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14 第五十二章 屡获功法
- 115 第五十三章 银魂之魄(上)
- 116 第五十四章 银魂之魄(下)
- 117 第五十五章 雪患
- 118 第五十六章 冤大头
- 119 第五十七章 大收获
- 120 第五十八章 天意如此
- 121 第五十九章 边城危局(上)
- 122 第六十章 边城危局(中)
- 123 第六十一章 边城危局(下)
- 124 第六十二章 血战敦煌
- 125 第六十三章 元旦大比(一)
- 126 第六十四章 元旦大比(二)
- 127 第六十五章 元旦大比(三)
- 128 第六十六章 元旦大比(四)
- 129 第六十七章 元旦大比(五)
- 130 第六十八章 元旦大比(六)
- 131 第六十九章 城头除夕
- 132 第七十章 元旦祭祀
- 133 第七十一章 始祖庙
- 134 第七十二章 人肉盾牌
- 135 第七十三章 冰污水蛭
- 136 第七十四章 责任我担
- 137 第七十五章 唐人血性
- 138 第七十六章 杀人者黎茂
- 139 第七十七章 萨满祭司
- 140 第七十八章 止干戈
- 141 第七十九章 梨花白
- 142 第八十章 建言书
- 143 第八十一章 小锅米线
- 144 第八十二章 何氏叔侄
- 145 第八十三章 早市
- 146 第八十四章 我要修炼
- 147 第八十五章 寻衅
- 148 第八十六章 报名
- 149 第八十七章 去芥蒂
- 150 第八十八章 广聚轩
- 151 第八十九章 遇故知
- 152 第九十章 宴席不断
- 153 第九十一章 滇北盟
- 154 第九十二章 同气连枝
- 155 第九十三章 五禽戏
- 156 第九十四章 离家难(上)
- 157 第九十五章 离家难(下)
- 158 第九十六章 一切为了强大
- 159 第九十七章 筑基大会(一)
- 160 第九十八章 筑基大会(二)
- 161 第九十九章 筑基大会(三)
- 162 第一百章 筑基大会(四)
- 163 第一零一章 筑基大会(五)
- 164 第一零二章 筑基大会(六)
- 165 第一零三章 筑基大会(七)
- 166 第一零四章 筑基大会(八)
- 167 第一零五章 筑基大会(九)
- 168 第一零六章 筑基大会(十)
- 169 第一零七章 筑基大会(十一)
- 170 第一零八章 筑基大会(十二)
- 171 第一零九章 筑基大会(十三)
- 172 第一一零章 筑基大会(十四)
- 173 第一一一章 筑基大会(十五)
- 174 第一一二章 筑基大会(十六)
- 175 第一一三章 筑基大会(十七)
- 176 第一一四章 筑基大会(十八)
- 177 第一一五章 筑基大会(十九)
- 178 第一一六章 筑基大会(二十)
- 179 第一一七章 筑基大会(二一)
- 180 第一一八章 筑基大会(二二)
- 181 第一一九章 筑基大会(二三)
- 182 第一二零章 筑基大会(二四)
- 183 第一二一章 筑基大会(二五)
- 184 第一二二章 筑基大会(二六)
- 185 第一二三章 鲛人骸骨
- 186 第一二四章 联合购买
- 187 第一二五章 邀请
- 188 第一二六章 话别
- 189 第一二七章 风从东方来
- 190 第一二八章 备战百强赛
- 191 第一二九章 上元灯会(上)
- 192 第一三零章 上元灯会(下)(明天元旦,晚上一更)
- 193 第一三一章 敦煌上元(祝大家元旦快乐!)
- 194 第一三二章 敦煌祭奠
- 195 第一三三章 匠作人才
- 196 第一三四章 劳军
- 197 第一三五章 淘宝
- 198 第一三六章 问政
- 199 第一三七章 订策(上)
- 200 第一三八章 订策(中)
- 201 第一三九章 订策(下)
- 202 第一四零章 前途归路(上)
- 203 第一四一章 前途归路(下)
- 204 第一四二章 走向正轨
- 205 第一四三章 开城之日
- 206 第一四四章 城门相送
- 207 第一四五章 紫衣来了
- 208 第一四六章 启程
- 209 第一章 渡河(上)
- 210 第二章 渡河(下)
- 211 第三章 职位变动
- 212 第四章 皇子布局
- 213 第五章 相约金陵
- 214 第六章 采购礼品
- 215 第七章 后顾之忧
- 216 第八章 北人乘舟
- 217 第九章 江上机遇
- 218 第十章 船家冤情
- 219 第十一章 请您相助
- 220 第十二章 初识汨罗
- 221 第十三章 许家宗祠
- 222 第十四章 寻坟记
- 223 第十五章 起骸骨
- 224 第十六章 拜贴
- 225 第十七章 父子相商
- 226 第十八章 夜探
- 227 第十九章 山桐子
- 228 第二十章 不速之客
- 229 第二十一章 端午祭奠(上)
- 230 第二十二章 端午祭奠(中)
- 231 第二十三章 端午祭奠(下)
- 232 第二十四章 血色寿宴(上)
- 233 第二十五章 血色寿宴(中)
- 234 第二十六章 血色寿宴(下)
- 235 第二十七章 灭妖道
- 236 第二十八章 离汨罗(上)
- 237 第二十九章 离汨罗(下)
- 238 第三十章 金陵好地方
- 239 第三十一章 偷鸡不成
- 240 第三十二章 蚀尽米
- 241 第三十三章 红尘练心
- 242 第三十四章 目的地金陵
- 243 第三十五章 进城
- 244 第三十六章 问路
- 245 第三十七章 雨花巷
- 246 第三十八章 腰牌
- 247 第四十二章 献灵丹
- 248 第四十三章 两个条件
- 249 第四十四章 赐宅院
- 250 第四十五章 黎茂进城
- 251 第四十六章 轻松过关
- 252 第四十七章 问诊
- 253 第四十八章 家庭会议
- 254 第四十九章 新店开张
- 255 第五十章 观摩学习
- 256 第五十一章 擦肩而过
- 257 第五十二章 宋皇家事
- 258 第五十三章 阿离下山
- 259 第五十四章 涂山冲的愤怒
- 260 第五十五章 轩辕来客
- 261 第五十六章 盛情款待
- 262 第五十七章 兄长谊
- 263 第五十八章 师长慈
- 264 第五十九章 截杀与救援(上)
- 265 第六十章 截杀与救援(中)
- 266 第六十一章 截杀与救援(下)
- 267 第六十二章 天子一怒(上)
- 268 第六十三章 天子一怒(下)
- 269 第六十四章 召见天火
- 270 第六十五章 初次传送
- 271 第六十六章 赠筑基丹
- 272 第六十七章 面圣
- 273 第六十八章 奏对
- 274 第六十九章 暗流涌动(上)
- 275 第七十章 暗流涌动(下)
- 276 第七十一章 雨花巷管委会
- 277 第七十二章 庆功宴(上)
- 278 第七十三章 庆功宴(下)
- 279 第七十四章 卓识远见
- 280 第七十五章 追查奸商
- 281 第七十六章 催稿
- 282 第七十七章 除夕夜(上)
- 283 第七十八章 除夕夜(中)
- 284 第七十九章 除夕夜(下)
- 285 第八十章 定价权
- 286 第八十一章 初相逢
- 287 第八十二章 宣慰雨花巷
- 288 第八十三章 又见兄长
- 289 第八十四章 再聚首
- 290 第八十五章 二次问策
- 291 第八十六章 黎茂的身世
- 292 第八十七章 再聚首
- 293 第八十八章 正当时
- 294 第一章 山上有云(上)
- 295 第二章 山上有云(中)
- 296 第三章 山上有云(下)
- 297 第四章 云上有殿(上)
- 298 第五章 云上有殿(下)
- 299 第六章 登山(一)
- 300 第七章 登山(二)
- 301 第八章 登山(三)
- 302 第九章 登山(四)
- 303 第十章 登山(五)
- 304 第十一章 登山(六)
- 305 第十二章 登山(七)
- 306 第十三章 登山(八)
- 307 第十四章 登山(九)
- 308 第十五章 登山(十)
- 309 第十六章 登山(十一)
- 310 第十七章 登山(十二)
- 311 第十八章 登山(十三)
- 312 第十九章 登山(十四)
- 313 第二十章 登山(十五)
- 314 第二十一章 登山(十六)
- 315 第二十二章 登山(十七)
- 316 第二十三章 登山(十八)
- 317 第二十四章 登山(十九)
- 318 第二十五章 登山(二十)
- 319 第二十六章 登山(二十一)
- 320 第二十七章 登山(二十二)
- 321 第二十八章 登山(二十三)
- 322 第二十九章 登山(二十四)
- 323 第三十章 登山(二十五)
- 324 第三十一章 登山(二十六)
- 325 第三十二章 登山(二十七)
- 326 第三十三章 登山(二十八)
- 327 第三十四章 登山(二十九)
- 328 第三十五章 登山(三十)
- 329 第三十六章 叛乱
- 330 第三十七章 变革
- 331 第三十八章 平叛
- 332 第三十九章 失约
- 333 第四十章 省亲
- 334 第四十一章 日月星三使
- 335 第四十二章 为国戍边
- 336 第四十三章 璇玑炫彩
- 337 第四十四章 山上的日子
- 338 第四十五章 风云起
- 339 第四十六章 越级试炼
- 340 第四十七章 胸怀天下之人
- 341 第四十八章 天堑危机
- 342 第四十九章 塞北盛会
- 343 第五十章 又见敦煌
- 344 第五十一章 偷营
- 345 第五十二章 军卒悲苦
- 346 第五十三章 天下盟
- 347 第五十四章 冥军初现
- 348 第五十五章 三国覆灭
- 349 第五十六章 灭白莲
- 350 第五十七章 平归绥
- 351 第五十八章 备战忙
- 352 第五十九章 终极一战
- 353 匆匆结尾,遗憾和轻松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六十二章 血战敦煌
第六十二章 血战敦煌
蛮军先锋将军朝鲁被击杀后,极大地振奋了敦煌城军民的士气,黎茂再次成为了这座城市的英雄!
官府也将布置在许家附近的密探撤了回来,很快这个消息就传遍了全城,街坊的三姑六婆也都纷纷来到许家登门道歉。
但这些事情黎茂都不知道,从他决定要刺杀蛮军将领时,他就想好了,在蛮军撤走前,他绝不会回许家,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牵连许家。
其实从黎茂成功刺杀朝鲁那天起,他也没机会回到内城,他被范将军临时征招,专门负责在城墙上、在军城里进行宣讲,为守城官兵打气。
军方现在需要树立一个英雄,一个可以打败蛮军神话的英雄,这个英雄当然就是黎茂,随后的三天,黎茂至少做了几十次演讲,也让边军和城防军对蛮族的恐惧感和对战争的恐慌感下降了很多。
朝鲁死后第四天清晨,敦煌城的百姓在震天的锣鼓声、号角声、喊杀声中醒来。
蛮族联军经过三天的准备,今天终于来复仇了,为了给敦煌城守军增加防守难度,蛮族联军兵分两路,蒙元帝国军队进攻北门,西域和西蕃的军队进攻西门,两边战事同时开启。
当无数身穿兽皮衣甲的蛮族战士从视线外的雪线上,一字排开压过来时,城墙上的唐军开始骚动起来。
随着铺天盖地、一眼望不到边的敌军漫过雪原,不停地往前压上,这种强大的震慑力,让多年未曾经历过阵仗的敦煌城守军人人都感觉脑袋眩晕、脚下发软,他们中有很多人根本就没有见过鲜血,如何能承受得了这种军阵气势的碾压。
就在这时,突然城北的城墙上鼓声传起,立刻吸引了北线唐军的注意,只见一位一身雪白衣服的汉子正站在城垛上,用力挥动手中的鼓槌,击打着一面巨大的军鼓。
可以听出他并不会敲击唐军制式的军鼓,但他遒劲有力的敲击,却使躁动不安的北线唐军安静了下来,之前惊惶失措的军鼓手们,迅速回到了自己的位置,拿起鼓槌跟着他的节奏一起敲击起来。
城西的唐军也是一片混乱,突然听到城北传来一阵军鼓声,虽然不是制式军鼓声,但是节奏简单、鼓声有力,给人极大的鼓舞。
城西的将领先是一愣,立刻反应过来,让城西的鼓手跟着城北的节拍一起敲起鼓来。
很快城南和城东的军鼓也合着拍子敲了起来,这时全城的战鼓都响了起来,声势震天。
黎茂用力的挥动鼓槌,用尽全身的力气大吼:“必胜!必胜!”。
很快这句简单的口号也传遍了全城,守城将士声嘶力竭地嘶吼着“必胜!”,仿佛要把心中的怒火和恐惧一并发泄出来!
有节奏的呐喊果然有助于士气的攀升,绝大多数手脚僵硬的守城唐军经过一阵嘶吼以后,仿佛力气又回到了身上,手脚又能正常使用了。
军官们立刻指挥边军上城墙应战,所有操作守城器械的人员也都及时到位,床弩、连弩、弓箭这些守城利器在城墙上备得很足。
敦煌城的城垛已经被加高到一人多高,垛口也有五尺左右,守军可以躲在垛墙之后直接从垛口放箭。
城防军迅速向城上运送各种守城物资,箭矢、檑木、石块、挠钩和火油源源不断地送到了城墙之上。
蒙军的打头阵的不是骑兵、也不是步兵,而是一群举着厚重木质盾牌和木铲的奴兵,他们顶着箭矢的打击拼命向雪崖一线冲去。
他们的冲锋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将雪面和冰面之间一丈的落差抹平,否则蒙军无法快速抵达城墙之下,而且攻城器械更难以运达。
大量的蒙元射手跟在奴兵后面,仗着臂力强劲、弓法出众,不断地向城上射着箭,希望能压制城上的弓箭手。
大量的奴兵死在了路上,更多的奴兵来到了雪崖前,只要到达了雪崖最前端,他们就会扔掉手中的盾牌,用手中的木锹迅速的刨起坚硬的积雪,撒向下面的冰面。
这些奴兵往往只能刨几锹雪就会被城上的弓箭射中或被后面源源不断涌来的奴兵挤下雪崖,掉在下面的冰面上。
随着越来越多的奴兵掉下雪崖和更多的积雪被铲下冰面,终于一个时辰后,奴兵以极其惨痛的代价在雪崖上开出了一条两里多宽、五丈多长的雪坡,可以让后续部队摆开阵型进攻,不至于被城上守军完全压制在狭窄的通道里。
第一阶段战略目标达成,苏合立刻下令撤军,一声声号角声传来,残余的奴兵在弓箭手的掩护下,亡命的向本阵逃回去。
战场上留下了三千多具奴兵尸体,大部分都掺在积雪里成为了雪坡的一部分,死状非常凄惨。
只需要一刻钟,死去的奴兵就会被冻得硬邦邦的,与积雪完全融为一体,挖都挖不出来。
双方的弓箭手互有伤亡,唐军弓箭手借助城垛保护,又从城上向城下射箭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但蒙元弓箭手的箭法奇准,臂力又强,也射伤了不少的唐军。
总体来说,蒙元弓箭手死亡多一些,唐军受伤的多一些,第一战唐军算是小胜一场。
城西的西域、西蕃联军无论是战术协同水平,还是战略意图执行力度都没有蒙元士兵这边好,留下了四千多具尸体,却只开了一里半的雪坡,最后是全军溃败而回,而不是像蒙元士兵那样有序退回本阵。
双方稍事休息一段时间,中午时分蒙元的第二波攻击又到了,仍然是顶盾的奴兵冲在最前面,后面的奴兵头顶各种麻袋、草袋,袋中装满了沙石泥土,又是一路狂冲。
他们迅速冲过了雪坡,将手中的麻袋或草袋扔在光滑的冰面上后,立刻转身就往回跑,原来他们准备在冰面上铺出一条防滑路来。
城上的守军将领大怒,把之前一直不舍得用的床弩拉了出来,朝远处指挥奴兵搬运沙土袋的蒙军小头目怒射几箭,顿时有几个小头目被手臂粗细的弩箭击中摔下马来,有凄惨的头目身中两弩,整个人都碎成了几块。
奴兵先是一阵慌乱,效率明显低了下来,接着蒙军的执法队手持巨斧、大锤压了上来,奴兵很快就恢复了不要命的状态。
双方在冰面上争夺了三天,还是让蒙军在城北的城墙下面铺就了一条将近四里宽的大路来,也就意味着蒙军可以在这四里宽的城墙段内发起攻城进攻。
同日蒙军派去远处砍伐巨木的部队赶了回来,蒙军全军休整了两日,他们的将做营抓紧时间制造出一批高大、笨重的攻城井阑和云梯。
终于一场残酷的攻城战开始了,因为攻城器械数量有限,蒙元士兵每次进攻只能围绕一段很窄的城墙进行。
开始城上的唐国守军还靠着城墙的高度,和各种守城器械,防的滴水不漏,给蒙元士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等到攻城战的第四天,终于有第一名蒙元士兵踏上了城墙,虽然他只在城垛待了不到两个呼吸,就让两支长枪贯穿身体,从城墙上掉了下来。
但他的一小步却鼓励了更多已经要绝望的蒙元士兵,从这天开始,每天都有蒙元士兵能攻上城头,而且人数越来越多,停留时间越来越长,虽然每次最终都会被围歼,但是让城外的蒙军看到破城的希望。
蒙军开始了更疯狂的攻击,才十余天,就有四万多人在敦煌城北墙下死伤,每次蒙军都会留下大量的尸体退兵,他们从不收敛自己人的尸体。
城上的唐军大骂蒙人无情,可是几日后城上的守军就发现情况不对了,蒙军留下尸体不是因为无情,而是要让这些死去的战士继续为攻城而战。
很快,这些战死士兵和马匹的尸体,夹杂着各种攻城器械的碎片就摞到了城墙垛口下沿不远处。
紧接着大队的蒙族士兵,会带着麻包树枝冲上这些死人累积的阶梯,准备硬生生在北墙之下铺出一条血肉阶梯来。
如果不是范云超及时安排撒下大量的火油焚烧城下尸体,城北城墙几乎就要被蒙军所趁。
城北的战斗非常残酷,双方死伤惨重,却寸步不让,展示了蒙军的彪悍和唐军的坚韧。
城西的战斗却越打越令人玩味,一直打了十几天,西域和西蕃的军队才将沙包道路铺到城墙下面。
每天只有早晚两次,城西的蛮军会派一两千人架着一两台井阑或云梯假装冲锋一下城墙,如果遇到城上的强力还击,攻城部队立刻就会扔下井阑或云梯逃了回去,只要他们后退,城西的唐国守军也不会刻意放箭追杀,双方很默契地在城西打了个热闹。
蒙军大将苏合作为联军统帅,好像根本不知道城西发生的事情一样,每天依然挥军狂攻不止。
等到十二月二十六日,蒙军西线第二部人马二十万人赶到敦煌城时,苏合的手下只剩下八万多蒙军。
蒙军第二部统帅是巴图将军,巴图的部落人口和勇士数量都远超苏合部落,巴图本人在蒙元国内的品级和地位也在苏合之上,所以他一到来,就会接替苏合的联军统领之位。
巴图见到苏合时,苏合一脸的憔悴,双眼赤红、嘴唇干裂,整个人陷入了疯狂状态,嘴里一直喊着进攻。
看到苏合这个状态,再听说苏合部落几乎减员一半,巴图不好再责怪苏合,让苏合率部退后二十里休整,北墙换成巴图部主攻。
苏合听到这个命令后,脸上竟然露出了一丝笑容,然后昏迷了过去。
他之前拼命进攻、死战不退,就是要让国内知道他已经尽力了,避免金帐可汗怪罪下来,果然苏合部虽然把奴兵消耗殆尽,但是保住了本族的大部分勇士,现在终于可以后撤了,目的达到,他自然要昏过去了。
西域和西蕃第二部人马也在二十七日赶到,西域再增兵十二万人,西蕃增兵五万人,加上前期西域和西蕃死伤不过万人,现在城西蛮族联军有三十六万之多。
但是这么多人并没有转化成胜势,双方依然在城西打得难解难分,两日后,城西联军分出一半人马,绕过敦煌城准备偷袭河西走廊,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解决部队的吃饭问题。
西城守军只能将西域和西蕃军的动向报于后方,却无力阻拦,十万守军对七十万攻城部队,尤其城北蒙军战力强悍,几乎牵制了敦煌城一半的守军,稍有不慎就有破城危险,敦煌守军已经尽力了。
残阳如血,照耀着敦煌城的城头。
今天是十二月二十九日,明天是华夏族每年最重要的节日--除夕夜,敦煌守军一鼓作气又打退了蒙元军队连续第十四天的进攻。
城北的城墙上有一条长达四里的血肉长廊,每天在这里会死去成千上万名蒙、唐两族战士。
将近六丈宽的城墙上,每天会被死尸、碎肉和血浆布满,如果不是每天晚上预备兵轮流上来清理,铲除冻成冰块的血浆,这里早就不能待人了。
预备兵也靠清理城墙来锻炼自己的胆魄,很多没有上过战场的人,第一次上来都会呕吐不止,经过几次后,麻木了就好了。
所有清理城墙的人都会自觉地绕开一个背靠城墙看着南方的血衣汉子,他们眼里充满着崇敬,生怕自己的声音过大惊扰了这位英雄。
他身上的衣服本来是白色,最早被称为“百斩英雄”,后来被叫做“白衣专诸”,现在被称为“血衣战神”。
其实他连军籍都没有,自始至终他都是主动参战,但他每日都在城头死战,以自己的武勇鼓励着城北的守军,据说死在他刀下的蒙军已不下七百人。
他每日战后也不与同僚说话,只是默默发会儿呆,就会进入城墙上的角楼里休息,第二日依然出来死战,如此反复、如此坚韧。
只要城北守军能看到他的血衣在阵前飘飞,就会士气高涨血战到底,这也是城北守军能抵挡住蒙元悍卒进攻的重要因素之一。
今天黎茂又例行在城垛后发呆,脑中默默念着:“新年元旦要到了,不知道二妹、三弟可好,为兄恐怕要战死在这里了,你们要照顾好自己!”
官府也将布置在许家附近的密探撤了回来,很快这个消息就传遍了全城,街坊的三姑六婆也都纷纷来到许家登门道歉。
但这些事情黎茂都不知道,从他决定要刺杀蛮军将领时,他就想好了,在蛮军撤走前,他绝不会回许家,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牵连许家。
其实从黎茂成功刺杀朝鲁那天起,他也没机会回到内城,他被范将军临时征招,专门负责在城墙上、在军城里进行宣讲,为守城官兵打气。
军方现在需要树立一个英雄,一个可以打败蛮军神话的英雄,这个英雄当然就是黎茂,随后的三天,黎茂至少做了几十次演讲,也让边军和城防军对蛮族的恐惧感和对战争的恐慌感下降了很多。
朝鲁死后第四天清晨,敦煌城的百姓在震天的锣鼓声、号角声、喊杀声中醒来。
蛮族联军经过三天的准备,今天终于来复仇了,为了给敦煌城守军增加防守难度,蛮族联军兵分两路,蒙元帝国军队进攻北门,西域和西蕃的军队进攻西门,两边战事同时开启。
当无数身穿兽皮衣甲的蛮族战士从视线外的雪线上,一字排开压过来时,城墙上的唐军开始骚动起来。
随着铺天盖地、一眼望不到边的敌军漫过雪原,不停地往前压上,这种强大的震慑力,让多年未曾经历过阵仗的敦煌城守军人人都感觉脑袋眩晕、脚下发软,他们中有很多人根本就没有见过鲜血,如何能承受得了这种军阵气势的碾压。
就在这时,突然城北的城墙上鼓声传起,立刻吸引了北线唐军的注意,只见一位一身雪白衣服的汉子正站在城垛上,用力挥动手中的鼓槌,击打着一面巨大的军鼓。
可以听出他并不会敲击唐军制式的军鼓,但他遒劲有力的敲击,却使躁动不安的北线唐军安静了下来,之前惊惶失措的军鼓手们,迅速回到了自己的位置,拿起鼓槌跟着他的节奏一起敲击起来。
城西的唐军也是一片混乱,突然听到城北传来一阵军鼓声,虽然不是制式军鼓声,但是节奏简单、鼓声有力,给人极大的鼓舞。
城西的将领先是一愣,立刻反应过来,让城西的鼓手跟着城北的节拍一起敲起鼓来。
很快城南和城东的军鼓也合着拍子敲了起来,这时全城的战鼓都响了起来,声势震天。
黎茂用力的挥动鼓槌,用尽全身的力气大吼:“必胜!必胜!”。
很快这句简单的口号也传遍了全城,守城将士声嘶力竭地嘶吼着“必胜!”,仿佛要把心中的怒火和恐惧一并发泄出来!
有节奏的呐喊果然有助于士气的攀升,绝大多数手脚僵硬的守城唐军经过一阵嘶吼以后,仿佛力气又回到了身上,手脚又能正常使用了。
军官们立刻指挥边军上城墙应战,所有操作守城器械的人员也都及时到位,床弩、连弩、弓箭这些守城利器在城墙上备得很足。
敦煌城的城垛已经被加高到一人多高,垛口也有五尺左右,守军可以躲在垛墙之后直接从垛口放箭。
城防军迅速向城上运送各种守城物资,箭矢、檑木、石块、挠钩和火油源源不断地送到了城墙之上。
蒙军的打头阵的不是骑兵、也不是步兵,而是一群举着厚重木质盾牌和木铲的奴兵,他们顶着箭矢的打击拼命向雪崖一线冲去。
他们的冲锋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将雪面和冰面之间一丈的落差抹平,否则蒙军无法快速抵达城墙之下,而且攻城器械更难以运达。
大量的蒙元射手跟在奴兵后面,仗着臂力强劲、弓法出众,不断地向城上射着箭,希望能压制城上的弓箭手。
大量的奴兵死在了路上,更多的奴兵来到了雪崖前,只要到达了雪崖最前端,他们就会扔掉手中的盾牌,用手中的木锹迅速的刨起坚硬的积雪,撒向下面的冰面。
这些奴兵往往只能刨几锹雪就会被城上的弓箭射中或被后面源源不断涌来的奴兵挤下雪崖,掉在下面的冰面上。
随着越来越多的奴兵掉下雪崖和更多的积雪被铲下冰面,终于一个时辰后,奴兵以极其惨痛的代价在雪崖上开出了一条两里多宽、五丈多长的雪坡,可以让后续部队摆开阵型进攻,不至于被城上守军完全压制在狭窄的通道里。
第一阶段战略目标达成,苏合立刻下令撤军,一声声号角声传来,残余的奴兵在弓箭手的掩护下,亡命的向本阵逃回去。
战场上留下了三千多具奴兵尸体,大部分都掺在积雪里成为了雪坡的一部分,死状非常凄惨。
只需要一刻钟,死去的奴兵就会被冻得硬邦邦的,与积雪完全融为一体,挖都挖不出来。
双方的弓箭手互有伤亡,唐军弓箭手借助城垛保护,又从城上向城下射箭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但蒙元弓箭手的箭法奇准,臂力又强,也射伤了不少的唐军。
总体来说,蒙元弓箭手死亡多一些,唐军受伤的多一些,第一战唐军算是小胜一场。
城西的西域、西蕃联军无论是战术协同水平,还是战略意图执行力度都没有蒙元士兵这边好,留下了四千多具尸体,却只开了一里半的雪坡,最后是全军溃败而回,而不是像蒙元士兵那样有序退回本阵。
双方稍事休息一段时间,中午时分蒙元的第二波攻击又到了,仍然是顶盾的奴兵冲在最前面,后面的奴兵头顶各种麻袋、草袋,袋中装满了沙石泥土,又是一路狂冲。
他们迅速冲过了雪坡,将手中的麻袋或草袋扔在光滑的冰面上后,立刻转身就往回跑,原来他们准备在冰面上铺出一条防滑路来。
城上的守军将领大怒,把之前一直不舍得用的床弩拉了出来,朝远处指挥奴兵搬运沙土袋的蒙军小头目怒射几箭,顿时有几个小头目被手臂粗细的弩箭击中摔下马来,有凄惨的头目身中两弩,整个人都碎成了几块。
奴兵先是一阵慌乱,效率明显低了下来,接着蒙军的执法队手持巨斧、大锤压了上来,奴兵很快就恢复了不要命的状态。
双方在冰面上争夺了三天,还是让蒙军在城北的城墙下面铺就了一条将近四里宽的大路来,也就意味着蒙军可以在这四里宽的城墙段内发起攻城进攻。
同日蒙军派去远处砍伐巨木的部队赶了回来,蒙军全军休整了两日,他们的将做营抓紧时间制造出一批高大、笨重的攻城井阑和云梯。
终于一场残酷的攻城战开始了,因为攻城器械数量有限,蒙元士兵每次进攻只能围绕一段很窄的城墙进行。
开始城上的唐国守军还靠着城墙的高度,和各种守城器械,防的滴水不漏,给蒙元士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等到攻城战的第四天,终于有第一名蒙元士兵踏上了城墙,虽然他只在城垛待了不到两个呼吸,就让两支长枪贯穿身体,从城墙上掉了下来。
但他的一小步却鼓励了更多已经要绝望的蒙元士兵,从这天开始,每天都有蒙元士兵能攻上城头,而且人数越来越多,停留时间越来越长,虽然每次最终都会被围歼,但是让城外的蒙军看到破城的希望。
蒙军开始了更疯狂的攻击,才十余天,就有四万多人在敦煌城北墙下死伤,每次蒙军都会留下大量的尸体退兵,他们从不收敛自己人的尸体。
城上的唐军大骂蒙人无情,可是几日后城上的守军就发现情况不对了,蒙军留下尸体不是因为无情,而是要让这些死去的战士继续为攻城而战。
很快,这些战死士兵和马匹的尸体,夹杂着各种攻城器械的碎片就摞到了城墙垛口下沿不远处。
紧接着大队的蒙族士兵,会带着麻包树枝冲上这些死人累积的阶梯,准备硬生生在北墙之下铺出一条血肉阶梯来。
如果不是范云超及时安排撒下大量的火油焚烧城下尸体,城北城墙几乎就要被蒙军所趁。
城北的战斗非常残酷,双方死伤惨重,却寸步不让,展示了蒙军的彪悍和唐军的坚韧。
城西的战斗却越打越令人玩味,一直打了十几天,西域和西蕃的军队才将沙包道路铺到城墙下面。
每天只有早晚两次,城西的蛮军会派一两千人架着一两台井阑或云梯假装冲锋一下城墙,如果遇到城上的强力还击,攻城部队立刻就会扔下井阑或云梯逃了回去,只要他们后退,城西的唐国守军也不会刻意放箭追杀,双方很默契地在城西打了个热闹。
蒙军大将苏合作为联军统帅,好像根本不知道城西发生的事情一样,每天依然挥军狂攻不止。
等到十二月二十六日,蒙军西线第二部人马二十万人赶到敦煌城时,苏合的手下只剩下八万多蒙军。
蒙军第二部统帅是巴图将军,巴图的部落人口和勇士数量都远超苏合部落,巴图本人在蒙元国内的品级和地位也在苏合之上,所以他一到来,就会接替苏合的联军统领之位。
巴图见到苏合时,苏合一脸的憔悴,双眼赤红、嘴唇干裂,整个人陷入了疯狂状态,嘴里一直喊着进攻。
看到苏合这个状态,再听说苏合部落几乎减员一半,巴图不好再责怪苏合,让苏合率部退后二十里休整,北墙换成巴图部主攻。
苏合听到这个命令后,脸上竟然露出了一丝笑容,然后昏迷了过去。
他之前拼命进攻、死战不退,就是要让国内知道他已经尽力了,避免金帐可汗怪罪下来,果然苏合部虽然把奴兵消耗殆尽,但是保住了本族的大部分勇士,现在终于可以后撤了,目的达到,他自然要昏过去了。
西域和西蕃第二部人马也在二十七日赶到,西域再增兵十二万人,西蕃增兵五万人,加上前期西域和西蕃死伤不过万人,现在城西蛮族联军有三十六万之多。
但是这么多人并没有转化成胜势,双方依然在城西打得难解难分,两日后,城西联军分出一半人马,绕过敦煌城准备偷袭河西走廊,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解决部队的吃饭问题。
西城守军只能将西域和西蕃军的动向报于后方,却无力阻拦,十万守军对七十万攻城部队,尤其城北蒙军战力强悍,几乎牵制了敦煌城一半的守军,稍有不慎就有破城危险,敦煌守军已经尽力了。
残阳如血,照耀着敦煌城的城头。
今天是十二月二十九日,明天是华夏族每年最重要的节日--除夕夜,敦煌守军一鼓作气又打退了蒙元军队连续第十四天的进攻。
城北的城墙上有一条长达四里的血肉长廊,每天在这里会死去成千上万名蒙、唐两族战士。
将近六丈宽的城墙上,每天会被死尸、碎肉和血浆布满,如果不是每天晚上预备兵轮流上来清理,铲除冻成冰块的血浆,这里早就不能待人了。
预备兵也靠清理城墙来锻炼自己的胆魄,很多没有上过战场的人,第一次上来都会呕吐不止,经过几次后,麻木了就好了。
所有清理城墙的人都会自觉地绕开一个背靠城墙看着南方的血衣汉子,他们眼里充满着崇敬,生怕自己的声音过大惊扰了这位英雄。
他身上的衣服本来是白色,最早被称为“百斩英雄”,后来被叫做“白衣专诸”,现在被称为“血衣战神”。
其实他连军籍都没有,自始至终他都是主动参战,但他每日都在城头死战,以自己的武勇鼓励着城北的守军,据说死在他刀下的蒙军已不下七百人。
他每日战后也不与同僚说话,只是默默发会儿呆,就会进入城墙上的角楼里休息,第二日依然出来死战,如此反复、如此坚韧。
只要城北守军能看到他的血衣在阵前飘飞,就会士气高涨血战到底,这也是城北守军能抵挡住蒙元悍卒进攻的重要因素之一。
今天黎茂又例行在城垛后发呆,脑中默默念着:“新年元旦要到了,不知道二妹、三弟可好,为兄恐怕要战死在这里了,你们要照顾好自己!”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