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62 第四十一章 话东溟
- 163 第四十二章 迎战邪王
- 164 第四十三章 不死争锋
- 165 第四十四章 封杀
- 166 第四十五章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 167 第四十六章 第二种武器:戾枪
- 168 第四十七章 谋划
- 169 第四十八章 飞马牧场
- 170 第四十九章 李家三娘子
- 171 第五十章 病入膏肓
- 172 第五十一章 武道神通
- 173 第五十二章 上古练气之术
- 174 第五十三章 双目复明
- 175 第五十四章 第三种武器:回天针
- 176 第五十五章 走火入魔
- 177 第五十六章 回天有术
- 178 第五十七章 万两白银
- 179 第五十八章 杨广归天
- 180 第五十九章 陷阱
- 181 第六十章 阴葵妖魅
- 182 第六十一章 解救
- 183 第六十二章 “阴后”祝玉妍
- 184 第六十三章 “玉石俱焚”
- 185 第六十四章 回天妙术
- 186 第六十五章 轻取竟陵
- 187 第六十六章 再见邪王
- 188 第六十七章 联盟
- 189 第六十八章 刺客
- 190 第六十九章 纵横家
- 191 第七十章 歃血为盟
- 192 第七十一章 诸侯之剑
- 193 第七十二章 南海仙翁
- 194 第七十三章 连横
- 195 第七十四章 宗师陨落
- 196 第七十五章 再见双龙
- 197 第七十六章 千年古都
- 198 第七十七章 独孤家的凤凰
- 199 第七十八章 为君之道
- 200 第七十九章 害群之马
- 201 第八十章 暴戾之枪
- 202 第八十一章 了空之死
- 203 第八十二章 没落的独孤阀
- 204 第八十三章 披风杖法
- 205 第八十四章 和氏璧
- 206 第八十五章 未知的门
- 207 第八十六章 鸡肋
- 208 第八十七章 散手八扑
- 209 第八十八章 精神交锋
- 210 第八十九章 宁道奇之死
- 211 第九十章 道心难祛
- 212 第九十一掌 荣风祥
- 213 第九十二章 第四重武器:道心
- 214 第九十三章 话独孤
- 215 第九十四章 约定
- 216 第九十五章 动心
- 217 第九十六章 尚秀芳
- 218 第九十七章 "天界见闻"
- 219 第九十八章 “邪帝”
- 220 第九十九章 九五至尊功
- 221 第一百章 邪帝的大手笔
- 222 第一百零一章 虚若无痕
- 223 第一百零二章 是战是和?
- 224 第一百零三章 大自在天魔
- 225 第一百零四章 刘若水称帝
- 226 第一百零五章 帝王
- 227 第一百零六章 孤家寡人
- 228 第一百零七章 破碎虚空
- 229 第一章 乱臣贼子
- 230 第二章 九婴
- 231 第三章 日薄西山
- 232 第四章 御空而行
- 233 第五章 大疫
- 234 第六章 太平道首徒,****义
- 235 第七章 毕方
- 236 第八章 飞灰
- 237 第九章 九婴不死
- 238 第十章 武魂
- 239 第十一章 洛阳之行
- 240 第十二章 方元阻路
- 241 第十三章 撒豆成兵
- 242 第十四章 霍去病
- 243 第十五章 贪狼
- 244 第十六章 愤怒
- 245 第十七章 寸步
- 246 第十八章 偶遇
- 247 第十九章 暂别
- 248 第二十章 屠杀
- 249 第二十一章 江东猛虎
- 250 第二十二章 毕方陨落
- 251 第二十三章 比饕餮更凶残的人
- 252 第二十四章 诡异的真气
- 253 第二十五章 董卓败逃
- 254 第二十六章 黄巾起义
- 255 第二十七章 “武圣”关羽
- 256 第二十八章 黄巾溃败
- 257 第二十九章 着魔
- 258 第三十章
- 259 第三十一章 仙
- 260 第三十二章 仙人之威
- 261 第三十三章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 262 第三十四章 天怒
- 263 第三十五章 张角之死
- 264 第三十六章 天地同悲
- 265 第三十七章 我掌天意
- 266 第一章 如履薄冰
- 267 第二章 送信
- 268 第三章 计划不如变化
- 269 第四章 猎天
- 270 第五章 天打雷劈
- 271 第六章 算天
- 272 第七章 武道真意
- 273 第八章 佛门武功
- 274 第九章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275 第十章 铁掌帮内当杀人
- 276 第十一章 金国都城
- 277 第十一章 再见郭靖
- 278 第十二章 屠刀
- 279 第十三章 慈悲刀
- 280 第十四章 补天阁
- 281 第十五章 花间派
- 282 第十六章 缘由
- 283 第十七章 殷离
- 284 第十八章 教训
- 285 第十九章 棋局渐终
- 286 第二十章 夺舍
- 287 第二十一章 天意VS天意
- 288 第二十二章 孤注一掷
- 289 第一章 天界见闻
- 290 第二章 大机缘
- 291 第三章 盘古学院
- 292 第四章 一步之遥
- 293 第五章 初见盘古学院
- 294 第六章 幻境试炼
- 295 第七章 荒山野庙
- 296 第八章 “武”
- 297 第九章 复生
- 298 第十章 倩女幽魂
- 299 第十一章 兰若寺
- 300 第十二章 长夜漫漫
- 301 第十三章 妖踪
- 302 第十四章 浩然正气
- 303 第十五章 妖孽横行
- 304 第十六章 索命梵音
- 305 第十七章 金佛
- 306 第十八章 帝崩
- 307 第十九章 雷劫
- 308 第二十章 化龙
- 309 第二十一章 隐忧
- 310 第二十二章 回归天界
- 311 第二十三章 书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五十一章 武道神通
第五十一章 武道神通
什么是神通?
如果,刘若水只是一个普通人,那在他眼里,神通恐怕就是神仙的手段。
但刘若水并非是普通人,他是一个武道宗师,几乎就是某些人眼中的“活神仙”。
因此,他对神通有自己的看法,在他眼里,化不可能为不可能的本事便可以称之为神通。
刘若水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他身上也有一样“神通”。
那就是“戒尺”!
刘若水之所以将“戒尺”视为神通,是因为这一招已经超出了武道的常识。
因为这一招,已经几乎有了属于自己的“生命”,刘若水动用戒尺时,甚至不用考虑对方身在何处,只需心念一动,“戒尺”必然会打的对方灰头土脸。
须知,“邪王”石之轩的幻魔身法何等厉害,杨虚彦只是将他的幻魔身法学了个小成而已,但依然让刘若水头疼不已,废了不知多少力气,才将其杀死。可面对“戒尺”的时候,他费尽了心思未能闪避过去。
如果“戒尺”不算是神通,那什么样的本事才能算是神通?
倘若刘若水能够创造出和“戒尺”近似的医道神通,那必然能救得鲁妙子的性命。
只是,这又谈何容易?
事实上,当刘若水创造出“戒尺”之后,就曾想要创造出和“戒尺”一般的绝学,毕竟身为一个武者,没有人不想变得更加强悍。
可惜的是,刘若水虽然反复琢磨,但却是一无所得,根本没有一丝灵感。
说起来,刘若水能够创造出,“戒尺”,是他靠硬挨了一记“小李飞刀”才换来的一丝灵感。然后又身经百战,方才换来这一招的出世。
可是,“小李飞刀”只有一把。刘若水想要复制当初的条件,几乎是不可能办到的。
这些年来,随着刘若水反复施展“戒尺”,他对这招也越来越了解。自然知道,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戒尺”的原理其实没有什么稀奇的,只是三个字“精”,“气”。“神”罢了。
简单来说,刘若水想要挥出那一尺,他就挥出来了。
严格来说,如果没有那有如神助的一丝灵感,刘若水纵然想到天荒地老,也未必能揣摩出近似的武道神通。
原本,刘若水以为“戒尺”已经是绝响,但他却没想到,在自己已经放弃的时候,他竟然创造出了相似的招数:戾枪。
相比于“戒尺”。“戾枪”并没有成熟,但刘若水既然捕捉到了那一丝灵感,那么将其彻底完善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和“戒尺”一般,“戾枪”中也蕴含着不可思议,几乎改变常人常识的力量。
如果说,鲁妙子还有生存的可能,那就是在他死去之前,刘若水先一步领悟了属于自己的“医道神通”,才有可能逆转生死一般的救他一命。
只是,虽然刘若水在医道方面的底蕴已经足够。但若是想要领悟出“医道神通”,还需要一个机缘。
幸运的是,刘若水很快就会迎来一个机缘,只是不知道。他是否有足够的运气去捕捉这一道机缘。
因此,刘若水虽然心里有了主意,但并没有跟鲁妙子讲。
毕竟,这个世界上最残忍的事情,就是给一个人希望,却又亲手将其打破。
幸好。鲁妙子对于生死看得很淡,似乎根本没有将生死放在心里。他没有对自己的病情深究,反而和刘若水谈论起其他的事情。
两人这一次交谈的核心,却是道家的无上瑰宝,《长生诀》。
刘若水从怀中取出一张誊写了《长生诀》的卷轴,将其递给了鲁妙子,开口问道,“鲁老,你可认识这上面的文字?”
鲁妙子将其接过之后,惊疑道,“甲骨文?”
刘若水眼睛不由得一亮,说道,“不错,的确是甲骨文。不想鲁老真的认真这种上古时代的文字。”
鲁妙子说道,“老夫年轻的时候曾经周游天下,曾去过殷墟。无意间从卜筮用的龟甲上面发现了这种文字,倒也有过一点研究。”
刘若水大喜道,“那就好,还请鲁老帮我破译一番,某家不胜感激。”
如果能够得到《长生诀》的译文,自己这一次才是真正的不虚此行。
鲁妙子结过《长生诀》之后,就将其从头到尾认真看了一篇,皱着眉头说道,“这好像是道家的东西,似乎是先秦时代之前的练气之术,不仅文字复杂,内容也写得晦涩无比,老夫恐怕也只能将其破译六七层而已。”
鲁妙子又叹道,“不过,我若是还有三五年的阳寿,到可能将其完全破译。”
对于生死,鲁妙子虽然能够“放下”,但终究不可能毫不在意,他终究还有许多放不下的东西。
刘若水微微张了张嘴,但终究什么也没有说。
对于治愈鲁妙子的事情,他终究没有丝毫的把握。因此,他只能说道,“鲁老,实不相瞒。它其实就是道家的无上瑰宝,过去从未有人修炼成功过《长生诀》。鲁老能够将其破译六七层,已经是学究天人了。”
鲁妙子惊诧的说道,“这就是《长生诀》?难怪会如此晦涩难懂。却不想,这本道家至宝原来落在了你的手里。”
见到《长生诀》里面的文字之后,鲁妙子一时也有些技痒,拿起一只毛病,将其翻译起来。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嗯,这似乎是《道德经》里面的句子。不过说起来,也许是老子在《道德经》里面引用了这一段话。”
就这样,鲁妙子时而自言自语,时而低头默写,用了大约三四刻钟的功夫,将千字由余的《长生诀》翻译成了五六千字的长卷,其中有不少的地方被他留有空白,还有的地方被他特意圈了起来,后面批注着“也许”,“可能”的字样。
将《长生诀》的译文交给刘若水之后,鲁妙子显得特别疲惫,显然是消耗了太多的精神。
鲁妙子他将译文扔给刘若水之后,疲惫的说道,“今天姑且到这里了,你还是回去睡觉吧!明天若有空,就找个时间到这里来,我再和你进行商讨。”(未完待续。)
PS: (求订阅)
如果,刘若水只是一个普通人,那在他眼里,神通恐怕就是神仙的手段。
但刘若水并非是普通人,他是一个武道宗师,几乎就是某些人眼中的“活神仙”。
因此,他对神通有自己的看法,在他眼里,化不可能为不可能的本事便可以称之为神通。
刘若水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他身上也有一样“神通”。
那就是“戒尺”!
刘若水之所以将“戒尺”视为神通,是因为这一招已经超出了武道的常识。
因为这一招,已经几乎有了属于自己的“生命”,刘若水动用戒尺时,甚至不用考虑对方身在何处,只需心念一动,“戒尺”必然会打的对方灰头土脸。
须知,“邪王”石之轩的幻魔身法何等厉害,杨虚彦只是将他的幻魔身法学了个小成而已,但依然让刘若水头疼不已,废了不知多少力气,才将其杀死。可面对“戒尺”的时候,他费尽了心思未能闪避过去。
如果“戒尺”不算是神通,那什么样的本事才能算是神通?
倘若刘若水能够创造出和“戒尺”近似的医道神通,那必然能救得鲁妙子的性命。
只是,这又谈何容易?
事实上,当刘若水创造出“戒尺”之后,就曾想要创造出和“戒尺”一般的绝学,毕竟身为一个武者,没有人不想变得更加强悍。
可惜的是,刘若水虽然反复琢磨,但却是一无所得,根本没有一丝灵感。
说起来,刘若水能够创造出,“戒尺”,是他靠硬挨了一记“小李飞刀”才换来的一丝灵感。然后又身经百战,方才换来这一招的出世。
可是,“小李飞刀”只有一把。刘若水想要复制当初的条件,几乎是不可能办到的。
这些年来,随着刘若水反复施展“戒尺”,他对这招也越来越了解。自然知道,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戒尺”的原理其实没有什么稀奇的,只是三个字“精”,“气”。“神”罢了。
简单来说,刘若水想要挥出那一尺,他就挥出来了。
严格来说,如果没有那有如神助的一丝灵感,刘若水纵然想到天荒地老,也未必能揣摩出近似的武道神通。
原本,刘若水以为“戒尺”已经是绝响,但他却没想到,在自己已经放弃的时候,他竟然创造出了相似的招数:戾枪。
相比于“戒尺”。“戾枪”并没有成熟,但刘若水既然捕捉到了那一丝灵感,那么将其彻底完善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和“戒尺”一般,“戾枪”中也蕴含着不可思议,几乎改变常人常识的力量。
如果说,鲁妙子还有生存的可能,那就是在他死去之前,刘若水先一步领悟了属于自己的“医道神通”,才有可能逆转生死一般的救他一命。
只是,虽然刘若水在医道方面的底蕴已经足够。但若是想要领悟出“医道神通”,还需要一个机缘。
幸运的是,刘若水很快就会迎来一个机缘,只是不知道。他是否有足够的运气去捕捉这一道机缘。
因此,刘若水虽然心里有了主意,但并没有跟鲁妙子讲。
毕竟,这个世界上最残忍的事情,就是给一个人希望,却又亲手将其打破。
幸好。鲁妙子对于生死看得很淡,似乎根本没有将生死放在心里。他没有对自己的病情深究,反而和刘若水谈论起其他的事情。
两人这一次交谈的核心,却是道家的无上瑰宝,《长生诀》。
刘若水从怀中取出一张誊写了《长生诀》的卷轴,将其递给了鲁妙子,开口问道,“鲁老,你可认识这上面的文字?”
鲁妙子将其接过之后,惊疑道,“甲骨文?”
刘若水眼睛不由得一亮,说道,“不错,的确是甲骨文。不想鲁老真的认真这种上古时代的文字。”
鲁妙子说道,“老夫年轻的时候曾经周游天下,曾去过殷墟。无意间从卜筮用的龟甲上面发现了这种文字,倒也有过一点研究。”
刘若水大喜道,“那就好,还请鲁老帮我破译一番,某家不胜感激。”
如果能够得到《长生诀》的译文,自己这一次才是真正的不虚此行。
鲁妙子结过《长生诀》之后,就将其从头到尾认真看了一篇,皱着眉头说道,“这好像是道家的东西,似乎是先秦时代之前的练气之术,不仅文字复杂,内容也写得晦涩无比,老夫恐怕也只能将其破译六七层而已。”
鲁妙子又叹道,“不过,我若是还有三五年的阳寿,到可能将其完全破译。”
对于生死,鲁妙子虽然能够“放下”,但终究不可能毫不在意,他终究还有许多放不下的东西。
刘若水微微张了张嘴,但终究什么也没有说。
对于治愈鲁妙子的事情,他终究没有丝毫的把握。因此,他只能说道,“鲁老,实不相瞒。它其实就是道家的无上瑰宝,过去从未有人修炼成功过《长生诀》。鲁老能够将其破译六七层,已经是学究天人了。”
鲁妙子惊诧的说道,“这就是《长生诀》?难怪会如此晦涩难懂。却不想,这本道家至宝原来落在了你的手里。”
见到《长生诀》里面的文字之后,鲁妙子一时也有些技痒,拿起一只毛病,将其翻译起来。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嗯,这似乎是《道德经》里面的句子。不过说起来,也许是老子在《道德经》里面引用了这一段话。”
就这样,鲁妙子时而自言自语,时而低头默写,用了大约三四刻钟的功夫,将千字由余的《长生诀》翻译成了五六千字的长卷,其中有不少的地方被他留有空白,还有的地方被他特意圈了起来,后面批注着“也许”,“可能”的字样。
将《长生诀》的译文交给刘若水之后,鲁妙子显得特别疲惫,显然是消耗了太多的精神。
鲁妙子他将译文扔给刘若水之后,疲惫的说道,“今天姑且到这里了,你还是回去睡觉吧!明天若有空,就找个时间到这里来,我再和你进行商讨。”(未完待续。)
PS: (求订阅)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