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91 第二十九章 大事初定
- 92 第三十章 妖族百强
- 93 第三十一章 好巧呀!
- 94 第三十二章 灵玉学堂
- 95 第三十三章 育灵之术
- 96 第三十四章 育灵惊变
- 97 第三十五章 石台再现
- 98 第三十六章 遥相呼应
- 99 第三十七章 忆天火
- 100 第三十八章 流民首领
- 101 第三十九章 退隐还乡
- 102 第四十章 刀法大师
- 103 第四十一章 敦煌府(上)
- 104 第四十二章 敦煌府(中)
- 105 第四十三章 敦煌府(下)
- 106 第四十四章 阿离闭关
- 107 第四十五章 顶缸一二三
- 108 第四十六章 璇玑初雪
- 109 第四十七章 重修融海
- 110 第四十八章 魔方塔
- 111 第四十九章 连破十一重
- 112 第五十章 天道破境
- 113 第五十一章 全员突破
- 114 第五十二章 屡获功法
- 115 第五十三章 银魂之魄(上)
- 116 第五十四章 银魂之魄(下)
- 117 第五十五章 雪患
- 118 第五十六章 冤大头
- 119 第五十七章 大收获
- 120 第五十八章 天意如此
- 121 第五十九章 边城危局(上)
- 122 第六十章 边城危局(中)
- 123 第六十一章 边城危局(下)
- 124 第六十二章 血战敦煌
- 125 第六十三章 元旦大比(一)
- 126 第六十四章 元旦大比(二)
- 127 第六十五章 元旦大比(三)
- 128 第六十六章 元旦大比(四)
- 129 第六十七章 元旦大比(五)
- 130 第六十八章 元旦大比(六)
- 131 第六十九章 城头除夕
- 132 第七十章 元旦祭祀
- 133 第七十一章 始祖庙
- 134 第七十二章 人肉盾牌
- 135 第七十三章 冰污水蛭
- 136 第七十四章 责任我担
- 137 第七十五章 唐人血性
- 138 第七十六章 杀人者黎茂
- 139 第七十七章 萨满祭司
- 140 第七十八章 止干戈
- 141 第七十九章 梨花白
- 142 第八十章 建言书
- 143 第八十一章 小锅米线
- 144 第八十二章 何氏叔侄
- 145 第八十三章 早市
- 146 第八十四章 我要修炼
- 147 第八十五章 寻衅
- 148 第八十六章 报名
- 149 第八十七章 去芥蒂
- 150 第八十八章 广聚轩
- 151 第八十九章 遇故知
- 152 第九十章 宴席不断
- 153 第九十一章 滇北盟
- 154 第九十二章 同气连枝
- 155 第九十三章 五禽戏
- 156 第九十四章 离家难(上)
- 157 第九十五章 离家难(下)
- 158 第九十六章 一切为了强大
- 159 第九十七章 筑基大会(一)
- 160 第九十八章 筑基大会(二)
- 161 第九十九章 筑基大会(三)
- 162 第一百章 筑基大会(四)
- 163 第一零一章 筑基大会(五)
- 164 第一零二章 筑基大会(六)
- 165 第一零三章 筑基大会(七)
- 166 第一零四章 筑基大会(八)
- 167 第一零五章 筑基大会(九)
- 168 第一零六章 筑基大会(十)
- 169 第一零七章 筑基大会(十一)
- 170 第一零八章 筑基大会(十二)
- 171 第一零九章 筑基大会(十三)
- 172 第一一零章 筑基大会(十四)
- 173 第一一一章 筑基大会(十五)
- 174 第一一二章 筑基大会(十六)
- 175 第一一三章 筑基大会(十七)
- 176 第一一四章 筑基大会(十八)
- 177 第一一五章 筑基大会(十九)
- 178 第一一六章 筑基大会(二十)
- 179 第一一七章 筑基大会(二一)
- 180 第一一八章 筑基大会(二二)
- 181 第一一九章 筑基大会(二三)
- 182 第一二零章 筑基大会(二四)
- 183 第一二一章 筑基大会(二五)
- 184 第一二二章 筑基大会(二六)
- 185 第一二三章 鲛人骸骨
- 186 第一二四章 联合购买
- 187 第一二五章 邀请
- 188 第一二六章 话别
- 189 第一二七章 风从东方来
- 190 第一二八章 备战百强赛
- 191 第一二九章 上元灯会(上)
- 192 第一三零章 上元灯会(下)(明天元旦,晚上一更)
- 193 第一三一章 敦煌上元(祝大家元旦快乐!)
- 194 第一三二章 敦煌祭奠
- 195 第一三三章 匠作人才
- 196 第一三四章 劳军
- 197 第一三五章 淘宝
- 198 第一三六章 问政
- 199 第一三七章 订策(上)
- 200 第一三八章 订策(中)
- 201 第一三九章 订策(下)
- 202 第一四零章 前途归路(上)
- 203 第一四一章 前途归路(下)
- 204 第一四二章 走向正轨
- 205 第一四三章 开城之日
- 206 第一四四章 城门相送
- 207 第一四五章 紫衣来了
- 208 第一四六章 启程
- 209 第一章 渡河(上)
- 210 第二章 渡河(下)
- 211 第三章 职位变动
- 212 第四章 皇子布局
- 213 第五章 相约金陵
- 214 第六章 采购礼品
- 215 第七章 后顾之忧
- 216 第八章 北人乘舟
- 217 第九章 江上机遇
- 218 第十章 船家冤情
- 219 第十一章 请您相助
- 220 第十二章 初识汨罗
- 221 第十三章 许家宗祠
- 222 第十四章 寻坟记
- 223 第十五章 起骸骨
- 224 第十六章 拜贴
- 225 第十七章 父子相商
- 226 第十八章 夜探
- 227 第十九章 山桐子
- 228 第二十章 不速之客
- 229 第二十一章 端午祭奠(上)
- 230 第二十二章 端午祭奠(中)
- 231 第二十三章 端午祭奠(下)
- 232 第二十四章 血色寿宴(上)
- 233 第二十五章 血色寿宴(中)
- 234 第二十六章 血色寿宴(下)
- 235 第二十七章 灭妖道
- 236 第二十八章 离汨罗(上)
- 237 第二十九章 离汨罗(下)
- 238 第三十章 金陵好地方
- 239 第三十一章 偷鸡不成
- 240 第三十二章 蚀尽米
- 241 第三十三章 红尘练心
- 242 第三十四章 目的地金陵
- 243 第三十五章 进城
- 244 第三十六章 问路
- 245 第三十七章 雨花巷
- 246 第三十八章 腰牌
- 247 第四十二章 献灵丹
- 248 第四十三章 两个条件
- 249 第四十四章 赐宅院
- 250 第四十五章 黎茂进城
- 251 第四十六章 轻松过关
- 252 第四十七章 问诊
- 253 第四十八章 家庭会议
- 254 第四十九章 新店开张
- 255 第五十章 观摩学习
- 256 第五十一章 擦肩而过
- 257 第五十二章 宋皇家事
- 258 第五十三章 阿离下山
- 259 第五十四章 涂山冲的愤怒
- 260 第五十五章 轩辕来客
- 261 第五十六章 盛情款待
- 262 第五十七章 兄长谊
- 263 第五十八章 师长慈
- 264 第五十九章 截杀与救援(上)
- 265 第六十章 截杀与救援(中)
- 266 第六十一章 截杀与救援(下)
- 267 第六十二章 天子一怒(上)
- 268 第六十三章 天子一怒(下)
- 269 第六十四章 召见天火
- 270 第六十五章 初次传送
- 271 第六十六章 赠筑基丹
- 272 第六十七章 面圣
- 273 第六十八章 奏对
- 274 第六十九章 暗流涌动(上)
- 275 第七十章 暗流涌动(下)
- 276 第七十一章 雨花巷管委会
- 277 第七十二章 庆功宴(上)
- 278 第七十三章 庆功宴(下)
- 279 第七十四章 卓识远见
- 280 第七十五章 追查奸商
- 281 第七十六章 催稿
- 282 第七十七章 除夕夜(上)
- 283 第七十八章 除夕夜(中)
- 284 第七十九章 除夕夜(下)
- 285 第八十章 定价权
- 286 第八十一章 初相逢
- 287 第八十二章 宣慰雨花巷
- 288 第八十三章 又见兄长
- 289 第八十四章 再聚首
- 290 第八十五章 二次问策
- 291 第八十六章 黎茂的身世
- 292 第八十七章 再聚首
- 293 第八十八章 正当时
- 294 第一章 山上有云(上)
- 295 第二章 山上有云(中)
- 296 第三章 山上有云(下)
- 297 第四章 云上有殿(上)
- 298 第五章 云上有殿(下)
- 299 第六章 登山(一)
- 300 第七章 登山(二)
- 301 第八章 登山(三)
- 302 第九章 登山(四)
- 303 第十章 登山(五)
- 304 第十一章 登山(六)
- 305 第十二章 登山(七)
- 306 第十三章 登山(八)
- 307 第十四章 登山(九)
- 308 第十五章 登山(十)
- 309 第十六章 登山(十一)
- 310 第十七章 登山(十二)
- 311 第十八章 登山(十三)
- 312 第十九章 登山(十四)
- 313 第二十章 登山(十五)
- 314 第二十一章 登山(十六)
- 315 第二十二章 登山(十七)
- 316 第二十三章 登山(十八)
- 317 第二十四章 登山(十九)
- 318 第二十五章 登山(二十)
- 319 第二十六章 登山(二十一)
- 320 第二十七章 登山(二十二)
- 321 第二十八章 登山(二十三)
- 322 第二十九章 登山(二十四)
- 323 第三十章 登山(二十五)
- 324 第三十一章 登山(二十六)
- 325 第三十二章 登山(二十七)
- 326 第三十三章 登山(二十八)
- 327 第三十四章 登山(二十九)
- 328 第三十五章 登山(三十)
- 329 第三十六章 叛乱
- 330 第三十七章 变革
- 331 第三十八章 平叛
- 332 第三十九章 失约
- 333 第四十章 省亲
- 334 第四十一章 日月星三使
- 335 第四十二章 为国戍边
- 336 第四十三章 璇玑炫彩
- 337 第四十四章 山上的日子
- 338 第四十五章 风云起
- 339 第四十六章 越级试炼
- 340 第四十七章 胸怀天下之人
- 341 第四十八章 天堑危机
- 342 第四十九章 塞北盛会
- 343 第五十章 又见敦煌
- 344 第五十一章 偷营
- 345 第五十二章 军卒悲苦
- 346 第五十三章 天下盟
- 347 第五十四章 冥军初现
- 348 第五十五章 三国覆灭
- 349 第五十六章 灭白莲
- 350 第五十七章 平归绥
- 351 第五十八章 备战忙
- 352 第五十九章 终极一战
- 353 匆匆结尾,遗憾和轻松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三十九章 退隐还乡
第三十九章 退隐还乡
“狸猫?李茂?”
“黎明的黎,茂盛的茂,不是狸猫,也不是李茂!”
“对不起,对不起,是小老儿听错了,壮士莫要生气。”
“……”
许九的商队在黎茂加入之后,立刻显得胆气壮了很多,很快所有的人就收拾好行装上路了,黎茂骑着黑马,带着两只骆驼在后压阵。
之前许九的商队一直不敢太快赶路,怕引起马贼的注意,但自从有这个黎茂跟他们一起上路后,他们就少了很多的顾虑。
许九有意加快了行商的速度,白天除了几次停下来稍事休息以外,根本就没有安排做饭时间,所有人都是啃着干粮向前赶路。
天黑时分,许九的商队已经赶到距敦煌府五十里外的一片胡杨林旁,所有人实在都走不动了,许九才下令安营扎寨、埋锅做饭。
黎茂没有太多的行李,所以安排起来很方便,他从马鞍后卸下帐篷和卧具,很快就安置好了晚上睡觉的地方。
然后他又卸下马鞍和马具,从包裹里摸出一块豆饼塞进黑马的嘴里,让它慢慢去咀嚼,又取出一个小铜盆,从水囊里倒出一些清水,放在黑马的脑袋下面。
至于那两只骆驼,出发前已经吊过水了,至少十来天不用吃喝,两只骆驼也有些疲惫,这时已经趴在帐篷旁边,开始闭目反刍起来。
干完这些,黎茂去附近的胡杨林里捡了一些干柴,在帐篷前升起了一堆火,他又从干柴里找了几根比较直、比较坚韧的树枝,把它们削成长长的钎子。
从食物背囊里取出两个干饼子和几块干肉,穿在签子上,放在火上烤了起来,不久之后,一股焦香传来,饼子和干肉被重新烤软。
而另一侧许九的商会营地却比黎茂这边热闹很多,他们长期在荒漠上行商跑营生,所带的厨具、吃食非常齐全。
很快一口大锅架上,倒进大半锅清水,干蘑菇、干野菜、干碎肉末纷纷下锅,各种香料调味也都加了进去。
很快,锅里的水沸腾起来,蘑菇肉末汤的香味儿就传遍了整个营地,黎茂并不为所动,而是扯下面罩,认真吃起自己已经烤好的饼子和干肉。
而许九这边并没有拿出瓜州地界常见的锅盔或囊做主食,而是由两个伙计抬来一口不大的箱子,从里面取出了十来斤晒干的面条下进了锅里。
在荒原戈壁上能弄来一口热食,都已经很不容易,许九的商队竟然能把面条晾干,还能保存这么久,真是不容易。
不久之后一锅喷香的面条煮好,所有的护卫和伙计都非常兴奋,从荒原里走了三十多天,今天这一顿晚餐是最好的。
如果不是今天赶了平日两倍的路程,掌柜体恤大家,他们恐怕还没口福吃上这样的好东西。
馋归馋,所有的护卫和伙计都很有秩序地排好队,没有一个人拥挤争先,他们在等掌柜。
许九回到马车边,从车上扶下一位五旬的妇人,这是许九的夫人,也是许九商队里最受尊重的人之一。
老太太慈祥公平,像大家母亲一样。每次商队出行,只要有老夫人随行,吃饭时都会由她亲自来为护卫和伙计们分饭,今天也依然如此。
跟着老太太下车的还有一位十五六岁的小姑娘,那是许九的女儿--许爱,三十多岁才老来得子,心疼得不行。
小姑娘长得十分甜美,圆圆脸上,大眼娥眉,笑起来还有两个小酒窝,显得极为活泼,她是商会的开心果,许九商会里的护卫和伙计们都把许爱当小妹妹看。
平时商队出行的时候,一般都不会带着女眷,许老夫人和许爱也是常住在瓜州府,很少随商队出行。
但最近许九因为年事已高,已有退隐之意,所以专门把夫人和爱女从瓜州府接到了更为繁华一些的敦煌府来居住。
因为一家三口都随商队出行,所以许九才会如此谨慎,甚至要另外花钱雇请黎茂为商队保驾护航。
当许九扶着夫人,带着爱女来到众人面前时,商队所有的人一起躬身问好:“老夫人好,大小姐好!”
许老夫人慈祥的说:“大家都辛苦了,免礼吧。”
众人齐声称诺:“谢老夫人。”
老夫人开始给众人分晚餐,她盛好第一碗面条,先递给了自己的女儿说:“小爱,把这第一碗面给你黎大哥送过去。”
“好嘞。”许爱接过面条蹦蹦跳跳地向黎茂走了过去。
小姑娘很快跑到了黎茂面前,远远的喊道:“黎大哥,你吃口热乎的面条吧,是我母亲让我送来的。”
黎茂此时已经将干饼和干肉吃完,闻言将几个木钎子扔进了火里,抬起头看向小姑娘,他那张仿佛烧伤的脸在火光下显得非常狰狞可怕。
小姑娘惊叫一声,脚下一绊,手中的面碗失手落下。
只听“锵”的一声,雪亮的刀光一闪,黎茂已经快如闪电般的拔刀出手,横斩向小姑娘。
雪亮的刀身上映射着小姑娘苍白、惊恐的脸,远处一直在偷眼观察着边儿的许九,惊呼一声:“不要!”
许爱跪坐在地上,黎茂手中的长刀离她的鼻尖只有数寸的距离,而刀尖上稳稳的架着一碗面条,一滴汤汁都没有洒落。
许爱已经被吓呆了,手脚酸软地坐在地上,站不起来。
而远处的商队诸人因为角度问题却看不清现场的情况,只看到黎茂挥刀劈向大小姐,而大小姐倒地不起。
所有人都目眦欲裂,许老夫人哼了一声就晕了过去,许九脚步踉跄地向黎茂这边跑了过去!
而众护卫纷纷抽出兵刃,双眼通红,狂吼着向黎茂冲了过去,这时他们已经忘记了害怕。
当所有人跑到近前时,不觉一愣,原来黎茂根本没想伤害大小姐,护卫们急忙收起了兵刃,尴尬地围着黎茂,生怕引起黎茂的误解。
许九老泪纵横地跑到跟前,发现爱女并没有受伤,只是被吓呆了,急忙把爱女抱到怀里,抚摸头发、拍击背部,帮她缓神。
黎茂此时才收回刀,默默地从刀身上取下面碗放在了一边的石头上,并没有说话解释,只是目光平静地看着许九父女。
许九轻轻拍击了几下之后,许爱才开始逐渐恢复意识,许九急忙问女儿:“小爱,你还好吗,有没有伤着哪里?”
许爱的眼珠子转了几圈,好像魂魄刚刚回到了体内,她突然开口说:“父亲,黎大哥好像受伤了?我们赶快把家传的伤药拿出来为他治伤,好吗?”
许九愣了一下,没想到女儿醒来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这个,不过看来情况还好,真是谢天谢地!
黎茂听了这话,不觉浑身一震,不觉动容,脸上浮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神情,但他很快就把这种情绪压了下去。
许九这时才反应过来,自己一群人冲过来还把黎茂围在中间呢。
他立刻转身对黎茂说:“黎壮士,刚才小女多有得罪,还望你大人不计小人过,不要和孩子一般见识。”
黎茂挥挥手说:“没事,令爱是个懂事的好姑娘,是李某形容丑陋,吓着了姑娘,也请姑娘原谅。”
许爱有些不敢看黎茂的脸,低着头说:“黎大哥对不起!小爱不该如此惊慌,惊扰了你,还让大家担心,还请您和各位原谅。”
黎茂有些不耐烦地说:“好了,没事的,都是一些误会,现在解除了就好了,都散了吧,赶快去吃饭吧。”
此时众人才不好意思的纷纷散去,许九搀扶着女儿站了起来,也准备离去,突然许爱发现手里还紧紧握着一双筷子。
原来刚才过于紧张,失手掉下了面碗,但是筷子却被紧紧攥在了手里,一直没有给黎茂。
许爱轻轻挣脱父亲的搀扶,转身走到黎茂身前,躬身将筷子递向黎茂。
黎茂大方地接过筷子,微笑一下,以示感谢!
虽然这个微笑依然很难看,但在许爱眼里觉得这位黎大哥没有刚才那么恐怖了,但她仍然不敢多看,低头赶快随父亲回到了自己的营地跟前。
这时,许老夫人也在两个仆役的救助之下,悠悠醒来,发现女儿没事,又抱着女儿哭了一会儿,才在许九的劝说之下,收住了眼泪。
好一阵后,大家才在混乱的情况下分好了面食,此刻大家多没有了说话的心情,匆匆吃完后,就开始收拾,准备睡觉。
黎茂尝了一下面条,味道还不错,从他醒来到现在已经过去三个多月了,跟着手下的流民兄弟虽然经常能大鱼大肉,但还真还没吃过这样的面食。
面条令他胃口大开,虽然刚才的饼子和干肉已经吃了个七八分饱,但是黎茂还是把这碗面条全部吃完了。
黎茂把吃完的碗筷放在了一旁的石头上,他知道一会儿自然有人会来收拾,此时已经快戌时了,黎茂准备回到自己的帐篷里去歇息。
这时,许九带着夫人和女儿又朝这边走了过来,黎茂皱皱眉,他不知道这三人又准备过来干什么?
本来只是同路结伴而行,而且对方是付了银子买安全的,所以黎茂不想跟他们有太多的纠葛。
可是他们已经走了过来,黎茂也不好假装没看着。为了不要再吓着小姑娘,黎茂重新把面巾拉起,遮住了面容,只露出一双明亮的眼睛,在火堆前等他们过来。
很快许九一家三口就走到了黎茂面前,黎茂起身相见,许九为黎茂正式介绍了自己的夫人和女儿。
黎茂抱拳说:“见过夫人和小姐,感谢刚才赐饭,面条做的很好吃。”
许老夫人忙说:“黎壮士喜欢就好,刚才小女莽撞,多有得罪之处,还望壮士不要记在心里!”
黎茂平静的说:“在下怎会怪罪小姐,我本是江湖中人,生来相貌丑陋,脸上又受了伤,不慎之下吓到了小姐,理应由我赔罪才对!”
这时,许爱接口说:“黎大哥,你别误会,我不是嫌你相貌丑陋。我随家父学过一些医道,刚才看到你脸上有那么重的伤,却没有及时治疗,所以一时失神,扭到了脚。
我刚问我爹讨要了家传的伤药给你,我们家传的伤药对烫伤、烧伤和金疮有特效,但不知能否治疗你的伤势,还望你不要嫌弃。”
说完,小姑娘从父母身后走出,递上了一个青色的小瓷瓶。
黎茂不好拒绝,接过小瓷瓶,对许爱说:“多谢老丈赐药,多谢老夫人和小姐关爱,在下感激不尽。”
许老夫人慈祥的一笑:“黎壮士客气了,老身和小女先告退,我家老爷还有一些事儿要和壮士相商。”
黎茂恭送夫人和小姐离去。
待夫人和小姐走远,黎茂回身问许九说:“老丈不知你还有何事要与我相商。”
许九说:“黎壮士,我们先坐下来,此事说来还有些话长,你且先听我把前因后果说完,你再考虑是否答应老夫的请求。”
黎茂只好和许九在篝火旁坐下,黎茂说:“老丈请讲。”
许九清了清嗓子,开始给黎茂讲起自己的来历。
原来许家祖籍湘楚岳州府,历代书香门第,又精通医道,在当地算是名声极好的良善人家。
许家传到许九爷爷辈时,家世开始败落,许九的父亲,作为家里的庶出幼子,既没家族的继承权,又没有话语权,待老爷去世后,刚刚十六岁成年的他就被逼出了许家。
怀揣一百两遣散银子的许父,知道湘楚一地没自己发展的机遇,只能一路北上寻找机会。
许父受尽各种苦难,毅然弃文从商,从普通的小伙计做起,一步步成长,最终拥有了自己的商会。
终于在四十岁时在瓜州一代闯出一番事业,虽然不能说大富大贵,但在瓜州地面上也算小有名气。
许九子承父业,继续经营着许家商会,风霜雪雨数十年,现在已经年逾五旬,最近总是觉得力不从心,因为没有儿子,只有女儿,所以有了退隐之意。
随着年岁增大,许九有了落叶归根的想法,许九这次将夫人和女儿接来敦煌府,就是想找机会携夫人和爱女回返岳州,为父亲在家族宗祠里争得一席之地。
现在退隐之事已准备了大半,这次许家商队出行也是许九最后一次亲自随队押运,回到敦煌府之后,他就会寻找好友转让或发卖自己的商会。
现在万事俱备,只是敦煌回岳州之路路途遥远,一路上如果没有一位武功高强的人陪伴,很难说路上会遇到什么风险。
而许九见黎茂武功非凡,就想问他是否愿意护送他们一家返回岳州。
“黎明的黎,茂盛的茂,不是狸猫,也不是李茂!”
“对不起,对不起,是小老儿听错了,壮士莫要生气。”
“……”
许九的商队在黎茂加入之后,立刻显得胆气壮了很多,很快所有的人就收拾好行装上路了,黎茂骑着黑马,带着两只骆驼在后压阵。
之前许九的商队一直不敢太快赶路,怕引起马贼的注意,但自从有这个黎茂跟他们一起上路后,他们就少了很多的顾虑。
许九有意加快了行商的速度,白天除了几次停下来稍事休息以外,根本就没有安排做饭时间,所有人都是啃着干粮向前赶路。
天黑时分,许九的商队已经赶到距敦煌府五十里外的一片胡杨林旁,所有人实在都走不动了,许九才下令安营扎寨、埋锅做饭。
黎茂没有太多的行李,所以安排起来很方便,他从马鞍后卸下帐篷和卧具,很快就安置好了晚上睡觉的地方。
然后他又卸下马鞍和马具,从包裹里摸出一块豆饼塞进黑马的嘴里,让它慢慢去咀嚼,又取出一个小铜盆,从水囊里倒出一些清水,放在黑马的脑袋下面。
至于那两只骆驼,出发前已经吊过水了,至少十来天不用吃喝,两只骆驼也有些疲惫,这时已经趴在帐篷旁边,开始闭目反刍起来。
干完这些,黎茂去附近的胡杨林里捡了一些干柴,在帐篷前升起了一堆火,他又从干柴里找了几根比较直、比较坚韧的树枝,把它们削成长长的钎子。
从食物背囊里取出两个干饼子和几块干肉,穿在签子上,放在火上烤了起来,不久之后,一股焦香传来,饼子和干肉被重新烤软。
而另一侧许九的商会营地却比黎茂这边热闹很多,他们长期在荒漠上行商跑营生,所带的厨具、吃食非常齐全。
很快一口大锅架上,倒进大半锅清水,干蘑菇、干野菜、干碎肉末纷纷下锅,各种香料调味也都加了进去。
很快,锅里的水沸腾起来,蘑菇肉末汤的香味儿就传遍了整个营地,黎茂并不为所动,而是扯下面罩,认真吃起自己已经烤好的饼子和干肉。
而许九这边并没有拿出瓜州地界常见的锅盔或囊做主食,而是由两个伙计抬来一口不大的箱子,从里面取出了十来斤晒干的面条下进了锅里。
在荒原戈壁上能弄来一口热食,都已经很不容易,许九的商队竟然能把面条晾干,还能保存这么久,真是不容易。
不久之后一锅喷香的面条煮好,所有的护卫和伙计都非常兴奋,从荒原里走了三十多天,今天这一顿晚餐是最好的。
如果不是今天赶了平日两倍的路程,掌柜体恤大家,他们恐怕还没口福吃上这样的好东西。
馋归馋,所有的护卫和伙计都很有秩序地排好队,没有一个人拥挤争先,他们在等掌柜。
许九回到马车边,从车上扶下一位五旬的妇人,这是许九的夫人,也是许九商队里最受尊重的人之一。
老太太慈祥公平,像大家母亲一样。每次商队出行,只要有老夫人随行,吃饭时都会由她亲自来为护卫和伙计们分饭,今天也依然如此。
跟着老太太下车的还有一位十五六岁的小姑娘,那是许九的女儿--许爱,三十多岁才老来得子,心疼得不行。
小姑娘长得十分甜美,圆圆脸上,大眼娥眉,笑起来还有两个小酒窝,显得极为活泼,她是商会的开心果,许九商会里的护卫和伙计们都把许爱当小妹妹看。
平时商队出行的时候,一般都不会带着女眷,许老夫人和许爱也是常住在瓜州府,很少随商队出行。
但最近许九因为年事已高,已有退隐之意,所以专门把夫人和爱女从瓜州府接到了更为繁华一些的敦煌府来居住。
因为一家三口都随商队出行,所以许九才会如此谨慎,甚至要另外花钱雇请黎茂为商队保驾护航。
当许九扶着夫人,带着爱女来到众人面前时,商队所有的人一起躬身问好:“老夫人好,大小姐好!”
许老夫人慈祥的说:“大家都辛苦了,免礼吧。”
众人齐声称诺:“谢老夫人。”
老夫人开始给众人分晚餐,她盛好第一碗面条,先递给了自己的女儿说:“小爱,把这第一碗面给你黎大哥送过去。”
“好嘞。”许爱接过面条蹦蹦跳跳地向黎茂走了过去。
小姑娘很快跑到了黎茂面前,远远的喊道:“黎大哥,你吃口热乎的面条吧,是我母亲让我送来的。”
黎茂此时已经将干饼和干肉吃完,闻言将几个木钎子扔进了火里,抬起头看向小姑娘,他那张仿佛烧伤的脸在火光下显得非常狰狞可怕。
小姑娘惊叫一声,脚下一绊,手中的面碗失手落下。
只听“锵”的一声,雪亮的刀光一闪,黎茂已经快如闪电般的拔刀出手,横斩向小姑娘。
雪亮的刀身上映射着小姑娘苍白、惊恐的脸,远处一直在偷眼观察着边儿的许九,惊呼一声:“不要!”
许爱跪坐在地上,黎茂手中的长刀离她的鼻尖只有数寸的距离,而刀尖上稳稳的架着一碗面条,一滴汤汁都没有洒落。
许爱已经被吓呆了,手脚酸软地坐在地上,站不起来。
而远处的商队诸人因为角度问题却看不清现场的情况,只看到黎茂挥刀劈向大小姐,而大小姐倒地不起。
所有人都目眦欲裂,许老夫人哼了一声就晕了过去,许九脚步踉跄地向黎茂这边跑了过去!
而众护卫纷纷抽出兵刃,双眼通红,狂吼着向黎茂冲了过去,这时他们已经忘记了害怕。
当所有人跑到近前时,不觉一愣,原来黎茂根本没想伤害大小姐,护卫们急忙收起了兵刃,尴尬地围着黎茂,生怕引起黎茂的误解。
许九老泪纵横地跑到跟前,发现爱女并没有受伤,只是被吓呆了,急忙把爱女抱到怀里,抚摸头发、拍击背部,帮她缓神。
黎茂此时才收回刀,默默地从刀身上取下面碗放在了一边的石头上,并没有说话解释,只是目光平静地看着许九父女。
许九轻轻拍击了几下之后,许爱才开始逐渐恢复意识,许九急忙问女儿:“小爱,你还好吗,有没有伤着哪里?”
许爱的眼珠子转了几圈,好像魂魄刚刚回到了体内,她突然开口说:“父亲,黎大哥好像受伤了?我们赶快把家传的伤药拿出来为他治伤,好吗?”
许九愣了一下,没想到女儿醒来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这个,不过看来情况还好,真是谢天谢地!
黎茂听了这话,不觉浑身一震,不觉动容,脸上浮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神情,但他很快就把这种情绪压了下去。
许九这时才反应过来,自己一群人冲过来还把黎茂围在中间呢。
他立刻转身对黎茂说:“黎壮士,刚才小女多有得罪,还望你大人不计小人过,不要和孩子一般见识。”
黎茂挥挥手说:“没事,令爱是个懂事的好姑娘,是李某形容丑陋,吓着了姑娘,也请姑娘原谅。”
许爱有些不敢看黎茂的脸,低着头说:“黎大哥对不起!小爱不该如此惊慌,惊扰了你,还让大家担心,还请您和各位原谅。”
黎茂有些不耐烦地说:“好了,没事的,都是一些误会,现在解除了就好了,都散了吧,赶快去吃饭吧。”
此时众人才不好意思的纷纷散去,许九搀扶着女儿站了起来,也准备离去,突然许爱发现手里还紧紧握着一双筷子。
原来刚才过于紧张,失手掉下了面碗,但是筷子却被紧紧攥在了手里,一直没有给黎茂。
许爱轻轻挣脱父亲的搀扶,转身走到黎茂身前,躬身将筷子递向黎茂。
黎茂大方地接过筷子,微笑一下,以示感谢!
虽然这个微笑依然很难看,但在许爱眼里觉得这位黎大哥没有刚才那么恐怖了,但她仍然不敢多看,低头赶快随父亲回到了自己的营地跟前。
这时,许老夫人也在两个仆役的救助之下,悠悠醒来,发现女儿没事,又抱着女儿哭了一会儿,才在许九的劝说之下,收住了眼泪。
好一阵后,大家才在混乱的情况下分好了面食,此刻大家多没有了说话的心情,匆匆吃完后,就开始收拾,准备睡觉。
黎茂尝了一下面条,味道还不错,从他醒来到现在已经过去三个多月了,跟着手下的流民兄弟虽然经常能大鱼大肉,但还真还没吃过这样的面食。
面条令他胃口大开,虽然刚才的饼子和干肉已经吃了个七八分饱,但是黎茂还是把这碗面条全部吃完了。
黎茂把吃完的碗筷放在了一旁的石头上,他知道一会儿自然有人会来收拾,此时已经快戌时了,黎茂准备回到自己的帐篷里去歇息。
这时,许九带着夫人和女儿又朝这边走了过来,黎茂皱皱眉,他不知道这三人又准备过来干什么?
本来只是同路结伴而行,而且对方是付了银子买安全的,所以黎茂不想跟他们有太多的纠葛。
可是他们已经走了过来,黎茂也不好假装没看着。为了不要再吓着小姑娘,黎茂重新把面巾拉起,遮住了面容,只露出一双明亮的眼睛,在火堆前等他们过来。
很快许九一家三口就走到了黎茂面前,黎茂起身相见,许九为黎茂正式介绍了自己的夫人和女儿。
黎茂抱拳说:“见过夫人和小姐,感谢刚才赐饭,面条做的很好吃。”
许老夫人忙说:“黎壮士喜欢就好,刚才小女莽撞,多有得罪之处,还望壮士不要记在心里!”
黎茂平静的说:“在下怎会怪罪小姐,我本是江湖中人,生来相貌丑陋,脸上又受了伤,不慎之下吓到了小姐,理应由我赔罪才对!”
这时,许爱接口说:“黎大哥,你别误会,我不是嫌你相貌丑陋。我随家父学过一些医道,刚才看到你脸上有那么重的伤,却没有及时治疗,所以一时失神,扭到了脚。
我刚问我爹讨要了家传的伤药给你,我们家传的伤药对烫伤、烧伤和金疮有特效,但不知能否治疗你的伤势,还望你不要嫌弃。”
说完,小姑娘从父母身后走出,递上了一个青色的小瓷瓶。
黎茂不好拒绝,接过小瓷瓶,对许爱说:“多谢老丈赐药,多谢老夫人和小姐关爱,在下感激不尽。”
许老夫人慈祥的一笑:“黎壮士客气了,老身和小女先告退,我家老爷还有一些事儿要和壮士相商。”
黎茂恭送夫人和小姐离去。
待夫人和小姐走远,黎茂回身问许九说:“老丈不知你还有何事要与我相商。”
许九说:“黎壮士,我们先坐下来,此事说来还有些话长,你且先听我把前因后果说完,你再考虑是否答应老夫的请求。”
黎茂只好和许九在篝火旁坐下,黎茂说:“老丈请讲。”
许九清了清嗓子,开始给黎茂讲起自己的来历。
原来许家祖籍湘楚岳州府,历代书香门第,又精通医道,在当地算是名声极好的良善人家。
许家传到许九爷爷辈时,家世开始败落,许九的父亲,作为家里的庶出幼子,既没家族的继承权,又没有话语权,待老爷去世后,刚刚十六岁成年的他就被逼出了许家。
怀揣一百两遣散银子的许父,知道湘楚一地没自己发展的机遇,只能一路北上寻找机会。
许父受尽各种苦难,毅然弃文从商,从普通的小伙计做起,一步步成长,最终拥有了自己的商会。
终于在四十岁时在瓜州一代闯出一番事业,虽然不能说大富大贵,但在瓜州地面上也算小有名气。
许九子承父业,继续经营着许家商会,风霜雪雨数十年,现在已经年逾五旬,最近总是觉得力不从心,因为没有儿子,只有女儿,所以有了退隐之意。
随着年岁增大,许九有了落叶归根的想法,许九这次将夫人和女儿接来敦煌府,就是想找机会携夫人和爱女回返岳州,为父亲在家族宗祠里争得一席之地。
现在退隐之事已准备了大半,这次许家商队出行也是许九最后一次亲自随队押运,回到敦煌府之后,他就会寻找好友转让或发卖自己的商会。
现在万事俱备,只是敦煌回岳州之路路途遥远,一路上如果没有一位武功高强的人陪伴,很难说路上会遇到什么风险。
而许九见黎茂武功非凡,就想问他是否愿意护送他们一家返回岳州。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