地政府会帮助他们娶到一名来自藩邦的妻子。甚至会帮助他们获得两名来自藩邦的劳工,以帮助他们开垦土地、经营农场。
因为港口正在建设中,在海水的激浪之中,辎重兵和马匹一道与简易的栈上岸,也就是在上岸之后,在岛上集合的时候,面对排里的士兵,李存新又一次强调道,而对着嘻笑的战士们,他的唇角一扬。
“弟兄们,你们的好日子来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将会在这里开始新生!弟兄们,你们可都是未来的地主啊!”
这正是每一个军人的期待——在这里,他们将会迎来自己的新生!
————————————————————————————————————————
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从开宏元年直到现在,于中国人来说,每一个人都在这么说的话。让那些洋鬼子见鬼去吧!
在很大程度上,这就是一种民心,这就是一种民意。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那些西洋人在华的一种直接的回应!
而对于身为皇帝的朱宜锋而言,早就已经厌倦了西洋人的那种虚与委蛇的交往。当然,现在他之所以可以说出这么一句,让西洋人见鬼去吧!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于实力!
国家实力的上升,使得他可以说出这么一句话。
可以毫无顾忌地向西洋人发起挑战。
短短的三年,改变了很多,三年前中国的钢铁产量只有不到二十万吨,而现在随着迁安钢铁公司以及南京中央钢铁公司等多家钢铁公司的建立,中国的钢铁产量在开宏三年突破了200万吨的大关,相比于同期英国尽管仍有差距,但是钢产量却是英国的两倍以上。
廉价的钢铁使得中国可以建造钢甲舰,而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盐税以及田赋的整理,中国的税收在开宏三年突破了4.5亿元,接近1亿英镑的财政收入,使得中国可以将财政收入的30%,也就是1.5亿元,用于陆海军的建设,海军之所以在开宏二年提出历时五年的建造10艘战斗舰、10艘装甲巡洋舰以及多达125艘辅助性舰只的庞大的扩充计划,其原因正是在于充沛的财政支持。
也正因如此,相比于三年之前的沉默,现在朱宜锋愿意用一种积极的进取性的心态,去迎接来自西洋人的挑战。
在国与国交往之中,实力是决定国家能否迎接挑战的根本。而殖民地的悍卫需要军人,需要数以万计的军人去悍卫!
八月二十,早晨七点,驻扎于淮阴的第六师,接到到了调动令,限令在十日内完成整装,调往非洲。
作为第六师的排长,李存新若无其事地出发了。尽管家中的老父尚在病中。他一面祈祷年老的父亲能身体健康,一面与父亲告别。九月初一,母亲和弟弟来与他告别,他们在淮阴的一间旅馆楼上相见。母亲很冷静,弟弟也显得非常冷静。
面对即将远调至非洲的长子,母亲说。
“新儿,这是一次出征,你身受朝廷提点之恩,是报效朝廷、报效陛下的机会。你高高兴兴地去吧!如果不幸死在那里的话,是李家的荣耀!因为我有三个儿子,我们家没有那么多土地,你去了非洲,不但可以获得土地,还能够让李家的血脉在那里延续,这是朝廷对李家的恩典。”
接着,她送给我一把刻有文字的匕首。
“成功成仁!”
这是军校毕业后,皇帝陛下赐剑上的刻字。而现在,母亲却送给他这么一柄匕首,无疑是在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母亲的话和匕首上的字,让李存新终于再也没有了任何顾忌,远赴非洲,对于军人而言,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将远离本土数万里,甚至意味着九死一生,毕竟那里有很多特有的疾病
“到时候,大弟还要靠你,有了你在那里,将来大弟可以在那里获得更多的土地……”
面对母亲的叮嘱,在这一瞬间,李存新甚至在心中坚定地发誓——如果有必要的话,他将会欣然赴死!不仅仅只是为了国家,同样也是为了自己,为了李家的将来,只有如此,李家才能够摆脱贫困,成为富人!李家的命运将会因为自己而得到改变!
最后,母子三人在一起照了一张照片——花费了李存新两块钱,这是他们母子第一张,也很有可能是最后一张合影!
但是在九月初一,部队开拔的时候,曾经大义凌然让他报效陛下的母亲却是哭了,作为母亲她自然希望自己的儿子在身边,而不是前往万里之外的非洲,从此之后,母子两人甚至再也不能见到了,即便是相见,也不过只是从照片上看到一眼儿子。
“娘,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孩儿不孝,从此之后不能再尽孝于膝下,您老保重身体!”
在最后给母亲叩了三个头之后,已经泪流满面的李存新只觉得的毫无留恋与遗憾了。
“我的儿,我的儿……”
将儿子抱在怀中,原本看似坚强的母亲同样也是一副泪流满面的模样,但凡还有一点希望,她不可能愿意看到儿子远赴万里之外,可是她没有选择,因为他的儿子是军人!
“最忠勇的士兵,不是上等兵,不是一等兵,只是指作为帝国的军人在赴死之时毫不犹豫地勇敢战死的士兵!”
在军中接受的第一次教育时的话语,再一次在李存新的脑海中浮想着,他希望自己成为这种忠诚勇敢的士兵。
傍晚七点,第六师的一万两千多名官兵们从营地出发了。
和任何一次开拔一样,队伍是在充满爱国热忱的民众的呼应中出发的,前来送行的不仅有官兵的眷属还有很多市民。
数以万计的民众们拥挤着,在一片欢呼声中送他们离开。在民众中发现了熟人的士兵一一与众人惜别。
李存新一面沉浸在沉重的对国家的赤胆忠心中,一面咬紧牙关朝前行进。对于身为军人的他来说,他早已明白了这一切,早已义无反顾,所以,无论出现什么样的事态,都不会觉得吃惊。可以冷静地等着它们的到来。
因此,对这种民众集会、欢呼、沸腾的热情,李存新都做到了泰然处之,冷静沉着地观望着,只报以温和的微笑。从列车的所有窗口伸出来的头和手,从月台的护栏伸出的像森林般密集的脑袋、胸脯、手臂,像波浪一样起伏。他们的手像是不断的摇晃着。
“呜——”
一声汽笛如箭一般划过天空,机车吐着白烟轰隆轰隆地响了起来。列车开动了。群众的叫喊声更加响彻夜空。
“万岁!万岁!”
只有这一句话。
此时这单调的出征词,变成了一首伟大的交响曲,一张感情激越的乐谱。
远赴非洲,悍卫相当于本土面积的殖民地,这是军人的天然职责!
在这种前所未有的激荡之中列车驶出了站台,把人们激昂的“万岁”欢呼声丢在了后边。
沿途,无论是凌晨一点还是两点,人们总是络绎不绝,点燃红红的充满赤诚的篝火,等着列车通过的那短暂的瞬间。他们在铁路旁边点燃篝火,为的是向他们的战士送去欢腾的激励。
这是在乡军人会联系发动的送行典礼。
成对这种激荡的场面,每一个军人都暗自在心中默默的许下誓言——他们将会不惜生命作为代价,保护关系到帝国亿万国民命脉、将来的殖民地,绝不容西洋人染指帝国海外殖民地!
并向那些民众献上了他们无言的敬礼。
在扬州的码头上,数十艘蒸汽帆船,泊满了整个江面,而在码头上到处是军马、士兵和物资。
数以千计的军马是由大起重机从空中吊上来的。而李存新和战友们乘坐的船是新建的一千五百吨级的轮船——“远望号”。
船员们告诉这些士兵们,这艘无帆的蒸汽船连这次在内是第二次出海,上一次首航时去了太平洋新几内亚殖民地,军马和行李的装船任务结束后,李存新所在第一营从船舷的梯子上了船。
在码头上,还有数千名来自在乡军人会以及学校里的少年,他们发出一声声呼喊声,鼓励着军人报国,在这一阵阵报国声中,“远望号”静静地做完了启航前的工作。
静静地望着这情景。李存新没有任何感动和兴奋,因为他有超越感动的力量。
轮船拉响了汽笛,朝着长江口驶去!
这是九月初三下午。
一天后,轮船驶进了大海,海上微风习习,凉爽宜人。李存新登上船尾的甲板,吸着香烟,眺望着即将远去的大陆。
再见吧!
本土!
再见吧!
我决不会让你失望的!
令人怡然爽快的海风吹拂着脸颊,李存新既无悲哀,也感觉不到乡愁。他并不感到这条船在奔向数万里之外,倒像是在一个让人心旷神怡的夜晚进行一次愉快的旅行。
轮船在夕阳的映照下前行进,在军舰的甲板上一个上等兵唱了一首《再见吧!妈妈》。
“……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
在螺旋桨的伴奏下,他的歌声让人感到哀婉感伤,第一次远征的心情在所有人的心中弥漫着……
第二天,清晨醒来之后,李存新和战友们一样,又一次登上甲板,洗过脸后抽了支烟,海上晨风沁人心脾。此时太阳还没升起来,“远望号”在薄薄的晨曦中朝着非洲奔驰着。
随着地平线泛白、染红,大小岛屿开始在视野里出现了,那是浙江沿海的岛屿。船行驶了一阵。
就这样,军舰又一次航行几天之后。右方又看见了陆地。
士兵们众口叫喊:
“是香港!是香港!”
“那边是香港!”
战士们面对着香港,每一个人的心情都显得极为沉重,那片土地曾经属于中国,但是却被英国占领了,满清的无能,使得一块国土被西洋人占据着。
这不仅仅只是国耻!对于军人而言,同样也是耻辱!
“等着吧!等着吧!有一天我们一定会收复香港!”
每一个军人都在内心中发出这声祈盼!
这是军人的誓言!
一种事关军人荣誉的誓言!
依照远征的惯例,在船队即将离开本土的时候,最后一个航行是在距离海南岛,这个帝国本土最南端的地方数公里外经过。
在即将远离帝国本土的时候,所有的军人都站在甲板上,默默的注视着国土,他们知道,这很有可能是他们最后一次注视国土。
眺望着海南岛那隐约可见的陆地,李存新一面沉浸在对亲人的回忆之中,心里充满离别的感伤。
虽说不能再
是的,军人同样是有情感的!有着对亲人的回顾!
终于,在海南岛于视线中流逝之后,“远望号”不便停地在努力奔向非洲!奔向那远遥远的希望之地!
舰队最后一次补充煤炭是在沙捞越的古晋,这片殖民地是几年前,帝国花费100万英镑从一位英国冒险家的手中购买的土地。
殖民地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希望!尤其是对于国内的下层民众来说,他们可以在这里获得土地,获得财富,可以在这里改变他们的命运。
但是海外的殖民地需要军人去捍卫!
而在军人前往殖民地的道路上,军人需要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磨难。官兵们的舱室在甲板下,又矮又窄。这里不是屋子,它只有一个个个高达数层的床位,每一层都是由多达五层床位组成。士兵们只能挤睡一张宽2尺,长六尺的地方,再加上一些装备,甚至连转身都困难,
这是移民船!
是最低等的移民船中的环境——流放船的环境!
众人挤在一起,喘息、污浊刺鼻的体臭、飞在污物上的无数苍蝇、散发着汗臭的味道,这种令人厌倦的单调生活搞得人筋疲力尽,舱内的闷热使得士兵们光着身子瞪着大眼,贪婪地读着从报纸杂志上剪下的纸片。
战士们在暑热、无聊和不洁中痛苦的挣扎着,但是每一个人都在忍耐着。
九月二十六日,经过二十三天的航行之后船到达了帝国殖民——肯尼亚总督区的西扬州港——实际上,这根本就不是一个港口,而是一个简易港。不过这里在未来将会成为东非最大的港口之一——位东南沿海的蒙巴萨岛上,有铁路桥与海堤和大陆相连。当然这只是未来的规划。
多达三十多艘军用船停泊在海面上,海水极为清澈。
这下终于到达了非洲。
非洲!非洲!
这是官兵们憧憬已久的新希望所在!
任何一只调往非洲的部队,最终将会成为非洲的一部分——他们将会在这里退役,成为这里的农场主——根据殖民地驻军授田法,即便是一等兵,也将会获得超过200亩授田!
而这也意味着他们将会成为殖民地的一部分,再也不会回到帝国本土!
在未来的几年中,陆军部将会给他们的妻子或者未婚妻一张船票。如果他们的家人没有为他们定下一门亲事,那么殖民地政府会帮助他们娶到一名来自藩邦的妻子。甚至会帮助他们获得两名来自藩邦的劳工,以帮助他们开垦土地、经营农场。
因为港口正在建设中,在海水的激浪之中,辎重兵和马匹一道与简易的栈上岸,也就是在上岸之后,在岛上集合的时候,面对排里的士兵,李存新又一次强调道,而对着嘻笑的战士们,他的唇角一扬。
“弟兄们,你们的好日子来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将会在这里开始新生!弟兄们,你们可都是未来的地主啊!”
这正是每一个军人的期待——在这里,他们将会迎来自己的新生!
————————————————————————————————————————
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