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23 第一百零二章 是战是和?
- 224 第一百零三章 大自在天魔
- 225 第一百零四章 刘若水称帝
- 226 第一百零五章 帝王
- 227 第一百零六章 孤家寡人
- 228 第一百零七章 破碎虚空
- 229 第一章 乱臣贼子
- 230 第二章 九婴
- 231 第三章 日薄西山
- 232 第四章 御空而行
- 233 第五章 大疫
- 234 第六章 太平道首徒,****义
- 235 第七章 毕方
- 236 第八章 飞灰
- 237 第九章 九婴不死
- 238 第十章 武魂
- 239 第十一章 洛阳之行
- 240 第十二章 方元阻路
- 241 第十三章 撒豆成兵
- 242 第十四章 霍去病
- 243 第十五章 贪狼
- 244 第十六章 愤怒
- 245 第十七章 寸步
- 246 第十八章 偶遇
- 247 第十九章 暂别
- 248 第二十章 屠杀
- 249 第二十一章 江东猛虎
- 250 第二十二章 毕方陨落
- 251 第二十三章 比饕餮更凶残的人
- 252 第二十四章 诡异的真气
- 253 第二十五章 董卓败逃
- 254 第二十六章 黄巾起义
- 255 第二十七章 “武圣”关羽
- 256 第二十八章 黄巾溃败
- 257 第二十九章 着魔
- 258 第三十章
- 259 第三十一章 仙
- 260 第三十二章 仙人之威
- 261 第三十三章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 262 第三十四章 天怒
- 263 第三十五章 张角之死
- 264 第三十六章 天地同悲
- 265 第三十七章 我掌天意
- 266 第一章 如履薄冰
- 267 第二章 送信
- 268 第三章 计划不如变化
- 269 第四章 猎天
- 270 第五章 天打雷劈
- 271 第六章 算天
- 272 第七章 武道真意
- 273 第八章 佛门武功
- 274 第九章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275 第十章 铁掌帮内当杀人
- 276 第十一章 金国都城
- 277 第十一章 再见郭靖
- 278 第十二章 屠刀
- 279 第十三章 慈悲刀
- 280 第十四章 补天阁
- 281 第十五章 花间派
- 282 第十六章 缘由
- 283 第十七章 殷离
- 284 第十八章 教训
- 285 第十九章 棋局渐终
- 286 第二十章 夺舍
- 287 第二十一章 天意VS天意
- 288 第二十二章 孤注一掷
- 289 第一章 天界见闻
- 290 第二章 大机缘
- 291 第三章 盘古学院
- 292 第四章 一步之遥
- 293 第五章 初见盘古学院
- 294 第六章 幻境试炼
- 295 第七章 荒山野庙
- 296 第八章 “武”
- 297 第九章 复生
- 298 第十章 倩女幽魂
- 299 第十一章 兰若寺
- 300 第十二章 长夜漫漫
- 301 第十三章 妖踪
- 302 第十四章 浩然正气
- 303 第十五章 妖孽横行
- 304 第十六章 索命梵音
- 305 第十七章 金佛
- 306 第十八章 帝崩
- 307 第十九章 雷劫
- 308 第二十章 化龙
- 309 第二十一章 隐忧
- 310 第二十二章 回归天界
- 311 第二十三章 书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五章 大疫
第五章 大疫
“妃暄,先等一下。有些不对。”
刘若水和师妃暄施展轻功,全力朝着县城赶了过去。毕竟,两人初来乍到,此时正是两眼一抹黑。正需找一个人问问,弄清这个世界的情况。
只是,等到刘若水距离县城不过一里的时候,他忽然停住了脚步,开口说道。
“夫君,怎么了?”
师妃暄自然知道,刘若水绝对不会是无的放矢。他之所以停住脚步,恐怕是发现了什么。
“好重的疫气!看样子,这里出现了大疫。”
刘若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皱着眉头说道。
“疫气?”
听到这个名字,师妃暄微微一楞,也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她虽然不是刘若水这样的神医,但也知道什么是疫气。
疫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在医书记载中,又有“疠气”、“疫毒”、“戾气”、“异气”、“毒气”、“乖戾之气”等名称,一旦有疫气出现,那必然会出现瘟疫,会造成十室九空的大灾难。
而刘若水口中的“大疫”,那“疫气”的浓厚程度,至少也会横行一郡之地。
刘若水和师妃暄并非是担心自己。事实上,以刘若水和师妃暄的本事,已经达到了寒暑不侵的地步。区区疫气,自然没有什么恐惧的。两人担心的,只是“疫气”本身而已。
毕竟,这种“大疫”一旦出现,就会是能够记载到史书里面的大型浩劫。
师妃暄有些心忧的说道。“夫君,那你能解吗?”
刘若水也不言语。只是用鼻子轻嗅口气中的味道。
过了良久,他才沉声道。“若只是医治单个病人,自然没什么问题,最多也就是多费一些药材霸了,。但若是想要推行廉价的特效药,恐怕只有找到病人,慢慢琢磨才行。”
若只是平常的医生,自然不会有这般本事。但刘若水的身体已经达到一个匪夷所思的境界,他刚刚看似只是深吸一口气,但他其实是在感应疫气进入身体的不良反应。一次判断疫气的危害程度。
从他身体的反应来看,情况恐怕极为不乐观,这样厉害的疫气,甚至都足以记录在史书上,大书特书了。
闻言,师妃暄不由得深深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不忍。
她自然知道,如果连刘若水都自承没有办法,那可以想象。这是一场何等的浩劫?
简单来说,前方的那座县城,此时可能已经没有活人了。
刘若水叹了一口气,然后说道。“算了,你我一起去看看吧。诺大个县城,总不会死绝了吧?”
闻言。师妃暄沉默不语,只是跟在刘若水后面。像县城走了过去。
到了县城之后,刘若水心里微微一沉。因为他分明的看到。县城的城门大开,但周围却没有半个守卫。
见到这幅情景,刘若水不由得在心中叹了口气。
果然,等两人进城之后,依然没有看到半个人影。似乎这一座县城,只是一座空城而已。
“似乎,真是一座死城。”师妃暄叹息道。
“那也未必。”
刘若水的耳朵微微动了动,似乎听到了什么声音,开口说道。
“在那边,似乎有很多人。”刘若水开口说道。
说这话的时候,刘若水不由得有些迟疑。
大疫期间,最为忌讳的,其实就是人群聚集。因为人群若是因为集会等原因,大规模的集中,那简直就是瘟疫传播的最佳手段。
在中国古代,虽然没有那种系统化的防疫手段,但最基础的办法却代代相传了下去,一般都会将感染疫病的人隔离,并且把死去的尸体收拢,掩埋,也不会参与什么大规模的集会,防止瘟疫传播。
虽然刘若水还没有看到活人,但城内的布置都是秦汉时代的建筑,刘若水大致可以判断出,此时大约应该是秦汉时期,只是不知道是那家皇帝当政罢了。
在这个时代,防疫虽然并没有深入人心,但最基础的东西,应该已经口耳相传,在《汉书·平帝纪》里面便有记载,“元始二年,旱蝗,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
所以,现在这种情况,不由得有些匪夷所思。
等刘若水皱着眉头,和师妃暄一起走过去的时候,远远地就能看到那里围着一簇人群,围地水泄不通。无论是身着寒衣也好,身着绫罗绸缎也罢,一个个都跪在地上,神色激动,也不知等待着什么。
而在人群的中央,有十几个头裹黄巾的壮汉站在那里。在这些壮汉的中间,却有几个身穿道袍,虽说年轻,但浑身上下透出的那股气势,却让刘若水微微感觉有些诧异。
“求仙师救我一命!”
“求仙师垂怜!”
“仙师,救救我的儿子吧。求你,救救我的儿子吧。”
虽然相距数百米,但刘若水的五感何等敏锐?对于那些哭喊声,他听的清清楚楚。
神棍?
一时之间,刘若水不知道是该好气,还是好笑。
“好,好。”
伴随着几声笑,那几名黄大壮口中的仙师中走出一人来,约有二十五六上下,模样俊秀和蔼,乍一瞧就让人不由地对他心生好感。
只见此人借过一只装满水的碗来,托在左手,右手祭出一张黄色的符纸。
“疾!”
在闭目了片刻后,那年轻的仙师口吐真言,猛地将右手中的符纸甩入装满水的碗中,只听呼地一声,那张符纸竟然在清水中燃烧起来,旋即化作灰灰。
“妃暄,等一下!”
看到那位仙师要将那碗脏了吧唧的水给一名年老体衰的老人喝,师妃暄脸上露出一丝怒气,正打算向前,但却被刘若水出口打断了。
师妃暄正要问时,脸上忽然出现了一抹惊容。
因为她分明的看到,那位老汉饮下符水之后,身上的气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壮大,脸上的病容也彻底消散了。
“这,这。”
一时之间,师妃暄竟然被惊得说不出话来。
“原来是他们,原来是这个时代。”
刘若水的脸上露出一丝了然之色,看看他们的手段,再看看他们头上的黄巾,这些人的身份也就呼之欲出了。
东汉末年,统治者腐朽无能,外戚、宦官相继专权,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朝政腐朽,民不聊生,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发动了史称的‘黄巾之乱’,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并最终导致了三国时代的到来!(未完待续。)
刘若水和师妃暄施展轻功,全力朝着县城赶了过去。毕竟,两人初来乍到,此时正是两眼一抹黑。正需找一个人问问,弄清这个世界的情况。
只是,等到刘若水距离县城不过一里的时候,他忽然停住了脚步,开口说道。
“夫君,怎么了?”
师妃暄自然知道,刘若水绝对不会是无的放矢。他之所以停住脚步,恐怕是发现了什么。
“好重的疫气!看样子,这里出现了大疫。”
刘若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皱着眉头说道。
“疫气?”
听到这个名字,师妃暄微微一楞,也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她虽然不是刘若水这样的神医,但也知道什么是疫气。
疫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在医书记载中,又有“疠气”、“疫毒”、“戾气”、“异气”、“毒气”、“乖戾之气”等名称,一旦有疫气出现,那必然会出现瘟疫,会造成十室九空的大灾难。
而刘若水口中的“大疫”,那“疫气”的浓厚程度,至少也会横行一郡之地。
刘若水和师妃暄并非是担心自己。事实上,以刘若水和师妃暄的本事,已经达到了寒暑不侵的地步。区区疫气,自然没有什么恐惧的。两人担心的,只是“疫气”本身而已。
毕竟,这种“大疫”一旦出现,就会是能够记载到史书里面的大型浩劫。
师妃暄有些心忧的说道。“夫君,那你能解吗?”
刘若水也不言语。只是用鼻子轻嗅口气中的味道。
过了良久,他才沉声道。“若只是医治单个病人,自然没什么问题,最多也就是多费一些药材霸了,。但若是想要推行廉价的特效药,恐怕只有找到病人,慢慢琢磨才行。”
若只是平常的医生,自然不会有这般本事。但刘若水的身体已经达到一个匪夷所思的境界,他刚刚看似只是深吸一口气,但他其实是在感应疫气进入身体的不良反应。一次判断疫气的危害程度。
从他身体的反应来看,情况恐怕极为不乐观,这样厉害的疫气,甚至都足以记录在史书上,大书特书了。
闻言,师妃暄不由得深深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不忍。
她自然知道,如果连刘若水都自承没有办法,那可以想象。这是一场何等的浩劫?
简单来说,前方的那座县城,此时可能已经没有活人了。
刘若水叹了一口气,然后说道。“算了,你我一起去看看吧。诺大个县城,总不会死绝了吧?”
闻言。师妃暄沉默不语,只是跟在刘若水后面。像县城走了过去。
到了县城之后,刘若水心里微微一沉。因为他分明的看到。县城的城门大开,但周围却没有半个守卫。
见到这幅情景,刘若水不由得在心中叹了口气。
果然,等两人进城之后,依然没有看到半个人影。似乎这一座县城,只是一座空城而已。
“似乎,真是一座死城。”师妃暄叹息道。
“那也未必。”
刘若水的耳朵微微动了动,似乎听到了什么声音,开口说道。
“在那边,似乎有很多人。”刘若水开口说道。
说这话的时候,刘若水不由得有些迟疑。
大疫期间,最为忌讳的,其实就是人群聚集。因为人群若是因为集会等原因,大规模的集中,那简直就是瘟疫传播的最佳手段。
在中国古代,虽然没有那种系统化的防疫手段,但最基础的办法却代代相传了下去,一般都会将感染疫病的人隔离,并且把死去的尸体收拢,掩埋,也不会参与什么大规模的集会,防止瘟疫传播。
虽然刘若水还没有看到活人,但城内的布置都是秦汉时代的建筑,刘若水大致可以判断出,此时大约应该是秦汉时期,只是不知道是那家皇帝当政罢了。
在这个时代,防疫虽然并没有深入人心,但最基础的东西,应该已经口耳相传,在《汉书·平帝纪》里面便有记载,“元始二年,旱蝗,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
所以,现在这种情况,不由得有些匪夷所思。
等刘若水皱着眉头,和师妃暄一起走过去的时候,远远地就能看到那里围着一簇人群,围地水泄不通。无论是身着寒衣也好,身着绫罗绸缎也罢,一个个都跪在地上,神色激动,也不知等待着什么。
而在人群的中央,有十几个头裹黄巾的壮汉站在那里。在这些壮汉的中间,却有几个身穿道袍,虽说年轻,但浑身上下透出的那股气势,却让刘若水微微感觉有些诧异。
“求仙师救我一命!”
“求仙师垂怜!”
“仙师,救救我的儿子吧。求你,救救我的儿子吧。”
虽然相距数百米,但刘若水的五感何等敏锐?对于那些哭喊声,他听的清清楚楚。
神棍?
一时之间,刘若水不知道是该好气,还是好笑。
“好,好。”
伴随着几声笑,那几名黄大壮口中的仙师中走出一人来,约有二十五六上下,模样俊秀和蔼,乍一瞧就让人不由地对他心生好感。
只见此人借过一只装满水的碗来,托在左手,右手祭出一张黄色的符纸。
“疾!”
在闭目了片刻后,那年轻的仙师口吐真言,猛地将右手中的符纸甩入装满水的碗中,只听呼地一声,那张符纸竟然在清水中燃烧起来,旋即化作灰灰。
“妃暄,等一下!”
看到那位仙师要将那碗脏了吧唧的水给一名年老体衰的老人喝,师妃暄脸上露出一丝怒气,正打算向前,但却被刘若水出口打断了。
师妃暄正要问时,脸上忽然出现了一抹惊容。
因为她分明的看到,那位老汉饮下符水之后,身上的气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壮大,脸上的病容也彻底消散了。
“这,这。”
一时之间,师妃暄竟然被惊得说不出话来。
“原来是他们,原来是这个时代。”
刘若水的脸上露出一丝了然之色,看看他们的手段,再看看他们头上的黄巾,这些人的身份也就呼之欲出了。
东汉末年,统治者腐朽无能,外戚、宦官相继专权,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朝政腐朽,民不聊生,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发动了史称的‘黄巾之乱’,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并最终导致了三国时代的到来!(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