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48 第二十章 屠杀
- 249 第二十一章 江东猛虎
- 250 第二十二章 毕方陨落
- 251 第二十三章 比饕餮更凶残的人
- 252 第二十四章 诡异的真气
- 253 第二十五章 董卓败逃
- 254 第二十六章 黄巾起义
- 255 第二十七章 “武圣”关羽
- 256 第二十八章 黄巾溃败
- 257 第二十九章 着魔
- 258 第三十章
- 259 第三十一章 仙
- 260 第三十二章 仙人之威
- 261 第三十三章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 262 第三十四章 天怒
- 263 第三十五章 张角之死
- 264 第三十六章 天地同悲
- 265 第三十七章 我掌天意
- 266 第一章 如履薄冰
- 267 第二章 送信
- 268 第三章 计划不如变化
- 269 第四章 猎天
- 270 第五章 天打雷劈
- 271 第六章 算天
- 272 第七章 武道真意
- 273 第八章 佛门武功
- 274 第九章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275 第十章 铁掌帮内当杀人
- 276 第十一章 金国都城
- 277 第十一章 再见郭靖
- 278 第十二章 屠刀
- 279 第十三章 慈悲刀
- 280 第十四章 补天阁
- 281 第十五章 花间派
- 282 第十六章 缘由
- 283 第十七章 殷离
- 284 第十八章 教训
- 285 第十九章 棋局渐终
- 286 第二十章 夺舍
- 287 第二十一章 天意VS天意
- 288 第二十二章 孤注一掷
- 289 第一章 天界见闻
- 290 第二章 大机缘
- 291 第三章 盘古学院
- 292 第四章 一步之遥
- 293 第五章 初见盘古学院
- 294 第六章 幻境试炼
- 295 第七章 荒山野庙
- 296 第八章 “武”
- 297 第九章 复生
- 298 第十章 倩女幽魂
- 299 第十一章 兰若寺
- 300 第十二章 长夜漫漫
- 301 第十三章 妖踪
- 302 第十四章 浩然正气
- 303 第十五章 妖孽横行
- 304 第十六章 索命梵音
- 305 第十七章 金佛
- 306 第十八章 帝崩
- 307 第十九章 雷劫
- 308 第二十章 化龙
- 309 第二十一章 隐忧
- 310 第二十二章 回归天界
- 311 第二十三章 书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三十章
第三十章
“我,错了吗?”
看到身后那不过三百余人的残兵败卒,刘若水的脸上露出一丝不忍,在心中喃喃道。
涿郡那一战,黄巾军自然是大败而归.士气和仇恨虽然能够带来勇气,但却无法成为力量。如果汉军中没有关羽,张飞这样的万人敌,那结局可能会有反败为胜的可能,但面对拥有两位绝世武将的汉军,一切几乎都是注定的。
除非少数识机,逃得快的黄巾军,原本拥有数万人马的幽州黄巾军,最终只剩下他身后这点人马而已。其他的人,都成为了刘若水的“祭品”。
虽然,这并非是刘若水的本意。但在刘若水的试验下,黄巾军数万条性命,的确成为了刘若水手中的祭品,成为刘若舒武道之路上的祭品。
经过这一战之后,“九婴”的成长极为惊人,原本还有些虚幻的身影彻底凝结成了实体,若是不知情的人看到,绝不会认为它是武魂,而会将其当成真正的上古凶兽。
原本的九婴,是一直被关羽压着打的。按照刘若水的就算,九婴差不过被关羽连续杀了九十多次。更糟糕的是,关羽渐渐清楚了九婴的根底,出手越发的狠辣,刘若水甚至清晰地看到,关羽竟然以一把刀,斩掉了九婴的五个头颅。
若是继续下去,关羽或许真的能够一刀斩九头,彻底终结九婴的性命。
只是,若是面对最开始时候的九婴,关羽或许能够办到。但是,随着大量的黄巾军士卒作为祭品,纷纷慷慨赴死。九婴的实力变得越来越强悍。到了最后,九婴虽然落在下风,但却真正的敌住了关羽,若非刘若水快要逃走的时候,将九婴强行呼走,关羽都可能被九婴生生磨死。
当刘若水摆脱汉军的追杀之后,他将自己带出去的兵马仔细盘点之下,发现自己麾下的黄巾军士卒已经不足三百人。
仔细想想,整只幽州黄巾,也许就剩下这么点人而已。
念及于此,刘若水心中自然有些不忍。
当然,也仅仅只是不忍而已。若是再来一次,他依然不会有一丝改变。
孰轻孰重,刘若水一向分的很清楚。如果需要的话,他甚至可能会将一个位面当做祭品。
不过,或许是因为心中那点愧疚的缘故。刘若水对仅剩的三百幽州黄巾,倒是照顾的很,不仅传下了一些真功夫,还将一些行军打仗的本事点拨了下去。
刘若水的军事本领,自然不必多提,在他的认真调教下,这些本就是从死人堆里杀出的幽州黄巾,一个个的本事自然渐长,随便拿出去一个,就至少拥有汉军伯长的水平。
为了让这些士兵练练手,刘若水甚至还派遣他们,攻克了几座县城,练练手,并且缴获一些物资。
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刘若水的名气越来越大。在幽州,身为渠帅的程远志已经落败身亡,那整个幽州的黄巾自然群龙无首。在这种情况下,幽州各个部分的黄巾自然节节败退,刘若水这一路上,遇到的黄巾溃军数不胜数。因为刘若水此时的声望高涨,倒有不少投奔他的。
刘若水仔细想了想,倒也收录了一部分精壮,将他麾下的军队扩张到三千余人的地步。
随着队伍的变大,刘若水的消息越来越灵通,对于天下的形式,自然也越来越了解。
虽然幽州黄巾败得很惨,但真要说起来,悲惨的不仅是幽州黄巾,荆州黄巾,青州黄巾,颍川黄巾的下场也都不怎么样,宛城黄巾的渠帅赵弘,南阳黄巾的渠帅张曼成,颍川黄巾的渠帅帅波才都先后兵败被杀,军队也近乎全灭。
不过,虽然各部分的黄巾军连连实力,但黄巾军的形式依然是一片大好,但黄巾军大大本营——冀州,那一只由黄巾军统帅天公将军张角所率领的部队们却越发壮大了起来。
首先,就是天公将军张角于冀州大败卢植,卢植兵败之后让冀州的大汉势力受到了沉重打击,于是朝廷又罢免了卢植,派遣董卓前来统军进攻张角。董卓一来立刻便吃了一场大败仗,要不是刚好被当时途经的刘备、关羽、张飞所救下,恐怕这个战场位面就没有后来的讨伐董卓之战了。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刘若水对张角,也不由得有些佩服,根据传闻,他自然听说了,那个时候,却是刘关张三兄弟可是一齐出手,并且联合了被张角死死困住的西凉董卓,方才于“大贤良师”张角战上了一个平手,并把董卓救了出来。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刘若水略略想了想,便改变了主意,打算率兵去冀州看看热闹,至少,也的看一看,这位大贤良师究竟有何等本事。
根据刘若水所知道的情况,“大贤良师”张角大概是当世最接近“仙人”的人了。
刘若水的兵马本就快到达冀州,幽州的边境。因此,不过数日功夫,便进入了冀州。
进入冀州之后,一路上的见闻骤然一变。幽州本就是大汉边境,一直以来都是战争不断。因此,幽州受到兵祸的影响还要小些。但到了冀州,黄巾军的破坏力立即就彰显出来了。
这一路上,沿途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一片荒芜,原本耕作的良田现在都已经长满了杂草,路上偶尔经过的几个村庄也是没有丝毫人烟,空荡荡的庄子里面只有几只游荡的野狗,路上随处可见半掩埋的累累白骨.
对于这种景象,刘若水早已不惊诧了。因为无论是民国时代,还是隋末时代,差不多都是同样的“景致”。
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
黄巾之乱带来的结果就是十室九空,这些往日被压迫越狠的下层民众们在爆发时也越疯狂,也许最开始还能够稍微约束一下,可是最终还是变成了一群彻彻底底的暴徒,宛若蝗虫过境一般的在中原大地上肆虐!
这,其实就是流贼的局限性了。流贼,永远是没有前途的。只有割据一片土地,成为“坐寇”,才可能有一定几率从无数支反贼势力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不过,真要说起来,凡是有些学问的,其实都能明白这个道理。其实,黄巾军也不是想要沦为“流贼”。只是此时的大汉气数未尽,依然拥有相当大的实力。当黄巾军起义开始的那一天开始,就注定要面临大汉的层层绞杀。
这,其实就是所谓的天时。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地利是不用想了。黄巾军攻占的土地,本就是东一片,西一片,自然谈不上地利。
至于人和,更不用说。如果说黄巾军开始的时候,还能占据人和这一点。但此时的黄巾军,已经没有半点“人和”可言。
黄巾起义必然失败!
这根本就是回天乏力的事情,无论如何都改变不了。
黄巾起义初期,黄巾众的数量还是以大贤良师张角所划分的三十六方为主,不过三十余万人,可是在黄巾起义爆发后,席卷之势下各地黄巾众们的数量直接暴涨到了百万之数!甚至可能远远超出来了这个数目,这超出来的数十万上百万黄巾众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一部分,是那些不堪贫苦挣扎的下层民众,另外一部分,其实就是一些山贼土匪。
如果说,黄巾军的教徒还能按照太平教的教义形式,至少还能守点规矩,但这些山贼土匪的行径,却不会受到半点约束了。
这些人打着黄巾军的名号四处劫掠,往往没有任何的目的性,更没有任何的组织性与纪律性,他们就像是蝗虫过境的土匪一样,**掳掠,滥杀无辜,抢夺任何人的财富,无论是官绅富豪,还是普通平民,几乎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的目标。这就以至于整个中原大地都成为了他们的敌人,而黄巾军在最开始的席卷之势后,便飞速地衰弱起来!
越到后面,黄巾军之中像这样纯粹是山贼土匪一般的暴民就越多,而黄巾之乱的败亡的大势也越来越无可逆转!
这,其实就是所谓的大势所趋了。(未完待续。)
看到身后那不过三百余人的残兵败卒,刘若水的脸上露出一丝不忍,在心中喃喃道。
涿郡那一战,黄巾军自然是大败而归.士气和仇恨虽然能够带来勇气,但却无法成为力量。如果汉军中没有关羽,张飞这样的万人敌,那结局可能会有反败为胜的可能,但面对拥有两位绝世武将的汉军,一切几乎都是注定的。
除非少数识机,逃得快的黄巾军,原本拥有数万人马的幽州黄巾军,最终只剩下他身后这点人马而已。其他的人,都成为了刘若水的“祭品”。
虽然,这并非是刘若水的本意。但在刘若水的试验下,黄巾军数万条性命,的确成为了刘若水手中的祭品,成为刘若舒武道之路上的祭品。
经过这一战之后,“九婴”的成长极为惊人,原本还有些虚幻的身影彻底凝结成了实体,若是不知情的人看到,绝不会认为它是武魂,而会将其当成真正的上古凶兽。
原本的九婴,是一直被关羽压着打的。按照刘若水的就算,九婴差不过被关羽连续杀了九十多次。更糟糕的是,关羽渐渐清楚了九婴的根底,出手越发的狠辣,刘若水甚至清晰地看到,关羽竟然以一把刀,斩掉了九婴的五个头颅。
若是继续下去,关羽或许真的能够一刀斩九头,彻底终结九婴的性命。
只是,若是面对最开始时候的九婴,关羽或许能够办到。但是,随着大量的黄巾军士卒作为祭品,纷纷慷慨赴死。九婴的实力变得越来越强悍。到了最后,九婴虽然落在下风,但却真正的敌住了关羽,若非刘若水快要逃走的时候,将九婴强行呼走,关羽都可能被九婴生生磨死。
当刘若水摆脱汉军的追杀之后,他将自己带出去的兵马仔细盘点之下,发现自己麾下的黄巾军士卒已经不足三百人。
仔细想想,整只幽州黄巾,也许就剩下这么点人而已。
念及于此,刘若水心中自然有些不忍。
当然,也仅仅只是不忍而已。若是再来一次,他依然不会有一丝改变。
孰轻孰重,刘若水一向分的很清楚。如果需要的话,他甚至可能会将一个位面当做祭品。
不过,或许是因为心中那点愧疚的缘故。刘若水对仅剩的三百幽州黄巾,倒是照顾的很,不仅传下了一些真功夫,还将一些行军打仗的本事点拨了下去。
刘若水的军事本领,自然不必多提,在他的认真调教下,这些本就是从死人堆里杀出的幽州黄巾,一个个的本事自然渐长,随便拿出去一个,就至少拥有汉军伯长的水平。
为了让这些士兵练练手,刘若水甚至还派遣他们,攻克了几座县城,练练手,并且缴获一些物资。
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刘若水的名气越来越大。在幽州,身为渠帅的程远志已经落败身亡,那整个幽州的黄巾自然群龙无首。在这种情况下,幽州各个部分的黄巾自然节节败退,刘若水这一路上,遇到的黄巾溃军数不胜数。因为刘若水此时的声望高涨,倒有不少投奔他的。
刘若水仔细想了想,倒也收录了一部分精壮,将他麾下的军队扩张到三千余人的地步。
随着队伍的变大,刘若水的消息越来越灵通,对于天下的形式,自然也越来越了解。
虽然幽州黄巾败得很惨,但真要说起来,悲惨的不仅是幽州黄巾,荆州黄巾,青州黄巾,颍川黄巾的下场也都不怎么样,宛城黄巾的渠帅赵弘,南阳黄巾的渠帅张曼成,颍川黄巾的渠帅帅波才都先后兵败被杀,军队也近乎全灭。
不过,虽然各部分的黄巾军连连实力,但黄巾军的形式依然是一片大好,但黄巾军大大本营——冀州,那一只由黄巾军统帅天公将军张角所率领的部队们却越发壮大了起来。
首先,就是天公将军张角于冀州大败卢植,卢植兵败之后让冀州的大汉势力受到了沉重打击,于是朝廷又罢免了卢植,派遣董卓前来统军进攻张角。董卓一来立刻便吃了一场大败仗,要不是刚好被当时途经的刘备、关羽、张飞所救下,恐怕这个战场位面就没有后来的讨伐董卓之战了。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刘若水对张角,也不由得有些佩服,根据传闻,他自然听说了,那个时候,却是刘关张三兄弟可是一齐出手,并且联合了被张角死死困住的西凉董卓,方才于“大贤良师”张角战上了一个平手,并把董卓救了出来。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刘若水略略想了想,便改变了主意,打算率兵去冀州看看热闹,至少,也的看一看,这位大贤良师究竟有何等本事。
根据刘若水所知道的情况,“大贤良师”张角大概是当世最接近“仙人”的人了。
刘若水的兵马本就快到达冀州,幽州的边境。因此,不过数日功夫,便进入了冀州。
进入冀州之后,一路上的见闻骤然一变。幽州本就是大汉边境,一直以来都是战争不断。因此,幽州受到兵祸的影响还要小些。但到了冀州,黄巾军的破坏力立即就彰显出来了。
这一路上,沿途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一片荒芜,原本耕作的良田现在都已经长满了杂草,路上偶尔经过的几个村庄也是没有丝毫人烟,空荡荡的庄子里面只有几只游荡的野狗,路上随处可见半掩埋的累累白骨.
对于这种景象,刘若水早已不惊诧了。因为无论是民国时代,还是隋末时代,差不多都是同样的“景致”。
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
黄巾之乱带来的结果就是十室九空,这些往日被压迫越狠的下层民众们在爆发时也越疯狂,也许最开始还能够稍微约束一下,可是最终还是变成了一群彻彻底底的暴徒,宛若蝗虫过境一般的在中原大地上肆虐!
这,其实就是流贼的局限性了。流贼,永远是没有前途的。只有割据一片土地,成为“坐寇”,才可能有一定几率从无数支反贼势力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不过,真要说起来,凡是有些学问的,其实都能明白这个道理。其实,黄巾军也不是想要沦为“流贼”。只是此时的大汉气数未尽,依然拥有相当大的实力。当黄巾军起义开始的那一天开始,就注定要面临大汉的层层绞杀。
这,其实就是所谓的天时。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地利是不用想了。黄巾军攻占的土地,本就是东一片,西一片,自然谈不上地利。
至于人和,更不用说。如果说黄巾军开始的时候,还能占据人和这一点。但此时的黄巾军,已经没有半点“人和”可言。
黄巾起义必然失败!
这根本就是回天乏力的事情,无论如何都改变不了。
黄巾起义初期,黄巾众的数量还是以大贤良师张角所划分的三十六方为主,不过三十余万人,可是在黄巾起义爆发后,席卷之势下各地黄巾众们的数量直接暴涨到了百万之数!甚至可能远远超出来了这个数目,这超出来的数十万上百万黄巾众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一部分,是那些不堪贫苦挣扎的下层民众,另外一部分,其实就是一些山贼土匪。
如果说,黄巾军的教徒还能按照太平教的教义形式,至少还能守点规矩,但这些山贼土匪的行径,却不会受到半点约束了。
这些人打着黄巾军的名号四处劫掠,往往没有任何的目的性,更没有任何的组织性与纪律性,他们就像是蝗虫过境的土匪一样,**掳掠,滥杀无辜,抢夺任何人的财富,无论是官绅富豪,还是普通平民,几乎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的目标。这就以至于整个中原大地都成为了他们的敌人,而黄巾军在最开始的席卷之势后,便飞速地衰弱起来!
越到后面,黄巾军之中像这样纯粹是山贼土匪一般的暴民就越多,而黄巾之乱的败亡的大势也越来越无可逆转!
这,其实就是所谓的大势所趋了。(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