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11 第四十九章 连破十一重
- 112 第五十章 天道破境
- 113 第五十一章 全员突破
- 114 第五十二章 屡获功法
- 115 第五十三章 银魂之魄(上)
- 116 第五十四章 银魂之魄(下)
- 117 第五十五章 雪患
- 118 第五十六章 冤大头
- 119 第五十七章 大收获
- 120 第五十八章 天意如此
- 121 第五十九章 边城危局(上)
- 122 第六十章 边城危局(中)
- 123 第六十一章 边城危局(下)
- 124 第六十二章 血战敦煌
- 125 第六十三章 元旦大比(一)
- 126 第六十四章 元旦大比(二)
- 127 第六十五章 元旦大比(三)
- 128 第六十六章 元旦大比(四)
- 129 第六十七章 元旦大比(五)
- 130 第六十八章 元旦大比(六)
- 131 第六十九章 城头除夕
- 132 第七十章 元旦祭祀
- 133 第七十一章 始祖庙
- 134 第七十二章 人肉盾牌
- 135 第七十三章 冰污水蛭
- 136 第七十四章 责任我担
- 137 第七十五章 唐人血性
- 138 第七十六章 杀人者黎茂
- 139 第七十七章 萨满祭司
- 140 第七十八章 止干戈
- 141 第七十九章 梨花白
- 142 第八十章 建言书
- 143 第八十一章 小锅米线
- 144 第八十二章 何氏叔侄
- 145 第八十三章 早市
- 146 第八十四章 我要修炼
- 147 第八十五章 寻衅
- 148 第八十六章 报名
- 149 第八十七章 去芥蒂
- 150 第八十八章 广聚轩
- 151 第八十九章 遇故知
- 152 第九十章 宴席不断
- 153 第九十一章 滇北盟
- 154 第九十二章 同气连枝
- 155 第九十三章 五禽戏
- 156 第九十四章 离家难(上)
- 157 第九十五章 离家难(下)
- 158 第九十六章 一切为了强大
- 159 第九十七章 筑基大会(一)
- 160 第九十八章 筑基大会(二)
- 161 第九十九章 筑基大会(三)
- 162 第一百章 筑基大会(四)
- 163 第一零一章 筑基大会(五)
- 164 第一零二章 筑基大会(六)
- 165 第一零三章 筑基大会(七)
- 166 第一零四章 筑基大会(八)
- 167 第一零五章 筑基大会(九)
- 168 第一零六章 筑基大会(十)
- 169 第一零七章 筑基大会(十一)
- 170 第一零八章 筑基大会(十二)
- 171 第一零九章 筑基大会(十三)
- 172 第一一零章 筑基大会(十四)
- 173 第一一一章 筑基大会(十五)
- 174 第一一二章 筑基大会(十六)
- 175 第一一三章 筑基大会(十七)
- 176 第一一四章 筑基大会(十八)
- 177 第一一五章 筑基大会(十九)
- 178 第一一六章 筑基大会(二十)
- 179 第一一七章 筑基大会(二一)
- 180 第一一八章 筑基大会(二二)
- 181 第一一九章 筑基大会(二三)
- 182 第一二零章 筑基大会(二四)
- 183 第一二一章 筑基大会(二五)
- 184 第一二二章 筑基大会(二六)
- 185 第一二三章 鲛人骸骨
- 186 第一二四章 联合购买
- 187 第一二五章 邀请
- 188 第一二六章 话别
- 189 第一二七章 风从东方来
- 190 第一二八章 备战百强赛
- 191 第一二九章 上元灯会(上)
- 192 第一三零章 上元灯会(下)(明天元旦,晚上一更)
- 193 第一三一章 敦煌上元(祝大家元旦快乐!)
- 194 第一三二章 敦煌祭奠
- 195 第一三三章 匠作人才
- 196 第一三四章 劳军
- 197 第一三五章 淘宝
- 198 第一三六章 问政
- 199 第一三七章 订策(上)
- 200 第一三八章 订策(中)
- 201 第一三九章 订策(下)
- 202 第一四零章 前途归路(上)
- 203 第一四一章 前途归路(下)
- 204 第一四二章 走向正轨
- 205 第一四三章 开城之日
- 206 第一四四章 城门相送
- 207 第一四五章 紫衣来了
- 208 第一四六章 启程
- 209 第一章 渡河(上)
- 210 第二章 渡河(下)
- 211 第三章 职位变动
- 212 第四章 皇子布局
- 213 第五章 相约金陵
- 214 第六章 采购礼品
- 215 第七章 后顾之忧
- 216 第八章 北人乘舟
- 217 第九章 江上机遇
- 218 第十章 船家冤情
- 219 第十一章 请您相助
- 220 第十二章 初识汨罗
- 221 第十三章 许家宗祠
- 222 第十四章 寻坟记
- 223 第十五章 起骸骨
- 224 第十六章 拜贴
- 225 第十七章 父子相商
- 226 第十八章 夜探
- 227 第十九章 山桐子
- 228 第二十章 不速之客
- 229 第二十一章 端午祭奠(上)
- 230 第二十二章 端午祭奠(中)
- 231 第二十三章 端午祭奠(下)
- 232 第二十四章 血色寿宴(上)
- 233 第二十五章 血色寿宴(中)
- 234 第二十六章 血色寿宴(下)
- 235 第二十七章 灭妖道
- 236 第二十八章 离汨罗(上)
- 237 第二十九章 离汨罗(下)
- 238 第三十章 金陵好地方
- 239 第三十一章 偷鸡不成
- 240 第三十二章 蚀尽米
- 241 第三十三章 红尘练心
- 242 第三十四章 目的地金陵
- 243 第三十五章 进城
- 244 第三十六章 问路
- 245 第三十七章 雨花巷
- 246 第三十八章 腰牌
- 247 第四十二章 献灵丹
- 248 第四十三章 两个条件
- 249 第四十四章 赐宅院
- 250 第四十五章 黎茂进城
- 251 第四十六章 轻松过关
- 252 第四十七章 问诊
- 253 第四十八章 家庭会议
- 254 第四十九章 新店开张
- 255 第五十章 观摩学习
- 256 第五十一章 擦肩而过
- 257 第五十二章 宋皇家事
- 258 第五十三章 阿离下山
- 259 第五十四章 涂山冲的愤怒
- 260 第五十五章 轩辕来客
- 261 第五十六章 盛情款待
- 262 第五十七章 兄长谊
- 263 第五十八章 师长慈
- 264 第五十九章 截杀与救援(上)
- 265 第六十章 截杀与救援(中)
- 266 第六十一章 截杀与救援(下)
- 267 第六十二章 天子一怒(上)
- 268 第六十三章 天子一怒(下)
- 269 第六十四章 召见天火
- 270 第六十五章 初次传送
- 271 第六十六章 赠筑基丹
- 272 第六十七章 面圣
- 273 第六十八章 奏对
- 274 第六十九章 暗流涌动(上)
- 275 第七十章 暗流涌动(下)
- 276 第七十一章 雨花巷管委会
- 277 第七十二章 庆功宴(上)
- 278 第七十三章 庆功宴(下)
- 279 第七十四章 卓识远见
- 280 第七十五章 追查奸商
- 281 第七十六章 催稿
- 282 第七十七章 除夕夜(上)
- 283 第七十八章 除夕夜(中)
- 284 第七十九章 除夕夜(下)
- 285 第八十章 定价权
- 286 第八十一章 初相逢
- 287 第八十二章 宣慰雨花巷
- 288 第八十三章 又见兄长
- 289 第八十四章 再聚首
- 290 第八十五章 二次问策
- 291 第八十六章 黎茂的身世
- 292 第八十七章 再聚首
- 293 第八十八章 正当时
- 294 第一章 山上有云(上)
- 295 第二章 山上有云(中)
- 296 第三章 山上有云(下)
- 297 第四章 云上有殿(上)
- 298 第五章 云上有殿(下)
- 299 第六章 登山(一)
- 300 第七章 登山(二)
- 301 第八章 登山(三)
- 302 第九章 登山(四)
- 303 第十章 登山(五)
- 304 第十一章 登山(六)
- 305 第十二章 登山(七)
- 306 第十三章 登山(八)
- 307 第十四章 登山(九)
- 308 第十五章 登山(十)
- 309 第十六章 登山(十一)
- 310 第十七章 登山(十二)
- 311 第十八章 登山(十三)
- 312 第十九章 登山(十四)
- 313 第二十章 登山(十五)
- 314 第二十一章 登山(十六)
- 315 第二十二章 登山(十七)
- 316 第二十三章 登山(十八)
- 317 第二十四章 登山(十九)
- 318 第二十五章 登山(二十)
- 319 第二十六章 登山(二十一)
- 320 第二十七章 登山(二十二)
- 321 第二十八章 登山(二十三)
- 322 第二十九章 登山(二十四)
- 323 第三十章 登山(二十五)
- 324 第三十一章 登山(二十六)
- 325 第三十二章 登山(二十七)
- 326 第三十三章 登山(二十八)
- 327 第三十四章 登山(二十九)
- 328 第三十五章 登山(三十)
- 329 第三十六章 叛乱
- 330 第三十七章 变革
- 331 第三十八章 平叛
- 332 第三十九章 失约
- 333 第四十章 省亲
- 334 第四十一章 日月星三使
- 335 第四十二章 为国戍边
- 336 第四十三章 璇玑炫彩
- 337 第四十四章 山上的日子
- 338 第四十五章 风云起
- 339 第四十六章 越级试炼
- 340 第四十七章 胸怀天下之人
- 341 第四十八章 天堑危机
- 342 第四十九章 塞北盛会
- 343 第五十章 又见敦煌
- 344 第五十一章 偷营
- 345 第五十二章 军卒悲苦
- 346 第五十三章 天下盟
- 347 第五十四章 冥军初现
- 348 第五十五章 三国覆灭
- 349 第五十六章 灭白莲
- 350 第五十七章 平归绥
- 351 第五十八章 备战忙
- 352 第五十九章 终极一战
- 353 匆匆结尾,遗憾和轻松
隐藏
显示工具栏
第五十九章 边城危局(上)
第五十九章 边城危局(上)
即使最不敏感的人,现在也知道敦煌府要发生大事儿了,十二月一日午时,城主大人下达了最高级别的战时紧急状态命令,这是三十四年来敦煌府第一次宣布战时紧急状态。
命令下达不到一个时辰,军城内就开出了一支六千人的队伍,进入各坊市开始统计人口、核对户籍,尤其对冬天滞留在敦煌府的非本城商旅进行严格的盘查。
凡是没有敦煌城户籍或无法证明出身、来意的人,一律都会被带走,全部关押到瓮城的监牢之中,如果遇到不配合检查人员,直接就地格杀。
官府如此的强硬,震慑了市民,更震慑了一些来意不明的人。
全城十六岁以上,五十五岁以下的青壮男女,全部重新造册登记,城主要求务必保证城中没有一个不清不楚的人存在。
这场大搜捕一直持续到深夜,一共有三千三百多名没有户籍或身份来历不明的人被军队带走。
同时官府宣布敦煌城连续三十年未曾停过的夜市从今天起关闭,全城执行酉时至卯时的宵禁,凡宵禁期间在街上游荡的人员,被抓住一概以通敌论处。
当天下午,平时里趾高气昂的豪奢权贵家族的族长、大商人、黑道头面人物,全部被各坊市的管理人员请到了家里。
没人知道坊官和他们谈了些什么,但这些百姓眼里的大人物,最后一个个都是灰头土脸地回到了家里,绝口不提当天的谈话内容。
平日喜欢打骂下人的豪奢权贵回去后,变得温柔宽容了很多,让手下的仆役受宠若惊;
平日喜欢上街欺男霸女、飞扬跋扈的官宦子弟,都被家里的长辈锁进了屋里,严令不得上街;
平日视财如命、克扣工人的商贾回去之后,立刻把拖欠了几年的薪水一次结清;
平日收保护费、绑架勒索的黑道头目回去后,悄悄把肉票放了,还带了一些糕点礼品拜访了一些平时被他们欺负的街坊。
……
第二天一早,有六万三千多名退役士兵陆续赶到军城的各个军营内报到,敦煌城不愧“兵城”之称,很多退役的老兵在官方优厚的退伍安置条件吸引下,都选择在敦煌城内安家。
这样有远见的安排,非常适合敦煌城的长治久安,太平时节这些老兵在城内做工、城外种地,战争来临时这些老兵可以很快的动员起来,补充现有兵员不足。
经过各营的挑选,剔除了一些年龄过大、身有残疾的老兵,留下了五万七千名老兵,被单独编为“城防军”。
很快敦煌城的守军就达到了十万人,兵力不足的压力得到了极大缓解。
守备将军府的胥吏带领辎重营以极高的效率为五万七千名重新入伍的老兵配发了武器和皮甲,可见敦煌城平时战备物资准备地有多么充分。
那些淘汰下来的数千老兵,守备将军也把他们物尽其用,将城内未受过军事训练的二十二万青壮男子,编为每五十人一队,交于老兵进行准军事训练。
这些预备兵员每天进行半天的军事训练,半天的城防改建建设,各种石条、麻包、青砖被送上城墙,短短几天的时间,敦煌城的城墙就被加高了两丈。
器械营和辎重营把各种守城器械和守城物资源源不断送上城墙,同时两营的将做、匠人、工人还在日夜赶工制作更多的器械。
青壮妇女也被组织了起来,一部分制作冬衣、缝制皮手套、皮靴,制作简易担架、绷带;一部分制作军粮、研磨药材、熬制伤药;还有一部分熬练沥青、火油,制作灰瓶等守城物资。
第三天,城主府亲卫营接管了城内所有粮店,实行军管,守备府亲卫营则控制了城内所有水源,严加防护,避免有人破坏水源。
很多想在战争中囤积居奇的粮商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很多人痛诉着官府的霸道无礼,还有一些背后有靠山的粮商,拿出《大唐律》要和军方打官司。
军方这次没有姑息他们,出手雷厉风行,亲卫营统领李明亲自下令捉拿了几个带头闹事的粮商后,所有的声音就都被压了下来。
这两个军管动作立刻引起来全城百姓的注意,城内的百姓像炸了锅一样,无数妇孺老人拥向了粮店,希望能从那里多买点粮食屯在家里。
可亲卫营士兵和各坊市坊官会按照第一天的人口记录,一次只卖给一家三天的口粮,大人一天定量三合米面、小孩减半,并且每次购买都需登记在册。
通过这样的军管,既防止了粮商趁机囤积居奇,又控制了居民口粮,避免浪费,对那些家中还有隐匿人口未被查出的家庭来说,控制粮食定量,将有利于发现未被清查出来的可疑人员。
同时官方还鼓励百姓收集积雪,化成雪水在家中储藏,避免城内供水紧张。
一时之间全城氛围紧张无比、人人愁云满面,前两日还认为只是一些边境来犯之敌、诟病官府过于紧张的人,这时也紧张了起来,看来这次围攻敦煌城的人马绝对超出了大家的想象。
有一些忧患意识特别强的家庭,从这天起,就将家中的干饭都变成了稀粥,开始有意识的囤粮,更有一些殷实的人家,拿出积蓄赶往糕点店、酱菜店、酒楼等地方想要高价收购一些副食和余粮。
可是等家人回来以后才知道,这些店已经在昨日被勒令全部停业。
随着食品相关店铺的全部停业,也影响到其他店铺的经营,让全城的商业氛围变得极为凋敝,很多珠宝店铺、古董字画店铺再无人问经,不管折扣打得有多低,这个时候都没人会给他们去送钱。
反倒是典当铺的生意超好,很多悲观的人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拿出来,想换成一些金银细软,万一城破逃生时,还可以带一些家财出来。
当铺敞开收购了两天后,终于也意识到局势的恶化,再也不敢吃进货物,只能关门歇业,静观局势变化。
同样生意惨淡的还有布匹店、成衣店和鞋帽店,这个时候哪还有人有心思给自己置换新衣,大量的布匹、成衣放在家中,大战一起就都成了没用的东西。
这时,官府及时出手,以低价将城内布匹店内的麻布、棉布收购一空,另外还采购了大量的棉衣、棉鞋、棉帽,全部充作军用物资。
城内唯一还能正常运作的店铺就是炭石厂,不过炭石厂都是官营军控。
城南的炭石厂,埋藏较浅、极易开采,大部分炭石供应军方使用,少部分炭石拿来出售,补贴军费不足。
城西的火油厂这时更是全力生产,平时自动冒出黑油的洞口,这时被扩的更大,黑油练出来的火油和沥青是守城的利器,有多少都不嫌多。
全城的军民好像都围绕着即将到来的战争,忙得像陀螺一样,里面最悲惨的是那三千三百多名身份不明的人。
他们被用绳子垂下城去,干最危险、也是体力消耗最大的工作,清理城墙外围积雪和加深城墙外围壕沟。
因为这些天连降大雪,城墙下的积雪达到一丈五尺厚,等于变相的降低了城池的高度,这样攻城部队的云梯、搭钩会更容易的架设到城墙上面,极不利于守城部队的防守。
只有把这些积雪清理了,才能现出城墙下面一丈多深的壕沟,这样等于无形中让城墙又加高了将近三丈。
城外全部都是积雪,城墙下清理出的积雪不知道往哪里运送?
如果放置在近处,只需一两个时辰,冰冷刺骨的北风,又会把积雪吹到壕沟里面,然后刚才做过的事情又得从头去做。
三千三百多名囚徒干了两天还没将北侧城墙三分之一的积雪清理完毕,守备将军范云超大怒,连斩了十名囚徒,但仍然无法把工期逼快。
最后有人献策,何不用树枝和火油将城墙三十丈范围内的积雪全部烧化,等雪水结成冰就等于在城墙外面建立了一个三十丈的冰面障碍,来犯之敌穿皮靴在上面行走很容易滑倒,这样有利于城上守军的防守。
这个主意很快就被采纳,不久之后敦煌城城郭之外,燃起来大火,大火烧了整整一天一夜。
等异族联军的哨探来看时,大惊失色!
敦煌府城墙之外三十丈内的积雪全部消失,变成了只有一两尺厚的冰面,雪面和冰面交界之处有一丈高的落差,就像神迹一般。
当哨探把这个消息传回联军大营时,各先锋将军君均不相信哨探所言,更有性急的先锋将军直接斩杀了自己的哨探。
当十余名先锋将军带着自己的亲随来到敦煌城外查看地形时,也被眼前的神迹震惊了,更有一些有信仰的将军下马叩拜。
蒙元帝国的先锋将军朝鲁看了一眼敦煌府,面色阴沉地打马走了,他知道这座雄城不是自己这三万先锋能拿下的,只能等中军大队赶到才有希望。
可是中军已经比预定时间晚到了两天,不知道路上出了什么问题,还是派人去打探消息再说。
黎茂虽然不是敦煌府里最清闲的人,但绝对是其中之一。
虽然他已经取得了唐国的民籍,也被很多人认为是英雄,但是他出现的时机比较诡异,他出现之后,太平了三十多年的敦煌府竟然会被蒙元、西域和西蕃同时攻击。
这种无端的猜测已经影响到了许家商会,许家商会全部青壮已经被编入城防军和预备兵里,独独留下了黎茂没有被征调。
因为军方内部也没有达成共识,有不少文官怀疑黎茂是联军派来密探和内应,但是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谁也不愿意囚禁拷问一位刚刚被树立成英雄的人物。
现在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不征兆调用,也不处罚黎茂,只是派出密探盯梢,注意他的动向。
这种奇怪的情况坚持了几天,就开始有不好的传言流传于坊间了,从开始怀疑黎茂是奸细,变成了言之凿凿他就是奸细。
开始相信的人不多,但是越来越多的人说,黎茂渐渐有黑化的迹象。
虽然黎茂在城内还有一些拥趸,但是他们的力量越来越弱,黎茂也发现这种迹象,他知道无法自辩,唯一能做的就是减少出门,避免麻烦。
既然是被官方刻意忘记的人,又是被大家唾弃的人,还不努力修炼,将来何以立足,所以黎茂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修炼之上,心无旁骛地想恢复自己的真元修炼。
这天,黎茂刚从冥想中退了出来,所有的运行方法都是按照记忆来的,许爱已经修炼成功了,证明功法没有问题,可为什么自己就是无法抓住气感。
正当黎茂陷入冥思苦想之时,突然听到外面有大力的摔门声,接着听到许爱哭着走进许府后院,边走边哭道:
“这些爱嚼舌根子的三姑六婆,一天胡说八道,总有一天会口舌生疮,烂掉舌头!”
命令下达不到一个时辰,军城内就开出了一支六千人的队伍,进入各坊市开始统计人口、核对户籍,尤其对冬天滞留在敦煌府的非本城商旅进行严格的盘查。
凡是没有敦煌城户籍或无法证明出身、来意的人,一律都会被带走,全部关押到瓮城的监牢之中,如果遇到不配合检查人员,直接就地格杀。
官府如此的强硬,震慑了市民,更震慑了一些来意不明的人。
全城十六岁以上,五十五岁以下的青壮男女,全部重新造册登记,城主要求务必保证城中没有一个不清不楚的人存在。
这场大搜捕一直持续到深夜,一共有三千三百多名没有户籍或身份来历不明的人被军队带走。
同时官府宣布敦煌城连续三十年未曾停过的夜市从今天起关闭,全城执行酉时至卯时的宵禁,凡宵禁期间在街上游荡的人员,被抓住一概以通敌论处。
当天下午,平时里趾高气昂的豪奢权贵家族的族长、大商人、黑道头面人物,全部被各坊市的管理人员请到了家里。
没人知道坊官和他们谈了些什么,但这些百姓眼里的大人物,最后一个个都是灰头土脸地回到了家里,绝口不提当天的谈话内容。
平日喜欢打骂下人的豪奢权贵回去后,变得温柔宽容了很多,让手下的仆役受宠若惊;
平日喜欢上街欺男霸女、飞扬跋扈的官宦子弟,都被家里的长辈锁进了屋里,严令不得上街;
平日视财如命、克扣工人的商贾回去之后,立刻把拖欠了几年的薪水一次结清;
平日收保护费、绑架勒索的黑道头目回去后,悄悄把肉票放了,还带了一些糕点礼品拜访了一些平时被他们欺负的街坊。
……
第二天一早,有六万三千多名退役士兵陆续赶到军城的各个军营内报到,敦煌城不愧“兵城”之称,很多退役的老兵在官方优厚的退伍安置条件吸引下,都选择在敦煌城内安家。
这样有远见的安排,非常适合敦煌城的长治久安,太平时节这些老兵在城内做工、城外种地,战争来临时这些老兵可以很快的动员起来,补充现有兵员不足。
经过各营的挑选,剔除了一些年龄过大、身有残疾的老兵,留下了五万七千名老兵,被单独编为“城防军”。
很快敦煌城的守军就达到了十万人,兵力不足的压力得到了极大缓解。
守备将军府的胥吏带领辎重营以极高的效率为五万七千名重新入伍的老兵配发了武器和皮甲,可见敦煌城平时战备物资准备地有多么充分。
那些淘汰下来的数千老兵,守备将军也把他们物尽其用,将城内未受过军事训练的二十二万青壮男子,编为每五十人一队,交于老兵进行准军事训练。
这些预备兵员每天进行半天的军事训练,半天的城防改建建设,各种石条、麻包、青砖被送上城墙,短短几天的时间,敦煌城的城墙就被加高了两丈。
器械营和辎重营把各种守城器械和守城物资源源不断送上城墙,同时两营的将做、匠人、工人还在日夜赶工制作更多的器械。
青壮妇女也被组织了起来,一部分制作冬衣、缝制皮手套、皮靴,制作简易担架、绷带;一部分制作军粮、研磨药材、熬制伤药;还有一部分熬练沥青、火油,制作灰瓶等守城物资。
第三天,城主府亲卫营接管了城内所有粮店,实行军管,守备府亲卫营则控制了城内所有水源,严加防护,避免有人破坏水源。
很多想在战争中囤积居奇的粮商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很多人痛诉着官府的霸道无礼,还有一些背后有靠山的粮商,拿出《大唐律》要和军方打官司。
军方这次没有姑息他们,出手雷厉风行,亲卫营统领李明亲自下令捉拿了几个带头闹事的粮商后,所有的声音就都被压了下来。
这两个军管动作立刻引起来全城百姓的注意,城内的百姓像炸了锅一样,无数妇孺老人拥向了粮店,希望能从那里多买点粮食屯在家里。
可亲卫营士兵和各坊市坊官会按照第一天的人口记录,一次只卖给一家三天的口粮,大人一天定量三合米面、小孩减半,并且每次购买都需登记在册。
通过这样的军管,既防止了粮商趁机囤积居奇,又控制了居民口粮,避免浪费,对那些家中还有隐匿人口未被查出的家庭来说,控制粮食定量,将有利于发现未被清查出来的可疑人员。
同时官方还鼓励百姓收集积雪,化成雪水在家中储藏,避免城内供水紧张。
一时之间全城氛围紧张无比、人人愁云满面,前两日还认为只是一些边境来犯之敌、诟病官府过于紧张的人,这时也紧张了起来,看来这次围攻敦煌城的人马绝对超出了大家的想象。
有一些忧患意识特别强的家庭,从这天起,就将家中的干饭都变成了稀粥,开始有意识的囤粮,更有一些殷实的人家,拿出积蓄赶往糕点店、酱菜店、酒楼等地方想要高价收购一些副食和余粮。
可是等家人回来以后才知道,这些店已经在昨日被勒令全部停业。
随着食品相关店铺的全部停业,也影响到其他店铺的经营,让全城的商业氛围变得极为凋敝,很多珠宝店铺、古董字画店铺再无人问经,不管折扣打得有多低,这个时候都没人会给他们去送钱。
反倒是典当铺的生意超好,很多悲观的人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拿出来,想换成一些金银细软,万一城破逃生时,还可以带一些家财出来。
当铺敞开收购了两天后,终于也意识到局势的恶化,再也不敢吃进货物,只能关门歇业,静观局势变化。
同样生意惨淡的还有布匹店、成衣店和鞋帽店,这个时候哪还有人有心思给自己置换新衣,大量的布匹、成衣放在家中,大战一起就都成了没用的东西。
这时,官府及时出手,以低价将城内布匹店内的麻布、棉布收购一空,另外还采购了大量的棉衣、棉鞋、棉帽,全部充作军用物资。
城内唯一还能正常运作的店铺就是炭石厂,不过炭石厂都是官营军控。
城南的炭石厂,埋藏较浅、极易开采,大部分炭石供应军方使用,少部分炭石拿来出售,补贴军费不足。
城西的火油厂这时更是全力生产,平时自动冒出黑油的洞口,这时被扩的更大,黑油练出来的火油和沥青是守城的利器,有多少都不嫌多。
全城的军民好像都围绕着即将到来的战争,忙得像陀螺一样,里面最悲惨的是那三千三百多名身份不明的人。
他们被用绳子垂下城去,干最危险、也是体力消耗最大的工作,清理城墙外围积雪和加深城墙外围壕沟。
因为这些天连降大雪,城墙下的积雪达到一丈五尺厚,等于变相的降低了城池的高度,这样攻城部队的云梯、搭钩会更容易的架设到城墙上面,极不利于守城部队的防守。
只有把这些积雪清理了,才能现出城墙下面一丈多深的壕沟,这样等于无形中让城墙又加高了将近三丈。
城外全部都是积雪,城墙下清理出的积雪不知道往哪里运送?
如果放置在近处,只需一两个时辰,冰冷刺骨的北风,又会把积雪吹到壕沟里面,然后刚才做过的事情又得从头去做。
三千三百多名囚徒干了两天还没将北侧城墙三分之一的积雪清理完毕,守备将军范云超大怒,连斩了十名囚徒,但仍然无法把工期逼快。
最后有人献策,何不用树枝和火油将城墙三十丈范围内的积雪全部烧化,等雪水结成冰就等于在城墙外面建立了一个三十丈的冰面障碍,来犯之敌穿皮靴在上面行走很容易滑倒,这样有利于城上守军的防守。
这个主意很快就被采纳,不久之后敦煌城城郭之外,燃起来大火,大火烧了整整一天一夜。
等异族联军的哨探来看时,大惊失色!
敦煌府城墙之外三十丈内的积雪全部消失,变成了只有一两尺厚的冰面,雪面和冰面交界之处有一丈高的落差,就像神迹一般。
当哨探把这个消息传回联军大营时,各先锋将军君均不相信哨探所言,更有性急的先锋将军直接斩杀了自己的哨探。
当十余名先锋将军带着自己的亲随来到敦煌城外查看地形时,也被眼前的神迹震惊了,更有一些有信仰的将军下马叩拜。
蒙元帝国的先锋将军朝鲁看了一眼敦煌府,面色阴沉地打马走了,他知道这座雄城不是自己这三万先锋能拿下的,只能等中军大队赶到才有希望。
可是中军已经比预定时间晚到了两天,不知道路上出了什么问题,还是派人去打探消息再说。
黎茂虽然不是敦煌府里最清闲的人,但绝对是其中之一。
虽然他已经取得了唐国的民籍,也被很多人认为是英雄,但是他出现的时机比较诡异,他出现之后,太平了三十多年的敦煌府竟然会被蒙元、西域和西蕃同时攻击。
这种无端的猜测已经影响到了许家商会,许家商会全部青壮已经被编入城防军和预备兵里,独独留下了黎茂没有被征调。
因为军方内部也没有达成共识,有不少文官怀疑黎茂是联军派来密探和内应,但是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谁也不愿意囚禁拷问一位刚刚被树立成英雄的人物。
现在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不征兆调用,也不处罚黎茂,只是派出密探盯梢,注意他的动向。
这种奇怪的情况坚持了几天,就开始有不好的传言流传于坊间了,从开始怀疑黎茂是奸细,变成了言之凿凿他就是奸细。
开始相信的人不多,但是越来越多的人说,黎茂渐渐有黑化的迹象。
虽然黎茂在城内还有一些拥趸,但是他们的力量越来越弱,黎茂也发现这种迹象,他知道无法自辩,唯一能做的就是减少出门,避免麻烦。
既然是被官方刻意忘记的人,又是被大家唾弃的人,还不努力修炼,将来何以立足,所以黎茂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修炼之上,心无旁骛地想恢复自己的真元修炼。
这天,黎茂刚从冥想中退了出来,所有的运行方法都是按照记忆来的,许爱已经修炼成功了,证明功法没有问题,可为什么自己就是无法抓住气感。
正当黎茂陷入冥思苦想之时,突然听到外面有大力的摔门声,接着听到许爱哭着走进许府后院,边走边哭道:
“这些爱嚼舌根子的三姑六婆,一天胡说八道,总有一天会口舌生疮,烂掉舌头!”
正在加载...