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37 第九章 九婴不死
- 238 第十章 武魂
- 239 第十一章 洛阳之行
- 240 第十二章 方元阻路
- 241 第十三章 撒豆成兵
- 242 第十四章 霍去病
- 243 第十五章 贪狼
- 244 第十六章 愤怒
- 245 第十七章 寸步
- 246 第十八章 偶遇
- 247 第十九章 暂别
- 248 第二十章 屠杀
- 249 第二十一章 江东猛虎
- 250 第二十二章 毕方陨落
- 251 第二十三章 比饕餮更凶残的人
- 252 第二十四章 诡异的真气
- 253 第二十五章 董卓败逃
- 254 第二十六章 黄巾起义
- 255 第二十七章 “武圣”关羽
- 256 第二十八章 黄巾溃败
- 257 第二十九章 着魔
- 258 第三十章
- 259 第三十一章 仙
- 260 第三十二章 仙人之威
- 261 第三十三章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 262 第三十四章 天怒
- 263 第三十五章 张角之死
- 264 第三十六章 天地同悲
- 265 第三十七章 我掌天意
- 266 第一章 如履薄冰
- 267 第二章 送信
- 268 第三章 计划不如变化
- 269 第四章 猎天
- 270 第五章 天打雷劈
- 271 第六章 算天
- 272 第七章 武道真意
- 273 第八章 佛门武功
- 274 第九章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275 第十章 铁掌帮内当杀人
- 276 第十一章 金国都城
- 277 第十一章 再见郭靖
- 278 第十二章 屠刀
- 279 第十三章 慈悲刀
- 280 第十四章 补天阁
- 281 第十五章 花间派
- 282 第十六章 缘由
- 283 第十七章 殷离
- 284 第十八章 教训
- 285 第十九章 棋局渐终
- 286 第二十章 夺舍
- 287 第二十一章 天意VS天意
- 288 第二十二章 孤注一掷
- 289 第一章 天界见闻
- 290 第二章 大机缘
- 291 第三章 盘古学院
- 292 第四章 一步之遥
- 293 第五章 初见盘古学院
- 294 第六章 幻境试炼
- 295 第七章 荒山野庙
- 296 第八章 “武”
- 297 第九章 复生
- 298 第十章 倩女幽魂
- 299 第十一章 兰若寺
- 300 第十二章 长夜漫漫
- 301 第十三章 妖踪
- 302 第十四章 浩然正气
- 303 第十五章 妖孽横行
- 304 第十六章 索命梵音
- 305 第十七章 金佛
- 306 第十八章 帝崩
- 307 第十九章 雷劫
- 308 第二十章 化龙
- 309 第二十一章 隐忧
- 310 第二十二章 回归天界
- 311 第二十三章 书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十九章 暂别
第十九章 暂别
处于后世的印象,刘若水以为他们到了洛阳之后,恐怕会像传说中的“地下党”一般,不能暴漏一丝痕迹,只能悄悄地将太平道徒召集过来,然后秘密结社,商量谋反的大事。
结果,刘若水错了。
和他想象的完全不同,****义此来洛阳,不仅没有暗中行事,反而无比的光明正大。
****义刚进洛阳,便被数位头戴黄巾的太平众发现了。登时,便引起一片哗然。****义的身边立即就围上了一圈人,其中有不少人都跪拜在地,高呼仙师。
那混乱的场面,让刘若水也不由得咋舌,让他深刻体会到了太平道在大汉的地位。
须知,此来洛阳的并非大贤良师张角,而只是他的首徒****义而已。难以想象,若是张角来到洛阳,那会是何种的反应?
不过,对于这种局面,****义似乎早有预料,连忙捻出数十张符纸,尽数化为一碗又一碗的符水,然后四处分发下去。
但是,随着****义分发符水的举动,场面变得更加火爆了,他身边的人围了一层又一层。看这架势,似乎整个洛阳的人都要聚集在一块了。
幸好,刘若水有先见之明,看到****义被人群包围起来之后,便牵着师妃暄向周边的一家酒馆,躲了进去,否则少不了一番麻烦。
既然进了酒馆,刘若水也不不可能干坐。经过一路的奔波,刘若水和师妃暄都有些疲倦了。因此,两人要了一桌酒菜,静静地欣赏****义的“英姿”。
“太平道势力如此,难怪张角起事之后,便一呼百应,让战火卷起了半个大汉。难怪,难怪。”
看着****义身边那些虔诚无比的信徒,师妃暄叹了一口气。然后说道。
刘若水脸上露出一丝捉摸不定的笑容,轻笑道,“那又如何?黄巾军终究是失败了。”
闻言,师妃暄迟疑了片刻。然后说道,“夫君,你想在一次逐鹿中原吗?”
“也许吧。”刘若水模棱两可的说道。
“如果陛下愿意的话,必然能够一统天下,还天下一个太平。”师妃暄正色的说道。
“可是。我这一次若是不想当皇帝,只想当一个反贼呢?”刘若水忽然开口说道。
反贼?
师妃暄开始并不明白,但她很快就瞪大了眼睛,惊疑的说道,“陛下,你莫不是想要相助太平道吧?”
刘若水笑道,“那有何不可?”
听到刘若水的话之后,好似有一道霹雳劈到师妃暄身上一样,甚至让她有一种双眼一黑的感觉。
师妃暄听得出来,刘若水并不是开玩笑。而刘若水若不是开玩笑的话。她完全可以想象未来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
过了片刻,师妃暄稳了稳心神,说道,“夫君,为何如此?以夫君的本事想要争霸天下的话,虽然谈不上易如反掌,也有六七分的把握。为何要舍近求远,相助黄巾贼寇?”
在“黄巾贼寇”这四个字上面,师妃暄故意加重了口音。
刘若水笑道,“我这一次。可不是想要争霸天下,只是单纯的想要做一次反贼,体会反贼是什么滋味了?”
“原来是这样。”
话说到这里,师妃暄反而平静下来了。她已经明白,刘若水说的是什么意思了。
身为刘若水的枕边人,她对刘若水的“九方武道”不可能不了解。哪怕刘若水当皇帝的时候,也时常会秘密出宫,可能扮做儒生,可能扮做医生。甚至可能扮当一回刺客,或者算命先生。并且美其名为是微服私访。
师妃暄明白,刘若水这一次怕是要当一回“反贼”了。
师妃暄长叹一声,然后说道,“若是如此,妃暄怕是不能再和夫君在一起了。”
说到这里,师妃暄苦涩的说道,“妃暄终究不能助纣为虐。”
对于师妃暄的反应,刘若水其实早有预料。她若不是这种反应的话,她就不是师妃暄了。这些年来,师妃暄虽然成熟了很多,但在她内心深处,依旧有着一种“天真。”
事实上,这也是正是师妃暄的“武道”。
因此,刘若水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开口问道,“妃暄,那你有什么打算吗?”
师妃暄沉默了片刻,然后说道,“我想去白马寺看看。”
刘若水点了点头,说道,“也好。”
白马寺,是洛阳周边仅有了一家寺院。距今为止,建立也不过百余年而已。
相传,汉明帝刘庄夜宿南宫,梦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次日晨,汉明帝将此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说“西方有神,称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汉明帝听罢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
蔡、秦两人前往细雨之后,在大月氏国,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
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
在摄摩腾和竺法兰之后,又有多位西方高僧来到白马寺译经,在以后的一百五十多年时间里,有一百九十二部,合计三百九十五卷佛经在这里译出,白马寺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译经道场。
事实上,听到刘若水要和****义一起前往洛阳,师妃暄便提及过,想要前往白马寺一游。毕竟,此时的白马寺乃是真正的佛门圣地。
不过,师妃暄此时提出要前往白马寺,显然是出于另一层意思。
“那,我就走了。夫君若是想找我,去白马寺便可。”师妃暄轻声说奥。
“好,去吧。过些日子,我自会去找你。”刘若水回答道。
看着师妃暄远去的背影,刘若水端起桌子上的酒壶,斟了一碗酒,然后将其一饮而尽。(未完待续。)
结果,刘若水错了。
和他想象的完全不同,****义此来洛阳,不仅没有暗中行事,反而无比的光明正大。
****义刚进洛阳,便被数位头戴黄巾的太平众发现了。登时,便引起一片哗然。****义的身边立即就围上了一圈人,其中有不少人都跪拜在地,高呼仙师。
那混乱的场面,让刘若水也不由得咋舌,让他深刻体会到了太平道在大汉的地位。
须知,此来洛阳的并非大贤良师张角,而只是他的首徒****义而已。难以想象,若是张角来到洛阳,那会是何种的反应?
不过,对于这种局面,****义似乎早有预料,连忙捻出数十张符纸,尽数化为一碗又一碗的符水,然后四处分发下去。
但是,随着****义分发符水的举动,场面变得更加火爆了,他身边的人围了一层又一层。看这架势,似乎整个洛阳的人都要聚集在一块了。
幸好,刘若水有先见之明,看到****义被人群包围起来之后,便牵着师妃暄向周边的一家酒馆,躲了进去,否则少不了一番麻烦。
既然进了酒馆,刘若水也不不可能干坐。经过一路的奔波,刘若水和师妃暄都有些疲倦了。因此,两人要了一桌酒菜,静静地欣赏****义的“英姿”。
“太平道势力如此,难怪张角起事之后,便一呼百应,让战火卷起了半个大汉。难怪,难怪。”
看着****义身边那些虔诚无比的信徒,师妃暄叹了一口气。然后说道。
刘若水脸上露出一丝捉摸不定的笑容,轻笑道,“那又如何?黄巾军终究是失败了。”
闻言,师妃暄迟疑了片刻。然后说道,“夫君,你想在一次逐鹿中原吗?”
“也许吧。”刘若水模棱两可的说道。
“如果陛下愿意的话,必然能够一统天下,还天下一个太平。”师妃暄正色的说道。
“可是。我这一次若是不想当皇帝,只想当一个反贼呢?”刘若水忽然开口说道。
反贼?
师妃暄开始并不明白,但她很快就瞪大了眼睛,惊疑的说道,“陛下,你莫不是想要相助太平道吧?”
刘若水笑道,“那有何不可?”
听到刘若水的话之后,好似有一道霹雳劈到师妃暄身上一样,甚至让她有一种双眼一黑的感觉。
师妃暄听得出来,刘若水并不是开玩笑。而刘若水若不是开玩笑的话。她完全可以想象未来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
过了片刻,师妃暄稳了稳心神,说道,“夫君,为何如此?以夫君的本事想要争霸天下的话,虽然谈不上易如反掌,也有六七分的把握。为何要舍近求远,相助黄巾贼寇?”
在“黄巾贼寇”这四个字上面,师妃暄故意加重了口音。
刘若水笑道,“我这一次。可不是想要争霸天下,只是单纯的想要做一次反贼,体会反贼是什么滋味了?”
“原来是这样。”
话说到这里,师妃暄反而平静下来了。她已经明白,刘若水说的是什么意思了。
身为刘若水的枕边人,她对刘若水的“九方武道”不可能不了解。哪怕刘若水当皇帝的时候,也时常会秘密出宫,可能扮做儒生,可能扮做医生。甚至可能扮当一回刺客,或者算命先生。并且美其名为是微服私访。
师妃暄明白,刘若水这一次怕是要当一回“反贼”了。
师妃暄长叹一声,然后说道,“若是如此,妃暄怕是不能再和夫君在一起了。”
说到这里,师妃暄苦涩的说道,“妃暄终究不能助纣为虐。”
对于师妃暄的反应,刘若水其实早有预料。她若不是这种反应的话,她就不是师妃暄了。这些年来,师妃暄虽然成熟了很多,但在她内心深处,依旧有着一种“天真。”
事实上,这也是正是师妃暄的“武道”。
因此,刘若水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开口问道,“妃暄,那你有什么打算吗?”
师妃暄沉默了片刻,然后说道,“我想去白马寺看看。”
刘若水点了点头,说道,“也好。”
白马寺,是洛阳周边仅有了一家寺院。距今为止,建立也不过百余年而已。
相传,汉明帝刘庄夜宿南宫,梦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次日晨,汉明帝将此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说“西方有神,称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汉明帝听罢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
蔡、秦两人前往细雨之后,在大月氏国,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
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
在摄摩腾和竺法兰之后,又有多位西方高僧来到白马寺译经,在以后的一百五十多年时间里,有一百九十二部,合计三百九十五卷佛经在这里译出,白马寺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译经道场。
事实上,听到刘若水要和****义一起前往洛阳,师妃暄便提及过,想要前往白马寺一游。毕竟,此时的白马寺乃是真正的佛门圣地。
不过,师妃暄此时提出要前往白马寺,显然是出于另一层意思。
“那,我就走了。夫君若是想找我,去白马寺便可。”师妃暄轻声说奥。
“好,去吧。过些日子,我自会去找你。”刘若水回答道。
看着师妃暄远去的背影,刘若水端起桌子上的酒壶,斟了一碗酒,然后将其一饮而尽。(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