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 第002 比斗
- 3 第003 赴宴
- 4 第004 意外(新书开张,求推荐票)
- 5 第005 驱逐
- 6 第006 神驹
- 7 第007 驭马
- 8 第008 豪夺(泣血求收藏!)
- 9 第009 争执
- 10 第010 惊变(第一更)
- 11 第011 转机(第二更)
- 12 第012 制皂
- 13 第013 东林
- 14 第014 抉择(求收藏!)
- 15 第015 筹钱
- 16 第016 竞价
- 17 第017 谋算
- 18 第018 密议(求收藏!)
- 19 第019 受邀(为新贵公子加2更!)
- 20 第020 转折(三更,求支持!)
- 21 第021 失算(第一更)
- 22 第022 受惩
- 23 第023 垂死
- 24 第024 悖议(求收藏!)
- 25 第025 训斥(求收藏!)
- 26 第026 定局
- 27 第027 进城
- 28 第028 波折
- 29 第029 登基(第二更!求收藏!求打赏!)
- 30 第030 廷推(求收藏!)
- 31 第031 酬功
- 32 第032 妥协
- 33 第033 厂卫(一)第二更送到!
- 34 第034 厂卫(二)
- 35 第035 粮饷(一)
- 36 第036 粮饷(二)(求收藏!)
- 37 第037 借虏平寇(一)
- 38 第038 忠义陈邦彦
- 39 第039 皇帝的小心思
- 40 第040 阮大铖(一)
- 41 第041 连环计(一)
- 42 第042 连环计(二)
- 43 第043 连环计(三)(求收藏!求推荐!)
- 44 第044 阎应元(一)
- 45 第043 阎应元(二)(求收藏!)
- 46 第044 阎应元(三)
- 47 第045 面圣
- 48 第046 亲军(一)(第二更,求收藏!)
- 49 第047 反击
- 50 第050 反击(二)
- 51 第051 练兵
- 52 第052 收贤才
- 53 第053 风波再起
- 54 第054 诡异的政局
- 55 第055 东林的反击
- 56 第056 左良玉
- 57 第057 回眸一笑
- 58 第058 和稀泥
- 59 第059 索饷(一)
- 60 第060 索饷(二)
- 61 第061 索饷(三)
- 62 第062 偶遇
- 63 第063 大展手脚
- 64 第064 东林分裂
- 65 第065 购置军火
- 66 第066 华人雇佣兵
- 67 第067 郑森
- 68 第068 国姓爷的诞生
- 69 第069 交易(一)
- 70 第070 交易(二)(第一更)
- 71 第071 交易(三)(第二更!)
- 72 第072 交易(终)(第一更!)
- 73 第073 营制(一)(第二更!)
- 74 第074 营制(二)
- 75 第075 观操(一)
- 76 第076 成军,亮剑!
- 77 第077 清算国贼
- 78 第078 阴谋形成
- 79 第079 真假太子(一)
- 80 第080 真假太子(二)
- 81 第081 毒计
- 82 第082 抓捕
- 83 第083 审讯(上)
- 84 第084 审讯(下)
- 85 第085 应对
- 86 第086 大清洗(一)
- 87 第087 大清洗(二)
- 88 第088 伐左良玉(一)
- 89 第089 伐左良玉(二)修正版。
- 90 第090 伐左良玉(三)
- 91 第091 御驾亲征
- 92 第092 九江之战
- 93 第093 九江血战(二)
- 94 第094 追杀(一)
- 95 第095 冲杀
- 96 第096 解围
- 97 第097 迎驾
- 98 第098 援驰
- 99 第099 枭雄迟暮
- 100 第100 水战
- 101 第101 水战(二)
- 102 第102 炮战
- 103 上架感言
- 104 第103 暴毙
- 105 第014 决战(一)(第二更!)
- 106 第105 决战(二)(第三更!)
- 107 第106 决战(三)(第一更)
- 108 第107 决战(四)(第二更)
- 109 第108 决战(五)
- 110 第109 决战(终)
- 111 第109 大胜
- 112 第110 献俘收编
- 113 第111 缴获
- 114 第112 处置降卒
- 115 第113 谋划削藩
- 116 第114 南京的士民沸腾了
- 117 第115 侯、黄的最终结局(一)
- 118 第116 侯、黄的最终结局(二)
- 119 第117 侯、黄的最终结局(终)
- 120 第118 锄奸行动(一)
- 121 第119 诛罚三镇
- 122 第120 诛罚三镇(二)
- 123 第121 大整编
- 124 第122 军工坊
- 125 第123 制火器(第二更!)
- 126 第124 军制改革(一)
- 127 第125 军制改革(二)
- 128 第126 军制改革(三)
- 129 第127 辜负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012 制皂
第012 制皂
(上一章内容昨晚有删改,追读的朋友们有兴致的不妨再回头看一遍)
办完这事后,他没有再联络任何人,也没有休息,而是一头钻进了一间茶室,此时的茶室已被改为了他的临时实验室,之前吩咐田成准备的香料等物也都放在这里。
进了临时实验室,朱由桦见四周已摆满了他要的原料,还有烧火用的炉子、铁锅、钳子、水壶、切块用木桌等一些基本实验用具,其中最显眼的是一台国产西洋钟。
中国古代一直用圭表、日晷和漏壶来计时,一直到明朝,大多还是用漏壶。比如明朝时的北京,有个钟鼓楼,就是通过钟鼓楼的铜刻漏,定时打鼓敲钟向全城报时。现在故宫交泰殿保存着一座明朝漏壶,根据实验,一小时内流入受水壶的水量约为七斤,一天二十四小时约一百六十八斤,一天的误差约为十分钟左右。
当然,一般漏壶只有富贵人家,或是大户人家才拥有,而普通小老百姓,大多是以看天时来计算时间,或是听打更,或是听城内的打鼓敲钟来计时。
直到万历十年西式座钟开始引入中国,到了现在两广和南直隶地区都有了自己的钟表匠,几十年下来制作工艺也日渐成熟,里面有了齿轮,每日的误差不大,扳动起来挺方便而且价格也不算贵,朱由桦让田成在市面上买了一台过来,用它来精确控制实验时间再好不过,可以大大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府库里的银钱已经不足一万两了,他麾下还有几百府卫要养,人吃马嚼的,每天的开销都如流水一般,再不想些法子弄点银钱进账,再过不久,怕是连府卫的粮饷都发不出了,皇帝都不差饿兵呢,所以当务之急,是先弄点救急银子,缓过这一阵子再说。
今天他要做的实验是研制香皂,作为一个魂穿到古代的现代人,不好好利用一下前世的知识实在是暴殄天物,而香皂的制作原理和流程对前世看多了种田流网络小说的朱由桦来说并不算陌生。
前几年一直没有试验,主要是因为当时银钱还算宽裕,郡王俸禄,赏赐等等收益都不低,成年就藩时,还从老福王那富可敌国的藩库中分到了十来万两银子,上万石粗细粮食,和几千亩庄田,这些银钱收益用来养百十个家丁,几十匹战马绰绰有余,王府里暂时还不缺钱,也就是现在府卫人数扩充了两倍多,导致出现了钱荒,他才想到这个金手指。
至于炼制香皂的必要原料火碱,朱由桦打算用草木灰代替,按照前世范秋明的简化版现代香皂制作工艺流程,朱由桦先令田成在锅内加入了十斤的清水,再加入五斤的草木灰,然后将铁锅放到火炉,让田成小心的加着热。
朱由桦自己则用两根大号的竹筷子在锅内均匀的搅拌着,期间缓缓倒入了三斤事先准备好的猪油,然后继续加热并不断搅拌。
见猪油全部化开了,朱由桦嘱咐田成用中,小火继续加热。透过淡淡的烟雾,田成见朱由桦一本正紧的拿着大号筷子在锅内搅拌,心中一股子疑惑,不知道主儿在锅内捣鼓什么东西,不过作为王府家奴,他很清楚自己的职责,主儿在想法子玩乐,他好生伺候着就是,于是刚刚升起的疑惑很快又被他压下了,他再次全神贯注的盯着炉内的炭火。
田成不知道的是此时的锅内猪油和草木灰正发生着皂化反应。朱由桦又搅拌了几下,便轻轻盖好了锅盖。静等锅内各物质发生反应,他知道反应的生成物硬脂酸钠也就是普通肥皂的成分,剩下的则是甘油,甘油对皮肤的吸收性很好,还有保湿的作用,很多化妆品都会有这种成分,甚至其本身就是一种很不错的化妆品。
约莫一刻钟后,朱由桦打开了锅盖,发现锅内开始出现了分水现象,为了确定是否完全分层,他将铁锨从锅内提了起来。
提起来后发现皂液仍粘在铁锨上不掉,知道还没有完全分水,便又加了少量的草木灰,一直到完全分水为止。
分水后为了使锅内皂液中的杂质和污水分离出来,他又将准备好的一斤食盐到了进去,并搅拌使食盐充分化开,此时用铁锨试验分水更加明显了。
盐析后又继续加热了七分钟方才抽出抽出炭火停止加热。
约莫一个时辰后,朱由桦打开了锅盖,发现上层出现了粘稠状液体,下层则是污水,将上层的液体掏出来放在盛皂铁箱中,这里面的液体就是所谓的皂基了。
等它们冷却凝固后,朱由桦发现这些皂基色泽实在太差了,而且产率太低,用了那么多原料才弄出这么点,显然这是一个失败的实验。
于是他一锅一锅的不断调整者草木灰、猪油和食盐的比例,同时试验着最佳反应时间,之后的两三天里,朱由桦一口气做了几十次实验,这才将各原料的比例和反应时间控制在了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
肥皂的出产率也越来越高,质量也越来越好,将产出的皂液放在预先放置的长方体铁箱子里,等它们渐渐成型后,朱由桦用刀切除了一小块,放在阳光下打量了一下。
发现皂基的卖相和色泽都有了不小的提升,不过看这样子应该还比不上贵妇们平日里用手工精心合成的肥皂团,即便它的制作成本还要低一些。
肥皂团:宋代时就出现的一种人工合成的洗涤剂,是将天然皂荚(又名皂角、悬刀、肥皂荚,通称皂角)捣碎细研,加上香料等物,制成桔子大小的球状,专供洗面浴身之用,俗称肥皂团。
宋人周密《武林旧事》卷六记载了南宋京都临安已经有了专门经营肥皂团的生意人。明人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录了肥皂团的制造方法:肥皂荚生高山中,树高大,叶如檀及皂荚叶,五六月开花,结荚三四寸,肥厚多肉,内有黑子数颗,大如指头,不正圆,中有白仁,可食。十月采荚,煮熟捣烂,和白面及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腻润,胜於皂荚也。
目前来看论竞争力,这化工合称的肥皂比之肥皂团还有一些差距,不过朱由桦真正要制作的并不是简单地肥皂,而是香皂!
办完这事后,他没有再联络任何人,也没有休息,而是一头钻进了一间茶室,此时的茶室已被改为了他的临时实验室,之前吩咐田成准备的香料等物也都放在这里。
进了临时实验室,朱由桦见四周已摆满了他要的原料,还有烧火用的炉子、铁锅、钳子、水壶、切块用木桌等一些基本实验用具,其中最显眼的是一台国产西洋钟。
中国古代一直用圭表、日晷和漏壶来计时,一直到明朝,大多还是用漏壶。比如明朝时的北京,有个钟鼓楼,就是通过钟鼓楼的铜刻漏,定时打鼓敲钟向全城报时。现在故宫交泰殿保存着一座明朝漏壶,根据实验,一小时内流入受水壶的水量约为七斤,一天二十四小时约一百六十八斤,一天的误差约为十分钟左右。
当然,一般漏壶只有富贵人家,或是大户人家才拥有,而普通小老百姓,大多是以看天时来计算时间,或是听打更,或是听城内的打鼓敲钟来计时。
直到万历十年西式座钟开始引入中国,到了现在两广和南直隶地区都有了自己的钟表匠,几十年下来制作工艺也日渐成熟,里面有了齿轮,每日的误差不大,扳动起来挺方便而且价格也不算贵,朱由桦让田成在市面上买了一台过来,用它来精确控制实验时间再好不过,可以大大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府库里的银钱已经不足一万两了,他麾下还有几百府卫要养,人吃马嚼的,每天的开销都如流水一般,再不想些法子弄点银钱进账,再过不久,怕是连府卫的粮饷都发不出了,皇帝都不差饿兵呢,所以当务之急,是先弄点救急银子,缓过这一阵子再说。
今天他要做的实验是研制香皂,作为一个魂穿到古代的现代人,不好好利用一下前世的知识实在是暴殄天物,而香皂的制作原理和流程对前世看多了种田流网络小说的朱由桦来说并不算陌生。
前几年一直没有试验,主要是因为当时银钱还算宽裕,郡王俸禄,赏赐等等收益都不低,成年就藩时,还从老福王那富可敌国的藩库中分到了十来万两银子,上万石粗细粮食,和几千亩庄田,这些银钱收益用来养百十个家丁,几十匹战马绰绰有余,王府里暂时还不缺钱,也就是现在府卫人数扩充了两倍多,导致出现了钱荒,他才想到这个金手指。
至于炼制香皂的必要原料火碱,朱由桦打算用草木灰代替,按照前世范秋明的简化版现代香皂制作工艺流程,朱由桦先令田成在锅内加入了十斤的清水,再加入五斤的草木灰,然后将铁锅放到火炉,让田成小心的加着热。
朱由桦自己则用两根大号的竹筷子在锅内均匀的搅拌着,期间缓缓倒入了三斤事先准备好的猪油,然后继续加热并不断搅拌。
见猪油全部化开了,朱由桦嘱咐田成用中,小火继续加热。透过淡淡的烟雾,田成见朱由桦一本正紧的拿着大号筷子在锅内搅拌,心中一股子疑惑,不知道主儿在锅内捣鼓什么东西,不过作为王府家奴,他很清楚自己的职责,主儿在想法子玩乐,他好生伺候着就是,于是刚刚升起的疑惑很快又被他压下了,他再次全神贯注的盯着炉内的炭火。
田成不知道的是此时的锅内猪油和草木灰正发生着皂化反应。朱由桦又搅拌了几下,便轻轻盖好了锅盖。静等锅内各物质发生反应,他知道反应的生成物硬脂酸钠也就是普通肥皂的成分,剩下的则是甘油,甘油对皮肤的吸收性很好,还有保湿的作用,很多化妆品都会有这种成分,甚至其本身就是一种很不错的化妆品。
约莫一刻钟后,朱由桦打开了锅盖,发现锅内开始出现了分水现象,为了确定是否完全分层,他将铁锨从锅内提了起来。
提起来后发现皂液仍粘在铁锨上不掉,知道还没有完全分水,便又加了少量的草木灰,一直到完全分水为止。
分水后为了使锅内皂液中的杂质和污水分离出来,他又将准备好的一斤食盐到了进去,并搅拌使食盐充分化开,此时用铁锨试验分水更加明显了。
盐析后又继续加热了七分钟方才抽出抽出炭火停止加热。
约莫一个时辰后,朱由桦打开了锅盖,发现上层出现了粘稠状液体,下层则是污水,将上层的液体掏出来放在盛皂铁箱中,这里面的液体就是所谓的皂基了。
等它们冷却凝固后,朱由桦发现这些皂基色泽实在太差了,而且产率太低,用了那么多原料才弄出这么点,显然这是一个失败的实验。
于是他一锅一锅的不断调整者草木灰、猪油和食盐的比例,同时试验着最佳反应时间,之后的两三天里,朱由桦一口气做了几十次实验,这才将各原料的比例和反应时间控制在了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
肥皂的出产率也越来越高,质量也越来越好,将产出的皂液放在预先放置的长方体铁箱子里,等它们渐渐成型后,朱由桦用刀切除了一小块,放在阳光下打量了一下。
发现皂基的卖相和色泽都有了不小的提升,不过看这样子应该还比不上贵妇们平日里用手工精心合成的肥皂团,即便它的制作成本还要低一些。
肥皂团:宋代时就出现的一种人工合成的洗涤剂,是将天然皂荚(又名皂角、悬刀、肥皂荚,通称皂角)捣碎细研,加上香料等物,制成桔子大小的球状,专供洗面浴身之用,俗称肥皂团。
宋人周密《武林旧事》卷六记载了南宋京都临安已经有了专门经营肥皂团的生意人。明人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录了肥皂团的制造方法:肥皂荚生高山中,树高大,叶如檀及皂荚叶,五六月开花,结荚三四寸,肥厚多肉,内有黑子数颗,大如指头,不正圆,中有白仁,可食。十月采荚,煮熟捣烂,和白面及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腻润,胜於皂荚也。
目前来看论竞争力,这化工合称的肥皂比之肥皂团还有一些差距,不过朱由桦真正要制作的并不是简单地肥皂,而是香皂!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