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90 第六十九章 纵横家
- 191 第七十章 歃血为盟
- 192 第七十一章 诸侯之剑
- 193 第七十二章 南海仙翁
- 194 第七十三章 连横
- 195 第七十四章 宗师陨落
- 196 第七十五章 再见双龙
- 197 第七十六章 千年古都
- 198 第七十七章 独孤家的凤凰
- 199 第七十八章 为君之道
- 200 第七十九章 害群之马
- 201 第八十章 暴戾之枪
- 202 第八十一章 了空之死
- 203 第八十二章 没落的独孤阀
- 204 第八十三章 披风杖法
- 205 第八十四章 和氏璧
- 206 第八十五章 未知的门
- 207 第八十六章 鸡肋
- 208 第八十七章 散手八扑
- 209 第八十八章 精神交锋
- 210 第八十九章 宁道奇之死
- 211 第九十章 道心难祛
- 212 第九十一掌 荣风祥
- 213 第九十二章 第四重武器:道心
- 214 第九十三章 话独孤
- 215 第九十四章 约定
- 216 第九十五章 动心
- 217 第九十六章 尚秀芳
- 218 第九十七章 "天界见闻"
- 219 第九十八章 “邪帝”
- 220 第九十九章 九五至尊功
- 221 第一百章 邪帝的大手笔
- 222 第一百零一章 虚若无痕
- 223 第一百零二章 是战是和?
- 224 第一百零三章 大自在天魔
- 225 第一百零四章 刘若水称帝
- 226 第一百零五章 帝王
- 227 第一百零六章 孤家寡人
- 228 第一百零七章 破碎虚空
- 229 第一章 乱臣贼子
- 230 第二章 九婴
- 231 第三章 日薄西山
- 232 第四章 御空而行
- 233 第五章 大疫
- 234 第六章 太平道首徒,****义
- 235 第七章 毕方
- 236 第八章 飞灰
- 237 第九章 九婴不死
- 238 第十章 武魂
- 239 第十一章 洛阳之行
- 240 第十二章 方元阻路
- 241 第十三章 撒豆成兵
- 242 第十四章 霍去病
- 243 第十五章 贪狼
- 244 第十六章 愤怒
- 245 第十七章 寸步
- 246 第十八章 偶遇
- 247 第十九章 暂别
- 248 第二十章 屠杀
- 249 第二十一章 江东猛虎
- 250 第二十二章 毕方陨落
- 251 第二十三章 比饕餮更凶残的人
- 252 第二十四章 诡异的真气
- 253 第二十五章 董卓败逃
- 254 第二十六章 黄巾起义
- 255 第二十七章 “武圣”关羽
- 256 第二十八章 黄巾溃败
- 257 第二十九章 着魔
- 258 第三十章
- 259 第三十一章 仙
- 260 第三十二章 仙人之威
- 261 第三十三章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 262 第三十四章 天怒
- 263 第三十五章 张角之死
- 264 第三十六章 天地同悲
- 265 第三十七章 我掌天意
- 266 第一章 如履薄冰
- 267 第二章 送信
- 268 第三章 计划不如变化
- 269 第四章 猎天
- 270 第五章 天打雷劈
- 271 第六章 算天
- 272 第七章 武道真意
- 273 第八章 佛门武功
- 274 第九章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275 第十章 铁掌帮内当杀人
- 276 第十一章 金国都城
- 277 第十一章 再见郭靖
- 278 第十二章 屠刀
- 279 第十三章 慈悲刀
- 280 第十四章 补天阁
- 281 第十五章 花间派
- 282 第十六章 缘由
- 283 第十七章 殷离
- 284 第十八章 教训
- 285 第十九章 棋局渐终
- 286 第二十章 夺舍
- 287 第二十一章 天意VS天意
- 288 第二十二章 孤注一掷
- 289 第一章 天界见闻
- 290 第二章 大机缘
- 291 第三章 盘古学院
- 292 第四章 一步之遥
- 293 第五章 初见盘古学院
- 294 第六章 幻境试炼
- 295 第七章 荒山野庙
- 296 第八章 “武”
- 297 第九章 复生
- 298 第十章 倩女幽魂
- 299 第十一章 兰若寺
- 300 第十二章 长夜漫漫
- 301 第十三章 妖踪
- 302 第十四章 浩然正气
- 303 第十五章 妖孽横行
- 304 第十六章 索命梵音
- 305 第十七章 金佛
- 306 第十八章 帝崩
- 307 第十九章 雷劫
- 308 第二十章 化龙
- 309 第二十一章 隐忧
- 310 第二十二章 回归天界
- 311 第二十三章 书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七十九章 害群之马
第七十九章 害群之马
为君之道?
听到这个问题之后,刘若水竟然有一种想笑的问题。`
这个话题有些大,甚至是一个不应该出现的问题。
如果你仔细想的话,应该可以想象出来,什么样的人有资格提出这个问题,什么样的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虽然她是师妃暄,慈航静斋有史以来最优秀的传人,但也没有资格去谈论这个问题。
因此,她的问题的确无比的好笑。
师妃暄既然想要和氏璧选择“天下明主”,自然不会忽略刘若水。因此,她早晚都会找到刘若水。
只是她现在来找刘若水,却未免有些太巧了。
刘若水虽然并没有笑出声来,却也用一种略带戏谑的语气说道,“你真的想要知道这个问题?”
对于刘若水的语气,她并没有动怒,真是认真的说道,“还望赐教!”
听到她那认真的语气之后,刘若水不由得对她高看了几分,不由自主的向着她看过去。
师妃暄此时虽然身着一身黑袍,让人看不到她的真是模样,但光是她那被遮在黑袍下的身影便显得修长优雅,透出一股飘逸潇洒的味儿,束了一个文士髻的头乌黑闪亮,非常引人。
不过最吸引人的,却是她那一双眼睛,她那一对几乎不含任何杂质的眼睛。
独孤凤都能够猜出她的身份,那就更不要提刘若水了。正是因为知道她身份的缘故,刘若水难免会有些厌恶。毕竟,她和她所在门派的所作所为,的确不为人所喜。
但光看这一对眼睛,刘若水心里就清楚,自己对她的判断的确有些先入为主了,光看她那一对清澈赤忱,纯净的仿佛如同婴儿一般的眼睛,就知道她的为人了。
一时间。刘若水不由得想起他师父,大儒王阳明曾教过的“识人之术”。
刘若水知道,他师傅王阳明并不希望自己厮混在江湖,而是希望自己置身于朝堂。毕竟。像王阳明这样的大儒,心中都有“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所以他交手刘若水的东西,除了“心学”以外。最多的就是那种能用在官场上的“学问”。
相人之术听起来高深莫测,但若是说明白些,就是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神情、动作、反应、以及诸般细节,以此来判断一个人的心性如何的眼力功夫罢了。
其中,王阳明曾对刘若水讲过一门有趣的学问,那就是如何识别“贪官”。`
按照王阳明的说法,贪官奸臣,概括起来总共分为三等,等级的分划与地位高低无关,而只在于心性与境界。
其中。最下等的贪官奸臣,其不辨危机,亦不明长久,只知道一味的贪财夺势,也只能看到眼前的好处利益,做事情往往过火而不知收敛,也绝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这样的贪官奸臣,眼神多是诡变阴狠。
而中等的贪官奸臣,会受权财或形势所驱使,会欲罢而不能。但知危机,明长远,懂收敛,往往虽然贪污受贿结党营私。却还能做些面子功夫为自己谋取一个好名声,做事也谨慎小心知道分寸。这样的贪官,极难对付,其中不乏有坏事做尽却反而赞誉天下之人。
这样的贪官奸臣,眼神多是阴沉内敛。
至于最上等的贪官奸臣,已是不受权财或形势所拘束。亦不受善恶对错所束缚,心中已是有了独属于自己的理念与目的,无论是贪赃枉法,还是结党营私,都只是他实现目的的一种途径,成则名传千古,败则牵连九族!这样的贪官奸臣,其实已经不能以贪官奸臣来定义了,王莽,李林甫,蔡京都可以归于这一类。
这样的贪官的眼神反而会清澈赤忱。
因为,这样的贪官奸臣,已是到了做善事不为成就感所迷惑,做坏事也不为自责感所困扰,一言一行,皆只是自本心。
古人所说的大奸似忠,指的就是这类的贪官奸臣。
刘若水虽然也知道,师妃暄从未置身过朝堂,但是她的所作所为其实也和政客无异,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刘若水才会对她有些厌恶。
不过看到师妃暄的眼睛,刘若水心里忽然明白过来,虽然她的作为的确让人有些作呕,但她的本心恐怕真的是“为了天下万民”,也正是因此,她才会有这样的眼睛。
无论事情的背后有多少博弈,但师妃暄挑选李世民作为天下之主,绝对是她自内心的抉择,没有半丝虚假。
这样的人虽然讨厌,但至少不会让人作呕。
于是,刘若水的语气不由得温和了几番,正色的说道,“为君之道,我的确将不明白。有句话说的好,‘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其实还不是天子,自然说不出为君之道。如果你问的是诸侯之道的话,那我还懂一点。若能说出问这个问题的道理,我倒也能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
她平静地道:“我做人从来都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很少会费神去想为何要怎么做。总管你已经占据大半荆州,乃是南方第一诸侯。按照现在的形式,总管你上可以攻占洛阳,称霸天下。中可以攻取江都,割据南方,最不济也能取得巴蜀,塑造一个蜀汉。总管若说自己不懂为君之道,那的确有些欺我了?”
刘如水思索了片刻之后,忽然笑了。`
只听刘若水说道,“为君之道的确太大了,不如我给你将一个故事吧。有一次,黄帝要到具茨山去拜见贤人大隗。但他们来到襄诚原野时,迷失了方向,七位圣贤都迷路,找不到一个人指路。
这时,他们正巧遇到一个放马的孩子,便问他:“你知道具茨山在哪吗?”
孩子说:“当然知道了。”
“那么你知道大隗住在哪里吗?”
那孩子说:“知道”
黄帝说:“这孩子真叫人吃惊,他不但知道具茨山,还知道大隗住在哪里。那么我问你,你是否知道如何治理天下呢?”
孩子推辞不说。黄帝又继续追问。
孩子说:“治理天下,就象你们在野外邀游一样,只管前行。不要无事生非,把政事搞得太复杂。我前几年在尘世间游历,常患头昏眼光的毛病。有一位长者教道我说:“你要乘着阳光之车,在襄城的原野上邀游。忘掉尘世间的一切。如今我的毛病已经好了,我又要开始在茫茫世尘之外畅游。治理天下也应当像这样,我想用不着我来说什么。”
黄帝说:“你说的太含糊了,究竟该怎样治理天下呢?”
“治理天下,和我放马又有何不同呢?只要把危害马群的马驱逐出去就行了。”
师妃暄听得默然不语、好一会后才道:“原来如此。请赐教!”
说罢,师妃暄看似随意的踏前两步,登时涌起一股森厉无比的气势,将刘若水死死罩住。
然后只听“锵“的一声,原本被她插回剑鞘中的宝剑再次出鞘,一股无坚不摧的剑气,从剑锋吐出,刺破空气,向刘若水攻去。
事实上,她并不想和刘若水交手。但是她却不得不出手,因为她知道,当刘若水将那个故事讲完之后,刘若水身上的杀机也凛冽到了极致。
她知道,刘若水讲的不仅是“为君之道”,还有自己的立场。
故事里面的那一匹“害群之马”指的不是别人,正是她自己。
不过,她并不认为自己就是那一匹“害群之马”,她不认为自己应该被赶出去。
所以,她就出手了。因为如果她不抢先出手的话,刘若水恐怕就要先一步出手了。
慈航静斋的情报
如果让刘若水抢到先机,她恐怕不会有丝毫生路。
更糟糕的是,就算她抢到先机。也未必会有活路。
尽管如此,但她并没有丝毫退意。
刘若水叹息道,“何苦呢?”
口里虽然叹息,但刘若水的动作却没有满,拔出背后的长枪之后,抖出一朵枪花。朝着她刺了过去。
这一枪,刘若水却是动用了全力。
见到这一枪,一旁的独孤凤不由得骇然无比,因为从这一枪里面嗅到了死亡的味道。
顿时,独孤凤心中的恼火一扫而空,因为她已经清楚,刘若水刚刚是手下留情了,如果真的真刀真枪的比拼起来,她也许不是刘若水的一合之敌。
一时之间,独孤凤的心中竟然有了一丝窃喜。她自然清楚,隐藏在黑袍下面的那位是谁,是一个怎样的美人。
如果她是一男人的话,恐怕也会被她所吸引,但独孤凤却是一个和她同样优秀的女人。于是,独孤凤的心中难免会有些敌视。
对于接下来了一幕,她竟然有一种迫不及待的感觉。
结局并没有出乎独孤凤的所料。
独孤凤的实力和她只是伯仲之间,既然独孤凤自认接不下这一枪,她自然也办不到。
刘若水这重若千钧的一枪,直接破开了她那无双的剑势,枪身狠狠的抽在了她的胸口处。
她向后倒退了五六步,方才勉强停住。
她站稳之后,身体却不由得再次打了个踉跄,然后从口中吐出了一大口鲜血。
吐出这一口鲜血之后,她又吐了两小口鲜血。
她用一只白色的纱巾擦了擦嘴角的鲜血,柔声说道,“多谢总管手下留情。如果总管刚刚用的是戾枪,妃暄此时恐怕已经不是活人了。”
刘若水摇了摇头,然后说道,“戾枪不是普通的招式,若非万不得已,我也不想将其用出来。刚刚那一枪我的确用了全力了,能接下这一枪,也算是你的本事。”
然后,刘若水的声音渐渐变得有些冰冷,说道,“不过,你虽然能接下我第一枪,但你还能接下第二枪吗?”
她的脸上露出一丝苦笑,说道,“自然是不能。”
为了接下刚刚那一枪,她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她已经被那凛冽的枪劲伤到了五脏六腑,最多也就能挥出全盛时期六七层左右的实力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她自然接不下刘若水的第二枪。
刘若水说道,“既然如此,那你走吧。只要你离开洛阳,我就不找你的麻烦。”
师妃暄没有说话,只是再次举起了手中的色空剑。
看到师妃暄的依旧坚持之后,刘若水叹了口气,说道,“何苦呢?”
当刘若水准备再起动手的时候,他忽然听到一声清脆的钟声。
“当!“
刘若水转身看去,现是一个身着一袭黄色内袍,棕式外套的僧服俊秀和尚,从外观上看,他的年纪恐怕不会过四十岁,
他的身材修长潇洒,鼻子平直,显得很有个性。上唇的弧形曲线和微作上翘的下唇,更拱托出某种难以言喻的魅力,嵌在他瘦长的脸上既是非常好看,又是一派悠然自得的样儿。下领宽厚,秀亮的脸有种乎世俗的湛然神光,神态既不文弱,更不是高高在上的盛气凌人,而是教人看得舒服自然。
最使人一见难忘是他那对深邃难测的眼睛,能令任何人生出既莫测其深浅,又不敢小觑的心。
“了空?”
听到这一声钟响之后,刘若水将目光转到他的身上,冷声说道。
刘若水并没有听到回答,只是又听到了一声钟响。
然后,一旁的师妃暄用略带歉意的声音说道,“了空师伯修炼的是闭口禅,因此不能开口说话,倒不是故意怠慢总管。”
刘若水好似漫不经心的说道,“无妨,死人本就不会说话的。”
师妃暄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担忧之色,开口说道,“不知妃暄做错了什么,让总管如此的心怀恨意,将妃暄视为那一匹害群之马?”
刘若水沉声道,“我原先的确是误会你了,但我现在已经知道,你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无论你做没做错,结果其实都一样。哪怕你愿意将和氏璧交到我手里,那也一样。”
师妃暄沉默了片刻,然后叹息道,“原来如此,总管你是一定要从我手中夺到和氏璧吗?”
刘若水认真的说道,“这是自然。像和氏璧这样的东西,可以偷到手,可以抢到手,也可以捡到手,但不能被你送到手。”
然后,刘若水接着说道,“这就是我称你为害群之马的缘故。”(未完待续。)
ps: (求订阅,求月票。最近诸事不顺,急需要大家的鼓励。)
...手机用户请访问http://
听到这个问题之后,刘若水竟然有一种想笑的问题。`
这个话题有些大,甚至是一个不应该出现的问题。
如果你仔细想的话,应该可以想象出来,什么样的人有资格提出这个问题,什么样的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虽然她是师妃暄,慈航静斋有史以来最优秀的传人,但也没有资格去谈论这个问题。
因此,她的问题的确无比的好笑。
师妃暄既然想要和氏璧选择“天下明主”,自然不会忽略刘若水。因此,她早晚都会找到刘若水。
只是她现在来找刘若水,却未免有些太巧了。
刘若水虽然并没有笑出声来,却也用一种略带戏谑的语气说道,“你真的想要知道这个问题?”
对于刘若水的语气,她并没有动怒,真是认真的说道,“还望赐教!”
听到她那认真的语气之后,刘若水不由得对她高看了几分,不由自主的向着她看过去。
师妃暄此时虽然身着一身黑袍,让人看不到她的真是模样,但光是她那被遮在黑袍下的身影便显得修长优雅,透出一股飘逸潇洒的味儿,束了一个文士髻的头乌黑闪亮,非常引人。
不过最吸引人的,却是她那一双眼睛,她那一对几乎不含任何杂质的眼睛。
独孤凤都能够猜出她的身份,那就更不要提刘若水了。正是因为知道她身份的缘故,刘若水难免会有些厌恶。毕竟,她和她所在门派的所作所为,的确不为人所喜。
但光看这一对眼睛,刘若水心里就清楚,自己对她的判断的确有些先入为主了,光看她那一对清澈赤忱,纯净的仿佛如同婴儿一般的眼睛,就知道她的为人了。
一时间。刘若水不由得想起他师父,大儒王阳明曾教过的“识人之术”。
刘若水知道,他师傅王阳明并不希望自己厮混在江湖,而是希望自己置身于朝堂。毕竟。像王阳明这样的大儒,心中都有“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所以他交手刘若水的东西,除了“心学”以外。最多的就是那种能用在官场上的“学问”。
相人之术听起来高深莫测,但若是说明白些,就是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神情、动作、反应、以及诸般细节,以此来判断一个人的心性如何的眼力功夫罢了。
其中,王阳明曾对刘若水讲过一门有趣的学问,那就是如何识别“贪官”。`
按照王阳明的说法,贪官奸臣,概括起来总共分为三等,等级的分划与地位高低无关,而只在于心性与境界。
其中。最下等的贪官奸臣,其不辨危机,亦不明长久,只知道一味的贪财夺势,也只能看到眼前的好处利益,做事情往往过火而不知收敛,也绝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这样的贪官奸臣,眼神多是诡变阴狠。
而中等的贪官奸臣,会受权财或形势所驱使,会欲罢而不能。但知危机,明长远,懂收敛,往往虽然贪污受贿结党营私。却还能做些面子功夫为自己谋取一个好名声,做事也谨慎小心知道分寸。这样的贪官,极难对付,其中不乏有坏事做尽却反而赞誉天下之人。
这样的贪官奸臣,眼神多是阴沉内敛。
至于最上等的贪官奸臣,已是不受权财或形势所拘束。亦不受善恶对错所束缚,心中已是有了独属于自己的理念与目的,无论是贪赃枉法,还是结党营私,都只是他实现目的的一种途径,成则名传千古,败则牵连九族!这样的贪官奸臣,其实已经不能以贪官奸臣来定义了,王莽,李林甫,蔡京都可以归于这一类。
这样的贪官的眼神反而会清澈赤忱。
因为,这样的贪官奸臣,已是到了做善事不为成就感所迷惑,做坏事也不为自责感所困扰,一言一行,皆只是自本心。
古人所说的大奸似忠,指的就是这类的贪官奸臣。
刘若水虽然也知道,师妃暄从未置身过朝堂,但是她的所作所为其实也和政客无异,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刘若水才会对她有些厌恶。
不过看到师妃暄的眼睛,刘若水心里忽然明白过来,虽然她的作为的确让人有些作呕,但她的本心恐怕真的是“为了天下万民”,也正是因此,她才会有这样的眼睛。
无论事情的背后有多少博弈,但师妃暄挑选李世民作为天下之主,绝对是她自内心的抉择,没有半丝虚假。
这样的人虽然讨厌,但至少不会让人作呕。
于是,刘若水的语气不由得温和了几番,正色的说道,“为君之道,我的确将不明白。有句话说的好,‘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其实还不是天子,自然说不出为君之道。如果你问的是诸侯之道的话,那我还懂一点。若能说出问这个问题的道理,我倒也能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
她平静地道:“我做人从来都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很少会费神去想为何要怎么做。总管你已经占据大半荆州,乃是南方第一诸侯。按照现在的形式,总管你上可以攻占洛阳,称霸天下。中可以攻取江都,割据南方,最不济也能取得巴蜀,塑造一个蜀汉。总管若说自己不懂为君之道,那的确有些欺我了?”
刘如水思索了片刻之后,忽然笑了。`
只听刘若水说道,“为君之道的确太大了,不如我给你将一个故事吧。有一次,黄帝要到具茨山去拜见贤人大隗。但他们来到襄诚原野时,迷失了方向,七位圣贤都迷路,找不到一个人指路。
这时,他们正巧遇到一个放马的孩子,便问他:“你知道具茨山在哪吗?”
孩子说:“当然知道了。”
“那么你知道大隗住在哪里吗?”
那孩子说:“知道”
黄帝说:“这孩子真叫人吃惊,他不但知道具茨山,还知道大隗住在哪里。那么我问你,你是否知道如何治理天下呢?”
孩子推辞不说。黄帝又继续追问。
孩子说:“治理天下,就象你们在野外邀游一样,只管前行。不要无事生非,把政事搞得太复杂。我前几年在尘世间游历,常患头昏眼光的毛病。有一位长者教道我说:“你要乘着阳光之车,在襄城的原野上邀游。忘掉尘世间的一切。如今我的毛病已经好了,我又要开始在茫茫世尘之外畅游。治理天下也应当像这样,我想用不着我来说什么。”
黄帝说:“你说的太含糊了,究竟该怎样治理天下呢?”
“治理天下,和我放马又有何不同呢?只要把危害马群的马驱逐出去就行了。”
师妃暄听得默然不语、好一会后才道:“原来如此。请赐教!”
说罢,师妃暄看似随意的踏前两步,登时涌起一股森厉无比的气势,将刘若水死死罩住。
然后只听“锵“的一声,原本被她插回剑鞘中的宝剑再次出鞘,一股无坚不摧的剑气,从剑锋吐出,刺破空气,向刘若水攻去。
事实上,她并不想和刘若水交手。但是她却不得不出手,因为她知道,当刘若水将那个故事讲完之后,刘若水身上的杀机也凛冽到了极致。
她知道,刘若水讲的不仅是“为君之道”,还有自己的立场。
故事里面的那一匹“害群之马”指的不是别人,正是她自己。
不过,她并不认为自己就是那一匹“害群之马”,她不认为自己应该被赶出去。
所以,她就出手了。因为如果她不抢先出手的话,刘若水恐怕就要先一步出手了。
慈航静斋的情报
如果让刘若水抢到先机,她恐怕不会有丝毫生路。
更糟糕的是,就算她抢到先机。也未必会有活路。
尽管如此,但她并没有丝毫退意。
刘若水叹息道,“何苦呢?”
口里虽然叹息,但刘若水的动作却没有满,拔出背后的长枪之后,抖出一朵枪花。朝着她刺了过去。
这一枪,刘若水却是动用了全力。
见到这一枪,一旁的独孤凤不由得骇然无比,因为从这一枪里面嗅到了死亡的味道。
顿时,独孤凤心中的恼火一扫而空,因为她已经清楚,刘若水刚刚是手下留情了,如果真的真刀真枪的比拼起来,她也许不是刘若水的一合之敌。
一时之间,独孤凤的心中竟然有了一丝窃喜。她自然清楚,隐藏在黑袍下面的那位是谁,是一个怎样的美人。
如果她是一男人的话,恐怕也会被她所吸引,但独孤凤却是一个和她同样优秀的女人。于是,独孤凤的心中难免会有些敌视。
对于接下来了一幕,她竟然有一种迫不及待的感觉。
结局并没有出乎独孤凤的所料。
独孤凤的实力和她只是伯仲之间,既然独孤凤自认接不下这一枪,她自然也办不到。
刘若水这重若千钧的一枪,直接破开了她那无双的剑势,枪身狠狠的抽在了她的胸口处。
她向后倒退了五六步,方才勉强停住。
她站稳之后,身体却不由得再次打了个踉跄,然后从口中吐出了一大口鲜血。
吐出这一口鲜血之后,她又吐了两小口鲜血。
她用一只白色的纱巾擦了擦嘴角的鲜血,柔声说道,“多谢总管手下留情。如果总管刚刚用的是戾枪,妃暄此时恐怕已经不是活人了。”
刘若水摇了摇头,然后说道,“戾枪不是普通的招式,若非万不得已,我也不想将其用出来。刚刚那一枪我的确用了全力了,能接下这一枪,也算是你的本事。”
然后,刘若水的声音渐渐变得有些冰冷,说道,“不过,你虽然能接下我第一枪,但你还能接下第二枪吗?”
她的脸上露出一丝苦笑,说道,“自然是不能。”
为了接下刚刚那一枪,她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她已经被那凛冽的枪劲伤到了五脏六腑,最多也就能挥出全盛时期六七层左右的实力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她自然接不下刘若水的第二枪。
刘若水说道,“既然如此,那你走吧。只要你离开洛阳,我就不找你的麻烦。”
师妃暄没有说话,只是再次举起了手中的色空剑。
看到师妃暄的依旧坚持之后,刘若水叹了口气,说道,“何苦呢?”
当刘若水准备再起动手的时候,他忽然听到一声清脆的钟声。
“当!“
刘若水转身看去,现是一个身着一袭黄色内袍,棕式外套的僧服俊秀和尚,从外观上看,他的年纪恐怕不会过四十岁,
他的身材修长潇洒,鼻子平直,显得很有个性。上唇的弧形曲线和微作上翘的下唇,更拱托出某种难以言喻的魅力,嵌在他瘦长的脸上既是非常好看,又是一派悠然自得的样儿。下领宽厚,秀亮的脸有种乎世俗的湛然神光,神态既不文弱,更不是高高在上的盛气凌人,而是教人看得舒服自然。
最使人一见难忘是他那对深邃难测的眼睛,能令任何人生出既莫测其深浅,又不敢小觑的心。
“了空?”
听到这一声钟响之后,刘若水将目光转到他的身上,冷声说道。
刘若水并没有听到回答,只是又听到了一声钟响。
然后,一旁的师妃暄用略带歉意的声音说道,“了空师伯修炼的是闭口禅,因此不能开口说话,倒不是故意怠慢总管。”
刘若水好似漫不经心的说道,“无妨,死人本就不会说话的。”
师妃暄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担忧之色,开口说道,“不知妃暄做错了什么,让总管如此的心怀恨意,将妃暄视为那一匹害群之马?”
刘若水沉声道,“我原先的确是误会你了,但我现在已经知道,你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无论你做没做错,结果其实都一样。哪怕你愿意将和氏璧交到我手里,那也一样。”
师妃暄沉默了片刻,然后叹息道,“原来如此,总管你是一定要从我手中夺到和氏璧吗?”
刘若水认真的说道,“这是自然。像和氏璧这样的东西,可以偷到手,可以抢到手,也可以捡到手,但不能被你送到手。”
然后,刘若水接着说道,“这就是我称你为害群之马的缘故。”(未完待续。)
ps: (求订阅,求月票。最近诸事不顺,急需要大家的鼓励。)
...手机用户请访问http://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