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545 第554章 决断
- 546 第556章 合作
- 547 第555章 南澳
- 548 第557章
- 549 第558章 战地
- 550 第559章 决定
- 551 第560章 商人
- 552 第561章 商业利益
- 553 第562章 归宿
- 554 第563章 游说
- 555 第564章 印度
- 556 第565章 目的所在
- 557 第566章
- 558 第567章 军人职责
- 559 第568章 黎民
- 560 第569章 变化
- 561 第570章 目标,新大陆
- 562 第571章 新大陆的迎接
- 563 第572章 伦敦忧
- 564 第573章 法兰西的野望
- 565 第574章 帝国之间
- 566 第575章 勾结
- 567 第576章 皇帝的日常
- 568 第577章 新兵
- 569 第578章 本性
- 570 第579章 存在
- 571 第580章 不列颠
- 572 第581章 强硬
- 573 第582章 潜伏者
- 574 第583章 火种
- 575 第584章 世界大战的回报
- 576 第585章 新殖民地
- 577 第586章 合作者
- 578 第587章 共和军
- 579 第588章 觉醒的力量
- 580 第589章 燃烧的都柏林
- 581 第590章 爱尔兰的眼泪
- 582 第591章 迷雾
- 583 第592章 战斗
- 584 第593章 忠臣
- 585 第594章 国族
- 586 第595章 人心
- 587 第596章 父子
- 588 第597章 君臣
- 589 第598章 浮想
- 590 第599章 命运
- 591 第600章
- 592 第601章 黎民(求支持)
- 593 第602章 北平(求月票)
- 594 第603章 天津(求月票)
- 595 第604章 新技术(求月票)
- 596 第605章 新时代(求月票)
- 597 第606章 面向未来(第一更)
- 598 第607章 时代开端(第二更)
- 599 第608章 时代(第一更)
- 600 第609章 老兵(第二更)
- 601 第610章 企业未来
- 602 第611章 家人(第一更)
- 603 第612章 私心(第二更)
- 604 第613章 所为何(第一章)
- 605 第614章 帝国擎柱(第二更)
- 606 第615章 机器(第一更)
- 607 第616章 解放者(第二更)
- 608 第617章 都柏林(第一更)
- 609 第618章 胜利的希望(第二更)
- 610 第619章 夜色(第一更)
- 611 第620章 工程师的战争(第二更)
- 612 第621章 预备
- 613 第623章 绞肉机(第一更)
- 614 第624章 屠场(第二更)
- 615 第625章 尸山血海
- 616 第626章 绝望与希望
- 617 第627章 新丁
- 618 第628章 商人
- 619 第629章 商人之用
- 620 第630章 商人的眼光
- 621 第631章 干杯!
- 622 第632章 棋手与棋子
- 623 第633章 潜入
- 624 第634章 时代之门
- 625 第635章 决断
- 626 第366章
- 627 第367章 毛骨悚然
- 628 第638章 祈祷(求支持)
- 629 第639章 感叹
- 630 第640章 胜利者
- 631 第641章 不列颠
- 632 第642章 德意志
- 633 第643章 未来
- 634 第644章 携手
- 635 第645章 分工(求支持)
- 636 第646章 皇帝的野心
- 637 第647章 天朝
- 638 第648章 江户
- 639 第649章 日本的未来
- 640 第650章 合邦(第二更)
- 641 第651章 私相授受(第一更)
- 642 第652章 咸水埠(第二更)
- 643 第653章 公司的决定(第一更)
- 644 第654章 洛基山(第二更)
- 645 第655章 大草原(第一更)
- 646 第656章 外交(第二更)
- 647 第657章 保证未来(第一更)
- 648 第658章 商人(第二更)
- 649 第659章 密探(第一更)
- 650 第660章 习惯(第二更)
- 651 第661章 战争迷雾(第一更)
- 652 第662章 龙洋的魅力
- 653 第663章 裙角(第一更)
- 654 第664章 张伯伦的浮想(第二更)
- 655 第665章 试探(第一更)
- 656 第666章 毒气(第二更)
- 657 第667章 奇与正
- 658 第668章 过湖
- 659 第669章 本能(第一更)
- 660 第670章 对不起(第二更)
- 661 第671章 催命符(第一更)
- 662 第672章 终局(第二更)
- 663 第673章 结束
- 664 第674章 美利坚的阴谋
- 665 第675章 法裔加拿大人
- 666 第676章 大后方
- 667 第677章 葛底斯堡
- 668 第678章 夜话
- 669 第679章 师徒两人
- 670 第680章 父与子
- 671 第681章 开启未来
- 672 第682章 为了未来
- 673 第683章 远征船队
- 674 第684章 我跟你说……
- 675 第685章 英国的意愿
- 676 第686章 碎片
- 677 第687章 英国的目的
- 678 第688章 帝国时代(新书发布,求推荐、求收藏)
- 679 第689章 从女王到女皇(新书发布,求支持!)
- 680 第690章 区别(为新书求推荐、求支持)
- 681 第691章 南方(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682 第692章 西部(为新书求推荐)
- 683 第693章 总统(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684 第694章 和平(为新书求收藏)
- 685 第695章 人道主义危机(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686 第696章 分舰队(为新收求推荐、求收藏)
- 687 第697章 大国的责任(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688 第698章 拦截(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689 第699章 炮口下(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690 第700章 林肯的决定(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691 第701章 野蛮人谢尔曼(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692 第702章 彼得斯堡(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693 第705章 五岔口(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694 第706章 盛宴(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695 第707章 格兰特的决定()
- 696 第708章 灾难(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697 第709章 美国不哭(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698 第710章 灾难性的后果(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699 第711章 美利坚落日(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700 第712章 海上(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701 第713章 太子之择(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702 第714章 江户之夜(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703 第715章 最后的谈判(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704 第716章 父与子(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705 第717章 未来的忧虑(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706 第718章 君主的妻子(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707 第719章 飞船(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708 第720章 百年后(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709 第721章 二代(新书已经发布,求推荐、求收藏)
- 710 第722章 喜当爹(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711 第723章 这样的生活(全书完)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564章 印度
第564章 印度
第564章
在很多时候,一个伟大的事业,有时可能以极其平凡的原因开始。 更新最快二百五十二年前,由于五个微不足道的先令,英国开始投身于大规模的殖民冒险活动,从而开辟英国的殖民事业。当时,荷兰商人垄断世界香料市场,断然决定每磅胡椒粉的售价提高五个先令。而胡椒粉则是几乎每个人英国人都离不开的极为重要的调味品。
对于这一挑衅,伦敦城的八十位香料商无不是心怀不满,他们立即做出了一个决定,于1599年9月24日下午在利丹霍尔大街聚会,会议地点设在一幢楼房内。会议旨在建立一家小型贸易公司,初期资金定为七万二千英镑,由一百二十五家股东赞助。这家商会名为“东印度公司”,其唯一目的在于开辟对印度的贸易,打破荷兰人对香料的垄断,以获得足够的利润。
在十六世纪最后一天,当时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发证书,正式批准“东印度公司”营业,允许它与好望角外其他各国独家通商,第一阶段期限定为十五年。八个月后,一艘五百吨位“咆哮号”大帆船在孟买北部苏拉特港,英国人终于来到了印度。
初抵印度的第一次登上了充满神奇色彩的海岸英国人显得小心翼翼的。当年,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时,曾误以为航行到了印度。“咆哮号”班长威廉?霍金斯是位经验丰富的水手,同时也是一位见多识广的海盗和探险家。在五十名帕坦人雇用兵的护卫下,他深入内地,来到伊丽莎白统治下的英国梦寐以求的幻想国度,一心想找到大如鸽蛋的红宝石、取之不尽的胡椒、生姜、靛青和桂皮,可容纳一户人家的巨叶奇树,以及用象牙炮制的永葆青春的灵丹妙药。
在通往亚格拉的探险路上,霍金斯船长未能如愿以偿。但是和莫卧儿王的会见,却使他不虚此行。与莫卧儿帝王相比,伊丽莎白女王犹如一个小采邑的“庄园主”。当时,杰汉吉尔统治着七千万臣民,是印度莫卧儿王朝第四代即最后一代皇帝,世界上最富有、最强大的国王。在那里他受到王朝宫廷热烈而隆重的款待,“东印度公司”那些窘相毕露的股东们,大概也会为之愧色满面,无所适从。莫卧儿王任命这位英国人为宫廷官员,并从宫女中挑选一位亚美尼亚基督教绝色女郎,奉献给他,以示欢迎。
勇敢无畏的霍金斯船长抵达亚格拉后,通过香料贸易他攫取巨额利润,让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们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杰汉吉尔签署敕令,允许“东印度公司”在孟买北部沿海一带开设商行。
从那一天起,东印度公司就迅速发迹,聚敛无数财富。尔后不久,每月有两艘巨轮抵达泰晤士河,在码头上卸下堆集如山的胡椒、树胶、白糖、生蚕丝和棉花,随后满载工业制成品离开码头。“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们获得了巨额的利润,投资东印度公司成为了他们一生中最明智的,也是回报最丰厚的投资。
次年,东印度公司的其他船只相继在马德拉斯海岸和孟加拉湾出现。一些胆大妄为的探险者,甚至涉足瘟疫肆虐的恒河三角洲地带,在那里设立商会,这就是今天加尔各答城的前身。一般说来,英国人所到之处受到当地君王和居民的友好接待,因为他们到处喋喋不休地宣称:“我们经商而不推行殖民化政策。”
随着商业不断扩大繁荣,“东印度公司”的经纪人不得不采取措施保护其贸易活动,从而不可避免地干预当地的政治冲突。这样一来,英国不可逆转地卷了进去,最后导致全面征服印度。印度的丰富资源同样吸引着法国,它的出现加速了英国对印度的征掠过程。三十年来,英法两国将欧洲战场上的争斗转移到印度的热带丛林里和平原上,双方明争暗斗,企图赢得印度显赫有势的王公们的支持和青睐。在出类拔萃的董事长约瑟夫?弗朗索瓦兹?迪普莱克斯的怂恿下,法国蠢蠢欲动,妄想在印度建立一个庞大帝国,法国的野心曾经一度几乎就要实现。但是“东印度公司”立即起兵发难,维护其利益,最后终于战败法国人,使其建立帝国的美梦化为乌有。
1757年,罗伯特?克莱夫将军冒着滂沱大雨,率领第三十九步兵团的九百名英国士兵和两千名印度土著士兵,在距普拉西不远的孟加拉邦一村庄的稻田里,一举歼灭了一位滋生事端的苏丹全部武装力量。克莱夫的胜利为伦敦商人打开了印度北部地区的大门,揭开了英国下个世纪名副其实地征服印度的序幕。从此,商人由帝国的创建者所代替。
伦敦发布诏令,禁止在印度推行任何“征略和扩张领土计划”。尽管如此,一批批野心勃勃的总督接踵而来,疯狂推行帝国主义政策。总督理查德?韦尔斯利公然声称:“唯有扩大英国统治,才能给印度当地居民带来巨大利益。”他把英国统治扩大至迈索尔、特拉凡哥尔、巴罗达、海得拉巴和爪利奥尔各邦,肢解了强悍骁勇的马拉塔王国,征略了德干、孟加拉邦和恒河谷地的大片土地。韦尔斯利的继承者荡平了拉其普特各邦,吞并了西信德省及卡拉奇港口,对锡克人进行两次残酷战争,最后占领了旁遮普省,完成了对整个印度的征服。
这样,在短短的几十年间,由一群商贾组成的商会,一跃发展成为强大的君主,商会的经纪人和财会人员变成权势显赫的将军和总督,贮存货物的货栈变成金碧辉煌的宫殿,从追求钱财的竞赛转变为贪婪地掠夺领土。英国人取代了莫卧儿皇帝,然而后者为他们打开了通往印度次大陆的门户。
不过英国人的贪婪,却不断的遭到反抗,而最激烈的反抗就发生在几年前,四年前,由于英国人对印度在政治、经济、宗教和军事上的统治,引起印度各阶层不满,德里附近的英国土著雇佣兵首先发生大规模的哗变。印度中部各地英人统率的印兵群起响应,数月内席卷了恒河上游的广大地区。英印殖民地军队由于一些忠诚于英国的土邦王公相助,英国在印度的统治才幸免于难,随后纠集土邦的武装力量,以牙还牙地野蛮镇压哗变的士兵和土邦。这次兵变产生的直接影响是,英国人从此彻底改变了对印度的统治方式。经过二百五十八年卓有成效的经营活动,名噪一时的“东印度公司”遵照女王颁布的敕令,以它开张营业时的同样方式,于1858年停止在印度的活动。根据新的诏令,三亿印度人的命运置入维多利亚女王的手中。这个二十九岁的女人,面部表情倔强、傲慢,象征英国人种统治世界的愿望。从此,英国王室行使英国在印度的权力,通过其驻印度代表副王直接统治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
在英属印度,这个世界上最为广阔的、人口最多的殖民地上,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小型军队,负责执行管理印度的庞大艰巨任务,它就是“不列颠印度军队”,印度军队由印度人和英国人分别组成编组,前者属于来自印度本土的印度人组成;后者则是出生于英国,被派往印度服役的英国人组成。他是以几千名英**官和士兵以及十几万印度土著士兵为后盾,统治着一个三亿人口的大国,维持整个英属印度的社会秩序。而这一事实更雄辩地说明了英国统治印度的性质,同时表明印度人民群众是何等的温顺。
“英国人究竟是如何统治印度?”
在汽笛声中,于孟买的码头初抵印度的巴洛耶夫用一种好奇的眼光打量着这里,作为欧洲人的他自然不需要像土著人一样,随着拥挤的人潮通过海关,作为欧洲人他们享有额外的通道,在各国殖民地从来都是人分三等,第一等的自然是作为殖民者来到殖民地的“宗主国国民”,第二等则是那些受殖民地政府认可的上等土著,至于第三等则是普通的土著人。
作为欧洲人的巴洛耶夫在这里自然享受着与英国人同等的待遇,肤色决定着的一切,无论是在印度亦或是在中国控制下的非洲,“白银”与“黄金”的肤色都相地于土著人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对于普通的欧洲人来说,他们是绝不会与低劣的土著人接触的,即便是与那些土著王公接触,同样也是非常有限的,
但是对于巴洛耶夫来说,他并不排斥与印度人的接触,实际上,对于俄罗斯来说,他们从来没有通过肤色去划分一切,对于他们来说,只要出于维持统治的需要,即便是黑人也可以成为他们的贵族。
所以,与很多欧洲排斥印度人不同,巴洛耶夫这位来到印度“为俄罗斯的纺织工业寻找廉价原料”的俄罗斯商人,很快便深入到印度腹地,沿途就像是任何一个商人一样,与当地的印度商人进行接触,当然他还会与那些土邦主接触,尽管几年前的哗变导致许多土邦主的统治权被废除,从而土邦被英属印度直接统治,但是在巴洛耶夫看来,这正是他所需要的。
“从表面上看来,印度人对于不列颠的统治是驯服的,但是实际上,印度人对英国统治的不信任已经成为这次1857年叛乱的遗产,这种不信任,不仅影响到印度人,同样也影响到了英国人,英国人对印度人的态度是狭隘和惧怕的,甚至对待具有相同背景、极富成就或忠诚的人也是一副排外的心态。英国人及其公务人员都居于营地,与印度人隔离开来;私人会所等社交场合同样也是排外的,也是排斥印度人的……”
几乎每天,巴洛耶夫都会在自己的日记中做下他的记录,记录着他所了解到的印度,在他之前没有任何一个俄罗斯人如此细微的对印度进行着这样的观察,同样也没有任何一个俄罗斯人来到印度的腹地,而他所做的一切,就像是过去数百年间,俄罗斯的冒险家们向东扩张时一样,将印度所有的一切都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着,从了解这个地区,了解本土地的土著。
伟大的事业往往始于平凡的开始,对于巴洛耶夫来说,作为“商人”来到印度的他,绝不是什么“商人”,商人不过只是一个伪装的身份,他的另一个身份,实际上冒险家,他受雇于圣彼得堡的俄罗斯帝国的外交大臣,而他来到这里是为了了解这片土地,为将来作好准备。
生活在温带的人们永远无法理解身处寒带的俄罗斯人对于温暖对于阳光的渴望,就像巴洛耶夫一样,尽管南亚次大陆那灼热的阳光对于欧洲人来说,往往会令人感觉有些不适,但是对于巴洛耶夫来说,他却享受着这种阳光带来的温暖,对于此时的他来说,整个人完全沉迷于印度所表现出的那让人着迷的一面,这里的一切看起来都是如梦似幻的。
“只有身处于印度,才会明白,为什么这片富庶的大陆,对于英国来说为何如此的重要,对于英国而言,这片富庶的大陆所提供的不仅仅是一片庞大的市场,更为重要的是,这里可以向英国提供数之不尽的财富,正是这些源源不断的财富,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之中,成就了不列颠成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帝国,对于英国来说,拥有印度无疑是幸运的,但是对于俄罗斯而言,英国控制下的印度却不亚于一场灾难,我们必须要看到一个事实俄罗斯如果想要成为一个强大帝国,就必须要拥有印度!”
现在正是双倍月票的时候,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支持无语,支持铁血宏图!再次拜谢!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拜谢!铁血宏图群:150536833,欢迎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在很多时候,一个伟大的事业,有时可能以极其平凡的原因开始。 更新最快二百五十二年前,由于五个微不足道的先令,英国开始投身于大规模的殖民冒险活动,从而开辟英国的殖民事业。当时,荷兰商人垄断世界香料市场,断然决定每磅胡椒粉的售价提高五个先令。而胡椒粉则是几乎每个人英国人都离不开的极为重要的调味品。
对于这一挑衅,伦敦城的八十位香料商无不是心怀不满,他们立即做出了一个决定,于1599年9月24日下午在利丹霍尔大街聚会,会议地点设在一幢楼房内。会议旨在建立一家小型贸易公司,初期资金定为七万二千英镑,由一百二十五家股东赞助。这家商会名为“东印度公司”,其唯一目的在于开辟对印度的贸易,打破荷兰人对香料的垄断,以获得足够的利润。
在十六世纪最后一天,当时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发证书,正式批准“东印度公司”营业,允许它与好望角外其他各国独家通商,第一阶段期限定为十五年。八个月后,一艘五百吨位“咆哮号”大帆船在孟买北部苏拉特港,英国人终于来到了印度。
初抵印度的第一次登上了充满神奇色彩的海岸英国人显得小心翼翼的。当年,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时,曾误以为航行到了印度。“咆哮号”班长威廉?霍金斯是位经验丰富的水手,同时也是一位见多识广的海盗和探险家。在五十名帕坦人雇用兵的护卫下,他深入内地,来到伊丽莎白统治下的英国梦寐以求的幻想国度,一心想找到大如鸽蛋的红宝石、取之不尽的胡椒、生姜、靛青和桂皮,可容纳一户人家的巨叶奇树,以及用象牙炮制的永葆青春的灵丹妙药。
在通往亚格拉的探险路上,霍金斯船长未能如愿以偿。但是和莫卧儿王的会见,却使他不虚此行。与莫卧儿帝王相比,伊丽莎白女王犹如一个小采邑的“庄园主”。当时,杰汉吉尔统治着七千万臣民,是印度莫卧儿王朝第四代即最后一代皇帝,世界上最富有、最强大的国王。在那里他受到王朝宫廷热烈而隆重的款待,“东印度公司”那些窘相毕露的股东们,大概也会为之愧色满面,无所适从。莫卧儿王任命这位英国人为宫廷官员,并从宫女中挑选一位亚美尼亚基督教绝色女郎,奉献给他,以示欢迎。
勇敢无畏的霍金斯船长抵达亚格拉后,通过香料贸易他攫取巨额利润,让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们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杰汉吉尔签署敕令,允许“东印度公司”在孟买北部沿海一带开设商行。
从那一天起,东印度公司就迅速发迹,聚敛无数财富。尔后不久,每月有两艘巨轮抵达泰晤士河,在码头上卸下堆集如山的胡椒、树胶、白糖、生蚕丝和棉花,随后满载工业制成品离开码头。“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们获得了巨额的利润,投资东印度公司成为了他们一生中最明智的,也是回报最丰厚的投资。
次年,东印度公司的其他船只相继在马德拉斯海岸和孟加拉湾出现。一些胆大妄为的探险者,甚至涉足瘟疫肆虐的恒河三角洲地带,在那里设立商会,这就是今天加尔各答城的前身。一般说来,英国人所到之处受到当地君王和居民的友好接待,因为他们到处喋喋不休地宣称:“我们经商而不推行殖民化政策。”
随着商业不断扩大繁荣,“东印度公司”的经纪人不得不采取措施保护其贸易活动,从而不可避免地干预当地的政治冲突。这样一来,英国不可逆转地卷了进去,最后导致全面征服印度。印度的丰富资源同样吸引着法国,它的出现加速了英国对印度的征掠过程。三十年来,英法两国将欧洲战场上的争斗转移到印度的热带丛林里和平原上,双方明争暗斗,企图赢得印度显赫有势的王公们的支持和青睐。在出类拔萃的董事长约瑟夫?弗朗索瓦兹?迪普莱克斯的怂恿下,法国蠢蠢欲动,妄想在印度建立一个庞大帝国,法国的野心曾经一度几乎就要实现。但是“东印度公司”立即起兵发难,维护其利益,最后终于战败法国人,使其建立帝国的美梦化为乌有。
1757年,罗伯特?克莱夫将军冒着滂沱大雨,率领第三十九步兵团的九百名英国士兵和两千名印度土著士兵,在距普拉西不远的孟加拉邦一村庄的稻田里,一举歼灭了一位滋生事端的苏丹全部武装力量。克莱夫的胜利为伦敦商人打开了印度北部地区的大门,揭开了英国下个世纪名副其实地征服印度的序幕。从此,商人由帝国的创建者所代替。
伦敦发布诏令,禁止在印度推行任何“征略和扩张领土计划”。尽管如此,一批批野心勃勃的总督接踵而来,疯狂推行帝国主义政策。总督理查德?韦尔斯利公然声称:“唯有扩大英国统治,才能给印度当地居民带来巨大利益。”他把英国统治扩大至迈索尔、特拉凡哥尔、巴罗达、海得拉巴和爪利奥尔各邦,肢解了强悍骁勇的马拉塔王国,征略了德干、孟加拉邦和恒河谷地的大片土地。韦尔斯利的继承者荡平了拉其普特各邦,吞并了西信德省及卡拉奇港口,对锡克人进行两次残酷战争,最后占领了旁遮普省,完成了对整个印度的征服。
这样,在短短的几十年间,由一群商贾组成的商会,一跃发展成为强大的君主,商会的经纪人和财会人员变成权势显赫的将军和总督,贮存货物的货栈变成金碧辉煌的宫殿,从追求钱财的竞赛转变为贪婪地掠夺领土。英国人取代了莫卧儿皇帝,然而后者为他们打开了通往印度次大陆的门户。
不过英国人的贪婪,却不断的遭到反抗,而最激烈的反抗就发生在几年前,四年前,由于英国人对印度在政治、经济、宗教和军事上的统治,引起印度各阶层不满,德里附近的英国土著雇佣兵首先发生大规模的哗变。印度中部各地英人统率的印兵群起响应,数月内席卷了恒河上游的广大地区。英印殖民地军队由于一些忠诚于英国的土邦王公相助,英国在印度的统治才幸免于难,随后纠集土邦的武装力量,以牙还牙地野蛮镇压哗变的士兵和土邦。这次兵变产生的直接影响是,英国人从此彻底改变了对印度的统治方式。经过二百五十八年卓有成效的经营活动,名噪一时的“东印度公司”遵照女王颁布的敕令,以它开张营业时的同样方式,于1858年停止在印度的活动。根据新的诏令,三亿印度人的命运置入维多利亚女王的手中。这个二十九岁的女人,面部表情倔强、傲慢,象征英国人种统治世界的愿望。从此,英国王室行使英国在印度的权力,通过其驻印度代表副王直接统治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
在英属印度,这个世界上最为广阔的、人口最多的殖民地上,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小型军队,负责执行管理印度的庞大艰巨任务,它就是“不列颠印度军队”,印度军队由印度人和英国人分别组成编组,前者属于来自印度本土的印度人组成;后者则是出生于英国,被派往印度服役的英国人组成。他是以几千名英**官和士兵以及十几万印度土著士兵为后盾,统治着一个三亿人口的大国,维持整个英属印度的社会秩序。而这一事实更雄辩地说明了英国统治印度的性质,同时表明印度人民群众是何等的温顺。
“英国人究竟是如何统治印度?”
在汽笛声中,于孟买的码头初抵印度的巴洛耶夫用一种好奇的眼光打量着这里,作为欧洲人的他自然不需要像土著人一样,随着拥挤的人潮通过海关,作为欧洲人他们享有额外的通道,在各国殖民地从来都是人分三等,第一等的自然是作为殖民者来到殖民地的“宗主国国民”,第二等则是那些受殖民地政府认可的上等土著,至于第三等则是普通的土著人。
作为欧洲人的巴洛耶夫在这里自然享受着与英国人同等的待遇,肤色决定着的一切,无论是在印度亦或是在中国控制下的非洲,“白银”与“黄金”的肤色都相地于土著人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对于普通的欧洲人来说,他们是绝不会与低劣的土著人接触的,即便是与那些土著王公接触,同样也是非常有限的,
但是对于巴洛耶夫来说,他并不排斥与印度人的接触,实际上,对于俄罗斯来说,他们从来没有通过肤色去划分一切,对于他们来说,只要出于维持统治的需要,即便是黑人也可以成为他们的贵族。
所以,与很多欧洲排斥印度人不同,巴洛耶夫这位来到印度“为俄罗斯的纺织工业寻找廉价原料”的俄罗斯商人,很快便深入到印度腹地,沿途就像是任何一个商人一样,与当地的印度商人进行接触,当然他还会与那些土邦主接触,尽管几年前的哗变导致许多土邦主的统治权被废除,从而土邦被英属印度直接统治,但是在巴洛耶夫看来,这正是他所需要的。
“从表面上看来,印度人对于不列颠的统治是驯服的,但是实际上,印度人对英国统治的不信任已经成为这次1857年叛乱的遗产,这种不信任,不仅影响到印度人,同样也影响到了英国人,英国人对印度人的态度是狭隘和惧怕的,甚至对待具有相同背景、极富成就或忠诚的人也是一副排外的心态。英国人及其公务人员都居于营地,与印度人隔离开来;私人会所等社交场合同样也是排外的,也是排斥印度人的……”
几乎每天,巴洛耶夫都会在自己的日记中做下他的记录,记录着他所了解到的印度,在他之前没有任何一个俄罗斯人如此细微的对印度进行着这样的观察,同样也没有任何一个俄罗斯人来到印度的腹地,而他所做的一切,就像是过去数百年间,俄罗斯的冒险家们向东扩张时一样,将印度所有的一切都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着,从了解这个地区,了解本土地的土著。
伟大的事业往往始于平凡的开始,对于巴洛耶夫来说,作为“商人”来到印度的他,绝不是什么“商人”,商人不过只是一个伪装的身份,他的另一个身份,实际上冒险家,他受雇于圣彼得堡的俄罗斯帝国的外交大臣,而他来到这里是为了了解这片土地,为将来作好准备。
生活在温带的人们永远无法理解身处寒带的俄罗斯人对于温暖对于阳光的渴望,就像巴洛耶夫一样,尽管南亚次大陆那灼热的阳光对于欧洲人来说,往往会令人感觉有些不适,但是对于巴洛耶夫来说,他却享受着这种阳光带来的温暖,对于此时的他来说,整个人完全沉迷于印度所表现出的那让人着迷的一面,这里的一切看起来都是如梦似幻的。
“只有身处于印度,才会明白,为什么这片富庶的大陆,对于英国来说为何如此的重要,对于英国而言,这片富庶的大陆所提供的不仅仅是一片庞大的市场,更为重要的是,这里可以向英国提供数之不尽的财富,正是这些源源不断的财富,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之中,成就了不列颠成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帝国,对于英国来说,拥有印度无疑是幸运的,但是对于俄罗斯而言,英国控制下的印度却不亚于一场灾难,我们必须要看到一个事实俄罗斯如果想要成为一个强大帝国,就必须要拥有印度!”
现在正是双倍月票的时候,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支持无语,支持铁血宏图!再次拜谢!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拜谢!铁血宏图群:150536833,欢迎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