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3 第023 垂死
- 24 第024 悖议(求收藏!)
- 25 第025 训斥(求收藏!)
- 26 第026 定局
- 27 第027 进城
- 28 第028 波折
- 29 第029 登基(第二更!求收藏!求打赏!)
- 30 第030 廷推(求收藏!)
- 31 第031 酬功
- 32 第032 妥协
- 33 第033 厂卫(一)第二更送到!
- 34 第034 厂卫(二)
- 35 第035 粮饷(一)
- 36 第036 粮饷(二)(求收藏!)
- 37 第037 借虏平寇(一)
- 38 第038 忠义陈邦彦
- 39 第039 皇帝的小心思
- 40 第040 阮大铖(一)
- 41 第041 连环计(一)
- 42 第042 连环计(二)
- 43 第043 连环计(三)(求收藏!求推荐!)
- 44 第044 阎应元(一)
- 45 第043 阎应元(二)(求收藏!)
- 46 第044 阎应元(三)
- 47 第045 面圣
- 48 第046 亲军(一)(第二更,求收藏!)
- 49 第047 反击
- 50 第050 反击(二)
- 51 第051 练兵
- 52 第052 收贤才
- 53 第053 风波再起
- 54 第054 诡异的政局
- 55 第055 东林的反击
- 56 第056 左良玉
- 57 第057 回眸一笑
- 58 第058 和稀泥
- 59 第059 索饷(一)
- 60 第060 索饷(二)
- 61 第061 索饷(三)
- 62 第062 偶遇
- 63 第063 大展手脚
- 64 第064 东林分裂
- 65 第065 购置军火
- 66 第066 华人雇佣兵
- 67 第067 郑森
- 68 第068 国姓爷的诞生
- 69 第069 交易(一)
- 70 第070 交易(二)(第一更)
- 71 第071 交易(三)(第二更!)
- 72 第072 交易(终)(第一更!)
- 73 第073 营制(一)(第二更!)
- 74 第074 营制(二)
- 75 第075 观操(一)
- 76 第076 成军,亮剑!
- 77 第077 清算国贼
- 78 第078 阴谋形成
- 79 第079 真假太子(一)
- 80 第080 真假太子(二)
- 81 第081 毒计
- 82 第082 抓捕
- 83 第083 审讯(上)
- 84 第084 审讯(下)
- 85 第085 应对
- 86 第086 大清洗(一)
- 87 第087 大清洗(二)
- 88 第088 伐左良玉(一)
- 89 第089 伐左良玉(二)修正版。
- 90 第090 伐左良玉(三)
- 91 第091 御驾亲征
- 92 第092 九江之战
- 93 第093 九江血战(二)
- 94 第094 追杀(一)
- 95 第095 冲杀
- 96 第096 解围
- 97 第097 迎驾
- 98 第098 援驰
- 99 第099 枭雄迟暮
- 100 第100 水战
- 101 第101 水战(二)
- 102 第102 炮战
- 103 上架感言
- 104 第103 暴毙
- 105 第014 决战(一)(第二更!)
- 106 第105 决战(二)(第三更!)
- 107 第106 决战(三)(第一更)
- 108 第107 决战(四)(第二更)
- 109 第108 决战(五)
- 110 第109 决战(终)
- 111 第109 大胜
- 112 第110 献俘收编
- 113 第111 缴获
- 114 第112 处置降卒
- 115 第113 谋划削藩
- 116 第114 南京的士民沸腾了
- 117 第115 侯、黄的最终结局(一)
- 118 第116 侯、黄的最终结局(二)
- 119 第117 侯、黄的最终结局(终)
- 120 第118 锄奸行动(一)
- 121 第119 诛罚三镇
- 122 第120 诛罚三镇(二)
- 123 第121 大整编
- 124 第122 军工坊
- 125 第123 制火器(第二更!)
- 126 第124 军制改革(一)
- 127 第125 军制改革(二)
- 128 第126 军制改革(三)
- 129 第127 辜负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033 厂卫(一)第二更送到!
第033 厂卫(一)第二更送到!
PS:上一章末尾有删改,书友们愿意的话可以回看一下。另外,今天剑客也算勤奋,大家不要吝啬手中的票票哈。
刚登基没几天的他已感到一丝心力交瘁,马士英作为内阁中唯一的一个“挺福派”,面对双方共同的敌人——东林党,完全无力阻止局势的恶化,此时此刻,他已经充分体会到了万历皇帝当年的感受,党人太强悍,皇帝很孤单!
因此朱由桦越发迫切的想要改变这种不利的局势。
在御马监掌印卢九德和司礼监韩赞周两位大内监的怂恿鼓励下,朱由桦决定组建厂卫,重新拾起这个对皇权来说极为重要的武器,让一切恢复自然。
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三日,朱由桦颁旨恢复东厂并令前锦衣卫都督冯可宗同时重建锦衣卫,恢复以前的侦缉工作。
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陪都南京原来是没有东厂和锦衣卫这两个特务机构的。虽然东厂和锦衣卫是帝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鉴于特务机构的特殊性和隐蔽性。这俩衙门在陪都南京是没有备份的。
所以当北京城被民变军攻陷,东厂与锦衣卫这两个特务机构也和在京的其他衙门一样随着北都的被攻陷而灭亡了。
皇帝陛下要恢复厂卫了!
伴随一声凄厉的叫喊,整个朝野都震动了起来。
而朱由桦也很快就意识到,情急之下,这一次行为怕是又有些草率了。
东厂和锦衣卫向来是大明皇帝整治朝中不听招呼的大臣的有力武器兼不二法门。
而厂卫对于全国的士绅百姓来说,就是处处打着朝廷名义的恐怖组织,既不能有效反抗又难以合理防御,一直是众人的心腹之患。只要一听到厂卫两个字,无不色变,士农工商,它无孔不入,无处不在,就像一条条潜伏在暗处的毒蛇,毛骨悚然的厂卫酷刑,类似地狱的诏狱、血淋淋的刑具,剥皮充草,十八般酷刑,让天下民众草木皆兵。尤其是官绅,他们的感触最深刻。
在大明统治时期,三百年里,锦衣卫曾掀起过数次血腥浪潮,一次抓捕处决人数就是数千上万计,最盛时,不管你是公侯勋贵,还是帝师宰臣,锦衣卫让你三更死,你就活不过五更天,可谓嚣张至极。
锦衣卫和东厂的存在,确确实实起到了维护皇权,稳定了大明江山的作用。
但副作用也不小,它的存在践踏了大明纪纲法治,独立的侦查权,抓捕审判权,使国家的司法部门刑部、大理寺成为了橡皮图章。锦衣卫里的野心家借着皇权庇佑,往往滥用职权,贪赃枉法,打击异己,导致冤假错案横生,引发党争,朝野鸡犬不宁。
而且厂卫的爪牙从来都是遍布全国各地,四处打探情报,搜集黑材料的。因此也弄的大明各级官吏人人自危,使君臣离心离德。
封建时代,本就没有什么人权可言。稳定压倒一切。总的来说,厂卫制度对皇权还是利大于弊的。
不过对文官士大夫们来说,那肯定是有弊无利的,一致评为是本朝的一大弊政。
鉴于朝中的同僚们都曾有过或即将会有被厂卫迫害的经验,因而只要一提到东厂锦衣卫,党人莫不同仇敌忾,咬牙切齿。
特别是天启魏公公时代的那几年,厂卫已经成为文臣士大夫们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
在那几年中,东厂和锦衣卫成为了魏太监打击党人最为可怕的武器。无数反对魏太监的东林党人,就是在厂卫的手上或落马,或受刑,或惨死在暗无天日的诏狱中。什么六君子、七君子,不论以前在朝廷中名声有多么响亮,地位有多么高,权力有多么大,只要一落到东厂锦衣卫的手里,他们都敢下狠招,而且是什么够惨用什么,怎么顺手怎么来。因此虽然进去的人中不乏像杨涟、左光斗这样的硬汉,但结局不外乎只有一个,死定了!
厂卫自此成为东林党人心中永远的痛。往昔幕幕恍如隔日,现在想想便不禁发抖。
想再让咱们君子重温那种提心吊胆的日子,没门!
南京城内的东林党人包括一些非东林人士,连个照面都没打,便做出了惊人一致的决定,强烈反对,誓死不从!
朱由桦恢复厂卫的旨意一公布,礼科给事中袁彭年马上站了出来上疏表示反对。
奏疏的大致意思不外乎,厂卫是国朝第一弊政,曾经流毒天下,但凡是厂卫大兴之时恰好都是本朝动乱,民不聊生之时(其实是官不聊生)。所以厂卫万万不可复,否则朝野鸡犬不宁,国将不国!
当然,袁彭年大讲道理的时候,还不忘举些例子来作为佐证,以便增强说服力,动摇皇帝的想法,可怜天启皇帝朱由校无辜中枪,袁彭年特意把他拉了出来进行了全方面的批斗。
表明就是因为天启皇爷重用厂卫才使得魏阉得以把持朝政,利用厂卫迫害忠臣贤士大夫,结党营私,甚至一度企图谋朝篡位。最后还不忘哭诉一下,说祖宗三百年江山差点就毁在那魏阉手里了,请皇帝陛下三思,收回成命,万万不能重蹈前朝覆辙啊!
奏疏中言辞切切,几乎字字含泪,例子也举的似乎很恰当,说服力杠杠的,至于真实性有多少,其中有多少是袁彭年袁大人脑补的,就只有天知道了。
亏得朱由桦前世今生几十年,阅历还算丰富,没有如刚登基时的崇祯小正太一般,被他们轻而易举的忽悠住,朱由桦看到袁彭年的奏疏后,冷笑连连,当即就下旨严厉斥责了袁彭年一番,且给了个“狂悖沽名”的评价,最后朱由桦还是觉得不解气又下旨将袁彭年降三级逐出南京,大大出了一口胸中的闷气。
东林党人们见先锋不但没有奏功,反而遭到贬官,折戬沉沙了,就知道这位新皇是个难忽悠的狠角色,好在他们也不是吃干饭的,在一瞬间的惊慌失措之下,迅速集会密谋,组织起了一道新的攻势,众人在南京分水门外激动含泪的欢送走党人的“大英雄”袁先生后。吏科给事中,东林健将熊汝霖便上疏朱由桦为袁彭年鸣冤辩护,同时再次力陈厂卫之弊。
刚登基没几天的他已感到一丝心力交瘁,马士英作为内阁中唯一的一个“挺福派”,面对双方共同的敌人——东林党,完全无力阻止局势的恶化,此时此刻,他已经充分体会到了万历皇帝当年的感受,党人太强悍,皇帝很孤单!
因此朱由桦越发迫切的想要改变这种不利的局势。
在御马监掌印卢九德和司礼监韩赞周两位大内监的怂恿鼓励下,朱由桦决定组建厂卫,重新拾起这个对皇权来说极为重要的武器,让一切恢复自然。
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三日,朱由桦颁旨恢复东厂并令前锦衣卫都督冯可宗同时重建锦衣卫,恢复以前的侦缉工作。
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陪都南京原来是没有东厂和锦衣卫这两个特务机构的。虽然东厂和锦衣卫是帝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鉴于特务机构的特殊性和隐蔽性。这俩衙门在陪都南京是没有备份的。
所以当北京城被民变军攻陷,东厂与锦衣卫这两个特务机构也和在京的其他衙门一样随着北都的被攻陷而灭亡了。
皇帝陛下要恢复厂卫了!
伴随一声凄厉的叫喊,整个朝野都震动了起来。
而朱由桦也很快就意识到,情急之下,这一次行为怕是又有些草率了。
东厂和锦衣卫向来是大明皇帝整治朝中不听招呼的大臣的有力武器兼不二法门。
而厂卫对于全国的士绅百姓来说,就是处处打着朝廷名义的恐怖组织,既不能有效反抗又难以合理防御,一直是众人的心腹之患。只要一听到厂卫两个字,无不色变,士农工商,它无孔不入,无处不在,就像一条条潜伏在暗处的毒蛇,毛骨悚然的厂卫酷刑,类似地狱的诏狱、血淋淋的刑具,剥皮充草,十八般酷刑,让天下民众草木皆兵。尤其是官绅,他们的感触最深刻。
在大明统治时期,三百年里,锦衣卫曾掀起过数次血腥浪潮,一次抓捕处决人数就是数千上万计,最盛时,不管你是公侯勋贵,还是帝师宰臣,锦衣卫让你三更死,你就活不过五更天,可谓嚣张至极。
锦衣卫和东厂的存在,确确实实起到了维护皇权,稳定了大明江山的作用。
但副作用也不小,它的存在践踏了大明纪纲法治,独立的侦查权,抓捕审判权,使国家的司法部门刑部、大理寺成为了橡皮图章。锦衣卫里的野心家借着皇权庇佑,往往滥用职权,贪赃枉法,打击异己,导致冤假错案横生,引发党争,朝野鸡犬不宁。
而且厂卫的爪牙从来都是遍布全国各地,四处打探情报,搜集黑材料的。因此也弄的大明各级官吏人人自危,使君臣离心离德。
封建时代,本就没有什么人权可言。稳定压倒一切。总的来说,厂卫制度对皇权还是利大于弊的。
不过对文官士大夫们来说,那肯定是有弊无利的,一致评为是本朝的一大弊政。
鉴于朝中的同僚们都曾有过或即将会有被厂卫迫害的经验,因而只要一提到东厂锦衣卫,党人莫不同仇敌忾,咬牙切齿。
特别是天启魏公公时代的那几年,厂卫已经成为文臣士大夫们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
在那几年中,东厂和锦衣卫成为了魏太监打击党人最为可怕的武器。无数反对魏太监的东林党人,就是在厂卫的手上或落马,或受刑,或惨死在暗无天日的诏狱中。什么六君子、七君子,不论以前在朝廷中名声有多么响亮,地位有多么高,权力有多么大,只要一落到东厂锦衣卫的手里,他们都敢下狠招,而且是什么够惨用什么,怎么顺手怎么来。因此虽然进去的人中不乏像杨涟、左光斗这样的硬汉,但结局不外乎只有一个,死定了!
厂卫自此成为东林党人心中永远的痛。往昔幕幕恍如隔日,现在想想便不禁发抖。
想再让咱们君子重温那种提心吊胆的日子,没门!
南京城内的东林党人包括一些非东林人士,连个照面都没打,便做出了惊人一致的决定,强烈反对,誓死不从!
朱由桦恢复厂卫的旨意一公布,礼科给事中袁彭年马上站了出来上疏表示反对。
奏疏的大致意思不外乎,厂卫是国朝第一弊政,曾经流毒天下,但凡是厂卫大兴之时恰好都是本朝动乱,民不聊生之时(其实是官不聊生)。所以厂卫万万不可复,否则朝野鸡犬不宁,国将不国!
当然,袁彭年大讲道理的时候,还不忘举些例子来作为佐证,以便增强说服力,动摇皇帝的想法,可怜天启皇帝朱由校无辜中枪,袁彭年特意把他拉了出来进行了全方面的批斗。
表明就是因为天启皇爷重用厂卫才使得魏阉得以把持朝政,利用厂卫迫害忠臣贤士大夫,结党营私,甚至一度企图谋朝篡位。最后还不忘哭诉一下,说祖宗三百年江山差点就毁在那魏阉手里了,请皇帝陛下三思,收回成命,万万不能重蹈前朝覆辙啊!
奏疏中言辞切切,几乎字字含泪,例子也举的似乎很恰当,说服力杠杠的,至于真实性有多少,其中有多少是袁彭年袁大人脑补的,就只有天知道了。
亏得朱由桦前世今生几十年,阅历还算丰富,没有如刚登基时的崇祯小正太一般,被他们轻而易举的忽悠住,朱由桦看到袁彭年的奏疏后,冷笑连连,当即就下旨严厉斥责了袁彭年一番,且给了个“狂悖沽名”的评价,最后朱由桦还是觉得不解气又下旨将袁彭年降三级逐出南京,大大出了一口胸中的闷气。
东林党人们见先锋不但没有奏功,反而遭到贬官,折戬沉沙了,就知道这位新皇是个难忽悠的狠角色,好在他们也不是吃干饭的,在一瞬间的惊慌失措之下,迅速集会密谋,组织起了一道新的攻势,众人在南京分水门外激动含泪的欢送走党人的“大英雄”袁先生后。吏科给事中,东林健将熊汝霖便上疏朱由桦为袁彭年鸣冤辩护,同时再次力陈厂卫之弊。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