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93 第三十一章 好巧呀!
- 94 第三十二章 灵玉学堂
- 95 第三十三章 育灵之术
- 96 第三十四章 育灵惊变
- 97 第三十五章 石台再现
- 98 第三十六章 遥相呼应
- 99 第三十七章 忆天火
- 100 第三十八章 流民首领
- 101 第三十九章 退隐还乡
- 102 第四十章 刀法大师
- 103 第四十一章 敦煌府(上)
- 104 第四十二章 敦煌府(中)
- 105 第四十三章 敦煌府(下)
- 106 第四十四章 阿离闭关
- 107 第四十五章 顶缸一二三
- 108 第四十六章 璇玑初雪
- 109 第四十七章 重修融海
- 110 第四十八章 魔方塔
- 111 第四十九章 连破十一重
- 112 第五十章 天道破境
- 113 第五十一章 全员突破
- 114 第五十二章 屡获功法
- 115 第五十三章 银魂之魄(上)
- 116 第五十四章 银魂之魄(下)
- 117 第五十五章 雪患
- 118 第五十六章 冤大头
- 119 第五十七章 大收获
- 120 第五十八章 天意如此
- 121 第五十九章 边城危局(上)
- 122 第六十章 边城危局(中)
- 123 第六十一章 边城危局(下)
- 124 第六十二章 血战敦煌
- 125 第六十三章 元旦大比(一)
- 126 第六十四章 元旦大比(二)
- 127 第六十五章 元旦大比(三)
- 128 第六十六章 元旦大比(四)
- 129 第六十七章 元旦大比(五)
- 130 第六十八章 元旦大比(六)
- 131 第六十九章 城头除夕
- 132 第七十章 元旦祭祀
- 133 第七十一章 始祖庙
- 134 第七十二章 人肉盾牌
- 135 第七十三章 冰污水蛭
- 136 第七十四章 责任我担
- 137 第七十五章 唐人血性
- 138 第七十六章 杀人者黎茂
- 139 第七十七章 萨满祭司
- 140 第七十八章 止干戈
- 141 第七十九章 梨花白
- 142 第八十章 建言书
- 143 第八十一章 小锅米线
- 144 第八十二章 何氏叔侄
- 145 第八十三章 早市
- 146 第八十四章 我要修炼
- 147 第八十五章 寻衅
- 148 第八十六章 报名
- 149 第八十七章 去芥蒂
- 150 第八十八章 广聚轩
- 151 第八十九章 遇故知
- 152 第九十章 宴席不断
- 153 第九十一章 滇北盟
- 154 第九十二章 同气连枝
- 155 第九十三章 五禽戏
- 156 第九十四章 离家难(上)
- 157 第九十五章 离家难(下)
- 158 第九十六章 一切为了强大
- 159 第九十七章 筑基大会(一)
- 160 第九十八章 筑基大会(二)
- 161 第九十九章 筑基大会(三)
- 162 第一百章 筑基大会(四)
- 163 第一零一章 筑基大会(五)
- 164 第一零二章 筑基大会(六)
- 165 第一零三章 筑基大会(七)
- 166 第一零四章 筑基大会(八)
- 167 第一零五章 筑基大会(九)
- 168 第一零六章 筑基大会(十)
- 169 第一零七章 筑基大会(十一)
- 170 第一零八章 筑基大会(十二)
- 171 第一零九章 筑基大会(十三)
- 172 第一一零章 筑基大会(十四)
- 173 第一一一章 筑基大会(十五)
- 174 第一一二章 筑基大会(十六)
- 175 第一一三章 筑基大会(十七)
- 176 第一一四章 筑基大会(十八)
- 177 第一一五章 筑基大会(十九)
- 178 第一一六章 筑基大会(二十)
- 179 第一一七章 筑基大会(二一)
- 180 第一一八章 筑基大会(二二)
- 181 第一一九章 筑基大会(二三)
- 182 第一二零章 筑基大会(二四)
- 183 第一二一章 筑基大会(二五)
- 184 第一二二章 筑基大会(二六)
- 185 第一二三章 鲛人骸骨
- 186 第一二四章 联合购买
- 187 第一二五章 邀请
- 188 第一二六章 话别
- 189 第一二七章 风从东方来
- 190 第一二八章 备战百强赛
- 191 第一二九章 上元灯会(上)
- 192 第一三零章 上元灯会(下)(明天元旦,晚上一更)
- 193 第一三一章 敦煌上元(祝大家元旦快乐!)
- 194 第一三二章 敦煌祭奠
- 195 第一三三章 匠作人才
- 196 第一三四章 劳军
- 197 第一三五章 淘宝
- 198 第一三六章 问政
- 199 第一三七章 订策(上)
- 200 第一三八章 订策(中)
- 201 第一三九章 订策(下)
- 202 第一四零章 前途归路(上)
- 203 第一四一章 前途归路(下)
- 204 第一四二章 走向正轨
- 205 第一四三章 开城之日
- 206 第一四四章 城门相送
- 207 第一四五章 紫衣来了
- 208 第一四六章 启程
- 209 第一章 渡河(上)
- 210 第二章 渡河(下)
- 211 第三章 职位变动
- 212 第四章 皇子布局
- 213 第五章 相约金陵
- 214 第六章 采购礼品
- 215 第七章 后顾之忧
- 216 第八章 北人乘舟
- 217 第九章 江上机遇
- 218 第十章 船家冤情
- 219 第十一章 请您相助
- 220 第十二章 初识汨罗
- 221 第十三章 许家宗祠
- 222 第十四章 寻坟记
- 223 第十五章 起骸骨
- 224 第十六章 拜贴
- 225 第十七章 父子相商
- 226 第十八章 夜探
- 227 第十九章 山桐子
- 228 第二十章 不速之客
- 229 第二十一章 端午祭奠(上)
- 230 第二十二章 端午祭奠(中)
- 231 第二十三章 端午祭奠(下)
- 232 第二十四章 血色寿宴(上)
- 233 第二十五章 血色寿宴(中)
- 234 第二十六章 血色寿宴(下)
- 235 第二十七章 灭妖道
- 236 第二十八章 离汨罗(上)
- 237 第二十九章 离汨罗(下)
- 238 第三十章 金陵好地方
- 239 第三十一章 偷鸡不成
- 240 第三十二章 蚀尽米
- 241 第三十三章 红尘练心
- 242 第三十四章 目的地金陵
- 243 第三十五章 进城
- 244 第三十六章 问路
- 245 第三十七章 雨花巷
- 246 第三十八章 腰牌
- 247 第四十二章 献灵丹
- 248 第四十三章 两个条件
- 249 第四十四章 赐宅院
- 250 第四十五章 黎茂进城
- 251 第四十六章 轻松过关
- 252 第四十七章 问诊
- 253 第四十八章 家庭会议
- 254 第四十九章 新店开张
- 255 第五十章 观摩学习
- 256 第五十一章 擦肩而过
- 257 第五十二章 宋皇家事
- 258 第五十三章 阿离下山
- 259 第五十四章 涂山冲的愤怒
- 260 第五十五章 轩辕来客
- 261 第五十六章 盛情款待
- 262 第五十七章 兄长谊
- 263 第五十八章 师长慈
- 264 第五十九章 截杀与救援(上)
- 265 第六十章 截杀与救援(中)
- 266 第六十一章 截杀与救援(下)
- 267 第六十二章 天子一怒(上)
- 268 第六十三章 天子一怒(下)
- 269 第六十四章 召见天火
- 270 第六十五章 初次传送
- 271 第六十六章 赠筑基丹
- 272 第六十七章 面圣
- 273 第六十八章 奏对
- 274 第六十九章 暗流涌动(上)
- 275 第七十章 暗流涌动(下)
- 276 第七十一章 雨花巷管委会
- 277 第七十二章 庆功宴(上)
- 278 第七十三章 庆功宴(下)
- 279 第七十四章 卓识远见
- 280 第七十五章 追查奸商
- 281 第七十六章 催稿
- 282 第七十七章 除夕夜(上)
- 283 第七十八章 除夕夜(中)
- 284 第七十九章 除夕夜(下)
- 285 第八十章 定价权
- 286 第八十一章 初相逢
- 287 第八十二章 宣慰雨花巷
- 288 第八十三章 又见兄长
- 289 第八十四章 再聚首
- 290 第八十五章 二次问策
- 291 第八十六章 黎茂的身世
- 292 第八十七章 再聚首
- 293 第八十八章 正当时
- 294 第一章 山上有云(上)
- 295 第二章 山上有云(中)
- 296 第三章 山上有云(下)
- 297 第四章 云上有殿(上)
- 298 第五章 云上有殿(下)
- 299 第六章 登山(一)
- 300 第七章 登山(二)
- 301 第八章 登山(三)
- 302 第九章 登山(四)
- 303 第十章 登山(五)
- 304 第十一章 登山(六)
- 305 第十二章 登山(七)
- 306 第十三章 登山(八)
- 307 第十四章 登山(九)
- 308 第十五章 登山(十)
- 309 第十六章 登山(十一)
- 310 第十七章 登山(十二)
- 311 第十八章 登山(十三)
- 312 第十九章 登山(十四)
- 313 第二十章 登山(十五)
- 314 第二十一章 登山(十六)
- 315 第二十二章 登山(十七)
- 316 第二十三章 登山(十八)
- 317 第二十四章 登山(十九)
- 318 第二十五章 登山(二十)
- 319 第二十六章 登山(二十一)
- 320 第二十七章 登山(二十二)
- 321 第二十八章 登山(二十三)
- 322 第二十九章 登山(二十四)
- 323 第三十章 登山(二十五)
- 324 第三十一章 登山(二十六)
- 325 第三十二章 登山(二十七)
- 326 第三十三章 登山(二十八)
- 327 第三十四章 登山(二十九)
- 328 第三十五章 登山(三十)
- 329 第三十六章 叛乱
- 330 第三十七章 变革
- 331 第三十八章 平叛
- 332 第三十九章 失约
- 333 第四十章 省亲
- 334 第四十一章 日月星三使
- 335 第四十二章 为国戍边
- 336 第四十三章 璇玑炫彩
- 337 第四十四章 山上的日子
- 338 第四十五章 风云起
- 339 第四十六章 越级试炼
- 340 第四十七章 胸怀天下之人
- 341 第四十八章 天堑危机
- 342 第四十九章 塞北盛会
- 343 第五十章 又见敦煌
- 344 第五十一章 偷营
- 345 第五十二章 军卒悲苦
- 346 第五十三章 天下盟
- 347 第五十四章 冥军初现
- 348 第五十五章 三国覆灭
- 349 第五十六章 灭白莲
- 350 第五十七章 平归绥
- 351 第五十八章 备战忙
- 352 第五十九章 终极一战
- 353 匆匆结尾,遗憾和轻松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四十一章 敦煌府(上)
第四十一章 敦煌府(上)
黎茂足足又练了两刻钟才停下手中的双刀,此时东方已微明,商会的护卫和伙计们也陆续起来了,很快营地内就热闹了起来。
因为只有半天的路程就到敦煌府了,所以为了减轻负担,商队会把路上多带的淡水、干粮和草料等杂物都提前处理掉。
因为这些东西在进入敦煌府城时,一律会被视为货物予以征收税款,城门的征税官可不会和商会讲那么多道理。
这些东西如果直接丢弃,实在可惜,所以商会的诸人会尽量物尽其用、避免浪费,像清水可以用来清洗下三十多天没有洗过的脸。
常年在荒原里讨生活的人,更不会浪费粮食,今天的早饭自然是十分丰盛,而且种类、分量也多,看架势是准备饱餐一顿,然后到了敦煌府再吃下一顿饭。
至于草料也不能浪费,很快就有商会伙计为黎茂送上干草、豆饼和清水,那是给黎茂的坐骑吃的。
还有商会伙计送上了两大铜盆煮好的糖茶,这是奖励黎茂那两头驮着人头京观的骆驼喝的。
一起结伴而行了一天一夜,大家对黎茂的惧意减少了很多,不少护卫和伙计大着胆子围在两头骆驼身边,指指点点。
有眼界、见识多的护卫仔细地辨认着那些人头,给大家讲述这些人头都属于西域哪些国。
这是回鹘人,这是蒙元人,这是突厥人,这是吐谷浑人,这是吐火罗人,这是龟兹人,这是焉耆人,这是车师人,……
一路数下来,竟然没有见到一颗华夏唐人的首级,大家对黎茂的尊敬之情立刻又上升了几个层次。
这才是真正的高手、真正的好汉,从来不拿自己同族同胞的人头换取功名,即使是同族的马贼也不行!
有的伙计看到这两座西域人头京观时,不禁痛哭流涕,这是因为他的亲人就是死在西域马贼的手上,今日看到这么多西域马贼伏首,就不免触景生情。
还有豪迈的伙计站在人头京观前,信誓旦旦说,自己从现在开始也要好好练习武艺,将来要杀尽西域诸国之人,为唐国开疆扩土。
许九最满意黎茂的地方,就是他的专注,根本不为外物所动,只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这么多人围观人头京观时,他连看都没看一眼,更不要说上来炫耀、解说一番,只是有条不紊地忙着自己的事情。
当商队诸人围观人头京观时,黎茂已经开始收拾自己的行装,卧具和帐篷很快就打包完毕,又检查了一遍物品是否全部齐全,才过来牵骆驼。
许九看时间已不早,于是大喊一声:“大家都别浪费时间了,赶快收拾收拾,准备上路了。”
于是众伙计和护卫急忙散去,手忙脚乱地吃早饭、收拾东西,又忙了足足一刻钟,才全部收拾完毕。
而黎茂这时已牵着他的黑马和两只骆驼走到了许九面前,深施一礼说:“许掌柜,黎某经过昨晚思考,愿意陪掌柜一家去岳州,还望掌柜予以接纳。”
许九立刻眉开眼笑地说:“黎壮士客气了,有你这样的高手为老夫一家保驾护航,老夫正是求之不得,说什么接纳呀,应该是老夫荣幸之至。”
黎茂抱拳说:“那从今天开始,您就是在下的东翁,黎茂必竭尽全力保护东翁一家的安全。”
许九急忙摆手说:“别别别,叫东翁太见外了!今后几年,我们一家子都要受你的照顾呢。老夫比你痴长些年月,我就托大叫你一声贤侄,你叫我一声九叔,这样听起来亲近很多,你看可好。”
黎茂盯着许九的眼睛看了足有一个呼吸,看出许九眼中的真诚,深吸一口气说:“既然这样,诚蒙东翁不弃,在下就大胆叫一声,九叔。”
“诶!贤侄免礼。”
许九显得有些兴奋,赶快把夫人和女儿都叫了过来说:“夫人、爱儿,黎贤侄答应护送我们一家回岳州,你们还不快快感谢黎贤侄高义。”
许夫人有些诧异地问:“贤侄?老爷你何时收黎壮士为侄儿了?”
许九哈哈笑道:“夫人,黎贤侄与我十分投契,所以才以叔侄相称,现在他自然也是你的侄儿,爱儿的兄长。”
黎茂急忙向许夫人和许爱施礼道:“夫人好,小姐好。”
许夫人侧身让半礼,摆手说:“贤侄客气了,以后你就叫我九婶吧,她也不是小姐,是你妹子,爱儿快叫兄长。”
黎茂再次施礼:“九婶好,小妹好。”
许夫人和许爱急忙回礼,一个称贤侄,一个称兄长。
双方算是正式见礼了,许爱小姑娘这时突然问了一句:“黎大哥,昨天给你的药膏用了吗?”
许九和夫人脸色一变,暗自埋怨女儿有些莽撞,不该随便提别人的伤心之事。
许九正准备训斥女儿一番,黎茂却接口说:“为兄正要感谢小妹呢,此药膏果然有效,涂抹上去清凉无比,能感觉到伤势正在恢复,昨天为兄难得睡了个好觉。”
许爱很开心,眼眉笑得弯弯的说:“嗯,有效就好!黎大哥要坚持使用,这样才能好得快,药膏你不用担心,我家里还有不少。”
黎茂对这个长相可爱又有爱心的小姑娘印象很不错,笑着说:“多谢小妹,为兄记下了。”
双方见完礼,商队已经准备好了,许九立刻下令出发,整个商队缓缓动了起来,黎茂依然跟在商队的最后面压阵。
一路上非常顺畅,再没有发生什么大事,午时,许家商队就可以远远地看见敦煌府的城池了。
敦煌府的建城历史并不算长,它是唐国建立后才新建的州府,比汉朝时就已经兴建的瓜州府规模大了很多。
高达十余丈的城墙,足可抵御攻城器械匮乏的西域三十六国军队,成为唐国楔在西域最前沿的堡垒。
这座巨城是唐人的骄傲,也是西域诸国的伤心地,数万年来巨城之下飘荡的西域冤魂可以以千万计。
每次许九看到这座雄城时,都会肃然起敬,如果没有这座巨城,大唐的疆域会向后倒退四百里,至少上百万唐人得另谋生路。
有许九这样想法的边塞人很多,至少许家商会里所有的人也有同样的想法。
等商队又前行了数里,巨城已经近在咫尺、清晰可见,这时官道上商贾行旅也逐渐多了起来。
再行一里,官道旁出现了一个小广场,广场上立着一块不大的石碑,高仅八尺,古朴庄严,上书一行血字--“犯我华夏者,虽远必诛!”
这就是著名的“宣威碑”!为前朝汉帝国时所立,现在被唐国继承,是国运、民运之象征,几乎所有的唐国人来到此地,都会停留一会儿,下马祭拜一番。
许九作为一名唐人,自然也要在此祭拜一番。
许九下了马车,很多护卫和伙计也下了马和马车,跟着许九一起去小广场祭拜。
黎茂也下了马,但是他没有跟着许九一起过去,因为他不确定自己是不是华夏族人,而且商队还需要有人看顾,所以他主动留了下来。
黎茂看着这么多人在此祭拜宣威碑,也不得不承认华夏族人果然齐心,有如此强的凝聚力,怪不得能在东胜洲占据最富庶的中央大陆。
黎茂看见一股股念力从这些祭拜的唐人头上飘起,慢慢汇聚到空中,然后被那块宣威碑全部吸收。
黎茂看到这个情景,再次唤起了自己的疑惑,他之前曾多次尝试过,确认自身没有真元之力。
但是黎茂却可以看到灵力和法力的运动轨迹,看来在没有完全恢复之前,很多秘密都还没有答案。
许九带诸人祭拜完,商队再次出发,一刻钟后商队来到了城门之前。
因为要时刻防备北面敌人来犯,敦煌府的北门在四门中最为雄伟的一座,城门高达四丈八尺,阔三丈六尺。
平时为利于盘查,北门只开半扇城门让商旅通行,而且警戒和检查的级别很高。
每日北城门门口明处会有十来名税官和二十几名城门守卫把守,暗中更有一堆不少于百人的甲士隐藏在城门洞内,随时待命。
今天进城的商旅比较多,因为已经进入冬月了,所有的商会和商队都要返回城中,没有人敢在十一月到一月期间的大漠里出没。
一场大风、一场大雪,或者一场寒流,就可以把荒原地表之上所有活动生物的生命全部收割了。
按照以往的惯例,三天后敦煌府将封闭所有城门,直到来年二月二才会重新开启。
今日当值的城门官,四十多岁,个头不高,一脸风霜,裹着一件老羊皮袄蜷缩在城门口唯一的一张太师椅上,晒着还算暖和的阳光,正在闭眼假睡。
此时日头已过了中天,城门官突然睁开眼睛,看了看长长的进城队伍,又看了看天色,不禁皱起了眉头,对站立在一旁的城门守卫招招手。
立刻有一个伶俐的年轻守卫跑了过来:“大人,有何吩咐?”
城门官白了他一眼说:“说了一百遍了,叫我队长或头儿就行了,大人是叫那些有品级的官员,我一个小小的城门守卫队长还真承受不起。”
伶俐守卫满脸堆笑地说:“头儿,叫您大人是兄弟们真心敬佩你的为人和本事!不是故意恭维你。”
城门官笑着拍拍伶俐守卫的肩膀说:“我知道你们是真心的,可是如果被上官听到了就不好了,我是老人,大人们多少给个面子,不会处罚我。
可是抓住你们,他们可不会客气,判你个藐视军纪。轻了,脊杖三十,罚饷半年;重了,革除军籍,发回原籍充做苦力。”
伶俐守卫吐吐舌头说:“这么严重!头儿你别吓我,我以后再也不敢乱叫你了。你有什么军务让属下去做,你尽管吩咐。”
城门官说:“你小子别贫,快去禀报守备大人,就说今天进城人数较多,是否延长进城时间,或者是打开北门双门。
如果守备大人答应了任何一个安排,你就说北门人手紧张,出于安全考虑,希望守备大人再加派一队人马相助。”
伶俐守卫又复述了一遍城门官的话,确认无误后,立刻赶去报信。
城门官又缩回自己的太师椅内,心想:“这几年大唐真是强盛多了,商贾活动每年都在增加,这是要迎来盛世了吗?呵呵,挺好,宁做太平犬,不做离乱人。”
就在他胡思乱想之际,突然之前秩序良好的队伍出现了骚乱,很多排在后面的人向前涌来。
城门官大怒,立刻起身大叫:“来十个兄弟,带上家伙,随我去看看。”
因为只有半天的路程就到敦煌府了,所以为了减轻负担,商队会把路上多带的淡水、干粮和草料等杂物都提前处理掉。
因为这些东西在进入敦煌府城时,一律会被视为货物予以征收税款,城门的征税官可不会和商会讲那么多道理。
这些东西如果直接丢弃,实在可惜,所以商会的诸人会尽量物尽其用、避免浪费,像清水可以用来清洗下三十多天没有洗过的脸。
常年在荒原里讨生活的人,更不会浪费粮食,今天的早饭自然是十分丰盛,而且种类、分量也多,看架势是准备饱餐一顿,然后到了敦煌府再吃下一顿饭。
至于草料也不能浪费,很快就有商会伙计为黎茂送上干草、豆饼和清水,那是给黎茂的坐骑吃的。
还有商会伙计送上了两大铜盆煮好的糖茶,这是奖励黎茂那两头驮着人头京观的骆驼喝的。
一起结伴而行了一天一夜,大家对黎茂的惧意减少了很多,不少护卫和伙计大着胆子围在两头骆驼身边,指指点点。
有眼界、见识多的护卫仔细地辨认着那些人头,给大家讲述这些人头都属于西域哪些国。
这是回鹘人,这是蒙元人,这是突厥人,这是吐谷浑人,这是吐火罗人,这是龟兹人,这是焉耆人,这是车师人,……
一路数下来,竟然没有见到一颗华夏唐人的首级,大家对黎茂的尊敬之情立刻又上升了几个层次。
这才是真正的高手、真正的好汉,从来不拿自己同族同胞的人头换取功名,即使是同族的马贼也不行!
有的伙计看到这两座西域人头京观时,不禁痛哭流涕,这是因为他的亲人就是死在西域马贼的手上,今日看到这么多西域马贼伏首,就不免触景生情。
还有豪迈的伙计站在人头京观前,信誓旦旦说,自己从现在开始也要好好练习武艺,将来要杀尽西域诸国之人,为唐国开疆扩土。
许九最满意黎茂的地方,就是他的专注,根本不为外物所动,只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这么多人围观人头京观时,他连看都没看一眼,更不要说上来炫耀、解说一番,只是有条不紊地忙着自己的事情。
当商队诸人围观人头京观时,黎茂已经开始收拾自己的行装,卧具和帐篷很快就打包完毕,又检查了一遍物品是否全部齐全,才过来牵骆驼。
许九看时间已不早,于是大喊一声:“大家都别浪费时间了,赶快收拾收拾,准备上路了。”
于是众伙计和护卫急忙散去,手忙脚乱地吃早饭、收拾东西,又忙了足足一刻钟,才全部收拾完毕。
而黎茂这时已牵着他的黑马和两只骆驼走到了许九面前,深施一礼说:“许掌柜,黎某经过昨晚思考,愿意陪掌柜一家去岳州,还望掌柜予以接纳。”
许九立刻眉开眼笑地说:“黎壮士客气了,有你这样的高手为老夫一家保驾护航,老夫正是求之不得,说什么接纳呀,应该是老夫荣幸之至。”
黎茂抱拳说:“那从今天开始,您就是在下的东翁,黎茂必竭尽全力保护东翁一家的安全。”
许九急忙摆手说:“别别别,叫东翁太见外了!今后几年,我们一家子都要受你的照顾呢。老夫比你痴长些年月,我就托大叫你一声贤侄,你叫我一声九叔,这样听起来亲近很多,你看可好。”
黎茂盯着许九的眼睛看了足有一个呼吸,看出许九眼中的真诚,深吸一口气说:“既然这样,诚蒙东翁不弃,在下就大胆叫一声,九叔。”
“诶!贤侄免礼。”
许九显得有些兴奋,赶快把夫人和女儿都叫了过来说:“夫人、爱儿,黎贤侄答应护送我们一家回岳州,你们还不快快感谢黎贤侄高义。”
许夫人有些诧异地问:“贤侄?老爷你何时收黎壮士为侄儿了?”
许九哈哈笑道:“夫人,黎贤侄与我十分投契,所以才以叔侄相称,现在他自然也是你的侄儿,爱儿的兄长。”
黎茂急忙向许夫人和许爱施礼道:“夫人好,小姐好。”
许夫人侧身让半礼,摆手说:“贤侄客气了,以后你就叫我九婶吧,她也不是小姐,是你妹子,爱儿快叫兄长。”
黎茂再次施礼:“九婶好,小妹好。”
许夫人和许爱急忙回礼,一个称贤侄,一个称兄长。
双方算是正式见礼了,许爱小姑娘这时突然问了一句:“黎大哥,昨天给你的药膏用了吗?”
许九和夫人脸色一变,暗自埋怨女儿有些莽撞,不该随便提别人的伤心之事。
许九正准备训斥女儿一番,黎茂却接口说:“为兄正要感谢小妹呢,此药膏果然有效,涂抹上去清凉无比,能感觉到伤势正在恢复,昨天为兄难得睡了个好觉。”
许爱很开心,眼眉笑得弯弯的说:“嗯,有效就好!黎大哥要坚持使用,这样才能好得快,药膏你不用担心,我家里还有不少。”
黎茂对这个长相可爱又有爱心的小姑娘印象很不错,笑着说:“多谢小妹,为兄记下了。”
双方见完礼,商队已经准备好了,许九立刻下令出发,整个商队缓缓动了起来,黎茂依然跟在商队的最后面压阵。
一路上非常顺畅,再没有发生什么大事,午时,许家商队就可以远远地看见敦煌府的城池了。
敦煌府的建城历史并不算长,它是唐国建立后才新建的州府,比汉朝时就已经兴建的瓜州府规模大了很多。
高达十余丈的城墙,足可抵御攻城器械匮乏的西域三十六国军队,成为唐国楔在西域最前沿的堡垒。
这座巨城是唐人的骄傲,也是西域诸国的伤心地,数万年来巨城之下飘荡的西域冤魂可以以千万计。
每次许九看到这座雄城时,都会肃然起敬,如果没有这座巨城,大唐的疆域会向后倒退四百里,至少上百万唐人得另谋生路。
有许九这样想法的边塞人很多,至少许家商会里所有的人也有同样的想法。
等商队又前行了数里,巨城已经近在咫尺、清晰可见,这时官道上商贾行旅也逐渐多了起来。
再行一里,官道旁出现了一个小广场,广场上立着一块不大的石碑,高仅八尺,古朴庄严,上书一行血字--“犯我华夏者,虽远必诛!”
这就是著名的“宣威碑”!为前朝汉帝国时所立,现在被唐国继承,是国运、民运之象征,几乎所有的唐国人来到此地,都会停留一会儿,下马祭拜一番。
许九作为一名唐人,自然也要在此祭拜一番。
许九下了马车,很多护卫和伙计也下了马和马车,跟着许九一起去小广场祭拜。
黎茂也下了马,但是他没有跟着许九一起过去,因为他不确定自己是不是华夏族人,而且商队还需要有人看顾,所以他主动留了下来。
黎茂看着这么多人在此祭拜宣威碑,也不得不承认华夏族人果然齐心,有如此强的凝聚力,怪不得能在东胜洲占据最富庶的中央大陆。
黎茂看见一股股念力从这些祭拜的唐人头上飘起,慢慢汇聚到空中,然后被那块宣威碑全部吸收。
黎茂看到这个情景,再次唤起了自己的疑惑,他之前曾多次尝试过,确认自身没有真元之力。
但是黎茂却可以看到灵力和法力的运动轨迹,看来在没有完全恢复之前,很多秘密都还没有答案。
许九带诸人祭拜完,商队再次出发,一刻钟后商队来到了城门之前。
因为要时刻防备北面敌人来犯,敦煌府的北门在四门中最为雄伟的一座,城门高达四丈八尺,阔三丈六尺。
平时为利于盘查,北门只开半扇城门让商旅通行,而且警戒和检查的级别很高。
每日北城门门口明处会有十来名税官和二十几名城门守卫把守,暗中更有一堆不少于百人的甲士隐藏在城门洞内,随时待命。
今天进城的商旅比较多,因为已经进入冬月了,所有的商会和商队都要返回城中,没有人敢在十一月到一月期间的大漠里出没。
一场大风、一场大雪,或者一场寒流,就可以把荒原地表之上所有活动生物的生命全部收割了。
按照以往的惯例,三天后敦煌府将封闭所有城门,直到来年二月二才会重新开启。
今日当值的城门官,四十多岁,个头不高,一脸风霜,裹着一件老羊皮袄蜷缩在城门口唯一的一张太师椅上,晒着还算暖和的阳光,正在闭眼假睡。
此时日头已过了中天,城门官突然睁开眼睛,看了看长长的进城队伍,又看了看天色,不禁皱起了眉头,对站立在一旁的城门守卫招招手。
立刻有一个伶俐的年轻守卫跑了过来:“大人,有何吩咐?”
城门官白了他一眼说:“说了一百遍了,叫我队长或头儿就行了,大人是叫那些有品级的官员,我一个小小的城门守卫队长还真承受不起。”
伶俐守卫满脸堆笑地说:“头儿,叫您大人是兄弟们真心敬佩你的为人和本事!不是故意恭维你。”
城门官笑着拍拍伶俐守卫的肩膀说:“我知道你们是真心的,可是如果被上官听到了就不好了,我是老人,大人们多少给个面子,不会处罚我。
可是抓住你们,他们可不会客气,判你个藐视军纪。轻了,脊杖三十,罚饷半年;重了,革除军籍,发回原籍充做苦力。”
伶俐守卫吐吐舌头说:“这么严重!头儿你别吓我,我以后再也不敢乱叫你了。你有什么军务让属下去做,你尽管吩咐。”
城门官说:“你小子别贫,快去禀报守备大人,就说今天进城人数较多,是否延长进城时间,或者是打开北门双门。
如果守备大人答应了任何一个安排,你就说北门人手紧张,出于安全考虑,希望守备大人再加派一队人马相助。”
伶俐守卫又复述了一遍城门官的话,确认无误后,立刻赶去报信。
城门官又缩回自己的太师椅内,心想:“这几年大唐真是强盛多了,商贾活动每年都在增加,这是要迎来盛世了吗?呵呵,挺好,宁做太平犬,不做离乱人。”
就在他胡思乱想之际,突然之前秩序良好的队伍出现了骚乱,很多排在后面的人向前涌来。
城门官大怒,立刻起身大叫:“来十个兄弟,带上家伙,随我去看看。”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