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8 第028 波折
- 29 第029 登基(第二更!求收藏!求打赏!)
- 30 第030 廷推(求收藏!)
- 31 第031 酬功
- 32 第032 妥协
- 33 第033 厂卫(一)第二更送到!
- 34 第034 厂卫(二)
- 35 第035 粮饷(一)
- 36 第036 粮饷(二)(求收藏!)
- 37 第037 借虏平寇(一)
- 38 第038 忠义陈邦彦
- 39 第039 皇帝的小心思
- 40 第040 阮大铖(一)
- 41 第041 连环计(一)
- 42 第042 连环计(二)
- 43 第043 连环计(三)(求收藏!求推荐!)
- 44 第044 阎应元(一)
- 45 第043 阎应元(二)(求收藏!)
- 46 第044 阎应元(三)
- 47 第045 面圣
- 48 第046 亲军(一)(第二更,求收藏!)
- 49 第047 反击
- 50 第050 反击(二)
- 51 第051 练兵
- 52 第052 收贤才
- 53 第053 风波再起
- 54 第054 诡异的政局
- 55 第055 东林的反击
- 56 第056 左良玉
- 57 第057 回眸一笑
- 58 第058 和稀泥
- 59 第059 索饷(一)
- 60 第060 索饷(二)
- 61 第061 索饷(三)
- 62 第062 偶遇
- 63 第063 大展手脚
- 64 第064 东林分裂
- 65 第065 购置军火
- 66 第066 华人雇佣兵
- 67 第067 郑森
- 68 第068 国姓爷的诞生
- 69 第069 交易(一)
- 70 第070 交易(二)(第一更)
- 71 第071 交易(三)(第二更!)
- 72 第072 交易(终)(第一更!)
- 73 第073 营制(一)(第二更!)
- 74 第074 营制(二)
- 75 第075 观操(一)
- 76 第076 成军,亮剑!
- 77 第077 清算国贼
- 78 第078 阴谋形成
- 79 第079 真假太子(一)
- 80 第080 真假太子(二)
- 81 第081 毒计
- 82 第082 抓捕
- 83 第083 审讯(上)
- 84 第084 审讯(下)
- 85 第085 应对
- 86 第086 大清洗(一)
- 87 第087 大清洗(二)
- 88 第088 伐左良玉(一)
- 89 第089 伐左良玉(二)修正版。
- 90 第090 伐左良玉(三)
- 91 第091 御驾亲征
- 92 第092 九江之战
- 93 第093 九江血战(二)
- 94 第094 追杀(一)
- 95 第095 冲杀
- 96 第096 解围
- 97 第097 迎驾
- 98 第098 援驰
- 99 第099 枭雄迟暮
- 100 第100 水战
- 101 第101 水战(二)
- 102 第102 炮战
- 103 上架感言
- 104 第103 暴毙
- 105 第014 决战(一)(第二更!)
- 106 第105 决战(二)(第三更!)
- 107 第106 决战(三)(第一更)
- 108 第107 决战(四)(第二更)
- 109 第108 决战(五)
- 110 第109 决战(终)
- 111 第109 大胜
- 112 第110 献俘收编
- 113 第111 缴获
- 114 第112 处置降卒
- 115 第113 谋划削藩
- 116 第114 南京的士民沸腾了
- 117 第115 侯、黄的最终结局(一)
- 118 第116 侯、黄的最终结局(二)
- 119 第117 侯、黄的最终结局(终)
- 120 第118 锄奸行动(一)
- 121 第119 诛罚三镇
- 122 第120 诛罚三镇(二)
- 123 第121 大整编
- 124 第122 军工坊
- 125 第123 制火器(第二更!)
- 126 第124 军制改革(一)
- 127 第125 军制改革(二)
- 128 第126 军制改革(三)
- 129 第127 辜负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038 忠义陈邦彦
第038 忠义陈邦彦
PS:剑客这一周急需推荐票,求推荐支持!
由南京诸生首倡的“借虏平寇”之策,随着塘马,海船很快传到了大江南北,近到江北,远至岭南,士绅们都兴致勃勃的谈论着这件事。
五月初的广州天气已经十分炎热了,街市上的行人大多穿着短打汗衫。在城中鼓楼附近有一间名为‘阅海’的大酒楼,楼高四层,约五丈,分前后两座,左右为楼廊。坐在四层顶端可以直接看到南城外波澜壮阔的大海,端得是好风水。
今天,陈邦彦和黎遂球两人也来到了这里。
雅间中,两厢分座,位于上首的黎遂球轻咳一声,道:“令斌兄,你真的要去南京吗?”
陈邦彦手抚胡须,慨然说道:“如今北都沦陷,烈皇煤山殉国,我皇明只剩江南半壁,形势已危如累卵,此国难之际,犹不思报国者,非丈夫也!”
“令斌兄非两榜出身,弟怕你到了那里会报国无门啊!”
两榜:明清时的科举考试,称考取举人的榜为乙榜,考取进士的榜为甲榜,甲乙榜合起来就叫两榜。在明清,一半只有举人以上的功名才有资格做官,特殊时期特殊情况除外。
陈邦彦自从十八岁中了秀才后,一直屡试不第,到如今年逾不惑了仍旧是个生员,连个举人的功名都没考上,黎遂球清楚他的家底,故而有些担忧的道。
陈邦彦知道老友误会了他的意思,不由苦笑着解释道:“为兄此去南京非为个人计,实为朝廷社稷担忧,我怕再拖一段时间朝廷就要达成与建虏的议和了!”
黎遂球闻言眉头轻轻一跳,近了近身,小声道:“令斌兄这么说,是不赞成朝中诸公们倡导的联虏抗贼之策了?”
陈邦彦点了点头,言语间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道:“我没想到朝中的衮衮诸公们商议北伐之策商议了旬久,竟议出此等亡国之策来!”
“竟是亡国之策?!”黎遂球向来佩服陈邦彦的才智,闻得此言顿时被激出了一头冷汗:“难道仿唐朝向回鹘和沙陀借兵的故事不可复制吗?要知道当年肃宗向回鹘借兵平定安史之乱,僖宗向沙陀首领李克用借兵平定黄巢之乱,可是真真挽回了的大唐一百多年的国运啊!”
“此一时彼一时。”陈邦彦缓缓说道:“如今的情形与其说和中晚唐时相似,倒不如说与两宋之交时相似,两宋之交,宋联金抗辽,最后辽,宋都亡于金。
建奴号称金国后裔,称帝建国已久,兵强马壮,实乃海东第一强国。旬月前一片石之战,闯贼十几万精锐败于其铁骑之下,足可见其兵势之强。
如今建奴以替君父报仇为名,举族入关,窃据北都,逐步蚕食北方各省,派遣官吏,扩土治民,所作所为分明是另一个“大金”,哪里是当年回鹘的做派啊!
如今闯贼实力大损,一路奔逃之下,已如丧家之犬,实与当年之辽相似,不足虑矣。而我皇明也与当年的赵宋相似,建奴则与当年的金国相似,实已成为我皇明心腹之患。
两弱一强的形势下,只能仿三国吴蜀联合抗曹故事才能有一线生机,若是以弱联强,则两弱最后皆难逃被强者吞并之结局,我皇明若与建奴联合,将无异于与虎谋皮,未来恐有覆灭之忧!”
“令斌兄一语点醒梦中人啊!”黎遂球喃喃自语道:“果如你所说,若陛下准了朝中诸公定下的联虏抗贼之策,我大明可就真的危险了!”
“这也是为兄为何要立马动身去南京的原因了。”
黎遂球叹了口气:“唉,弟只恐到时候天子和诸位大臣不肯听你的啊!”
“苟利国家,生死以之!”陈邦彦目光炯炯,神色坚定:“此局不仅关系大明安危,更关系着亿兆汉家百姓的命运,不管结局如何,吾都会竭尽全力!”
“说得好!”黎遂球抚掌而叹:“冷斌兄且稍缓几日,弟特意在佛山订造的三百门斑鸠铳已差不多铸好了,到时候弟派人把斑鸠铳运到令斌兄北上的海舶上随你一起北上。”
“铸造三百门斑鸠铳所耗银钱不小,你哪来这么多现银?”陈邦彦有些疑惑的道。
黎遂球哈哈一笑,道:“承蒙祖上恩泽,留下数百亩薄田,如今时逢国难,正好济用了。”
陈邦彦闻言一愣,道:“你变卖田产了?”
黎遂球眉头一挑,假装生气的道:“怎么,只准兄长许身为民,不准弟慷慨报国吗?”
“美周(黎遂球的字)误会了。”
黎遂球见陈邦彦神情有些窘迫,不由轻笑了一下,道:“好了,不和你开玩笑了,等令斌兄到了南京后,麻烦将这些威力强大的斑鸠铳献给前线的将士们,弟还要看着他们用这些斑鸠铳杀贼驱虏呢!”
陈邦彦颔了颔首,郑重的道:“放心吧,为兄一定将这些军械送到前线将士手中。”
几日后,陈邦彦携着呕心沥血而成的万字平戎策和黎遂球送来的三百门斑鸠铳,告别了好友家人,从广州登上了北上的海舶,临行前他写下了一首诗以作赋别之用:
扬尘伐鼓发江干,变徵声高七月寒。夜渡可能知大漠,日边何处是长安;
杯因惜别兼贤圣,策为忧时杂管韩。燕石自惭仍跃冶,归来休笑旧儒冠!
只身赴京,仅为了实现一个匡扶社稷的理想!
①陈邦彦:字令斌,岭南三忠之首,早年设馆讲学,为南粤硕儒名师,北都沦陷,清兵入关后,陈邦彦结束讲学,携呕心沥血之作——《中兴政要策论》,只身奔赴南都,因内容主要涉及抗清,故不为正力主“联清灭寇”的马士英,史可法等南都重臣采纳。明永历元年,清顺治四年,永历皇帝朱由榔被清军李成栋部围与桂林,陈邦彦联合陈子壮,张家玉等人,起兵攻广州,围魏救赵,逼李成栋回援。桂林最后虽解围,陈邦彦却不幸兵败被执,惨遭凌迟,其子皆战死殉国。
②黎遂球:字美周,岭南前三家之一,爱国主义诗人,理想主义者,甲申之变后,小福王在南都建朝弘光,国难之际,黎闻讯后即变卖田产,出资制造了斑鸠铳三百门送往南京,援助军队,隆武二年五月,清军攻入赣州,他率数百义兵与之巷战,身中三箭而死,弟遂洪同殉节。是明朝版的爱国主义理想者。这里剑客特意把他的事迹展现给读者朋友们。
由南京诸生首倡的“借虏平寇”之策,随着塘马,海船很快传到了大江南北,近到江北,远至岭南,士绅们都兴致勃勃的谈论着这件事。
五月初的广州天气已经十分炎热了,街市上的行人大多穿着短打汗衫。在城中鼓楼附近有一间名为‘阅海’的大酒楼,楼高四层,约五丈,分前后两座,左右为楼廊。坐在四层顶端可以直接看到南城外波澜壮阔的大海,端得是好风水。
今天,陈邦彦和黎遂球两人也来到了这里。
雅间中,两厢分座,位于上首的黎遂球轻咳一声,道:“令斌兄,你真的要去南京吗?”
陈邦彦手抚胡须,慨然说道:“如今北都沦陷,烈皇煤山殉国,我皇明只剩江南半壁,形势已危如累卵,此国难之际,犹不思报国者,非丈夫也!”
“令斌兄非两榜出身,弟怕你到了那里会报国无门啊!”
两榜:明清时的科举考试,称考取举人的榜为乙榜,考取进士的榜为甲榜,甲乙榜合起来就叫两榜。在明清,一半只有举人以上的功名才有资格做官,特殊时期特殊情况除外。
陈邦彦自从十八岁中了秀才后,一直屡试不第,到如今年逾不惑了仍旧是个生员,连个举人的功名都没考上,黎遂球清楚他的家底,故而有些担忧的道。
陈邦彦知道老友误会了他的意思,不由苦笑着解释道:“为兄此去南京非为个人计,实为朝廷社稷担忧,我怕再拖一段时间朝廷就要达成与建虏的议和了!”
黎遂球闻言眉头轻轻一跳,近了近身,小声道:“令斌兄这么说,是不赞成朝中诸公们倡导的联虏抗贼之策了?”
陈邦彦点了点头,言语间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道:“我没想到朝中的衮衮诸公们商议北伐之策商议了旬久,竟议出此等亡国之策来!”
“竟是亡国之策?!”黎遂球向来佩服陈邦彦的才智,闻得此言顿时被激出了一头冷汗:“难道仿唐朝向回鹘和沙陀借兵的故事不可复制吗?要知道当年肃宗向回鹘借兵平定安史之乱,僖宗向沙陀首领李克用借兵平定黄巢之乱,可是真真挽回了的大唐一百多年的国运啊!”
“此一时彼一时。”陈邦彦缓缓说道:“如今的情形与其说和中晚唐时相似,倒不如说与两宋之交时相似,两宋之交,宋联金抗辽,最后辽,宋都亡于金。
建奴号称金国后裔,称帝建国已久,兵强马壮,实乃海东第一强国。旬月前一片石之战,闯贼十几万精锐败于其铁骑之下,足可见其兵势之强。
如今建奴以替君父报仇为名,举族入关,窃据北都,逐步蚕食北方各省,派遣官吏,扩土治民,所作所为分明是另一个“大金”,哪里是当年回鹘的做派啊!
如今闯贼实力大损,一路奔逃之下,已如丧家之犬,实与当年之辽相似,不足虑矣。而我皇明也与当年的赵宋相似,建奴则与当年的金国相似,实已成为我皇明心腹之患。
两弱一强的形势下,只能仿三国吴蜀联合抗曹故事才能有一线生机,若是以弱联强,则两弱最后皆难逃被强者吞并之结局,我皇明若与建奴联合,将无异于与虎谋皮,未来恐有覆灭之忧!”
“令斌兄一语点醒梦中人啊!”黎遂球喃喃自语道:“果如你所说,若陛下准了朝中诸公定下的联虏抗贼之策,我大明可就真的危险了!”
“这也是为兄为何要立马动身去南京的原因了。”
黎遂球叹了口气:“唉,弟只恐到时候天子和诸位大臣不肯听你的啊!”
“苟利国家,生死以之!”陈邦彦目光炯炯,神色坚定:“此局不仅关系大明安危,更关系着亿兆汉家百姓的命运,不管结局如何,吾都会竭尽全力!”
“说得好!”黎遂球抚掌而叹:“冷斌兄且稍缓几日,弟特意在佛山订造的三百门斑鸠铳已差不多铸好了,到时候弟派人把斑鸠铳运到令斌兄北上的海舶上随你一起北上。”
“铸造三百门斑鸠铳所耗银钱不小,你哪来这么多现银?”陈邦彦有些疑惑的道。
黎遂球哈哈一笑,道:“承蒙祖上恩泽,留下数百亩薄田,如今时逢国难,正好济用了。”
陈邦彦闻言一愣,道:“你变卖田产了?”
黎遂球眉头一挑,假装生气的道:“怎么,只准兄长许身为民,不准弟慷慨报国吗?”
“美周(黎遂球的字)误会了。”
黎遂球见陈邦彦神情有些窘迫,不由轻笑了一下,道:“好了,不和你开玩笑了,等令斌兄到了南京后,麻烦将这些威力强大的斑鸠铳献给前线的将士们,弟还要看着他们用这些斑鸠铳杀贼驱虏呢!”
陈邦彦颔了颔首,郑重的道:“放心吧,为兄一定将这些军械送到前线将士手中。”
几日后,陈邦彦携着呕心沥血而成的万字平戎策和黎遂球送来的三百门斑鸠铳,告别了好友家人,从广州登上了北上的海舶,临行前他写下了一首诗以作赋别之用:
扬尘伐鼓发江干,变徵声高七月寒。夜渡可能知大漠,日边何处是长安;
杯因惜别兼贤圣,策为忧时杂管韩。燕石自惭仍跃冶,归来休笑旧儒冠!
只身赴京,仅为了实现一个匡扶社稷的理想!
①陈邦彦:字令斌,岭南三忠之首,早年设馆讲学,为南粤硕儒名师,北都沦陷,清兵入关后,陈邦彦结束讲学,携呕心沥血之作——《中兴政要策论》,只身奔赴南都,因内容主要涉及抗清,故不为正力主“联清灭寇”的马士英,史可法等南都重臣采纳。明永历元年,清顺治四年,永历皇帝朱由榔被清军李成栋部围与桂林,陈邦彦联合陈子壮,张家玉等人,起兵攻广州,围魏救赵,逼李成栋回援。桂林最后虽解围,陈邦彦却不幸兵败被执,惨遭凌迟,其子皆战死殉国。
②黎遂球:字美周,岭南前三家之一,爱国主义诗人,理想主义者,甲申之变后,小福王在南都建朝弘光,国难之际,黎闻讯后即变卖田产,出资制造了斑鸠铳三百门送往南京,援助军队,隆武二年五月,清军攻入赣州,他率数百义兵与之巷战,身中三箭而死,弟遂洪同殉节。是明朝版的爱国主义理想者。这里剑客特意把他的事迹展现给读者朋友们。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