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49 第二十一章 江东猛虎
- 250 第二十二章 毕方陨落
- 251 第二十三章 比饕餮更凶残的人
- 252 第二十四章 诡异的真气
- 253 第二十五章 董卓败逃
- 254 第二十六章 黄巾起义
- 255 第二十七章 “武圣”关羽
- 256 第二十八章 黄巾溃败
- 257 第二十九章 着魔
- 258 第三十章
- 259 第三十一章 仙
- 260 第三十二章 仙人之威
- 261 第三十三章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 262 第三十四章 天怒
- 263 第三十五章 张角之死
- 264 第三十六章 天地同悲
- 265 第三十七章 我掌天意
- 266 第一章 如履薄冰
- 267 第二章 送信
- 268 第三章 计划不如变化
- 269 第四章 猎天
- 270 第五章 天打雷劈
- 271 第六章 算天
- 272 第七章 武道真意
- 273 第八章 佛门武功
- 274 第九章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275 第十章 铁掌帮内当杀人
- 276 第十一章 金国都城
- 277 第十一章 再见郭靖
- 278 第十二章 屠刀
- 279 第十三章 慈悲刀
- 280 第十四章 补天阁
- 281 第十五章 花间派
- 282 第十六章 缘由
- 283 第十七章 殷离
- 284 第十八章 教训
- 285 第十九章 棋局渐终
- 286 第二十章 夺舍
- 287 第二十一章 天意VS天意
- 288 第二十二章 孤注一掷
- 289 第一章 天界见闻
- 290 第二章 大机缘
- 291 第三章 盘古学院
- 292 第四章 一步之遥
- 293 第五章 初见盘古学院
- 294 第六章 幻境试炼
- 295 第七章 荒山野庙
- 296 第八章 “武”
- 297 第九章 复生
- 298 第十章 倩女幽魂
- 299 第十一章 兰若寺
- 300 第十二章 长夜漫漫
- 301 第十三章 妖踪
- 302 第十四章 浩然正气
- 303 第十五章 妖孽横行
- 304 第十六章 索命梵音
- 305 第十七章 金佛
- 306 第十八章 帝崩
- 307 第十九章 雷劫
- 308 第二十章 化龙
- 309 第二十一章 隐忧
- 310 第二十二章 回归天界
- 311 第二十三章 书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三十一章 仙
第三十一章 仙
天下黄巾聚冀州!
不仅是刘若水率领的幽州黄巾,黄巾军的其他分支,诸如青州黄巾,荆州黄巾等等,也纷纷率兵吗前往冀州,支援张角。
此时,不仅是黄巾军天公将军张角、地公将军张宝、人公将军张梁都汇聚于钜鹿、广宗一带地区。其他各地的黄巾渠帅和教众也都汇聚于此,黄巾军的势力已经壮大到了数十万人,再加上之前大贤良师张角先败卢植,后败董卓的威势,现在那些黄巾军们已经有了正式从冀州发兵南下与汉军决一死战的想法了。
毫无疑问,黄巾军这是打算要毕其功于一役。
此时的黄巾军势力虽然看似繁花似锦,有一种即将改朝换代,建立黄天盛世的气势。但实际上上,黄巾军此时却是一副烈火烹油的景象,在明眼人眼中,已经露处了颓势。
黄巾军之所以能够掀起如此大的波澜,最主要的愿意,便是黄巾军占据了“民心”。
如今的大汉,的确已经到了最后的余晖,统治者腐朽无能,外戚、宦官相继专权,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朝政腐朽,民不聊生,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正是因为在这种情形下,当张角高呼“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才会有那么多人跟随。
但如今,黄巾军虽然势力变得越来越庞大,但给平民百姓带来的,却并非是“黄天盛世”,而是更深一步的灾难。
人心沦丧!
相比于占据天下正统的大汉朝,黄巾军只有这么一个优势而已。随着最后一项优势的失去,黄巾军自然是必败无疑。
显然,张角等人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因此,张角无疑是希望能够在这一战中,毕其功于一役,彻底击溃大汉朝的主力。
按照“历史”来说,这一仗,是黄巾军输了。在两个月之后,大贤良师张角便因病而死,黄巾起义也将被汉庭镇压!教众死伤十余万众,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也随之结束了。
不过历史上的张角虽然必败无疑,但这个世界的张角,却并非是十死无生。
因为,张角太强了。
炼精化气,练气还神,练神返虚,炼虚合道。
这四个境界,便是常人所知的武道境界了。在大唐世界,并没有人能达到“炼虚合道”的程度,因为凡是达到那个境界的人,便会破碎虚空,超脱而去,因此,并没有人能达到炼虚合道之上的境界。
但在三国世界,虽然能达到炼虚合道境界的人屈指可数,但却依然是存在的,诸如当年的“谋圣”张良,例如当年的淮南王刘安,均都达到了“炼虚合道”之上的境界。
在三国世界,这个境界的人,便会称之为“仙”。
在当世,像南华老仙,左慈道人,于吉道人等隐世的人物估计不论。在整个大汉朝,唯一一个站在明面上,并且行走于世的“仙”,唯有张角一人而已。
事实上,刘若水之所以要前往冀州,一是想要见证黄巾军的溃败,以此来彻底完善自己的武道,另一方面,却是想要见识一下这位“大贤良师”张角,看看所谓的仙人,究竟是何等的境界。
刘若水自然清楚,自己就算将“九方天下”完善到“十方天下”的层次,他的武道之路依然没有走到尽头,他依然会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
在大唐世界,刘若水其实便达到“炼虚合道”圆满的境界,但迟迟没有达到“仙”的层次。
之所以这样,并非刘若水不知道如何突破“仙”,而是因为他找不到属于自己的“路”。
身为大唐世界的帝王至尊,刘若水自然能够调动全国上下的所有力量。在整个帝国的支持下,刘若水早就破解的了《长生诀》的全部译文。
《长生诀》的内容虽然晦涩无比,但在字里行间之中,终究依稀出现了有关“仙”的内容。
有趣的是,在《长生诀》中,甚至提到了两种“成仙”的办法,一种是打坐修炼,走正宗的上古练气士的路子,是一个成仙的法门。还有一个,却是成就帝王之尊,因此来成就“人皇”的果位。
按照《长生诀》字里行间的意思,似乎“人皇”和“仙”的果位是相同的,按照广成子的说法,他自己走的是上古练气士的路子,一次成仙作祖。但是他的弟子,轩辕黄帝,走的却是人皇之路。
刘若水的“帝道”之所以能够圆满,其实也多亏了《长生诀》。只是,刘若水虽然采纳了《长生诀》的一部分内容,但却并没有彻底走它的路子,成就人皇。
因为,那条路虽然诱人,但却并不是刘若水的“路”。对刘若水来说,“帝王之道”只是他的“器”,而不是他要走得道路。
对于自己未来的武道之路,刘若水其实已经做好了规划。只是,刘若水终究不是“仙”,并没有真正领会仙的境界。因此,刘若水需要仔细看一看“仙”的境界,到底是怎么回事。
而这一次的广宗之战,正好给刘若水提供了便利。
让他看看,张角这位“仙”,究竟能做到什么程度。
等刘若水率兵到达广宗之后,便顺利被收编了,刘若水被张角封为这一支幽州军队的小渠帅,依然统帅着原班人马。
可惜的是,刘若水率领的兵马实在太少了一点,只有三千余人而已。因此,刘若水在整个冀州黄巾之中,就好比大海中的一朵浪花一般,根本没有引起注视,刘若水甚至没有得到张角的亲自接见,只是被划到黄巾军的一位大渠帅管亥的麾下,草草了事。
不过,对于刘若水来说,这其实是一件好事,因为他本就不想引起注意。
他只是在等,黄巾军的覆灭,等待大汉的最后余晖。
但是刘若水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这一场战役最终竟然会以那样的形式发展,原本以为自己只是这一战见证者的他,竟然会莫名其妙的成为主角。
然后,他竟接着这一战,一战封神!(未完待续。)
不仅是刘若水率领的幽州黄巾,黄巾军的其他分支,诸如青州黄巾,荆州黄巾等等,也纷纷率兵吗前往冀州,支援张角。
此时,不仅是黄巾军天公将军张角、地公将军张宝、人公将军张梁都汇聚于钜鹿、广宗一带地区。其他各地的黄巾渠帅和教众也都汇聚于此,黄巾军的势力已经壮大到了数十万人,再加上之前大贤良师张角先败卢植,后败董卓的威势,现在那些黄巾军们已经有了正式从冀州发兵南下与汉军决一死战的想法了。
毫无疑问,黄巾军这是打算要毕其功于一役。
此时的黄巾军势力虽然看似繁花似锦,有一种即将改朝换代,建立黄天盛世的气势。但实际上上,黄巾军此时却是一副烈火烹油的景象,在明眼人眼中,已经露处了颓势。
黄巾军之所以能够掀起如此大的波澜,最主要的愿意,便是黄巾军占据了“民心”。
如今的大汉,的确已经到了最后的余晖,统治者腐朽无能,外戚、宦官相继专权,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朝政腐朽,民不聊生,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正是因为在这种情形下,当张角高呼“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才会有那么多人跟随。
但如今,黄巾军虽然势力变得越来越庞大,但给平民百姓带来的,却并非是“黄天盛世”,而是更深一步的灾难。
人心沦丧!
相比于占据天下正统的大汉朝,黄巾军只有这么一个优势而已。随着最后一项优势的失去,黄巾军自然是必败无疑。
显然,张角等人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因此,张角无疑是希望能够在这一战中,毕其功于一役,彻底击溃大汉朝的主力。
按照“历史”来说,这一仗,是黄巾军输了。在两个月之后,大贤良师张角便因病而死,黄巾起义也将被汉庭镇压!教众死伤十余万众,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也随之结束了。
不过历史上的张角虽然必败无疑,但这个世界的张角,却并非是十死无生。
因为,张角太强了。
炼精化气,练气还神,练神返虚,炼虚合道。
这四个境界,便是常人所知的武道境界了。在大唐世界,并没有人能达到“炼虚合道”的程度,因为凡是达到那个境界的人,便会破碎虚空,超脱而去,因此,并没有人能达到炼虚合道之上的境界。
但在三国世界,虽然能达到炼虚合道境界的人屈指可数,但却依然是存在的,诸如当年的“谋圣”张良,例如当年的淮南王刘安,均都达到了“炼虚合道”之上的境界。
在三国世界,这个境界的人,便会称之为“仙”。
在当世,像南华老仙,左慈道人,于吉道人等隐世的人物估计不论。在整个大汉朝,唯一一个站在明面上,并且行走于世的“仙”,唯有张角一人而已。
事实上,刘若水之所以要前往冀州,一是想要见证黄巾军的溃败,以此来彻底完善自己的武道,另一方面,却是想要见识一下这位“大贤良师”张角,看看所谓的仙人,究竟是何等的境界。
刘若水自然清楚,自己就算将“九方天下”完善到“十方天下”的层次,他的武道之路依然没有走到尽头,他依然会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
在大唐世界,刘若水其实便达到“炼虚合道”圆满的境界,但迟迟没有达到“仙”的层次。
之所以这样,并非刘若水不知道如何突破“仙”,而是因为他找不到属于自己的“路”。
身为大唐世界的帝王至尊,刘若水自然能够调动全国上下的所有力量。在整个帝国的支持下,刘若水早就破解的了《长生诀》的全部译文。
《长生诀》的内容虽然晦涩无比,但在字里行间之中,终究依稀出现了有关“仙”的内容。
有趣的是,在《长生诀》中,甚至提到了两种“成仙”的办法,一种是打坐修炼,走正宗的上古练气士的路子,是一个成仙的法门。还有一个,却是成就帝王之尊,因此来成就“人皇”的果位。
按照《长生诀》字里行间的意思,似乎“人皇”和“仙”的果位是相同的,按照广成子的说法,他自己走的是上古练气士的路子,一次成仙作祖。但是他的弟子,轩辕黄帝,走的却是人皇之路。
刘若水的“帝道”之所以能够圆满,其实也多亏了《长生诀》。只是,刘若水虽然采纳了《长生诀》的一部分内容,但却并没有彻底走它的路子,成就人皇。
因为,那条路虽然诱人,但却并不是刘若水的“路”。对刘若水来说,“帝王之道”只是他的“器”,而不是他要走得道路。
对于自己未来的武道之路,刘若水其实已经做好了规划。只是,刘若水终究不是“仙”,并没有真正领会仙的境界。因此,刘若水需要仔细看一看“仙”的境界,到底是怎么回事。
而这一次的广宗之战,正好给刘若水提供了便利。
让他看看,张角这位“仙”,究竟能做到什么程度。
等刘若水率兵到达广宗之后,便顺利被收编了,刘若水被张角封为这一支幽州军队的小渠帅,依然统帅着原班人马。
可惜的是,刘若水率领的兵马实在太少了一点,只有三千余人而已。因此,刘若水在整个冀州黄巾之中,就好比大海中的一朵浪花一般,根本没有引起注视,刘若水甚至没有得到张角的亲自接见,只是被划到黄巾军的一位大渠帅管亥的麾下,草草了事。
不过,对于刘若水来说,这其实是一件好事,因为他本就不想引起注意。
他只是在等,黄巾军的覆灭,等待大汉的最后余晖。
但是刘若水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这一场战役最终竟然会以那样的形式发展,原本以为自己只是这一战见证者的他,竟然会莫名其妙的成为主角。
然后,他竟接着这一战,一战封神!(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