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584 第593章 忠臣
- 585 第594章 国族
- 586 第595章 人心
- 587 第596章 父子
- 588 第597章 君臣
- 589 第598章 浮想
- 590 第599章 命运
- 591 第600章
- 592 第601章 黎民(求支持)
- 593 第602章 北平(求月票)
- 594 第603章 天津(求月票)
- 595 第604章 新技术(求月票)
- 596 第605章 新时代(求月票)
- 597 第606章 面向未来(第一更)
- 598 第607章 时代开端(第二更)
- 599 第608章 时代(第一更)
- 600 第609章 老兵(第二更)
- 601 第610章 企业未来
- 602 第611章 家人(第一更)
- 603 第612章 私心(第二更)
- 604 第613章 所为何(第一章)
- 605 第614章 帝国擎柱(第二更)
- 606 第615章 机器(第一更)
- 607 第616章 解放者(第二更)
- 608 第617章 都柏林(第一更)
- 609 第618章 胜利的希望(第二更)
- 610 第619章 夜色(第一更)
- 611 第620章 工程师的战争(第二更)
- 612 第621章 预备
- 613 第623章 绞肉机(第一更)
- 614 第624章 屠场(第二更)
- 615 第625章 尸山血海
- 616 第626章 绝望与希望
- 617 第627章 新丁
- 618 第628章 商人
- 619 第629章 商人之用
- 620 第630章 商人的眼光
- 621 第631章 干杯!
- 622 第632章 棋手与棋子
- 623 第633章 潜入
- 624 第634章 时代之门
- 625 第635章 决断
- 626 第366章
- 627 第367章 毛骨悚然
- 628 第638章 祈祷(求支持)
- 629 第639章 感叹
- 630 第640章 胜利者
- 631 第641章 不列颠
- 632 第642章 德意志
- 633 第643章 未来
- 634 第644章 携手
- 635 第645章 分工(求支持)
- 636 第646章 皇帝的野心
- 637 第647章 天朝
- 638 第648章 江户
- 639 第649章 日本的未来
- 640 第650章 合邦(第二更)
- 641 第651章 私相授受(第一更)
- 642 第652章 咸水埠(第二更)
- 643 第653章 公司的决定(第一更)
- 644 第654章 洛基山(第二更)
- 645 第655章 大草原(第一更)
- 646 第656章 外交(第二更)
- 647 第657章 保证未来(第一更)
- 648 第658章 商人(第二更)
- 649 第659章 密探(第一更)
- 650 第660章 习惯(第二更)
- 651 第661章 战争迷雾(第一更)
- 652 第662章 龙洋的魅力
- 653 第663章 裙角(第一更)
- 654 第664章 张伯伦的浮想(第二更)
- 655 第665章 试探(第一更)
- 656 第666章 毒气(第二更)
- 657 第667章 奇与正
- 658 第668章 过湖
- 659 第669章 本能(第一更)
- 660 第670章 对不起(第二更)
- 661 第671章 催命符(第一更)
- 662 第672章 终局(第二更)
- 663 第673章 结束
- 664 第674章 美利坚的阴谋
- 665 第675章 法裔加拿大人
- 666 第676章 大后方
- 667 第677章 葛底斯堡
- 668 第678章 夜话
- 669 第679章 师徒两人
- 670 第680章 父与子
- 671 第681章 开启未来
- 672 第682章 为了未来
- 673 第683章 远征船队
- 674 第684章 我跟你说……
- 675 第685章 英国的意愿
- 676 第686章 碎片
- 677 第687章 英国的目的
- 678 第688章 帝国时代(新书发布,求推荐、求收藏)
- 679 第689章 从女王到女皇(新书发布,求支持!)
- 680 第690章 区别(为新书求推荐、求支持)
- 681 第691章 南方(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682 第692章 西部(为新书求推荐)
- 683 第693章 总统(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684 第694章 和平(为新书求收藏)
- 685 第695章 人道主义危机(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686 第696章 分舰队(为新收求推荐、求收藏)
- 687 第697章 大国的责任(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688 第698章 拦截(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689 第699章 炮口下(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690 第700章 林肯的决定(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691 第701章 野蛮人谢尔曼(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692 第702章 彼得斯堡(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693 第705章 五岔口(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694 第706章 盛宴(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695 第707章 格兰特的决定()
- 696 第708章 灾难(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697 第709章 美国不哭(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698 第710章 灾难性的后果(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699 第711章 美利坚落日(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700 第712章 海上(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701 第713章 太子之择(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702 第714章 江户之夜(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703 第715章 最后的谈判(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704 第716章 父与子(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705 第717章 未来的忧虑(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706 第718章 君主的妻子(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707 第719章 飞船(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708 第720章 百年后(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709 第721章 二代(新书已经发布,求推荐、求收藏)
- 710 第722章 喜当爹(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711 第723章 这样的生活(全书完)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603章 天津(求月票)
第603章 天津(求月票)
从北平到天津,不过只是短短几个小时,但是在某个方面来说,从北平到天津,却像是往返两个世界。
从满酋同治为换取西洋人支持,将还只是一个水陆码头的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引英美等国于天津设立租界,再到其于天津设立枪炮局。随后天津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迅速成为中西异质文化的交汇地,并率先登上快速发展的现代化车道。而天津真正的发展,却是在开宏元年之后,在天津被选定为华北地区的经济中心之后,这座城市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不过只是短短数年,便随着钢铁厂、纺织厂等机器工厂的建立,而迅速发展成为华北地区的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并迅速取代了北平。
在开埠伊始,在华外国人将天津视为中国“最肮脏、最骚乱、最繁忙的城市之一”,然而,经过多年的发展,一度遍地皆是深沟、大洞、臭水沟的使人恶心的可恨的道路……被铲平、拉直、铺平、加宽……城壕里的好几个世纪集聚的垃圾也清除掉了。”而在一些外国游客的游记之中,更是用另一种方式描述着天津:“走在天津城里最气派、最整洁、最美丽的街区,令人仿佛来到了欧洲的都会。“
欧洲的都会是什么模样,朱宜锋并不清楚,但是现在的天津新城相比于武昌、南京以及上海、广州等地亦毫不逊色。街道两侧四年前种植的悬铃木,这会已经长出了高大树冠,于人行道上形成连绵的林**。
透过车窗,可以看到一列电车从街上迅速驶过,从两年前,第一列电车于帝都投入使用,开通第一条公共电车线路,再到现在南京、广州、上海以及天津等地的公共马车迅速为电车所取代,中国对于新技术的应用可以说,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
而作为这一切的倡导者,朱宜锋很多清,在这看似进步神速的背后,实际上完全是自己的“一意孤行”,如果没有他当初在帝都建设中拍板定下使用公共电车,并直接参与电车的研制,恐怕就不会有现在初露锋芒的电车掀起的城市交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坐在马车上的朱宜锋在心里如此嘀咕一声,在另一个世界,从19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发电机、电灯、内燃机等发明的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了,人类也由此进入了“电气时代”。
“电气时代!”
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进入了电气时代?
从1855年发明电灯、发电机,再到次年发明电动机,再到……想着那辆采用内燃机的火车,似乎中国已经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没错,中国现在的领先,实际上完全得益于一直处于推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先位置,不仅初步建立电气工业,甚至还建立了合成化学工业,尽管只是刚刚打下一个基础,但是这个基础却正是英美等国所欠缺的。
甚至,战争的爆发还导致了诸如电车等新发明不能像电灯、发电机一样传播到海外,1860年代的技术传播远不能同后世相比,尽管中国和这个时代的各国一样,除了少数保密技术之外,并没有限制技术的输出,但那些技术大都没有引起西洋人的兴趣,至少现在还没有。
“技术优势……”
在唇边念叨着这句话,朱宜锋默默的点点头,只有通过不断的保持技术上的优势,中国才有可能在这场战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毕竟,国力上的差距在一时半会,不可能追平。
“看来,还是要想办法迅速完成基础国力的发展啊……”
心底这么思索着,朱宜锋想到了今年刚刚制定的战时工业发展计划,根据这一发展计划,在未来的三年内,帝国中央银行将会向大冶、广州以及天津三大钢铁公司提供1.5亿元的贷款,用于其进行钢铁厂以及铁矿的扩建工程,同时还会提供1.2亿元贷款用于煤矿建设。而这只是累计三十亿元工业发展计划中的一部分。
除了提供低息贷款支持这些企业扩充力量之外,政府企业同样也得到大量的资金,以期在短期内实现工业力量的迅速加强。而这甚至还不包括去年战争爆发后,帝国度支部以及中央银行提的六亿元工业备战资金,从现在看来,这笔投资无疑是值得的,上百家重点的工厂的规模都扩充了一倍,部分工厂企业的产能增加已经显现出了效果。就像天津新港船厂,这座隶属交通部的船厂在去年,不过只能建造2000吨商船,但是现在其设备已经可以满足建造万吨轮。
“……新港船厂现在已经承接有12艘交通部定购的2000吨以及5000吨运输轮……”
作为新港船厂的负责人宋培恩的每一句话都显得很是谨慎,他没有想到陛下会突然造访天津,更没有想到其来到新港船厂。所以他才会显得有些紧张,以至于不知道应该向陛下说些什么。
“听说现在新港船厂和大连厂一样,都已经开始造军舰了?”
听着空气中传来的气锤敲打铆钉时发出的轰鸣声,朱宜锋笑着问道。
中国的官办造船厂中分成三个体系,一个是海军体系,既海军自办船厂,如黄埔、江南以及大连三个船厂,他们皆是由海军投资创办,而海军的军舰定单也大都发自这三家船厂,尽管其船厂少,但其规模大、设备齐全。还有一个体系则是交通部投资创办的船厂,相比于三所海军船厂,交通部投资船厂多达二十余家,其不仅局限于本土,在朝鲜、日本、越南以及南洋、非洲殖民地亦有交通部设立的服务于商业航运的修船厂,其特点是船厂多,但规模大都有限。最后一个则汉阳集团名下的武昌等多家船厂,其在船厂设备规模上无法同海军船厂相比,在数量上亦无法同交通部相比,但是它的技术力量最为雄厚,并且有着“中国造船之母”的称号,因为无论是海军亦或是交通其造船厂的设备以及人员,大都出自汉阳集团。
而现在,战争正在改变着这一切——交通部名下的船厂获得了超过一亿元的投资以及贷款,以用于船厂的扩建,得益于巨额资金的注入,其属下的多年大型船厂的规模迅速扩张,论其规模已经不逊于海军船厂,当然,许多船厂的扩建仍在进行之中。
之所以造船业会得到重视,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海外作战需要大量的运输船,而且海军的作战也需要大量的军舰,正因如此,现在交通部的船厂才会在大扩充的同时,也参与到军舰的生产之中,毕竟相比于国内的那引起民营船厂,交通部的船厂设备以及技术力量更为雄厚一些。而作为交通部名下五大船厂之一的天津的新港船厂自然也不例外,在其船坞中就正在建造着四艘军舰。
“我们去那里看看!”
来到船坞,朱宜锋便看到了船坞中的四艘正在建造的军舰——四艘千吨级的护航舰,这是海军部舰政处于去年设计的一种商船型护航舰,海军之所以设计这种商船标准的护航舰,正是为了借助民间船厂建造商船的经验建造军舰,从而在尽可能的短的时间内扩充海军,增强海军力量,至于其选择商船标准,则是因为海军认为,在舰队决战的情况下,英国舰队不可能出击拦截船队,装备120公厘舰炮的商船型护航舰,足以在海上保护运输船,避免其被英国旧式巡洋舰拦截。
当然,在特定情况下,这种商船型军舰也可以参加到海战之中,毕竟其庞大的数量就是赢得海战的基础——海军一次就定购了多达65艘商船型护航线,现在全国有23家船厂同时开工建造这种廉价的商船型军舰,因其吨位小、建造速度快,现在已经有近十艘商船型军舰服役。当然他们甚至都没有用在护航的“正途”上,面对铁甲军舰数量严重不足的现实,在它们服役之后,海军立即将其充实到各舰队之中,用于增强舰队的力量,至于船队的护航……依然是由旧式的木壳军舰提供,那些旧式木壳船,在有些人看来,甚至还不如增加了火炮的武装商船,毕竟那些商船也是铁壳的。
“……排水量1212吨,吃水3.2米,动力为一台三胀式蒸汽机,输出功率为1500马力,航速12节,储煤150吨,其武装为120公厘舰炮六门,15公厘地11管加特林炮6门……”
在宋培恩的介绍中,朱宜锋看着船坞中这四艘已经初显舰形的军舰,对于这种商船型的军舰,他并没有太多的印象,当然也不会反对海军大量建造这种军舰应急,毕竟在另一个时空中,无论是一战或是二战,英美都大量制造过类似的护航舰,以满足护航需要。
但在另一方面,朱宜锋却很清楚,这种护航舰并不能满足海军的需要,现在海军需要的是真正的可以用于舰队决战的军舰,而不是这种简陋的“代用品”。
“宋先生,你是船舶工程师,那么我想问你,在海战中,它们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扭头看着宋培恩,朱宜锋神情严肃的说道。
“这……”
面对陛下的问题,宋培恩整个人立即变得犹豫起来,片刻的犹豫之后,他立即回答道。
“陛下,微臣并不是军人,对于海战并不懂,但是以微臣看来,一型护航舰的战斗力并不见得比武装商船强,他们的船壳都是相同的商船船壳,至于火炮,也就是120公厘汉式舰炮,除了其机动性较好,以微臣看来,似乎他们并没有太多的优点……”
尽管在嘴上这么说着,但是他又把话锋一转,为海军辩解道。
“但是现在,这却是船厂唯一能够在短期内提供的军舰,或许其性能远无法同普通军舰相比,但是陛下,就目前来说,海军需要的是足够多的军舰,微臣以为这个优点足以弥补他的其它弱点,再则……”
看着若有所思的陛下,宋培恩又特意说道。
“待到将来战争结束之,这些军舰可以用于出口他国,微臣觉得他国必定需要我国制造之军舰,再则亦可用于殖民地巡航,毕竟我国在太平洋以及印度洋上广泛的殖民地利益,都需要军舰去悍卫……”
专业的人看待问题的角度自然有他的不同,宋培恩或许并不是军人,但是作为造船工程师,他却很清楚一型护航舰的优点。
“而一型护航舰虽然吨位有限,但是其载煤量高达150吨,使其航程远超过同吨位军舰,加之其亦装有风帆,这使得其具备小型巡洋舰的远程巡航能力,所以,以臣看来,若是能针对其部分不足加以改进,其完全可以满足海军未来的需要,而不仅仅只是应急之作!”
“哦!”
宋培恩的话,让朱宜锋看着他好奇的问道。
“针对其部分不足加以改进,你来说说,有那些地方需要改进?”
“回陛下,微臣并不懂得军舰设计,但微臣以为,若是能进一步加大其动力,增加其航速,并适当加厚其舷侧装备,一型护航舰倒也不失为一种性能优良的小型巡洋舰!”
然后宋培恩又把他的想法一一道出,他的这些想法完全都是根据他对船舶的了解提出的,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向海军提出这些建议。
“……海军在设计一型护航舰时,为便于民间船厂建造,所以其严格遵守商船规格,从而导致其在商船标准下有着装甲薄弱、动力较差的不足,以臣看来,适当增加其装甲厚度,并不会给民间船厂的建造带来困难,毕竟32公厘的船板和45公厘的船板,对于船厂而言,并没有制造上的难度,如果非要说难度的话,恐怕还是……”
在宋培恩话声打顿的时候,朱宜锋立即反问道。
“是什么?”
“陛下,恐怕还是钢铁产量的问题!”
回答陛下的问题之余,宋培恩又说道。
“从开战直到现在,钢铁产量一直限制着很多企业的生产,陛下,臣以为,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争取在未来的几天内恢复每天两更!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支持无语,支持铁血宏图再次拜谢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收藏以及每一张月票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拜谢!铁血宏图群:150536833,欢迎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从满酋同治为换取西洋人支持,将还只是一个水陆码头的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引英美等国于天津设立租界,再到其于天津设立枪炮局。随后天津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迅速成为中西异质文化的交汇地,并率先登上快速发展的现代化车道。而天津真正的发展,却是在开宏元年之后,在天津被选定为华北地区的经济中心之后,这座城市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不过只是短短数年,便随着钢铁厂、纺织厂等机器工厂的建立,而迅速发展成为华北地区的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并迅速取代了北平。
在开埠伊始,在华外国人将天津视为中国“最肮脏、最骚乱、最繁忙的城市之一”,然而,经过多年的发展,一度遍地皆是深沟、大洞、臭水沟的使人恶心的可恨的道路……被铲平、拉直、铺平、加宽……城壕里的好几个世纪集聚的垃圾也清除掉了。”而在一些外国游客的游记之中,更是用另一种方式描述着天津:“走在天津城里最气派、最整洁、最美丽的街区,令人仿佛来到了欧洲的都会。“
欧洲的都会是什么模样,朱宜锋并不清楚,但是现在的天津新城相比于武昌、南京以及上海、广州等地亦毫不逊色。街道两侧四年前种植的悬铃木,这会已经长出了高大树冠,于人行道上形成连绵的林**。
透过车窗,可以看到一列电车从街上迅速驶过,从两年前,第一列电车于帝都投入使用,开通第一条公共电车线路,再到现在南京、广州、上海以及天津等地的公共马车迅速为电车所取代,中国对于新技术的应用可以说,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
而作为这一切的倡导者,朱宜锋很多清,在这看似进步神速的背后,实际上完全是自己的“一意孤行”,如果没有他当初在帝都建设中拍板定下使用公共电车,并直接参与电车的研制,恐怕就不会有现在初露锋芒的电车掀起的城市交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坐在马车上的朱宜锋在心里如此嘀咕一声,在另一个世界,从19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发电机、电灯、内燃机等发明的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了,人类也由此进入了“电气时代”。
“电气时代!”
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进入了电气时代?
从1855年发明电灯、发电机,再到次年发明电动机,再到……想着那辆采用内燃机的火车,似乎中国已经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没错,中国现在的领先,实际上完全得益于一直处于推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先位置,不仅初步建立电气工业,甚至还建立了合成化学工业,尽管只是刚刚打下一个基础,但是这个基础却正是英美等国所欠缺的。
甚至,战争的爆发还导致了诸如电车等新发明不能像电灯、发电机一样传播到海外,1860年代的技术传播远不能同后世相比,尽管中国和这个时代的各国一样,除了少数保密技术之外,并没有限制技术的输出,但那些技术大都没有引起西洋人的兴趣,至少现在还没有。
“技术优势……”
在唇边念叨着这句话,朱宜锋默默的点点头,只有通过不断的保持技术上的优势,中国才有可能在这场战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毕竟,国力上的差距在一时半会,不可能追平。
“看来,还是要想办法迅速完成基础国力的发展啊……”
心底这么思索着,朱宜锋想到了今年刚刚制定的战时工业发展计划,根据这一发展计划,在未来的三年内,帝国中央银行将会向大冶、广州以及天津三大钢铁公司提供1.5亿元的贷款,用于其进行钢铁厂以及铁矿的扩建工程,同时还会提供1.2亿元贷款用于煤矿建设。而这只是累计三十亿元工业发展计划中的一部分。
除了提供低息贷款支持这些企业扩充力量之外,政府企业同样也得到大量的资金,以期在短期内实现工业力量的迅速加强。而这甚至还不包括去年战争爆发后,帝国度支部以及中央银行提的六亿元工业备战资金,从现在看来,这笔投资无疑是值得的,上百家重点的工厂的规模都扩充了一倍,部分工厂企业的产能增加已经显现出了效果。就像天津新港船厂,这座隶属交通部的船厂在去年,不过只能建造2000吨商船,但是现在其设备已经可以满足建造万吨轮。
“……新港船厂现在已经承接有12艘交通部定购的2000吨以及5000吨运输轮……”
作为新港船厂的负责人宋培恩的每一句话都显得很是谨慎,他没有想到陛下会突然造访天津,更没有想到其来到新港船厂。所以他才会显得有些紧张,以至于不知道应该向陛下说些什么。
“听说现在新港船厂和大连厂一样,都已经开始造军舰了?”
听着空气中传来的气锤敲打铆钉时发出的轰鸣声,朱宜锋笑着问道。
中国的官办造船厂中分成三个体系,一个是海军体系,既海军自办船厂,如黄埔、江南以及大连三个船厂,他们皆是由海军投资创办,而海军的军舰定单也大都发自这三家船厂,尽管其船厂少,但其规模大、设备齐全。还有一个体系则是交通部投资创办的船厂,相比于三所海军船厂,交通部投资船厂多达二十余家,其不仅局限于本土,在朝鲜、日本、越南以及南洋、非洲殖民地亦有交通部设立的服务于商业航运的修船厂,其特点是船厂多,但规模大都有限。最后一个则汉阳集团名下的武昌等多家船厂,其在船厂设备规模上无法同海军船厂相比,在数量上亦无法同交通部相比,但是它的技术力量最为雄厚,并且有着“中国造船之母”的称号,因为无论是海军亦或是交通其造船厂的设备以及人员,大都出自汉阳集团。
而现在,战争正在改变着这一切——交通部名下的船厂获得了超过一亿元的投资以及贷款,以用于船厂的扩建,得益于巨额资金的注入,其属下的多年大型船厂的规模迅速扩张,论其规模已经不逊于海军船厂,当然,许多船厂的扩建仍在进行之中。
之所以造船业会得到重视,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海外作战需要大量的运输船,而且海军的作战也需要大量的军舰,正因如此,现在交通部的船厂才会在大扩充的同时,也参与到军舰的生产之中,毕竟相比于国内的那引起民营船厂,交通部的船厂设备以及技术力量更为雄厚一些。而作为交通部名下五大船厂之一的天津的新港船厂自然也不例外,在其船坞中就正在建造着四艘军舰。
“我们去那里看看!”
来到船坞,朱宜锋便看到了船坞中的四艘正在建造的军舰——四艘千吨级的护航舰,这是海军部舰政处于去年设计的一种商船型护航舰,海军之所以设计这种商船标准的护航舰,正是为了借助民间船厂建造商船的经验建造军舰,从而在尽可能的短的时间内扩充海军,增强海军力量,至于其选择商船标准,则是因为海军认为,在舰队决战的情况下,英国舰队不可能出击拦截船队,装备120公厘舰炮的商船型护航舰,足以在海上保护运输船,避免其被英国旧式巡洋舰拦截。
当然,在特定情况下,这种商船型军舰也可以参加到海战之中,毕竟其庞大的数量就是赢得海战的基础——海军一次就定购了多达65艘商船型护航线,现在全国有23家船厂同时开工建造这种廉价的商船型军舰,因其吨位小、建造速度快,现在已经有近十艘商船型军舰服役。当然他们甚至都没有用在护航的“正途”上,面对铁甲军舰数量严重不足的现实,在它们服役之后,海军立即将其充实到各舰队之中,用于增强舰队的力量,至于船队的护航……依然是由旧式的木壳军舰提供,那些旧式木壳船,在有些人看来,甚至还不如增加了火炮的武装商船,毕竟那些商船也是铁壳的。
“……排水量1212吨,吃水3.2米,动力为一台三胀式蒸汽机,输出功率为1500马力,航速12节,储煤150吨,其武装为120公厘舰炮六门,15公厘地11管加特林炮6门……”
在宋培恩的介绍中,朱宜锋看着船坞中这四艘已经初显舰形的军舰,对于这种商船型的军舰,他并没有太多的印象,当然也不会反对海军大量建造这种军舰应急,毕竟在另一个时空中,无论是一战或是二战,英美都大量制造过类似的护航舰,以满足护航需要。
但在另一方面,朱宜锋却很清楚,这种护航舰并不能满足海军的需要,现在海军需要的是真正的可以用于舰队决战的军舰,而不是这种简陋的“代用品”。
“宋先生,你是船舶工程师,那么我想问你,在海战中,它们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扭头看着宋培恩,朱宜锋神情严肃的说道。
“这……”
面对陛下的问题,宋培恩整个人立即变得犹豫起来,片刻的犹豫之后,他立即回答道。
“陛下,微臣并不是军人,对于海战并不懂,但是以微臣看来,一型护航舰的战斗力并不见得比武装商船强,他们的船壳都是相同的商船船壳,至于火炮,也就是120公厘汉式舰炮,除了其机动性较好,以微臣看来,似乎他们并没有太多的优点……”
尽管在嘴上这么说着,但是他又把话锋一转,为海军辩解道。
“但是现在,这却是船厂唯一能够在短期内提供的军舰,或许其性能远无法同普通军舰相比,但是陛下,就目前来说,海军需要的是足够多的军舰,微臣以为这个优点足以弥补他的其它弱点,再则……”
看着若有所思的陛下,宋培恩又特意说道。
“待到将来战争结束之,这些军舰可以用于出口他国,微臣觉得他国必定需要我国制造之军舰,再则亦可用于殖民地巡航,毕竟我国在太平洋以及印度洋上广泛的殖民地利益,都需要军舰去悍卫……”
专业的人看待问题的角度自然有他的不同,宋培恩或许并不是军人,但是作为造船工程师,他却很清楚一型护航舰的优点。
“而一型护航舰虽然吨位有限,但是其载煤量高达150吨,使其航程远超过同吨位军舰,加之其亦装有风帆,这使得其具备小型巡洋舰的远程巡航能力,所以,以臣看来,若是能针对其部分不足加以改进,其完全可以满足海军未来的需要,而不仅仅只是应急之作!”
“哦!”
宋培恩的话,让朱宜锋看着他好奇的问道。
“针对其部分不足加以改进,你来说说,有那些地方需要改进?”
“回陛下,微臣并不懂得军舰设计,但微臣以为,若是能进一步加大其动力,增加其航速,并适当加厚其舷侧装备,一型护航舰倒也不失为一种性能优良的小型巡洋舰!”
然后宋培恩又把他的想法一一道出,他的这些想法完全都是根据他对船舶的了解提出的,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向海军提出这些建议。
“……海军在设计一型护航舰时,为便于民间船厂建造,所以其严格遵守商船规格,从而导致其在商船标准下有着装甲薄弱、动力较差的不足,以臣看来,适当增加其装甲厚度,并不会给民间船厂的建造带来困难,毕竟32公厘的船板和45公厘的船板,对于船厂而言,并没有制造上的难度,如果非要说难度的话,恐怕还是……”
在宋培恩话声打顿的时候,朱宜锋立即反问道。
“是什么?”
“陛下,恐怕还是钢铁产量的问题!”
回答陛下的问题之余,宋培恩又说道。
“从开战直到现在,钢铁产量一直限制着很多企业的生产,陛下,臣以为,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争取在未来的几天内恢复每天两更!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支持无语,支持铁血宏图再次拜谢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收藏以及每一张月票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拜谢!铁血宏图群:150536833,欢迎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