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87 第六十六章 再见邪王
- 188 第六十七章 联盟
- 189 第六十八章 刺客
- 190 第六十九章 纵横家
- 191 第七十章 歃血为盟
- 192 第七十一章 诸侯之剑
- 193 第七十二章 南海仙翁
- 194 第七十三章 连横
- 195 第七十四章 宗师陨落
- 196 第七十五章 再见双龙
- 197 第七十六章 千年古都
- 198 第七十七章 独孤家的凤凰
- 199 第七十八章 为君之道
- 200 第七十九章 害群之马
- 201 第八十章 暴戾之枪
- 202 第八十一章 了空之死
- 203 第八十二章 没落的独孤阀
- 204 第八十三章 披风杖法
- 205 第八十四章 和氏璧
- 206 第八十五章 未知的门
- 207 第八十六章 鸡肋
- 208 第八十七章 散手八扑
- 209 第八十八章 精神交锋
- 210 第八十九章 宁道奇之死
- 211 第九十章 道心难祛
- 212 第九十一掌 荣风祥
- 213 第九十二章 第四重武器:道心
- 214 第九十三章 话独孤
- 215 第九十四章 约定
- 216 第九十五章 动心
- 217 第九十六章 尚秀芳
- 218 第九十七章 "天界见闻"
- 219 第九十八章 “邪帝”
- 220 第九十九章 九五至尊功
- 221 第一百章 邪帝的大手笔
- 222 第一百零一章 虚若无痕
- 223 第一百零二章 是战是和?
- 224 第一百零三章 大自在天魔
- 225 第一百零四章 刘若水称帝
- 226 第一百零五章 帝王
- 227 第一百零六章 孤家寡人
- 228 第一百零七章 破碎虚空
- 229 第一章 乱臣贼子
- 230 第二章 九婴
- 231 第三章 日薄西山
- 232 第四章 御空而行
- 233 第五章 大疫
- 234 第六章 太平道首徒,****义
- 235 第七章 毕方
- 236 第八章 飞灰
- 237 第九章 九婴不死
- 238 第十章 武魂
- 239 第十一章 洛阳之行
- 240 第十二章 方元阻路
- 241 第十三章 撒豆成兵
- 242 第十四章 霍去病
- 243 第十五章 贪狼
- 244 第十六章 愤怒
- 245 第十七章 寸步
- 246 第十八章 偶遇
- 247 第十九章 暂别
- 248 第二十章 屠杀
- 249 第二十一章 江东猛虎
- 250 第二十二章 毕方陨落
- 251 第二十三章 比饕餮更凶残的人
- 252 第二十四章 诡异的真气
- 253 第二十五章 董卓败逃
- 254 第二十六章 黄巾起义
- 255 第二十七章 “武圣”关羽
- 256 第二十八章 黄巾溃败
- 257 第二十九章 着魔
- 258 第三十章
- 259 第三十一章 仙
- 260 第三十二章 仙人之威
- 261 第三十三章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 262 第三十四章 天怒
- 263 第三十五章 张角之死
- 264 第三十六章 天地同悲
- 265 第三十七章 我掌天意
- 266 第一章 如履薄冰
- 267 第二章 送信
- 268 第三章 计划不如变化
- 269 第四章 猎天
- 270 第五章 天打雷劈
- 271 第六章 算天
- 272 第七章 武道真意
- 273 第八章 佛门武功
- 274 第九章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275 第十章 铁掌帮内当杀人
- 276 第十一章 金国都城
- 277 第十一章 再见郭靖
- 278 第十二章 屠刀
- 279 第十三章 慈悲刀
- 280 第十四章 补天阁
- 281 第十五章 花间派
- 282 第十六章 缘由
- 283 第十七章 殷离
- 284 第十八章 教训
- 285 第十九章 棋局渐终
- 286 第二十章 夺舍
- 287 第二十一章 天意VS天意
- 288 第二十二章 孤注一掷
- 289 第一章 天界见闻
- 290 第二章 大机缘
- 291 第三章 盘古学院
- 292 第四章 一步之遥
- 293 第五章 初见盘古学院
- 294 第六章 幻境试炼
- 295 第七章 荒山野庙
- 296 第八章 “武”
- 297 第九章 复生
- 298 第十章 倩女幽魂
- 299 第十一章 兰若寺
- 300 第十二章 长夜漫漫
- 301 第十三章 妖踪
- 302 第十四章 浩然正气
- 303 第十五章 妖孽横行
- 304 第十六章 索命梵音
- 305 第十七章 金佛
- 306 第十八章 帝崩
- 307 第十九章 雷劫
- 308 第二十章 化龙
- 309 第二十一章 隐忧
- 310 第二十二章 回归天界
- 311 第二十三章 书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七十六章 千年古都
第七十六章 千年古都
洛阳雄踞黄河南岸,北屏邙山,南系洛水、东呼虎牢、西应函谷、四周群山环抱,中为洛阳平原,伊、洛、瀍、涧四水流贯其间,既是形势险要,又风光绮丽,土壤肥沃,气候适中,漕运便利。∷,
故自古以来,先后有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等八朝建都于此。
所谓河阳定鼎地,居中原而应四方,洛阳乃天下交通要冲,军事要塞。
杨广即位后,于洛阳另选都址,建立新都。
新皇城位于周王城和汉魏故城之间,东逾瀍水、南跨洛河、西临涧河,北依邙山,城周超过五十里,宏伟壮观。
杨广又以洛阳为中心,开凿出一条南达杭州,北抵涿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连接起来,洛阳更成天下交通商业的中心枢纽。
这日天才微亮,城门开启,大批等候入城作买卖的商旅,与赶早市的农民鱼贯入城。
对外人来说,洛阳可以算是龙潭虎穴。但刘若水此时可谓是艺高人胆大,此时的他只担心自己的的人少,绝对不会担心敌人多。因此,他根本没有做丝毫伪装,大摇大摆的从容由南门入城。
当然,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刘若水和“逃命三人组”分开了,他们三个可不敢像刘若水一样大摇大摆。更何况,他们此时还有一些麻烦需要解决,因此四人到了位于洛水北岸的偃师城之后,就分开了。
说起来。他们三个必须要感谢刘若水。要知道,他们三个本来正在面对李密的追杀。几乎被李密的追兵上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若非他们三个碰到的刘若水。那就……
必须得多逃一段时间了才能达到偃师城了。虽然李密的确布下了天罗地网,但以寇仲,徐子陵两人“达人”级的逃命能力,估计还是能够逃得掉的。
当然,李密之所以收手,并非是因为他怕了刘若水,而是因为他实在摸不清刘若水的底线,没有把握拿下刘若水。
既然没有把握,李密就不会动手。因为他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他的“忍功”。真正了解李密发家史的入,都会知道,此入最大的长处,就是一个“忍”字!
瓦岗军的首领原本并不是李密,而是“大龙头”翟让,李密只是翟让麾下的头号大将,后来东征西讨,连连获胜。功高盖主后,才生出反心。
当年李密明明伤了翟让,却因为摸不清他的伤势,于是一直忍。忍到翟让露出底牌,才发动攻势,一举把翟让踼下大龙头的宝座。取而代之。
这个时间点把握得极准!若李密推迟叛变,翟让已然下定决心。哪怕元气大伤,也要将李密除去。最终肯定是两败俱伤之局;若李密过早叛变,纵能大获全胜,但因翟让威望仍在,与瓦岗军各派系的头头关系又是蒂固根深,必定会使瓦岗军四分五裂,胜了也是惨胜。
得到军权后,李密再次显露出他隐忍的本事,挥军直捣关中,占据西都的大好机会摆在眼前,连东都洛阳是他囊中之物,换做旁入哪里忍耐得住,早就不管不顾地出兵了!可李密顾忌入关后,翟让的忠心旧部会自立为王,不听他的指挥,便弃了眼前的利益于不顾,固守河南,把瓦岗军的领军将士全换上忠于自己的部下,方才再次出兵,果然自那以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连宇文化及的数十万大军都被瓦岗军杀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如此长远的眼光,窦建德不及,杜伏威不及,王世充不及,李渊不及,甚至连李世民,都不见得有李密的容忍性和大局观!正因为这个缘故,刘若水此来洛阳,此时也有助王世充一臂之力的心思,将李密踢出局的心思。刘若水对李密的忌惮,仅仅次于那位千古一帝的唐太宗。
可惜有时候忍得太过,就变成了忍者神龟,也成了最大的破绽!若换做是刘若水面对这种情况,无论有多少理由,无论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哪怕要捅出一个篓子,也会把追杀进行到底。
洛阳的规模果是非比一般小城,只南城门便开有三门,中间的城门名建国门,左为白虎门,右为长夏门,型制恢宏。
甫进城门,初抵贵境的刘若水顿然眼界大开。
虽然襄阳,南阳都是一方大郡,但若是和襄阳相比,却还是有一段差距。
只见宽达百步贯通南北两门的大街“天街“,在眼前笔直延伸开去,怕不有七、八里之长。
街旁遍植樱桃、石榴、榆、柳等各式树木,中为供帝皇出巡的御道,际此春夏之交,桃红柳绿,景色如画,美不胜收。
大道两旁店铺林立,里坊之间,各辟道路,与贯通各大城门的纵横各十街交错,井然有序。
刘若水虽然知道和氏璧位于静念禅院,也知道,此时的静念禅院除了了空和尚以外,并没有其他高手,刘若水若是立即前往静念禅院夺宝的话,恐怕会十拿九稳。
不过,刘若水知道,洛阳的大幕并没有彻底拉开,自己若是此刻就入场的话,那未免太早了。至少,他自己给先给自己找到一个借口,一个纵然说不过去,但也勉强合理的借口。
毕竟,刘若水想要得到和氏璧,除了想要得到和氏璧本身,用其中蕴含的宇宙能量为自己洗骨伐髓以外。他还看重和氏璧所代表的声望。
声望这东西,虽然看不到摸不着,但在某些时候,却是真正的大杀器。
要知道,争霸之路从来都不是一条康庄大道。
不但前途渺茫难测,崎岖难行,随时有粉身碎骨之祸。最教人头痛的是歧路甚多,一个不小心,便错失直抵目标的机会。
时机实具最关键的重要性。
李世民便是最懂掌握时机的人,觑准机会,迫得他老子作反,起兵太原,趁关中精兵西出应付李密之际,渡河入关,夺得西都长安这坚强的固点,只须去了薛举父子这西面之患,便可遥看关中群雄逐鹿,乘鹬蚌相争,坐享渔人之利。
虽然因为先知先觉的缘故,刘若水出手的时机也同样天衣无缝,不过短短数月的功夫,就成为了南方最大的诸侯。
但是碍于南方固有的劣势,刘若水夺取天下的机会虽然要比李世民大一些,但却并非是决定性的。
若是想要将优势变为决定性的优势,那和氏璧无疑会是最重要的一枚砝码。
在这个前提下,刘若水变得很有耐心,耐心等待那个能够名正言顺的去夺取和氏璧的时机。
更重要的是,刘若水他知道,这个时机并没有让他就等。他只要登上两天,就会有人亲手将这个机会送到他手上。(未完待续。)
故自古以来,先后有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等八朝建都于此。
所谓河阳定鼎地,居中原而应四方,洛阳乃天下交通要冲,军事要塞。
杨广即位后,于洛阳另选都址,建立新都。
新皇城位于周王城和汉魏故城之间,东逾瀍水、南跨洛河、西临涧河,北依邙山,城周超过五十里,宏伟壮观。
杨广又以洛阳为中心,开凿出一条南达杭州,北抵涿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连接起来,洛阳更成天下交通商业的中心枢纽。
这日天才微亮,城门开启,大批等候入城作买卖的商旅,与赶早市的农民鱼贯入城。
对外人来说,洛阳可以算是龙潭虎穴。但刘若水此时可谓是艺高人胆大,此时的他只担心自己的的人少,绝对不会担心敌人多。因此,他根本没有做丝毫伪装,大摇大摆的从容由南门入城。
当然,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刘若水和“逃命三人组”分开了,他们三个可不敢像刘若水一样大摇大摆。更何况,他们此时还有一些麻烦需要解决,因此四人到了位于洛水北岸的偃师城之后,就分开了。
说起来。他们三个必须要感谢刘若水。要知道,他们三个本来正在面对李密的追杀。几乎被李密的追兵上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若非他们三个碰到的刘若水。那就……
必须得多逃一段时间了才能达到偃师城了。虽然李密的确布下了天罗地网,但以寇仲,徐子陵两人“达人”级的逃命能力,估计还是能够逃得掉的。
当然,李密之所以收手,并非是因为他怕了刘若水,而是因为他实在摸不清刘若水的底线,没有把握拿下刘若水。
既然没有把握,李密就不会动手。因为他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他的“忍功”。真正了解李密发家史的入,都会知道,此入最大的长处,就是一个“忍”字!
瓦岗军的首领原本并不是李密,而是“大龙头”翟让,李密只是翟让麾下的头号大将,后来东征西讨,连连获胜。功高盖主后,才生出反心。
当年李密明明伤了翟让,却因为摸不清他的伤势,于是一直忍。忍到翟让露出底牌,才发动攻势,一举把翟让踼下大龙头的宝座。取而代之。
这个时间点把握得极准!若李密推迟叛变,翟让已然下定决心。哪怕元气大伤,也要将李密除去。最终肯定是两败俱伤之局;若李密过早叛变,纵能大获全胜,但因翟让威望仍在,与瓦岗军各派系的头头关系又是蒂固根深,必定会使瓦岗军四分五裂,胜了也是惨胜。
得到军权后,李密再次显露出他隐忍的本事,挥军直捣关中,占据西都的大好机会摆在眼前,连东都洛阳是他囊中之物,换做旁入哪里忍耐得住,早就不管不顾地出兵了!可李密顾忌入关后,翟让的忠心旧部会自立为王,不听他的指挥,便弃了眼前的利益于不顾,固守河南,把瓦岗军的领军将士全换上忠于自己的部下,方才再次出兵,果然自那以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连宇文化及的数十万大军都被瓦岗军杀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如此长远的眼光,窦建德不及,杜伏威不及,王世充不及,李渊不及,甚至连李世民,都不见得有李密的容忍性和大局观!正因为这个缘故,刘若水此来洛阳,此时也有助王世充一臂之力的心思,将李密踢出局的心思。刘若水对李密的忌惮,仅仅次于那位千古一帝的唐太宗。
可惜有时候忍得太过,就变成了忍者神龟,也成了最大的破绽!若换做是刘若水面对这种情况,无论有多少理由,无论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哪怕要捅出一个篓子,也会把追杀进行到底。
洛阳的规模果是非比一般小城,只南城门便开有三门,中间的城门名建国门,左为白虎门,右为长夏门,型制恢宏。
甫进城门,初抵贵境的刘若水顿然眼界大开。
虽然襄阳,南阳都是一方大郡,但若是和襄阳相比,却还是有一段差距。
只见宽达百步贯通南北两门的大街“天街“,在眼前笔直延伸开去,怕不有七、八里之长。
街旁遍植樱桃、石榴、榆、柳等各式树木,中为供帝皇出巡的御道,际此春夏之交,桃红柳绿,景色如画,美不胜收。
大道两旁店铺林立,里坊之间,各辟道路,与贯通各大城门的纵横各十街交错,井然有序。
刘若水虽然知道和氏璧位于静念禅院,也知道,此时的静念禅院除了了空和尚以外,并没有其他高手,刘若水若是立即前往静念禅院夺宝的话,恐怕会十拿九稳。
不过,刘若水知道,洛阳的大幕并没有彻底拉开,自己若是此刻就入场的话,那未免太早了。至少,他自己给先给自己找到一个借口,一个纵然说不过去,但也勉强合理的借口。
毕竟,刘若水想要得到和氏璧,除了想要得到和氏璧本身,用其中蕴含的宇宙能量为自己洗骨伐髓以外。他还看重和氏璧所代表的声望。
声望这东西,虽然看不到摸不着,但在某些时候,却是真正的大杀器。
要知道,争霸之路从来都不是一条康庄大道。
不但前途渺茫难测,崎岖难行,随时有粉身碎骨之祸。最教人头痛的是歧路甚多,一个不小心,便错失直抵目标的机会。
时机实具最关键的重要性。
李世民便是最懂掌握时机的人,觑准机会,迫得他老子作反,起兵太原,趁关中精兵西出应付李密之际,渡河入关,夺得西都长安这坚强的固点,只须去了薛举父子这西面之患,便可遥看关中群雄逐鹿,乘鹬蚌相争,坐享渔人之利。
虽然因为先知先觉的缘故,刘若水出手的时机也同样天衣无缝,不过短短数月的功夫,就成为了南方最大的诸侯。
但是碍于南方固有的劣势,刘若水夺取天下的机会虽然要比李世民大一些,但却并非是决定性的。
若是想要将优势变为决定性的优势,那和氏璧无疑会是最重要的一枚砝码。
在这个前提下,刘若水变得很有耐心,耐心等待那个能够名正言顺的去夺取和氏璧的时机。
更重要的是,刘若水他知道,这个时机并没有让他就等。他只要登上两天,就会有人亲手将这个机会送到他手上。(未完待续。)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