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13 第五十一章 全员突破
- 114 第五十二章 屡获功法
- 115 第五十三章 银魂之魄(上)
- 116 第五十四章 银魂之魄(下)
- 117 第五十五章 雪患
- 118 第五十六章 冤大头
- 119 第五十七章 大收获
- 120 第五十八章 天意如此
- 121 第五十九章 边城危局(上)
- 122 第六十章 边城危局(中)
- 123 第六十一章 边城危局(下)
- 124 第六十二章 血战敦煌
- 125 第六十三章 元旦大比(一)
- 126 第六十四章 元旦大比(二)
- 127 第六十五章 元旦大比(三)
- 128 第六十六章 元旦大比(四)
- 129 第六十七章 元旦大比(五)
- 130 第六十八章 元旦大比(六)
- 131 第六十九章 城头除夕
- 132 第七十章 元旦祭祀
- 133 第七十一章 始祖庙
- 134 第七十二章 人肉盾牌
- 135 第七十三章 冰污水蛭
- 136 第七十四章 责任我担
- 137 第七十五章 唐人血性
- 138 第七十六章 杀人者黎茂
- 139 第七十七章 萨满祭司
- 140 第七十八章 止干戈
- 141 第七十九章 梨花白
- 142 第八十章 建言书
- 143 第八十一章 小锅米线
- 144 第八十二章 何氏叔侄
- 145 第八十三章 早市
- 146 第八十四章 我要修炼
- 147 第八十五章 寻衅
- 148 第八十六章 报名
- 149 第八十七章 去芥蒂
- 150 第八十八章 广聚轩
- 151 第八十九章 遇故知
- 152 第九十章 宴席不断
- 153 第九十一章 滇北盟
- 154 第九十二章 同气连枝
- 155 第九十三章 五禽戏
- 156 第九十四章 离家难(上)
- 157 第九十五章 离家难(下)
- 158 第九十六章 一切为了强大
- 159 第九十七章 筑基大会(一)
- 160 第九十八章 筑基大会(二)
- 161 第九十九章 筑基大会(三)
- 162 第一百章 筑基大会(四)
- 163 第一零一章 筑基大会(五)
- 164 第一零二章 筑基大会(六)
- 165 第一零三章 筑基大会(七)
- 166 第一零四章 筑基大会(八)
- 167 第一零五章 筑基大会(九)
- 168 第一零六章 筑基大会(十)
- 169 第一零七章 筑基大会(十一)
- 170 第一零八章 筑基大会(十二)
- 171 第一零九章 筑基大会(十三)
- 172 第一一零章 筑基大会(十四)
- 173 第一一一章 筑基大会(十五)
- 174 第一一二章 筑基大会(十六)
- 175 第一一三章 筑基大会(十七)
- 176 第一一四章 筑基大会(十八)
- 177 第一一五章 筑基大会(十九)
- 178 第一一六章 筑基大会(二十)
- 179 第一一七章 筑基大会(二一)
- 180 第一一八章 筑基大会(二二)
- 181 第一一九章 筑基大会(二三)
- 182 第一二零章 筑基大会(二四)
- 183 第一二一章 筑基大会(二五)
- 184 第一二二章 筑基大会(二六)
- 185 第一二三章 鲛人骸骨
- 186 第一二四章 联合购买
- 187 第一二五章 邀请
- 188 第一二六章 话别
- 189 第一二七章 风从东方来
- 190 第一二八章 备战百强赛
- 191 第一二九章 上元灯会(上)
- 192 第一三零章 上元灯会(下)(明天元旦,晚上一更)
- 193 第一三一章 敦煌上元(祝大家元旦快乐!)
- 194 第一三二章 敦煌祭奠
- 195 第一三三章 匠作人才
- 196 第一三四章 劳军
- 197 第一三五章 淘宝
- 198 第一三六章 问政
- 199 第一三七章 订策(上)
- 200 第一三八章 订策(中)
- 201 第一三九章 订策(下)
- 202 第一四零章 前途归路(上)
- 203 第一四一章 前途归路(下)
- 204 第一四二章 走向正轨
- 205 第一四三章 开城之日
- 206 第一四四章 城门相送
- 207 第一四五章 紫衣来了
- 208 第一四六章 启程
- 209 第一章 渡河(上)
- 210 第二章 渡河(下)
- 211 第三章 职位变动
- 212 第四章 皇子布局
- 213 第五章 相约金陵
- 214 第六章 采购礼品
- 215 第七章 后顾之忧
- 216 第八章 北人乘舟
- 217 第九章 江上机遇
- 218 第十章 船家冤情
- 219 第十一章 请您相助
- 220 第十二章 初识汨罗
- 221 第十三章 许家宗祠
- 222 第十四章 寻坟记
- 223 第十五章 起骸骨
- 224 第十六章 拜贴
- 225 第十七章 父子相商
- 226 第十八章 夜探
- 227 第十九章 山桐子
- 228 第二十章 不速之客
- 229 第二十一章 端午祭奠(上)
- 230 第二十二章 端午祭奠(中)
- 231 第二十三章 端午祭奠(下)
- 232 第二十四章 血色寿宴(上)
- 233 第二十五章 血色寿宴(中)
- 234 第二十六章 血色寿宴(下)
- 235 第二十七章 灭妖道
- 236 第二十八章 离汨罗(上)
- 237 第二十九章 离汨罗(下)
- 238 第三十章 金陵好地方
- 239 第三十一章 偷鸡不成
- 240 第三十二章 蚀尽米
- 241 第三十三章 红尘练心
- 242 第三十四章 目的地金陵
- 243 第三十五章 进城
- 244 第三十六章 问路
- 245 第三十七章 雨花巷
- 246 第三十八章 腰牌
- 247 第四十二章 献灵丹
- 248 第四十三章 两个条件
- 249 第四十四章 赐宅院
- 250 第四十五章 黎茂进城
- 251 第四十六章 轻松过关
- 252 第四十七章 问诊
- 253 第四十八章 家庭会议
- 254 第四十九章 新店开张
- 255 第五十章 观摩学习
- 256 第五十一章 擦肩而过
- 257 第五十二章 宋皇家事
- 258 第五十三章 阿离下山
- 259 第五十四章 涂山冲的愤怒
- 260 第五十五章 轩辕来客
- 261 第五十六章 盛情款待
- 262 第五十七章 兄长谊
- 263 第五十八章 师长慈
- 264 第五十九章 截杀与救援(上)
- 265 第六十章 截杀与救援(中)
- 266 第六十一章 截杀与救援(下)
- 267 第六十二章 天子一怒(上)
- 268 第六十三章 天子一怒(下)
- 269 第六十四章 召见天火
- 270 第六十五章 初次传送
- 271 第六十六章 赠筑基丹
- 272 第六十七章 面圣
- 273 第六十八章 奏对
- 274 第六十九章 暗流涌动(上)
- 275 第七十章 暗流涌动(下)
- 276 第七十一章 雨花巷管委会
- 277 第七十二章 庆功宴(上)
- 278 第七十三章 庆功宴(下)
- 279 第七十四章 卓识远见
- 280 第七十五章 追查奸商
- 281 第七十六章 催稿
- 282 第七十七章 除夕夜(上)
- 283 第七十八章 除夕夜(中)
- 284 第七十九章 除夕夜(下)
- 285 第八十章 定价权
- 286 第八十一章 初相逢
- 287 第八十二章 宣慰雨花巷
- 288 第八十三章 又见兄长
- 289 第八十四章 再聚首
- 290 第八十五章 二次问策
- 291 第八十六章 黎茂的身世
- 292 第八十七章 再聚首
- 293 第八十八章 正当时
- 294 第一章 山上有云(上)
- 295 第二章 山上有云(中)
- 296 第三章 山上有云(下)
- 297 第四章 云上有殿(上)
- 298 第五章 云上有殿(下)
- 299 第六章 登山(一)
- 300 第七章 登山(二)
- 301 第八章 登山(三)
- 302 第九章 登山(四)
- 303 第十章 登山(五)
- 304 第十一章 登山(六)
- 305 第十二章 登山(七)
- 306 第十三章 登山(八)
- 307 第十四章 登山(九)
- 308 第十五章 登山(十)
- 309 第十六章 登山(十一)
- 310 第十七章 登山(十二)
- 311 第十八章 登山(十三)
- 312 第十九章 登山(十四)
- 313 第二十章 登山(十五)
- 314 第二十一章 登山(十六)
- 315 第二十二章 登山(十七)
- 316 第二十三章 登山(十八)
- 317 第二十四章 登山(十九)
- 318 第二十五章 登山(二十)
- 319 第二十六章 登山(二十一)
- 320 第二十七章 登山(二十二)
- 321 第二十八章 登山(二十三)
- 322 第二十九章 登山(二十四)
- 323 第三十章 登山(二十五)
- 324 第三十一章 登山(二十六)
- 325 第三十二章 登山(二十七)
- 326 第三十三章 登山(二十八)
- 327 第三十四章 登山(二十九)
- 328 第三十五章 登山(三十)
- 329 第三十六章 叛乱
- 330 第三十七章 变革
- 331 第三十八章 平叛
- 332 第三十九章 失约
- 333 第四十章 省亲
- 334 第四十一章 日月星三使
- 335 第四十二章 为国戍边
- 336 第四十三章 璇玑炫彩
- 337 第四十四章 山上的日子
- 338 第四十五章 风云起
- 339 第四十六章 越级试炼
- 340 第四十七章 胸怀天下之人
- 341 第四十八章 天堑危机
- 342 第四十九章 塞北盛会
- 343 第五十章 又见敦煌
- 344 第五十一章 偷营
- 345 第五十二章 军卒悲苦
- 346 第五十三章 天下盟
- 347 第五十四章 冥军初现
- 348 第五十五章 三国覆灭
- 349 第五十六章 灭白莲
- 350 第五十七章 平归绥
- 351 第五十八章 备战忙
- 352 第五十九章 终极一战
- 353 匆匆结尾,遗憾和轻松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六十一章 边城危局(下)
第六十一章 边城危局(下)
敦煌城,城守府议事堂。
李成良再次召集城内文武官员进行会议,通报城外敌军动向和听取城内备战情况,本次会议由守备将军范云超主持。
今冬雪灾强度和范围超出了大家的想象,蒙元、西域诸国和西蕃的受灾程度可以说是千年一遇级别,根本无法抵御。在种族生存的压力下,三方不得不放下他们之间的仇怨,一同出兵唐国,劫掠唐国物资、转移国内矛盾。
以往互相攻伐的三股势力,想要在短时间内达成统一的指挥和步骤,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匆忙派出先锋部队后,关于后续中军的规模、出征时间、粮草供给和利益分配等变成了扯皮的事情,几方使者在争吵和妥协中消耗了大量时间。
被唐人称为“蛮族联军”的中军比预计的时间晚到了两天,又多给了敦煌城两天的准备时间,这也让敦煌城的整体备战进度好于预期。
听范将军这样讲,城内的文武官员们都稍微松了一口气,经过这这些天忙碌的工作,亲眼看着敦煌城各种备战准备充分,大家对蛮族联军的恐惧感下降了很多。
此时,敦煌城内的主战派占据了主流,他们认为只要能坚持到来年二月,朝廷大军就可以出关来援,到时敦煌城的危局自然可解。
但是主和派(包括投降派)在城内仍有一定的势力,度过了初时的恐慌,主和派现在也缓过了元气,他们主张派出使者与蛮族联军进行谈判。
如果蛮族联军的要求不过分,只是要些粮草金银,可以给他们一些,令他们退兵,也好过刀兵相见、生灵涂炭;如果不能劝退,通过谈判拖延一下蛮军的进攻时间,也是件大功一件。
此言一出,主战派里性急的将领立刻勃然大怒,蛮族联军都已经攻到城下了,这个时刻还有人提议议和,简直是丧权辱国,有辱大唐国威。
所有主战派将领纷纷起身痛斥主和派,而主和派却以战争靡费财帛、百姓疾苦、士兵生命为由,据理相争,双方顿时吵成一团。
李城主只是静静坐着,并未表态;范将军则是一脸怒容,手扶着剑柄,眼看就要爆发出来了。
这时,城守府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现在还能在城内纵马狂奔的只有城外返回的哨探了,否则早被无处不在的边军和城防军射杀了。
马蹄声一直到议事堂门外才停了下来,一个浑身血污的披甲汉子撞开议事堂大门,跌跌撞撞跑了进来,看到各位大人都在,立刻扑倒在地上,磕头如捣蒜,悲声大叫:
“各位大人,救救城外的百姓吧!西域诸国那帮畜生,把散落在城外的百姓统统关进了军营,连已经死去的尸体都拖了回去,说是要碾为肉糜,充作军粮!”
“什么?”李成良豁然起身,因为用力过猛,立刻感觉头晕目眩,眼前一黑,扶额向后倒去,一旁的范云超急忙探手扶住城主大人。
坐在前排几位品级较高的官员立刻上前把李大人抬到太师椅上,为他拍胸顺气,良久李成良才缓过气来。
李成良眼中闪动着仇恨的火焰,他一把抓住范云超的胳膊,盯着范云超的眼睛说:“云超,你可有良策救那些百姓?”
范云超无法直视李成良的眼睛,默默移开目光说:“大人,恕云超无能!城门已经彻底封闭,我们向城外派兵只能从城墙上垂下,现在去救他们恐怕已经晚了,况且城外有三十八万蛮族联军,我们根本没有能力冲营救人的兵力!”
李成良双眼怒睁,双手如铁钳般抓住范云超的胳膊大吼道:“那可都是我们敦煌府的子民,我们唐国的同胞,两万人呐!如果是冻饿而死也就罢了,可他们现在要被蛮族当做军粮!军粮呐!你听到了没?云超!
我命令你,现在就带人去救他们,快!出了事情,我在朝廷那里一力承担!”
范云超坚定地摇摇头说:“大人,对不起。我现在的职责是全力守好敦煌城,其他的人我无法兼顾。”
“你你你!”李成良额上青筋暴跳怒骂道:“范云超,朝廷把敦煌府八十万军民交给我们,你却要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去死,你无耻、冷血,你是懦夫!”
范云超瞳孔一收缩,本欲反驳,旋即又压下了火气,平静地说:“正因为朝廷把敦煌府交给我们两人来看守,我们更不能意气用事,不能为了城外那两万未按规定返回城内的人,葬送了城内七十八万军民的性命。
更何况敦煌城破、国门大开,死得就不是两万人了,可能是两百万、两千万人,还请大人三思!”
李成良怒指着范云超,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脸上憋得潮红,终于一口鲜血喷出,彻底昏了过去。
众官员手忙脚乱地想把李城主往后堂抬,范云超冷冷地说:“去两个人就行了,余下人继续开会。”
那些文官敢怒不敢言,只好派了两个代表跟着府内的下人抬着李成良去了后宅。
范云超用冰冷的目光环视了一下议事堂内的官员,用同样冰冷刺骨的声音说:“诸位,李城主重病,现在城中局势危机,按照朝廷规定,从此刻起由我暂代城中各项事务!各位有什么意见吗?”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武官一方立刻觉得精神抖擞,不觉都挺直了脊背,打开了肩膀,个个表现出一副勇武之姿。
有些平日跋扈的武将更是瞪大了眼睛,恶狠狠扫视着文官团体,看看哪个文官敢提反对意见!
文官没有了李城主撑腰,谁敢得罪守备将军,大部分人都低下头,算是默认了这场夺权。
范云超满意地点点头说:“好,既然大家都没有意见,我宣布第一条命令,从此刻起,谁再敢提出城救人,就以通敌论处!”
……
苏合在大营中足足等了半个时辰,联军的各路将领才陆续赶到,各国、各部的正印官带先锋官来了三十多人,护卫却来了不下三千人。
苏合对联军如此的低效只能暗自摇头,为利益而联手的军队,你能指望他们有多好的表现呢?
苏合叫朝鲁点了一百名亲卫随行,打马向敦煌城出发。
二十多里雪路,马匹足足走了一个时辰才走到,当各族将领亲眼看到敦煌城时,都不禁大惊失色。
二十二里宽,十五丈高的城墙就像一座巍峨的大山一样挡在前方,截断了西域通向河西走廊的道路。
没有人敢绕开这座雄城直接偷袭大唐的腹地,因为一旦被敦煌城截断了后路,不管有多少军队开进河西走廊,最终都会全军覆没。
苏合眯着眼睛观察着敦煌城周边的形势,出于防守的考虑,敦煌城周围坚壁清野,附近数十里内都没有成片的山丘和树林,无法在城外建立制高点,也无法就地伐木制作攻城器械。
敦煌城附近没有大型河流,所以也没有护城河,但是城下有很深的壕沟,不过此时已经被冰面覆盖,整个冰面从城墙向外延伸三十丈,极不利于士兵攻城。
城墙上箭楼、角楼林立,各种守城器械齐全,城墙上影影绰绰地都是士兵,看来城内兵员也很充足,绝对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城池。
苏合先在远处观察了一会儿,决定再靠近些,看看城下进攻的方向和路线。
很快三十多位联军将领来到了城下冰面和积雪的交界处,因为积雪太厚,这里的积雪面比冰面整整高出了一丈,形成了一个丈许高的雪崖,仿佛大地在这里突然下沉了一丈似的。
一丈高的雪崖并不算高,但是如果士兵从这里跳下,还要踩在光滑的冰面上,步履蹒跚地冲向三十丈外的城墙,这样的进攻难度就大了。
这段期间,足够城上可以用弓箭大肆收割攻城士兵的生命,即使攻到城墙下,用什么方法攻上城墙也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
从城门直接进攻就不用想了,那里肯定早就被封死了,撞碎了大门也没用;但在缺乏攻城器械的前提下,攀爬十五丈的城墙,真比登天还难。
一旦攻击失败,因为雪崖的存在,进攻士兵根本无法后撤,最终难逃覆灭的下场。
得想办法把雪崖铲平,至少建立一个缓坡,让进攻部队可以顺畅地攻到城墙下,撤退时也有一条后撤的路线。
苏合观察了一会儿,掌握了敦煌城的大致情况,决定先回营再思考对策。
这时,城楼上突然出现了一群唐国将领,他们刚刚得到报告,说疑似对方将领来阵前窥视城内。
诸将立刻气愤无比,随范将军一起登上城楼,准备痛斥贼酋。
范云超登上城楼一看,敌方将领离城墙不过四十来丈,城上的边军竟然没人放箭驱逐他们,大怒道:“纪昌何在,给我射杀敌方主将!”
范云超背后闪出一名体型健美、猿臂蜂腰的三旬青年,二话不说,搭弓就向对面头领装束的蒙元大将射出一箭。
纪昌是敦煌府最著名的箭手,这一箭果然势如奔雷,瞬间就到了对面苏合面前。
苏合根本没有理会这一箭,拨马掉头往回走去,这支箭离苏合还有三丈之时,一名大汉从从一侧的马背上跳起来,大喝一声从侧面生生抓住了箭杆,然后稳稳地落在了地上。
这名大汉正是蒙元先锋将军朝鲁,纪昌的箭在他的手掌里剧烈抖动了几下才平静下来,朝鲁呵呵大笑着单手折断了那支箭扔在地上。
他从自己背上摘下大弓,迅速从箭壶中抽出三支箭,搭上弓弦,“嗖”一声向城楼上射来。
纪昌瞳孔收缩,急忙连放三箭,崩飞了两支箭矢,第三支箭却突然加速,躲开了纪昌的拦截,直奔范云超而去,纪昌急忙用手中长弓用力拨开了最后一支箭。
虽然朝鲁没有伤到范云超,但是纪昌的箭法明显要逊于朝鲁,没想到双方还未开战,敦煌城就先输了一阵。
城楼上所有的唐国武将都是一脸铁青,但自忖自己的箭法还不如纪昌,谁也不敢再出来献丑。
此时敌方将领已经走出了五十丈,再让士兵放箭已经晚了,看来这一阵是输定了。
朝鲁亲自断后,他伸出右手握拳,拇指朝下,嘿嘿大笑着用生硬的华夏语大吼道:“改日,取,你们,首级!”
就在这时,异变突起,朝鲁身前两丈处的地面突然开裂,厚厚的积雪炸开,大蓬的雪块、碎冰飞出,击打向朝鲁的面部和身体。
朝鲁下意识地抬手遮挡面部,这时乱飞的雪块里有一块比较大的雪块竟然在空中自己加速了,一道闪亮的刀光穿过飞舞的碎雪送入了朝鲁的喉咙。
朝鲁都没来得及闪避,就被一刀封喉,接着刀光一闪,朝鲁的首级被顺势斩下,他粗壮颈腔里的鲜血喷出几尺高,在极冷的空气中迅速失去了热量,等落地时很多鲜血已经变成了血色的冰珠。
双方的将领和士兵全部都呆住了,只见那个雪块原来是一身纯白打扮的武士,他一把抓住朝鲁首级的头发,掉头跳下冰面,在冰面上拼命地奔跑起来,快速向城墙靠拢。
苏合怒目圆睁,大吼一声:“快放箭,我要杀了他为朝鲁报仇!”
马上诸将和护卫们纷纷取出弓箭,开始向那道奔逃的白色人影放箭!
这时敦煌城城墙上经过短暂的慌乱后,范云超大吼:“放箭压制蛮夷,务必把那名勇士救回来!床弩呢?快抬上来!”
城楼上的唐军亲眼看到有人刺杀了蛮族联军的先锋官,只觉热血沸腾,借着城墙高度,玩命地把手中的箭矢射向敌军,生生阻断了蛮军追杀的脚步。
大批冲过来的蛮军护卫纷纷中箭落马,只好远远地放箭,这些箭矢很没有章法,无法威胁到那位刺客勇士,他以极快的速度就来到了城墙下面。
早有兵士从城墙上扔下一条绳索,那名勇士没有着急攀爬,以免成为蛮军的靶子,他用手中的长刀拨挡着对面射来的箭矢,等待着机会。
“嗡嗡嗡~~”的闷响声传来,这是唐军床弩发射时的声音,强大的机栝可以把手臂粗的箭矢射出去五百丈,床弩一发威,蛮军不得不连连后撤。
那名刺客看到蛮军后撤,立刻攀绳而上,有如狸猫一般灵活,很快就攀到了城墙之上。
他刚跳下城垛,立刻有十余名亲卫精兵用长枪把他逼到城墙壁上,刺客识趣地扔下手中的长刀,又把朝鲁的人头扔到另一侧,伸手摘下面罩。
武官中有几个人发出了惊呼,范云超奇怪地问:“你们可认得此人?”
黄千总踏前一步说:“禀将军,下官认得他,他就是前些日子非常出名的百斩英雄--黎茂!”
李成良再次召集城内文武官员进行会议,通报城外敌军动向和听取城内备战情况,本次会议由守备将军范云超主持。
今冬雪灾强度和范围超出了大家的想象,蒙元、西域诸国和西蕃的受灾程度可以说是千年一遇级别,根本无法抵御。在种族生存的压力下,三方不得不放下他们之间的仇怨,一同出兵唐国,劫掠唐国物资、转移国内矛盾。
以往互相攻伐的三股势力,想要在短时间内达成统一的指挥和步骤,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匆忙派出先锋部队后,关于后续中军的规模、出征时间、粮草供给和利益分配等变成了扯皮的事情,几方使者在争吵和妥协中消耗了大量时间。
被唐人称为“蛮族联军”的中军比预计的时间晚到了两天,又多给了敦煌城两天的准备时间,这也让敦煌城的整体备战进度好于预期。
听范将军这样讲,城内的文武官员们都稍微松了一口气,经过这这些天忙碌的工作,亲眼看着敦煌城各种备战准备充分,大家对蛮族联军的恐惧感下降了很多。
此时,敦煌城内的主战派占据了主流,他们认为只要能坚持到来年二月,朝廷大军就可以出关来援,到时敦煌城的危局自然可解。
但是主和派(包括投降派)在城内仍有一定的势力,度过了初时的恐慌,主和派现在也缓过了元气,他们主张派出使者与蛮族联军进行谈判。
如果蛮族联军的要求不过分,只是要些粮草金银,可以给他们一些,令他们退兵,也好过刀兵相见、生灵涂炭;如果不能劝退,通过谈判拖延一下蛮军的进攻时间,也是件大功一件。
此言一出,主战派里性急的将领立刻勃然大怒,蛮族联军都已经攻到城下了,这个时刻还有人提议议和,简直是丧权辱国,有辱大唐国威。
所有主战派将领纷纷起身痛斥主和派,而主和派却以战争靡费财帛、百姓疾苦、士兵生命为由,据理相争,双方顿时吵成一团。
李城主只是静静坐着,并未表态;范将军则是一脸怒容,手扶着剑柄,眼看就要爆发出来了。
这时,城守府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现在还能在城内纵马狂奔的只有城外返回的哨探了,否则早被无处不在的边军和城防军射杀了。
马蹄声一直到议事堂门外才停了下来,一个浑身血污的披甲汉子撞开议事堂大门,跌跌撞撞跑了进来,看到各位大人都在,立刻扑倒在地上,磕头如捣蒜,悲声大叫:
“各位大人,救救城外的百姓吧!西域诸国那帮畜生,把散落在城外的百姓统统关进了军营,连已经死去的尸体都拖了回去,说是要碾为肉糜,充作军粮!”
“什么?”李成良豁然起身,因为用力过猛,立刻感觉头晕目眩,眼前一黑,扶额向后倒去,一旁的范云超急忙探手扶住城主大人。
坐在前排几位品级较高的官员立刻上前把李大人抬到太师椅上,为他拍胸顺气,良久李成良才缓过气来。
李成良眼中闪动着仇恨的火焰,他一把抓住范云超的胳膊,盯着范云超的眼睛说:“云超,你可有良策救那些百姓?”
范云超无法直视李成良的眼睛,默默移开目光说:“大人,恕云超无能!城门已经彻底封闭,我们向城外派兵只能从城墙上垂下,现在去救他们恐怕已经晚了,况且城外有三十八万蛮族联军,我们根本没有能力冲营救人的兵力!”
李成良双眼怒睁,双手如铁钳般抓住范云超的胳膊大吼道:“那可都是我们敦煌府的子民,我们唐国的同胞,两万人呐!如果是冻饿而死也就罢了,可他们现在要被蛮族当做军粮!军粮呐!你听到了没?云超!
我命令你,现在就带人去救他们,快!出了事情,我在朝廷那里一力承担!”
范云超坚定地摇摇头说:“大人,对不起。我现在的职责是全力守好敦煌城,其他的人我无法兼顾。”
“你你你!”李成良额上青筋暴跳怒骂道:“范云超,朝廷把敦煌府八十万军民交给我们,你却要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去死,你无耻、冷血,你是懦夫!”
范云超瞳孔一收缩,本欲反驳,旋即又压下了火气,平静地说:“正因为朝廷把敦煌府交给我们两人来看守,我们更不能意气用事,不能为了城外那两万未按规定返回城内的人,葬送了城内七十八万军民的性命。
更何况敦煌城破、国门大开,死得就不是两万人了,可能是两百万、两千万人,还请大人三思!”
李成良怒指着范云超,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脸上憋得潮红,终于一口鲜血喷出,彻底昏了过去。
众官员手忙脚乱地想把李城主往后堂抬,范云超冷冷地说:“去两个人就行了,余下人继续开会。”
那些文官敢怒不敢言,只好派了两个代表跟着府内的下人抬着李成良去了后宅。
范云超用冰冷的目光环视了一下议事堂内的官员,用同样冰冷刺骨的声音说:“诸位,李城主重病,现在城中局势危机,按照朝廷规定,从此刻起由我暂代城中各项事务!各位有什么意见吗?”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武官一方立刻觉得精神抖擞,不觉都挺直了脊背,打开了肩膀,个个表现出一副勇武之姿。
有些平日跋扈的武将更是瞪大了眼睛,恶狠狠扫视着文官团体,看看哪个文官敢提反对意见!
文官没有了李城主撑腰,谁敢得罪守备将军,大部分人都低下头,算是默认了这场夺权。
范云超满意地点点头说:“好,既然大家都没有意见,我宣布第一条命令,从此刻起,谁再敢提出城救人,就以通敌论处!”
……
苏合在大营中足足等了半个时辰,联军的各路将领才陆续赶到,各国、各部的正印官带先锋官来了三十多人,护卫却来了不下三千人。
苏合对联军如此的低效只能暗自摇头,为利益而联手的军队,你能指望他们有多好的表现呢?
苏合叫朝鲁点了一百名亲卫随行,打马向敦煌城出发。
二十多里雪路,马匹足足走了一个时辰才走到,当各族将领亲眼看到敦煌城时,都不禁大惊失色。
二十二里宽,十五丈高的城墙就像一座巍峨的大山一样挡在前方,截断了西域通向河西走廊的道路。
没有人敢绕开这座雄城直接偷袭大唐的腹地,因为一旦被敦煌城截断了后路,不管有多少军队开进河西走廊,最终都会全军覆没。
苏合眯着眼睛观察着敦煌城周边的形势,出于防守的考虑,敦煌城周围坚壁清野,附近数十里内都没有成片的山丘和树林,无法在城外建立制高点,也无法就地伐木制作攻城器械。
敦煌城附近没有大型河流,所以也没有护城河,但是城下有很深的壕沟,不过此时已经被冰面覆盖,整个冰面从城墙向外延伸三十丈,极不利于士兵攻城。
城墙上箭楼、角楼林立,各种守城器械齐全,城墙上影影绰绰地都是士兵,看来城内兵员也很充足,绝对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城池。
苏合先在远处观察了一会儿,决定再靠近些,看看城下进攻的方向和路线。
很快三十多位联军将领来到了城下冰面和积雪的交界处,因为积雪太厚,这里的积雪面比冰面整整高出了一丈,形成了一个丈许高的雪崖,仿佛大地在这里突然下沉了一丈似的。
一丈高的雪崖并不算高,但是如果士兵从这里跳下,还要踩在光滑的冰面上,步履蹒跚地冲向三十丈外的城墙,这样的进攻难度就大了。
这段期间,足够城上可以用弓箭大肆收割攻城士兵的生命,即使攻到城墙下,用什么方法攻上城墙也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
从城门直接进攻就不用想了,那里肯定早就被封死了,撞碎了大门也没用;但在缺乏攻城器械的前提下,攀爬十五丈的城墙,真比登天还难。
一旦攻击失败,因为雪崖的存在,进攻士兵根本无法后撤,最终难逃覆灭的下场。
得想办法把雪崖铲平,至少建立一个缓坡,让进攻部队可以顺畅地攻到城墙下,撤退时也有一条后撤的路线。
苏合观察了一会儿,掌握了敦煌城的大致情况,决定先回营再思考对策。
这时,城楼上突然出现了一群唐国将领,他们刚刚得到报告,说疑似对方将领来阵前窥视城内。
诸将立刻气愤无比,随范将军一起登上城楼,准备痛斥贼酋。
范云超登上城楼一看,敌方将领离城墙不过四十来丈,城上的边军竟然没人放箭驱逐他们,大怒道:“纪昌何在,给我射杀敌方主将!”
范云超背后闪出一名体型健美、猿臂蜂腰的三旬青年,二话不说,搭弓就向对面头领装束的蒙元大将射出一箭。
纪昌是敦煌府最著名的箭手,这一箭果然势如奔雷,瞬间就到了对面苏合面前。
苏合根本没有理会这一箭,拨马掉头往回走去,这支箭离苏合还有三丈之时,一名大汉从从一侧的马背上跳起来,大喝一声从侧面生生抓住了箭杆,然后稳稳地落在了地上。
这名大汉正是蒙元先锋将军朝鲁,纪昌的箭在他的手掌里剧烈抖动了几下才平静下来,朝鲁呵呵大笑着单手折断了那支箭扔在地上。
他从自己背上摘下大弓,迅速从箭壶中抽出三支箭,搭上弓弦,“嗖”一声向城楼上射来。
纪昌瞳孔收缩,急忙连放三箭,崩飞了两支箭矢,第三支箭却突然加速,躲开了纪昌的拦截,直奔范云超而去,纪昌急忙用手中长弓用力拨开了最后一支箭。
虽然朝鲁没有伤到范云超,但是纪昌的箭法明显要逊于朝鲁,没想到双方还未开战,敦煌城就先输了一阵。
城楼上所有的唐国武将都是一脸铁青,但自忖自己的箭法还不如纪昌,谁也不敢再出来献丑。
此时敌方将领已经走出了五十丈,再让士兵放箭已经晚了,看来这一阵是输定了。
朝鲁亲自断后,他伸出右手握拳,拇指朝下,嘿嘿大笑着用生硬的华夏语大吼道:“改日,取,你们,首级!”
就在这时,异变突起,朝鲁身前两丈处的地面突然开裂,厚厚的积雪炸开,大蓬的雪块、碎冰飞出,击打向朝鲁的面部和身体。
朝鲁下意识地抬手遮挡面部,这时乱飞的雪块里有一块比较大的雪块竟然在空中自己加速了,一道闪亮的刀光穿过飞舞的碎雪送入了朝鲁的喉咙。
朝鲁都没来得及闪避,就被一刀封喉,接着刀光一闪,朝鲁的首级被顺势斩下,他粗壮颈腔里的鲜血喷出几尺高,在极冷的空气中迅速失去了热量,等落地时很多鲜血已经变成了血色的冰珠。
双方的将领和士兵全部都呆住了,只见那个雪块原来是一身纯白打扮的武士,他一把抓住朝鲁首级的头发,掉头跳下冰面,在冰面上拼命地奔跑起来,快速向城墙靠拢。
苏合怒目圆睁,大吼一声:“快放箭,我要杀了他为朝鲁报仇!”
马上诸将和护卫们纷纷取出弓箭,开始向那道奔逃的白色人影放箭!
这时敦煌城城墙上经过短暂的慌乱后,范云超大吼:“放箭压制蛮夷,务必把那名勇士救回来!床弩呢?快抬上来!”
城楼上的唐军亲眼看到有人刺杀了蛮族联军的先锋官,只觉热血沸腾,借着城墙高度,玩命地把手中的箭矢射向敌军,生生阻断了蛮军追杀的脚步。
大批冲过来的蛮军护卫纷纷中箭落马,只好远远地放箭,这些箭矢很没有章法,无法威胁到那位刺客勇士,他以极快的速度就来到了城墙下面。
早有兵士从城墙上扔下一条绳索,那名勇士没有着急攀爬,以免成为蛮军的靶子,他用手中的长刀拨挡着对面射来的箭矢,等待着机会。
“嗡嗡嗡~~”的闷响声传来,这是唐军床弩发射时的声音,强大的机栝可以把手臂粗的箭矢射出去五百丈,床弩一发威,蛮军不得不连连后撤。
那名刺客看到蛮军后撤,立刻攀绳而上,有如狸猫一般灵活,很快就攀到了城墙之上。
他刚跳下城垛,立刻有十余名亲卫精兵用长枪把他逼到城墙壁上,刺客识趣地扔下手中的长刀,又把朝鲁的人头扔到另一侧,伸手摘下面罩。
武官中有几个人发出了惊呼,范云超奇怪地问:“你们可认得此人?”
黄千总踏前一步说:“禀将军,下官认得他,他就是前些日子非常出名的百斩英雄--黎茂!”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