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34 第二百一十四章 拍老鼠(一)
- 235 第二百一十五章 拍老鼠(二)
- 236 第二百一十六章 拍老鼠(三)
- 237 第二百一十七章 定论
- 238 第二百一十八章 大热闹
- 239 第二百一十九章 协议达成
- 240 第二百二十章 一夫两妇
- 241 第二百二十一章 重焕生机
- 242 第二百二十二章 流言
- 243 第二百二十三章 添妆
- 244 第二百二十四章 儿女双全
- 245 第二百二十五章 求不得
- 246 第二百二十六章 自由的味道
- 247 第二百二十七章 应对(一)
- 248 第二百二十八章 可怜之人
- 249 第二百二十九章 可恨之处
- 250 第二百三十章 查访
- 251 第二百三十一章 得福茶楼
- 252 第二百三十二章 震慑
- 253 第二百三十三章 破家
- 254 第二百三十四章 以工抵债
- 255 第二百三十五章 夜
- 256 第二百三十六章 诈尸
- 257 第二百三十七章 苦痛陈二皮
- 258 第二百三十八章 幽光
- 259 第二百三十九章 惊现
- 260 第二百四十章 寻
- 261 第二百四十一章 河边小憩
- 262 第二百四十二章 落水
- 263 第二百四十三章 小姐?丫鬟?
- 264 第二百四十四章 戏
- 265 第二百四十五章 这里才是家
- 266 第二百四十六章 老泪纵横
- 267 第二百四十七章 冥冥之中
- 268 第二百四十八章 起因
- 269 第二百四十九章 进山
- 270 第二百五十章 跳水运动
- 271 第二百五十一章 吓破胆
- 272 第二百五十二章 变天儿(一)
- 273 第二百五十三章 变天儿(二)
- 274 第二百五十四章 陪嫁丫鬟要嫁谁?
- 275 第二百五十五章 平手
- 276 第二百五十六章 月黑风高
- 277 第二百五十七章 吃醋
- 278 第二百五十八章 将军府
- 279 第二百五十九章 趣事
- 280 第二百六十章 胎动
- 281 第二百六十一章 土烤箱
- 282 第二百六十二章 月饼
- 283 第二百六十三章 中秋月圆
- 284 第二百六十四章 歌声
- 285 第二百六十五章 风调雨顺
- 286 第二百六十六章 对策
- 287 第二百六十七章 对策(二)
- 288 第二百六十八章 帮手
- 289 第二百六十九章 万事俱备
- 290 第二百七十章 天雷滚滚
- 291 第二百七十一章 瞒
- 292 第二百七十二章 家贼
- 293 第二百七十三章 绝境
- 294 第二百七十四章 软柿子
- 295 第二百七十五章 狼窝
- 296 第二百七十六章 虎口
- 297 第二百七十七章 妞妞
- 298 第二百七十八章 雨夜
- 299 第二百七十九章 二十里外
- 300 第二百八十章 喜讯
- 301 第二百八十一章 归
- 302 第二百八十二章 心病
- 303 第二百八十三章 心药医
- 304 第二百八十四章 树欲静风不止
- 305 第二百八十五章 消息
- 306 第二百八十六章 送
- 307 第二百八十七章 肉包子打狗
- 308 第二百八十八章 一去不回
- 309 第二百八十九章 管教
- 310 第二百九十章 压惊
- 311 第二百九十一章 见证
- 312 第二百九十二章 收魂
- 313 第二百九十三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
- 314 第二百九十四章 母子
- 315 第二百九十五章 最毒妇人心
- 316 第二百九十六章 内火
- 317 第二百九十七章 探望
- 318 第二百九十八章 红玉楼
- 319 第二百九十九章 请求
- 320 第三百章 收稻了(一)
- 321 第三百零一章 收稻了(二)
- 322 第三百零二章 收稻了(三)
- 323 第三百零三章 灌木后
- 324 第三百零四章 安伯的友人
- 325 第三百零五章 生意
- 326 第三百零六章 舍棉衣
- 327 第三百零七章 白露城
- 328 第三百零八章 倒戈
- 329 第三百零九章 得胜而回
- 330 第三百一十章 交易
- 331 第三百一十一章 闹
- 332 第三百一十二章 惊
- 333 第三百一十三章 证据
- 334 第三百一十四章 处置
- 335 第三百一十五章 收豆子
- 336 第三百一十六章 抓大放小
- 337 第三百一十七章 分说赵家
- 338 第三百一十八章 千金换狗头
- 339 第三百一十九章 恶事连连
- 340 第三百二十章 遮掩
- 341 第三百二十一章 孕到临头
- 342 第三百二十二章 折磨
- 343 第三百二十三章 险死还生
- 344 第三百二十四章 初为人母
- 345 第三百二十五章 怡然康宁
- 346 第三百二十六章 三朝洗儿(一)
- 347 第三百二十七章 三朝洗儿(二)
- 348 第三百二十八章 娘家人
- 349 第三百二十九章 欲离别
- 350 第三百三十章 表哥表妹
- 351 第三百三十一章 奔马与石榴
- 352 第三百三十二章 窗里窗外
- 353 第三百三十三章 主与客
- 354 第三百三十四章 谁家主子?
- 355 第三百三十五章 请辞
- 356 第三百三十六章 奔雷惹的祸
- 357 第三百三十七章 猪都不如
- 358 第三百三十八章 家狗和野狼
- 359 第三百三十九章 战利品
- 360 第三百四十章 慈母
- 361 第三百四十一章 金家
- 362 第三百四十二章 转圜
- 363 第三百四十三章 一见如故
- 364 第三百四十四章 权势是个好东西
- 365 第三百四十五章 官家上门
- 366 第三百四十六章 闹事为哪般
- 367 第三百四十七章 戏(一)
- 368 第三百四十八章 戏(二)
- 369 第三百四十九章 情债
- 370 第三百五十章 有缘无分
- 371 第三百五十一章 攻心计
- 372 第三百五十二章 事了
- 373 第三百五十三章 彤城来信
- 374 第三百五十四章 离(一)
- 375 第三百五十五章 离(二)
- 376 第三百五十六章 走与留
- 377 第三百五十七章 又走一个
- 378 第三百五十八章 难得热闹
- 379 第三百五十九章 出行前
- 380 第三百六十章 历劫归来
- 381 第三百六十一章 不孝儿
- 382 第三百六十二章 祠堂
- 383 第三百六十三章 真假
- 384 第三百六十四章 失势
- 385 第三百六十五章 惊城
- 386 第三百六十六章 物是人非
- 387 第三百六十七章 人杰地灵
- 388 第三百六十八章 萍水相逢
- 389 第三百六十九章 再遇
- 390 第三百七十章 结伴
- 391 第三百七十一章 分歧
- 392 第三百七十二章 重聚
- 393 第三百七十三章 世伯世侄
- 394 第三百七十四章 真心?
- 395 第三百七十五章 人夫人父
- 396 第三百七十六章 坦白
- 397 第三百七十七章 和好
- 398 第三百七十八章 娱乐大众
- 399 第三百七十九章 狗血剧
- 400 第三百八十章 明月照沟渠?
- 401 第三百八十一章 吴嫂其人
- 402 第三百八十二章 众说纷纭
- 403 第三百八十三章 族老议事
- 404 第三百八十四章 源头
- 405 第三百八十五章 小别相见
- 406 第三百八十六章 胜新婚
- 407 第三百八十七章 开言
- 408 第三百八十八章 进府(一)
- 409 第三百八十九章 进府(二)
- 410 第三百九十章 为谁受委屈
- 411 第三百九十一章 闺秀小聚
- 412 第三百九十二章 新营生
- 413 第三百九十三章 杂乱
- 414 第三百九十四章 冬夜之议
- 415 第三百九十五章 初雪
- 416 第三百九十六章 血溅西厢
- 417 第三百九十七章 撕破脸
- 418 第三百九十八章 离府
- 419 第三百九十九章 无耻之极
- 420 第四百章 银子照赚,日子照过
- 421 第四百零一章 乞丐
- 422 第四百零二章 两处惦念
- 423 第四百零三章 甘苦茶楼品甘苦
- 424 第四百零四章 火爆
- 425 第四百零五章 都没闲着
- 426 第四百零六章 可惜
- 427 第四百零七章 分化
- 428 第四百零八章 有望北归
- 429 第四百零九章 夜乱
- 430 第四百一十章 探梅
- 431 第四百一十一章 情敌相见
- 432 第四百一十二章 分外眼红
- 433 第四百一十三章 擅长之事
- 434 第四百一十四章 骄傲
- 435 第四百一十五章 牛角尖儿
- 436 第四百一十六章 吴家的手段
- 437 第四百一十七章 逼迫
- 438 第四百一十八章 好聚好散
- 439 第四百一十九章 离
- 440 第四百二十章 响亮的巴掌
- 441 第四百二十一章 归家
- 442 第四百二十二章 信使
- 443 第四百二十三章 岁月
- 444 第二百二十四章 姐弟相见
- 445 第四百二十五章 花园偶遇
- 446 第二百二十六章 报酬
- 447 第四百二十七章 荣耀与麻烦
- 448 第四百二十八章 两世人生(大结局)
- 449 赵丰年番外 如果有如果(一)
- 450 番外赵丰年 如果有如果(二)
- 451 番外赵丰年 如果有如果(三)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二百二十三章 添妆
第二百二十三章 添妆
云家村的老少,砸完刘家心里是痛快了,一路说笑着翻山越岭,但是回到村子被众多乡亲追问,立时又苦了脸,事情还是没解决啊!
里正和族老连同各家男人们聚到一块,商量了好久,终是只能用笨办法了,同样派人去各村辟谣,而且要装作听到那流言很惊奇的样子,然后把他们编好的一套假话说一遍,总之有多无辜就装多无辜,完全变身成一个被人嫉妒、恶意中伤的受害者。
当然他们这般说,别人自然不能完全相信,但也难免会对先前的流言起疑心,两厢一均衡,各说纷纭,待得时日久了,这事就算遮过去了。
当然还有件更重要的事,就是抬高云家村闺女的身价,还有四五日就是村南云老四家的惠姐出嫁,村里家家都要出钱,给惠姐添妆,嫁妆丰厚了,外人见得娶了云家村的女儿“有利可图”,提亲的自然就会像以前一样上门了。
众人都觉得是好主意,但是有的心疼家里的存钱,有的是手头拮据,有的是觉得自家没有女儿不该掏钱,总之,都沉默下来。云老四听了倒是极惊喜,但是也知这事儿他不好开口,就装作没有听到,一切都由着众人决定。
里正也是无奈,示意媳妇给大伙儿上茶,说些别的闲话儿,大有大伙儿不表态,就谁也别走的架势。
云二婶子在人群外面站的不耐烦,就打算回家去哄孩子,结果家里却是空空如也,问及邻居才知道瑞雪想两个孩子了,派了彩云彩月连雷子媳妇一起接去说话儿,左右家里无事,她就抬腿撵了过去,坐在院子里,把刚才之事说给瑞雪听听,权当解闷儿。
瑞雪听了,仔细想了想,倒觉得这是个赚取人心的好机会,唤了彩云去仓库,挑了一匹桃红,一匹雨过天青,两色锦缎,又翻了一匣子上好的胭脂水粉、一面极精美的雕花镂空铜镜出来,统统放在一个枣红漆色的大盒子里,要彩云好好捧了,就打算亲自去趟里正家。
云二婶立刻站起拦着,死活不让瑞雪出门,要知道里正家里可是不近,村里路也不平坦,万一哪里窜出个黑狗、黄牛,吓得瑞雪有个好歹,她可没发跟人家赵掌柜交代啊,毕竟这事是她多嘴说出来的。
瑞雪真是有些哭笑不得,本来也是想借机出去走走的,这下又泡汤了,不过,二婶也是好心,她也不能埋怨,索性就把要说的话,交代一番,托给她送去了。
云二婶嘱咐雷子媳妇看好孩子,别踹了瑞雪的肚子,这才端着盒子,一路回了里正家,众人比之她走之前,还要沉默,甚至连大声喘气的都没有,屋子只有辛辣的旱烟味在嚣张弥漫。
见得自家老婆子捧了东西进来,云二叔连忙使眼色,他们一家虽然不是小气的人,也愿意助本族姑娘一把,但是这时候却是不好犯众怒的。
云二婶微微摇头,走动屋子中间,笑道,“他大伯,我刚才去了赵家,同老板娘闲话说起了这事儿,大伙儿也知道老板娘从来都是心善又大方,自是不愿咱们村里的闺女没个好姻缘。她说,赵家也是云家村的,这事也要出一份力,就把库房里的好物事翻了出来,算她替惠姐添妆。”
说完,就伸手放下盒子,打开盒盖,把那锦缎和胭脂水粉、铜镜,一样样拿出来,看得屋里众人都是眼睛发亮,各个夸赞起来,“这锦缎色泽真好!”
“哎呀,这胭脂还是苏记的呢,怕是一盒就要二两银吧。”
“这铜镜真是精巧,我在我那表舅家里见过,可不是便宜东西。”
里正却是不同旁人,脸上没有半点儿喜色,低声叹气道,“这礼,大伙儿收的不觉受之有愧吗?”
众人愣了愣,顿时闭了嘴,有些讪讪的垂下了头。
“先不提,因为赵家,大伙儿得了多少好处,日子好过多少,只说那晚之事,若是赵家追究闹起来,大伙儿谁脸上也不好看,如今村里出这样的祸事,人家不但没有跟着看热闹,反倒不计前嫌,送了这么贵重的东西来,这是何等的心胸。比之有些人,可是天差地别,就是我,再见到人家,都羞愧的抬不起头来。”
里正当日去赵家赔礼出来,心里就存了这样的愧意,今日再听得此事,就彻底爆发了,眼睛盯着云三爷,言语里极是不客气。
众人自然都不傻,这事儿的罪魁祸首就是云三爷一家,原本碍于里正袒护,他们还不好说啥,现在里正都发了话,添妆的事情又托赵家的福,解决大半,就纷纷出言附和道,“是太对不住赵家了,应该上门赔礼。”
“就是,这事儿跪下磕头都不为过。”
云三爷老脸早就红得发紫了,他心里如何不知道自家有错,但是,他辈分高,在村里历来受人尊敬,一辈子也没受过啥气,真让他去给一个落户不足一年的外姓人磕头认错,这无论如何也做不出。
不过,众人却是不肯让他如前几次一般蒙混过关,一定要他表态,他万般无奈之下,才出声认错,里正直接就拍板决定,明日一早儿,族老们一同陪他去赵家。
云二叔家里两个儿子都在作坊做工,虽说有几月不在家,但赵家早预付了二十两的工钱,平日的吃食用物也是时不时送许多过来,早就是村里最富庶的人家了,因此他也有底气,在里正又号召大伙儿拿钱添妆之时,就当先开口,出银一两,很是给里正长脸。
有了好的开端,众人也是踊跃报数,这个二百文,那个一百文,就是最穷困的人家也拿了五十文,不到片刻,居然凑了五两零三钱,里正大喜,自家又添了七百钱,足足六两银,加上赵家送来的厚礼,还有云老四家原本备下的,总共也有二十几两,这可是云家村嫁女儿有史以来最丰厚的嫁妆了。
待得众人回家各自娶了铜钱回来,叮叮当当装在一个陶罐里,由里正娘子收着,明日再同云老四媳妇一起去城里采办。至于瑞雪的厚礼,就直接给了云老四拿回去。
云老四这辈子头一次走了这般好运,从天而降的馅饼砸中他的头顶,一时欢喜的眼冒金星,走路都好似踩着棉花,他家不过同里正家隔了半条街,居然跌了三跤,好在他还记得牢牢抱着盒子,只身上脏得不成样子。
他们一家都是老实人,除了他也没有谁去看热闹,所以,一进自家院子,老婆子和女儿一见他这般模样,还以为是被人欺负了,都惊呼起来,惹得儿子儿媳也跑出来问询。
云老四“啪”得一把打开盒盖,欢喜的塞到女儿怀里,“惠姐儿,这是你的嫁妆。”
“嫁妆?”家里人低头一看,都是惊疑,“爹在哪里得了这样的好物事?”
云老四进了堂屋,喝了大碗的凉茶,就把今日之事说了,本来还有些担心自家女儿婚事有变的众人,都是立刻露了欢颜,云老太太就张罗着要重写女儿的嫁妆单子,被大儿媳拦住了,“娘,明日还要跟大伯娘一起进城去再添置物件儿呢,明日再写也不晚,咱们还是商量看看,妹妹的嫁妆还缺些什么。”
“对,这话说的对。”云老太太哈哈笑着,拉着大儿媳和女儿就奔去了西厢,一家人自是欢喜不尽,村里人家家也是羡慕,但是谁让自家女儿没赶上这时候呢,不过闲话两句也就罢了。
这几日又到了结账的时候,赵丰年比之往常忙碌许多,晚上吃过饭,夫妻俩各自盘账,然后就早早睡下了,瑞雪也没来得及说起下午之事。
第二日一早,族老里正同时上门,赵丰年还猜疑是出了什么大事,待听明白来意,才知自家妻子又成功的替他赚了个好名声,心里难免骄傲欢喜,见了云三爷那张涨得紫红的老脸,也不觉得多么厌恶,只受了大礼,却也没让他当真跪地磕头。
他好言好语,招待族老们喝茶吃点心,又把明年家里五十亩水田的分配,交给了他们张罗决定,族老们自觉受了敬重,都是欣喜应下,再听说田里要盖三间土房,预备看稻田的张江住,就直接大包大揽,拍着胸脯保证,田里不忙,村里人帮忙动手,不过三四日就完事了。
赵丰年自然没有推辞,说好一日三餐的饭食赵家管了,也就都皆大欢喜了。
好不容易送走脸上笑开花的族老们,赵丰年就回了内院。
夜里有些闷热,瑞雪没有睡好,正趁着早起日头还不算毒辣的时候,倚在藤椅上小憩。
藤椅是码头上一个姓冯的力工所送,前些日子他家老父亲重病,家里无钱医治,沛水帮里虽然接济了一些,但还是差一多半,张嫂子想着瑞雪平日嘱咐,回来就说给她听,瑞雪就把家里那大半棵人参切了一些,连同五两银子一起托张嫂子带了去。
那冯家老爷子用药及时,调养半月就好起来了,因为家贫一时还不上银钱,就带着几个儿子亲手编了这个藤椅,送来赵家以表感谢。
老爷子年轻时候靠这个赚银钱生活,手艺极好,扶手、靠背,样样都打磨得光滑发亮,瑞雪一见就极喜欢,痛快收下,又说还钱之事不急,还多送了些吃食等物给老爷子补身体,冯家人千恩万谢走了,这藤椅也就成了瑞雪的宝座,特意缝了几个宣软的靠垫扔在上面,靠上去就像陷进棉花堆,极是舒服。
里正和族老连同各家男人们聚到一块,商量了好久,终是只能用笨办法了,同样派人去各村辟谣,而且要装作听到那流言很惊奇的样子,然后把他们编好的一套假话说一遍,总之有多无辜就装多无辜,完全变身成一个被人嫉妒、恶意中伤的受害者。
当然他们这般说,别人自然不能完全相信,但也难免会对先前的流言起疑心,两厢一均衡,各说纷纭,待得时日久了,这事就算遮过去了。
当然还有件更重要的事,就是抬高云家村闺女的身价,还有四五日就是村南云老四家的惠姐出嫁,村里家家都要出钱,给惠姐添妆,嫁妆丰厚了,外人见得娶了云家村的女儿“有利可图”,提亲的自然就会像以前一样上门了。
众人都觉得是好主意,但是有的心疼家里的存钱,有的是手头拮据,有的是觉得自家没有女儿不该掏钱,总之,都沉默下来。云老四听了倒是极惊喜,但是也知这事儿他不好开口,就装作没有听到,一切都由着众人决定。
里正也是无奈,示意媳妇给大伙儿上茶,说些别的闲话儿,大有大伙儿不表态,就谁也别走的架势。
云二婶子在人群外面站的不耐烦,就打算回家去哄孩子,结果家里却是空空如也,问及邻居才知道瑞雪想两个孩子了,派了彩云彩月连雷子媳妇一起接去说话儿,左右家里无事,她就抬腿撵了过去,坐在院子里,把刚才之事说给瑞雪听听,权当解闷儿。
瑞雪听了,仔细想了想,倒觉得这是个赚取人心的好机会,唤了彩云去仓库,挑了一匹桃红,一匹雨过天青,两色锦缎,又翻了一匣子上好的胭脂水粉、一面极精美的雕花镂空铜镜出来,统统放在一个枣红漆色的大盒子里,要彩云好好捧了,就打算亲自去趟里正家。
云二婶立刻站起拦着,死活不让瑞雪出门,要知道里正家里可是不近,村里路也不平坦,万一哪里窜出个黑狗、黄牛,吓得瑞雪有个好歹,她可没发跟人家赵掌柜交代啊,毕竟这事是她多嘴说出来的。
瑞雪真是有些哭笑不得,本来也是想借机出去走走的,这下又泡汤了,不过,二婶也是好心,她也不能埋怨,索性就把要说的话,交代一番,托给她送去了。
云二婶嘱咐雷子媳妇看好孩子,别踹了瑞雪的肚子,这才端着盒子,一路回了里正家,众人比之她走之前,还要沉默,甚至连大声喘气的都没有,屋子只有辛辣的旱烟味在嚣张弥漫。
见得自家老婆子捧了东西进来,云二叔连忙使眼色,他们一家虽然不是小气的人,也愿意助本族姑娘一把,但是这时候却是不好犯众怒的。
云二婶微微摇头,走动屋子中间,笑道,“他大伯,我刚才去了赵家,同老板娘闲话说起了这事儿,大伙儿也知道老板娘从来都是心善又大方,自是不愿咱们村里的闺女没个好姻缘。她说,赵家也是云家村的,这事也要出一份力,就把库房里的好物事翻了出来,算她替惠姐添妆。”
说完,就伸手放下盒子,打开盒盖,把那锦缎和胭脂水粉、铜镜,一样样拿出来,看得屋里众人都是眼睛发亮,各个夸赞起来,“这锦缎色泽真好!”
“哎呀,这胭脂还是苏记的呢,怕是一盒就要二两银吧。”
“这铜镜真是精巧,我在我那表舅家里见过,可不是便宜东西。”
里正却是不同旁人,脸上没有半点儿喜色,低声叹气道,“这礼,大伙儿收的不觉受之有愧吗?”
众人愣了愣,顿时闭了嘴,有些讪讪的垂下了头。
“先不提,因为赵家,大伙儿得了多少好处,日子好过多少,只说那晚之事,若是赵家追究闹起来,大伙儿谁脸上也不好看,如今村里出这样的祸事,人家不但没有跟着看热闹,反倒不计前嫌,送了这么贵重的东西来,这是何等的心胸。比之有些人,可是天差地别,就是我,再见到人家,都羞愧的抬不起头来。”
里正当日去赵家赔礼出来,心里就存了这样的愧意,今日再听得此事,就彻底爆发了,眼睛盯着云三爷,言语里极是不客气。
众人自然都不傻,这事儿的罪魁祸首就是云三爷一家,原本碍于里正袒护,他们还不好说啥,现在里正都发了话,添妆的事情又托赵家的福,解决大半,就纷纷出言附和道,“是太对不住赵家了,应该上门赔礼。”
“就是,这事儿跪下磕头都不为过。”
云三爷老脸早就红得发紫了,他心里如何不知道自家有错,但是,他辈分高,在村里历来受人尊敬,一辈子也没受过啥气,真让他去给一个落户不足一年的外姓人磕头认错,这无论如何也做不出。
不过,众人却是不肯让他如前几次一般蒙混过关,一定要他表态,他万般无奈之下,才出声认错,里正直接就拍板决定,明日一早儿,族老们一同陪他去赵家。
云二叔家里两个儿子都在作坊做工,虽说有几月不在家,但赵家早预付了二十两的工钱,平日的吃食用物也是时不时送许多过来,早就是村里最富庶的人家了,因此他也有底气,在里正又号召大伙儿拿钱添妆之时,就当先开口,出银一两,很是给里正长脸。
有了好的开端,众人也是踊跃报数,这个二百文,那个一百文,就是最穷困的人家也拿了五十文,不到片刻,居然凑了五两零三钱,里正大喜,自家又添了七百钱,足足六两银,加上赵家送来的厚礼,还有云老四家原本备下的,总共也有二十几两,这可是云家村嫁女儿有史以来最丰厚的嫁妆了。
待得众人回家各自娶了铜钱回来,叮叮当当装在一个陶罐里,由里正娘子收着,明日再同云老四媳妇一起去城里采办。至于瑞雪的厚礼,就直接给了云老四拿回去。
云老四这辈子头一次走了这般好运,从天而降的馅饼砸中他的头顶,一时欢喜的眼冒金星,走路都好似踩着棉花,他家不过同里正家隔了半条街,居然跌了三跤,好在他还记得牢牢抱着盒子,只身上脏得不成样子。
他们一家都是老实人,除了他也没有谁去看热闹,所以,一进自家院子,老婆子和女儿一见他这般模样,还以为是被人欺负了,都惊呼起来,惹得儿子儿媳也跑出来问询。
云老四“啪”得一把打开盒盖,欢喜的塞到女儿怀里,“惠姐儿,这是你的嫁妆。”
“嫁妆?”家里人低头一看,都是惊疑,“爹在哪里得了这样的好物事?”
云老四进了堂屋,喝了大碗的凉茶,就把今日之事说了,本来还有些担心自家女儿婚事有变的众人,都是立刻露了欢颜,云老太太就张罗着要重写女儿的嫁妆单子,被大儿媳拦住了,“娘,明日还要跟大伯娘一起进城去再添置物件儿呢,明日再写也不晚,咱们还是商量看看,妹妹的嫁妆还缺些什么。”
“对,这话说的对。”云老太太哈哈笑着,拉着大儿媳和女儿就奔去了西厢,一家人自是欢喜不尽,村里人家家也是羡慕,但是谁让自家女儿没赶上这时候呢,不过闲话两句也就罢了。
这几日又到了结账的时候,赵丰年比之往常忙碌许多,晚上吃过饭,夫妻俩各自盘账,然后就早早睡下了,瑞雪也没来得及说起下午之事。
第二日一早,族老里正同时上门,赵丰年还猜疑是出了什么大事,待听明白来意,才知自家妻子又成功的替他赚了个好名声,心里难免骄傲欢喜,见了云三爷那张涨得紫红的老脸,也不觉得多么厌恶,只受了大礼,却也没让他当真跪地磕头。
他好言好语,招待族老们喝茶吃点心,又把明年家里五十亩水田的分配,交给了他们张罗决定,族老们自觉受了敬重,都是欣喜应下,再听说田里要盖三间土房,预备看稻田的张江住,就直接大包大揽,拍着胸脯保证,田里不忙,村里人帮忙动手,不过三四日就完事了。
赵丰年自然没有推辞,说好一日三餐的饭食赵家管了,也就都皆大欢喜了。
好不容易送走脸上笑开花的族老们,赵丰年就回了内院。
夜里有些闷热,瑞雪没有睡好,正趁着早起日头还不算毒辣的时候,倚在藤椅上小憩。
藤椅是码头上一个姓冯的力工所送,前些日子他家老父亲重病,家里无钱医治,沛水帮里虽然接济了一些,但还是差一多半,张嫂子想着瑞雪平日嘱咐,回来就说给她听,瑞雪就把家里那大半棵人参切了一些,连同五两银子一起托张嫂子带了去。
那冯家老爷子用药及时,调养半月就好起来了,因为家贫一时还不上银钱,就带着几个儿子亲手编了这个藤椅,送来赵家以表感谢。
老爷子年轻时候靠这个赚银钱生活,手艺极好,扶手、靠背,样样都打磨得光滑发亮,瑞雪一见就极喜欢,痛快收下,又说还钱之事不急,还多送了些吃食等物给老爷子补身体,冯家人千恩万谢走了,这藤椅也就成了瑞雪的宝座,特意缝了几个宣软的靠垫扔在上面,靠上去就像陷进棉花堆,极是舒服。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